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聯合電力系統自動裝置論文

聯合電力系統自動裝置論文

發布時間:2022-05-23 04:41:23

A. 誰能幫我寫一篇8000字左右的 電力系統自動化的畢業論文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約一個農歷月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公轉周期是完全一樣的,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引致自轉速度減慢,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轉變為月球繞地公轉的角動量,其結果是月球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一天的長度每年變長15微秒。

月球對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現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為同步軌道,所謂的同步自轉並非嚴格。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日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日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經天秤動。

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2/3處)。由於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時針繞日公轉的。

很多人不明白為甚麼月球軌道傾角和月球自轉軸傾角的數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其實,軌道傾角是相對於中心天體(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轉軸傾角則相對於衛星。

月球的軌道平面(白道面)與黃道面(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夾角,而月球自轉軸則與黃道面的法線成1.5424°的夾角。因為地球並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較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斷進動(即與黃道的交點在順時針轉動),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間,白道面相對於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傾斜於黃道面)的夾角會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間變化。同樣地,月球自轉軸與白道面的夾角亦會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軌道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地球自轉軸的傾角,使它出現±0.002 56°的擺動,稱為章動。

白道面與黃道面的兩個交點稱為月交點--其中升交點(北點)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面以北;降交點(南點)則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以南。當新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日食;而當滿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結構和正面差異較大。月海所佔面積較少,而環形山則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懸殊最長和最短的月球半徑都位於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徑長4公里,有的地方則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窪地)。背面未發現「質量瘤」。背面的月殼比正面厚,最厚處達150公里,而正面月殼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 -12.7等(見)。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餘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 6%。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隨而變化,下表[]以滿月亮度為100,列出不同月齡時的亮度值。從中可以看出,滿月時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這些數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溫度。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於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從月震波的傳播了解到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佔了月球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據推測大概是由Fe-Ni-S和榴輝岩物質構成。

月球的數據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 384,400千米
軌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點距離 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 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與黃道面的交角為5.145°)
升交點赤經 125.08°
近地點輻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離 ~384 400 千米

交點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點運動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羅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軌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5°9'
月球赤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1°32'

赤道直徑 3,476.2 千米
兩極直徑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積 3.976×10^7平方千米
體積 2.199×10^10 立方千米
質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同步自轉)
自轉速度 16.655 米/秒(於赤道)

自轉軸傾角 在3.60°與6.69°之間變化 (與黃道的交角為1.5424°)

反照率 0.12

滿月時視星等 -12.74

表面溫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氣壓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稱 Value (d) 定義

恆星月 27.321 661 相對於背景恆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對於太陽(月相)

分點月 27.321 582 相對於春分點

近點月 27.554 550 相對於近地點

交點月 27.212 220 相對於升交點

月球運動
月球是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周期173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月球的自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圓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天秤動
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日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日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又由於月球軌道傾斜於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動時,極區會作約7度的晃動,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再者,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徑之遙,若觀測者從月出觀測至月落,觀測點便有了一個地球直徑的位移,可多見月面經度1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

月食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太陽,月球,地球,行成一條直線,太陽光被月球遮住,所以每當農歷15日前後可能就會出現月食。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以地球而言,當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和月球的方向會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15日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 (稱為黃道和白道) 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約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軌道處,地球的本影的直徑仍相當於月球的2.5倍。所以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終只有部分為地球本影遮住時,即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發生月偏食。月球上並不會出現月環食。因為,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小的多。

太陽的直徑比地球的直徑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進入半影區域,太陽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這種現象在天文上稱為半影月食。由於在半影區陽光仍十分強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極輕微減弱,多數情況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況下,由於較不易為人發現,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另外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蝕這種現象。

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

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月球的構造
據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在與地球擦過時被地球吸引力,有了軌道。在探測月球時,發現月球表面有一部分是重金屬,那一部分的密度比地球大(所以月球只以一面對著地球),然而行星的核是重金屬組成的。剛才提到月球是冰行星,在被地球吸引時,表面開裂,水傾斜而出,導致地球的「諾亞洪水」,後來月核填補了此開裂,月球從此無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說明月球內部有大量空氣存在。但這一理論有待深入考察。

月球地形
環形山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 )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一米)。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類用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下來。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於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 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多。 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腐沼、疫沼、夢沼三個,其實沼和灣沒什麼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現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其中最長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極附近)也不過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 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

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徵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輻射文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 在許多人都傾向於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 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 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 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B. 尋論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研究方向
(1)智能保護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
對電力系統電保護的新原理進行了研究,將國內外最新的人工智慧、模糊理論、綜合自動控制理論、自適應理論、網路通信、微機新技術等應用於新型繼電保護裝置中,使得新型繼電保護裝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點,大大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水平。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進行了多年研究,研製的分層分布式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能夠適用於35kv~500kv各種電壓等級變電站。微機保護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變電站綜合自動化領域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電力市場理論與技術
基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電力市場發展的需要和電力工業技術經濟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了電力市場的運營模式,深入探討並明確了運營流程中各步驟的具體規則;提出了適合我國現階段電力市場運營模式的期貨交易(年、月、日發電計劃)、轉運服務等模塊的具體數學模型和演算法,緊緊圍繞當前我國模擬電力市場運營中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3)電力系統實時模擬系統
對電力負荷動態特性監測、電力系統實時模擬建模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引進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產的電力系統數字模擬實時模擬系統,建成了全國高校第一傢具備混合實時模擬環境的實驗室。該模擬系統不僅可進行多種電力系統的穩態及暫態實驗,提供大量實驗數據,並可和多種控制裝置構成閉環系統,協助科研人員進行新裝置的測試,從而為研究智能保護及靈活輸電系統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實驗條件。
(4)電力系統運行人員培訓模擬系統
電力系統運行人員培訓模擬系統是針對我國電力企業職工崗位培訓的迫切要求,將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最新成果和傳統的電力系統分析理論相結合,利用專家系統、智能cai(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進行電力系統知識教學、培訓的一種強有力手段。本系統設計新穎,並合理配置軟體資源分布,教、學員台在軟體系統結構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統硬體擴充簡單方便,因此學員台理論上可無限擴充。
(5)配電網自動化
在中低壓網路數字電子載波ndlc、配網的模型及高級應用軟體pas、地理信息與配網scada一體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其中,ndlc採用了dsp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提高了載波接收靈敏度,解決了載波正在配電網上應用的衰耗、干擾、路由等技術難題;高級應用軟體pas將輸電網ems的理論演算法與配網實際結合起來,採用了最新國際標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採用配網遞歸虛擬流演算法進行潮流計算;應用人工智慧灰色神經元演算法進行負荷預測。
(6)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
對在線測量技術、實時相角測量、電力系統穩定控制理論與技術、小電流接地選線方法、電力系統振盪機理及抑制方法、發電機跟蹤同期技術、非線性勵磁和調速控制、潮流計算的收斂性、電網調度自動化模擬、電力負荷預測方法、基於柔性數據收集與監控的電網故障診斷和恢復控制策略、電網故障診斷理論與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在非線性理論、軟計算理論和小波理論在電力系統應用方面,以及在電力市場條件下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的新理論、新模型、新演算法和新的實現手段進行了研究。
(7)人工智慧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結合電力工業發展的需要,開展了將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以及進化理論應用到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的運行分析、警報處理、故障診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實用研究。在上述實用軟體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電力系統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的研究,以提高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8)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開展了電力電子裝置控制理論和控制演算法、各種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靈活交流輸電系統、直流輸電的微機控制技術、動態無功補償技術、有源電力濾波技術、大容量交流電機變頻調速技術和新型儲能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9)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
通過將感測器技術、光纖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以及模式識別技術等結合起來,針對電氣設備絕緣監測方法和故障診斷的機理進行了詳細的基礎研究,開發了發電機、變壓器、開關設備、電容型設備和直流系統等主要電氣設備的監控系統,全面提高電氣設備和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水平。

