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離心鑄造工藝都有哪些注意問題
金屬過濾、澆注溫度、鑄型轉速、渣下凝固、塗料使用、鑄件脫型、澆注系統、澆註定量等是在離心鑄造生產中必需確定或解決的工藝問題,因為它們直接影響著鑄件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1、金屬過濾
有些合金液中有較多難於除去的渣滓,可在澆注系統中放各種過濾網清除渣子,如泡沫陶瓷過濾網、玻璃絲過濾網等。
2、澆注溫度
離心鑄件大多為管狀、套狀、環狀件,金屬液充型時遇到的阻力較小,又有離心壓力或離心力加強金屬液的充型能力,故離心鑄造時的澆注溫度可較重力澆注時低5~10°C。
3、鑄型轉速
是離心鑄造時的重要工藝因素,不同的鑄件,不同的鑄造工藝,鑄件成形時的鑄型轉速也不同。
過低的鑄型轉速會使立式離心鑄造時金屬液充型不良,卧式離心鑄造時出現金屬液雨淋現象,也會使鑄件內出現疏鬆、夾渣、鑄件內表面凹凸不平等缺陷;
鑄型轉速太高,鑄件上易出現裂紋、偏析等缺陷,砂型離心鑄件外表面會形成脹箱等缺陷,還會使機器出現大的振動、磨損加劇、功率消耗過大。所以,鑄型轉速的選擇原則應是在保證鑄件質量的前提下,選取最小的數值
4、熔渣利用
為克服厚壁離心鑄件雙向凝固所引起的皮下縮孔缺陷,可在澆注時把造渣劑與金屬液一起澆入型內,熔渣覆蓋在鑄件內表面上,阻止內表面的散熱,創建由外向里的順序凝固條件,消除皮下縮孔。同時,造渣劑還可起精煉金屬液的作用。
澆注造渣劑的方法是:澆注時在澆注槽中撒粉狀造渣劑;把熔融的渣滓與金屬液一起澆入型內。
5、塗料使用
離心金屬型用塗料的組成與重力金屬型鑄造相似。澆注細長離心鑄件時,由於清除鑄型工作面上的殘留塗料較為困難,故塗料組成中粘結劑在高溫工作後的殘留強度應盡量低,以便於清除。
6、鑄件脫型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盡早進行鑄件的脫型。有時為了防止鑄件的開裂,脫型後的鑄件應立即放入保溫爐或埋入砂堆中降溫。對一些不易脫型又需緩冷防裂的鑄件,則可在鑄型停止轉動後立刻把有鑄件的鑄型從離心鑄造機上取下,埋入砂堆中緩慢冷卻,至室溫時在行脫型。
7、澆注系統
離心鑄造時的澆注系統主要指接受金屬的澆杯和與它相連的澆注槽,有時還包括鑄型內的澆道。設計澆注系統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①澆注長度長、直徑大的鑄件時,澆注系統應使金屬液能較快地均勻鋪在鑄型的內表面上;
②澆注易氧化金屬液或採用離心砂型時,澆注槽應使金屬液能平衡地充填鑄型,盡可能減少金屬液的飛濺,減少對砂型的沖刷;
③澆注成形鑄件時,鑄型內的澆道應能使金屬液順利流入型腔;
④澆注終了後,澆杯和澆注槽內應不留金屬和熔渣。如有殘留金屬和熔渣,也應易於清除。
8、澆註定量
離心鑄件內徑常由澆注金屬液的數量決定,故在離心澆注時,必須控制澆入型內的金屬液數量,以保證內徑大小。在澆注包架子上安裝壓力感測器進行離心澆注自動定量和保溫感應爐電磁泵定量澆注也已在生產中應用。
B. 建築工程柔性鑄鐵排水管與離心鑄鐵排水的有何區別
1、定義不同
離心鑄鐵排水管是高速離心鑄造而成,組織緻密,無沙眼夾渣氣孔,表面光滑,而普通傳統鑄鐵管大多連續澆注或沙模鑄造,無自動鐵水控溫裝置,以人工經驗控制,壁厚往往不夠均勻,管材呈波紋狀,重量較重,容易有砂眼等缺陷。
鑄鐵排水管材真正作為一個產業是改革開放以後才崛起的。當時我國基礎建設轟轟烈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排水管材使用量很大。當時,我國鑄鐵排水管以手工翻砂為主,生產技術落後,隨著手工翻砂鑄鐵管質量缺陷的暴露,以及替代品PVC等美觀、輕便的塑料管材進入市場,鑄鐵管材市場出現了滑落。
2、性能不同
離心鑄鐵排水管具有不燃性,無毒性,抗腐蝕性,低噪音,質輕,抗震,容易安裝,膨脹收縮系數小等特點。與其他金屬管材和塑料管材相比,鑄鐵排水管材具有一些獨特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強度高、噪音低、壽命長、阻燃防火、柔性抗震、無二次污染、可再生循環利用等方面。
3、生產方式不同
柔性鑄鐵排水管由直管、管件、輔件三大部分組成,這所以能成為柔性,在於直管與直管之間的接頭部分,用管件和輔件裝配,可根據實際需要任意調節其長度和彎曲以滿足現場安裝要求。
離心鑄鐵排水是指排水用的直管其生產工藝由金屬型離心鑄造制備的。由於金屬型離心鑄造具有管體組織緻密、表面光潔、壁厚均勻、尺寸穩定和生產效率高等特點,所以絕大多數企業採用該生產方式。
C. 滾筒式離心鑄造機
將液態金屬澆入旋轉的鑄型里,在離心力作用下充型並凝固成鑄件的鑄造方法。離心鑄造用的機器稱為離心鑄造機。
中文名
離心鑄造機
外文名
centrifugal casting machine
原理
離心力作用下充型並凝固成鑄件
特點
金屬補縮效果好,鑄件組織緻密
結構
主機、澆注小車、取件機構
快速
導航
發展及應用原理分類技術特點特點結構缺陷分析
設備作用
將液態金屬澆入旋轉的鑄型里,在離心力作用下充型並凝固成鑄件的鑄造方法。離心鑄造用的機器稱為離心鑄造機。按照鑄型的旋轉軸方向不同,離心鑄造機分為卧式立式和傾斜式3種。卧式離心鑄造機主要用於澆注各種管狀鑄件,如灰鑄鐵球墨鑄鐵的水管和煤氣管,管徑最小75毫米,最大可達3000毫米此外可澆注造紙機用大口徑銅輥筒,各種碳鋼、合金鋼管以及要求內外層有不同成分的雙層材質鋼軋輥。立式離心鑄造機則主要用以生產各種環形鑄件和較小的非圓形鑄件。
離心鑄造機
離心鑄造所用的鑄型,根據鑄件形狀、尺寸和生產批量不同,可選用非金屬型(如砂型、殼型或熔模殼型)、金屬型或在金屬型內敷以塗料層或樹脂砂層的鑄型。鑄型的轉數是離心鑄造的重要參數,既要有足夠的離心力以增加鑄件金屬的緻密性,離心力又不能太大,以免阻礙金屬的收縮。尤其是對於鉛青銅,過大的離心力會在鑄件內外壁間產生成分偏析
D. 離心鑄造現在發現脫模很困難
什麼材料?
