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波義耳馬略特實驗裝置

波義耳馬略特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5-12 22:04:23

① 化學家波義耳是一個怎樣的人

波義耳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勤於動腦,愛動手實踐,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人。

波義耳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家境優裕為他的學習和日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童年時,他並不顯得特別聰明,他很安靜,說話還有點口吃。沒有哪樣游戲能使他入迷,但是比起他的兄長們,他卻是最好學的,酷愛讀書,常常書不離手。

8歲時,父親將他送到倫敦郊區的伊頓公學,在這所專為貴族子弟辦的寄宿學校里,他學習了3年。隨後他和哥哥法蘭克一起在家庭教師陪同下來到當時歐洲的教育中心之一的瑞士日內瓦度過了2年。在這里他學習了法語、實用數學和藝術等課程,更重要的是,瑞士是宗教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教的根據地,反映資產階級思想的新教教義熏陶了他。

此後波義耳在實際行動中雖然未參與任何一派,但是他在思想上一直是傾向於革命的。

人物成就

波義耳用實驗證明,黃金不怕火燒,不會被火分解,更不會在火的作用下生成鹽、硫或汞;但它可以跟其它金屬融在一起變成合金,還可以熔解在王水裡,而且所得到的產物經過適當處理黃金又可以恢復原性重現出來。

他實驗得出把砂子和灰鹼兩種東西混合在一起,經過加熱可以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生成的玻璃再也不會分解成土、水等東西。把灰鹼和油脂燒煮會變成肥皂,但將肥皂加熱所得到的產物卻是跟鹼和油脂完全不同的渣塊。

② 氣體常數測定實驗中,反應後,可能會有部分水從漏斗中溢出,對實驗是否有影響為什麼

有影響。水從水平漏斗中溢出會使測量的氫氣體積偏大,最終造成測量結果偏大。

摩爾氣體常數測定的注意事項:

(1)反應過程中實驗裝置不能漏氣。

(2)金屬表面氧化物要除凈。

(3)記錄液面讀數時,量氣管和漏斗的液面要在同一水平面。

(4)反應過程中,從量氣管壓入漏斗的水不能多,不要使水從漏斗中溢出。



(2)波義耳馬略特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摩爾氣體常數其值大約為8.314472J/(mol·K),與它相關的另一個名字叫玻爾茲曼常量。

但當用於理想氣體定律時,通常會被寫成更方便的每開爾文每摩爾的單位能量,而不寫成每粒子每開爾文的單位能量,即R=NA*k(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中的摩爾氣體常數R的准確數值,是通過實驗測定出來的。

波義耳-馬略特定律:在等溫過程中,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跟其體積成反比。即在溫度不變時任一狀態下壓強與體積的乘積是一常數。即p1V1=p2V2。

③ 求羅伯特.波義耳所有著作名稱!!

羅伯特·波義耳
Robert Boye 1627一1691

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革命導師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譽稱「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波義耳是怎樣一位科學家?在發展化學科學上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呢?

巨人輩出時代的乎凡經歷

波義耳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也是近代科學開始出現的時代,這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代。波義耳在1627年1月25日生於愛爾蘭的利茲莫城。就在他誕生的前一年,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著名論斷的近代科學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剛去世。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比波義耳小16歲。近代科學偉人,義大利的伽利略、德國的刻卜勒、法國的笛卡爾都生活在這一時期。

波義耳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家境優裕為他的學習和日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童年時,他並不顯得特別聰明,他很安靜,說話還有點口吃。沒有哪樣游戲能使他入迷,但是比起他的兄長們,他卻是最好學的,酷愛讀書,常常書不離手。8歲時,父親將他送到倫敦郊區的伊頓公學,在這所專為貴族子弟辦的寄宿學校里,他學習了3年。隨後他和哥哥法蘭克一起在家庭教師陪同下來到當時歐洲的教育中心之一的日內瓦過了2年。在這里他學習了法語、實用數學和藝術等課程,更重要的是,瑞士是宗教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教的根據地,反映資產階級思想的新教教義熏陶了他。此後波義耳在實際行動中雖然未參與任何一派,但是他在思想上一直是傾向於革命的。

