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齒輪的國標都有那些
齒輪國標種類很多,按照這個國標分別查就可以了。 1 GB/Z 19414-2003 工業用閉式齒輪傳動裝置 2 GB/Z 18620.4-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4部分: 表面結構和輪齒接觸斑點檢驗 3 GB/Z 18620.3-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3部分: 齒輪坯、軸中心距和軸線平行度 4 GB/Z 18620.2-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2部分: 徑向綜合偏差、徑向跳動、齒厚和側隙的檢驗 5 GB/Z 18620.1-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1部分: 輪齒同側齒面的檢驗 6 GB/Z 6413.2-2003 圓柱齒輪、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 膠合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2部分:積分溫度法 7 GB/Z 6413.1-2003 圓柱齒輪、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 膠合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1部分:閃溫法 8 GB/T 19406-2003 漸開線直齒和斜齒圓柱齒輪承載能力 計算方法 工業齒輪應用 9 GB/T 19321-2003 小艇操舵裝置齒輪傳動連接系統 10 GB/T 19073-2003 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 11 GB/T 17879-1999 齒輪磨削後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 12 GB/T 16848-1997 直廓環面蝸桿、蝸輪精度 13 GB/T 16446-1996 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桿減速器技術條件 14 GB/T 16444-1996 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桿減速器系列、潤滑和承載能力 15 GB/T 15753-1995 圓弧圓柱齒輪精度 16 GB/T 15752-1995 圓弧圓柱齒輪基本術語 17 GB/T 14348.1-1993 雙圓弧齒輪滾刀 型式和尺寸 18 GB/T 14333-1993 盤形剃齒刀 19 GB/T 14231-1993 齒輪裝置效率測定方法 20 GB/T 14230-1993 齒輪彎曲疲勞強度試驗方法 21 GB/T 14229-1993 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試驗方法 22 GB/T 13924-1992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檢驗規范 23 GB 13895-1992 重負荷車輛齒輪油(GL-5) 24 GB/T 13799-1992 雙圓弧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25 GB/T 13672-1992 齒輪膠合承載能力試驗方法 26 GB/T 13051-1991 汽車機械式變速器動力輸出孔連接尺寸 27 GB/T 12759-1991 雙圓弧圓柱齒輪基本齒廓 28 GB/T 12601-1990 諧波齒輪傳動基本術語 29 GB/T 12473-1990 小模數圓柱齒輪減速器通用技術條件 30 GB/T 12371-1990 錐齒輪圖樣上應註明的尺寸數據 31 GB/T 12370-1990 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術語 32 GB/T 12369-1990 直齒及斜齒錐齒輪基本齒廓 33 GB/T 12368-1990 錐齒輪模數 34 GB/T 11572-1989 船用齒輪箱台架試驗方法 35 GB/T 11366-1989 行星傳動基本術語 36 GB/T 11281-1989 控制微電機用齒輪減速器系列 37 GB/T 10855-2003 齒形鏈和鏈輪 38 GB/T 10225-1988 小模數錐齒輪精度 39 GB/T 10224-1988 小模數錐齒輪基本齒廓 40 GB/T 10173-1988 滾齒機參數 41 GB/T 10107.2-1988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圖示方法 42 GB/T 10107.1-1988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基本術語 43 GB/T 10095.2-2001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第2部分: 徑向綜合偏差與徑向跳動的定義和允許值 44 GB/T 10095.1-2001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第1部分: 輪齒同側齒面偏差的定義和允許值 45 GB/T 10090-1988 圓柱齒輪減速器基本參數 46 GB/T 10063-1988 通用機械漸開線圓柱齒輪 承載能力簡化計算方法 47 GB/T 10062.2-2003 錐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2部分:齒面接觸疲勞(點蝕)強度計算 48 GB/T 10062.1-2003 錐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響系數 49 GB/T 9205-1988 鑲片齒輪滾刀 50 GB/T 8543-1987 驗收試驗中齒輪裝置機械振動的測定 51 GB/T 8542-1987 透平齒輪傳動裝置技術條件 52 GB/T 8539-2000 齒輪材料及熱處理質量檢驗的一般規定 53 GB/T 8064-1998 滾齒機精度檢驗 54 GB/T 7631.7-1995 潤滑劑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 第7部分:C組(齒輪) 55 GB/T 6477.7-1986 金屬切削機床術語 齒輪加工機床 56 GB/T 6468-2001 齒輪螺旋線樣板 57 GB/T 6467-2001 齒輪漸開線樣板 58 GB/T 6443-1986 漸開線圓柱齒輪圖樣上應註明的尺寸數據 59 GB/T 6404-1986 齒輪裝置雜訊聲功率級測定方法 60 GB/T 6320-1997 杠桿齒輪比較儀 61 GB/T 6316-1996 齒厚游標卡尺 62 GB/T 6084-2001 齒輪滾刀 通用技術條件 63 GB/T 6083-2001 齒輪滾刀 基本型式和尺寸 64 GB 5903-1995 工業閉式齒輪油 65 GB/T 5106-198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量規 66 GB/T 5105-2004 45°壓力角漸開線花鍵滾刀 基本型式和尺寸 67 GB/T 5103-2004 漸開線花鍵滾刀 通用技術條件 68 GB/T 4459.2-2003 機械制圖 齒輪表示法 69 GB/T 3481-1997 齒輪輪齒磨損和損傷術語 70 GB/T 3480-1997 漸開線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71 GB/T 3478.8-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輪鍵 45°壓力角 M值和W值 72 GB/T 3478.7-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7.5°壓力角 M值和W值 73 GB/T 3478.6-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0°壓力角 M值和W值 74 GB/T 3478.4-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45°壓力角 尺寸表 75 GB/T 3478.3-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7.5°壓力角 尺寸表 76 GB/T 2821-2003 齒輪幾何要素代號 77 GB/T 2363-1990 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78 GB/T 1840-1989 圓弧圓柱齒輪模數 79 GB/T 1357-1987 漸開線圓柱齒輪模數 80 GB/T 1356-2001 通用機械和重型機械用圓柱齒輪--標准基本齒條齒廓 GB/T 19073-2008 風力發電機組 齒輪箱 (單行本完整清晰掃描版) 2188KB GBT 22097-2008齒輪測量中心(水印處不清晰)- 268KB GB/Z 19414-2003 工業用閉式齒輪傳動裝置- 2338KB GB 2362-1990 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基本齒廓.pdf 33KB DB11/T 636-2009 施工現場齒輪齒條式施工升降機檢驗規程 774KB GB/T 14229-1993 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試驗方法 384KB GB/T 3374-1992 齒輪基本術語.pdf 3381KB GB/T 3481-1997 齒輪輪齒損傷和磨損術語.PDF 2461KB JB/T 5664-2007 重載齒輪 失效判據 (單行本完整清晰掃描版) 1541KB JB/T 10421-2004 摩托車齒輪 雜訊測量方法 160KB JJG 94-1981 齒輪雙面嚙合綜合檢查儀 465KB GBT 13799-1992 雙圓弧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pdf 508KB GB/T 13924-2008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檢驗細則 (單行本完整清晰掃描版) 3353KB SH/T 0469-1994 7407號齒輪潤滑脂.pdf 103KB JBT 10680-2006 齒輪減速爪極式永磁同步電動機 通用技術條件.pdf 452KB GB/T 6320-2008 杠桿齒輪比較儀 521KB JB/T 8413.5-2008 內燃機 機油泵 第5部分:粉末冶金齒輪 技術條件 357KB GB/Z 18620.1-2008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1部:輪齒同側齒面的檢驗(不太清晰) 3914KB GB/Z 18620.2-2008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2部分:徑向綜合偏差、徑向跳動、齒厚和側隙的檢驗 3008KB
❷ 通用技術中的開環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是什麼
閉環控制系統
中文名:閉環控制系統
原理:信號正向通路和反饋通路構成系統
又稱:反饋控制系統
包括:功率放大和反饋
反饋原理:系統輸出變化的信息來進行控制
核心:調節器
分享
概念
由信號正向通路和反饋通路構成閉合迴路的自動控制系統,又稱反饋控制系統。
這是一種自動控制系統,其中包括功率放大和反饋,使輸出變數的值響應輸入變數的值。數控裝置發出指令脈沖後,當指令值送到位置比較電路時,此時若工作台沒有移動,即沒有位置反饋信號時,指令值使伺服驅動電動機轉動,經過齒輪、滾珠絲杠螺母副等傳動元件帶動機床工作台移動。裝在機床工作台上的位置測量元件,測出工作台的實際位移量後,後反饋到數控裝置的比較器中與指令信號進行比較,並用比較後的差值進行控制。若兩者存在差值,經放大器後放大,再控制伺服驅動電動機轉動,直至差值為零時,工作台才停止移動。這種系統稱為閉環伺服系統。
閉環控制系統
原理
基於反饋原理建立的自動控制系統。所謂反饋原理,就是根據系統輸出變化的信息來進行控制,即通過比較系統行為(輸出)與期望行為之間的偏差,並消除偏差以獲得預期的系統性能。在反饋控制系統中,既存在由輸入到輸出的信號前向通路,也包含從輸出端到輸入端的信號反饋通路,兩者組成一個閉合的迴路。因此,反饋控制系統又稱為閉環控制系統。反饋控制是自動控制的主要形式。自動控制系統多數是反饋控制系統。在工程上常把在運行中使輸出量和期望值保持一致的反饋控制系統稱為自動調節系統,而把用來精確地跟隨或實現某種過程的反饋控制系統稱為伺服系統或隨動系統。
反饋控制系統由控制器、受控對象和反饋通路組成(見圖)。圖中帶叉號的圓圈為比較環節,用來將輸入與輸出相減,給出偏差信號。這一環節在具體系統中可能與控制器一起統稱為調節器。以爐溫控制為例,受控對象為爐子;輸出變數為實際的爐子溫度;輸入變數為給定常值溫度,一般用電壓表示。爐溫用熱電偶測量,代表爐溫的熱電動勢與給定電壓相比較,兩者的差值電壓經過功率放大後用來驅動相應的執行機構進行控制。
同開環控制系統區別
同開環控制系統相比,閉環控制具有一系列優點。在反饋控制系統中,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外部擾動或系統內部變化),只要被控制量偏離規定值,就會產生相應的控製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抑制干擾的能力,對元件特性變化不敏感,並能改善系統的響應特性。但反饋迴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而且增益選擇不當時會引起系統的不穩定。為提高控制精度,在擾動變數可以測量時,也常同時採用按擾動的控制(即前饋控制)作為反饋控制的補充而構成復合控制系統。
❸ 通用技術 控制器 執行器 被控對象 怎麼判斷
簡單理解,控制器是發出指令的,執行器是接收指令,被控對象是最終被控制的。
被控對象是被檢測並希望其按想法變化的那個工藝參數,舉例就是溫度控制迴路上,那控制的那個溫度就是被控對象。
要控制的那個工藝參數,是通過閥門的開度變化,或閥門開關,或變頻的頻率來實現,那麼閥門,變頻器就是執行器。
控制器在閉環控制系統中接受來自受控對象的測量信號,按照一定的控制規律產生控制信號推動執行器工作,完成閉環控制,稱為調節器;用於開環控制系統的控制器稱為順序控制器,它按照預定的時間順序或邏輯條件順序推動執行器實現開環控制。
(3)通用技術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在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中,執行器由執行機構和自動化調節機構兩部分組成。自動化調節機構通過執行元件直接改變生產過程的參數,使生產過程滿足預定的要求。執行機構則接受來自控制器的控制信號把它轉換為驅動調節機構的輸出(如角位移或直線位移輸出)。
