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設某國外創意設計網站正在舉辦關於未來汽車的創意設計徵集活動。請根據以下要點發揮想像寫英語作文
gdfg第一篇 在未來的2030年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車,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這種車叫萬能車,因為它有很多特異的功能,所以叫它萬能車,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萬能車能在你需要的時候,變出你需要的東西,比如說你想去旅行,車子上有一個屏幕,你直接輸入你的指紋,再在上面輸入「旅遊」二字它就會自動顯示出你旅遊所需要的物品和路線。
還有你想有一個別墅的話就用同樣的方法,不一會兒萬能車就會變成一棟美麗而高檔的別墅,那不只是一棟美麗而高檔的別墅,而且裡面有傢具,都是名牌的,還有一個花園,花園里有許多數不勝數的奇花異草,還有許多蝴蝶和蜜蜂在花間唱歌跳舞。
如果你想去海底潛水的話,也同樣輸入指紋,然後輸入「潛水」,萬能車就會變成一輛潛水艇,潛水艇上有潛水裝置和緊急救生裝置,緊急救生裝置在你有危險的時候會救助你,這樣你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了。
萬能車還能在你有危險的時候進行救援,比如在地震的時候萬能車可以變成有保護屏和能發射激光的車,它會先用保護屏罩住我們再慢慢地開動,假如上面有東西墜落就發射激光,擊碎墜物,我們就不會被墜物所傷,能夠安全撤離;如果遇到水災,萬能車就會變成一艘潛水艇,既可以逃生也可以適時進行救援;如果遇到火災,萬能車可以變成飛機攜帶我們沖出火海……
還不止這些呢!在未來的日子裡,科學家們還在不停地努力研究,開發出更多先進適用的高科技產品,來造福人類。朋友們,讓我們也一起展開豐富的想像,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創造祖國的美好明天共同奮斗! 第二篇:未來的汽車是什麼樣子呢?你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未來的汽車沒有輪子,就像磁懸浮列車一樣在空中行駛。汽車里有一位向導——衛星導航系統。車子的玻璃能防紫外線,使人的眼睛不受到傷害。車子是靠壓縮空氣釋放的反沖力把車子撐起來,再靠另外的壓縮空氣在尾部排出,汽車就像噴氣式飛機一樣奔向前方。
未來的汽車速度非常快,一小時就能夠跑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你讓它開多少公里路,只要對汽車說一聲,汽車就會按你的吩咐去做。
未來的汽車有許多先進的地方:汽車里有一樣東西,能控制汽車的方向盤。你只要說一聲到哪裡,它就會自動帶你去哪裡。它會操縱方向盤,不用你操心。到了那個地方,汽車就會自動停下,然後,會自動發出「嘟嘟」的聲音,提醒你已經到站了。
未來的汽車外形很漂亮。整輛汽車是黃色的。但是,你仔細一看,就會發現上面有一道道五顏六色的橫線,搭配得很均勻。
汽車里有一件東西,能使汽車有隱形的作用。怎麼樣!未來的汽車神奇吧!相信你一定非常喜歡吧!
