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風力平衡實驗裝置

風力平衡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5-31 01:25:52

1. (2009徐匯區模擬)某研究性實驗小組為探索航天器球形返回艙穿過大氣層時所受空氣阻力(風力)的影響因

(1)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設小球受到風力為F是細金屬絲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由平衡條件可知其風力
F=mgtanθ ①
設細金屬絲與電阻絲相交點與C點之間的長度Htanθ,電阻為R′=

R
L
Htanθ,
由串聯電路的分壓規律可知電壓表示數 U=
ER′
R
=
E
L
Htanθ ②
①②兩式聯立解得 F=
mgL
EH
U ③
(2)由表中的測量數據可以看出,在球半徑一定的情況下,電壓表示數與風速成正比,則風力大小與風速成正比,即F與v成正比.
在風速一定的情況下,球半徑增大到原來的二倍,電壓表示數減小為原來的
1
4

由③式和球體積公式、密度公式可得 F=
mgL
EH
U=
VρgL
EH
U=
ρgL
EH
?
4
3
πr3U
可得在風速一定的情況下,風力大小與球半徑的關系是:F與r成正比.
綜上,風力大小與風速成正比,與球半徑成正比,風力的大小F與風速大小v、球半徑r的關系式可以寫為F=kvr,式中k為常數.
故答案為:
mgUL
EH
,F=kvr,

2. 高三物理!!!

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探索航天器球形返回艙穿過大氣層時所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模擬實驗研究.右圖為測定風力的實驗裝置圖,其中CD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長為L的光滑均勻電阻絲,電阻絲阻值較大;一質量和電阻都不計的細長裸金屬絲一端固定於O點,另一端懸掛球P,無風時細金屬絲豎直,恰與電阻絲在C點接觸,OC=H;有風時,金屬絲將偏離豎直方向θ,與電阻絲相交於某一點. (如圖中虛線所示,細金屬絲與電阻絲保持良好接觸)
(1)已知電源電壓為U0,理想電壓表兩接線柱分別與O點和C點相連, P球的重為G,平衡時風力F與小球重力G的大小滿足: F=Gtanθ
由此可推得風力的大小F與電壓表示數U的關系式為F= .把此電壓表上面盤刻度換成相應的風力值,這個電壓表就成了風力表.
(2)研究小組的同學猜想:風力的大小可能與風速大小v和球半徑r這兩個因素有關,於是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使用同一球,改變風速,測出了在不同風速下小球受到的風力.
表一:球半徑r=0.50cm
風速(m/s) 10 15 20 30
風力(N) 4 6 8 12
由表一可知:在球半徑一定的情況下,風力大小與風速大小的關系是: F∝v
實驗二:保持風速一定,換用等質量、不同半徑的實心球,測出了不同半徑的小球受到的風力.
表二:風速V=10m/s
球半徑(cm) 0.25 0.5 0.75 1.00
風力(N) 2 4 6 8
根據表二數據可知:在風速一定的情況下,風力大小與球半徑的關系是: F∝r 。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知風力的大小F與風速大小v、球半徑r的關系式是:
F= 80vr 。
2.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時,筒壁的溫度會升高,用手觸摸會有明顯的感覺,針對這一現象的原因,初三(1)班學生展開了討論,形成了兩種解釋:
打氣時活塞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大,溫度升高,並熱傳遞使筒壁溫度升高.
活塞與筒壁摩擦生熱,使筒壁溫度升高.
究竟哪種原因是主要的,老師要求同學們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小明設計的實驗是:
①用打氣筒向車胎內打氣10次(每一個往復為1次)後,用手觸摸筒壁,感覺溫度變化情況.
②向氣筒內壁加少量潤滑油,打開車胎氣門放掉適量空氣,待筒壁溫度降至室溫時,再向車胎內打氣10次後,用手觸摸筒壁,感覺溫度變化情況.
1.請你幫助小明完成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如果①情形時筒壁溫度明顯高於②情形時筒壁溫度,則說明活塞與筒壁摩擦生熱,使筒壁溫度升高是主要原因;如果①②兩種情形筒壁的溫度差不多,則說明活塞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大,並熱傳遞使筒壁溫度升高是主要原因.
2.小明的設計存在一點問題,請你進行評價並設計一個驗證方案.
評價:活塞與筒壁間的摩擦本來就不會太大,小明採取添加潤滑油試圖減小摩擦的做法不能達到實驗的目的.
方案: ①用打氣筒向車胎內打氣10次(每一個往復為1次)後,用手觸摸筒壁,感覺溫度變化情況.
②從車胎上取下打氣筒,待筒壁溫度降至室溫時,打氣10次(導氣管夾頭露於空中) 後,用手觸摸筒壁,感覺溫度變化情況.
分析:如果①②兩種情形下氣筒壁溫度差不多,則說明活塞與筒壁摩擦生熱,是筒壁溫度升高
的主要原因;如果①情形下筒壁溫度明顯高於②情形下筒壁溫度,則說明活塞壓縮氣體做功是筒壁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3. 如何製作小型風力發電機(是小實驗)

