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統相機如何控制景深和快門亮暗
測光表+經驗
別無他法
B. 照相機的基本器件作用和主要功能分類
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構造圖中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軟片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影像)便投影到軟片上使膠片感光,爾後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軸平視取景照相機的視差現象,從學習攝影的角度來看,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鏡頭反光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
單反數碼相機與消費級數碼相機區別
關於膠片攝影和數碼攝影優劣的爭論尚未有一個結果,如今這種爭論已經延續到數碼相機內部陣營:是選擇數碼單反相機(以下簡稱「DSLR」)還是高端消費級數碼相機(以下簡稱「消費旗艦」),也成為很多朋友面臨的難題,DSLR和消費旗艦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年前二者競爭並不明顯,而進入2004年,隨著多款新產品的面世,情況發生了改變。作為競爭者,下面先讓我們來看看二者的主要不同。
一、DSLR與消費旗艦的主要區別
首先在取景方式上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消費旗艦使用了類似攝像機的LCD或電子取景器(EVF)。而數碼單反的取景方式與之有很大不同,使用了與傳統單反相機一樣的「單鏡頭反光」取景技術,由復雜的反光鏡和五棱鏡組成了純光學的取景系統。光學取景器一般分為旁軸平視式和單鏡頭反光同軸式兩種取景方式,其中後者直接通過鏡頭取景,保證了取景時所看到的景物是完全將要通過鏡頭拍攝的景物,是一種很專業的取景方式。但隨著數碼影像產品的快速發展,電子液晶取景器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因為它具備了許多光學取景器不具備的特點。比如LCD取景器顯示的圖像,基本就是拍攝出照片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顯示眾多性能參數、拍攝信息等,大大提高了相機的易用性。
小知識:一般普及型的數碼相機都可以用LCD取景,直接預覽可能的拍攝效果,而專業型數碼相機反而不能,這是因為非專業數碼相機使用與機身一體的鏡頭,採用鏡間快門,在正式曝光前快門可以常開,正式曝光前再閉合,平時光線可以直達感光器件,因此可以很容易實現LCD取景。專業型數碼相機多是基於傳統相機機身設計,使用焦平面幕簾快門,還有反光鏡,正式拍攝之前光線無法到達感光器件,因此不容易實現LCD取景。由於單反機型已經採用了TTL光學取景,LCD 取景並無太大必要。
另外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成像器件尺寸的不同。大多數中低檔DSLR(如佳能300D和尼康D70)都使用一個與APS膠片規格類似的約15.1x22.7 毫米大小的感光晶元,個別專業數碼單反相機甚至使用了24x36毫米的全尺寸感光晶元,比如佳能1 Ds 和柯達 PRO/n/c。而消費旗艦幾乎都使用了2/3英寸規格的感光晶元,也就是只有大約 6.6 x 8.8毫米見方大小,比DSLR所用感光晶元尺寸要小很多,而普通消費數碼相機的感應器尺寸就更小了,大多在1/1.8英寸以下,甚至只有1/3.2英寸。