也採用適當的執行元件,但要求與調節機構不同。執行器直接安裝在生產現場,有時工作條件嚴苛。能否保持正常工作直接影響自動調節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❹ 圖書的分類有哪些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表
所謂圖書分類是按照圖書內容的學科性質或其他特徵將館藏圖書予以揭示並分門別類組織排列的一種手段。圖書分類法則是將許多類目根據一定原則組織起來,通過標記符號代表各級類目和固定先後次序的分類體系。它是圖書館收藏並揭示館藏文獻的依據。我館文獻採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進行分類排架。《中圖法》類目簡介如下:
--------------------------------------------------------------------------------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B 哲學、宗教
C 社會科學總論
D 政治、法律
E 軍事
F 經濟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H 語言、文字
I 文學
J 藝術
K 歷史、地理
N 自然科學總論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Q 生物科學
R 醫葯、衛生
S 農業科學
T 工業技術
U 交通運輸
V 航空、航天
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Z 綜合性圖書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A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A11 選集、文集
A12 單行著作
A1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A14 詩詞
A15 手跡
A16 專題匯編
A18 語錄
A2 列寧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澤東著作
A49 鄧小平著作
A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匯編
A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
A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B 哲學、宗教
B0 哲學理論
B1 世界哲學
B2 中國哲學
B3 亞洲哲學
B4 非洲哲學
B5 歐洲哲學
B6 大洋洲哲學
B7 美洲哲學
B80 思維科學
B81 邏輯學(論理學)
B82 倫理學(道德哲學)
B83 美學
B84 心理學
B9 宗教
C 社會科學總論
C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C1 社會科學現狀及發展
C2 社會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C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C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C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C6 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C7]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
C8 統計學
C91 社會學
C92 人口學
C93 管理學
[C94] 系統科學
C95 民族學
C96 人才學
C97 勞動科學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論
D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D2 中國共產黨
D33/37 各國共產黨
D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D5 世界政治
D6 中國政治
D73/77 各國政治
D8 外交、國際關系
D9 法律
D90 法的理論(法學)
D91 法學各部門
D92 中國法律
D93/97 各國法律
D99 國際法
E 軍事
E0 軍事理論
E1 世界軍事
E2 中國軍事
E3/7 各國軍事
E8 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
E9 軍事技術
E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 經濟
F0 經濟學
F0-0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論)
F01 經濟學基本問題
F02 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
F03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
F04 社會主義社會生產方式
F05 共產主義社會生產方式
F06 經濟學分支科學
F08 各科經濟學
F09 經濟思想史
F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F11 世界經濟、國際經濟關系
F12 中國經濟
F13/17 各國經濟
F2 經濟計劃與管理
F20 國民經濟管理
F21 經濟計劃
F22 經濟計算、經濟數學方法
F23 會計
F239 審計
F24 勞動經濟
F25 物質經濟
F27 企業經濟
F28 基本建設經濟
F29 城市與市政經濟
F3 農業經濟
F4 工業經濟
F49 信息產業經濟(總論)
F5 交通運輸經濟
F59 旅遊經濟
F6 郵電經濟
F7 貿易經濟
F71 國內貿易經濟
F72 中國國內貿易經濟
F73 世界各國國內貿易經濟
F74 世界貿易
F75 各國對外貿易
F76 商品學
F8 財政、金融
F81 財政、國家財政
F82 貨幣
F83 金融、銀行
F84 保險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G0 文化理論
G1 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
G2 信息與知識傳播
G3 科學、科學研究
G4 教育
G64 高等教育
G8 體育
H 語言、文字
H0 語言學
H1 漢語
H11 語音
H12 文字學
H13 語義、詞彙、詞義(訓詁學)
H14 語法
H15 寫作、修辭
H159 翻譯
H16 字書、字典、詞典
H17 方言
H19 漢語教學
H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H3 常用外國語
H31 英語
H32 法語
H33 德語
H34 西班牙語
H35 俄語
H36 日語
H37 阿拉伯語
H4 漢藏語系
H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H61 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
H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H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H64 東北亞諸語言
H65 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H66 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系)
H67 閃-含語系(阿非羅-亞細亞語系)
H7 印歐語系
H81 非洲諸語言
H83 美洲諸語言
H84 大洋洲諸語言
H9 國際輔助語
I 文學
I0 文學理論
I1 世界文學
I2 中國文學
I200 方針政策及其闡述
I206 文學評論和研究
I207 各體文學評論和研究
I209 文學史、文學思想史
I21 作品集
I22 詩歌、韻文
I23 戲劇文學
I239 曲藝
I24 小說
I25 報告文學
I26 散文
I269 雜著
I27 民間文學
I28 兒童文學
I29 少數民族文學
I299 宗教文學
I3/7 各國文學
J 藝術
J0 藝術理論
J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J2 繪畫
J29 書法、篆刻
J3 雕塑
J4 攝影藝術
J5 工藝美術
[J59] 建築藝術
J6 音樂
J7 舞蹈
J8 戲劇藝術
J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
K0 史學理論
K1 世界史
K2 中國史
K3 亞洲史
K4 非洲史
K5 歐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傳記
K85 文物考古
K89 風俗習慣
K9 地理
K90 地理學
K91 世界地理
K92 中國地理
K93/97 各國地理
K99 地圖
N 自然科學總論
N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N1 自然科學現狀及發展
N2 自然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N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N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N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N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N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
N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N91 自然科學研究、自然歷史
N93 非線性科學
N94 系統科學
N941 系統學、現代系統理論
N945 系統工程
N949 系統科學在各方面的應用
[N99] 情報學、情報工作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O1 數學
O1-0 數學理論
O1-8 計算工具
O11 古典數學
O119 中國數學
O12 初等數學
O13 高等數學
O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
O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
O17 數學分析
O18 幾何、拓撲
O19 動力系統理論
O21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O22 運籌學
O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
O24 計算數學
O29 應用數學
O3 力學
O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
O32 振動理論
O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
O34 固體力學
O35 流體力學
O369 物理力學
O37 流變學
O38 爆炸力學
O39 應用力學
O4 物理學
O41 理論物理學
O42 聲學
O43 光學
O44 電磁學、電動力學
O45 無線電物理學
O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
O469 凝聚態物理學
O47 半導體物理學
O48 固體物理學
O51 低溫物理學
O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
O53 等離子體物理學
O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
O56 分子物理學、原子物理學
O57 原子核物理學、高能物理學
O59 應用物理學
O6 化學
O61 無機化學
O62 有機化學
O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
O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
O65 分析化學
O69 應用化學
O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P1 天文學
P2 測繪學
P3 地球物理學
P31 大地(岩石界)物理學
P33 水文科學(水界物理學)
P35 空間物理
P4 大氣科學(氣象學)
P5 地質學
P51 動力地質學
P52 古生物學
P53 歷史地質學、地層學
P54 構造地質學
P55 地質力學
P56 區域地質學
P57 礦物學
P58 岩石學
P59 地球化學
P61 礦床學
P62 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
P64 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
[P65] 地震地質學
[P66] 環境地質學
[P67] 海洋地質學
P68 宇宙地質學
P691 行星地質學
P692 災害地質學
P7 海洋學
P71 海洋調查與觀測
P72 區域海洋學
P73 海洋基礎科學
P74 海洋資源與開發
P75 海洋工程
[P76] 海洋環境科學
[P77] 潛水醫學
[P79] 軍事海洋學
P9 自然地理學
P90 一般理論與方法
P91 數理地理學
[P92] 古地理學
P93 部門自然地理學
P94 區域自然地理學
[P951] 環境地理學
[P954] 災害地理學
P96 自然資源學
[P97] 地理探險與發現
P98 自然地理圖
Q 生物科學
Q1 普通生物學
Q2 細胞生物學
Q3 遺傳學
Q4 生理學
Q5 生物化學
Q6 生物物理學
Q7 分子生物學
Q81 生物工程學(生物技術)
[Q89] 環境生物學
Q91 古生物學
Q93 微生物學
Q94 植物學
Q95 動物學
Q96 昆蟲學
Q9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R1 預防醫學、衛生學
R2 中國醫學
R3 基礎醫學
R4 臨床醫學
R5 內科學
R6 外科學
R71 婦產科學
R72 兒科學
R73 腫瘤學
