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設計一個用於比較液體密度的裝置
就是這個樣子 然後在那個樣子 緊接著把那個放到那個上 打開那個和那個。 最後就記下那個,再把那個和那個弄起來,重測一次。就可以了
B. 如圖裝置為某同學在科技創新大賽時發明的可以直接測量液體密度的「密度天平」.其製作過程和原理如下:選
A、根據杠桿的抄平衡條件公式F1L1=F2L2得,150g×10cm=50g×L2,解得,L2=30cm,應將該「密度天平」的「零刻線」標在支點「O」右側30cm處,故A正確.
B、根據題意鉤碼移動至最右端,該「密度天平」達到最大量程,設OA為L1′,O點距最右端的距離為L2′,容器的質量為m1,鉤碼的質量為m2,容器中加滿液體的質量為m,由F1L1=F2L2得,(m1+m)gL1′=m2gL2,
已知:m1=150g,m2=50g,L1=10cm,L2=50cm,代入上式解得,m=100g,ρ=
m |
V |
100g |
80cm3 |
C. 用一個小塑料桶,彈簧測力計組成一個可以直接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請說出主要製作過
1.在小塑料桶上標上刻度,精度高一點,最少到10ml。方法是:用水做標准,先空桶稱重,然後加入一公斤水,記下此時水的刻度。然後把這個刻度到桶底的高度平均分成一定的等分,標上刻度。(刻度可以先按10等分,然後再在每等分內在分一半刻度。那麼每個小刻度相當於50ml。
2.測量時,把未知液體加入桶內,使彈簧測力器指針打到1公斤。這時液面的高度就代表了這種液體的密度。計算公式為:密度=1000/液面高度
。比如液面高度剛好達到800ml,那麼密度就是1000/800=1.25。
你可以通過計算,直接把密度標記在桶的刻度上,那麼你就可以一目瞭然的讀出密度。
如果你認為做刻度麻煩,可以只在桶上標記一個1000ml的刻度,測量時把未知液體剛好加到這個刻度,那麼測力計的讀數就是液體的密度。
D. 一隻彈簧測力計,一個上粗下細的塑料小桶,一把刻度尺,一些細線和水製作一個測量液體密度的的裝置
10086
E. 小明提出另一種測量待測液體密度的方案器材有彈簧測力計金屬塊水和兩個燒杯簡
(1)、將適量的水與待測液體分別倒入兩個燒杯中;
(2)、用細線系住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小石塊的重力G ;
(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1;
(4)、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在待測液體中受到的拉力F2
(5)、小石塊的密度:ρ石=Gρ水/(G-F1)
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G-F2)/(G-F1)*ρ水
分析:
小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
小石塊的體積:V石=F浮/(ρ水g)=(G-F1)/(ρ水g)
小石塊的密度:ρ石=m石/V石(G石/g)/[(G-F1)/(ρ水g)]=Gρ水/(G-F1)
小石塊在測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浮液=G-F2;
由於F浮=ρ液gV排,其中的g和V排都相等
所以 F浮水:F浮液=ρ水:ρ液
把F浮水和F浮液改成原數據(G-F1)/ (G-F2)= ρ水/ρ液
解方程:ρ液=(G-F2)/(G-F1)*ρ水
F. 測定某種液體的密度。現在只有一架拖盤天平、一個礦泉水瓶、待測液體和水。設計方案來測量這種液體的密度
先稱空瓶的重量,記為m0;
然後在瓶里裝滿水,要滿滿的哦,然後稱出重量,設為m1;
然後把水倒掉,裝滿待測液體,也要滿滿的哦,然後稱出重量,設為m2;
設瓶子的體積為V,則水的密度ρ1=(m1-m0)/V,液體的密度ρ2=(m2-m0)/V;
ρ1/ρ2=((m1-m0)/V)/(m2-m0/V);
上式經過整理即可得出:
液體的密度ρ2=ρ1×(m2-m0)/(m1-m0)
G. 給你一隻平底試管,一個有足量水的水槽,一把刻度尺,請你設計一個可以測量少量液體密度的裝置
把少量液體放進試管,量出液體的高度,然後放進水槽,試管應浮在水面上,量出水面之上試管的長度(或做記號)
洗凈試管,注入水,放進水槽,改變試管內水的量,使水面之上試管的長度與試管內放液體時一樣。
拿出試管,測出試管內此時水的高度。
液體高度是水的高度之比,即水與液體的密度之比(反比)
H. 給你彈簧測力計、小桶一個、水,設計一個可直接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
小桶掛在測量計上,桶內裝滿水,查看測量計讀數,記下讀數A。。倒出水,把小桶中裝滿待測液體,查看測量計讀數B。。。比較B與A。。可得液體密度=(B/A)×1=B/A 1為水的密度1g每立方厘米
I.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出一種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案。如何測量一形狀不規則的石塊的密
很簡單啊,水就可以啊。先稱下石頭的質量M1,然後找一個盆子,裝滿水,然後把石頭放進去,把溢出來的水收集起來稱下質量M2。M1/M2就是石頭的密度了。曹聰稱象的原理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