目前商用大型風力發電機組一般為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它由風輪、增速齒輪箱、發電機、偏航裝置、控制系統、塔架等部件所組成。風輪的作用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它由氣動性能優異的葉片(目前商業機組一般為2—3個葉片)裝在輪轂上所組成,低速轉動的風輪通過傳動系統由增速齒輪箱增速,將動力傳遞給發電機。上述這些部件都安裝在機艙平面上,整個機艙由高大的搭架舉起,由於風向經常變化,為了有效地利用風能,必須要有迎風裝置,它根據風向感測器測得的風向信號,由控制器控制偏航電機,驅動與塔架上大齒輪咬合的小齒輪轉動,使機艙始終對風 風力發電機的基本原理及部件組成 :大部分風力發電機具有恆定轉速,轉子葉片末的轉速為64米/秒,在軸心部分轉速為零。距軸心四分之一葉片長度處的轉速為16米/秒。圖中的黃色帶子比紅色帶子,被吹得更加指向風力發電機的背部。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葉片末端的轉速是撞擊風力發電機前部的風速的八倍。 為什麼轉子葉片呈螺旋狀? 大型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葉片通常呈螺旋狀。從轉子葉片看過去,並向葉片的根部移動,直至到轉子中心,你會發現風從很陡的角度進入(比地面的通常風向陡得多)。如果葉片從特別陡的角度受到撞擊,轉子葉片將停止運轉。因此,轉子葉片需要被設計成螺旋狀,以保證葉片後面的刀口,沿地面上的風向被推離 風力發電機+充電器+數字逆變器。風力發電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為:葉片用來接受風力並通過機頭轉為電能;尾翼使葉片始終對著來風的方向從而獲得最大的風能;轉體能使機頭靈活地轉動以實現尾翼調整方向的功能;機頭的轉子是永磁體,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

4. 測量風力的儀器叫什麼

風速計。

通常分為風葉型(風車型)和風杯型。氣象站使用的是風杯型的,一般安裝在離地10米高的桿子上,四周應空曠。根據一定時間內風杯的轉速,可算出平均速度。

風速計其基本原理是將一根細的金屬絲放在流體中,通電流加熱金屬絲,使其溫度高於流體的溫度,因此將金屬絲風速計稱為「熱線」。當流體沿垂直方向流過金屬絲時,將帶走金屬絲的一部分熱量,使金屬絲溫度下降。

根據強迫對流熱交換理論,可導出熱線散失的熱量Q與流體的速度v之間存在關系式。標準的熱線探頭由兩根支架張緊一根短而細的金屬絲組成。金屬絲通常用鉑、銠、鎢等熔點高、延展性好的金屬製成。

常用的絲直徑為5μm,長為2mm;最小的探頭直徑僅1μm,長為0.2mm。根據不同的用途,熱線探頭還做成雙絲、三絲、斜絲及V形、X形等。為了增加強度,有時用金屬膜代替金屬絲,通常在一熱絕緣的基體上噴鍍一層薄金屬膜,稱為熱膜探頭。