R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R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R76 耳鼻咽喉科學
R77 眼科學
R78 口腔科學
R79 外國民族醫學
R8 特種醫學
R9 葯學
S 農業科學
S1 農業基礎科學
S2 農業工程
S3 農學(農藝學)
S4 植物保護
S5 農作物
S6 園藝
S7 林業
S8 畜牧、動物醫學、狩獵、蠶、蜂
S9 水產、漁業
T 工業技術
TB 一般工業技術
TB1 工程基礎科學
TB2 工程設計與測繪
TB3 工程材料學
TB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
TB5 聲學工程
TB6 製冷工程
TB7 真空技術
TB8 攝影技術
TB9 計量學
TD 礦業工程
TD1 礦山地質與測量
TD2 礦山設計與建設
TD3 礦山壓力與支護
TD4 礦山機械
TD5 礦山運輸與設備
TD6 礦山電工
TD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
TD8 礦山開采
TD9 選礦
TD98 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TE0 能源與節能
TE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TD2 鑽井工程
TD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TD4 油氣田建設工程
TD5 海上油氣田勘探與開發
TD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
TD8 石油、天然氣儲存與運輸
TD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
[TD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
TF 冶金工業
TF0 一般性問題
TF1 冶金技術
TF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
TF4 鋼鐵冶金(黑色金屬冶煉)(總論)
TF5 煉鐵
TF6 鐵合金冶煉
TF7 煉鋼
TF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
TF8 有色金屬冶煉
TG 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TG1 金屬學與熱處理
TG2 鑄造
TG3 金屬壓力加工
TG4 焊接、金屬切割及金屬粘接
TG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
TG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和手工具
TG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
TG9 鉗工工藝與裝配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業
TH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TH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
TH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
TH14 機械製造用材料
TH16 機械製造工藝
TH17 機械運行與維修
TH18 機械工廠(車間)
TH2 起重機械與運輸機械
TH3 泵
TH4 氣體壓縮與輸送機械
TH6 專用機械與設備
TH7 儀器、儀表
TJ 武器工業
TK 能源與動力工業
TL 原子能技術
TM 電工技術
TM0 一般性問題
TM1 電工基礎理論
TM2 電工材料
TM3 電機
TM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
TM5 電器
TM6 發電、發電廠
TM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
TM8 高電壓技術
TM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
TM92 電氣化、電能應用
TM93 電氣測量技術及儀器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TN0 一般性問題
TN1 真空電子技術
TN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
TN3 半導體技術
TN4 微電子技學、集成電路(IC)
TN6 電子元件、組件
TN7 基本電子電路
TN8 無線電設備、電信設備
TN91 通信
TN92 無線通信
TN93 廣播
TN94 電視
TN95 雷達
TN96 無線電導航
TN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
[TN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
TN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
TP1 自動化基礎理論
TP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TP3 計算技術、計算機技術
TP30 一般性問題
TP31 計算機軟體
TP311 程序設計、軟體工程
TP312 程序語言、演算法語言
TP313 匯編程序
TP314 編譯程序、解釋程序
TP315 管理程序、管理系統
TP316 操作系統
TP317 程序包(應用軟體)
TP319 專用應用軟體
TP32 一般計算器和計算機
TP33 電子數字計算機
TP34 電子模擬計算機
TP35 混合電子計算機
TP36 微型計算機
TP37 多媒體技術與多媒體計算機
TP38 其他計算機
TP39 計算機的應用
TP391 信息處理
TP392 各種專用資料庫
TP393 計算機網路
TP399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TP6 射流技術(流控技術)
TP7 遙感技術
TP8 遠動技術
TQ 化學工業
TS 輕工業、手工業
TU 建築科學
TU1 建築基礎科學
TU19 建築勘測
TU2 建築設計
TU3 建築結構
TU4 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
TU5 建築材料
TU6 建築施工機械和設備
TU7 建築施工
TU8 房屋建築設備
TU9 地下建築
TU97 高層建築
TU98 區域規劃、城鄉規劃
TU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運輸
U1 綜合運輸
U2 鐵路運輸
U4 公路運輸
U6 水路運輸
[U8] 航空運輸
V 航空、航天
V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V2 航空
V4 航天(宇宙航行)
[V7] 航空、航天醫學
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X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X2 社會與環境
X3 環境保護管理
X4 災害及其防治
X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X7 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
X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X9 安全科學
Z 綜合性圖書
Z1 叢書
Z2 網路全書、類書
Z3 辭典
Z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Z5 年鑒、年刊
Z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Z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❺ 通用技術中的靜態系統和動態系統分別指的是什麼
摘要 「馬上行動」自行車可分為傳動子系統(由腳蹬、曲柄、中軸與鏈輪、鏈條、飛輪與車軸等組成)、制動子系統(由剎車柄、車閘、連接線等組成)、承重子系統(由車架、鞍座、車輪等組成)、行駛子系統(由前後車輪組成)、轉向子系統(由車把、前叉上下軸承、前叉組成)、附設子系統(由前後擋泥板、車後架、車筐、車鈴等組成)。 5.系統的分類總是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和研究的需要來劃分的。除了自然系統與人造系 統、實體系統與抽象系統的劃分方法外,還有其他的分法。例如,可劃分為靜態系統與動態系統、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等。
❻ 請問GB齒輪相關標准有哪些
1 GB/Z 19414-2003 工業用閉式齒輪傳動裝置
2 GB/Z 18620.4-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4部分: 表面結構和輪齒接觸斑點檢驗
3 GB/Z 18620.3-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3部分: 齒輪坯、軸中心距和軸線平行度
4 GB/Z 18620.2-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2部分: 徑向綜合偏差、徑向跳動、齒厚和側隙的檢驗
5 GB/Z 18620.1-2002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范 第1部分: 輪齒同側齒面的檢驗
6 GB/Z 6413.2-2003 圓柱齒輪、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 膠合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2部分:積分溫度法
7 GB/Z 6413.1-2003 圓柱齒輪、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 膠合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1部分:閃溫法
8 GB/T 19406-2003 漸開線直齒和斜齒圓柱齒輪承載能力 計算方法 工業齒輪應用
9 GB/T 19321-2003 小艇操舵裝置齒輪傳動連接系統
10 GB/T 19073-2003 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
11 GB/T 17879-1999 齒輪磨削後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
12 GB/T 16848-1997 直廓環面蝸桿、蝸輪精度
13 GB/T 16446-1996 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桿減速器技術條件
14 GB/T 16444-1996 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桿減速器系列、潤滑和承載能力
15 GB/T 15753-1995 圓弧圓柱齒輪精度
16 GB/T 15752-1995 圓弧圓柱齒輪基本術語
17 GB/T 14348.1-1993 雙圓弧齒輪滾刀 型式和尺寸
18 GB/T 14333-1993 盤形剃齒刀
19 GB/T 14231-1993 齒輪裝置效率測定方法
20 GB/T 14230-1993 齒輪彎曲疲勞強度試驗方法
21 GB/T 14229-1993 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試驗方法
22 GB/T 13924-1992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檢驗規范
23 GB 13895-1992 重負荷車輛齒輪油(GL-5)
24 GB/T 13799-1992 雙圓弧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25 GB/T 13672-1992 齒輪膠合承載能力試驗方法
26 GB/T 13051-1991 汽車機械式變速器動力輸出孔連接尺寸
27 GB/T 12759-1991 雙圓弧圓柱齒輪基本齒廓
28 GB/T 12601-1990 諧波齒輪傳動基本術語
29 GB/T 12473-1990 小模數圓柱齒輪減速器通用技術條件
30 GB/T 12371-1990 錐齒輪圖樣上應註明的尺寸數據
31 GB/T 12370-1990 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術語
32 GB/T 12369-1990 直齒及斜齒錐齒輪基本齒廓
33 GB/T 12368-1990 錐齒輪模數
34 GB/T 11572-1989 船用齒輪箱台架試驗方法
35 GB/T 11366-1989 行星傳動基本術語
36 GB/T 11281-1989 控制微電機用齒輪減速器系列
37 GB/T 11145-1989 車用流體潤滑劑低溫粘度測定法(勃羅克費爾特粘度計法)
38 GB/T 10855-2003 齒形鏈和鏈輪
39 GB/T 10225-1988 小模數錐齒輪精度
40 GB/T 10224-1988 小模數錐齒輪基本齒廓
41 GB/T 10173-1988 滾齒機參數
42 GB/T 10107.2-1988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圖示方法
43 GB/T 10107.1-1988 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基本術語
44 GB/T 10095.2-2001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第2部分: 徑向綜合偏差與徑向跳動的定義和允許值
45 GB/T 10095.1-2001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第1部分: 輪齒同側齒面偏差的定義和允許值
46 GB/T 10090-1988 圓柱齒輪減速器基本參數
47 GB/T 10063-1988 通用機械漸開線圓柱齒輪 承載能力簡化計算方法
48 GB/T 10062.2-2003 錐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2部分:齒面接觸疲勞(點蝕)強度計算
49 GB/T 10062.1-2003 錐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響系數
