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息投影發展到什麼地步了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這樣的場景我們時常看到:主角輕輕揮一下手,眼前就會出顯一塊虛擬的顯示屏,屏幕上的內容不僅可以任意切換,甚至還能夠通過它實現與遠在千里之外的人面對面交談。這就是全息投影技術,而作為一款全新的黑科技,全息投影受到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剖析一下全息投影黑科技。
舞台上的虛擬形象是不是真正的全息投影?
2010年,日本著名的虛擬偶像初音通過全息投影技術亮相演唱會。雖然當時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是立體化的初音一經亮相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2D到3D的效果轉變狠狠的沖擊著一大眾宅男們的神經元。
無獨有偶,在安德烈羅米爾揚和科多扎爾布羅德斯的演唱會上,美國的已故嘻哈巨星圖派克阿瑪魯夏庫爾以虛擬影像的方式重登舞台,不僅可以在台上載歌載舞,甚至還可以來回走動並與台下的觀眾打招呼,看起來非常真實,這引發粉絲們的激烈討論。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3D技術在我國境內也開始大規模的運用,甚至研發出7D全息投影技術,雖然7D還處於實驗室階段,但我們不能否認全像科技的存在。在台桌上面呈現全息影像的裝置。7D全息投影技術,也就是從7個維度捕捉到的高品質全息投影,提供極致的視覺效果。正如你所看到,一隻虛擬的鯨在學校體育館地板上飛濺出的水花,看起來無比真實。這個魔幻般飛躍影像,許多視頻網站上關於這個7D全像科技的影片也如火燎原般傳開,7D全像動物與人們互動如身臨其境般真實。
3D全息投影的出現不僅可以帶動人口流量的大幅度提升,還可以提升企業的關注度,以達到豐厚的經濟效益的成果,對於企業來說,運用3D全息技術收益頗豐,非常有益。
華南數字科技是以數字化三維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數字媒體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互動多媒體展廳設計、數字沙盤、互動投影系統、電子沙盤、AR/VR虛擬現實、舞美設計_中控系統、廣告策劃與製作等項目數字可視化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㈡ 3D全息投影技術技術是怎樣實現的
全息投影是一種無需配戴眼鏡的3D技術,觀眾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人物。這項技術在一些博物館應用較多。全息立體投影設備不是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而是投影設備將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一種國外進口的全息膜上,讓你看不到不屬於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圖像,因而實現了真正的全息立體影像。 360度幻影成像系統: 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種將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的半空中成像,營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圍,效果奇特,具有強烈的縱深感,真假難辯。形成空中幻象中間可結合實物,實現影像與實物的結合。也可配加觸摸屏實現與觀眾的互動 。可以根據要求做成四面窗口,每面最大2-4米。可做成全息幻影舞台,產品立體360度的演示;真人和虛幻人同台表演;科技館的夢幻舞台等。 適合表現細節或內部結構較豐富的個體物品, 如名表、名車、珠寶、工業產品、也可表現人物、卡通等,給觀眾感覺是完全立體的。1.在美國麻省一位叫Chad Dyne的29歲理工研究生發明了一種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 這是顯示技術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可以在氣流形成的牆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圖像。 此技術來源海市蜃樓的原理,將圖像投射在水蒸氣上,由於分子震動不均衡,可以形成層次和立體感很強的圖像。 2.