1641年,波義耳兄弟又在家庭教師陪同下,游歷歐洲,年底到達義大利。旅途中即使騎在馬背上,波義耳仍然是手不釋卷。就在義大利,他閱讀了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後他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的格式寫的。他對伽利略本人更是推崇備至。

波義耳的哥哥們和他們的父親一樣,在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中都是保皇派。1644年,他父親在一次戰役中死去。家庭情況的突變,經濟來源的中斷,使波義耳回到戰亂的英國。回國後他隨著同情革命的姐姐萊涅拉夫人一起遷居到倫敦。在倫敦他緒識了科學教育家哈特利怕,哈特利泊鼓勵他學習醫學和農業。

波義耳在家裡是14個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個:在他三歲時,母親不幸去世。也許是缺乏母親照料的緣故,他從小體弱多病。有一次患病時,由於醫生開錯了葯而差點喪生,幸虧他的胃不吸收將葯吐了出來,才未致命。經過這次遭遇,他怕醫生甚於怕病,有了病也不願找醫生。並且開始自修醫學,到處尋找葯方、偏方為自己治病。哈特利伯的鼓勵使他下決心研究醫學。當時的醫生都是自己配製葯物,所以研究醫學也必須研製葯物和做實驗,這就便波義耳對化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他翻閱了醫葯化學家的許多著作,他很崇拜比他大50歲的比利時醫葯化學家海爾蒙特。海爾蒙特不論白天黑夜,完全投入化學實驗,自稱為「火術的哲學家」。這就成為波義耳學習的榜樣。波義耳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實驗室,整日渾身沾滿了煤灰和煙,完全沉浸於實驗之中。波義耳就是這樣開始了自己獻身於科學的生活,直到1691年底逝世。

英國皇家學會的元老

一批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其中包括教授、醫生、神學家等,從1644年起定期地在某一處聚會,討論一些自然科學問題。他們自稱它為無形學院。1648年因為倫敦戰局不穩,更因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軍隊攻佔了牛津,革命派首領克倫威爾任命無形學院的成員維爾金斯擔任牛津瓦當學院的院長,無形學院的部分成員也紛紛遷往牛津,活動的中心從倫敦轉移到牛津。1660年,因政局趨於穩定,活動中心又轉回到倫敦。隨著無形學院的隊伍擴大,在1660年的一次集會上,宣布正式成立一個促進物理——數學實驗知識的學院。不久經國王批准,這學院變成以促進自然科學知識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皇家學會根據培根的思想,十分強調科學在工藝和技術上的應用,建立起新的自然哲學,成為著名的學術團體。

波義耳1646年在倫敦就參加了無形學院的活動。後來由於厭倦首都上層社會生活中的空虛,更重要的是想集中精力做一些科學實驗,於是遷往他父親一所偏遠的庄園,在那裡讀書、進行科學實驗,一住就是8年。庄園的生活雖然安靜,但是對於波義耳的科學活動畢竟有很多不便之處,特別是他很想念那些無形學院的朋友們。1654年,他遷往牛津,寄宿在牛津大學附近一個葯劑師家裡。以後他又建立了自己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並為自己聘用了一些助手,有些助手還是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例如羅伯特·虎克後來也戌為一個著名的科學家,他發現了形變同應力成正比的固體彈性定律,製成了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這些助手在波義耳領導下進行觀察和實驗,並幫助波義耳收集整理科學資料和來往信件。這樣就在波義耳的周圍形成了一個科學實驗小組,波義耳的實驗室也一度成為無形學院的集會活動場所。波義耳的一系列科研成果都是在這里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也是在這里完成的。據統計,在1660一1666年的6年裡,他寫了10本書,在《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了20篇論文。在牛津,波義耳一直是無形學院的核心人物,正式成立一個促進實驗科學的學術團體也是波義耳的主張。不過當皇家學會在倫敦成立時,波義耳身在牛津,所以沒有成為該學會的第一批正式會員,但是大家都公認波義耳是皇家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固而被任命為首屬幹事之一。

