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大科學裝置的作用埃博拉病毒

大科學裝置的作用埃博拉病毒

發布時間:2022-05-30 19:56:24

A. 埃博拉病毒

從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滿了殺手。它們肉眼難辨,從熱帶雨林破損的邊緣區域,以及被人類蠶食的熱帶稀樹大草原逸出,在人類群體中波浪式傳播。
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光顧了扎伊爾,瘋狂地虐殺埃博拉河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這種病毒10天內就能完成艾滋病要花1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接著它們突然銷聲匿跡,但病毒並沒有從地球上消失,反而悄然開始了環球旅行。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來自熱帶雨林的致命殺手,寄生在宿主身上,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沒人知道它們可能釀成什麼災難。1989年,它悄然出現在美國華盛頓近郊,一場災難似乎不可避免了……
來自熱帶雨林的惡意
1980年1月,一名男子登上肯亞航空的一個航班,前往內羅畢。這架通勤小型機的額定乘員為35人,座位狹小而擁擠。飛機發動引擎,螺旋槳隆隆轟鳴,機身隨之抖動搖晃——男子似乎「暈機」了。
他病懨懨地蜷縮在座位上,用暈機袋捂住嘴,從肺部深處咳嗽,向袋子里嘔吐。他的胃早就空了,但仍吐個不停。人們發現了這名男子的異常——他雙眼通紅,面無表情,臉上的肌肉下垂,遍布瘀傷。他手裡的袋子裝滿了黑色嘔吐物,氣味彷彿屠宰場,彌漫在整個機艙里。
此時沒人知道,黑色嘔吐物中滿載著一種極為不祥的物質,感

B. 埃博拉病毒的預防措施

2006年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負責人加里·納貝爾稱,預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經通過了最初的人類安全檢測,其令人充滿希望的跡象表明,這種疫苗能使人類免受此病的感染。
已經有21人接受了早期測試的試驗性疫苗。不過納貝爾提醒說,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證實這種疫苗是否成功。
納貝爾和研究中心的同事從含有3個埃博拉蛋白質的DNA中研發出疫苗。他們說,這種疫苗能令猴子對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僅能抑制這種病的傳播,還能保護醫生、護士和動物飼養員,以防患於未然。
2014年8月9日,中國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體基因,同時具備對埃博拉病毒進行及時檢測的診斷試劑研發能力,這讓世界為之驚喜。於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高官也不斷提醒各國重視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豐富經驗。
2014年9月8日,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發一種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測試疫苗,並且計劃九月開始在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測試。一旦倫理申請獲得通過就會開始進行試驗。如果這種疫苗效果良好,這項研究將延伸到西非的甘比亞和馬里。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疫苗能夠讓這些國家的人們防止感染這種病毒,但是首先要在未感染的人群中對這種疫苗進行測試。這種埃博拉病毒已經被證實非常難以控制,目前只能夠對葯效和疫苗的效果進行評估。
這種疫苗含有埃博拉病毒的一種蛋白質,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研究的第一階段將在60位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試用。如果證實這種疫苗安全而且有效,那麼它就會被用於甘比亞和馬里的80位志願者。到2015年,這種疫苗有可能在這些病毒爆發的國家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2014年9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稱,年底前可能將有大規模疫苗,用於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雖然科學家在對兩種疫苗進行試驗,但目前沒有得到批準的疫苗。根據計劃,到年底前生產的疫苗數量,將能夠對疫情的控制產生一定的影響。據認為,目前埃博拉疫情已造成5個西非國家5800多人感染。
2014年12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團隊自主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疫苗通過國家、軍隊聯合評審,獲得臨床批件,並於本月開展人體試驗。 控制傳播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設備。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 輔助性治療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並發症的治療。排除個別病例,埃博拉康復者的血清在治療疾病中並沒有什麼作用。干擾素對埃博拉也是無效的。在猴子試驗中,凝固干擾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學家宣稱,4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獼猴中有3隻康復。對埃博拉病毒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些抗病毒葯如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無效,主要是支持和對症治療,包括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控制出血;腎衰竭時進行透析治療等。
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爭議。