日本公司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明了一種可以用激光束來投射實體的3D影像, 這種技術是利用氮氣和氧氣在空氣中散開時,混合成的氣體變成灼熱的漿狀物質, 並在空氣中形成一個短暫的3D圖像。這種方法主要是不斷在空氣中進行小型爆破來實現的。 3.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創新科技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目前宣布他們成功研製一種360度全息顯示屏,這種技術是將圖像投影在一種高速旋轉的鏡子上從而實現三維圖像,只不過好像有點危險 可以說這些技術很多國家都在研製,毫不誇張的說這項技術它包含了未來,誰最先使用這項技術,誰就最先走入未來的先進技術行列。
㈢ 如何製作一個簡易3d投影儀
1 材料和工具
筆;
尺子;
圓規;
剪刀(或刻刀);
單屏投影設備(手機、平板電腦均可);
透明包裝殼或者iPad屏幕貼膜;
鞋盒子;
膠水,透明膠帶。
2 原理
這個全息3D投影真的很簡單,就是把手機上的視頻源文件反射而已,視頻源文件同時有初音的前、後、左右 四個面,四個面一起投影,才會有全息的效果。但是由於反射光線的是透明的物體,也能同時看到後面的東西,於是就有了全息投影的效果
3 圖文教程:http://bbs.lidroid.com/t-122736-1-1.html
㈣ 如何製作一個簡易3D投影儀
材料:智能手機 尺子 筆 美工刀 膠布 A4紙 透明的光碟塑料殼
操作步驟:
在紙上用尺子量出上底1cm長,腰線3.5cm長,下底6cm長的梯形來,並用筆畫出來。
將畫好了的梯形用美工刀裁下。
將光碟塑料殼邊角清除。
把裁剪下來的紙梯形放在光碟塑料殼上,並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將梯形裁下來。重復此步驟,裁剪出4個一模一樣的塑料梯形來。
得到4個一模一樣的塑料梯形。接著,用膠布粘住塑料梯形的邊緣,使之成為一個沒有頂尖的「金字塔」。
掏出手機,確保室內黑暗。打開視頻,簡易3D投影儀就完成了。
㈤ 3D投影儀具體採用了什麼原理啊
3D投影機主要採用TI的DLP Link技術,其原理是通過DMD晶元輸出120MHz刷新率的畫面,左右眼交替使用,使人眼形成3D的「錯覺」。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對硬體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在3D游戲的配合方面,NVIDIA的 3D Vision技術和3D套件支持的游戲更廣泛。
TI的3D投影方案是使用了3D Link技術的立體三維, 採用立體的圖像數據格式,在圖像幀間插入同步脈沖,不需要一個單獨的外部發射器,利用DMD的快速切換(120Hz)的特點,使眼鏡通過投影圖像進行同步,實現3D效果。DLP晶元具有極快切換微鏡的特點,能夠左眼和右眼同時呈現出不同的圖片,從而在大腦形成具有3D效果的畫面。
㈥ 戶外3D投影如何實現
通過大型投影儀遠距離、寬視角投射,並配合聲光電技術,營造出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3D藝術效果。而整個演示過程,觀眾們可以不用佩戴專用眼鏡,裸視直接觀看立體電影。目前國內技術比較成熟的公司我給你推薦北京光影夢幻,他們在西安已經實施過類似的項目了
㈦ 做3D全息投影需要什麼樣的素材
其實很簡單的
實驗工具:直尺、圓規、美工刀、手機、影印膠片(文具店有售,很便宜!)、廢棄紙盒一個、麻將若干、膠帶紙
實驗步驟:
1、先要製作一個投影成像器
用圓規以4.33cm為半徑在紙上畫圓,然後以5cm的長度為距在圓周上畫5個點,連線出現四個等腰三角形。
2、將影印膠片蓋在圖上,用美工刀剪裁出四個三角形(注意,別跑偏了)。
3、將四個三角形用膠帶紙固定成一個金字塔形(我原本以為這是整個實驗中最難完成的)。
4、找來個舊紙板箱,我原想用紙板固定上方播放的手機,可紙板豎不起來,放個手機上去,就塌了。就地取材,拿來麻將當支架,找塊滑鼠墊放在麻將下面,一來深色底可以讓視頻顯得更加清晰,二來方便轉動。
5、開始播放。希望能採納謝謝
㈧ 3D全息投影技術原理
記得我們當時曾做過一個全息的底片,用2束相干光,其中一束照射某一物體後反射到底片上,然後另一束直接照到底片上,於是就在底片上形成干涉條紋,這些條紋就記錄的物體的信息。而後,只要用一束這樣的光在這樣的角度照射底片,就能顯示出物體的3D圖像了。
㈨ 大學物理實驗 漫反射物體的三維全息投影的原理是什麼
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
