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動滑輪與定滑輪哪個機械效率高
不能判斷動滑輪與定滑輪哪個機械效率高。
機械效率=有用功÷總功×100%
如果動滑輪與定滑輪做的有用功相同,不知道它們的總功是多少,所以計算不出哪個機械效率高。
機械效率高,必須是有用功÷總功的數值大,機械效率才高。
(1)裝置機械效率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區別擴展閱讀:
機械效率是指機械在穩定運轉時,機械的輸出功(有用功量)與輸入功(動力功量)的百分比。主要內容包括滑輪組,斜面效率,杠桿轉動,常見效率,增大效率。
我們把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符號η表示,計算公式為η=W有/W總×100%。
滑輪組:有用功(W有用=Gh);
額外功(克服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1、W額外=W總-W有用
2、若不計繩重,摩擦力,W額外=G動h
總功(W總=FS)
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W有∕(W有+W額)=(不計繩重及摩擦)Gh/(Gh+G動h)=G/(G+G動)
比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影響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物重,其次才是滑輪重、繩重和摩擦。無論你用同一滑輪組吊起一根綉花針或一個重量遠遠大於動滑輪的重物,你都需要把動滑輪舉上去,還要克服繩重與摩擦,前者額外功遠遠大於有用功,其機械效率幾乎為零,後者額外功在總功中占的比值就小得多,所以物重越大,機械效率就越高。
主要因素:物體重力一定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動滑輪重一定時,物體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Ⅱ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有什麼不同
動滑輪是單個滑輪,省一半力,滑輪組是多個動、定滑輪的組合,具體效率具體計算了。
Ⅲ 同一滑輪組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時,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當然不相同啦.
滑輪組機械效率=Gh/Fs=(同除h)G/nF=G/(G+G動)
因此,當G也就是物體的重力越大,這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Ⅳ 斜面和滑輪組裝置分別的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都是Gh:Fs
對於滑輪組 h:s=1:3
則有:G/3F1 :Gh/F2s = 8:7
F1:F2為已知,代入上式
完全可以求斜面的 h:s
s:h=24F1:7F2
Ⅳ 機械效率和滑輪組的關系
40/10=4 一共是四段繩子拉著動滑輪,所以動滑輪至少有2個,也至多有2個。(這個自己換個圖就可以知道了),至於定滑輪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就是說「一定兩動」和「兩定兩動」都可以達到這個實驗的,但是區別就是拉力的方向問題。
Ⅵ 裝置機械效率、滑輪組機械效率區別
兩種情況外力做的功就是總功。
滑輪組機械效率:對水和桶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裝置機械效率:對水做的功才是有用功
Ⅶ 動滑輪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樣嗎
如果動滑輪重相同,而且是提同一個物體的話,效率就是相同的。
不明追問。
Ⅷ 比較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如果考慮摩擦力和滑輪自重,定滑輪最高效
Ⅸ 【初三物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提升重物的效率有何不同
誰「提升重物的效率」的主語不是滑輪組嗎?如果是又有什麼區別?
如果不計摩擦
F=(G+G動)/n
提升最大物重G=nF-G動
nF=G+G動
一、滑輪組:η=W有用/W總=Gh/Fs=Gh/Fnh=G/nF
從公式可以看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做功多少無關(因為無論將物體提多高,距離最終都被約去)
二、η=G/nF=G/(G+G動)得:
1、在提升物重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2、而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機械效率與繩子的段數無關
3、而用同一滑輪組,適當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機械效率(這條很關鍵,當提升物重改變時,機械效率也改變,記住)
剩下的只要區分好有用功,總功,額外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