感光晶元尺寸對數碼相機成像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像素數多少,還應該看每個像素的大小,比如現在大多數中低檔DSLR的像素僅為6百萬左右(高檔DSLR像數能達到1000萬以上), 而消費旗艦已經普遍達到了8百萬像素,單純從像素數看,消費旗艦像素數顯然更高一些,但是像素只是決定圖像品質的一個方面,而且是不很重要一個方面。
像素高低和圖像質量並沒有多大的關系,像素提升只是提高了圖像的解析度而已。對於影響圖片效果的其他因素,例如紫邊、噪點、炫光、色散以及變形等,都不會隨著圖像解析度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甚至反而會隨著像素的提高而變得更差,例如在噪點的控制方面,如果在CCD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單純增加像素數(感光單元),從而會大大縮小感光單元之間的距離,使得彼此受到的光電磁干擾更多,最終導致噪點會急劇上升。現在800萬像素數的DC產品,與原500萬像數CCD的尺寸一樣,都是2/3英寸,因此,用戶普遍感覺某些800萬像數的DC,其圖片質量並不如上一代 500萬像素的產品。
第三,DSLR和消費旗艦二者在體積和重量上也存在較大區別,盡管現在消費旗艦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和重(如索尼F828,重量已經接近1kg),而且另一些 DSLR 正在變得比較小(如 Pentax *istD,機身僅重600多克)。不過單反相機還要考慮配套鏡頭的問題,而不只是看相機機身本身的大小和重量。這樣一來結果就很明顯了,比如一台帶有 28-200mm (35 mm 相機相當)、最大光圈F2.8的鏡頭的8百萬像素消費旗艦, 大約只有約1.5 磅重,能夠在一個外套口袋中放置。而提供相似焦距和光圈范圍的DSLR鏡頭,至少需要兩個鏡頭,單是鏡頭的體積和重量就非常龐大,需要一個中型的相機包才能裝下。
但是和很多處在兩難選擇的事物一樣,在DSLR和消費旗艦之間也沒有一個完美的選擇方案。二者都有其有利和不利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看看DSLR和消費旗艦各自的優缺點:
二、DSLR和消費旗艦的主要優缺點
先讓我們來重點看看DSLR的主要優點:
更為先進的影像感測器。DSLR所採用的影像感測器尺寸較大,因此每個像素所佔的感測器面積相當於消費旗艦的5倍左右,所以信噪比出色,色彩亮度范圍更寬。ISO400以下感光度拍攝的照片質量都非常好,而在ISO 800以上的高感光度設定下,也能保持很少的雜音和較好的拍攝質量;
種類非常豐富的的可換鏡頭,包括各種超廣角、望遠、微距、柔焦及光學防抖等鏡頭,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消費者選擇的自由度很大。此外,由於擁有較大的感測器面積,使用低解析度鏡頭成像效果也不錯,這是DSLR的另一項優勢。
DSLR由於具備很大的高速緩存,能達到很高的連拍速度,甚至在設定為RAW格式時也能有較快的連拍速率。而且由於採用了獨立於成像元件之外的對焦系統,因此具備與傳統單反相機基本一樣的反應速度,加上比EVF更加明亮、清晰、實時的光學取景裝置,使其進行體育攝影和抓拍突發事件優勢明顯;
更加豐富的附件。豐富的組件是數碼單反相機完成拍攝的必要保證,除了豐富的鏡頭外,其他諸如大功率閃光燈、微距閃光燈、大功率電池、紅外遙控器等也一應俱全,保證用戶能拍攝出品質優秀的照片。
更多的專業味道。由於數碼單反相機的設計和生產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實力,這種產品上市之初就被打上了鮮明的專業烙印。獨特的取景方式、極具專業氣質的機身設計和材質選擇、更加豐富的手動功能,這些都讓用戶可以領略到更多的拍攝樂趣。
再來看看DSLRs的主要缺點:
純光學取景無法提供實時柱狀圖以及其他更豐富的信息;