50 GB/T 9205-1988 鑲片齒輪滾刀
51 GB/T 8543-1987 驗收試驗中齒輪裝置機械振動的測定
52 GB/T 8542-1987 透平齒輪傳動裝置技術條件
53 GB/T 8539-2000 齒輪材料及熱處理質量檢驗的一般規定
54 GB/T 8064-1998 滾齒機精度檢驗
55 GB/T 7631.7-1995 潤滑劑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 第7部分:C組(齒輪)
56 GB/T 6477.7-1986 金屬切削機床術語 齒輪加工機床
57 GB/T 6468-2001 齒輪螺旋線樣板
58 GB/T 6467-2001 齒輪漸開線樣板
59 GB/T 6443-1986 漸開線圓柱齒輪圖樣上應註明的尺寸數據
60 GB/T 6404-1986 齒輪裝置雜訊聲功率級測定方法
61 GB/T 6320-1997 杠桿齒輪比較儀
62 GB/T 6316-1996 齒厚游標卡尺
63 GB/T 6084-2001 齒輪滾刀 通用技術條件
64 GB/T 6083-2001 齒輪滾刀 基本型式和尺寸
65 GB 5903-1995 工業閉式齒輪油
66 GB/T 5106-198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量規
67 GB/T 5105-2004 45°壓力角漸開線花鍵滾刀 基本型式和尺寸
68 GB/T 5103-2004 漸開線花鍵滾刀 通用技術條件
69 GB/T 4459.2-2003 機械制圖 齒輪表示法
70 GB/T 3481-1997 齒輪輪齒磨損和損傷術語
71 GB/T 3480-1997 漸開線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
72 GB/T 3478.8-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輪鍵 45°壓力角 M值和W值
73 GB/T 3478.7-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7.5°壓力角 M值和W值
74 GB/T 3478.6-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0°壓力角 M值和W值
75 GB/T 3478.4-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45°壓力角 尺寸表
76 GB/T 3478.3-1995 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 37.5°壓力角 尺寸表
77 GB/T 2821-2003 齒輪幾何要素代號
78 GB/T 2363-1990 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79 GB/T 1840-1989 圓弧圓柱齒輪模數
80 GB/T 1357-1987 漸開線圓柱齒輪模數
81 GB/T 1356-2001 通用機械和重型機械用圓柱齒輪--標准基本齒條齒廓
❼ 陝西省學業水平測試通用技術都考什麼內容
高二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I》復習提綱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一、技術的價值:
1、技術與人的關系
技術是人類滿足自身的需求、願望,更好的適應大自然,而採取的方法和手段。
⑴、人類需要著衣遮身避寒---------紡織、印染、縫制技術。
⑵、人類學要進食補充能量---------食品烹飪加工、農作物栽培、家禽飼養技術。
⑶、人類需要住所以避風擋雨------建築技術。
⑷、人類需要抵禦野獸攻擊和傷害-----武器製造技術。
⑸、人類需要出行--------車、船製造技術。
⑹、人類需要交往、保持聯系------通訊技術。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術的作用:
保護人:提供抵抗不良環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長身體器官,拓展活動空間,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各方面的能力。
發展人: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體現。
2、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技術促進社會的發展。技術豐富社會文化內容。技術改變社會生活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具體為:
⑴、技術是社會財富積累的一種形式,對社會生產具有直接的經濟意義。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並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如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
⑵、隨著技術的發展,勞動力結構也發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第二產業從業者數量減少,第三產業從業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因為農業技術的發展與勞作方式的變革使農業從業人口減少。
⑶、技術不僅為生產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人們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
⑷、技術進步不僅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活動的變化,而且滲透到軍事、政治、文化各領域。
3、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⑴、利用技術,人類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都江堰、荷蘭的風車。
⑵、人類利用技術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一些技術或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⑶、技術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問題,但也給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
「綠色」技術:主要包括綠色產品的生產技術以及清潔工藝等。
二、技術的性質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總是從一定的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方案,從而滿足人們的某方面的需求。如:助聽器的發明。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技術活動推動了技術的不斷發展。
2、技術的創新性
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技術創新常常表現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的變革和改進,技術發明則是一項新技術的產生。技術創新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3、技術的綜合性
⑴、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性是技術的內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項技術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
⑵、技術與科學的區別與聯系
科學是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觀察、分類、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從而發現規律,並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知識體系。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展(科學是回答「為什麼」);科學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形成結論。
技術則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技術側重改造和利用自然(技術是解決「怎麼辦」),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技術推動了科學的進步。技術通過試驗,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並實現優化。
例如:科學活動有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定律;技術活動有瓦特發明蒸汽機、貝爾發明電話、莫爾斯發明電報。
科學研究為技術發展拓展空間,成為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技術發展也促進科學的應用與延伸,科學促進技術發展,技術推動科學進步。
⑶、技術與其他科學都有聯系,如技術與藝術,技術與工藝學,技術與材料學等。
4、技術的兩面性
任何事物客觀上都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危害。例如:電池可以帶來光明和動力,也可以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試講述一下下列技術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網路技術 (方便人們交流溝通,但也有人利用網路犯罪)、
B超技術 (可以用於醫療,但也有人進行胎兒鑒別)、
克隆技術 (克隆人體器官用於醫療,但也會挑戰人類倫理道德)、
核技術 (發電,但也會用於戰爭)、
空間技術 (科學實驗,衛星通訊。產生太空垃圾)。
轉基因技術(可製造符合人類要求的動植物,但其負作用還未知)
5、技術的專利性
技術作為創造性勞動成果,是技術發明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包含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項有一定權力,這種權利受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活動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狹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部分。
專利權是指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護。
專利的特性:獨占性、時間性、地域性
專利申請步驟:
寫好專利文件à遞交專利文件並交納申請費à專利局審查文件à批准專利à領取專利證書並繳納年費及證書費。
三、技術的未來
對「技術的未來」的思考和憧憬,既不需要技術迷惘中的曠世悲愴,也不需要技術崇拜中肓目樂觀。理性地看待技術,以負責、更有遠見、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1、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設計的定義:設計是基於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一項技術的創新需要設計,一個技術產品的更新需要設計,一項新工藝的改進也需要設計。如:書寫工具的發展、電動剃須刀的發展。
(1)、設計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案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2)、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案例: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歷程
2、技術的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1)、技術是設計的平台,沒有技術作基礎,設計將難以表現和實現。如: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
(2)、技術更新為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設計的主題更加豐富,設計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設計的效率更高。同時,技術更新也為產品的更新換代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如:燈具的發展
(3)、技術進步還促進人們設計思維和手段的發展。發展的技術不斷豐富著人們的設計思維,它促使人們不斷考慮如何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改進現有的產品,如何有機地結合各種技術來開發新產品等問題。發展的技術不斷豐富著人們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如:奧運場館「鳥巢」中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3、設計的豐富內涵
技術世界的設計,其核心是技術設計。設計主要分為:技術設計與藝術設計。技術設計側重:功能、結構、材料、程序、工藝;藝術設計側重:欣賞、審美、色彩、造型、聽覺效果、情感。在很多情況下,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二、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1、什麼是人機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當然「人機關系」中的機並不僅僅是指計算機或機器。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傢具、交通車輛以及勞動保護用具等,當人們身處某一環境的時候,這時的人機關系就體現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案例:乘電梯、進門中存在的人機關系。