C. 尋找電力系統及自動化論文一篇

五. 無功補償
無功補償應根據分散補償和集中補償相結合原則進行配置,二次側功率因數應根據用戶性質測定。根據《電力系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的要求,在最大負荷時,一次側不應低於0.95。
《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要求,110kV變電所無功補償一般取主變容量的1/4~1/6,實際上城區內10kV線路較短,且大部分為電纜網,無功容量較充足,因此以補償主變損耗為主。變電所無功補償為主變容量的8%~15%即可,當採用高阻抗變壓器時需取較大值,投切時,10KV電壓波動約為1.5%,滿足小於2.5%的要求。
六. 10kV中性點運行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10kV配電網大部分採用中性點不接地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並不中斷向用戶供電。隨著配電網的擴大,電纜線路的增多,電網對地電容電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脅著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根據《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電容電流超過10A時中性點應改為消弧線圈接地。九三年起為配合變電所無人值班,國內研製了多種自動跟蹤消弧線圈補償裝置,其原理大同小異,基本上都在原調匝式消弧線圈的基礎上增加控制裝置,由於其原理相對簡單,可以運行於全補償狀態,工藝要求低,因此目前市場佔有率較高,其它還有調隙式、直流偏磁式、調容式等,均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進入實用狀態。順便說一下,目前有廠家在消弧線圈調諧裝置中附加接地檢測裝置,其原理與出線保護裝置中的接地檢測裝置是一致的,但使用時二次電纜需增加很多,不宜採用。
消弧線圈的調節採用微機自動跟蹤補償裝置。當主變無中性點引出時,結合變電所的所用電,在10KV母線上設置接地(曲折)變壓器。
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10kV中性點改用電阻接地的越來越多。採用電阻接地,單相接地故障時動作於跳閘,健全相過電壓倍數可限制在2.8倍以下,進一步降低弧光過電壓,電網可採用絕緣水平較低的電氣設備,提高設備運行條件和提高人身安全。目前中性點電阻值大致有5.77Ω(上海)、10Ω(北京、廣州)、16Ω(深圳),電阻值大小取值各有利弊,從各地運行情況來看,都是可行的。但在以架空線為主的電網中應慎用電阻接地。
七. 過電壓保護
根據《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變電所應設有防止直接雷和雷電波侵入的過電壓保護措施。全戶內變電所採用屋頂避雷帶防直擊雷,屋頂避雷帶採用-40×4鍍鋅扁鋼或8圓鋼,半戶內變電所設獨立避雷針對主變進行保護。
八. 接地
變電所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體為主,輔以垂直接地極,主接地網採用-50×6鍍鋅扁鋼,布置上盡量利用配電樓以外的空地,深埋接地極。變電所主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應不大於0.5歐姆。考慮到微機保護監控系統對接地要求較高,二次設備室及10kV二次電纜溝接地採用25×4銅排。當110kV採用GIS時,110kV配電裝置室也需採用銅排接地。
九. 防污等級
根據《高壓架空線路和發電廠、變電所環境污區分級及外絕緣選擇標准》,戶外電氣設備取污穢等級2級,爬電比距2.5CM/kV。對於戶內設備,該標准中沒有規定,但參照《高壓開關設備的共用訂貨技術導則》,可取瓷質材料1.8CM/kV,有機材料2.0CM/kV。當戶外設備戶內安裝時,可取2.2CM/kV。
十. 保護監控
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與常規變電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二次監控設備必須滿足現場無人值班要求,目前採用微機保護基本上沒有多大疑義了,而監控方式通常有兩種模式:
1. 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
2. 採用常規二次保護加RTU
應該說,兩者都能滿足無人值班的要求,後者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技術上更先進,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於做成面向對象的層次結構,從技術上講是發展方向。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綜合自動化設備性能日趨穩定,價格逐漸下調,應作為新建變電所的首選系統,而後者可以作為老變電所改造用。
採用綜合自動化,就應該採用分布式結構(10kV保護裝置安裝在開關櫃上),以充分發揮其功能,減少二次電纜,降低造價,但分布式保護裝置應解決配電裝置室的散熱通風及電磁干擾問題。
作為無人值班變電所,所內不宜設置固定的計算機監視設備(後台機),但應設置能與現場維護調試用攜帶型計算機相適應的硬、軟體介面。
另外,為了運行維護方便,變電所遙測、遙信、遙控量和當地顯示量應按《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規程》進行設置,加以統一化、標准化。
十一. 交流所用電和直流系統
1. 交流所用電
變電所宜設置二台所用變壓器,容量為80~100KVA。當變電所設置三台主變時分別接入#1、#3主變低壓側母線,設置二台主變時則分別接入其低壓側母線。所用電採用中性點直接接地TN系統,額定電壓380/220V,採用單母線分段接線。
2. 直流系統
直流電源宜採用一組220V蓄電池,容量應滿足全所事故停電2h的放電容量,一般為100AH,單母線接線。蓄電池組宜採用性能可靠、維護量少的蓄電池,如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等。直流系統應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充電裝置實現智能化實時管理,並應設置一套微機直流接地監測裝置。
十二. 建築物
變電所所址標高應高於頻率為2%洪水位,變電所土建應採用聯合建築並按最終規模一次建成,建築物的建築風格、外牆面裝修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內裝修應簡化實用。建築物不宜設通長窗,如城市規劃要求或採光需要底層可設置假窗或高窗。變電所的防震、消防、通風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按無人值班要求變電所附房應從簡設置,110kV變電所規模為二台主變時建築面積應控制在700M2(主變放戶外)及900M2(主變放戶內),佔地面積1600 M2,三台主變時建築面積應控制在1200M2(主變放戶外)及1500M2(主變放戶內),佔地面積1900 M2。
十三. 結論
1. 變電所主接線應力求簡化,宜優先採用線路變壓器組接線。
2. 中等城市變電所宜設置二台主變,大城市可設置三台主變。
3. 為保證10KV母線電壓在合格範圍內,應採用有載調壓變壓器。
4. 變電所無功補償宜取主變容量的8%~12%,當採用高阻抗變壓器時需取較大值。
5. 變電所優先採用半戶內布置(主變布置在戶外)。
6. 110kV應盡量採用裝配式結構,慎用GIS。
7. 10kV以架空線為主的系統中性點應採用消弧線圈接地,消弧線圈的調節採用微機自動跟蹤補償裝置。全電纜網系統中性點採用低電阻接地。
8. 新建變電所監控裝置應優先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保護裝置應採用分布式結構。
9. 直流系統宜設一組100AH蓄電池組,交流所用電宜設置二台,所用變壓器應與接地變相結合。。
10. 建築物裝修應簡單實用,布置上盡量減少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

D. 「電氣自動化」的畢業設計和論文!

目 錄

摘 要…………………………………………………0
1. 設計說明…………………………………………2
1.1 主接線…………………………………………2
1.2CT、PT配置……………………………………2
2主要保護原理及整定……………………………3
2.1發電機縱差動保護……………………………3
2.1.1保護原理……………………………………3
2.1.2整定內容……………………………………4
2.2發電機定子匝間保護…………………………5
2.3發電機過激磁保護……………………………7
2.4發電機失磁保護………………………………8
2.5發電機反時限負序過流保護…………………10
2.6發電機逆功率保護………………………………13
2.7發電機兩點接地…………………………………13
2.8主變壓器差動保護………………………………14
2.9變壓器復合電壓過流保護………………………17
參考文獻………………………………………………18

