1.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利用計算機可得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
(1)由圖象可知,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就有加速度,該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即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右端墊得過高.
所以圖線①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2)根據F=ma得a=
所以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等於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的倒數.
由圖形b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k=2,所以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m=0.5Kg
由圖形b得,在水平軌道上F=1N時,加速度a=0,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g=0
解得μ=0.2
故答案為:(1)①;(2)0.5,0.2
2. 某科技小組設計的提升重物的裝置如圖甲所示.圖中水平桿CD與豎直桿EH、DI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
∵不計繩的質量,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
∴拉動物體A和物體B的拉力:
FA=
(G
A+G
輪),內F
B=
(G
B+G
輪),----------①
由題中W-t圖象容可知:
P
A=
=
=90W,
P
B=
=
=45W,
∵P=
=
=Fv,υ
1=3υ
2,
∴拉力做功功率:
=
,
∴
=
,-----------------②
由①②解得:
=
,---------------③
由G=mg=ρvg、3v
A=2v
B、8ρ
A=7ρ
B,解得:
=
,---------------------④
由③④解得:
G
動=
G
A,G
動=
G
B,
η
A=
=
3. 某科技小組設計的提升重物的裝置如圖27甲所示.圖中水平桿CD與豎直桿EH、DI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1)由圖象乙知:t=2s時,W1=180J,W2=90J, 由公式P= 可知,=; 又P===Fv,υ1=3υ2, 則:= 即:=× 故:=. 即F1:F2=2:3.----① (2)設物體A受的重力為GA,物體B受的重力為GB,動滑輪受的重力為G動.勻速提升物體A時,以物體A和動滑輪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甲所示.勻速提升物體B時,以物體B和動滑輪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乙所示.
4. 為探究夏季晴朗天氣條件下,某種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情況,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1)甲圖內有二氧化碳緩沖液,二氧化碳含量充足,此時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強度和溫度,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植物的氧氣釋放量為零,這樣的點在乙圖中有兩個,甲裝置刻度管中的有色液滴右移到最大值的時刻是光合積累量最大的時刻,對應乙圖的18點. (2)光照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細胞中開始產生[H]的結構是葉綠體中類囊體的薄膜;圖乙中a點和b點只進行呼吸作用,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是溫度,所以圖乙中a點高於b點的原因是點溫度相對較低,呼吸作用較弱. (3)在中午由於溫度高,蒸騰作用強,植物為了降低水分的流失,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的供應不足,影響了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e與f相比,e時刻C3的合成速率慢. (4)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氧氣抑制增加,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強度,而增加的速率減慢,所以只能是圖中的de或fg段. (5)丙裝置遮光處理,沒有光照,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此時測定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將甲裝置刻度管上讀取的數據-丙裝置刻度管上讀取的數據. 故答案為: (1)光照強度、溫度18(或g) (2)葉綠體中類囊體的薄膜 呼吸速率較低(或呼吸較弱、與呼吸有關的酶活性較低),耗氧量較少 (3)氣孔關閉,CO2供應不足(減少) (4)de或fg (5)測定呼吸速率-
5.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甲同學認為打開K 1 、關閉K 2 時,利用I、Ⅱ裝置,可進行的實
(1)根據裝置I、Ⅱ的導管進出口順序可知,裝置Ⅱ只能用來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因此利用裝置I、Ⅱ可收集氧氣、H 2 等難溶於水的氣體. 故答案為:製取氧氣(或製取不溶於水的氣體) (2)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並放出熱量;白磷燃燒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氣體積 的氧氣,所以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 故答案為: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應向燒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故答案為:紫色石蕊試液. ②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我們可進行如下操作: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說明廣口瓶中的氣體減少了;另外I中還會有氣泡產生,因為從Ⅲ中流入的稀鹽酸與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產物反應,產生了氣體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中有氣泡產生. |
6.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打點計時器固定在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上,細繩
①實驗要探究三個變數之間的關系,應採用控制變數法研究. ②根據圖象你會發現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有拉力時小車的加速度還為0,說明小車的摩擦力與繩子的拉力抵消呢.該組同學實驗操作中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軌道傾角偏小. 故答案為:①控制變數法;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軌道傾角偏小
7.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 (1)在該實驗中必須採用控制變數法,應
小車質量;來 1.3 ;② ;C ;0.5
8. (2014寶雞三模)某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步驟如下
(1)圖象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的大小,故: k= = =70N/m; 橫軸截距表回示彈簧的答原長,為0.15m; (2)去掉掛在彈簧下端所有質量為m的砝碼,將質量為M的小球掛在彈簧下端,並用手扶住小球,使彈簧下端指針恰好指在彈簧原長L 0處, 然後將小球由靜止釋放,測得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彈簧下端指針在刻度尺上所指示的讀數L, 該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 p=Mg(L-L 0), 彈簧彈性勢能增加量△E′ p= kx 2= k (L?L0)2, 則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等式為Mg(L-L0)=k(L?L0)2, 故答案為:0.15;70;Mg(L-L0)=k(L?L0)2
9. 為探究夏季晴朗天氣條件下,某種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1)圖乙中,cg(也就是從早上8點到18點)段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所以植物一直釋放氧氣,所以氣體的體積一直增大. (2)c點所示條件下,氧氣的釋放速率為0,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於呼吸作用強度,所以該植物葉肉細胞產生和消耗氧氣的具體部位依次是葉綠體的類囊體、線粒體內膜;圖乙中a點和b點只進行呼吸作用,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是溫度,所以圖乙中a點高於b點的原因是點溫度相對較低,呼吸作用較弱. (3)在中午由於溫度高,蒸騰作用強,植物為了降低水分的流失,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的供應不足,影響了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e與f相比,e時刻C3的合成速率慢. (4)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氧氣抑制增加,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強度,而增加的速率減慢,所以只能是圖中的de或fg段. 故答案為: (1)18(g) (2)葉綠體的類囊體、線粒體內膜 a點溫度相對較低,呼吸作用較弱 (3)慢 溫度過高引起氣孔關閉,CO2供應不足 (4)de或fg
與某科技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