熱線探頭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準。靜態校準是在專門的標准風洞里進行的,測量流速與輸出電壓之間的關系並畫成標准曲線;動態校準是在已知的脈動流場中進行的,或在風速儀加熱電路中加上一脈動電信號,校驗熱線風速儀的頻率響應,若頻率響應不佳可用相應的補償線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測量范圍可以分為三個區段:低速:0至5m/s;中速:5至40m/s;高速:40至100m/s。風速儀的熱敏式探頭用於0至5m/s的精確測量;風速儀的轉輪式探頭測量5至40m/s的流速效果最理想;而利用皮託管則可在高速范圍內得到最佳結果。

正確選擇風速儀的流速探頭的一個附加標準是溫度,通常風速儀的熱敏式感測器的使用溫度約達+-70C。特製風速儀的轉輪探頭可達350C。皮託管用於+350C以上。

類型

1、杯形風速計

1845年,阿馬天文台的約翰·托馬斯·羅姆尼·羅賓遜博士發明了一種簡單類型的風速計。它由四個安裝在水平臂上的半球形杯組成,這些杯安裝在垂直軸上。沿任何水平方向流過杯子的氣流以大致與風速成比例的速度轉動軸。

因此,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計算軸的轉數會產生一個與廣泛速度范圍內的平均風速成比例的值。它也被稱為旋轉風速計。

2、葉片風速計

其他形式的機械速度風速計之一是葉片式風速計。它可以被描述為風車或螺旋槳風速計。與旋轉軸垂直的Robinson風速計不同,葉片式風速計的軸必須與風向平行,因此是水平的。此外,由於風的方向會發生變化,並且軸必須跟隨其變化,因此必須採用風向標或其他一些裝置來實現相同的目的。

因此,葉片風速計將螺旋槳和尾翼組合在同一軸上,從而從同一儀器獲得准確和精確的風速和風向測量值。風扇的速度由轉速計數器測量,並由電子晶元轉換為風速。因此,如果橫截面積已知,則可以計算體積流量。

3、板式風速計

這是第一款現代風速計。它們由一個從頂部懸掛的平板組成,以便風使平板偏轉。1450年,義大利藝術建築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發明了第一台機械風速計;1664年,它被羅伯特胡克(他經常被誤認為是第一個風速計的發明者)重新發明。

這種形式的後來版本由一個平板組成,無論是方形的還是圓形的,通過風向標保持垂直於風。它臉上的風壓由彈簧平衡。

彈簧的壓縮決定了風施加在板上的實際力,這可以在合適的儀表上讀取,也可以在記錄儀上讀取。這種儀器對小風沒有反應,對大風讀數不準確,對多變風的反應很慢。

5. 風洞實驗室中可產生大小、方向可調節的風力.用長為l的細線拴一小球將其放入風洞實驗室,調節風力方向為

(1)對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風力,如圖所示:

6. 氣象研究小組用圖示簡易裝置測定水平風速.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固定一直桿,半徑為R、質量為m的薄空心塑料球

A、小球受重力、拉力、風力處於平衡,根據共點力平衡知風力F=mgtanθ,θ變為原來的2倍,則風力變為原來的3倍,因為風力大小正比於風速和球正對風的截面積,所以風速v=9m/s.故A錯誤.
B、風速增大,θ不可能變為90°,因為繩子拉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與重力平衡.故B錯誤.
C、若風速不變,換用半徑變大、質量不變的球,則風力變大,根據F=mgtanθ,知θ變大.故C錯誤.
D、若風速不變,換用半徑相等、質量變大的球,知風力不變,根據F=mgtanθ,知重力減小,風力不變,則θ減小.故D正確.
故選D.