1 設計說明
1.1主接線
300MW 發電機―變壓器組主要保護原理設計,適用於發電機―變壓器組採用單元接線,高壓側接入500kV 11/2接線系統;發電機出口側無斷路器;勵磁方式為靜態勵磁系統;
在發電機出口側引接―台高壓廠用工作變壓器(採用三相分裂線圈)。
接地方式:發電機中性點為經配電變壓器(二次側接電阻)接地;主變壓器高壓側中性點為直接接地;高壓廠用分裂變壓器6kV側中性點為中阻接地系統。
1.2 CT、PT配置
發電機的出線側和中性點側各裝設4組CT;
主變壓器高壓側套管上裝設3組CT;
高壓廠用變壓器高壓側套管上(或封閉母線內)裝設4組CT;
發電機差動保護與主變壓器差動保護,當CT不夠分配時,允許共用發電機出線側的一組CT;
發電機一變壓器組差動保護中,其中的一臂是差接在高壓廠用變壓器低壓側的CT上;
發電機一變壓器組差動保護裝置,不接入勵磁變壓器的CT,其差動范圍為:從500kV側CT到發電機中性點CT及高壓廠用變壓器低壓側CT;
CT的二次電流:500kV側選用1A;其它各側可為1A或5A。
發電機出線側設有2組PT,其中1組可供匝間保護用(一次側中性點不直接接地);2組PT均要求設有3個二次線圈。主變壓器高壓側設1組PT(三相)。
2 主要保護原理及整定計算
2.1發電機縱差動保護
2.1.1保護原理
變數據窗式標積制動原理
∣IT-IN∣2≥KbITINcosφ
其中:iT――發電機機端電流
iN――發電機中性點電流
φ――iT、iN之間的相角差
標積制動原理的動作量和比率差動保護一樣。在區外發生故障時,該原理的表現行為和比率制動原理也完全一樣。但在區內發生故障時,由於標積制動原理的制動量反應電流之間相位的餘弦,當相位大於90度,制動量就變為負值,負值的制動量從概念上講即為動作量,因此可極大地提高內部故障發生時保護反應的靈敏度。而比率制動原理的制動量總是大於0的。
動作邏輯方式1:循環閉鎖方式
原理:當發電機內部發生相間短路時,二相或三相差動同時動作。根據這一特點,在保護跳閘邏輯上設計了循環閉鎖方式。為了防止一點在區內另外一點在區外的兩點接地故障的發生,當有一相差動動作且同時有負序電壓時也出口跳閘。
2.1.2 整定內容(假定:TA二次額定電流為5(A))
1) 比率制動系數K
整定差動保護的比率制動系數。標積制動原理的Kb和K有一理論上的對應關系,裝置自動完成它們之間的轉換,對用戶仍然整定K。無單位。一般:K=0.3-0.5
2) 啟動電流lq
整定差動保護的啟動電流。單位(A)。一般lq=0.6-2.0(A)
3) TA斷線解閉鎖電流定值(僅保護方式Ⅱ有效)lct
當發電機差電流大於該定值時,TA斷線閉鎖功能自動退出。單位(倍)
它是以電流互感器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一般:lct=0.8-1.2(倍)
4) 差動速斷倍數lsd
當發電機差電流大於該定值時,無論制動量多大,差動均動作。單位:(倍)
它是以電流互感器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一般:lsd=3-8(倍)
5)負序電壓定值(僅保護方式Ⅰ有效)U2.dz
當負序電壓達該定值,允許一相差動動作出口跳閘。單位(V)。一般:U2.dz=4-10(V)
6)TA斷線延時定值tct
經該定值時間延時發TA斷線信號。單位:秒。
2.2 發電機定子匝間保護
2.2.1 原理
反應發電機縱向零序電壓的基波分量。「零序」電壓取自機端專用電壓互感器的開口三角形繞組,此互感器必須是三相五柱式或三個單相式,其中性點與發電機中性點通過高壓電纜相聯。「零序」電壓中三次諧波不平衡量由數字付氏濾波器濾除。
為准確、靈敏反應內部匝間故障,同時防止外部短路時保護誤動,本方案以縱向「零序」電壓中三次諧波特徵量的變化來區分內部和外部故障。
為防止專用電壓互感器斷線時保護誤動作,本方案採用可靠的電壓平衡繼電器作為互感器斷線閉鎖環節。
本保護能在一定負荷下反應雙Y接線的定子繞組分支開焊故障。
保護分兩段:
Ⅰ段為次靈敏段:動作值必須躲過任何外部故障時可能出現的基波不平衡量,保護瞬時出口。
Ⅱ段為靈敏段:動作值可靠射過正常運行時出現的最大基波不平衡量,並利用「零序」電壓中三次諧波不平衡量的變化來進行制動。保護可帶0.1-0.5秒延時出口以保證可靠性。
保護引入專用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繞組零序電壓,及電壓平衡繼電器用2組PT電壓量。
2.2.2 整定內容
1) 次靈敏段基波「零序」電壓分量定值Uh 單位(V)
2) 靈敏段基波「零序」電壓分量定值U1 單位(V)
3)額定負荷下「零序」電壓三次諧波不平衡量整定值U3wn 單位(V)
4)靈敏段三次諧波增量制動系數K2 單位:(無)
5)靈敏段延時Tzj 單位:(秒)
2.2.3 整定計算
1)Uh
次靈敏段「零序」電壓基波分量定值(整定范圍1-10V)
動作值按躲過任何外部故障時可能出現的基波不平衡量整定
Uh=KUo•bp•max
式中:Uh=KUo•bp•max――外部短路故障時可能出現的「零
序」電壓最大基波不平衡量。
K――可靠系數,可取2-2.5
2)U1
靈敏段「零序」電壓基波分量定值(整定范圍0.1-5V)
動作值按可靠躲過正常運行時出現的最大基波不平衡量整定
U1=KUo•bp•n
式中:U1=KUo•bp•n――額定負荷下固有的「零序」電壓基
波不平衡量,由實測得到(本機有監測軟體)。
K――可靠系數,可取1.5-2
3)U3wn
額定負荷下「零序」電壓三次諧波不平衡量整定值(整定
范圍1-10V)
開始可整定4(V),開機後由實測得到准確直,然後整定。
4)
靈敏段三次諧波增量制動系數(整定范圍0-0.9)
由經驗決定。一般取0.3-0.5
5)Tzj
靈敏段延時(整定范圍0-1秒)
為增加此段可靠性而設。一般取0.1-0.2秒。
2.3 發電機(變壓器)過激磁保護
原理
發電機(變壓器)會由於電壓升高或者頻率降低而出現過勵磁,發電機的過勵磁能力比變壓器的能力要低一些,因此發變組保護的過盛磁特性一般應按發電機的特性整定。
過激磁保護反應過激磁倍數而動作。過激磁倍數定義如下:
B U/f U*
N= = =
Be Ue/fe f*

其中:U、f――電壓、頻率
Ue、fe――額定電壓、額定頻率
U*、f *――電壓、頻率標么值
B、Be――磁通量和額定磁通量
過激磁電壓取自機端TV線電壓(如UAB電壓)。
出口方式Ⅰ:定時限方式
定時限t1發信或跳閘
定時限t2發信或跳閘
U/f> t1/o 發信或跳閘
t2/o 發信或跳閘
出口方式Ⅱ:反時限方式
定時限發信
反時限發信或跳閘
反時限曲線特性由三部分組成:a)上限定時限;b)反時限;c)下限定時限。
當發電機(變壓器)過激磁倍數大於上限整定值時,則按上限定時限動作;如果倍數超過下限整定值,但不足以使反時限部分動作時,則按下限定時限動作;倍數在此之間則按反時限規律動作.
2.4發電機失磁保護
2.4.1原理
失磁保護由發電機機端測量阻抗判據、轉子低電壓判據、變壓器高壓側低電壓判據、定子過流判據構成。一般情況下阻抗整定邊界為靜穩邊界圓,但也可以為其它形狀。
當發電機須進相運行時,如按靜穩邊界整定圓整定不能滿足要求時,一般可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之一來躲開進相運行區。
a) 下移阻抗圓,按非同步邊界整定
b) 採用過原點的兩根直線,將進相區躲開。此時,進相深度可整定。
c) 採用包含可能的進相區(圓形特性)挖去,將進相區躲開。
轉子低電壓動作方程
Vfd<Vfl.dz Vfd<Vfl.dz