如果配套大光圈長焦距鏡頭時,其體積將相當龐大,重量也會變得很重;
由於鏡頭可換,因此暴露在外的感光晶元(CCD或CMOS)容易受到灰塵污染;
在安靜環境中拍攝時,快門和反光鏡的噪音顯得很刺耳,而且在拍攝瞬間會出現短暫的黑屏。
視頻拍攝功能是數碼單反相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反光鏡的結構就已經決定了一切。
消費旗艦的主要優點:
在包括了一個大變焦、大光圈的鏡頭後,仍能保持較小的體積和較輕的重量,而且這一鏡頭的焦距和光圈范圍能適應90%以上的拍攝要求;
拍攝時相當安靜,幾乎沒有快門和反光鏡的噪音;
功能豐富多樣,比如可以拍攝有聲動態錄像,雖然其動態視頻的記錄效果與數碼攝像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種功能對很多用戶來說卻實在方便,具備一定的可用性;
在ISO 100以下的低感光度設定時,照片的拍攝質量還是不錯的;
通過EVF或LCD 取景時有實時柱狀圖等豐富的信息,而且可旋轉的LCD能方便不同角度取景;
大多數產品不需要附加鏡頭或裝置就可以獲得很好的微距拍攝效果;
由於不存在更換鏡頭的問題,機身幾乎全密封,因此感光器件不會受到污染
消費旗艦的主要缺點:
成像質量較DSLR差,尤其是當感光度在ISO 100 以上時,畫面就有較明顯的噪音;
EVF或LCD 取景的精度不夠,且存在較嚴重的延時問題 (Minolta A2 情況稍好);
通常比DSLR更慢的對焦速度和快門速度,由於緩存容量不太大,因此連拍速度有限;
拍攝RAW格式的照片時,每張照片之間,通常要間隔5-15秒 (Minolta A2 and Canon Pro1 是例外);
鏡頭不可更換,難以適應拍攝者特殊的要求,盡管可以通過附加廣角或望遠鏡頭來增加鏡頭焦距范圍,但品質較差。
三、數碼相機圖片質量的相關話題
拍攝照片的質量與很多因素都有關系,
不僅是消費旗艦和DSLR的問題,與不同的生產廠商關系也很大。對於DSLR來說,照片質量與所用鏡頭的關系也很大,鏡頭是相機的靈魂,數碼相機當然也不例外。由於數碼相機的成像面積較小,對鏡頭品質的敏感度也很高,鏡頭物理口徑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且不管其相對口徑如何,其物理口徑越大,光通量就越大,成像質量也就越好,此外鏡頭增加 特殊的鍍層也會大大提高成像質量。因此採用具備大口徑、多片多組、包含非球面透鏡的高質量鏡頭能有效提升所拍攝圖片的品質。
另外相機如何對所拍攝的圖片進行處理也非常重要。不同廠商對圖片的不同處理方法,這導致了拍攝圖片質量的差異,比如有些廠商將保存的JPG文件處理得很銳利或者很鮮艷,而有些廠商卻沒有這樣做,這就使得JPG圖片的品質差異較大,比如某些SONY數碼相機拍攝照片的色彩非常鮮艷,而佳能DC拍攝的圖片色彩則比較中,因此要科學地比較數碼相機拍攝的圖片質量,最好的做法是設定為RAW格式拍攝 。
還有在感光晶元像數方面,對於有特殊要求的用戶,例如對沖印的圖片質量要求相當高,且經常沖印大尺寸圖片的用戶,高像素帶來的好處是顯著的。此外高像素圖片也有利於圖像後期的裁剪製作。而對於許多普通的家庭用戶來說,實際上300萬-500萬像素的產品就已經是足夠的了。其實無論是6百萬還是8百萬像素,無論是消費旗艦還是DSLR, 這些相機拍攝的圖片都足夠輸出A3大小的照片,但一般的家庭應用基本上不需要輸出大尺寸的圖片。對於攝影發燒友來說,對800萬像素產品感興趣,是因為這類型的數碼相機不但能夠輸出大尺寸的圖像,而且從相機的功能設計方面來說也更為接近專業的單反數碼相機,能夠滿足特殊的創作需要。
我們追求圖片的像素數和畫面質量也應該考慮自己購買相機的主要用途,並認真對比一下消費旗艦拍攝的8百萬像數圖片相比DSLR拍攝的6百萬像數圖片究竟差距有多大?我們還要搞清楚圖片質量的具體含義是什麼?是噪音? 對比度?清晰度?還是顏色准確度?也許認識清楚這些問題,更有利於我們選擇合適的產品。
四、DSLR、消費旗艦究竟應該選誰?