C. 埃博拉病毒起源

埃博拉病毒起源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並且通過人際間傳播在人群中蔓延。但基於現有證據,人們認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埃博拉」是扎伊爾(即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的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光顧這里,瘋狂地虐殺「埃博拉」河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致使數百生靈塗炭,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蘇丹,一時屍橫遍野。經過兩次「暴行」後,「埃博拉」病毒隨之神秘地銷聲匿跡15年,變得無影無蹤。

1995年1月起在扎伊爾及1996年2月起在加彭暴發流行:在扎伊爾基奎特(Kikwit)市發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彭奧果韋伊溫多(Ogooue Ivindo)發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

(3)大科學裝置的作用埃博拉病毒擴展閱讀

病毒結構形態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

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納米,但長度可達1400納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納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納米長。

另外10納米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

D. 說明文《你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病毒名,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
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屬於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該地區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記載的在扎伊爾的Yambuku和蘇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發的地方。在這次爆發中,共有602個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爾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蘇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納米,但長度可達1400納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納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納米長,另外10納米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埃博拉共有4種亞型。兩種分別命名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爾)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蘇丹)在1976年被確認。相對於扎伊爾亞型的90%的死亡率,在蘇丹爆發的埃博拉亞型的死亡率較低,約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從菲律賓進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Ebola-Reston。
更進一步的爆發發生在剛果扎伊爾(1995年和2003年),加彭(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烏干達(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體個別案例上發現一些病毒的變種。
在大約1500例確診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達88%。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剛果民主共合國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說,他們在菲律賓一些農場的豬身上鑒別出一種名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與其他類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對人造成威脅。
[編輯本段]埃博拉發熱
在人類之間,病毒通過與受感染的人的體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觸傳播。埃博拉發熱的潛伏期從兩天到三個星期不等。症狀也不相同。但是當發病時通常有突然而明顯的高燒、虛脫、關節痛、腹部疼痛和頭痛的症狀。這些症狀進一步發展為嘔吐、腹瀉、結膜炎、器官損壞(特別是肝和腎),蛋白尿、以及內外出血,通常通過腸胃道。在6-10天內,病人就會死亡或者康復。
目前沒有有效的特效療法,也沒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編輯本段]病毒簡介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已造成10次具有規模的暴發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發就奪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剛果(金)讓100多人命喪黃泉,2004年5月下旬蘇丹南部疫情再發,已有4人死亡,同時俄羅斯一實驗室女科學家因針刺感染而喪命,這一病毒殺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視。
EBOV屬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屬,為單股負鏈RNA,其分子量為4.2?06,根據病毒抗原不同分為4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埃博拉-蘇丹、埃博拉-萊斯頓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亞型EBOV的毒力不同,扎伊爾亞型毒力最強,引起人類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蘇丹亞型次之,萊斯頓亞型僅在非人類靈長類中引起發病和死亡,尚未見引起人類致病的報告。
EBOV可以通過感染者的血液、體液、精液及各種器官迅速傳播,感染潛伏期約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狀是突然發熱、頭痛和肌肉痛,繼之出現嘔吐、腹瀉和腎功能障礙,最後體內外大出血,根據不同病毒亞型,病死率最高可達90%。
快速靈敏准確地診斷EBHF是防治關鍵。由於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水平相當低,其診斷價值遠不如抗原或核酸檢測高。為此,Towner等採用EBOV逆轉錄聚合酶聯反應(RT-PCR)檢測方法,測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載量,快速診斷為蘇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較高。同時發現病毒載量與疾病的預後密切相關,死亡病例RNA的復制水平明顯高於生存病例。研究者還指出,監測EBOV亞型至關重要。
目前EBHF尚無有效療法,主要採用支持治療,要特別注意維持循環血容量,監測血壓,吸氧等。最近美國科學家用1種抗血凝蛋白質對感染EBOV的獼猴進行治療並取得一定療效,但對人體的療效有待於進一步驗證。EBOV疫苗尚處於實驗階段,在靈長類動物已顯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體EBOV疫苗試驗最近在美國進行。
世界上六種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
據英國《焦點》月刊2月號發表文章《幾種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熱病毒。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它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5、登革熱病毒。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國雜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種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編輯本段]病毒特徵