Vfdo
Vfd< (P-Pt) 當Vfd<Vfl.dz
Kf×SN
其中:Vfd――轉子電壓
Vfl.dz――轉子低電壓動作值
Vfdo――發電機空載轉子電壓
Sn――發電機額定功率
Kf――轉子低電壓系數
P――發電機出力
Pt――發電機反應功率
2.4.2保護的整定計算
1)高壓側低電壓 Uhi•dz
按照系統長期允許運行的低電壓整定。
2)阻抗圓心 -Xc
以靜穩圓整定,也可按非同步圓整定。
3)阻抗圓半徑 -Xr
以靜穩圓整定,也可按非同步圓整定。
4)轉子低電壓Vfl•dz
轉子低電壓可按發電機空載勵磁電壓的0.2-0.5倍整定。
5)轉子低電壓判據系數Kf
轉子低電壓系數,用於整定轉子電壓動作曲線斜率。單位(元)
Kk
Kf = 式中,Xd∑=Xd+Xs
Xd∑
若實際基準為Vfd[0],P[0],與裝置假定值Vfd0=125V, SN=866VA相差較大時,可修正Kf
125 P[0]
[整] = Kf
866 Vfd[0]
Xs為升壓變壓器及系統等值電抗之和(標么)
Kk=1.1為可靠系數,Xd為發電機電抗(標么)
5)反應功率Pt
考慮凸極效應。單位(W)
1 1 1
Pt = ( - )SN,式中:Xd∑=Xd+Xs, Xd∑=Xq+Xs
2 Xq∑ Xd∑
Xd及Xq分別為發電機d軸和q軸電抗(標么),SN為二次基準功率。
7)定子過流lg•dz
可按發電機過載非同步功率整定。單位(A)。一般lg•dz=1.05 le
8)動作時間t1
整定保護的延時動作時間。單位(S)
9)動作時間t2
整定保護的延時動作時間。單位(S)
10)動作時間t3
整定保護的延時動作時間。單位(S)
2.5發電機反時限負序過流保護
2.5.1保護原理
保護反應發電機定子的負序電流大小。保護發電機轉子以防表面過熱。
保護由二部分組成:負序定時限過負荷和負序反時限過流。
電流取自發電機中性點(或機端)TA三相電流。
反時限曲線特性由三部分組成:a)上限定時限;b)反時限;c)下限定時限。
當發電機負序電流大於上限整定值時,則按上限定時限動作;如果負序電流超過下限整定值,但不足以使反時限部分動作時,則按下限定時限動作;負序電流在此之間則按反時限規律動作。
負序反時限特性能真實地模擬轉子的熱積累過程,並能模擬散熱,即發電機發熱後若負序電流消失,熱積累並不立即消失,而是慢慢地散熱消失,如此時負序電流再次增大,則上一次的熱積累將成為該次的初值。
反時限動作議程:
(I22-K22)t≥K21
其中:I2――發電機負序電流標么值
K22――發電機發熱同時的散熱效應
K21――發電機的A值
出口方式:可發信或跳閘
2.5.2保護的整定計算
1) 定時限負序過負荷電流定值I2•ms•dz
按發電機長期允許的負序電流下能可靠返回的條件整定。
2) 定時限負序過負荷動作時間ts
按躲後備保護的動作延時整定。
3)反時限負序過流啟動定值I2•m•dz
按保護裝置所能提供的最大跳閘時間確定(通常為1000秒),據此發電機能承受的負序電流整定。此值一般應接近於負序過負荷保護的動作電流。
4)反時限負序過流速斷定值I2•up•dz
按躲過主變壓器高壓側兩相短路的條件整定。
5)散熱系數K22
一般按發電機長期允許的負序電流標么值整定。
K22=(I2∝/ Ie)2
當發電機實際額定電流為Ie,與CT二次額定電流IN相差較大時,需折算
le
K22[整] =( )2 K22
lN
le
K21[整] =( )2 K21
lN
其中:l2∝-發電機長期允許的負序電流
le-發電機額定電流
6)熱值系數 K21
按發電機A值整定
7)長延時動作時間t1
按l2•m•dz電流能夠承受的時間整定(一般1000秒)。
8)速斷動作時間tup
當與其它保護在動作時間的配合上出現矛盾時,應兼顧保護的選擇性和靈敏性要求。
2.6發電機逆功率保護
保護原理
逆功率保護用於保護汽輪機,當主汽門誤關閉,或機組保護動作於關閉主汽門而出口斷路器未跳閘時,發電機將變為電動機運行,從系統中吸收有功功率。此時由於鼓風損失,汽機尾部葉片有可能過熱,贊成汽機損壞。因此一般不允許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逆功率保護可很好地起到保護作用。在大型發電機組上一般為可靠裝設二套獨立的逆功率保護。
逆功率保護反應發電機從系統吸收有功的大小。逆功率受TV斷線閉鎖。
電壓取自發電機機端;電流取自發電機中性點(或機端)TA。
出口方式:可發信或跳閘
P<-P1.dz t1/o 發信或跳閘
t2/o 發信或跳閘
2.7 發電機轉子兩點接地保護
反應定子電壓中二次諧波的「正序」分量,此分量是由轉子繞組不對稱匝間短路時含二次諧波的磁場以同步轉速正向旋轉而在定子繞組中生成。保護受一點接地保護閉鎖,發生一點接地時保護自動投入。
保護經入機端三相電壓。
8.6.1 整定內容
1) 二次波電壓動作值Uido 單位:(V)
2) 保護動作延時Tido 單位:(S)
8.6.2 整定計算方法
1)Uid
二次諧波電壓動作值(整定范圍0-10V)
Uld=Kk×Ubpn
Ubpn為額定負荷下二次諧波電壓實測值;Kk為可靠系數,可取2.5-3
2)Lld
保護動作延時(整定范圍0.1-2秒),為增加可靠性而設。
2.8主變壓器(發變組、廠變、高備變)差動保護
保護原理
變壓器差動保護採用有二次諧波制動的比率差動原理,並使用了變數據窗快速演算法。
比率制動原理
∣I1+I2∣≥KMax{I1,I2}(二側差動)
∣I1+I2+I3∣≥KMax{I1+I2+I3}(三側差動)
其中:I1――第一側電流
I2――第二側電流
I3――第三側電流
K――制動系數
Max(x,y)――取x,y中最大值
變數據窗演算法原理
所謂變數據窗演算法是指差動保護能夠在故障剛開始發生且故障采樣數據量較少時自適應地提高保護的制動曲線,隨著故障的進一步發展、計算精度的進一步提高,能逢動降低制動特性曲線,以其與演算法精度完全相配套。這種自適應的制動曲線,最終的(也是最精確的)是用戶整定的特性。採用這一演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嚴重內部故障時的動作速度,同時絲毫不會降低輕微故障時的靈敏度。
出口方式
原理:任一相差動保護動作即出口跳閘。這種方式另外配有TA斷線檢測功能。在TA斷線時瞬時閉鎖差動保護,並延時發TA斷線信號。TA斷線可根據需要投退運行。保護的
8.7.2 整定內容(假定TA二次額定電流為5(A))
1) 比率制動系數 K
整定差動保護的比率制動系數。單位(無)一般:K=0.4-0.7
2) 二次諧波制動比
整定差動二次諧波制動比。單位(無)。一般:
Nec=0.12-0.24
3) 啟動電流 lq
整定差動保護的啟動電流。(歸算到低壓側)。單位(A)。一般:lq=1.0-3.0(A)
4) TA斷線解閉鎖電流定值 lct
當差電流大於該定值時,TA斷線閉鎖功能自動退出。單位:(倍)
它是以TA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裝置內部默認為5(A)或1(A)
一般:lct=0.8-1.5(倍)。(歸算到低壓側)
5) 速斷電流 lsd
整定差動保護速斷電流倍數。它是以TA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裝置內部默認為lN5(A)或1(A))
單位(倍)。一般lsd=3.0-7.0(倍)(歸算到低壓側)
6) 啟動電流 lq
按躲過最大負荷電流條件下流入保護裝置的不平衡電流整定。最小動作電流宜在0.2ls以上。
裝置上一般以歸算到低壓側(如發電機側)電流來整定。
7) TA斷線解閉鎖電流定值 lct
按躲開變壓器最大負荷電流整定。
該電流裝置上一般以歸算到低壓側(如發電機側)電流來整定計算。
它是以TA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
Ict =(1.2-1.3)If•max/(nL×Ict•e)
其中:If•max-變壓器最大負荷電流
Ict•e-電流互感器二次額定電流
8) 速斷電流 lsd
該電流裝置上一般以歸算到低壓側(如發電機側)電流來整定計算。
它是以TA的二次額定電流為基準的。
如整定n倍額定電流,且TA二次額定電流為5(A):
則:lsd=n×le/(n1×5)(倍)
推薦n用4-8。
2.9 變壓器復合電壓過流保護
原理
保護反應變壓器電壓、負序電壓和電流大小。
電流電壓一般取自變壓器的同一側TA和TV
出口方式:可發信或跳閘。
整定內容
1) 電流定值lg•dz
整定電流。單位(A)
2) 低電奪定值U1•dz
整定低電壓。單位(V)
3) 負序電壓定值U2•dz
整定負序電壓。單位(V)
4) 動作時間t1
整定保護的延時動作時間。單位(S)
5) 動作時間t2
整定保護的延時動作時間。單位(S)