以前這個問題很好考慮,因為二者在性能和價格上經緯分明,面對的用戶群完全不同。但是現在隨著消費旗艦的像素提高到8百萬,而數碼單反機身價格降到萬元以下,就比較難取捨了。
簡單說消費旗艦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功能,比如具備錄像拍攝功能,而且鏡頭上不必投入更多的資金,體積相對小巧,方便攜帶,且取景方式靈活,適合於普通攝影愛好者選購,但這種產品最大的缺點在於圖片質量一般,而且淺景深效果不突出。而DSLR有著大型感光器件帶來的出色畫質及支持鏡頭更換的優勢,適合真正愛好攝影、追求照片質量,並擁有傳統SLR鏡頭的朋友選購。數碼單反所採用的影像感測器也是CCD(或CMOS),但感測器尺寸卻要大得多,每個像素所佔的感測器面積相當於消費旗艦DC的5倍以上,所以畫質要出色很多。而更多的鏡頭選擇,從超廣角到超長焦,從微距到柔焦,更讓攝影樂趣無限增長。
當然二者也是各有所長的,談不上誰好誰壞的問題,因此我們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就象在傳統相機中,如果你想擁有安靜的拍攝效果就需要選擇徠卡的產品,但是如果要進行望遠拍攝就要選擇單反相機配合長焦鏡頭一樣。
毫無疑問,如果你經常需要拍攝野生動物,那麼佳能10D+80-400MM IS L鏡頭,就是你的好選擇,而如果你只是喜歡做一些街頭的隨意拍攝,那麼Minolta A2,甚至索尼T1都是你的好選擇。如果工作需要,也許你兩者都應該擁有。
現在有一些消費旗艦,提供了非常好的圖片質量,比如 Panasonic LC1,不僅圖片質量好,外形和操控方法也酷似徠卡的一款傳統相機。而新款的8百萬像素產品,在這方面有更好的表現,因此在我看來,消費旗艦具有更多的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職業攝影師也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消費旗艦了,而這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的。對於大多數業余玩家而言,消費旗艦更是很適合的選擇。毫無疑問佳能的1Ds 是非常好的攝影工具,能夠拍攝到質量非常高的照片,但是如果我要外出旅遊三天以上,很可能不會選擇它,因為加上兩三支配套鏡頭,它會變得太沉重。
相信幾年後消費旗艦將成為被廣泛接受的產品,隨著EVF質量的提升、圖像緩沖區擴大、以及其他方面進一步改良,那麼其合適的體積、比較輕的重量、較低的綜合費用、實時柱狀圖、安靜的拍攝等優勢就會贏得更多的皈依者。目前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Minolta A2,已經改進了很多傳統消費旗艦存在的不足。
總之,兩類相機在功能上可謂各有千秋,特色分明。這兩類相機究竟買哪個?最重要的還是看你的需求。如果是普通用戶,由於沒有太高的專業拍攝需要,不妨購買價格相對便宜、功能更豐富、攜帶更加輕便的800萬像素准專業數碼;如果涉及商業和專業的需要,且對畫質有較高要求就應該買普及型數碼單反。數碼單反相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消費旗艦通常僅僅是一個相機而已。與選擇消費型數碼相機相比,選擇數碼單反相機的用戶應該從構建攝影系統的角度來考慮,對鏡頭的焦段、濾鏡、閃光燈、原有機身等方面作全面的規劃。 謝謝 望採納
C. 全自動照相機指的是什麼功能可以實現自動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給照相機裝上光電子器件,可以自動調節鏡頭焦距和轉動膠片的微型電動機以及微電腦控制晶元,能夠自動感光並調節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及對准焦距,稱為全自動照相機。後來又出現了採用電荷耦合器件替代感光膠卷的數碼相機。目前普通照相機的最短曝光時間可以達到0.25ms,專門用途的特種照相機高速攝影時的曝光時間只有1μs。
18世紀初人們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製成的觀景暗箱(老式照相機)
D. 照相機的原理
相機原理
2010-08-18 10:55:56