「埃博拉」病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這與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經過病毒潛伏期後,先出現高燒、頭痛、嘔吐等症狀,然後病人在備受幾天腹瀉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後,痛苦地死去,前後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達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爾埃博拉河附近一個名叫揚博科的小村莊首次發現的,並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爾的55個村莊及其鄰國蘇丹、衣索比亞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煞費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儲主,目前認為果蝠是儲存宿主的可能候選。因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劑,也同時被視為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這是一種致命的流血熱(hemorrhagic fever)傳染病,目前無法醫治,會感染包括人類、猴子及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人類患者半數以上在兩星期內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說,把愛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濃縮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過體液傳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會傳染。傳染病專家除了進行檢疫,也集中力量尋找首個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於追查可能被傳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體到底來自何處。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種當地動物或昆蟲身上,可是目前還無法確認寄主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的瑪丁尼茲醫生(Lindsey Martinez)說:沒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發之間藏身何處、什麼因素促使它活躍起來?
追查首宗病例是檢疫的重要工作。經過一番抽絲剝繭,終於發現36歲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烏干達的首個艾博拉患者。她生病發燒5天後就死了。以當地習俗,遺體停放在住家兩天,等待親友一起參加葬禮。葬禮上,死者親屬清洗遺體,然後把她葬在離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儀式結束後,親友們同在一個大水盆洗手,象徵親密團結。大家卻不知道,阿薇蒂的遺體帶有艾博拉病毒,簡直就如一枚計時炸彈一樣。接著,與她同住的母親、3個姐妹、她9個月大的女兒,以及3個親戚相繼死亡。家中唯一生還者是阿薇蒂8歲的兒子,他當天沒有參加葬禮。
病毒也在烏干達北部地區的古魯鎮附近蔓延。當地政府在確定是艾博拉之後,立即禁止傳統葬禮,所有屍體都由政府處理與埋葬,以避免傳染。
經過化驗,專家發現病因是一種稱為「蘇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類艾博拉病毒有3種,都以疫區國家為名,分別是「蘇丹艾博拉」、「扎伊爾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蘇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兩次出現蘇丹南部,死亡率約65%,是致命率較低的一種。1995年在扎伊爾出現的「扎伊爾艾博拉」,死亡率高達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
這是烏干達首次發生艾博拉,而且古魯鎮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國家疫區居民一樣常吃野生動物。過去幾次艾博拉病疫,專家懷疑居民吃下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所造成。由於病原來自蘇丹,有人猜測,或許是以蘇丹為基地的烏干達叛軍無意間把病毒帶過來。
不尋常的傳染病例越來越多,而且不僅發生在衛生水平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今年4月號的《新英格蘭醫學學報》同時刊登4篇關於傳染病的報告,包括義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馬來西亞因豬只傳染的腦炎,美國亞特蘭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進行兩次腸手術等案例。
發展中國家的鄉村居民大量湧向城鎮,居住在缺乏衛生條件的環境中,形成傳染病溫床。另一方面,海運及航空交通帶來全球人口及產品流通,病原體傳染的范圍因此擴大。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國檢疫單位曾發現從菲律賓入口的猴子身上,帶有專門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檢疫人員因接觸而體內產生抗體,幸虧沒發病。類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義大利與菲律賓發現。
曾在非洲參加救治艾博拉的瑪丁尼茲醫生說:「人類不斷開發,不斷侵入過去毫無人煙的地區,肯定會接觸一些從沒碰過的昆蟲動物,一些隱藏著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機會對付我們。」
「艾博拉」原是剛果一條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裡出現,從此它成為這致命傳染病的代號。
病人感染病毒後4天,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等。接著是嘔吐及肛門出血,然後鼻腔、牙齦、眼睛、皮膚也出血。這時病毒也開始破壞內部器官,病人因內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兩星期內因失血過多造成休克而死。
病毒可能潛伏在患者體內兩星期,這期間沒有感染性。當感冒症狀出現時會通過體液感染。出血時期及死後一段時間,病毒感染性極強,非常危險。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產生大量糖性蛋白質(glycoprotein),卻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兩三年前,密歇根大學的病毒學家奈貝爾(Gary Nabel)才發現,原來這種糖性蛋白質會黏附在稱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這種白血球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前線防衛,負責吞食及消滅入侵的細菌或病毒,並向免疫系統發出警報,動員白血球B細胞製造抗體,以及T細胞對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研究者猜測,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質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無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無人之境,攻擊血管壁細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壓太低,循環系統無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國專家解釋了出現「活死人 」現象的部分原因。這些專家在研究一種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熱時,發現了「活死人」現象的奧秘。他們稱,「活死人」現象就是一種由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險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們有理由恐懼埃博拉。在躲開可能的攻擊後,除了骨頭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對人體任何其他組織後器官都一視同仁地加以侵蝕,像一場公平的游戲。首當其沖的是血細胞。當病毒將自身復制到血細胞中,血細胞便開始死亡並凝結在一起。