1668年,波義耳得知他姐夫去世的消息後,決定從牛津遷往倫敦,和他親愛的姐姐萊涅拉夫人住在一起。到倫敦後,他又在他姐姐家的後院建造了一所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對於社交活動,他看得很淡漠,甚至有點厭惡。但是他卻把自己的科學活動與皇家學會密切地聯系起來,因而在皇家學會贏得很高的聲譽,是科學界公認的領袖。1670年他園勞累而中鳳,經過很長時間的治療才痊癒。因此1680年波義耳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時,他因為體弱多病又討厭宣誓儀式而拒絕就任。

傑出的成就,不朽的貢獻

波義耳在科學研究上的興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過氣體物理學、氣象、熱學、光學、電和磁、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藝、物質結構理論以及哲學、神學。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學。

和當時的許多科學家一樣,波義耳首先研究的對象是空氣。通過對空氣物理性質的研究,特別是真空實驗,他認識到真空所 產生的吸力乃是空氣的壓力。他做了一系列實驗來考察空氣的壓力和體積的關系,並推導出空氣的壓力和它所佔體積之間的數學關系。在他的著作《關於空氣彈性及其物理力學的新實驗》中,他明確地提出:「空氣的彈性和它的體積成反比」。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在此後15年也根據實驗獨立地提出這一發現。所以後人把關於氣體體積隨壓強而改變的這一規律稱作波義耳一馬略特定律。這一定律用當今較精確的科學語言應表達為;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它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

在化學實驗中,波義耳讀了不少前人的有關著作,也了解到當時的一些科研成果。這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的思想,同時也為他整個實驗的安排提供了指導。當時德國有位工業化學家格勞伯,大半生從事化學實驗,對金屬冶煉、酸鹼鹽的製取有較多的研究,對於振興德國的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格勞伯的事跡以及他的關於化學實驗的著作《新的哲學熔爐》給了波義耳一個重要的啟示,使他認識到化學在工業生產中所具有的廣泛意義,化學不應只限於製造醫葯,而是對於整個工業和科學都有著重要作用的科學。為此,他認為有必要重新來認識化學,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化學。

波義耳根據自己的實踐和對眾多資料的研究,主張化學研究的目的在於認識物體的本性,因而需要進行專門的實驗)收集觀察到的事實。這樣就必須使化學擺脫從屬於煉金術或醫葯學的地位,發展成為一門專為探索自然界本質的獨立科學。這就是波義耳在《懷疑派化學家》中所闡述的第一個觀點。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他在書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化學到目前為止,還是認為只在製造醫葯和工業品方面具有價值。但是,我們所學的化學,絕不是醫學或葯學的婢女,也不應甘當工藝和冶金的奴僕,化學本身作為自然科學中的一個獨立部分,是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方面。化學,必須是為真理而追求真理的化學」

為了確定科學的化學,波義耳考慮到首先要解決化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元素。最早提出元素這一概念的是古希臘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他用元素來表示當時認為是萬物之源的四種基本要素:火、水、氣、土,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進一步明確提出構成萬物的四元素說。這一學說曾在兩千年裡被許多人視為真理。後來醫葯化學家們提出的硫、汞、鹽的三要素理論也風靡一時。波義耳通過一系列實驗,對這些傳統的元素觀產生了懷疑。他指出:這些傳統的元素,實際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固為許多物質,比如黃金就不含這些「元素」,也不能從黃金中分解出硫、汞、鹽等任何一種元素。恰恰相反,這些元素中的鹽卻可被分解。那麼,什麼是元素? 波義耳認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例如黃金,雖然可以同其它金屬一起製成合金,或溶解於王水之中而隱蔽起來,但是仍可設法恢復其原形,重新得到黃金。水銀也是如此。