參 考 文 獻

[1]、<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鄭學堅、周斌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社。
[4]、Malvino A.P.Digital Computer Electronics.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1977.
[2]A.R.Van.C.Warington.Protective Relay,vo.I-II.1974.
[3]、Committee Report, Tvansient Respponse of Current Tvansformers.I.E.E.E.PAS,1977.NO6.
[4]、馬長貴主編<高壓電網繼電保護原理>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5]、許正亞編<電力系統故障分析>水利電力出版社,1993。
[6]、西北電力設計院,<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2>,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
[7]、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用技術問答>,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5
[8]、國家電力調度通信忠心<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規定匯編>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9]、山東省電力局文件<山東電力繼電保護配置原則>1997。
[10]、東南大學,南京電力自動化設備總廠聯合編制,<WFB2-01型微機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裝置技術說明書>。1997、4、28
[11]、南瑞繼電保護公司,戴學安,<微機繼電保護原理及技術>

E.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畢業論文怎麼寫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一般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畢業論文,
就是要你
設計一個變電站,你可以參考別人以前的畢業設計,做好後,請你的導師指導指導,再修改修改,就可以了,不需要費太多的功夫。

F. 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

我這里有一篇自動化專業的畢業論文,感覺還可以,你可以參考下
1、對蝸桿傳動的類型進行選擇
利用GB-T10085-1988中數據的條件,本次蝸桿利用蝸桿(ZI)。
2、對蝸桿和蝸輪材質的選擇
蝸輪採用模具鑄造而成,材質採用錫磷青銅。圍繞著保護環境節約價值高的材料,因此齒圈利用青銅鑄造而成,而輪芯則採用材質更好的灰鑄鐵鑄造而成。蝸桿與蝸桿之間傳動的能量一般,之間傳動的速度並不是很快,蝸桿採用45鋼;並在蝸桿螺旋表面做淬火處理。採用45鋼可以增強效率和耐磨性,提高韌性,加強強度。
3、對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檢驗和對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傳動之間的中心距為
(4-6)
1)計算T2的大小
根據Z1=8,估計選擇效率η1=0.85,則
T2=9.55×106=9.55×106=9.55×106=124970.93
2)確定載荷系數K
蝸輪和蝸桿的轉速並不是很高,他們之間沖撞不是很高,因此選擇系數為Kv=1.05;則K=KβKAKv=1×1.1×1.05=1.15。蝸輪蝸桿載荷比較穩定,因此載荷系數為Kβ=1;在利用12-5[8]中數據可以知道幫並選擇系數KA=1.1。
3)對ZE的確定
蝸輪的材質ZCuSn10PI和鋼蝸桿匹配,所以 彈性影響系數為160。
4)對於Zp的選擇
首先預先估計d1/a=0.35,然後利用圖12-13[8]中的數據可以知道Zρ=2.9。
5) 對於[σH]的選擇
依照蝸輪的材質採用ZCuSn10PI構成並由模具壓鑄而來,因此螺旋齒面的硬度應該超過45HRC,然後可以利用表12-7[8]中數據可以知道蝸輪 [σH]'等於245MPa
N=60jn2Lh=60×1×185.20×12000/5=2.67×107
KHN==0.8845
則 a≥=85.75mm
6)計算中心距
預先定其中心距為220mm,又根據i=5,所以可以利用表12-2[8]中數據可以知道模數為8mm可以確定分度圓直徑大小為70mm。這時d1/a=0.4,再次利用表12-18[8]中數據可以知道Zρ'等於2.65,得出Zρ'小於Zρ,所以以上假設成立,可以使用。。
4、對於蝸桿和蝸輪的各種具體數字准確的計算
1)蝸桿
首先對蝸桿的軸向齒距和軸向齒厚大小進行判斷得出Pa=25.133mmSa=2.5664mm;然後對直徑的系數大小和齒頂圓齒根圓以及分度圓導程角q=10;da1=96mm; df1=60.8mm; γ=11°18´36"。
2)蝸輪
對於蝸輪主要對蝸輪的分度圓直徑d2,齒根圓和喉圓直徑df2,da2;以及蝸輪的齒數z2和變位系數x2和對傳動比的驗證i
z2=40;x2=-0.5;i=40/8=5;d2=mz2=8×40=320mm;da2=d2+2ha2=320+2×8=336mm;df2=d2-2hf2=320-2×1.2×8=300.8mm;rg2=a- da2/2=200-0.5×336=32mm。
5)、對齒根圓強度的校核

齒數為 zv2===43.08
因為x2=-0.5, zv2=43.08,所以利用12-14[8]中數據可以知道YFa2=2.87
Yβ=1-=0.9192
許用應力[σF]= [σF] 'KFN。
利用12-8[8]中數據可以知道並得出鑄錫磷青銅製造的蝸輪的彎曲應力 [σF]'=56MPa。
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其壽命的系數為 KFN==0.985
其強度滿足實際要求,合理。
6)、蝸桿蝸輪的精度
根據GB/T10089-1988這個,可以從其中圓柱形蝸桿,蝸輪的精度等級為8級,側隙的種類為f,因此標注是8f GB/T10089-1988,以上都是選擇都是由於蝸桿屬於通用機械減速器。
4.4 鏈傳動設計
已知鏈傳動傳動比i=2.5,輸入功率P=479.86W。
1 選擇鏈輪齒數z1,z2
假定鏈速υ=3~8m/s,由表9-8[8]選取小鏈輪齒數z1=22,從動鏈輪齒數z2=iz1=2.5×22=55。
2 計算功率Pca
查得工作情況系數KA=1.2,故
Pca=1.2×479.86=575.83W
3 確定鏈條鏈節數Lp
初定中心距a0=40p,則鏈節數為
Lp==[]節
=123.12節,最終確定Lp=124節。
4 對鏈條節數的選擇和確定
利用9-10[4]中數據可以查詢知道齒數的系數大小為Kz=1.11; KL=1.06;利用9-13[8]中數據可以對小鏈輪的轉速進行預先估計,因為鏈板有可能會發生疲勞破壞,這是由於鏈板在功率曲線頂點左側。鏈板選擇用單排鏈,利用9-11[8]中數據可以查詢知道多排鏈的系數為KP=1,因此功率為是
P0===489.4W
為了驗證上面預計的鏈的工作的點在功率曲線的頂點的左側是否是對的,利用n1=37.04r/min和P0=489.4W,再根據9-13[8]中數據查詢並選擇單排鏈。因此上述假設成立。再根據9-1[8]中數據可以查詢知道節距p=15.875mm。
5 計算鏈長和中心距
L===1.97m
a=
=mm
=642mm
(0.002~0.004)a=(0.002~0.004)×642mm
=1.3~2.6mm
a'=a-△a=642-(1.3~2.6)mm=640.7~639.4mm
取 a'=640mm
6 驗算帶速
υ==m/s=5.5m/s,滿足實際要求。
利用9-4[8]中數據可以知道小鏈輪轂孔直徑dkmax=59mm, 並大於電動機的軸徑大小,因此比較滿足要求。
8對壓軸力的計算和確定