E. 模具的core pins是什麼意思
core pin: 心銷 | 心型梢 | 中心銷 | 穿孔桿
F. 那個小型空壓機帶的噴脫模劑的機器叫什麼
半液態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充填壓鑄型型腔,並在壓力下成型和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
壓鑄特點
高壓和高速充填壓鑄型是壓鑄的兩大特點。它常用的壓射比壓是從幾千至幾萬kPa,甚至高達2×105kPa。充填速度約在10~50m/s,有些時候甚至可達100m/s以上。充填時間很短,一般在0.01~0.2s范圍內。與其它鑄造方法相比,壓鑄有以下三方面優點:
優點:
1. 產品質量好
鑄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當於6~7級,甚至可達4級;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可壓鑄薄壁復雜的鑄件。例如,當前鋅合金壓鑄件最小壁厚可達0.3mm;鋁合金鑄件可達0.5mm;最小鑄出孔徑為0.7mm;最小螺距為0.75mm。
2.生產效率高
機器生產率高,例如國產JⅢ3型卧式冷空壓鑄機平均八小時可壓鑄600~700次,小型熱室壓鑄機平均每八小時可壓鑄3000~7000次;壓鑄型壽命長,一付壓鑄型,壓鑄鍾合金,壽命可達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次;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3.經濟效果優良
由於壓鑄件尺寸精確,表泛光潔等優點。一般不再進行機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屬利用率,又減少了大量的加工設備和工時;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屬。
壓鑄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尚待解決。
缺點
如:
1). 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易產生氣孔,不能進行熱處理;
2). 對內凹復雜的鑄件,壓鑄較為困難;
3). 高熔點合金(如銅,黑色金屬),壓鑄型壽命較低;
4). 不宜小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壓鑄型製造成本高,壓鑄機生產效率高,小批量生產不經濟。
壓鑄應用范圍及發展趨勢
壓鑄是最先進的金屬成型方法之一,是實現少切屑,無切屑的有效途徑,應用很廣,發展很快。目前壓鑄合金不再局限於有色金屬的鋅、鋁、鎂和銅,而且也逐漸擴大用來壓鑄鑄鐵和鑄鋼件。壓鑄件的尺寸和重量,取決於壓鑄機的功率。由於壓鑄機的功率不斷增大,鑄件形尺寸可以從幾毫米到1~2m;重量可以從幾克到數十公斤。國外可壓鑄直徑為2m,重量為50kg的鋁鑄件。
壓鑄件也不再局限於汽車工業和儀表工業,逐步擴大到其它各個工業部門,如農業機械、機床工業、電子工業、國防工業、計算機、醫療器械、鍾表、照相機和日用五金等幾十個行業,具體有:汽車零配件,傢具配件,浴室配件(衛浴),燈飾零件,玩具,須刨,領帶夾,電氣一電子零件,皮帶扣,表殼,金屬飾扣,鎖具,拉鏈.等。在壓鑄技術方面又出現了真空壓鑄、加氧壓鑄、精速密壓鑄以及可溶型芯的應用等新工藝。
壓鑄機的選擇
實際生產中並不是每台壓鑄機都能滿足壓鑄各種產品的需要,而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用,一般應從下述兩方面進行考慮:
1)按不同品種及批量選擇
在組織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一般要選用液壓系統簡單,適應性強,能快速進行調整的壓鑄機,在組織少品種大量生產時,要選用配備各種機械化和自動化控制機構的高效率壓鑄機;對單一品種大量生產的鑄件可選用專用壓鑄機。
2)按鑄件結構及工藝參數選擇
鑄件外形寸尺,重量、壁厚等參數對選用壓鑄機有重要影響。
鑄件重量(包括澆注系統和溢流槽)不應超過壓鑄機壓定的額定容量,但也不能過小,以免造成壓鑄機功串的浪費。一般壓鑄機的額定容量可查說明書。
壓鑄機都有一定的最大和最小型距離,所以壓型厚度和鑄件高度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壓鑄型厚度或鑄件高度太大就可能取不出鑄件。
壓鑄工藝
在壓鑄生產中,壓鑄機、壓鑄合金和壓鑄型是三大要素。壓鑄工藝則是將三大要素作有權的組合並加以運用的過程。使各種工藝參數滿足壓鑄生產的需要。
壓力和速度的選擇
壓射比壓的選擇,應根據不同合金和鑄件結構特性確定,表1是經驗數據。
表1 常用壓鑄合金的比壓 (kPa)
合 金 鑄件壁厚<3mm 鑄件壁厚>3mm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鋅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鋁合金 30000 35000 45000 60000