至於自然界元素的數目,波義耳認為:作為萬物之源的元素,將不會是亞里士多德的「四種」也不會是醫葯化學家所說的三種,而一定會有許多種。現在看來,波義耳的元素概念實質上與單質的概念差不多,元素的定義應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現在這種科學認識是波義耳之後,又經3百多年的發展,直到20世紀初才清楚的。波義耳當時能批判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而提出科學的元素概念已很不簡單,是認識上一個了不起的突破,使化學第一次明確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在《懷疑派化學家》一書中,在明確地闡述上述兩個觀點的同時,波義耳還強調了實驗方法和對自然界的觀察是科學思維的基礎,提出了化學發展的科學途徑。波義耳深刻地領會了培根重視科學實驗的思想,他反復強調:「化學,為了完成其光榮而又庄嚴的使命,必須拋棄古代傳統的思辨方法,而象物理學那樣,立足於嚴密的實驗基礎之上。」波義耳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波義耳把這些新觀點新思想帶進化學,解決了當時化學在理論上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化學的健康發展掃平了道路。如果 把伽利略的《對話》作為經典物理學的開始,那麼波義耳的《懷疑派

化學家》可以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

實驗和觀察是一切的基礎

在波義耳眾多的科研成果中,還有幾項不能磨滅的化學成就。波義耳常說,「要想做好實驗,就要敏於觀察。」這幾項成就都是實驗中敏銳觀察的結果。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也是在這一類實驗中,波義耳發現五信子水浸液和鐵鹽在一起,會生成一種不生沉澱的黑色溶液。這種黑色溶液久不變色,於是他發明了一種製取黑墨水的方法,這種墨水幾乎用了一個世紀。

在實驗中,波義耳發現,從硝酸銀中沉澱出來的白色物質,「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成黑色。這一發現,為後來人們把硝酸銀、氯化銀、溴化銀用於照像術上,做了先導性工作。

晚年的波義耳在製取磷元素和研究磷、磷化物方面也取得了成果,他根據「磷的重要成分,乃是人身上的某種東西」的觀點,頑強努力地鑽研,終於從動物尿中提取了磷。經進一步研究後,他指出:磷只在空氣存在時才發光;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白煙,這種自煙很快和水發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這就是磷酸,粑磷與強鹼一起加熱,會得到某種氣體(磷化氫),這種氣體與空氣接觸就燃燒起來,並形成縷縷自煙。這是當時關於磷元素性質的最早介紹。

波義耳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正如他所說:「人之所以能效力於世界,莫過於勤在實驗上下功夫。」
回答者:匿名 2-25 14:27

3小海 試用期 一級(90) | 我的貢獻 | | 網路首頁 | 退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網路 幫助

編輯詞條 發表評論 歷史版本 列印 添加到搜藏
羅伯特·波義耳
Robert Boye 1627一1691

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革命導師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譽稱「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波義耳是怎樣一位科學家?在發展化學科學上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呢?

巨人輩出時代的乎凡經歷

波義耳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也是近代科學開始出現的時代,這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代。波義耳在1627年1月25日生於愛爾蘭的利茲莫城。就在他誕生的前一年,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著名論斷的近代科學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剛去世。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比波義耳小16歲。近代科學偉人,義大利的伽利略、德國的刻卜勒、法國的笛卡爾都生活在這一時期。

波義耳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家境優裕為他的學習和日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童年時,他並不顯得特別聰明,他很安靜,說話還有點口吃。沒有哪樣游戲能使他入迷,但是比起他的兄長們,他卻是最好學的,酷愛讀書,常常書不離手。8歲時,父親將他送到倫敦郊區的伊頓公學,在這所專為貴族子弟辦的寄宿學校里,他學習了3年。隨後他和哥哥法蘭克一起在家庭教師陪同下來到當時歐洲的教育中心之一的日內瓦過了2年。在這里他學習了法語、實用數學和藝術等課程,更重要的是,瑞士是宗教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教的根據地,反映資產階級思想的新教教義熏陶了他。此後波義耳在實際行動中雖然未參與任何一派,但是他在思想上一直是傾向於革命的。