❷ 請問可以做一些什麼簡單又有創意的小發明呢
兩用壺杯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我在玩耍時發現,在大口瓶的內蓋上鑽一個小孔,瓶內的水不會流出來,鑽兩或三個孔時,瓶內的水就細細流出。我聯想到市場上大量銷售的液體包裝瓶都是一次性的,浪費很大(如酒、奶、飲料等),於是就發明了兩用壺杯。 我把裝酒等液體的容器設計成杯子形狀,分內外兩蓋,在內蓋上鑽兩個小孔。使用時打開外蓋,傾斜杯體,酒就會從孔中流出;堵住另一個小孔,酒就會停止流動。斟酒時很方便,酒喝完後容器可作杯子用。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6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6cle/show.asp?id=1906干濕雙用抹布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2在學校里擦玻璃時既要干抹布,又要濕抹布。站在高處擦玻璃,為了換抹布,就得自己爬上爬下,或者請同學幫忙這多麻煩吶!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研究了一個新辦法:中學生科技 http://www.llfxw.cn 在一個塑料袋底下各放一塊抹布,用針線把它們的一個角,隔著塑料袋縫起來。把其中一塊弄濕,另一塊是乾的。把塑料袋套在干抹布上,就可以用濕抹布了。要用干抹布,正好相反,把塑料袋翻到濕抹布上,就可以用干抹布了。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902充氣式救生書包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894學生溺水身亡事故時有發生。於是,我就產生了發明一種能將學生的隨身之物變成「救生圈」的想法。通過比較,我覺得在書包上想辦法最可行。通過上網查詢,我發現一個學生曾經發明過一種「救生書包」,把書取出,在書包內裝入固體泡沫就可以當救生圈使用,不裝書和泡沫時還可當衣服穿。我把查到的結果告訴給陳老師後,他提醒我:那種「救生書包」裝書時不能救生,有點名不符實,應該想辦法裝書時也能救生,那就跟這個發明不同了。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llfxw.cn每天一有空我就琢磨「救生書包」。一天,我看見商家把一個布袋用鼓風機吹起作廣告,使本不佔空間的布袋體積增大了很多。我心裡一亮,救生書包可以用充氣的方法來解決救生和裝書難題。於是,我就在書包後部設計了一個較大的「空腔」,裝入一個無收縮性的氣球,吹足氣後就使書包的體積增大了許多,把氣排掉後,書包又變成了原來的形狀。我把作品拿給老師看時,他們覺得很不錯。 當我背上書包跳入河水中做落水試驗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浮起來的是背部的書包,而人的面部卻在水下。於是,我們對書包做了進一步的改進,藉助救生衣的設計,利用充氣的原理,在書包兩側設計了兩個較小的「空腔」延伸到胸前,並在其內側分別裝入氣囊,用帶子將其固定在胸前,再次重復落水試驗,我們成功了。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llfxw.cn但目前的救生書包,不僅不美觀,而且背起來也不舒適。於是我們又將兩側的氣囊設計成可以折疊收攏並用拉鏈將其隱藏於書包內,使書包不僅能裝書救生,而且不影響書包的外形,美觀大方。為了操作方便,我又在廢舊書包上拆下兩個插卡,確定好長度並把它固定在胸前帶子上。這樣操作起來既簡單又牢固。 救生書包如果批量生產,每個造價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會超過15元。通過試驗,可靠性好,而且操作方便。內容轉載自中國教具吧: http://llfxw.cn/article/show.asp?id=1894
❸ 載人航天器要有怎樣的應急救生裝置
1983年9月27日,前蘇聯的拜克努爾航天發射場上,「聯盟T-10A」宇宙飛船即將升空,就在起飛前瞬間,運載火箭的一級發動機發生了爆炸。眼看船毀人亡之際,火箭頂端的救生塔突然打開,把兩名航天員彈射到1千米外的安全區,航天員死裡逃生,這就是應急救生裝置的功勞。
載人航天是項高風險的事業,從起飛、運行到返回地面,隨時都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險情。從1961年第一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以來,前蘇聯和美國已有14名航天員在航天活動中不幸遇難。因此,人們設計製造了一整套的應急救生裝置,把拯救航天員的生命作為最重要的大事。這些裝置包括彈射座椅、救生塔、分離座艙和載人機動裝置等。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發射場情景,就是使用了救生塔內的彈射逃逸裝置。