攝制原理: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激光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干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干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記錄著干涉條紋的底片經過顯影、定影等處理程序後,便成為一張全息圖,或稱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這是成象過程:全息圖猶如一個復雜的光柵,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張線性記錄的正弦型全息圖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給出兩個象,即原始象(又稱初始象)和共軛象。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全息圖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上各點的光信息,故原則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現原物的整個圖像,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圖像,而且能互不幹擾地分別顯示出來。
在3D投影前,要對物體進行120°的3D攝影。看過3D電影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取下3D眼鏡觀看,畫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這是因為,銀幕上的畫面並不是一幅,而是兩幅角度不同的畫面疊加的效果。
為了模擬「雙目效應」,我們必須拍攝出偏左側的畫面和偏右側的畫面。在拍攝時,其實有兩台3D攝像機同時工作,一台偏向演員左側,記錄偏左的圖像;一台偏向演員右側,記錄偏右的圖像,再通過電腦處理,將兩幅圖像疊加,便成了3D電影源。
視覺原理:
註:此為3D成像時的視覺原理。與此略有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實際上是真正地呈現出了3D影像。
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每個眼睛的視角大約為80度,但是兩個眼睛一起的視角只有120度,也就是說有40度的視角是重合的,所以我們的左右兩個眼睛所看到的的東西其實是不同的,比如你閉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過來,就能測試出來效果,左右兩眼接收到的物體轉發給大腦做判斷物體的遠近才能形成立體感。3D立體技術就是模擬這個過程而形成的。
完成攝影後,在放映室里,3D電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銀幕上,觀眾需要帶上3D眼鏡觀看。仔細觀察3D眼鏡,我們會發現左右鏡片上有密集而細小的朝向不同的條紋。左鏡片是縱紋,右鏡片是橫紋。正是這些條紋,我們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體圖。
完成攝影後,根據「雙目效應」,將圖像分解,讓左眼只看見偏左的畫面,右眼只看見偏右側的畫面,這樣才能使大腦產生遠近的判斷而生出立體感。在放映時,偏左的畫面和偏右側的畫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雖然顏色畫面一樣,但投影用的光的傳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畫面用的是縱波光(光波沿縱向傳遞),偏右畫面用的是橫波光(光波沿橫向傳遞),由於偏振光的特點縱波光只能穿過縱紋,不能穿過橫紋,因此,透過左鏡片,我們只能看見偏左側的畫面,同理與右鏡片。
由此,重疊的畫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見偏左側的畫面,右眼只看見偏右側的畫面,由於雙目效應,我們便產生了遠近感和立體感。
㈩ 3D投影的技術簡介
光屏障式光屏障式(Barrier)3D技術也被稱為視差屏障或視差障柵技術,其原理和偏振式3D較為類似,由夏普歐洲實驗室的工程師歷經十餘年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產品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但採用此種技術的產品影像解析度和亮度會下降。光屏障式3D技術的實現方法是使用一個開關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層,利用液晶層和偏振膜製造出一系列方向為90°的垂直條紋。這些條紋寬幾十微米,通過它們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細條柵模式,稱之為「視差障壁」。而該技術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塊及LCD面板間的視差障壁,在立體顯示模式下,應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同理,應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通過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使觀者看到3D影像,充滿夢幻。