1641年,波義耳兄弟又在家庭教師陪同下,游歷歐洲,年底到達義大利。旅途中即使騎在馬背上,波義耳仍然是手不釋卷。就在義大利,他閱讀了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後他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的格式寫的。他對伽利略本人更是推崇備至。

波義耳的哥哥們和他們的父親一樣,在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中都是保皇派。1644年,他父親在一次戰役中死去。家庭情況的突變,經濟來源的中斷,使波義耳回到戰亂的英國。回國後他隨著同情革命的姐姐萊涅拉夫人一起遷居到倫敦。在倫敦他緒識了科學教育家哈特利怕,哈特利泊鼓勵他學習醫學和農業。

波義耳在家裡是14個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個:在他三歲時,母親不幸去世。也許是缺乏母親照料的緣故,他從小體弱多病。有一次患病時,由於醫生開錯了葯而差點喪生,幸虧他的胃不吸收將葯吐了出來,才未致命。經過這次遭遇,他怕醫生甚於怕病,有了病也不願找醫生。並且開始自修醫學,到處尋找葯方、偏方為自己治病。哈特利伯的鼓勵使他下決心研究醫學。當時的醫生都是自己配製葯物,所以研究醫學也必須研製葯物和做實驗,這就便波義耳對化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他翻閱了醫葯化學家的許多著作,他很崇拜比他大50歲的比利時醫葯化學家海爾蒙特。海爾蒙特不論白天黑夜,完全投入化學實驗,自稱為「火術的哲學家」。這就成為波義耳學習的榜樣。波義耳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實驗室,整日渾身沾滿了煤灰和煙,完全沉浸於實驗之中。波義耳就是這樣開始了自己獻身於科學的生活,直到1691年底逝世。

英國皇家學會的元老

一批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其中包括教授、醫生、神學家等,從1644年起定期地在某一處聚會,討論一些自然科學問題。他們自稱它為無形學院。1648年因為倫敦戰局不穩,更因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軍隊攻佔了牛津,革命派首領克倫威爾任命無形學院的成員維爾金斯擔任牛津瓦當學院的院長,無形學院的部分成員也紛紛遷往牛津,活動的中心從倫敦轉移到牛津。1660年,因政局趨於穩定,活動中心又轉回到倫敦。隨著無形學院的隊伍擴大,在1660年的一次集會上,宣布正式成立一個促進物理——數學實驗知識的學院。不久經國王批准,這學院變成以促進自然科學知識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皇家學會根據培根的思想,十分強調科學在工藝和技術上的應用,建立起新的自然哲學,成為著名的學術團體。

波義耳1646年在倫敦就參加了無形學院的活動。後來由於厭倦首都上層社會生活中的空虛,更重要的是想集中精力做一些科學實驗,於是遷往他父親一所偏遠的庄園,在那裡讀書、進行科學實驗,一住就是8年。庄園的生活雖然安靜,但是對於波義耳的科學活動畢竟有很多不便之處,特別是他很想念那些無形學院的朋友們。1654年,他遷往牛津,寄宿在牛津大學附近一個葯劑師家裡。以後他又建立了自己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並為自己聘用了一些助手,有些助手還是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例如羅伯特·虎克後來也戌為一個著名的科學家,他發現了形變同應力成正比的固體彈性定律,製成了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這些助手在波義耳領導下進行觀察和實驗,並幫助波義耳收集整理科學資料和來往信件。這樣就在波義耳的周圍形成了一個科學實驗小組,波義耳的實驗室也一度成為無形學院的集會活動場所。波義耳的一系列科研成果都是在這里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也是在這里完成的。據統計,在1660一1666年的6年裡,他寫了10本書,在《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了20篇論文。在牛津,波義耳一直是無形學院的核心人物,正式成立一個促進實驗科學的學術團體也是波義耳的主張。不過當皇家學會在倫敦成立時,波義耳身在牛津,所以沒有成為該學會的第一批正式會員,但是大家都公認波義耳是皇家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固而被任命為首屬幹事之一。