鋁鎂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5000
鎂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銅合金 50000 70000 80000 90000
對充填速度的選擇,一般對於厚壁或內部質量要求較高的鑄件,應選擇較低的充填速度和高的增壓壓力;對於薄壁或表面質量要求高的鑄件以及復雜的鑄件,應選擇較高的比歷和高的充填速度。
澆注溫度
澆注溫度是指從壓定進入型腔時液態金屬的平均溫度,由於對壓室內的液態金屬溫度測量不方便,一般用保溫爐內的溫度表示。
澆注溫度過高,收縮大,使鑄件容易產生裂紋、晶粒粒大、還能造成粘型;澆注源度過低,易產生冷隔、表面花紋和澆不足等缺陷。因此澆注溫度應與壓力、壓鑄型溫度及充填速度同時考慮。
壓鑄型的溫度
鑄壓型在使用前要預熱到一定溫度,一般多用煤氣、噴燈、電器或感應加熱。
在連續生產中,壓鑄型溫度往往升高,尤其是壓鑄高熔點合金,升高很快。溫度過高除使液態金屬產生粘型外,鑄件冷卻緩慢,使晶粒粗大。因此在壓鑄型溫度過高時,應采期冷卻措施。通常用壓縮空氣、水或化學介質進行冷卻。
充填、持壓和開型時間
1)充填時間
自液態金屬開始進入型腔起到充滿型腔止,所需的時間稱為充填時間。充填時間長短取決於鑄件的體積的大小和復雜程度。對大而簡單的鑄件,充填時間要相對長些,對復雜和薄壁鑄件充填時間要短些。充填時間與內澆口的截面積大小或內澆口的寬度和厚度有密切關系,必須正確確定。
2)持壓和開型時間
從液態金屬充填型腔到內澆口完全凝固時,繼續在壓射沖頭作用下的持續時間,稱為持壓時間。持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鑄件的材質和壁厚。
持壓後應開型取出鑄件。從壓射終了到壓鑄打開的時間,稱為開型時間,開型時間應控制准確。開型時間過短,由於合金強度尚低,可能在鑄件頂出和自壓鑄型落下時引起變形;但開型時間太長,則鑄件溫度過低,收縮大,對抽芯和頂出鑄件的阻力亦大。一般開型時間按鑄件壁厚1毫米需3秒鍾計算,然後經試任調整。
壓鑄用塗料
壓鑄過程中,為了避免鑄件與壓鑄型焊合,減少鑄件頂出的摩擦阻力和避免壓鑄型過分受熱而採用塗料。對塗料的要求:
1)在高溫時,具有良好的潤滑性;
2)揮發點低,在100~150℃時,稀釋劑能很快揮發;
3)對壓鑄型及壓鑄件沒有腐蝕作用;
4)性能穩定在空氣中稀釋劑不應揮發過決而變稠;
5)在高溫時不會析出有害氣體;
6)不會在壓鑄型腔表面產生積垢。
鑄件清理
鑄件的清理是很繁重的工作,其工作量往往是壓鑄工作量的10~15倍。因此隨壓鑄機生產率的提高,產量的增加,鑄件清理工作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是非常重要的。
1)切除澆口及飛邊
切除澆口和飛邊所用的設備主要是沖床,液壓機和摩擦壓力機,在大量生產件下,可根據鑄件結構和形狀設計專用模具,在沖床上一次完成清理任務。
2)表面清理及拋光
表面清理多採用普通多角滾筒和震動埋入式清理裝置。對批量不大的簡單小件,可用多角清理滾筒,對表面要求高的裝飾品,可用布制或皮革的拋光輪拋光。對大量生產的鑄件可採用螺殼式震動清理機。
清理後的鑄件按照使用要求,還可進行表面處理和浸漬,以增加光澤,防止腐蝕,提高氣密性。
鑄造與壓鑄的區別
鑄造與壓鑄的區別
鑄造可按金屬液的澆注工藝分為重力鑄造和壓力鑄造。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也稱澆鑄。廣義的重力鑄造包括砂型澆鑄、金屬型澆鑄、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泥模鑄造等;窄義的重力鑄造專指金屬型澆鑄。壓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其他外力(不含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廣義的壓力鑄造包括壓鑄機的壓力鑄造和真空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窄義的壓力鑄造專指壓鑄機的金屬型壓力鑄造,簡稱壓鑄。精密鑄件廠長期從事砂型和金屬型的重力鑄造。這幾種鑄造工藝是目前有色金屬鑄造中最常用的、也是相對價格最低的。
壓鑄是在壓鑄機上進行的金屬型壓力鑄造,是目前生產效率最高的鑄造工藝。壓鑄機分為熱室壓鑄機和冷室壓鑄機兩類。熱室壓鑄機自動化程度高,材料損耗少,生產效率比冷室壓鑄機更高,但受機件耐熱能力的制約,目前還只能用於鋅合金、鎂合金等低熔點材料的鑄件生產。當今廣泛使用的鋁合金壓鑄件,由於熔點較高,只能在冷室壓鑄機上生產。
壓鑄的主要特點是金屬液在高壓、高速下充填型腔,並在高壓下成形、凝固,壓鑄件的不足之處是:因為金屬液在高壓、高速下充填型腔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把型腔中的空氣夾裹在鑄件內部,形成皮下氣孔,所以鋁合金壓鑄件不宜熱處理,鋅合金壓鑄件不宜表面噴塑(但可噴漆)。否則,鑄件內部氣孔在作上述處理加熱時,將遇熱膨脹而致使鑄件變形或鼓泡。此外,壓鑄件的機械切削加工餘量也應取得小一些,一般在 0.5mm左右,既可減輕鑄件重量、減少切削加工量以降低成本,又可避免穿透表面緻密層,露出皮下氣孔,造成工件報廢。
熱室壓鑄機與冷室壓鑄機區別?