7. 風力發電機組測試有哪些標准,如何進行測試

1葉片主要檢驗和分析項目
風力發電機組動力性能的測試要根據IEC 61400-23「風力機發電系統-第23部分:風輪葉片全尺寸結構試驗」標準的最新版執行。
1.1 葉片靜力試驗
靜力試驗用來測定葉片的結構特性,包括硬度數據和應力分布。
葉片可用面載荷或集中載荷(單點/多點載荷)來進行載入。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載入方法通常按下面討論的經驗方法來確定。包括分布式面載荷載入方法、單點載入方法、多點載入方法。靜力試驗載入通常涉及一個遞增載入順序的應用。對於一個給定的載入順序,靜力試驗載荷通常按均勻的步幅施加,或以穩定的控制速率平穩地增加。必要時,可明確規定載入速率與最大載荷等級的數值。通常載入速率應足夠慢,以避免載荷波動引起的動態影響,從而改變試驗的結果。
1.2 葉片疲勞試驗
葉片的疲勞試驗用來測定葉片的疲勞特性。實際大小的葉片疲勞試驗通常是認證程序的基本部分。疲勞試驗時間要長達幾個月,檢驗過程中,要定期的監督、檢查以及檢驗設備的校準。在疲勞試驗中有很多種葉片載入方法,載荷可以施加在單點上或多點上,彎曲載荷可施加在單軸、兩軸或多軸上,載荷可以是等幅恆頻的,也可以是變幅變頻的。每種載入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載入方法的選用通常取決於所用的試驗設備。主要包括等幅載入、 分塊載入、變幅載入、單軸載入、多軸載入、多載荷點載入、共振法載入。
推薦的試驗方法的優缺點如下表:
表1 推薦的試驗方法的優缺點

試驗方法

優 點

缺 點

分布式表面載入(使用沙袋等靜重)

- 精確的載荷分布

- 剪切載荷分布很精確

- 只能單軸

- 只能靜態載荷

- 失效能量釋放可導致更嚴重的失效

- 非常低的固有頻率

單點載入

- 硬體簡單

- 一次只能精確試驗一個或兩個剖面

- 由試驗載荷引起的剪切載荷較高

多點載入

- 一次試驗可試驗葉片的大部分長度

- 剪切力更真實

- 更復雜的硬體和載荷控制

單軸載入

- 硬體簡單

- 不易獲得准確的應變,損傷分布在整個剖面上

多軸載入

- 揮舞和擺振方向載荷合成更真實

- 更復雜的硬體和載荷控制

共振載入

- 簡單硬體

- 能耗低

- 不易獲得准確的應變,損傷分布在整個剖面上

等幅載入

- 簡單,快速,較低的峰值載荷

- 對疲勞公式的精確性敏感

等幅漸進分塊載入

- 失效循環次數有限

-對疲勞公式精確性和載入順序影響敏感

等幅可變分塊載入

- 簡單方法模擬變幅載入

-對疲勞公式精確性和載入順序影響敏感

(盡管敏感程度低於等幅漸進分塊載入)

