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線電力輸送系統是什麼原理,據說特斯拉曾經實現超遠距離高壓(上億伏)無線電力傳輸!
通過發射器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的中繼能量;1890年特斯拉做了無線電能傳輸試驗。
無線電能傳輸為無線電力傳輸,非接觸電能傳輸,通過發射器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的中繼能量(如電磁場能、激光、微波及機械波等),隔空傳輸一段距離後,再通過接收器將中繼能量轉換為電能,實現無線電能傳輸。
根據能量傳輸過程中中繼能量形式的不同,無線電能傳輸可分為:磁(場)耦合式、電(場)耦合式、電磁輻射式(如太陽輻射)、機械波耦合式(超聲)。
1890年,特斯拉就做了無線電能傳輸試驗。特斯拉構想的無線電能傳輸方法是把地球作為內導體,把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8Hz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最終因財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膽構想沒能實現。
(1)無線電能傳輸裝置設計圖擴展閱讀:
無線電力輸送系統的主要應用:
1、通過海量能源節點的互聯互通,全方位提高智能電網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廣度,助力建設世界首個泛在電力物聯網示範區。
2、創新「電力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模式,利用電力塔掛設運營商天線,在2018年7月建成國網系統內首座全扇區雙平台共享基站,鐵塔公司利用電力單管塔掛設基站,從需求對接到基站開通由兩個月縮短至十天。
3、電力無線專網投運後,可以為電網建設和運行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支撐,全方位提高智能電網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廣度,以智能互聯推動南京建成全球首個能源互聯網典範城市。
⑵ 手機無線充電器 求電路圖和原理!
手機無線充是比較新穎的充電方式,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普通的變壓器主次級分開來達到無線的目的。當然,無線充的工作平率比較高,甚至可以拋棄鐵心直接線圈之間就可以達到能量傳遞的作用。圖紙到是有不少,不過不會發圖片,給你講個最簡單的無線充。普通的555時基電路頻率設計成1.8KM待用,用0.8的漆包線在直徑5毫米的圓柱體上繞11圈9層脫胎製作兩個備用,電源使用19V開關電源(記住,一定要開關電源),製作一個充電電路(自己隨意了,我是用原手機萬能充將輸入去掉改造的)。將其中一個自繞的線圈接在充電電路中,555輸出腳(第三腳)接一輸出管(自己隨意了,但是要高頻功率管)輸出管鏈接自繞線圈,將連接好的兩個線圈靠近(大概1厘米左右就有很充足的充電電流了)接通電源即可無線充的了!此電路效率很低,因為只有半波峰高頻所以損耗比較大,不過原理相當簡單,很容易製作。改進版只需將一塊555改成567雙時基集成電路就可以做成全玄波無線充了,效率會高很多,不過最根本的損耗卻解決不了!一般商業化的產品也存在這樣的缺陷,所以我個人認為無線充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比如距離,日本一些科研機構已經研製出15--20厘米的無線充,但是損耗還是無法解決。老美已經利用相控微波來解決距離問題,主要的損耗問題他們認為可以利用群接受的方法來抵消,不過貌似還是沒有解決,不過老美的遠距離微波送電卻達到了驚人的147公里無線相對低損送電,一座500千瓦的無線微波送電站可以向遠在140公里的地方(絕對環境,空間站)利用117個接受裝置成功的得到了497千瓦的電能。
⑶ 求;無線電的簡單發射和接收的電路圖
無線電遙控發射、接收頭的製作
無線電遙控以其傳輸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無方向性等優點,應用於許多領域。但因電器復雜,發送設備龐大,調試困難等原因,所以在民用領域一直受到限制,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使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無線電遙控發射、接收頭的製作方法。
電路介紹