載人航天器在上升飛行階段,一般使用彈射座椅或救生塔;在返回階段,一般採用彈射座椅或分離座艙。在軌道上,則由一艘載人航天器去靠近出故障的航天器,並與之對接,最後把航天員營救出來;或者是故障航天器內的航天員乘坐載人機動裝置離開,飛到另一艘載人航天器上去。
有了應急救生裝置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很大保障。據稱,目前載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已經提高到95%以上。
❹ 誰知道救生衣快速充氣的原理
1)HS-BS2型
HS-BS型背心式手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前:如同一件背心穿在上,落水或在水中遇險時,拉開手動閥,2秒鍾迅速充氣,人體被浮上水面實現救生。救生衣上有吹嘴,也可吹氣。HS-BS型背心式手動充氣「氣脹救生衣」遇險時拉開手動閥,鋼瓶高壓氣體充入救生衣,背心的前胸和後背迅速氣脹形成氣囊,在水中能產生10公斤浮力將人體浮於水面。
2)HS-BZ2型
HS-BZ型背心式自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後: 背心的前胸和後背迅速氣脹形成氣囊,在水中產生10公斤浮力並自動將人體扶正,後傾45度面部朝上浮於水面,即便處於昏迷狀態也可在水上正常呼吸等待救援。氣囊上還配有3M反光帶、求救哨、水電池燈以備求救之用。
HS-YX型小腰包式氣脹救生衣:手動充氣自動充氣都有,比大腰包體積小很多更加袖珍方便,浮力可達到10公斤完全可以實現救生的目的。適合於沿海內河船上作業水上施工水上運動等。
1)HS-Y1型
2)HS-Y2型
3)HS-Y3型
4)HS-YZX1型
HS-YZ型腰包式自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前氣囊折疊裝在包裡面,用尼龍帶和插扣聯接系在腰間,人員落水時自動閥浸水彈簧伸張打開充氣閥,2秒鍾迅速充氣,氣囊自動綳出包外將人體浮上水面。HS-YZ型腰包式自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後從腰包內崩出一個像圍嘴似的長圓形氣囊與腰包聯接,把人體浮出水面,此時將氣囊套在脖子上雙手抱住,在水中產生16公斤浮力並自動將人體扶正,後傾45度面部朝上浮於水面。HS-YZ型腰包式自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前模特穿著很輕便,像一個小腰包用尼龍帶和插扣聯接系在腰間,人員落水時自動閥浸水彈簧伸張打開充氣閥,2秒鍾迅速充氣,人體被浮上水面實現救生。
5)HS-YSX1型
HS-YS型腰包式手動充氣「氣脹救生衣」氣脹前:像一個小腰包用尼龍帶和插扣聯接系在腰間。人員落水或在水中遇險時,拉開手動閥,2秒鍾迅速充氣,人體被浮上水面實現救生。
腰帶式氣脹救生圈像一根設計精巧的彩色腰帶扎在腰間,水上運動或作業遇險,迅速充氣成為救生圈置於腋下,既方便穿著又能有效救助生命,是水上運動、施工作業人員的最佳選擇採用高強環保TPU復合面料,先進模具熱合工藝,配備微型高壓儲氣鋼瓶及進口充氣閥,成品符合檢驗認證國際海事組織SOLAS公約標准,經中國船級社檢驗認證。
1)HS-01型 腰帶式 手動閥 環形氣囊 17克儲氣鋼瓶
HS-01型手動充氣「氣脹救生圈」(充氣救生腰帶)氣脹前:像一條5公分寬窄的彩色腰帶,裡麵包裹著經巧妙折疊的環形氣囊,氣囊上裝有手動或自動充氣閥,閥體上安裝17克高壓儲氣鋼瓶,裡面裝滿二氧化碳氣體,金屬封口永遠不會漏氣,氣囊是由210D尼龍復合TPU面料經高周波熱合成形。在水上作業和運動時扎於腰間,不影響運動和操作。不幸落水或水上遇險時,用手拉開充氣閥門,儲氣鋼瓶高壓氣體迅速充脹環形氣囊綳開布帶變成救生圈,置於兩腋之下,浮力超過9公斤,可以使120公斤以上的人員浮於水面,實現救生。
2)HS-02型 腰帶式 自動閥 環形氣囊 20克儲氣鋼瓶
HS-02型氣脹救生圈(充氣救生腰帶): 不幸落水時,自動充氣閥是在手動充氣閥基礎上加裝了水敏感元件和彈簧,穿著救生腰帶落水時,閥體浸水水敏感元件迅速溶化彈簧伸張,頂針刺破鋼瓶儲氣鋼瓶高壓氣體迅速充脹環形氣囊綳開布帶變成救生圈,置於兩腋之下,浮力超過9公斤,將人體浮於水面實現救生。HS-02型氣脹腰帶式救生圈使用高強環保TPU復合面料,採取先進模具熱合工藝,配備微型高壓儲氣鋼瓶及自動充氣閥,成品符合國際海事組織SOLAS公約標准,經中國船級社檢驗認證。適用於海上施工、水上運動及沿海船舶。
❺ 全世界最小的防溺水救生手環 每年可拯救數十萬人
設計不錯,曾經見過介紹。
❻ 設計一款救生手環,游泳者一旦溺水,比如在水下50cm,20秒還沒有
1、接受設計任務、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