變幅載入

- 更真實的載入

- 對疲勞公式精確性不敏感

- 較高的峰值載荷

- 復雜的硬體和軟體

- 比較慢

1.3葉片撓曲變形測量
由於風輪相對於塔架的間隙有限,因此,葉片揮舞方向的撓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試驗過程中,應記錄葉片和試驗台的撓度。該試驗通常與靜力試驗一起進行。
1.4葉片剛度分布測量
葉片在給定載荷方向下的彎曲剛度可由載荷/應變測量值或由撓度測量值來導出。葉片的扭轉剛度可以表示為旋轉角隨扭矩增大的函數。
1.5 葉片應變分布測量
如果需要,可用由置於葉片測試區域上的應變計測量葉片應變水平分布,應變計的位置和方向必須記錄。測量的次數取決於試驗的葉片(例如葉片的大小、復雜程度、需要測量的區域等)。如果要求從零應力水平獲取非線性,則必須使用一片未載入的葉片對應位置上的應變計來補償其自重力影響。
應在葉片表面臨界區域測量葉片應變,葉片上的比較典型的位置為:幾何形狀突變、臨界的細部設計或應變水平預計較高的位置。
1.6葉片固有頻率測量
通常重要的頻率只限於揮舞方向的一、二階和擺振方向的一階頻率(有些情況下,還包括扭轉一階頻率)。對於大多數葉片來說,這些頻率間隔很好,且很少會耦合。因此,可把葉片置於所要求的振動模態下,監測來自諸如應變計、位移感測器或加速度計等的振動模態響應信號,逐個地直接測量出這些頻率。二階揮舞方向的激振模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尤其是對剛性非常大的葉片測量的過程中。
1.7葉片阻尼測量
可以通過測量葉片揮舞和擺振方向無擾動振盪的對數衰減量確定葉片的結構阻尼。振幅必須足夠小,以排除氣動阻尼(幾厘米)的影響。應注意阻尼通常與溫度關系密切。
1.8葉片振型測量
與清晰間隔固有頻率的低阻尼線性結構相應的標准振型值,可以由(在共振時)傳遞函數的虛部來逼近,此傳遞函數是確定振型值點處的輸入力與加速度響應關系的函數。
進行揮舞和擺振方向的振型測量時,可將葉片安裝在剛性試驗台上,在葉片的某個適當點處(多數在葉尖)施加一個激振力(以相關的頻率),沿葉片適當間隔位置監測所引起的加速度響應,激振力可由力感測器來測量,加速度由加速度計來測量,然後把測量值輸入分析儀中,通過分析儀獲得可能的模態數以及在共振頻率下復雜傳遞函數的相位,在文獻[7]中給出詳細說明。
除採用移動單個加速度計的方法外,還可以沿葉片展向均勻地布置若干加速度計,用一系列強迫頻率來激振葉片,也可以確定葉片的振型。
1.9 葉片質量分布測量
粗略的質量分布可以通過測量葉片總質量和重心的方法計算出來,必要時可把葉片截成小段並稱出每段的重量來測量其質量分布。
1.10 葉片蠕變測量
對蠕變敏感的材料來說,有必要通過試驗確定葉片的蠕變和恢復特性。這些試驗是通過對葉片進行長時間靜載入進行的(如幾小時或幾天)。在試驗過程中,應頻繁地測量葉片的撓度,並記錄葉片的撓度與對應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後去掉載荷,當葉片鬆弛時,應再記錄葉片的恢復與對應時間。
1.11 葉片的其它非破壞性試驗
在有些情況下,非破壞性試驗(NDT)技術可用來檢查葉片是否按設計要求製造,並用來發現製造缺陷。非破壞性試驗可與其它試驗同時進行,常用的方法有:檢查葉片幾何形狀(如尺寸、外形等)的測量、硬幣輕敲、聲音傳導、超聲波探傷、聲發射、熱成像等。
1.12 葉片解剖
葉片解剖可用來檢查葉片是否按設計要求製造,並且可以用來發現製造缺陷。
通過葉片解剖可以檢查下列特性:葉片的質量分布、幾何形狀(如翼型等)、鋪層、梁、膠接等的製造(如確定玻璃纖維葉片的纖維含量、纖維方向和疏鬆度等)。
1.13 葉根螺栓套的靜強度和疲勞強度試驗
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承受的各種載荷都必須經葉根連接結構傳遞至輪轂,其強度和可靠性直接影響整台機組的運行安全和出力。因此葉根連接結構的可靠性是考核葉片強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2風力發電機組主要測試項目
2.1 風力發電機組功率特性測試
風力發電機組動力性能的測試要根據IEC 61400-12「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2部分:風力機動力性能」標準的最新版本執行。
由於風速的隨機波動性和間歇性,需要測試發電機組隨風速變化的功率特性曲線,確定發電機組的功率特性,比較實際功率曲線同設計功率曲線的關系,為整機的年發電量評估提供依據。
2.2 風力發電機組雜訊測試
風力發電機組除噪性能的測試要根據IEC 61400-11「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1部分:噪音測試技術」標準的最新版本執行。
由於風電機組的運行會產生雜訊,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需進行雜訊監測,為除噪效果提供依據,同時根據雜訊判別風機的運行狀態。要注意特別是風輪葉片類型、塔高和塔的類型以及風力發電機組驅動系統變速箱的類型都會對雜訊效果產生影響。
2.3 風力發電機組電能質量測試
風力發電機組電特徵的測試要根據IEC 61400-21「風力機發電系統-第21部分:風力機電網連接電能質量測試和評估」標準的最新版本執行。
電能質量從普遍意義上講是指優質供電,包括電壓質量、電流質量、供電質量和用電質量。其可以定義為:導致用電設備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電壓、電流或頻率的偏差,其內容包括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與閃變、三相不平衡、暫時或瞬態過電壓、波形畸變(諧波)、電壓暫降、中斷、暫升以及供電連續性等。通過測試電能質量可以對機組的並網發電以及對電網的穩定性作出評估。
2.4 風力發電機組渦輪運轉性能測試
渦輪運轉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對作為風力發電機組設計基礎的參數和性能進行驗證。
渦輪運轉測試有以下幾個單獨測試組成:安全系統測試、制動系統測試、自動操作測試、開關操作測試、自然頻率測試、機械制動的液壓。
2.5 風力發電機組機械載荷測試
載荷測試要根據最新版的IECTS 61400-13「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3部分:機械載荷測試」標準的最新版執行。
為了驗證機組設計載荷工況,為建設和修訂機組理論設計模型提供依據,對風機進行載荷測試。測試的主要項目有葉片根部擺振和揮舞方向的彎矩,電機主軸彎矩和扭矩,塔架底部的偏航力矩和俯仰彎矩,塔架頂部的偏航力矩、俯仰彎矩和扭矩。實際測試中的獲得的數據將和風機設計軟體的模擬結果進行對比,從而驗證機組的設計模型。
要在支撐結構上安裝附加感測器,安裝位置要參考風能大全後再做決定。
2.6 風力發電機組機變速箱原型的測試
測試的目的是檢查變速箱設計的實現條件和獲取重要參數用於風力發電機組變速箱生產階段的級數檢驗。要通過實際操作對變速箱的基本性能進行驗證。
在根據變速箱的動態特徵或變速箱獨立元件的載荷分布進行設計修改時,需要重新進行原型測試。