圓周力的的計算
==87.30N
將其依照水平方向安置取,因此其系數為KFP=1.15,所以
=100.40N
4.5 齒輪傳動設計
根據已知功率輸入為P=446.79W,小齒輪轉速 n1=15轉/分傳動比i=2。
1 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
1)選擇直齒圓柱齒輪
2)齒輪速度中等不是很快,因此選擇7級精度
3)對齒輪的材質進行選擇。利用10-1[5]表中數據選擇小齒輪材料的選擇為40 Cr,並且做出調質處理,與此同時可以得出其硬度為280HBS;和上一個一樣的道理大齒輪所用材質是45鋼,並知道其硬度為240HBS。
4)對小齒輪的齒數進行選擇z1=25,對大齒輪的齒數的選擇和計算
z2=iz1=2×25=50。
2 對齒輪的設計用接觸疲勞強度來設計
先根據計算公式來計算,即

1)弄清公式中各個代表的數值大小;
(a) 首先對載荷系數的確定Kt=1.2;
(b) 對其傳動的轉矩大小進行確定
=95.5×105×0.44679/15Nmm=2.845×105N·mm
(c) 由表10-7[9]選取齒寬系數ød=1
(d) 利用10-6[9]中數據可以知道其材質的ZE大小;ZE=189.8MPa1/2
(e) 利用10-21d[9]中數據可以查詢到其齒面硬度的接觸疲勞強度σHlim1=600MPa;同理也可以查詢到大齒輪的強度為σHlim2=550MPa;
(f) 根據10-13[9]中的公式來計算循環次數
N1=60n1jLh=60×15×1×(2×8×300×15)=0.65×109
N2=N1/i=0.65×109 /2=0.325×109
(g) 利用10-19[9]中數據可以知道KHN1=0.90;KHN2=0.95;
(h) 對其應力的計算
利用(10-12)[9]中數據可以得到
2)計算
(a) 對分度圓直徑的計算,將其代[σH]入中最小的值
d1t≥==94.50mm
(b) 計算圓周速度υ (c) 對齒寬的計算 (d) 計算b/h的大小
mt=d1t/z1=94.50/25=3.78
h=2.25mt=2.25×3.78=8.505 mm
b/h=94.50/8.505=11.11
(e) 對載荷的系數的計算
因為υ=0.07422m/s,所以精度等級為7,在利用10-8[9]中數據可以查詢知道KV=1.12;
預先估計KAFt/b<100N/m。在利用表10-3[9]中數據可以查詢知道KHα=KFα=1.2;
再利用10-2[9]中數據可以知道系數KA=1;
再次利用10-4[9]中數據可以知道精度等級為7級、兩個小齒輪不是相互對稱安裝時相對支撐時,
KHβ=1.12+0.18(1+0.6)+0.23×10-3b
把上述數值代到下面可以得到
KHβ=1.12+0.18(1+0.6×)×+0.23×10-3×94.5=1.425;
由b/h=11.11,KHβ=1.425;再利用10-13[9]中數據可以查詢得到KFβ=1.35;因此得到

=1×1.12×1.425×1.35=1.918。
(f)對分度圓直徑的驗證,根據(10-10a)[9]中數據可以知道
===110.49 mm
(g)對模數的確定
m=d1/z1=110.49/25=4.42 mm
3 對其強度計算
彎曲強度設計公式為
(4-9)
1)對計算中強度極限和壽命安全系數的確定
(a)σFE1=500 MPa,σFE2=380 MPa;
(b)KFN1=0.85, KFN1=0.88;
(c)S=1.4;
[σF]1==0.85×500/1.4 MPa=303.57 MPa;
[σF]2==0.88×380/1.4 MPa=238.86 MPa;
(d)對載荷系數的確定
K=KAKVKFαKFβ=1×1.12×1.2×1.35=1.814
(e)查取齒行系數=2.65,=2.226。
(f)查取應力校正系數=1.58,=1.764。
(g)計算大小齒輪的並加以比較
==0.01379,==0.01644
大齒輪數值大。
2)設計計算
=3.98
就近取m=4,d1=110.49,算出小齒輪齒數
z1= d1/m=110.49/4=27,z2=i z1=2×27=54。
4 對其具體尺寸的計算
1)齒輪分度圓的直徑的計算
d1=z1 m=27×4=108 mm, d2=z2 m=54×4=216 mm
2)計算中心距 a=(d1+d2)/2==(108+216)/2=162mm
3)對齒輪的寬度進行計算 b==1×108=108mm,取b1=108mm,b2=113mm
5 驗算 Ft=2T1/d1=2×2.845×/108=5268.52 N
==48.73 N/mm<100 N/mm,合適。

5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工作執行部分設計
設計一個機械設備的最終目的是能讓所設計的設備投入實際生產,並要達到生產的要求。設計包紙機的目的是它的工作部分能實現包紙,並達到所要求的技術參數[10]。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工作執行部分由包紙輪、放紙架和一個壓緊裝置組成。
包紙輪的材料是45鋼,輪體加工後進行拋光處理,表面鍍鉻,結構如圖2。由電動機經帶傳動帶動包紙輪轉動,同時紙從上方的放紙架上包在包紙輪上。包紙輪上有槽,紙包在輪上的同時經過槽再包在需要包紙的線圈上。線圈在包紙輪內部,並和它同軸轉動。

圖2
存放待用紙的地方是放紙架。放紙架由電木盤、放紙架支架、尼龍滾、星形電木桿很多部件構成。因為放紙架所受載荷不大,其各個部件的材料為酚醛布板、尼龍棒等。
壓緊結構示意圖在圖三所展示。保證包紙的緊湊性就是利用這個裝置,工作時通過旋轉外面的輪盤,通過一個蝸輪蝸桿傳動帶緊一根橘皮帶,橘皮帶再帶緊正在進行包紮的紙,從而達到工作目的。

圖3

結 論
綜上所述,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性能優越,完全能滿足現在社會工業發展的要求。它在工作時具有以下優點:
(1) 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在工作時能夠通過壓緊裝置,經過人工簡單
的操作使包紙緊湊;
(2) 從電機到實現包紙只經過了兩次帶傳動,傳動過程簡潔合理;
(3)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的直線行走部分行走范圍達3000mm,能實現較長距離包紙;
另外,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具有高效率、穩定的可靠性以及耐用持久等特點,而這些都是機械設備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成本低,無論是製造、運營還是維修,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的成本相比同類設備來說都降低了不少;然後是該設備的環保性能好。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將會是機械設備最基本的要求。而此次設計的包紙設備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包紙機,它的噪音、廢棄物污染都降到了最低程度;最後是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的操作和使用非常便利簡單易於維修,對人體沒有危害。綜上所述,互感器線圈絕緣包紙機將會有良好的前景,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包紙設備將會進一步改進。

致 謝
畢業設計馬上就要結束了。隨之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接近尾聲,在這一學期的畢業設計時間里,非常感謝老師給予的指導,和同學們對我的幫助,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指導和監督。
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我的指導老師從始至終都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指導我進行設計,在他身上我不僅學到一些本科專業知識,還學到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這些都是我終身受益的,他們在我畢業設計過程中給予了我鼓勵和幫助,感謝他們的耐心指導,祝老師,身體健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創出良好的佳績。還有一同設計的同學們,在共同相處的一學期里,我感到非常愉快,沒有他們給予的幫助,我無法如此順利的完成設計任務。
同時,也感謝各位評審老師。畢業答辯是我大學的最後一次考核,為了我們順利畢業,各位老師在這炎熱的六月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祝各位評審老師工作順利。
我向那些曾經給予我巨大幫助和鼓勵的老師和16級機自2班的全體同學表示感謝,謝謝他們四年裡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祝他們身體健康,前途無量!