壓鑄機一般分為熱壓室壓鑄機和冷壓室壓鑄機兩大類。冷壓室壓鑄機按其壓室結構和布置方式分為卧式壓鑄機和立式壓鑄機(包括全立式壓鑄機)兩種。
熱壓室壓鑄機(簡稱熱空壓鑄機)壓室浸在保溫溶化坩堝的液態金屬中,壓射部件不直接與機座連接,而是裝在坩堝上面。這種壓鑄機的優點是生產工序簡單,效率高;金屬消耗少,工藝穩定。但壓室,壓射沖頭長期浸在液體金屬中,影響使用壽命。並易增加合金的含鐵量。熱壓室壓鑄機目前大多用於壓鑄鋅合金等低熔點合金鑄件,但也有用於壓鑄小型鋁、鎂合金壓鑄件。
冷室壓鑄機的壓室與保溫爐是分開的。壓鑄時,從保溫爐中取出液體金屬澆入壓室後進行壓鑄
隨著我國汽車、摩托車、家電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工業產品的外形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同時,變得越來越復雜,而這些產品的製造商不開模具,這就要求模具製造行業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質量生產出模具。為了達到上述要求,模具企業只有運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和集成製造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在壓鑄生產時,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著重2點知識加以說明。
⒈為什麼鋁壓鑄的孔內加工餘量不能超過0.25mm?
為了適合壓鑄,人類在壓鑄用的鋁合金內加了很多矽(SI)。鋁合金在模具內凝結時,這些矽,會浮到表面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矽膜。這層矽膜,硬度非常硬,非常耐磨。有些OEM的設計師,就利用這個特性。將壓鑄件的孔內表面直接計為軸承面。這個矽表面層,一般只有0.2到0.9mm。加工太多,這個軸承面的壽命就會縮短。
⒉為什麼鋁壓鑄件,在磨光時候,會有黑斑?
這個原因,有幾種。有可能是氧化矽,或氧化鋁的形成。解決的方法很簡單,使用新鮮的鋁錠。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來自於脫模劑。可能是,我們噴太多脫模劑。也有可能是,脫模劑的有機物含量過高。這些有機物在熱熔鋁的溫度下,有些被還原成碳元素,有些變成有機大分子聚合物。這些碳分子和聚合物的混合,在鋁鑄件形成時,被包含在表層,成為我們看到的黑斑。我們可以從減少噴塗劑的濃度,改用另外一種噴塗劑,或者,加長噴塗之後的吹風時間。以減少碳元素的行成和防大分子聚合物的堆積
G. 我想做一套自動噴脫模劑的裝置,要求噴量不能太多 ,達到平時用噴漆壺那個霧化效果就行,應該用什麼方案
最簡單的就是用定時器定時
H. 真空鑄造都需要什麼設備
用於完成鑄造生產工藝的機器和裝置。鑄造設備按鑄造工藝程序不同可分為:熔煉設備,如沖天爐、感應爐、電弧爐、反射爐、電阻爐、坩堝爐等;金屬液處理和澆注設備,如真空處理設備、脫硫裝置、變質處理設備、自動澆注機等;砂處理設備,如混砂機、舊砂再生裝置等;造型造芯設備,如造型機、拋砂機、射芯機等;落砂清理設備,如拋丸機、電液壓清砂裝置等;鑄件熱處理設備,如高錳鋼水韌處理設備、可鍛鑄鐵熱處理爐等。按造型方法不同又可分為:砂型鑄造設備、熔模鑄造設備、金屬型鑄造設備、壓力鑄造設備等。
鑄造設備的發展較晚,直到19世紀30年代市場上才出現第一台真正可靠的震實式造型機。1848年美國開始採用離心鑄造機。到19世紀80年代,商品性的造型機才比較普遍。
鑄造設備中,以造型造芯設備發展最為迅速,已從單機自動化發展到整個生產線自動化,包括澆注、落砂、砂處理系統的自動化。促使鑄造設備發展的因素,首先是提高鑄件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例如真空處理設備和現代的造型造芯機等。其次是有些新工藝需要相應的設備,如高壓造型、化學自硬砂、爐外精煉等。
鑄造設備的發展趨勢是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和調整。為了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鑄件的生產,鑄造設備的靈活性也在逐步增加,如造型機的快速更換模板、變更砂箱尺寸和調整加砂量等。而雜訊大的如震擊式造型機、震動落砂機,產生二次污染的如水力清砂設備等,都將被淘汰或限制使用
I. 求鑄造行業砂型質量的影響因素!!
C. 砂處理
C-1. 我廠使用碾輪式混砂機,多年來一直採用先干混和後濕混的混砂工藝。近來聽說加入膨潤土以前先濕混的效果更好,不知如何控制先濕混的加水量?但是德國愛里許混砂機採取先干混而後加水濕混,似乎混砂質量還好,為什麼?
按照過去傳統的混砂方法:加入舊砂、膨潤土和煤粉後先一起干混一段時間,然後再加水濕混。這種混砂工藝的缺點是在干混過程中粉狀材料容易偏析而落入混砂碾的圍圈和碾盤的夾角部位。加水以後粉料的潤濕較慢,需要延長混砂時間才能將粉料逐漸裹帶出來。混砂機的加料順序最好是加入舊砂和新砂後,立即加入全部加水量的70~80%進行濕混。混合均勻後再加入膨潤土和煤粉等粉料。然後再逐漸補加其餘水分使型砂的緊實率或含水量達到要求。這種先濕混的方案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可能比先干混法的混碾時間縮短1/4左右就能混合均勻。有些採用人工加水方法的工廠開始推廣先濕混方案時遇到困難是恐怕第一批加水過多而無法糾正。實際上細心的混砂工經過培訓後能夠根據混砂機內砂子運動特徵大致判斷加水量是否合適的。愛里許式混砂機的加水辦法不同於其它混砂機,它是在加水前先將舊砂、新砂、膨潤土和煤粉一同加入混砂機中混合,用感測器測定出加入的所有材料總體濕度,靠計算機確定需要加入的全部水量,一次加水混勻。由於愛里許機器的轉子攪拌功能強,也能在規定的140s時間內將型砂混合均勻。
C-2. 囯內絕大多數鑄造工廠,尤其是中小型鑄造工廠都是靠手捏和眼看來判斷混砂碾中加水量是否合適。結果是型砂干濕程度波動很大,各種性能也都隨之變動。請問怎樣才能使混砂加水自動化?