光圈又稱孔徑光闌,是鏡頭中的重要機械裝置,它的作用是通過改變光學鏡頭的有效孔徑,控制光線通過鏡頭的能力,從而使感光元件或膠片得到准確的曝光,並且能夠控制景深,或調整鏡頭的成像品質。孔徑光闌都是位於鏡頭內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葉片(稱為光闌葉片)組成,可以進行無級數的調整。光圈機構可以由機械或者電動、電磁裝置驅動,也可以手動調節。
由於不同鏡頭的光闌位置不同,由此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徑也不相同,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無法實現不同鏡頭的比較。為了方便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量和用統一的標准來衡量不同鏡頭孔徑光闌的實際作用,採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
相對孔徑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 f/d
通常表示相對孔徑的方法是在相對孔徑前面加入[f/]或F,比如f/1.4、f/2、f/2.8等,f/或F後面的數值越小,透光量越大;數字越大,透光量越小。由於採用了這樣的標准化方式,對於不同的鏡頭,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只要f數值相同,曝光量就是相同的。
快門是相機上用於控制感光元件或膠片曝光的機械裝置。快門使用金屬、織物或其他合成材料製成,由機械或電子機構控制快門的開啟時間,用機械能或電能進行驅動。按照相機類型區分,快門分為鏡間快門和焦平面快門。鏡間快門又稱為鏡後快門、光圈一體快門,主要應用在輕便型相機和部分120鏡頭上;焦平面快門又稱簾幕快門,主要應用在單反相機上。按照驅動方式區分,又可分為電子快門和機械快門,電子快門是通過電路控制快門線圈磁鐵來控制快門開啟時間,齒輪與連動零件大多為塑料材質,目前絕大部分數碼相機和AF光學相機均為電子快門;機械快門是通過齒輪驅動控制快門開啟時間,連動與齒輪為銅與鐵的材質居多,過去手動相機基本採用機械快門。前者受到風沙的侵襲容易損壞,後者雖也怕風沙的侵蝕,但是清潔方便。
快門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為了保護相機內的感光元件或膠片,不至於曝光,快門總是關閉的;設定好快門速度後,只要按下相機的快門釋放鈕,相機會在快門開啟與閉合的時間內,讓通過鏡頭的光線使相機內的感光元件或膠片獲得正確的曝光。
單反相機的取景器一般是五棱鏡取景器(低端數碼單反相機有的採用五面鏡),其作用是將對焦屏上左右顛倒的圖像矯正過來,使取景看到的圖像與直接看到的景物方位完全一致。這種取景器因為取景與攝影共用一個鏡頭,因此沒有視差,取景比較准確。經過五棱鏡的圖像再送到取景目鏡上。光線經過五棱鏡的路徑示意圖見下圖。
單反相機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可以更換不同規格的鏡頭,而是通過攝影鏡頭取景。大多數相同卡口的傳統相機鏡頭在數碼單反相機上同樣可以使用。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相對於普通家用數碼相機要貴一些,單反相機更適合專業人士和攝影愛好者使用。大部分單反相機的機身和鏡頭是分別銷售的。
單反相機,也稱為單鏡頭反光相機,也可簡稱為英文縮寫「SLR」(single lens reflex),數碼單反相機為「DSLR」。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五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取景構造圖中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軟片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影像)便投影到軟片上使膠片感光,爾後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軸平視取景照相機的視差現象,從學習攝影的角度來看,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鏡頭反光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
什麼是135相機?