無線電遙控發射頭是一種微型發射機,其發射頻率為315MHz,12V電源供電時,遙控距離為100M,工作電流僅為4mA。無線電接收頭是一個象電視機高頻頭一樣的接收、解調器,其典型工作電壓為6V,守候工作電流為2mA,接收頻率為315MHz。利用它們可以很方便地製作出各種無線電遙控裝置,具有微型化,傳輸距離遠、耗電省、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能夠方便地取代紅外線、超聲波發射及接收頭。
無線電射頭電路原理如圖所示。電路四發射管V1及外圍元件C1、C2、L1、L2等構成頻率為315MHz超高頻發射電路,通過環形天線L2向空中發射。天線L2採用鍍銀線或直徑為1.5mm的漆包線,天線尺寸為24mm(長)X9mm(高)。三極體V1選用高頻發射管BE414或2SC3355。
無線電遙控接收頭T631電路原理如圖所示。接收電路主要由V1、IC等組成,V1與C7、C9、L2等元件組成超高頻接收電路,微調C9改變其接收頻率,使之嚴格對准265MHz發射頻率。當天線L2收到調制波時,經V1調諧放大出低頻成分,再經V2前置放大後送入ICLM358,進一步放大整形後由LM358第7腳輸出,該印刷電路板實際尺寸為31mmX23CC,天線尺寸為27mm(長)X9mm(高)。OUT為信號輸出端,三極體V1選用BE415或2SC3355。電容C9可選用小型可調電容。IC選用LM358。
在發射及接收電路中為減小體積,所有電阻均選用1/8W或1/16W的金屬膜電阻;電解電容亦用超小型電容,其它電容全部採用高頻陶瓷電容。在焊接時元件引腳盡量剪短,使其緊貼電路板,電路板材料應選用高頻電路板。
以下是兩載採用聲表面的收發裝置,相對於前面的介紹的電路,具有更遠的傳輸距離、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更易製作、調試。
⑷ 電路設計:無線電能傳輸系統中的射頻-直流(RF-AC)轉換.具體要求是:輸入是13.56MHZ或8MHZ,輸出是直流
無線電能
傳輸
要求的是
看對
⑸ 手機無線充電器 求電路圖和原理!
手機無線充是比較新穎的充電方式,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普通的變壓器主次級分開來達到無線的目的。當然,無線充的工作平率比較高,甚至可以拋棄鐵心直接線圈之間就可以達到能量傳遞的作用。圖紙到是有不少,不過不會發圖片,給你講個最簡單的無線充。普通的555時基電路頻率設計成1.8KM待用,用0.8的漆包線在直徑5毫米的圓柱體上繞11圈9層脫胎製作兩個備用,電源使用19V開關電源(記住,一定要開關電源),製作一個充電電路(自己隨意了,我是用原手機萬能充將輸入去掉改造的)。將其中一個自繞的線圈接在充電電路中,555輸出腳(第三腳)接一輸出管(自己隨意了,但是要高頻功率管)輸出管鏈接自繞線圈,將連接好的兩個線圈靠近(大概1厘米左右就有很充足的充電電流了)接通電源即可無線充的了!此電路效率很低,因為只有半波峰高頻所以損耗比較大,不過原理相當簡單,很容易製作。改進版只需將一塊555改成567雙時基集成電路就可以做成全玄波無線充了,效率會高很多,不過最根本的損耗卻解決不了!一般商業化的產品也存在這樣的缺陷,所以我個人認為無線充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比如距離,日本一些科研機構已經研製出15--20厘米的無線充,但是損耗還是無法解決。老美已經利用相控微波來解決距離問題,主要的損耗問題他們認為可以利用群接受的方法來抵消,不過貌似還是沒有解決,不過老美的遠距離微波送電卻達到了驚人的147公里無線相對低損送電,一座500千瓦的無線微波送電站可以向遠在140公里的地方(絕對環境,空間站)利用117個接受裝置成功的得到了497千瓦的電能。
⑹ 電力無線傳輸的原理是怎麼樣的
無線電力協會今日表示,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將"無線電力傳輸"建立一個標准,讓所有的攜帶型設備都具備無線電力傳輸的功能,可以方便的對攜帶型設備進行充電過程.以後用戶也許只要將移動設備對准某個接觸板,就可以方面的進行充電了,省去了插拔接頭的過程. 現任的無線電力協會成員目前有包括羅技,飛利浦,三洋,美國國家半導體和德州儀器,所有這些成員都希望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航運的產品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利用天線共振器的裝置,成功地將電力以無線傳輸的方式點亮了一隻距傳輸器兩公尺(兩米)功率 60W 的燈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物理學助教馬林·索爾賈希克( Marin Soljacic )的研究小組宣布,試制出了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並已證實可向相隔 7 英尺(約 2.1m )遠的 60W 電燈泡送電、點亮燈泡。試驗的詳細內容刊 登在了 2007 年 6 月 7 日的《科學》在線版——《科學快訊》( Science Express )上。