在人與某個產品構成的人機關系中,往往存在復雜的多方面關系。
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1)、高效
在設計中,應該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也可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來提高工作效率,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雜訊、照明、振動、污染和失重等。如:「科學管理之父」美國人泰勒「鐵鍬作業試驗」。
(2)、健康
人機關系所追求的健康 , 是指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的情況下 , 產品對人的健康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案例:高跟靴、煙
(3)、舒適
人機關系中的舒適是指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能處於自然的狀態, 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 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案例:培土小工具
(4)、安全
安全是指在人們的操作使用中,產品對人不構成生理上的傷害,產品與人接觸的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如:安全帽、安全帶、安全氣囊等
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1)、考慮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現在大多數產品是為了普通人群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所以在設計時,還應充分地考慮特殊人數的特點和需要。如:要考慮到殘疾人的需求。
(2)、考慮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的關系
人們使用產品時時常處於動態和靜態兩種狀態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靜態的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要讓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產品的色彩、材質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在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得更好。
案例:茶座、咖啡屋的設計應以暖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小一些,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而辦公空間一般應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處理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這樣的設計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如:電話機的無液晶屏顯示、有液晶屏顯示、可以視屏通話。案例:汽車的顏色
三、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1、什麼是技術試驗
(1)定義;我們通常將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嘗試、檢驗、優化等探索性實踐活動稱為技術實驗。如:技術試驗衛星
要注意技術試驗與科學實驗並不一樣。
(2)作用:技術試驗是技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對技術應用的實現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過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如:阿什塔比拉河橋的垮塌、青梅素皮試試驗
(3)分類:對技術實驗,我們可以根據應用的范圍不同進行分類,如農業試驗、工業試驗、國防試驗、科學技術試驗等;還可以根據目的的不同進行分類,如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等。
2、技術試驗方法
(1)優選試驗法: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選定若干次典型意義的試驗,邏輯地推出全部試驗所達到的最佳效果。如不同品種水稻的對比試驗等。
(2)模擬試驗法:是通過再現的形式來模擬現實發生情況的方法。如汽車碰撞試驗。還可以通過縮小(放大)比例來模擬所設計的現場效果。大壩水利試驗等。
(3)虛擬試驗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虛擬現實中的技術設計原型並進行試驗的方法稱為虛擬試驗法。如:計算機虛擬火星探測器模擬登陸動畫等。
(4)強化試驗法:是在技術試驗中通過擴大和強化試驗對象的作用,提高試驗效率的方法。
(5)移植試驗法: 在相互有差異的事物之間,將某些共同相關的因素從一物移植到另一物進行試驗的方法。如橘子從長江以南移植到長江以北的種植試驗。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移植試驗。如:小白鼠等。
3、技術試驗的實施與報告的寫作
技術試驗的實施包括:制定試驗計劃、抽取樣本、進行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技術試驗是一種探索性的實踐活動,需要試驗者具有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技術實驗往往要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頑強的毅力等良好品質對於技術試驗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實際書試驗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技術試驗試驗報告的寫作順序:試驗目的、試驗准備、試驗步驟、試驗記錄、試驗總結
4、技術試驗在設計中的作用
通過試驗可以發現問題、深化認識、推動技術設計的發展。特別是在設計的後期,對設計進行綜合性的整體試驗,可以為設計的評價提供准確、客觀的數據。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一、設計的一般過程
1、 發現和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它從問題出發,並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和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2、 制定設計方案
在發現和明確要求的基礎上,我們緊接著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設計所需的信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歸納和分析,挖掘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大膽提出各種設計想法,並依據一定條件對各種想法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這就是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大膽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始終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收集信息: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渠道收集有關的信息。
設計分析:面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分析其可能的解決辦法。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於權衡利弊,作出選擇。
方案構思: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我們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方案呈現: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為了使其具體化,我們通常會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從中我們並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所以我們還要對這些想法進行綜合。
方案篩選: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後,我們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
3、 製作模型或原型
完成方案篩選後,我們就要開始製作模型或者原形了。一般地,模型製作包括兩個階段,既繪制圖樣和製作模型或原型。對於圖樣,我們既可以手工繪制,也可以用計算機輔助制圖。對於小型、簡單的產品可以直接製作產品原型,而對於大型、復雜的產品先製作縮小、簡化的模型。
4、 測試、評估及優化
要明確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我們還必須進行各種測試、評估,以優化設計方案、完善產品原型。
測試:在模型或原型製作完成後,一般需要對其進行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
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我們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對三種典型人群,即專家、潛在客戶和用戶進行調查,徵集優化的具體意見。
5、 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掌握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於產品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設計說明書。
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而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二、設計的一般原則
在長期的設計實踐中,人們逐漸總結出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等設計的一般原則。這些原則往往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滲透,並體現在設計過程的各環節中,成為指導設計過程和進行設計評價的基本准則。
1、 創新原則
設計是人類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創新就是通過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的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創新是設計的核心。生活因設計而豐富多彩,設計因創新而魅力四射。
設計過程中,一般可以從原理、結構、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進行考慮改進和突破,以實現創新的目標。要實現產品設計的創新,除了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智慧外,還應注意利用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現代的設計理論和方法。
2、 實用原則
設計中的實用性是指設計的產品為了實現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物理功能(性能、構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機理和裝飾)、社會功能(個人價值、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
產品的實用性是從設計的目的出發的,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隨人群的改變而改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3、 經濟原則
設計中的經濟原則是指以最低的費用最得最佳的效果。所謂最低的費用,是指產品在得到最優良的設計,實現最佳的功能的同時,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和總量最小。由於產品所用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加工的方法,作為設計者,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產工藝,往往就會出現無法生產或成本很高的情況。另一個方面,如果設計者只追求價廉而粗製濫造,就從根本上違背了設計的目的,可能會導致產品滯銷或虧本銷售,造成更大的浪費。
產品設計必須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合理使用優質價廉、能優化產品質量的原材料,並在明確目標市場、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等基礎上改進與完善產品設計,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服務。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4、 美觀原則