使用135膠卷的相機稱為「135相機」或者「35mm相機」。
成像面積為24×36mm的相機也稱為「全畫幅135相機」,採用與135膠卷相同尺寸感光元件的數碼單反相機則成為「全畫幅數碼相機」。成像面積為24×18mm的相機稱為「半格135相機」,而成像范圍的長邊超過36mm的,通常稱為「寬幅相機」,比如哈蘇(Hasselblad)XPAN。
使用120膠卷的相機稱為「120相機」。現在專門使用220膠卷的相機很少見了,多數是在120相機上更換220後背來使用220膠卷,下面是使用寬幅相機拍攝的照片:
對於120相機而言,同樣也有類似「寬幅」的說法,比如6×12和6×17,都是屬於寬幅之列。
135畫幅與120畫幅比較
135膠卷:由於寬度為35mm,所以也稱為「35mm膠卷」,有暗盒包裝;
120膠卷:寬度為61.5mm,沒有暗盒包裝,但是有背紙;
220膠卷:寬度為61.5mm,長度為120膠卷的兩倍,沒有背紙,只是首尾有護紙。
畫幅詳細規格表
實際面積對比表
135膠卷的標准成像面積為:24×36mm,長度單位為mm;120/220膠卷的標稱成像面積有多種:6×4.5、6×6、6 ×7、6×8、6×9cm,長度單位為cm。 成像面積是一個方型或者矩形,除了邊長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就是對角線長度。
E. 什麼是機械手控照相機
是機械手控制的照相機。
機械手是一種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動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運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動操作裝置。特點是可以通過編程來完成各種預期的作業,構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機械手機器各自的優點。
機械手是最早的工業機器人,也是最早的現代機器人,它可以代替重勞動人民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能在有害環境下操作以保護人身安全,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冶金、電子、輕工和原子能等部門。
(5)傳統照相機有哪些自動控制裝置擴展閱讀:
機械手控制系統是伴隨著機械手(robot)的發展而進步的。機械手是出現在一個發達的早期階段的基礎上古代機器人,機械手的研究始於20世紀中期,隨著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1946年第一個數字計算機是發達,電腦已經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方向的高速、大容量、低價格。
同時,大批量生產的迫切需要推動了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為機器人和機械手控制系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核能技術的研究需要一定的操作機器來處理放射性物質,而不是人類。在此背景下,美國於1947年開發了遙控機械手控制系統和遙控機械手,1948年開發了機械主從式機械手控制系統和機械手。
F. 數碼相機的相關知識
導航:
名詞解釋
一些拍攝問題
場景模式的運用
微距攝影
如何用光
相機測光模式
數碼相機的曝光准則
如何區別數碼相機水貨和數碼相機翻新貨
關於數碼攝影的幾個誤區
數碼相機越來越普及,數碼相機漂亮的外觀,強大的功能深得消費者的喜愛,但是數碼相機畢竟是電子類產品,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還是要比傳統相機復雜,對於數碼相機中很多術語不是很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使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收集了一般數碼相機用會出現的一些詞語解釋,提供給大家,能讓大家能夠更好的玩轉自己的「裝備」。
1.什麼是e鎖?
ae是automatic exposure自動曝光控制裝置的縮寫,ae鎖就是鎖定於某一ae設置,用於自動曝光時人為控制曝光量,保證主體曝光正常。使用ae鎖有幾點需要注意:1、手動方式或自拍時不能使用自動曝光(ae)鎖。2、按下自動曝光(ae)鎖之後不要再調節光圈大小。3、用閃光燈攝影時不要使用(ae)鎖。
2.什麼是ccd?
CCD既為"電子耦合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的感光系統,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顆顆微小的感應粒子,鋪滿在光學鏡頭後方,當光線與圖像從鏡頭透過、投射到ccd表面時,ccd就會產生電流,將感應到的內容轉換成數碼資料儲存起來。ccd像素數目越多、單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圖像就會越清晰。因此,盡管ccd數目並不是決定圖像品質的唯一重點,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當成相機等級的重要判准之一。
3.什麼是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cle-semiconctor,中文譯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也是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的一種,現在佳能數碼相機普遍採用這種感光裝置。
4.什麼是dpof?
dpof指的是數碼列印順序指令,用於在存儲介質(影像記憶卡等)上記錄信息。在此格式下,你可以設定將數碼相機拍攝的那些影像進行列印以及進行列印多少張。
5.什麼是exif?