參考文獻
[1] 石娜. 一種簡易實用的引線包紙機 [J].變壓器 ,1998 ,(01): 9—9.
[2] 劉力,周偉.組合導線聯合包紙機設計[J].變壓器 ,2004 ,(07): 12—14.
[3] 胡來榕,陳啟松.機械傳動手冊[M].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1.
[4] 王鳳蘭, 宗振奇. 機械設計學[M].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2
[5] 成大先 . 機械設計手冊[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6] 余夢生,吳宗澤.機械零部件手冊[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7] 張富洲.軸承設計手冊[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
[8] 濮良貴, 紀名剛. 機械設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
[9] 朱孝錄.齒輪傳動設計手冊[M]. 北京 :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10] 成大先 . 機械設計圖冊[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11] 孫振權. 電子式電流器互感器研發現狀與應用前景[J]. 高壓電器 ,2004 ,(12): 8—10.
[12] 司徒東語. 紅外光技術在組合導線包紙機上的應用 [J]. 變壓器 ,2001 ,(11): 31—34.
[13] 郎滬勇. 一種新穎高效的包紙設備[J]. 變壓器 ,2001 ,(01): 24—25.
[14] 張貴芳. 滑動軸承[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15] 吳宗澤.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業出版社 ,1999.
[16] Orlov P .Fundamentala of Machine Design. Moscow: Mir Pub. ,1987.

G. 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論文一篇,關於供電系統的即可(專科類),謝謝

題目:低壓網功率因數對供電企業的影響
系部:
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姓名:
班級:
學號:
指導教師:
摘要
隨著我國電力的不斷發展,對於供用電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對廣大供電企業來說,用戶功率因數的高低,直接關繫到電力網中的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關繫到供電線路的電壓損失和電壓波動,而且關繫到節約用電和整個供電區域的供電質量,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因此,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已成為電力工業中一個重要課題,而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首先就要提高各用戶的功率因數。文中簡要集中探討了影響電網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以及低壓無功補償的幾種使用方法,以及確定無功補償容量從而提高電力系統功率因數的一般方法。
[關鍵詞] 功率因數 影響因素 補償方法 容量確定
目錄
一、緒論 4
二、主要內容: 6
1、影響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 6
1.1、電感性設備和電力變壓器是耗用無功功率的主要設備 6
1.2、供電電壓超出規定范圍也會對功率因數造成很大影響 7
1.3、電網頻率的波動也會對非同步電動機和變壓器的磁化無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7
2、低壓網的無功補償 8
2.1、低壓網無功補償的一般方法 8
2.1.1、 隨機補償 8
2.1.2、 隨器補償 8
2.1.3、跟蹤補償 9
2.2、 採用適當措施,設法提高系統自然功率因數 9
2.2.1、合理選用電動機 10
2.2.2、 提高非同步電動機的檢修質量 10
2.2.3、 採用同步電動機或非同步電動機同步運行補償 10
2.2.4、 正確選擇變壓器容量提高運行效益 11
3、 功率因數的人工補償 12
3.1、 變電站最常用的安裝並聯電容器組 12
3.2 並聯補償移相電容器,應滿足以下電壓和容量的要求 12
3.3 分相補償 13
三、結束語 14
四、參考文獻 15
一、緒論
許多用電設備均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如配電變壓器、電動機等,它們都是依靠建立交變磁場才能進行能量的轉換和傳遞。為建立交變磁場和感應磁通而需要的電功率稱為無功功率,無功功率是恆量能量轉換規模的物理量;因此在供用電系統中除了需要有功電源外,還需要無功電源,兩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與視在功率S的比值,稱為功率因數COSφ,其計算公式為:COSφ=P/S
在電力網的運行中,功率因數反映了電源輸出的視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們希望的是功率因數越大越好。這樣電路中的無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視在功率將大部分用來供給有功功率,從而提高電能輸送的功率。
用戶功率因數的高低,對於電力系統發、供、用電設備的充分利用,有著顯著的影響。無功功率補償,又叫就地補償,適當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不但可以充分的發揮發、供電設備的生產能力、減少線路損失、改善電壓質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戶用電設備的工作效率和為用戶本身節約電能。因此,對於全國廣大供電企業,不但可以減輕上一級電網補償的壓力,改善提高用戶功率因數,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電能損失,減少用戶電費。其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都會是非常顯著的。
二、主要內容:
1、影響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
1.1、電感性設備和電力變壓器是耗用無功功率的主要設備
大量的電感性設備,如非同步電動機、感應電爐、交流電焊機等設備是無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據有關的統計,在工礦企業所消耗的全部無功功率中,非同步電動機的無功消耗佔了60%~70%;而在非同步電動機空載時所消耗的無功又佔到電動機總無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非同步電動機的功率因數就要防止電動機的空載運行並盡可能提高負載率。電力變壓器消耗的無功功率一般約為其額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載無功功率約為滿載時的1/3。因而,為了改善電力系統和企業的功率因數,變壓器不應空載運行或長期處於低負載運行狀態。
1.2、供電電壓超出規定范圍也會對功率因數造成很大影響
當供電電壓高於額定值的10%時,由於磁路飽和的影響,無功功率將增長得很快,據有關資料統計,當供電電壓為額定值的110%時,一般無功將增加35%左右。當供電電壓低於額定值時,無功功率也相應減少而使它們的功率因數有所提高。但供電電壓降低會影響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由Q=UI*Sin?推出Sin?=Q∕UI,所以,應當採取措施使電力系統的供電電壓盡可能保持穩定。
1.3、電網頻率的波動也會對非同步電動機和變壓器的磁化無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影響電力系統功率因數的一些主要因素,因此我們要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夠使低壓電力網功率因數提高的一些實用方法,使低壓網能夠實現無功的就地平衡,達到降損節能的效果。
2、低壓網的無功補償
2.1、低壓網無功補償的一般方法
低壓無功補償我們通常採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隨機補償、隨器補償和跟蹤補償。下面簡單介紹這三種補償方式的適用范圍及使用該種補償方式的優缺點。
2.1.1、 隨機補償
隨機補償就是根據個別用電設備對無功的需要量將單台或多台低壓電容器組分散地與用電設備並接,它與用電設備共用一套斷路器。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機同時投切。隨機補償適用於補償個別大容量且連續運行(如大中型非同步電動機)的無功消耗,以補勵磁無功為主。此種方式可較好地限制農網無功峰荷。
隨機補償的優點是:用電設備運行時,無功補償投入,用電設備停運時,補償設備也退出,不會造成無功倒送,而且不需頻繁調整補償容量。具有投資少、佔位小、安裝容易、配置方便靈活、維護簡單、事故率低等優點。
2.1.2、 隨器補償
隨器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開關接在配電變壓器二次側,以無功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的補償方式。配變在輕載或空載時的無功負荷主要是變壓器的空載勵磁無功,配變空載無功是農網無功負荷的主要部分,對於輕負載的配變而言,這部分損耗占供電量的比例很大,從而導致電費單價的增加,不利於電費的同網同價。
隨器補償的優點:接線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補償配變空載無功,限制農網無功基荷,使該部分無功就地平衡,從而提高配變利用率,降低無功網損,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是目前無功補償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2.1.3、跟蹤補償
跟蹤補償是指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將低壓電容器組補償在大用戶0.4KV母線上的補償方式。適用於100KVA以上的專用配電用戶,可以替代隨機、隨器兩種補償方式,補償效果好。
跟蹤補償的優點是運行方式靈活,運行維護工作量小,比前兩種補償方式壽命相對延長、運行更可靠。但缺點是控制保護裝置復雜、首期投資相對較大。但當這三種補償方式的經濟性接近時,應優先選用跟蹤補償方式。
2.2、 採用適當措施,設法提高系統自然功率因數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是不需要任何補償設備投資,僅採取各種管理上或技術上的手段來減少各種用電設備所消耗的無功功率,這是一種最經濟的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下面將對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措施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2.2.1、合理選用電動機
合理選擇電動機,使其盡可能在高負荷率狀態下運行。在選擇電動機時,既要注意它們的機械特性,又要考慮它們的電氣指標。舉例說,三相非同步電動機(100KW)在空載時功率因數僅為0.11,1/2負載時約為0.72,而滿負載時可達0.86。所以核算負荷小於40%的感應電動機,應換以較小容量的電動機,並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改善運行方式,限制空載運轉。故從節約電能和提高功率因數的觀點出發,必須正確合理的選擇電動機的容量。
2.2.2、 提高非同步電動機的檢修質量
實驗表明,非同步電動機定子繞組匝數變動和電動機定、轉子間的氣隙變動是對非同步電動機無功功率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因此檢修時要特別注意不使電動機的氣隙增大,以免使功率因數降低。
2.2.3、 採用同步電動機或非同步電動機同步運行補償
由電機原理可知,同步電動機消耗的有功功率取決於電動機上所帶機械負荷的大小,而無功取決於轉子中的勵磁電流大小,在欠激狀態時,定子繞組向電網「吸取」無功,在過激狀態時,定子繞組向電網「送出」無功。因此,只要調節電機的勵磁電流,使其處於過激狀態,就可以使同步電機向電網「送出」無功功率,減少電網輸送給工礦企業的無功功率,從而提高了工礦企業的功率因數。非同步電動機同步運行就是將非同步電動機三相轉子繞組適當連接並通入直流勵磁電流,使其呈同步電動機運行狀態,這就是「非同步電動機同步化」。因而只要調節電機的直流勵磁電流,使其呈過激狀態,即可以向電網輸出無功,從而達到提高低壓網功率因數的目的。
2.2.4、 正確選擇變壓器容量提高運行效益
對於負載率比較低的變壓器,一般採取「撤、換、並、停」等方法,使其負載率提高到最佳值,從而改善電網的自然功率因數。如:對平均負荷小於30%的變壓器宜從電網上斷開,通過聯絡線提高負荷率。
通過以上一些提高加權平均功率因數和自然功率因數的敘述,或許我們已經對「功率因數」這個簡單的電力術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知道了功率因數的提高對電力企業的深遠影響,下面我們將簡單介紹對用電設備進行人工補償的方式和對補償容量的確定方法。
3、 功率因數的人工補償
功率因數是工廠電氣設備使用狀況和利用程度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標,也是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一項主要指標。供電企業僅僅依靠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辦法已經不能滿足工廠對功率因數的要求,工廠自身還需要裝設補償裝置,對功率因數進行人工補償。
3.1、 變電站最常用的安裝並聯電容器組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來的電路中根據基爾霍夫定律,流入的電流等於流出的電流,但是並聯接入電容器,在相量圖中得知?角明顯小於原來的角,因此,能提高功率因數,提高線路電能傳輸能力,減少線路上的損耗。