1668年,波義耳得知他姐夫去世的消息後,決定從牛津遷往倫敦,和他親愛的姐姐萊涅拉夫人住在一起。到倫敦後,他又在他姐姐家的後院建造了一所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對於社交活動,他看得很淡漠,甚至有點厭惡。但是他卻把自己的科學活動與皇家學會密切地聯系起來,因而在皇家學會贏得很高的聲譽,是科學界公認的領袖。1670年他園勞累而中鳳,經過很長時間的治療才痊癒。因此1680年波義耳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時,他因為體弱多病又討厭宣誓儀式而拒絕就任。

傑出的成就,不朽的貢獻

波義耳在科學研究上的興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過氣體物理學、氣象、熱學、光學、電和磁、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藝、物質結構理論以及哲學、神學。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學。

和當時的許多科學家一樣,波義耳首先研究的對象是空氣。通過對空氣物理性質的研究,特別是真空實驗,他認識到真空所 產生的吸力乃是空氣的壓力。他做了一系列實驗來考察空氣的壓力和體積的關系,並推導出空氣的壓力和它所佔體積之間的數學關系。在他的著作《關於空氣彈性及其物理力學的新實驗》中,他明確地提出:「空氣的彈性和它的體積成反比」。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在此後15年也根據實驗獨立地提出這一發現。所以後人把關於氣體體積隨壓強而改變的這一規律稱作波義耳一馬略特定律。這一定律用當今較精確的科學語言應表達為;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它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

在化學實驗中,波義耳讀了不少前人的有關著作,也了解到當時的一些科研成果。這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的思想,同時也為他整個實驗的安排提供了指導。當時德國有位工業化學家格勞伯,大半生從事化學實驗,對金屬冶煉、酸鹼鹽的製取有較多的研究,對於振興德國的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格勞伯的事跡以及他的關於化學實驗的著作《新的哲學熔爐》給了波義耳一個重要的啟示,使他認識到化學在工業生產中所具有的廣泛意義,化學不應只限於製造醫葯,而是對於整個工業和科學都有著重要作用的科學。為此,他認為有必要重新來認識化學,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化學。

波義耳根據自己的實踐和對眾多資料的研究,主張化學研究的目的在於認識物體的本性,因而需要進行專門的實驗)收集觀察到的事實。這樣就必須使化學擺脫從屬於煉金術或醫葯學的地位,發展成為一門專為探索自然界本質的獨立科學。這就是波義耳在《懷疑派化學家》中所闡述的第一個觀點。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他在書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化學到目前為止,還是認為只在製造醫葯和工業品方面具有價值。但是,我們所學的化學,絕不是醫學或葯學的婢女,也不應甘當工藝和冶金的奴僕,化學本身作為自然科學中的一個獨立部分,是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方面。化學,必須是為真理而追求真理的化學」

為了確定科學的化學,波義耳考慮到首先要解決化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元素。最早提出元素這一概念的是古希臘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他用元素來表示當時認為是萬物之源的四種基本要素:火、水、氣、土,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進一步明確提出構成萬物的四元素說。這一學說曾在兩千年裡被許多人視為真理。後來醫葯化學家們提出的硫、汞、鹽的三要素理論也風靡一時。波義耳通過一系列實驗,對這些傳統的元素觀產生了懷疑。他指出:這些傳統的元素,實際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固為許多物質,比如黃金就不含這些「元素」,也不能從黃金中分解出硫、汞、鹽等任何一種元素。恰恰相反,這些元素中的鹽卻可被分解。那麼,什麼是元素? 波義耳認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例如黃金,雖然可以同其它金屬一起製成合金,或溶解於王水之中而隱蔽起來,但是仍可設法恢復其原形,重新得到黃金。水銀也是如此。