此前索爾賈希克根據理論及數值計算已經確認了工作原理,不過試制出基於該原理的裝置並證實可實際進行電力傳輸尚屬首次。 索爾賈希克的研究小組此次試制的是名為「磁場耦合共振器(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tors )」的電力收發器。具體來說,是分別由具備振盪電路特性的線圈組成的一對天線(照片)。直徑足有數十厘米。向其中一根天線載入數 MHz 的交流電場之後,其周圍產生振動磁場,通過共振現象向位於數段波長之內的另一根天線傳輸電力。 相隔2m 以上能量效率仍可達到 40 % 無線電力傳輸包括基於線圈(電感器)的電磁感應型及電磁波收發型。此次的共振型與電磁感應型相比,採用的磁場要弱得多,但是可以實現更長距離的傳輸。與電磁波收發型相比,共振型傳輸時能量逸散要少得多。論文數據顯示,此次的傳輸效率為 40 %。
⑺ 用13005怎麼做無線輸電1.5v的,最好有電路圖。
無線傳輸能量方法很多,太陽能就是一個。。
通過「特斯拉線圈」獲得上百萬伏的高頻電壓,利用「放大發射機」( 現在稱之為大功率高頻傳輸線共振變壓器)用於無線輸電。原理簡單說說: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使用特有的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 8 赫茲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
特斯拉做過地球傳導輸電。我先介紹無線通訊和無線輸電的區別:前者關注信息,接收的能量只需足夠將信號與噪音區別開就行;後者則是關注能量傳輸的效率。聽廣播時,電台和收音機都各自耗用能量,這不是能量傳輸。
特斯拉早的Wardenclyffe塔,主要目的是無線電通訊,次要目的是驗證無線輸能的概念。這個輸能的原理是將地球看作導體,讓低頻電磁輻射在其中形成共振,另外利用低空大氣層傳輸一部分能量,並結合高空大氣層形成迴路。
關於大氣的那部分設想,我們一直在用來傳輸電波信號。如果要傳輸能量,那麼同上,先解決干擾問題。關於地球自己的駐波,特斯拉只是設想,沒看到大規模成功的實驗。後來我們知道離子層和地球表面的確形成了波導,但要利用他來有效傳輸能量,需要Q值達到10^6,但實際只有個位數,所以此路不通。
⑻ 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為什麼很少由分立元器件組成
面向能源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系統與裝備
閱讀會議通知,請戳下面標題
會議通知︱2019智能配電技術研討會
分析智能配電系統發展趨勢
研討配電物聯網對裝備製造業的挑戰和機遇
參會注冊,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徵稿|第四屆軌道交通電氣與信息技術國際學術會議
徵稿|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機與系統學報(英文季刊)
摘要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程海松、姚友素等,在2018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2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雙邊LCC補償的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設計」),提出一種基於雙邊LCC補償的新型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具體介紹功率傳輸電路以及數據調制、發送、接收、解調電路的原理。詳細介紹系統中每個元件的功能,總結系統設計的步驟,分析功率傳輸和數據傳輸之間的串擾以及減小干擾的設計規則。最後建立一個100W的樣機。
實際測量得到功率傳輸效率為90.5%,數據傳輸速率為119kbit/s,並且樣機數據傳輸電路抗干擾能力強。在耦合系數降低60.2%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工作,測量得到的功率傳輸與數據傳輸之間的干擾非常小,功率傳輸和數據傳輸幾乎不受這些干擾的影響。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因具有高可靠性、靈活、安全性能好等優點,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並被應用於電動汽車、消費電子、植入式醫療等領域。
在很多應用中,進行無線電能傳輸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反饋控制、狀態監測等功能。射頻通信是許多無線通信的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採用的通信方式之一。但隨著傳輸功率的增加,磁場干擾增強,射頻通信的可靠性將會降低。