所謂exif (exchangerable image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就是由jeita(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制定的、決定記錄jpeg圖像和聲音的文件上的附加信息的方式的規格。
6.什麼是exif 2.2?
exif 2.2版是一種新改版的數碼相機文件格式,其中包含實現最佳列印所必需的各種拍攝信息。
7.什麼是ptp?
ptp是英語「圖片傳輸協議(picture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
ptp是最早由柯達公司與微軟協商制定的一種標准,符合這種標準的圖像設備在接入windows xp系統之後可以更好地被系統和應用程序所共享,尤其在網路傳輸方面,系統可以直接訪問這些設備用於建立網路相冊時圖片的上傳、網上聊天時圖片的傳送等。
當然,這主要是為方便計算機知識不多的普通用戶的,使相機、應用軟體、網站....結合在一起更容易地完成一些傻瓜式功能。
8.什麼是tiff格式?
tiff是一種比較靈活的圖像格式,它的全稱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文件擴展名為tif或tiff。該格式支持256色、24位真彩色、32位色、48位色等多種色彩位,同時支持rgb、cmyk以及ycbcr等多種色彩模式,支持多平台。tiff文件可以是不壓縮的,文件體積較大,也可以是壓縮的,支持raw、rle、lzw、jpeg、ccitt3組和4組等多種壓縮方式。
9.什麼是wave?
這是錄音時用的標準的windows文件格式,文件的擴展名為「wav」,數據本身的格式為pcm或壓縮型。
10.圖像儲存格式
由於數碼相機拍下的圖像文件很大,儲存容量卻有限,因此圖像通常都會經過壓縮再儲存。最常見的圖像儲存格式就是jpeg和tiff檔,jpeg經過高度壓縮,能使檔案變為原先的1/4、1/8或1/16大小左右,因此可以省下不少儲存空間,不過相對也會讓原始圖像資料有所損失,許多相機都會提供特定的壓縮比例供使用者自己選擇。
tiff文件幾乎未經壓縮,所以圖像會比jpeg保持地更完整。不過因為圖像解析度越高、壓縮越小就越占記憶空間,所以拍照時必須兼顧對圖像的品質要求與記憶卡容量。舉例來說,一張8mb的smartmedia內存卡存640×480解析度、高壓縮格式的照片可能可以存80張,可是如果存1024×768、未壓縮格式的照片就只能存3張,差異其實非常大,因此拍攝前必須先預設儲存模式或乾脆准備好足夠的內存卡。
想知道更詳細的請看http://it.yunnan.cn/3847/2005/10/25/[email protected]
G. 照相機的主要結構
照相機的基本組成
鏡頭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膠片上。為使不同位置的被攝物體成象清晰,除鏡頭本身需要校正好象差外,還應使物距、象距保持共軛關系。為此,鏡頭應該能前後移動進行調焦,因此較好的照相機一般都應該具有調焦機構。
一、鏡頭
鏡頭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膠片上。為使不同位置的被攝物體成象清晰,除鏡頭本身需要校正好象差外,還應使物距、象距保持共軛關系。為此,鏡頭應該能前後移動進行調焦,因此較好的照相機一般都應該具有調焦機構。
二、取景器
為了確定被攝景物的范圍和便於進行拍攝構圖,照相機都應裝有取景器。現代照相機的取景器還帶有測距、對焦功能。
三、控制曝光的機構——快門和光圈