2、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基地現場收集資料後,就必須立即進行整理,歸納,以防遺忘那些較細小的卻有較大影響因素的環節。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製作包裝。經過了初次修改後的規劃構思,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方案。設計人員此時應該虛心好學、集思廣益,多渠道、多層次、多次數地聽取各方面的建議。不但要向老設計師們請教方案的修改意見,而且還要虛心向中青年設計師們討教,往往多請教討教別人的設計經驗,並與之交流、溝通,更能提高整個方案的新意與活閥埂脆忌詒渙錯惟氮隸力。
4、業主的信息反饋。業主拿到方案文本後,一般會在較短時間內給予一個答復。答復中會提出一些調整意見:包括修改、添刪項目內容,投資規模的增減,用地范圍的變動等。針對這些反饋信息,設計人員要在短時間內對方案進行調整、修改和補充。
5、方案設計評審會。由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組,會集中一天或幾天時間,進行一個專家評審(論證)會。出席會議的人員,除了各方面專家外,還有建設方領導,市、區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項目設計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員。
6、擴初設計評審會。設計者結合專家組方案評審意見,進行深入一步的擴大初步設計(簡稱擴初設計)。 在擴初文本中,應該有更詳細、更深入的總體規劃平面、總體豎向設計平面、總體綠化設計平面、建築小品的平、立、剖面(標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別復雜的地段,應該繪制詳細的剖面圖。在剖面圖中,必須標明幾個主要空間地面的標高(路面標高、地坪標高、室內地坪標高)、湖面標高(水面標高、池底標高)。
7、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圖的設計。
8、施工圖預算編制。
9、施工圖的交底 。
10、設計師的施工配合。
❼ 應急救生漂浮裝置的用途有哪些
漂浮裝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撐人體,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濺落時脫離飛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員有相當的難度。統計數據表明,對落水者來說,最致命之處莫過於冷卻。水之導熱率為空氣導熱率的25倍。直接接觸水時,人體散發的熱量迅速地傳給環境介質。在10℃的水中穿著濕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時間為1小時。若水溫為4℃,則安全時間為10~20分鍾;而水溫在0℃上下時,則幾分鍾後就可能喪失意識。各國的研究人員依據實驗數據認為,主動運動可在一定時間內補償機體熱耗損。但應想到,這會把人弄得精疲力盡。
人在水中的姿態(人體於垂直、水平或傾斜狀態漂浮)也很重要。體位垂直時,身體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壓,致血液循環惡化,導致機體更快地過冷。令人體處於水平狀態則會使裝置結構更為復雜。現有漂浮裝置均系使人體保持傾斜姿態——傾角約45°。
充氣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裝置由二個浮漂,固定帶及吊救繩索組成。
浮漂不工作時置封包內,占體積較小。應急使用時牽拉封包繩,封包一打開,浮漂即可充氣。可用二氧化碳氣瓶自動充氣;也可用嘴吹氣,帶單向活門(吹氣嘴)的橡膠吹氣管即為此而設。
氣瓶牽拉起動(充氣)拉繩時,頂桿壓在撞針桿上,撞針刺穿封口薄膜,為氣體打開通向浮漂內部的通路。瓶內裝二氧化碳約28克,浮漂充滿時間為20~30秒。
浮漂用桔紅色雙面塗膠布製造。兩個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約34千克。其工作壓力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統總重量為1.5千克。
❽ 飛機彈射救生裝置的基本結構及原理,另求圖
是這樣。現代飛抄機飛行速度很快,襲在超過每小時500公里時,飛行員爬出座艙跳傘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速度跳傘的情況下,會使飛行員同後面的機翼、垂尾及一些飛機的結構件相撞導致死亡。這就引發了彈射救生裝置——彈射座椅的出現。彈射座椅是利用彈射動力,把飛行員和座椅一起彈離飛機的一種救生裝置。現在採用的都是火箭彈射座椅穿破座艙蓋,座椅上安裝有一個破蓋槍,把座艙玻璃打破或者在玻璃上布置微爆鎖,把玻璃炸開,然後飛行員再出去。我國一些新型飛機也採用了這種艙蓋彈射的模式,與英、美等國的現役救生裝備水平基本相當。