凝塊阻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感染的器官開始出現死片。病毒蛋白質以特有的兇殘攻擊膠原,這是固定器官的連接組織中的主要蛋白質。當膠原變成漿狀物,器官表面開始出現孔洞,包括皮膚,血從孔洞傾瀉而出。皮膚下面出現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皰。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孔竅都會滲血,同時皮膚和肌肉的表面隔膜開始炸裂。在身體內部,心臟開始滲血,並將滲入它周圍的空腔。肝臟腫大,開裂,然後開始化膿腐爛;腎臟失靈,塞滿了死細胞和血塊。死的、凝結的血細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腦,妨礙了供氧,最終導致痴呆和大規模的癲癇發作。崩潰的血管和腸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樣湧入體腔。雖然在體液中漂浮,但組織自身是脫水的,無法執行其功能,於是病人開始死亡。這稀奇古怪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病毒成指數地繁殖,毀壞內臟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嘔吐物這樣液體,每一滴都充滿了上百萬的病毒。在其成員密集的社區,這些有毒液體的擴散為病毒從一個宿主跳向另一個宿主搭起了橋梁。
埃博拉病毒與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它的「殺人」速度卻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開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現出來的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沒什麼兩樣。病人只感到發熱、頭痛、喉嚨痛、胸悶。但是僅僅幾小時後,病人就會開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瀉、嘔吐、肌肉和關節酸痛等,半數病人於發病後第5天出皮疹,大多數則在第5至7天七竅流血不止。出血者佔71%。最嚴重的是皮膚粘膜、鼻、齒齦、內臟均出血,糞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導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過一天,病人將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就連睜開眼都會感到疼痛,腦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這個時候,醫生仍無法確定患者得了什麼病。直到幾天後,病人開始體內外大出血,連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醫生才敢確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過,到這個時候一切都太遲了。一位傳染病專家曾這樣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體內外大出血,由於體內器官壞死、分解,他還不斷地把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我覺得就像看著一個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斷溶化,直到崩潰而死。」正在烏干達執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國傳染病專家海曼作出這樣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裡到處都是鮮血,被褥上、地板上、牆壁上;他們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類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殺手,是世界醫學界面對的一道難以解讀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解析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絲狀病毒,通常看起來像一根精心製作的構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辮狀編結的七個蛋白質組成。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為什麼這些蛋白會有這么大的破壞力。它們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統,但它到底如何發揮作用至今沒有弄清楚。埃博拉熱病爆發的相對短暫和相對自足的另一個原因是病毒絕對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毀滅它的宿主——大約在五天以內,所以它很少有機會跳到另一個新宿主身上。除了極罕見的情況,它的傳播是依靠直接的體液交換來進行的,最終缺乏機會找到傳播的橋梁。同時,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為它過於穩定,極少變異。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種方式進化,可以幫助它們克服障礙存活下來。它們變異非常快,這便增加它們適應新宿主的機會。埃博拉沒有走這條路。1996年CDC發表的一份對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爾1976年和1995年兩次的熱病爆發的病毒事實上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變只有1.6%。這給治療和預防它的傳播帶來了希望。
研究證實,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實驗室檢查常見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嚴重減少和轉氨酶升高(AST>ALT),有時血澱粉酶也增高。診斷可用ELISA檢測特異性IgG抗體(出現IgM抗體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檢測血液、血清或組織勻漿中的抗原;用IFA通過單克隆抗體檢測肝細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過細胞培養或豚鼠接種分離病毒。用電子顯微鏡有時可在肝切片中觀察到病毒。用IFA檢測抗體常導致誤判,特別是在進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學調查時。實驗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只在有防護措施防止工作人員和社區感染的地方開展( 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毒,臨床上無症狀。1976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53.2%;在扎伊爾,高達88.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級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後便不治身亡,而且他們都「死得很難看」,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照顧病人的醫生護士或家庭成員,和病人密切接觸後可被感染。有時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蘇丹流行時,與病人同室接觸和睡覺者的感染率為23%,護理病人者為81%。醫院內實驗人員感染和發病也有好幾起。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性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鍾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後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
雖然埃博拉病毒目前僅在個別國家、地區間歇性流行,在時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傳染病的歷史上,許多傳染病的流行開始時往往是個別散發,以後演變成局部地區流行,進而變成廣泛流行。副霍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發生第一例,1937至1960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局部流行,而1960年後迅速波及五大洲。埃博拉病毒會不會像副霍亂那樣在不久的將來波及五大洲?現在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設備。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