濕型砂的濕度必須嚴格控制,否則會影響會影響型砂的濕態強度、流動性、韌性、透氣性、起模性強烈波動,也會導致鑄件產生氣孔、砂孔、夾砂、粘砂、脹砂等缺陷。靠手捏不能准確控制型砂濕度,所以國內有些大鑄造工廠、外資和合資鑄造工廠使用進口的型砂加水控制裝置。在混砂階段陸續測定型砂干濕程度,自動確定是否需要繼續加水。或者利用感測器測定混砂機稱量斗或混砂機中各種材料的干濕程度一次自動加水。由於進口型砂水分控制儀的價格較貴,影響國內中小工廠推廣應用。
國內有幾家高校和科研單位曾研製成功混砂加水自動控制裝置,試用效果尚好。不過可能為了提高技術水平而將儀器功能增多,例如在一次測量中還自動檢測和調整型砂的強度。也有的還包括測量型砂的透氣性、溫度等。這樣就使裝置的結構變得相當復雜,價格提高,不是一般鑄造工廠所能承擔的。而且所增多的檢測項目並不適用。因為混砂周期時間長度有限,如果濕混階段測得含水量或緊實率還沒達到預期程度,可以繼續補加少許水分,依靠水的極強滲透力和潤濕性,混砂幾秒到十幾秒鍾後就能分散均勻,即可確定水分是否已經達到目標值。如果混砂機中型砂強度沒達到預期值而立即補加膨潤土,但是由於膨潤土吸水緩慢,在砂粒表面分散和包覆需要較長時間。型砂的強度隨著繼續混砂還會不斷升高,不能預先准確推測出卸料時型砂最終強度。而且,對於鑄件品種比較穩定的單一砂而言,膨潤土、煤粉的批料量並不需要在混砂過程中立即調整。至於透氣性和型砂溫度本來不屬於混砂機自動控制范圍,應當是型砂實驗室的檢測內容。總而言之,我國眾多鑄造工廠,尤其是中小鑄造工廠,最迫切需要的是結構相對簡單、價格比較低廉的型砂緊實率或含水量自動控制儀。
C-3. 我廠的高壓造型線生產汽缸體鑄件。用國產碾輪式混砂機,混砂周期時間三分鍾,型砂手感性能不好,有些脆和不易起模。但又不能延長混砂時間,以免供砂緊張。這種困境是怎樣造成的? 應當怎樣才能改進型砂品質?
根據囯產碾輪式混砂機產品目錄給出數據,由生產率(t/h)除以每批加料量(kg),可計算出混砂周期時間(min),分別為2.60~2.70 min/批。與實際需要相比,如此短的有效混砂時間嚴重不足,以致型砂性能逐漸惡化。筆者在日本看到豐田、三菱等汽車廠的碾輪混砂機周期都是6min。我國很多工廠混砂周期時間不足的原因是原設計按照過去低密度造型、低強度型砂制定的。當時砂型的壓實比壓不足300~400kPa,型砂的濕壓強度不高於80~100 kPa。使用品質有限的鈣基膨潤土,有效膨潤土含量也不高。如今高密度造型用型砂的濕壓強度一般都超過140 kPa,有的甚至達到200 kPa以上。都是用活化膨潤土,而且樹脂砂芯混入量增多都需長些時間混砂。原有的產品樣本、設備說明書及設計手冊上規定的混砂機生產率已不適用。如型砂需要量大,無法延長混砂時間,最徹底的辦法是攺造砂處理工部,改換使用高生產率混砂機。國內幾家大型汽車廠紛紛引進外國轉子混砂機的原因就在於此。但是更多的中小鑄造工廠財力不足,沒有條件購買昂貴的進口設備,採取以下辦法雖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多少對型砂質量有一些攺進:①加強對混砂工人的培訓和管理,充分利用一切非必要的停機時間來延長混砂時間,即使只延長半分鍾也能改進型砂韌性和起模性。曾經有個別工廠的造型機上為大容量砂斗,混砂工人就盡快裝滿砂斗,提前休息和抽煙。應當將造型機砂斗改小,只用來供給10~12隻砂箱造型。要求混砂工在混砂機旁專注混砂,隨混隨用。②利用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期間,將砂系統中的所有砂子翻混一兩遍。混砂時只加少量水控制干濕程度,不加其它附加材料。這樣可以將舊砂中積留的膨潤土和煤粉團粒盡量混碾均勻。對型砂性能必會有改進。③另外還要注意:每日下班前必須將混砂機中的積砂完全清除干凈。經常調整刮砂板與底盤和圍圈的距離,及時更換已磨損刮砂板。這樣才能提高混砂機的混砂程度。
C-4. 怎樣確定混砂機的最適宜混砂時間?
可以在生產用混砂機中按照工藝規定混制型砂,混完後不要打開卸砂門,取樣測定其濕態抗壓強度。然後再延長碾輪混砂機的混砂時間0.5~1 min(轉子式混砂機延長10~20秒鍾)。混砂時添加少量水分以保持型砂緊實率基本不變,再一次測定型砂濕壓強度,強度值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此每次延長混砂時間和繼續測定強度。強度上升逐漸趨於和緩,直到強度不再上升,即達到「峰值強度」為止。由於接近平台區的強度升高極為緩慢,通常認為型砂強度到達峰值80~90%左右即為生產中最適合使用強度。達到最適合使用強度的混砂時間應當是混制該種型砂的正確時間,工廠可以據此更正工藝規定的混砂時間要求。清華大學曾檢驗山東某動力機廠型砂使用S14系列轉子混砂機的混砂效果,發現達到峰值強度的混砂周期是4.5min,建議該工廠將混砂時間定為4.0min,明顯高於設備製造公司推薦的混砂周期2 min。
C-5. 山西某廠添置了一台轉子混砂機,標牌註明生產率每小時60噸,混砂機的電動機功率為60 kW。使用後發現混砂效果相當差。該混砂機的電動機功率是否不足?是否應當更換其它類型的混砂機?