❾ 應急救生裝備包括哪些
應急救生裝備包括漂浮裝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裝、通訊及信號裝置、備用葯品及營具。
應急救生漂浮裝置
漂浮裝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撐人體,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濺落時脫離飛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員有相當的難度。統計數據表明,對落水者來說,最致命之處莫過於冷卻。水之導熱率為空氣導熱率的25倍。直接接觸水時,人體散發的熱量迅速地傳給環境介質。在10℃的水中穿著濕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時間為1小時。若水溫為4℃,則安全時間為10~20分鍾;而水溫在0℃上下時,則幾分鍾後就可能喪失意識。各國的研究人員依據實驗數據認為,主動運動可在一定時間內補償機體熱耗損。但應想到,這會把人弄得精疲力盡。
人在水中的姿態(人體於垂直、水平或傾斜狀態漂浮)也很重要。體位垂直時,身體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壓,致血液循環惡化,導致機體更快地過冷。令人體處於水平狀態則會使裝置結構更為復雜。現有漂浮裝置均系使人體保持傾斜姿態——傾角約45°。
充氣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裝置由二個浮漂,固定帶及吊救繩索組成。
浮漂不工作時置封包內,占體積較小。應急使用時牽拉封包繩,封包一打開,浮漂即可充氣。可用二氧化碳氣瓶自動充氣;也可用嘴吹氣,帶單向活門(吹氣嘴)的橡膠吹氣管即為此而設。
氣瓶牽拉起動(充氣)拉繩時,頂桿壓在撞針桿上,撞針刺穿封口薄膜,為氣體打開通向浮漂內部的通路。瓶內裝二氧化碳約28克,浮漂充滿時間為20~30秒。
浮漂用桔紅色雙面塗膠布製造。兩個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約34千克。其工作壓力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統總重量為1.5千克。
充氣式救生船:用於濺落時拯救宇航員,以塗膠綢料製成,充以二氧化碳氣或空氣。氣瓶放在船體上的專用袋子里,其容積為0.4升。
為了便於容納落水者及增加穩定性,船尾直徑較船頭大,同時也寬敞一些。
左舷備有手風箱,必要時可用它補氣。風箱借橡膠管裝在船體上,不能取下來。
為了使救生船穩定,船尾下面粘有壓艙水袋。船體外廓為1890毫米×960毫米×255毫米,質量3.5千克,載重100千克。船體充滿時間為3分鍾;工作壓力不大於15.5千帕(0.15千克力/厘米2)。
海上救生服
海上救生服用於拯救遭遇事故而被迫離機漂浮的乘員。
海上救生服應保證在海浪(4~6級)中能保持方便而穩定的仰卧體姿,同時頭部略微露出海面。其正浮力不低於25~35千克。
救生服衣料在海水及±50℃范圍內變溫的作用下應保持穩定性。救生服通常在腕部及頸部密封。由於密封不嚴而進入衣內的水量不得超過0.8~1.2升。
衣內只要存在不大的余壓即可提高其熱防護性能。用吹氣嘴周期性地補氣可使余壓值達1~1.5千帕(100~1.50毫米水柱)。
漂浮者身上衣服的表面溫度很快就與環境溫度拉平。故水溫為O℃,皮溫為32℃的情況下,溫差將為32℃。
前蘇聯宇航員採用的海上救生服,其基本組成部分為:防水衣體(連身式工作服)、軟帽、密封手套、漂浮氣領、毛皮襪。
防水衣體由雙層塗膠綢料製成。褲管上連有橡膠鞋,頸部密封藉助橡膠簾實現。衣上有穿脫衣襟,借掩襟密封。軟帽用3毫米厚的海綿橡膠製造。可脫式三指密封手套系塗膠針織品製成。
漂浮氣領(枕頭及浮漂兩個),粘在衣體上。充滿時約可提供浮力300牛;衣體損壞時浮力不少於100牛。衣體入水後,水壓將其中空氣擠入氣領,使之充滿空氣。必要時可用吹氣嘴補氣。
海上救生服質量約為3千克(防水衣體及信號設備2.5千克,三指密封手套0.4千克;鞋墊0.1千克);腕套及橡膠簾12小時允許進水總量不得超過1升。
蘇制海上救生服穿在現有成套裝備(襯衣、飛行服、保溫服)的外面。裝備的熱阻約為0.4米2開/瓦(2.6克裸)。
全壓服可當海上救生服使用。全壓服衣體是氣密而不透水的,全壓服上的附件均有防水措施。
服裝配套
製造出在-50~+50℃溫度范圍內能保證人類最起碼生存條件的萬能服裝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宇航員是用配套服裝裝備起來的,其中包括:襯衣、飛行服、保溫服和帽子、海上救生服、毛皮襪、絲襪和針織手套。