產品外觀的美是通過對產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裝飾圖案等的設計組合來表達的。通過各種元素組合,表現產品不同的設計特點,強調形態美,技術美,材質美,色彩美等獨特的表現元素,就會產生不同的產品風格,帶給人們各種美的享受。
產品設計中的美觀原則是多元的,受到消費者、功能、技術、文化傳統等多方面的影響。
5、 道德原則
產品設計者必須具有寬廣的眼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並力求用設計完美的產品奉獻社會,維護、完善社會倫理道德,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產品的設計應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出於某種不道德的目的。產品的設計不能單純為了謀取利益而損害人類所居住的環境,更不能為了私利而設計製造低級趣味的產品,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甚至用報廢、有毒材料製造食品、葯品等關繫到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此外,設計是創造性的活動,在利用有關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成果的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的道德觀念。
6、 技術規范原則
產品的設計必須符合一定的技術規范。技術規范是有關開發生產技術的知識、領域、方法和規定的綜合。
技術規范既有強制性的標准,也有推薦使用的技術規范。強制性標準是產品設計製造必須達到的要求,否則將出現各種質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推薦性的技術規范不是產品製作必須要達到的,而是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質量有很大影響的要求。
7、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技術世界中,技術產品是與生態、環境、資源等緊密相連的。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僅是產品設計者應當遵守的原則,而且是產品設計者應當承擔的責任。
技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產品的設計既滿足當代發展的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後人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可持續發展原則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深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
總之,產品的設計要考慮到人類長遠的發展,資源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的平衡等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設計是一項綜合活動,其一般原則對設計的成功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各種原則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最基本的原則是使用原則,創新是核心。
三、設計的評價
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採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它對設計者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強化質量管理、高質量完成設計任務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助於設計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評價涉及到評價對象和評價者。從評價對象來看,設計的評價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對設計過程的評價,二是對設計成果的評價。從評價者來看,也有兩類:一是設計者自我評價,二是他人的評價。
無論是對設計過程的評價還是對設計成果的評價,都應建立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評價者首先應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案的各個細節進行准確的判斷、說明、闡述。只有在事實確定的前提下,評價才會有效,才不至於失真。
進行評價必須制定相應的標准。由於設計的目標和內容不同,設計評價的標准也就不同,有時可以有所側重。評價標準的制定應當客觀、明確,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
加強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是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實現設計目標的關鍵。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要注意把握各個環節或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要注意把握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或階段之間的銜接和協調,要注意階段性成果的質量。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應服務於完善設計方案、促進個人發展的根本目標,不僅僅是設計過程終結時的回顧性、反思性評價,而且也包括設計過程之中的即時性、階段性評價。因此,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應寓於設計的全過程。
2、 對最終產品的評價
最終產品是設計過程的結晶,是設計質量、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對最終產品的評價,有兩個基本的依據:一是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進行評價,二是依據事先制定的設計要求進行評價。在實際評價中,這兩個方面也可以結合起來。
由於對最終產品的評價是對設計成果的總評價,因此,應從多方面把握評價內容。對於不同的產品,評價的內容及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3、 設計的評價和設計的交流
很多情況下,設計的評價目的往往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相互交流信息、徵求意見、共同研討,進而完善設計方案。即使是從參與設計成果的評價出發而進行的評價,也離不開設計的交流。因此,設計的交流貫穿於設計的全過程,是設計評價的基礎。
設計的交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其方式有口頭語言、文本、技術圖樣、圖表、模型、計算機演示、網頁等。具體方式的選用可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對象等因素進行選擇。
在設計的交流過程中,應當注意提煉關鍵的技術信息。對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見要做客觀的、有意義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要能敏捷地抓住他人的意見、建議中的創新點或對自己設計活動有啟發意義的部分,用以改進自己的設計,從而師交流的過程成為改進自己設計、開闊自己視野的過程。
❽ 知識的分類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選集、文集
12 單行著作
121 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 -1847年)
122 革命風暴的高漲與低落時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期(1864-1872年)
124 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和各國建立社會主義政黨時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國際時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14 詩詞
15 手跡
16 專題匯編
18 語錄
2 列寧著作
21 選集、文集
22 單行著作
2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25 手跡
26 專題匯編
28 語錄
3 斯大林著作
31 選集、文集
32 單行著作
3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35 手跡
36 專題匯編
38 語錄
4 毛澤東著作
41 選集、文集
42 單行著作
421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4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44 詩詞
45 手跡
46 專題匯編
48 語錄
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著作匯編
56 專題匯編
58 語錄
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生平和傳記
71 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寧
74 斯大林
75 毛澤東
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8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2 列寧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3 斯大林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4 毛澤東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5 著作匯編的學習和研究
B 哲學
B 哲學
0 哲學理論
0-0 馬克思主義哲學(總論)
1 哲學基本問題
2 辯證唯物主義
21 物質論
22 意識論
23 認識論、反映論
24 唯物辯證法
25 唯物辯證法諸范疇
26 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27 辯證唯物主義的應用
3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8 哲學流派及其研究
81 唯心主義
82 實證論、經驗批判主義(馬赫主義)
83 唯意志論、生命哲學
84 新康德注意、新黑格爾主義
85 新實在論、邏輯實證論(新實證論、邏輯經驗主義)
86 存在主義(生存主義)
87 實用主義
88 新托馬斯主義(新經院哲學)
89 其他哲學流派
1 世界哲學
12 古代哲學
13 中世紀哲學
14 近代哲學
15 現代哲學
17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與發展
2 中國哲學
20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總論)
22 先秦哲學
221 諸子前哲學
222 儒家
223 道家
224 墨家
225 名家
226 法家
227 陰陽家
228 縱橫家
229 雜家
232 秦漢哲學(總論)(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233 秦代哲學(公元前221-207年)
234 漢代哲學(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235 三國、晉、南北朝哲學(220-589年)
241 隋、唐、五代哲學(581-960年)
244 宋、元哲學(960-1368年)
248 明代哲學(1368-1644年)
249 清代哲學(1644-1840年)
25 近代哲學(1840-1918年)
26 現代哲學(1919- 年)
2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3 亞洲哲學
302 古代哲學(亞洲)
303 中世紀哲學(亞洲)
304 近代哲學(亞洲)
305 現代哲學(亞洲)
3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亞洲的傳播與發展
31 東亞哲學
33 東南亞哲學(一)
34 東南亞哲學(二)
35 南亞哲學
36 中亞哲學
37 西亞哲學(一)
38 西亞哲學(二)
4 非洲哲學
402 古代哲學(非洲)
403 中世紀哲學(非洲)
404 近代哲學(非洲)
405 現代哲學(非洲)
4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非洲的傳播與發展
41 北非哲學
42 東非哲學
43 西非哲學(一)
44 西非哲學(二)
45 西非哲學(三)
46 中非哲學
47 南非哲學(一)
48 南非哲學(二)
5 歐洲哲學
502 古代哲學(歐洲)
503 中世紀哲學(歐洲)
504 近代哲學(歐洲)
505 現代哲學(歐洲)
5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
51 東歐、中歐哲學(一)
52 東歐、中歐哲學(二)
53 北歐哲學
54 南歐哲學(一)
55 南歐哲學(二)
56 西歐哲學
6 大洋州哲學
7 美洲哲學
80 思維科學(總論)
81 邏輯學(論理學)
0 總論
811 辯證邏輯
812 形式邏輯(名學、辯學)
[813] 數理邏輯(符號邏輯)(宜入O141)
[814] 概率邏輯
815 哲理邏輯(非經典邏輯)
819 應用邏輯
82 倫理學(道德哲學)
0 總論
821 人生觀、人生哲學
822 國家道德
823 家庭、婚姻道德
824 社會公德
825 個人修養
83 美學
0 總論
832 美學與社會生產
832 美學與現實社會生活
[835] 藝術美學(宜入J01)
84 心理學
0 總論
841 心理學研究方法
842 心理過程與心理實踐
843 發生心理學