目前為止,已經提出了多種基於磁場耦合的無線能量數據傳輸(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 mission, WPDT)技術。在一些小功率應用場合,通過頻移鍵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直接調制功率載波來實現電源側向負載側的數據傳輸,並通過負載調制鍵控(Load Shift Keying, LSK)來實現反向數據傳輸,功率傳輸與數據傳輸共用同一組耦合線圈。但由於直接對功率載波進行調制,這種通信方式對功率傳輸的干擾大,不適用於大功率場合,並且數據傳輸速率受到功率載波頻率的限制,通信速率不高。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通過兩組耦合線圈分別傳輸能量和數據的技術。由於兩組線圈分開放置,減小了數據傳輸對功率傳輸的干擾。並且數據載波能夠工作在很高的頻率,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率。但是由於這種結構增加了額外的數據耦合線圈,設備的體積以及成本增加。
另一種方案是多種載波通過同一耦合線圈進行傳輸。這種方案借鑒了電力線通信的思想。在發送數據時,先將數據調制到高頻載波上,經功率放大後耦合到功率傳輸電路上。高頻信號經松耦合變壓器傳輸到接收端,接收機通過耦合電路提取高頻信號,再經濾波、放大、解調後還原成二進制數字信號。這項技術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線圈,並且由於數據載波和功率載波頻率不同,數據傳輸對功率傳輸的干擾較小。高頻的數據載波還可以提高數據的傳輸速率。本文將採用這種方案進行研究。
載波信號的耦合方式主要有電容耦合和電感耦合,分別通過並聯的耦合電容或串聯的耦合電感傳遞載波。多數基於載波的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都採用電感耦合。電感耦合對數據載波的衰減比較大,並且數據提取電路設計復雜。因此本文選用電容耦合,電容耦合屬於直接耦合,電路簡單,傳輸特性較電感耦合更理想,對載波的衰減更小。
本文提出一種基於電容耦合的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建立詳細的通信模型並分析具體的電路,總結實際系統的設計步驟。所設計系統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9kbit/s。比文獻[5](20kbit/s)、文獻[6](19.2kbit/s)中的數據傳輸速率高很多。在數據傳輸電路中加入限流電阻,減小了數據傳輸的功率損耗,同時數據傳輸增益可以靈活地調節,在大功率場合也能達到很高的信噪比。數據傳輸電路抗干擾能力強,在耦合系數降低60.2%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工作。
圖1 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示意圖
圖6 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設計流程
圖11 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樣機
結論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種使用電容耦合和雙邊LCC補償的新型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介紹了系統的設計步驟,設計並搭建了一個100W的樣機,通過一系列實驗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
在線圈對正情況下實際測量的功率傳輸效率高達90.5%,數據傳輸速率119kbit/s。數據傳輸抗干擾能力強,在耦合系數降低60.2%的情況下,系統依然能夠正常地工作。與加入數據傳輸電路相比,沒有數據傳輸電路時的輸入輸出功率分別降低了4.3%和4.2%。數據傳輸對功率傳輸的干擾很小,數據傳輸增益可以通過電阻Rin-ser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功率等級下的應用
⑼ 求基於雙向無線傳輸原理圖上面的電路圖
這只是無線發射接收方塊圖,是設計思路,不適用的,給你一個用無線發射、接收模塊製作的發射、接收電路圖吧。接好後可以連接控制設備。
⑽ 求一份無線輸電的電路圖,傳輸距離至少要1米,能點亮一個3MM的LED。
這個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