至於自然界元素的數目,波義耳認為:作為萬物之源的元素,將不會是亞里士多德的「四種」也不會是醫葯化學家所說的三種,而一定會有許多種。現在看來,波義耳的元素概念實質上與單質的概念差不多,元素的定義應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現在這種科學認識是波義耳之後,又經3百多年的發展,直到20世紀初才清楚的。波義耳當時能批判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而提出科學的元素概念已很不簡單,是認識上一個了不起的突破,使化學第一次明確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在《懷疑派化學家》一書中,在明確地闡述上述兩個觀點的同時,波義耳還強調了實驗方法和對自然界的觀察是科學思維的基礎,提出了化學發展的科學途徑。波義耳深刻地領會了培根重視科學實驗的思想,他反復強調:「化學,為了完成其光榮而又庄嚴的使命,必須拋棄古代傳統的思辨方法,而象物理學那樣,立足於嚴密的實驗基礎之上。」波義耳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波義耳把這些新觀點新思想帶進化學,解決了當時化學在理論上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化學的健康發展掃平了道路。如果 把伽利略的《對話》作為經典物理學的開始,那麼波義耳的《懷疑派

化學家》可以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

實驗和觀察是一切的基礎

在波義耳眾多的科研成果中,還有幾項不能磨滅的化學成就。波義耳常說,「要想做好實驗,就要敏於觀察。」這幾項成就都是實驗中敏銳觀察的結果。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也是在這一類實驗中,波義耳發現五信子水浸液和鐵鹽在一起,會生成一種不生沉澱的黑色溶液。這種黑色溶液久不變色,於是他發明了一種製取黑墨水的方法,這種墨水幾乎用了一個世紀。

在實驗中,波義耳發現,從硝酸銀中沉澱出來的白色物質,「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成黑色。這一發現,為後來人們把硝酸銀、氯化銀、溴化銀用於照像術上,做了先導性工作。

晚年的波義耳在製取磷元素和研究磷、磷化物方面也取得了成果,他根據「磷的重要成分,乃是人身上的某種東西」的觀點,頑強努力地鑽研,終於從動物尿中提取了磷。經進一步研究後,他指出:磷只在空氣存在時才發光;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白煙,這種自煙很快和水發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這就是磷酸,粑磷與強鹼一起加熱,會得到某種氣體(磷化氫),這種氣體與空氣接觸就燃燒起來,並形成縷縷自煙。這是當時關於磷元素性質的最早介紹。

波義耳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正如他所說:「人之所以能效力於世界,莫過於勤在實驗上下功夫。」
開放分類:
化學、人物、英國、科學家、化學家

參考資料:
1.《化學家的故事》

貢獻者:
醋酸鋰、越客、秦漢明、wwwsssjjj、贛北君子、981059152、高拉克
關於本

④ 如圖所示,在用DIS驗證「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實驗一,用一個帶刻度的注射器及計算機輔助系統來探究氣體

(1)實驗研究的對象是注射器內密閉的氣體,實驗中應保持不變的參量是氣體溫度.
(2)A、活塞與針筒之間要保持潤滑,可以減小摩擦,不漏氣可以保證氣體質量一定,故A錯誤;
B、推拉活塞時,動作要慢,使其溫度與環境保持一致,故B正確;
C、推拉活塞時,手不能握住注射器,防止手對其起加熱作用,從而保證氣體的溫度不變,故C正確
D、實驗前注射器內空氣質量對溫度沒有影響,故D錯誤.
故答案為:(1)注射器內密閉的氣體、氣體溫度;(2)BC.