為了適應亮暗不同的拍攝對象,以期在膠片上獲得正確的感光量,必須控制曝光時間的長短和進入鏡頭光線的強弱。於是照相機必須設置快門以控制曝光時間的長短,並設置光圈通過光孔大小的調節來控制光量。
四、輸片計數機構
為了准備第二次拍攝,曝光後的膠片需要拉走,本曝光的膠片要拉過來,因此現代照相機需要有輸片機構。為了指示膠片已拍攝的張數,就需要有計數機構。
五、機身
它既是照相機的暗箱,又是照相機各組成部分的結合體。可用框圖表示照相機的最基本組成部分。
其實,就照相機這個基本功能而言,無論是早期的「銀版照相機」,還是今日已經高度電子化、自動化、電腦化的照相機,其基本原理都沒有多大區別。
照相機的分類
照相機一般可按其使用技術特徵如:畫幅大小、取景方式、快門形式、測光方式來分類,也可按照相機的外形和結構來分類。具體分類情況如下:
(1)按照相機使用的膠片和畫幅尺寸
可分為35mm照相機(常稱135照相機)、120照相機、110照相機、126照相機、中幅照相機和大幅照相機等。135照相機使用35mm膠片,其所拍攝的標准畫幅為24mm X 36mm,一般每個膠卷可拍照36張或24張。
(2)按照相機的外型和結構
可分為平視取景照相機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此外還有雙鏡頭反光照相機、折疊式照相機、轉機、座機等等。
(3)按照相機的快門形式
可分為鏡頭快門照相機(又稱中心快門照相機)、焦平面快門照相機、程序快門照相機等。
(4)按照相機具有的功能和技術特性
可分為自動調焦照相機,電測光手控曝光照相機,電測光自動曝光照相機等。此外還有快門優先式、光圈優先式、程序控制式、雙優先式、電動卷片(自動卷片、倒片)照相機,自動對焦(AF)照相機,日期後背照相機,內裝閃光燈照相機等。
有時也可按照相機的用途來分,如一步成象照相機,立體照相機;有時也可按鏡頭的特性分為變焦或雙焦點照相機。實際上一架現代照相機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徵,因此應以綜合性的方式來定義。
取景器功能及分類
人們在攝影時,為了選取被攝景物的范圍就要取景。照相機上用來顯示相當於照相膠片成象范圍的觀察裝置就稱做取景器。它是一個簡單的光學系統,用它來確定拍攝范圍和進行畫面布局。
現代照相機的取景器往往還包含有:
(1)調焦、測距系統。
(2)能顯示攝影時所必要的信息,如快門速度;光圈、曝光是否合適的預示信號;閃光燈充電信號等。
(3)配置能控制曝光的測光系統。
一個好的照相機取景器在目視觀察時,其視場輪廓與影象應清晰、明亮;影象應為大小適當的正象;沒有空間視差和時間視差;沒有光暈、重影和幻影;尤其應該消除畸變;能正確地調焦、測距;能判斷膠片的景深范圍;能向觀察者提供攝影時必要的信息等。
取景器的結構型式很多,分類方法也各不相同。按照取景光軸與攝影光軸是否重合,可分為同軸式取景器和旁軸式取景器;按照所成象的虛實,可分為實象式取景器和虛象式取景器;按照實際結構,可分為框式取景器、牛頓式取景器、逆伽利略取景器、開普勒取景器、阿爾巴達取景器等。
H. 照相機的主要結構是哪些
一、鏡頭
二、取景器
三、控制曝光的機構——快門和光圈
四、輸片計數機構
五、機身
I. 照相機上控制鏡頭伸縮的裝置是什麼
自動的是變焦馬達,手動的是調焦環
J. 攝影師為了達到正確曝光的目的,必須利用照相機本身的哪些裝置來控制曝光
自動曝光,一般情況下比較准。
如果要想控制曝光,那就必須要手動了,主要就是通過快門速度,光圈大小,ISO感光度三者之間的數值調節來控制曝光。
此外,還可以使用相機的包圍曝光,一般按照+3,0,-3三個檔來進行曝光,以期得到一張曝光准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