試驗測試參考標准:
IEC 61400-12「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2部分:風力機動力性能
IEC 61400-13「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3部分:機械載荷測試
IEC 61400-21「風力機發電系統-第21部分:風力機電網連接電能質量測試和評估
IEC 61400-11「風力機發電系統-第11部分:噪音測試技術
IEC 61400-23「風力機發電系統-第23部分:風輪葉片全尺寸結構試驗
風力發電機組認證指南(GL2005)

8. 風力發電機的葉片怎麼做動平衡

大型的不知道怎麼搞
小型葉片,一般都有動平衡試架。 有葉片法蘭
主軸阻尼很小,葉片放上去後自然會朝重心偏差的方向動作。
隨即調整。

9. 化學實驗室通風設備技術要求有哪些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抄,經常會產生各種難聞的,有腐蝕性的、有毒的或易爆的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如不及時排除室外,就要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影響實驗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影響儀器設備的精度和使用壽命,因此,實驗室通風是實驗室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使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學物質和有機體,實驗室中應有良好的通風。為阻止一些蒸氣、氣體和微粒(煙霧、煤煙、灰塵和氣懸體)吸入,污染物質須用通風櫃、通風罩、局部排風的方法除去。

化學實驗室的通風方式有兩種,即局部排風和全室通風。局部排風是在有害物質產生後立即就近排出,這種方式能以較少的風量排走大量的有害物質,能量省而效果好,是改善現有實驗室條件可行和經濟的方法,也可能是適應新實驗室通風建設的最好方式。對於有些實驗不能採用局部排風,或局部排風滿足不了排風要求時,採用全室通風。

與風力平衡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蹲便器感應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844
實驗室迴流冷凝器裝置圖6 瀏覽:553
電熱水器紅色閥門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
icloud怎麼退出舊設備 瀏覽:892
燃氣灶空氣閥門圖片大全 瀏覽:902
四川自動泄壓裝置 瀏覽:577
hcl尾氣處理實驗裝置 瀏覽:592
化工裝置投資多大需要委託設計 瀏覽:732
天然氣熱水器用過之後用不用關閉燃氣閥門 瀏覽:189
中華v3儀表盤怎麼設置自檢 瀏覽:818
軸承精車刀具怎麼檢驗 瀏覽:581
牆壁上的閥門怎麼更換 瀏覽:830
甲基橙制備實驗裝置 瀏覽:743
固體自動加料計量裝置 瀏覽:345
實驗裝置的安裝 瀏覽:10
平開窗五金件價格 瀏覽:825
摩擦軸承怎麼分 瀏覽:958
機械裝置及原理圖 瀏覽:646
天籟地暖的閥門怎麼開 瀏覽:353
電飯鍋老牌子機械有什麼 瀏覽:53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