襯衣和飛行服供座艙內溫度在20℃下的正常飛行條件下使用。溫度降低時可穿上保溫服,保溫服平時存放在攜帶型用品箱里。應急條件下,為防備寒風雨雪的侵襲可將海上救生服罩在飛行服和保溫服外邊。
極端的低溫下必須利用手邊的一切手段禦寒(降落傘傘衣、用雪做的掩蔽部、篝火等等)。
通訊及信號設備
通訊設備為無線電台和伸縮天線,用來與營救飛機聯系和發出遇難信號。電台由兩部分組成——收發報機和電源,二者以電纜相連。電台以單一的固定頻率與飛機上電台聯系。飛機在1千米高度飛行時,覆蓋范圍不少於15千米。整套設備總質量在3.5~4千克。
信號設備包括:光信號鏡、哨子、熒光染色劑(用於海水和積雪染色)。
宿營裝具
宿營裝具含固體燃料、防風火柴、罐頭起子、防蚊頭網、海水淡化劑、太陽能蒸餾器、帶套水瓶、漁具、手槍和子彈、燈具、備用葯品和鋼鋸。
時下已知,海水淡化劑的作用原理是某些物質(沸石、離子型樹脂)具有吸附海水中鹽類(3~4克/升至35克/升)的能力,因為海水中的鹽類對人的機體有破壞作用,所以要淡化它。1片海水淡化劑可淡化4升海水。
❿ 人們根據鯊魚的特性發明了救生圈,類似的例子還有什麼
這是仿生學,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列舉幾個:
烏賊和魚雷誘餌 烏賊體內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它便釋放出這種黑色液體,誘騙攻擊者上當。潛艇設計者們仿效烏賊的這一功能讀者設計出了魚雷誘餌。魚雷誘醋似袖珍潛艇,可按潛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變,也可模擬噪音、螺旋節拍、聲信號和多普勒音調變化等。正是它這種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敵潛艇或攻擊中的魚雷真假難辯,最終使潛艇得以逃脫。
蜘蛛和裝甲 生物學家發現蜘蛛絲的強度相當於同等體積的鋼絲的5倍。受此啟發,英國劍橋一所技術公司試製成猶如蜘蛛絲一樣的高強度纖維。用這種纖維做成的復合材料可以用來做防彈衣、防彈車、坦克裝甲車等結構材料。
長頸鹿和「抗荷服」 長頸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大腦和心臟的距離約3米,完全是靠高達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壓把血液送到大腦的。按一般分析,當長頸鹿低頭飲水時,大腦的位置低於心臟,大量的血液會湧入大腦,使血壓更加增高,那麼長頸鹿會在飲水時得腦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長頸鹿身上的一層、厚皮緊緊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壓,飛機設計師和航空生物學家依照長頸鹿皮膚原理,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抗荷服」,從而解決了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在突然加速爬升時因腦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這種「抗荷服」內有一裝置,當飛機加速時可壓縮空氣,也能對血管產生相應的壓力,這比長頸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發射導彈,則必須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
蝴蝶和衛星控溫系統 遨遊太空的人造衛星,當受到陽光強烈輻射時,衛星溫度會高達200攝氏度;而在陰影區域,衛星溫度會下降至零下200攝氏度左右,這很容易烤壞或凍壞衛星上的精密儀器儀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學家傷透了腦筋。後來,人們從蝴蝶身上受到啟迪。原來,蝴蝶身體表面生長著一層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有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氣溫上升、陽光直射時,鱗片自動張開,以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少對陽光熱能的吸收;當外界氣溫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緊貼體表,讓陽光直射鱗片,從而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科學家經過研究,為人造地球衛星設計了一種猶如蝴蝶鱗片般的控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