844 發展心理學(人類心理學)
845 生理心理學
846 變態心理學、病態心理學、超意識心理學
848 個性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849 應用心理學
9 無神論、宗教
91 無神論
92 宗教
93 神話與原始宗教
94 佛教
95 道教
96 伊斯蘭教(回教)
97 基督教
98 其他宗教
99 迷信術數
C 社會科學
C 社會科學總論
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社會科學現狀、概況
2 機關、團體、會議
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51 叢書(匯刻書)
52 全集、選集
53 文集、會議錄
54 年鑒、年刊
55 連續出版物、期刊
6 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7]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書(請查G257.33,Z88/89)"
8 統計學
81 統計方法
[82] 專類統計學(宜入有關學科)
83 世界各國統計資料
91 社會學
92 人口學
93 管理學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請查N94)
96 人才學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論
1/3 共產主義運動、共產黨
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2 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
3 各國共產黨
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5 世界政治
6 中國政治
7 各國政治
73 亞洲政治
74 非洲政治
75 歐洲政治
76 大洋州政治
77 美洲政治
8 外交、國際關系
9 法律
E 軍事
0 軍事理論
1 世界軍事
2 中國軍事
3/7 各國軍事
3 亞洲軍事
4 非洲軍事
5 歐洲軍事
6 大洋州軍事
7 美洲軍事
8 戰略、戰術、戰役
9 軍事技術
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 經濟
0 政治經濟學
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2 經濟計劃與管理
3 農業經濟
4 工業經濟
5 交通運輸經濟
6 有點經濟
7 貿易經濟
8 財政、金融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0 文化理論
1 世界各國文化事業概況
11 世界軍事
12 中國軍事
13 亞洲軍事
14 非洲軍事
15 歐洲軍事
16 大洋州軍事
17 美洲軍事
2 信息與知識傳播
3 科學、科學研究
4 教育
4 教育
5 世界各國教育事業
6 各級教育
7 各類教育
8 體育
H 語言、文字
0 語言學
1 漢語
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3 常用外國語
31 英語
32 法語
33 德語
34 西班牙語
35 俄語
36 日語
37 阿拉伯語
4/84 各語系語言
4 漢藏語系
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61 南亞語系
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64 東北亞諸語系
65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66 芬蘭-烏戈爾語系
67 閃-含語系
7 印歐語系
81 非洲諸語系
83 美洲諸語系
84 大洋州諸語系
9 國際輔助語
I 文學
0 文學理論
1 世界文學
2 中國文學
3/7 各國文學
3 亞洲文學
4 非洲文學
5 歐洲文學
6 大洋州文學
7 美洲文學
J 藝術
0 藝術理論
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2 繪畫
29 書法、篆刻
3 雕塑
4 攝影藝術
5 工藝美術
[59] 建築藝術(請查TU-8)
6 音樂
7 舞蹈
8 戲劇藝術
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
0 史學理論
1 世界史
2 中國史
3/7 各國史
3 亞洲史
4 非洲史
5 歐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傳記
81 世界人物傳記及傳記研究與編寫
82 中國人物傳記
83 各國人物傳記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學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國文物考古
88 各國文物考古
89 風俗習慣
9 地理
N 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
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自然科學現狀、概況
2 自然科學機關、團體、會議
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請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
[99] 情報學、情報工作(請查G35)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1 數學
11 古典數學
12 初等數學
13 高等數學
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
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
17 數學分析
18 幾何、拓撲
19 整體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論、數理統計
22 運籌學
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
24 計算數學
29 應用數學
3 力學
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
32 振動理論
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
34 固體力學
35 流體力學
369 物理力學
37 流變學
38 爆炸力學
39 應用力學
4 物理學
41 理論物理學
42 聲學
43 光學
44 電磁學、電動力學
45 無線電物理學
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
47 半導體物理學
48 固體物理學
51 低溫物理學
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
53 等離子體物理學
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
56 分子物理學、高能物理學
59 應用物理學
6 化學
61 無機化學
62 有機化學
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
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
65 分析化學
69 應用化學
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1 天文學
2 測繪學
3 地球物理學
4 氣象學
5 地質學
6 地質學(二)
7 海洋學
9 自然地理學
Q 生物科學
1 普通生物學
2 細胞學
3 遺傳學
4 生物學
5 生物化學
6 生物物理學
7 分子生物學
81 生物工程學
[89] 環境生物學(請查X17)
91 古生物學
93 微生物學
94 植物學
95 動物學
96 昆蟲學
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1 預防醫學、衛生學
2 中國醫學
3 基礎醫學
4 臨床醫學
5 內科學
6 外科學
71 婦產科學
72 兒科學
73 腫瘤學
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76 耳鼻咽喉科學
77 眼科學
78 口腔科學
79 外國民族醫學
8 特種醫學
9 葯學
S 農業科學
1 農業基礎科學
2 農業工程
3 農學(農藝學)
4 植物保護
5 農作物
6 園藝
7 林業
8 畜牧、獸醫、狩獵、蠶、蜂
9 水產、漁業
T 工業科學
TB 一般工業技術
1 工程基礎科學
2 工程設計與測繪
3 工程材料學
[31] 金屬材料(請查TG4)
32 非金屬材料
33 復合材料
35 耐低溫材料、耐高溫材料
37 耐腐蝕材料
39 其他特種性能材料
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
41 爆破技術
42 密封技術
43 薄膜技術
44 粉末技術
48 包裝工程
49 工廠、車間
5 聲學工程
6 製冷工程
7 真空技術
8 攝影技術
9 計量學
TD 礦業工程
1 礦山地質與測量
2 礦山設計與建設
3 礦山壓力與支護
4 礦山機械
5 礦山運輸與設備
6 礦山電工
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
8 礦山開采
9 選礦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2 鑽井工程
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5 海上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
8 石油、天然氣存儲與運輸
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
[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宜入X74)
TF 冶金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冶金技術
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
4 鋼鐵冶煉(黑色金屬冶煉)(總論)
5 煉鐵
6 鐵合金冶煉
7 煉鋼
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
8 有色金屬冶煉
TG 金屬學、金屬工藝
1 金屬學、熱處理
2 鑄造
3 金屬壓力加工
4 焊接、金屬切割及粘接
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
9 鉗工工藝、裝配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藝
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
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
14 機械製造用材料
16 機械製造工藝
17 運行與維修
18 機械工廠(車間)
2 起重運輸機械
3 泵
4 氣體壓縮及輸送機械
6 專用機械
7 儀器、儀表
TJ 武器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2 槍械
3 火炮
4 彈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煙火器材、火炸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導彈
8 戰車、戰艦、戰機、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種武器與防護設備
TK 動力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熱力工程、熱機
2 蒸汽動力工程
3 熱工測量和熱工自動控制
4 內燃機工程
5 特殊熱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機械
8 風能、風力機械
91 氫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術
1 基礎理論
2 核燃料及其生產
3 核反應堆工程
4 各種核反應堆、核電廠
5 加速器
6 受控熱核反應(聚變反應理論及實驗裝置)
7 輻射防護
8 粒子探測技術、輻射探測技術與核儀器儀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與制備
929 輻射源
93 放射性物質的包裝、運輸與貯存
94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與綜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術的應用
TM 電工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電工基礎理論
2 電工材料
3 電機
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
5 電器
6 發電、發電廠
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
8 高電壓技術
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
92 電氣化、電能應用
93 電器測量技術及儀器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真空電子技術
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
3 半導體技術
4 微電子學、集成電路(IC)
6 電子元件、組件
7 基本電子電路
8 無線電、電信設備
91 通信
92 無線通信
93 廣播
94 電視
95 雷達
96 無線電導航
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
[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請查TM93)
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
1 自動化基礎理論
11 自動化系統理論
13 自動化控制理論
14 自動信息理論
15 自動模擬理論(自動模擬理論)
17 開關電路理論
18 人工智慧理論
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20 一般性問題