優點:,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
缺點:畫面亮度低,解析度會隨著顯示器在同一時間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柱狀透鏡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技術也被稱為雙凸透鏡或微柱透鏡3D技術,其最大的優勢便是其亮度不會受到影響。柱狀透鏡3D技術的原理是在液晶顯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層柱狀透鏡,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於透鏡的焦平面上,這樣在每個柱透鏡下面的圖像的像素被分成幾個子像素,這樣透鏡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個子像素。於是雙眼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顯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過像素間的間隙也會被放大,因此不能簡單地疊加子像素。讓柱透鏡與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這樣就可以使每一組子像素重復投射視區,而不是只投射一組視差圖像。
之所以它的亮度不會受到影響,是因為柱狀透鏡不會阻擋背光,因此畫面亮度能夠得到很好地保障。不過由於它的3D顯示基本原理仍與視差障壁技術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解析度仍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優點:3D技術顯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響
缺點:相關製造與現有LCD液晶工藝不兼容,需要投資新的設備和生產線。
指向光源3M的指向光源3D技術
對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術投入較大精力的主要是3M公司,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術搭配兩組LED,配合快速反應的LCD面板和驅動方法,讓3D內容以排序(sequential)方式進入觀看者的左右眼互換影像產生視差,進而讓人眼感受到3D三維效果。前不久,3M公司剛剛展示了其研發成功的3D 光學膜,該產品的面試實現了無需佩戴 3D 眼鏡,就可以在手機,游戲機及其他手持設備中顯示真正的三維立體影像,極大地增強了基於移動設備的交流和互動。
優點:解析度、透光率方面能保證,不會影響既有的設計架構,3D顯示效果出色 。
缺點:技術尚在開發,產品不成熟。
其他技術在2009年4月,美國PureDepth公司宣布研發出改進後的裸眼3D技術——MLD(multi-layer display多層顯示),這種技術能夠通過一定間隔重疊的兩塊液晶面板,實現在不使用專用眼鏡的情況下,觀看文字及圖畫時所呈現3D影像的效果。
另外,國內廠商歐亞寶龍旗下的Bolod裸眼3D顯示器如今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產品也全部實現高清顯示。當然,由於非市場主流,對於MLD技術和Bolod裸眼3D顯示器,我們此次只做簡單的了解,不做深入技術性探討。
此外,荷蘭飛利浦、廣州朗辰科技旗下的REALCEL的裸眼3D終端顯示產品在3D技術成熟度方面,無論是顯示效果還是技術方案綜合競爭力,實際上均領先於同行。
移動技術2013年3月,美國惠普公司宣布,他們研發出一種新型裸眼3D技術,可用於安裝在移動設備上。未來人們便可用肉眼直接觀看手機上的3D圖像。
2013年3月月,這項技術由量子論科學家戴維·法塔勒博士和惠普研究所的同事一同完成。