型砂的混合均勻和型砂表現出優秀性能,靠的是有足夠的電能傳輸到型砂中。因此,混砂機需要安裝較大功率的電動機來混合型砂。分析比較國內外混砂機可以看出:混砂機的電機總功率(kW)至少應當是每小時生產率(t/h)的兩倍以上,否則不可能在規定周期時間內混制出良好的型砂。例如Eirich公司的傾斜旋轉底盤轉子混砂機電動機功率與小時生產率之比大致在2.6~2.8;DISA公司的SAM-3和SAM-6在2.24~2.36之間;KW公司WM混砂機基本在2.58~2.83;B&P公司的擺輪混砂機大致在1.92~3.00之間。而國產碾輪混砂機S1116、1118、1120、1122的比率較低,分別為1.47~1.85。國產S14系列轉子混砂機電機功率與生產率之比僅為1.33和1.50,都顯然過低。山西某廠的電機功率與生產率之比只是1.0,不可能在規定生產率之下混出好型砂。關鍵在於不論混砂機的類型如何,在混砂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能量傳輸給型砂就不可能提高混砂效果。假定混砂機電機實際使用率為85%,可以估算出每噸型砂耗用電能量(kWh)。Eirich(愛立許)公司平均為1.81,DISA公司平均為1.87,KW公司平均為2.47。而國產碾輪式混砂機為1.48,轉子式混砂機只有1.13~1.28,與進口混砂機相比差距明顯。在不更換混砂機的條件下,唯一的解決措施是降低生產率和延長混砂周期。以上討論都是基於混砂機的製造質量、維護保養水平和機械效率等都正常的情況下,否則問題會更加突出。也有鑄造工廠恐怕延長混砂時間會使型砂溫度提高,這成為不肯延長混砂時間的借口之一。實際上將每噸型砂輸入電能提高到接近進口混砂機的型砂耗能量,型砂溫度也許僅僅升高三到五度左右。考慮到型砂水分每蒸發1%,型砂溫度可降低25℃左右,只需多加少量水分,靠混砂機的排風裝置,就可利用水分蒸發使型砂降溫。
C-6. 我廠生產農用汽車球鐵輪轂,產量較大。但生產條件相當落後,主要用手工造型。採取碾輪混砂機混制面砂,背砂是在地面混砂。鑄件表面普遍存在砂孔缺陷。現要擴大產量和改進鑄件品質,准備建成完整的砂處理系統。請問應當選擇哪種形式的混砂機?
目前國內工廠使用較多的混砂機有:①碾輪混砂機、②旋轉底盤轉子混砂機、③旋轉刮砂板轉子混砂機。也有個別工廠使用④擺輪式混砂機。實際上只要混砂時間足夠長和有足夠電能輸送給型砂,混砂機受到良好的維護清理,任何種類混砂機都能混制出品質良好的型砂。在各種混砂機中,碾輪式應用最廣。高密度型砂理想的混砂周期時間大約需要6min。另外,工廠還應每天下班前將碾盤和碾輪上積下型砂完全清除干凈,及時調整刮砂板與底盤和圍圈距離,及時更換磨損的刮砂板。美國汽車行業鑄造工廠要求刮砂板與底盤的間距為一個硬幣的厚度。如果做到這些要求就肯定能夠混制出優良品質的型砂。
我國製造的S14系列轉子混砂機的底盤不轉,靠以碾盤中心為軸的刮砂板將砂子揚起,遇到高速旋轉轉子被打散和混合。規定的混砂周期120s時間不足,應當增大電機功率和延長混砂時間。否則不能提高混砂的品質。
C-7. 有些鑄造工廠發現型砂中有很多黃豆大小旳「砂豆」。例如天津附近某廠的機械化造型的砂系統中就發現大量砂豆。曾多次利用節假日人工過篩去除型砂系統中的砂豆。但生產一星期後砂豆又出現。請問砂豆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消除砂豆的產生?
型砂中的砂豆不但損害流動性,而且不利於鑄件表面光潔度,還有可能造成氣孔缺陷。砂豆的生成原因可能有幾方面。一是混砂加料順序有問題,如按照先干混工藝,膨潤土和煤粉加入後由於偏析而在混砂機的角落集中,加水時先將膨潤土潤濕而成粘土團,如果隨後的混碾不充分,就成為砂豆留在型砂中。如按照先濕混工藝,先加入的水尚未分散開就加入膨潤土和煤粉,甚至水還沒加完就急於加入膨潤土和煤粉,必然會形成大量砂豆。加完第一批水後,至少應混合10s(轉子式)至半分鍾(碾輪式)後再加入膨潤土和煤粉。另外的重要原因是混砂時間不夠長,混砂機的維修和清理不及時,混砂效果不夠好,沒有將積聚成的小砂豆混碾破散開。還有一個可能性,混砂加入的膨潤土量過多,例如有一工廠使用轉子混砂機,由於舊砂燒損嚴重,新砂補加量多,膨潤土加入量超過2%,混砂機來不及把所有加入的粘土團塊混碎開,就會出現小團粒和濕強度不高的狀況。轉子混砂機的混砂時間短也容易形成砂豆,因此愛立許公司的轉子混砂機規定混砂周期為140s,為的是減少砂豆。
C-8. 很多機器造型的鑄造工廠都有型砂溫度高的問題,請問熱砂給生產帶來哪些困難。應該怎樣解決熱砂?