3.2 並聯補償移相電容器,應滿足以下電壓和容量的要求
Ue?c≥Ug?c
nQg?c≥Qc
式中
Ue?c——電容器的額定電壓(KV)
Ug?c——電容器的工作電壓(KV)
n——並聯的電容器總數
Qg?c——電容器的工作容量(Kvar)
Qc——電容器的補償容量(Kvar)
3.3 分相補償
在民用建築中大量使用的是單相負荷,照明、空調等由於負荷變化的隨機性大,容易造成三相負載的嚴重不平衡,尤其是住宅樓在運行中三相不平衡更為嚴重。由於調節補償無功功率的采樣信號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造成未檢測的兩相要麼過補償,要麼欠補償。如果過補償,則過補償相的電壓升高,造成控制、保護元件等用電設備因過電壓而損壞;如果欠補償,則補償相的迴路電流增大,線路及斷路器等設備由於電流的增加而導致發熱被燒壞。這種情況下用傳統的三相無功補償方式,不但不節能,反而浪費資源,難以對系統的無功補償進行有效補償,補償過程中所產生的過、欠補償等弊端更是對整個電網的正常運行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對於三相不平衡及單相配電系統採用分相電容自動補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較好的辦法,其原理是通過調節無功功率參數的信號取自三相中的每一相,根據每相感性負載的大小和功率因數的高低進行相應的補償,對其它相不產生相互影響,故不會產生欠補償和過補償的情況。

三、結束語
本文淺談了功率因數對廣大供電企業的影響以及提高功率
因數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最重要的線損(最為
重要的是降損,分為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介紹了影響功率因
數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功率因數的一般方法,還闡述了如何確定
無功功率的補償容量及無功功率的三種人工補償的具體方式。我
們只有端正自己的認知態度,很好的去歸納,總結這些知識的重
要部分,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並且能在此基礎上再更上一個台
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供電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參考文獻
1、運新,《電監察》水利電力出版社
2、靳龍章 丁毓山,《網無功補償實用技術》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H.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畢業論文有哪些題目

電力系統可以寫現場管理、施工管理或者具體的電力技術。當時也是不會,還是學長給的文方網,寫的《風電並網後電力系統可靠性評估和備用優化研究》,非常專業

電力系統碳排放流分析理論初探
含風電場多目標低碳電力系統動態經濟調度研究
分布式電源及其接入電力系統時若干研究課題綜述
非解析復變電力系統電壓穩定的動態分析方法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標准研究
先進控制理論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綜述及展望 優先出版
大規模風電接入電力系統備用決策評述
基於馬爾科夫鏈的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快速評估
電力系統電壓穩定與功角穩定的統一分析原理
電力系統碳排放流的計算方法初探
基於風速預測和隨機規劃的含風電場電力系統動態經濟調度
電力系統模型預測控制技術研究
電力系統的碳排放結構分解與低碳目標貢獻分析
雙饋風電機組對電力系統低頻振盪特性的影響
改善電力系統阻尼特性的雙饋風電機組控制策略
含風電場的電力系統經濟調度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雲計算中心的研究與實踐
基於可信性理論的電力系統運行風險評估 (一)運行風險的提出與發展
基於全壽命周期成本的電力系統經濟性評估方法
電動汽車在含大規模風電的丹麥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應用於電力系統的碳捕集技術及其帶來的變革
電力系統穩定的定義與分類述評
考慮時滯影響的電力系統穩定分析和廣域控制研究進展
風—光—儲混合電力系統的博弈論規劃模型與分析
電力系統復雜性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電力系統分岔與混沌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動態模擬的靈敏度分析
多饋入交直流混合電力系統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研究綜述與發展方向的探討
基於多因素分析的復雜電力系統安全風險評估體系
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電力系統復雜網路特性分析與模型改進
低碳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優化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數字模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智能電網對低碳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
廣域測量系統在電力系統分析及控制中的應用綜述
電氣介數及其在電力系統關鍵線路識別中的應用

I. 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綜述論文

2

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畢業論文如何寫呢

你去網路文庫搜一下。 那裡有很多。如果下載需要財富值你沒有的話。可在網路上搜一下會員號。 可以用的

閱讀全文

與聯合電力系統自動裝置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箱自動清洗裝置改造 瀏覽:453
機械手錶怎麼 瀏覽:800
鑰匙是什麼簡單機械 瀏覽:2
眾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25
鑄造廠可以做普工干什麼活 瀏覽:353
室外收音設備多少錢 瀏覽:869
節流過程為什麼可以製冷 瀏覽:606
汽車儀表兩邊代表什麼 瀏覽:837
是做一個實驗裝置 瀏覽:570
機械租賃公司的成本構成有哪些 瀏覽:302
基於matlab遺傳演算法工具箱的曲線擬合 瀏覽:139
自動扶梯安全裝置調試 瀏覽:757
鑄造球鐵不縮水怎麼辦 瀏覽:84
目前常用的無損檢測儀器有哪些 瀏覽:676
尼爾機械紀元怎麼激活修改器 瀏覽:291
19逍客儀表盤如何清理灰塵 瀏覽:345
中央空調的閥門蓋怎麼打開 瀏覽:32
破碎機軸承怎麼安裝 瀏覽:580
商品檢驗有哪些儀器 瀏覽:920
五金件檢驗項目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