E. 埃博拉可比新冠病毒猛太多了,為何埃博拉病毒有一個別稱:內臟絞肉機

2020年初,新冠病毒席捲了全球各地,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恐慌,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隨著新冠病毒的不斷蔓延,人們對於病毒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新冠病毒的特點就是致死率低,但是傳播率高,和之前的非典型肺炎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不管是薩斯病毒還是新型冠狀病毒,再有內臟絞肉機之稱的埃博拉病毒面前都是弟弟。

值得慶幸的是,埃博拉病毒暫時還不會傳到中國,可是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埃博拉病毒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希望人類能夠早日戰勝埃博拉病毒。

F. P4實驗室將致力於最危險的病毒研究嗎

據報道,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通過國家衛計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版活動現場評估,成為權中國首個正式投入運行的P4實驗室,標志著我國具有開展高級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能力和條件。

據悉該實驗室具有三大功能定位:一是我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科學研究基地;二是烈性病原的保藏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烈性傳染病參考實驗室;三是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平台體系中的重要區域中心。

介紹,P4實驗室是人類迄今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埃博拉等最危險病毒,只有在P4實驗室里才能研究。專家表示,該實驗室對增強我國應對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預防控制能力,提升抗病毒葯物及疫苗研發等科研能力將起到基礎性、技術性的支撐作用。

G. 埃博拉病毒攻擊力很強,但是它們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埃博拉病毒的形成要追溯到1976年9月扎伊爾北部揚布庫村的一間小教會醫院,當時的幾十名修女和當地人感染神秘疾病死亡,然後被送往當地的醫院進行血液檢測,在顯微鏡下,埃博拉病毒被首次觀察到,因為病毒發現地附近的河叫埃博拉河,故此這種可怕的感染病毒就得名為埃博拉病毒。

當埃博拉病毒爆發時它會讓我們的身體不再協調,感染者感到煩悶,控制力下降,器官失靈,開始出現所謂的七竅流血特徵,氧氣也會有所缺失,感染者的神經會受到干擾,陷入麻木,最後變成類似於行屍走肉的喪屍。

與大科學裝置的作用埃博拉病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蹲便器感應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844
實驗室迴流冷凝器裝置圖6 瀏覽:553
電熱水器紅色閥門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
icloud怎麼退出舊設備 瀏覽:892
燃氣灶空氣閥門圖片大全 瀏覽:902
四川自動泄壓裝置 瀏覽:577
hcl尾氣處理實驗裝置 瀏覽:592
化工裝置投資多大需要委託設計 瀏覽:732
天然氣熱水器用過之後用不用關閉燃氣閥門 瀏覽:189
中華v3儀表盤怎麼設置自檢 瀏覽:818
軸承精車刀具怎麼檢驗 瀏覽:581
牆壁上的閥門怎麼更換 瀏覽:830
甲基橙制備實驗裝置 瀏覽:743
固體自動加料計量裝置 瀏覽:345
實驗裝置的安裝 瀏覽:10
平開窗五金件價格 瀏覽:825
摩擦軸承怎麼分 瀏覽:958
機械裝置及原理圖 瀏覽:646
天籟地暖的閥門怎麼開 瀏覽:353
電飯鍋老牌子機械有什麼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