經過反復澆注的熱量積蓄,使舊砂溫度不斷上升。國外有些人提出造型時型砂溫度超過40℃或43℃,或者比環境溫度高12℃以上,可認為存在「熱砂」問題。給生產造成的不良影響如下:①隨著砂溫提高,標准試樣的重量和濕壓強度等性能都會下降。②熱砂蒸發出來的水蒸氣凝結在冷的運輸皮帶上,而使其粘附一層型砂,隨時撒落地面而影響車間衛生。凝結在砂斗內壁,砂斗掛砂越來越厚,容積越來越小。③砂型表面的熱砂容易脫水變干,使砂型表面發酥,稜角易碎,不耐金屬液沖刷,容易造成沖蝕和砂孔缺陷。④熱砂的水蒸氣凝結在模板表面,使起模性惡化。水蒸氣凝結在型腔中冷鐵和砂芯上,使鑄件產生氣孔缺陷。
為了防止和解決熱砂問題,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工廠,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當在砂處理系統設計階段就考慮到加大砂系統實際容量,減少型砂使用的循環次數,每班舊砂循環最好不超過兩遍。尤其重要的是採取增濕通風冷卻處理。我國有幾家工廠應用結構良好的進口增濕沸騰冷卻設備,能將型砂溫度降低到要求范圍內。國內有的工廠只是在落砂後斜爬皮帶上自行按裝一個簡易的霧化噴水裝置,根據來砂多少自動調節噴水量,也可以使砂溫適當降低。此外,為了防止熱砂粘附模樣,除了必須在模板上噴塗以煤油或輕柴油為原料的脫模劑以外,還可採用模板加熱裝置,減小型砂與模樣的溫度差異,避免水蒸氣凝聚在模板上,從而減少起模時砂型損壞。但是模板加熱溫度不可高於型砂溫度,以免型腔表面脫水變脆弱而產生砂孔缺陷。
C-9. 有些工廠採用增濕冷卻方法來達到舊砂降溫的目的,但是在使用中發生通風除塵管道和除塵器布袋因長期結露造成粉塵堵塞的嚴重問題,請問如何來防止和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估計發生除塵管道和除塵器布袋的堵塞和結霧嚴重問題的原因是除塵系統的設計不合理。除塵管道應採取電熱外壁,使管壁溫度不低於管道中含塵水氣溫度,水蒸氣就可以不凝結在管道內壁。還要加大排風速度,有資料介紹管道中風速不低於18 m/s,使微細塵土顆粒不致沉澱在管子中。布袋要選擇不吸水材料製成。河北有一家擠壓造型鑄造工廠,落砂冷卻滾筒除塵管道的水平部分採取內高外低的簡單直線結構,每日用水沖洗管道,將管道中積聚的粉塵沖洗流入室外的水池中。不需加熱也可防止堵塞。
C-10. 我廠是專業生產發動機汽缸體的工廠,鑄件使用了大量砂芯,據統計大約每噸汽缸體鑄件需用1.0~1.2噸樹脂砂芯。所用原砂都是遠途運來的優質擦洗砂。落砂時除少量心頭直接做為廢砂丟掉外,絕大部分潰散砂芯混入舊砂中。逐漸積累致使砂系統容納不下,必需隨時排掉一些舊砂塊成為廢砂。這些砂塊都是遠離鑄件沒受到高溫加熱的優良品質砂子,被扔掉確實可惜。請問國外類似產品工廠有無辦法減少擦洗砂消耗量和舊砂扔掉量?
國外多砂芯鑄造工廠和研究單位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將舊砂再生處理後做為制芯的主要材料。用濕型舊砂製造砂芯的障礙是含有相當多的膨潤土以及一些其它粉塵物質。這些物質與大多數砂芯粘結劑不相容,需要採用再生方法除掉。日本有人用離心式擦磨機加工處理經過乾燥的濕型舊砂,研究結果表明:舊砂預先經過乾燥可使粘土膜較易脫落,能夠減少擦磨處理的反復次數。用機械再生砂配製殼芯砂最為理想,因為在覆膜溫度下殼芯樹脂的粘度高,不易向砂粒上殘留粘土層滲透。而且擦磨處理會使砂粒形狀變得較為圓整,殼芯砂的強度甚至比用新原砂的還高。配製冷芯盒芯砂要求再生後泥分降低最好到<0.8%。再生砂80%與原砂20%摻和後芯砂的可使用時間和吹氣硬化強度與用全新原砂配製的芯砂差不多。美國較多採用熱––機械復合方法處理濕型舊砂,經700~800℃左右加熱焙燒可以去除濕型舊砂中的粘結劑等有機物質,還能使包覆在砂粒表面的粘土膜脆化和易於擦磨脫落。隨後用氣力或機械方法進行再生處理。75%再生砂和25%新原砂摻和在一起用於呋喃自硬砂、酚醛/酯自硬砂、酚醛樹脂熱芯盒砂的結果也與冷芯盒砂的情況相似。荷蘭一家公司的舊砂用沸騰床烘乾,只經機械再生處理,再生砂生產率達60 t/日。冷芯盒砂芯中78%為再生砂,12%為破碎砂芯,10%新原砂以補充損失。我國長春一汽鑄造公司2005年1月建成廢砂再生線,先加熱到700℃以上燒去有機物,再打磨砂粒去除表面燒結膜。但再生砂的耗酸量高達20mL以上,只能用於混制殼芯砂,難以制熱芯盒和冷芯盒砂芯。筆者估計其原因是我國鑄造工廠的濕型砂粘結劑為活化膨潤土,膨潤土中加入了的Na2CO3。再生砂粒殘留鹼性物質不利於冷、熱芯盒砂的固化。
另外一個辦法是採用分別落砂:鑄件冷卻後敞開上型,取出帶有砂芯的鑄件單獨落砂,所得砂子主要是已被燒枯的潰散砂芯和少量摻雜的型砂,可以用擦磨方法進行再生處理。然後與不超過20%的新原砂混合用來制芯,不必增加樹脂加入量即可得到同樣砂芯強度。留在砂箱中的砂子只含少量砂芯,經破碎、過篩後就可用於混制濕型砂,可以減少潰碎砂芯對型砂性能的不利影響。分別落砂的優點是大大地減少新原砂消耗量和廢砂丟棄量,但是要求車間的布置和設備安裝進行調整。
J. 鑄造的方法和選擇條件是什麼
鑄造是一種古老的製造方法,在我國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鑄造技術的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很多的新的鑄造方法,如低壓鑄造、陶瓷鑄造、連續鑄造等,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完善和實用化。由於現今對鑄造質量、鑄造精度、鑄造成本和鑄造自動化等要求的提高,鑄造技術向著精密化、大型化、高質量、自動化和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我國這幾年在精密鑄造技術、連續鑄造技術、特種鑄造技術、鑄造自動化和鑄造成型模擬技術等方面發展迅速
鑄造主要工藝過程包括:金屬熔煉、模型製造、澆注凝固和脫模清理等。鑄造用的主要材料是鑄鋼、鑄鐵、鑄造有色合金(銅、鋁、鋅、鉛等)等。鑄造方法常用的是砂型鑄造,其次是特種鑄造方法,如:金屬型鑄造、熔模鑄造、石膏型鑄造......等。而砂型鑄造又可以分為粘土砂型、有機粘結劑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消失模等等,如下圖:
鑄造方法選擇的原則:
1.優先採用砂型鑄造
據統計,我國或是國際上,在全部鑄件產量中,60~70%的鑄件是用砂型生產的,而且其中70%左右是用粘土砂型生產的。主要原因是砂型鑄造較之其它鑄造方法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所以象汽車的發動機氣缸體、氣缸蓋、曲軸等鑄件都是用粘土濕型砂工藝生產的。當濕型不能滿足要求時再考慮使用粘土砂表干砂型、干砂型或其它砂型。粘土濕型砂鑄造的鑄件重量可從幾公斤直到幾十公斤,而粘土干型生產的鑄件可重達幾十噸。
一般來講,對於中、大型鑄件,鑄鐵件可以用樹脂自硬砂型、鑄鋼件可以用水玻璃砂型來生產,可以獲得尺寸精確、表面光潔的鑄件,但成本較高。
當然,砂型鑄造生產的鑄件精度、表面光潔度、材質的密度和金相組織、機械性能等方面往往較差,所以當鑄件的這些性能要求更高時,應該採用其它鑄造方法,例如熔模(失臘)鑄造、壓鑄、低壓鑄造等等。
2.鑄造方法應和生產批量相適應
例如砂型鑄造,大量生產的工廠應創造條件採用技術先進的造型、造芯方法。老式的震擊式或震壓式造型機生產線生產率不夠高,工人勞動強度大,雜訊大,不適應大量生產的要求,應逐步加以改造。對於小型鑄件,可以採用水平分型或垂直分型的無箱高壓造型機生產線、實型造型生產效率又高,佔地面積也少;對於中件可選用各種有箱高壓造型機生產線、氣沖造型線,以適應快速、高精度造型生產線的要求,造芯方法可選用:冷芯盒、熱芯盒、殼芯等高效制芯方法。中等批量的大型鑄件可以考慮應用樹脂自硬砂造型和造芯。
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鑄件,手工造型仍是重要的方法,手工造型能適應各種復雜的要求比較靈活,不要求很多工藝裝備。可以應用水玻璃砂型、VRH法水玻璃砂型、有機酯水玻璃自硬砂型、粘土干型、樹脂自硬砂型及水泥砂型等;對於單件生產的重型鑄件,採用地坑造型法成本低,投產快。批量生產或長期生產的定型產品採用多箱造型、劈箱造型法比較適宜,雖然模具、砂箱等開始投資高,但可從節約造型工時、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得到補償。
低壓鑄造、壓鑄、離心鑄造等鑄造方法,因設備和模具的價格昂貴,所以只適合批量生產。
3.造型方法應適合工廠條件
例如同樣是生產大型機床床身等鑄件,一般採用組芯造型法,不製作模樣和砂箱,在地坑中組芯;而另外的工廠則採用砂箱造型法,製作模樣。不同的企業生產條件(包括設備、場地、員工素質等)、生產習慣、所積累的經驗各不一樣,應該根據這些條件考慮適合做什麼產品和不適合(或不能)做什麼產品。
4.要兼顧鑄件的精度要求和成本
各種鑄造方法所獲得的鑄件精度不同,初投資和生產率也不一致,最終的經濟效益也有差異。因此,要做到多、快、好、省,就應當兼顧到各個方面。應對所選用的鑄造方法進行初步的成本估算,以確定經濟效益高又能保證鑄件要求的鑄造方法。
鑄造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見下表:
鑄造方法 鑄件材質 鑄件重量 表面光潔度 鑄件復雜程度 生產成本 適用范圍 工藝特點
砂型鑄造 各種材質 幾十克~很大 差 簡單 低 最常用的鑄造方法
手工造型:單件、小批量和難以使用造型機的形狀復雜的大型鑄件
機械造型:適用於批量生產的中、小鑄件 手工:靈活、易行,但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低
機械: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高,但投資大
金屬型鑄造 有色合金 幾十克~20公斤 好 復雜鑄件 金屬模的費用較高 小批量或大批量生產的非鐵合金鑄件,也用於生產鋼鐵鑄件。 鑄件精度、表面質量高,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
熔模鑄造 鑄鋼及有色合金 幾克~幾公斤 很好 任何復雜程度 批量生產時比完全用機加工生產便宜 各種批量的鑄鋼及高熔點合金的小型復雜精密鑄件,特別適合鑄造藝術品、精密機械零件 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但工序繁多,勞動強度大
陶瓷型鑄造 鑄鋼及鑄鐵 幾公斤~幾百公斤 很好 較復雜 昂貴 模具和精密鑄件 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但生產率低
石膏型鑄造 鋁、鎂、鋅合金 幾十克~幾十公斤 很好 較復雜 高 單件到小批量
低壓鑄造 有色合金 幾十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金屬模的製作費用高 小批量,最好是大批量的大、中型有色合金鑄件, 可生產薄壁鑄件 鑄件組織緻密,工藝出品率高,設備較簡單,可採用各種鑄型,但生產效率低
差壓鑄造 鋁、鎂合金 幾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高性能和形狀復雜的有色合金鑄件 壓力可控,鑄件成型好,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但生產效率低
壓力鑄造 鋁、鎂合金 幾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金屬模的製作費用很高 大量生產的各種有色合金中小型鑄件、薄壁鑄件、耐壓鑄件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組織緻密,生產率高,成本低。但壓鑄機和鑄型成本高
離心鑄造 灰鐵、球鐵 幾十公斤~幾噸 較好 一般為圓筒形鑄件 較低 小批量到大批量的旋轉體形鑄件、 各種直徑的管件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組織緻密,生產率高
連續鑄造 鋼、有色 很大 較差 長形連續鑄件 低 固定截面的長形鑄件,如鋼錠、鋼管等 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
消失模鑄造 各種 幾克~幾噸 較好 較復雜 較低 不同批量的較復雜的各種合金鑄件 鑄件尺寸精度較高,鑄件設計自由度大,工藝簡單,但模樣燃燒影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