⑤ 高中物理熱力學

第一個圖,不能用玻璃,玻璃無法提起右管,如果是軟管,左管的V減小,P增大,故右側要比左側高.
第二個圖:D正確
選擇右側C部分分析,因為大氣壓強不變,故右側封閉液柱壓強不變,體積不變。C錯誤。
因為右側封閉液柱壓強不變,而左側為大氣壓不變,故下部兩側水銀面A,B高度差H不變,A、B錯
所以A、B都上升相同高度,右側封閉液柱壓強不變,體積不變,故水銀面A、C高度差不變!
如果不明白,我畫個圖給你行了Q1301109602

⑥ 波義耳定律實驗pv=nrt

V=k/p:等溫變化,可以理解為pv等於常數
PV=nRT:適用於溫度、體積、壓強都變化的情況,當物質的量n不變(R為常數),溫度不變時,就可以轉化為V=k/p.
PV=nRT的應用更廣泛.

⑦ 波義耳的科學故事

1657年他在羅伯特·胡克的輔助下對奧托·格里克發明的氣泵進行改進。1659年製成了「波義耳機器」和「風力發動機」。接下來他用這一裝置對氣體性質進行了研究,並於1660年發表對這一設備的研究成果。

這一論文遭到一些人反對,為了反駁異議,波義耳闡明了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氣體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的這一性質,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但是一直到1667年才發表。於是在英語國家,這一定律被稱為波義耳定律,而在歐洲大陸則被稱為馬略特定律。

1661年波義耳發表了《懷疑派的化學家》,在這部著作中波義耳批判了一直存在的四元素說,認為在科學研究中不應該將組成物質的物質都稱為元素,而應該採取類似海爾蒙特的觀點,認為不能互相轉變和不能還原成更簡單的東西為元素。

他說:「我說的元素...是指某種原始的、簡單的、一點也沒有摻雜的物體。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體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謂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終分解成的要素。」

而元素的微粒的不同聚合體導致了性質的不同。由於波意耳在實驗與理論兩方面都對化學發展有重要貢獻,他的工作為近代化學奠定了初步基礎,故被認為是近代化學的奠基人。


晚年生活

1689年之後波義耳本來就不是很好的健康繼續惡化,他退出了一切社會活動,結束了與皇家學會的關系,公開對不能接待來訪者進行道歉。在這種閑居中,他打算整理思想和文章,並希望從事一些秘密的傳給後人的化學研究。

1691年12月30日,他姐姐去世後僅僅一周,波義耳去世。葬於聖馬丁教堂墓地,按照他的遺囑,他捐贈他寫的關於上帝存在討論的演講稿,以供後來學者進行討論。

⑧ 關於玻意耳-馬略特定律(Boyle's law)實驗的儀器和步驟 我要實驗的步驟還有需要什麼儀器

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樣子的實驗,其實最簡單的 用兩個注射器加一根連接注射器的硬質管子就可以了(橡膠管容易對壓力起到緩沖,實驗效果可能不明顯)

閱讀全文

與波義耳馬略特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機械設計如何創新 瀏覽:73
奧維地圖如何解除綁定設備 瀏覽:648
小米路由3c可以連接多少設備 瀏覽:354
拉瓦錫實驗裝置原理是什麼 瀏覽:600
新鄉創豐機械有限公司招聘電話是多少 瀏覽:977
北京南區有哪些建材五金市場 瀏覽:894
常熟通潤工具箱招聘 瀏覽:888
四川五金機電氣配城 瀏覽:232
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帶傳動是什麼 瀏覽:910
液化氣儲氣罐自動噴淋裝置 瀏覽:454
內徑8外徑31厚7的是什麼軸承 瀏覽:757
新福克斯儀表怎麼設置 瀏覽:512
收設備款銷項是多少 瀏覽:177
機械二尖瓣故障怎麼辦 瀏覽:223
輪胎胎面自動抬取裝置 瀏覽:324
過氧化氫分解反應實驗裝置 瀏覽:546
冷庫製冷機一天多少度電 瀏覽:48
obu設備是什麼怎麼供電 瀏覽:222
電腦里沒有便攜設備怎麼辦 瀏覽:874
常見能量裝置控制的實驗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