研究人員主要研發的是一種背光顯示屏,這種顯示屏的主要元件是發光二極體和一種超薄的波導結構,後者主要是控制光譜中的電磁波,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干擾使光線偏斜,讓人眼看到三維立體效果。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基於發光二極體的導波技術,發光二極體可產生寬角度的組合投影視圖,無論是靜態還是動態圖像,用戶都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到全色彩圖像,即便是設備傾斜也不會受到影響。
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尼爾·道奇森教授對這項發明進行了評價,他表示,這將是一項非常吸引人的發明,不過也是一個細致的長時間的研究過程,研發者確保產品的質量才能讓其上市銷售。
各種應用對於這三種技術的商業化現狀,視差障壁由於技術復雜度較柱狀透鏡低,目前市場上該類產品較多,而MLD在量產技術可行性和成本方面並不具備競爭力;綜合分析,柱狀透鏡技術才是趨勢和主流。
從技術和產品成熟度看,採用柱狀透鏡技術的飛利浦和中國的朗辰電子科技是現階段較為突出的公司。
夏普推出了視差障壁技術的3D手機,任天堂也推出了視差障壁技術的3DS游戲機,但由於視差障壁技術立體顯示效果和亮度較差,很難給消費者帶來完美的用戶體驗,反響比預期差。
據國內外3D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認為,隨著3D產業鏈的逐漸成形,商用展示將是3D產業最先啟動的市場,隨後是攜帶型個人消費類電子產品,最後將是市場規模龐大的家用市場。
移動觸摸屏夏普今天宣布已研發出世界上首款高畫質裸眼3D移動觸摸屏(支持2D/3D轉換),該觸摸屏的問世也為任天堂研發裸眼3DS掌機計劃鋪平了道路。
新研發的裸眼3D液晶屏主要採用視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系統形成立體影像,再藉助CG silicon液晶處理工藝的優勢後,液晶屏的亮度和色彩飽和度都非常的出色。
CG silicon液晶處理工藝縮小了液晶面板內部的布線寬度,使得光線通過率大大提高。和夏普此前生產的液晶面板相比,新液晶屏的亮度加倍至500流明;視差屏障技術的優化使得光利用率進一步增強,同時降低了色彩串擾現象,色彩飽和度更高。
而且,盡管該裸眼3D顯示屏支持觸摸功能,但液晶模塊的厚度卻和傳統2D模塊一樣。支持橫向、縱向3D圖像觀看,新顯示屏被認為非常適合於智能手機等移動工具使用。
夏普此次研發的顯示屏為3.4寸,支持480 X 854像素解析度,2D模式下的亮度為500流明。1000:1的對比度幾乎是傳統相同類型3D液晶的10倍。
此外,夏普還研發一款非觸摸功能3D液晶屏,並計劃在2010財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視差屏障技術:
就是將兩個不同角度的影像等距離分割成垂直線條狀,然後利用插排(interlace)的方式將左右影像交錯地融合在一起。融合圖形的偶數部分是右影像,奇數部分是左影像。不過要想達到立體效果,還得把透光狹縫與不透光屏障垂直相間的光柵條紋加在融合圖形上,狹縫與屏障之間的寬度需要與左右影像切割的寬度保持一致,再利用屏障的遮蔽作用,來保證影像與左右眼對應,通過雙眼看到的影像差形成立體感覺。
CG silicon處理工藝:
它是一種液晶屏幕技術,在戶外強光下,經由手動關掉背光燈管,光線透過偏光板投射在由連續單結晶的矽(Silicon)所組成的反射電極上,當其反射出的光線愈明亮,液晶面板的色彩飽和狀態愈高,我們所觀賞的畫面也就愈鮮艷。
任天堂技術在E3 2010任天堂發布會上,任天堂正式公開了次世代掌機N3DS的真身!不過岩田聰表示,這次的發布會並非N3DS的正式發表會,所以關於3DS的情報不會公開太多。而隨後公開的眾多知名游戲製作人對3DS的看法視頻中,大家都給了3DS很高的評價。更好的控制,更多的游戲可能性,他們都說自己要做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看來我們熟悉的那些游戲都要經歷大變革了!
3DS機能:
根據岩田聰在發布會上的介紹,N3DS的外形與NDSi有點像,但是上屏幕是寬屏,下屏幕則是4:3大小的觸摸屏,3DS將擁有搖桿,而機器內側擁有一個攝像頭,外側則有兩個攝像頭,允許玩家即時拍攝3D立體照片。
裸眼3D商國內外已經有幾家公司推出了裸眼3D商用顯示器、電視和廣告機,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業標准,各自採用的技術方案有所不同,當然顯示效果和技術成熟度也有所差別。
國外有PHILIPS, 東芝, ALIOSCOPY;中國有朗辰科技REALCEL, 創圖視維,浙江天祿等公司。
目前國內也有不少地方已經將裸眼3D顯示產品用於展示,消費者可以在深圳機場、深圳南山海岸城購物中心和海岸影院、湖南科技館以及一線城市的一些影院售票大廳等場所體驗裸眼3D的震撼效果。要想詳細了解,只有到現場親自體驗咯,效果好不好自己看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