21 自動化元件、部件
23 自動化裝置與設備
24 機器人技術
27 自動化系統理論
29 自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3 計算技術、計算機
30 一般性問題
31 計算機軟體
32 一般計算器和計算機
33 電子數字計算機(不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4 電子模擬計算機(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5 混合電子計算機
36 微型計算機
38 其他計算機
39 計算機的應用
6 射流技術(流控技術)
60 一般性問題
61 射流元件
62 射流附件
63 檢測發信裝置
64 執行機構
65 動力源
66 射流控制線路
67 射流自動控制系統
69 射流技術的應用
7 遙感技術
70 一般性問題
72 遙感方式
73 探測儀器及系統
75 遙感圖象的解譯、識別與處理
79 遙感技術的應用
8 遠動技術
80 一般性問題
[81] 元件、部件(宜入TP21)
83 遠動化裝置
84 信道
87 遠動化系統
89 遠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TQ 化學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基礎理論
2 化工過程(物理過程及物理化學過程)
3 化學反應過程
4 化工原料、輔助物料
5 化工機械與設備
6 化工生產過程、最後處理及包裝
7 化工產品與副產品
8 化工廠
[09] 化學工業廢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宜入X78)
11 基本無機化學工業
110 一般性問題
111 無機酸類生產
113 氨和銨鹽工業
114 氯鹼工業
115 無機鹽工業
116 工業氣體
117 特種氣體
118 無機過酸及過酸鹽
12 非金屬元素及其無機化合物化學工業
13 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化學工業
15 電化學工業
16 電熱工業、高溫製品工業
17 硅酸鹽工業
2 基本有機化學工業
31 高分子化合物工業(高聚物工業)
32 合成樹脂與塑料工業
33 橡膠工業
34 化學纖維工業
35 纖維素質的化學加工工業
41 溶劑與增塑劑的生產
42 試劑與純化學品的生產
43 膠粘劑工業
44 化學肥料工業
45 農葯工業
46 制葯化學工業
51 燃料化學工業
52 煉焦化學工業
53 煤化學及煤的加工利用
54 煤炭汽化工業
55 燃料照明工業
56 爆炸物工業、火柴工業
57 感光材料工業
58 磁性記錄材料工業
61 染料及中間體工業
62 顏料工業
63 塗料工業
64 油脂和蠟的化學加工工業、肥皂工業
65 香料及化妝品工業
9 其他化學工業
TS 輕工業、手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紡織工業、染整工業
2 食品工業
3 制鹽工業
4 煙草工業
5 皮革工業
6 木材加工工業、傢具製造工業
7 造紙工業
8 印刷工業
91 五金製品工業
93 工藝美術製造工業
94 服裝工業、製鞋工業
95 其他輕工業、手工業
97 生活供應技術
TU 建築科學
1 建築基礎科學
19 建築勘測
2 建築設計
3 建築結構
4 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
5 建築材料
6 建築施工機械和設備
7 建築施工
8 房屋建築設備
9 地下建築
7 高層建築
98 區域規劃、城鎮規劃
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
1 水利工程基礎課學
21 水資料調查與水利規劃
22 水工勘測、設計
3 水工結構
4 水工材料
5 水利工程施工
6 水利樞紐、水工建築物
7 水能力用、水電站工程
8 治河工程與防洪工程
[91] 運渠(運河、渠道)工程(宜入U61)
[02] 港灣工程(宜入U65)
[93] 農田水利工程(宜入S27)
U 交通運輸
1 綜合運輸
2 鐵路運輸
4 公路運輸
41 道路工程
44 橋涵工程
45 隧道工程
46 汽車工程
461 汽車理論
462 整車設計與計算
463 汽車結構部件
464 汽車發動機
465 汽車材料
466 汽車製造工藝
467 汽車實驗
468 汽車製造廠
469 各種用途汽車
471 汽車駕駛與使用
472 汽車保養與修理
473 汽車用燃料、潤滑料
48 其他道路運輸工具
49 交通工程與公路運輸技術管理
6 水路運輸
[8] 航空運輸
V 航空、航天
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11 航空、航天的發展與空間探索
19 航空、航天的應用
2 航空
21 基礎理論及實驗
22 飛機構造與設計
23 航空發動機(推進系統)
24 航空儀表、設備、控制與導航
25 航空用材料
26 航空製造工藝
27 各類型航天器
31 航空用燃料及潤滑劑
32 航空飛行術
35 航空港(站)、機場及技術管理
37 航空系統工程
4 航天(宇宙航行)
41 基礎理論及實驗
42 火箭、航天器構造(總體)
43 推進系統(發動機、推進器)
44 儀表、設備、制導與控制
[45] 航天用材料(請查V25)
46 製造工藝
47 航天器及其運載工具
51 航天用燃料(推進劑)及潤滑劑
52 航天術
55 地面設備、試驗場、發射場、航天基地
57 航天系統工程
[7] 航空、航天醫學(宜入R85)
X 環境科學
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2 環境綜合研究
3 環境保護管理
4 災害及其防治
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7 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
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9 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Z 綜合性圖書
Z 綜合性圖書
1 叢書
2 網路全書、類書
3 辭典
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5 年鑒、年刊
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❾ 書籍一般分為哪幾類
"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圖書的特性所編制的分類法。
它將學科分五大類,22個大類,基本序列是:
馬列毛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選集、文集
12 單行著作
121 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 -1847年)
122 革命風暴的高漲與低落時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期(1864-1872年)
124 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和各國建立社會主義政黨時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國際時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14 詩詞
15 手跡
16 專題匯編
18 語錄
2 列寧著作
21 選集、文集
22 單行著作
2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25 手跡
26 專題匯編
28 語錄
3 斯大林著作
31 選集、文集
32 單行著作
3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35 手跡
36 專題匯編
38 語錄
4 毛澤東著作
41 選集、文集
42 單行著作
421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4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44 詩詞
45 手跡
46 專題匯編
48 語錄
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著作匯編
56 專題匯編
58 語錄
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生平和傳記
71 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寧
74 斯大林
75 毛澤東
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8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2 列寧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3 斯大林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4 毛澤東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5 著作匯編的學習和研究
哲學
B哲學
0 哲學理論
0-0 馬克思主義哲學(總論)
1 哲學基本問題
2 辯證唯物主義
21 物質論
22 意識論
23 認識論、反映論
24 唯物辯證法
25 唯物辯證法諸范疇
26 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27 辯證唯物主義的應用
3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8 哲學流派及其研究
81 唯心主義
82 實證論、經驗批判主義(馬赫主義)
83 唯意志論、生命哲學
84 新康德注意、新黑格爾主義
85 新實在論、邏輯實證論(新實證論、邏輯經驗主義)
86 存在主義(生存主義)
87 實用主義
88 新托馬斯主義(新經院哲學)
89 其他哲學流派
1 世界哲學12 古代哲學13 中世紀哲學14 近代哲學15 現代哲學
17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與發展
2 中國哲學
20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總論)
22 先秦哲學221 諸子前222 儒家223 道家
224 墨家225 名家226 法家227 陰陽家228 縱橫家
229 雜家
232 秦漢哲學(總論)(公元前221-公元220年)233 秦代哲學(公元前221-207年)
234 漢代哲學(公元前206-公元220年)235 三國、晉、南北朝哲學(220-589年)241 隋、唐、五代哲學(581-960年)
244 宋、元哲學(960-1368年)248 明代哲學(1368-1644年)249 清代哲學(1644-1840年)
25 近代哲學(1840-1918年)26 現代哲學(1919- 年)
2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3 亞洲哲學
302 古代哲學(亞洲)303 中世紀哲學(亞洲)304 近代哲學(亞洲)
305 現代哲學(亞洲)3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亞洲的傳播與發展
31 東亞哲學33 東南亞哲學(一)
34 東南亞哲學(二)35 南亞哲學
36 中亞哲37 西亞哲學(一)38 西亞哲學(二)
4 非洲哲學
402 古代哲學(非洲)403 中世紀哲學(非洲)404 近代哲學(非洲)
405 現代哲學(非洲)4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非洲的傳播與發展
41 北非哲學42 東非哲學43 西非哲學(一)44 西非哲學(二)
45 西非哲學(三)46 中非哲學47 南非哲學(一)48 南非哲學(二)
5 歐洲哲學
502 古代哲學(歐洲)503 中世紀哲學(歐洲)504 近代哲學(歐洲)
505 現代哲學(歐洲)5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
51 東歐、中歐哲學(一)52 東歐、中歐哲學(二)
53 北歐哲學54 南歐哲學(一)55 南歐哲學(二)56 西歐哲學
6 大洋州哲學
7 美洲哲學
80 思維科學(總論)
81 邏輯學(論理學)
0 總論811 辯證邏輯812 形式邏輯(名學、辯學)
[813] 數理邏輯(符號邏輯)(宜入O141)[814] 概率邏輯
815 哲理邏輯(非經典邏輯)819 應用邏輯
82 倫理學(道德哲學)
0 總論821 人生觀、人生哲學822 國家道德823 家庭、婚姻道德
824 社會公德825 個人修養
83 美學
0 總論
832 美學與社會生產832 美學與現實社會生活[835] 藝術美學(宜入J01)
84 心理學
0 總論
841 心理學研究方法842 心理過程與心理實踐843 發生心理學
844 發展心理學(人類心理學)845 生理心理學
846 變態心理學、病態心理學、超意識心理學848 個性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849 應用心理學
9 無神論、宗教
91 無神論92 宗教93 神話與原始宗教94 佛教95 道教
96 伊斯蘭教(回教)97 基督教98 其他宗教99 迷信術數
社會科學
C 社會科學總論
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社會科學現狀、概況
2 機關、團體、會議
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51 叢書(匯刻書)52 全集、選集53 文集、會議錄54 年鑒、年刊
55 連續出版物、期刊
6 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7]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書(請查G257.33,Z88/89)"
8 統計學
81 統計方法
[82] 專類統計學(宜入有關學科)
83 世界各國統計資料
91 社會92 人口學93 管理學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請查N94)
96 人才學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論
1/3 共產主義運動、共產黨
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2 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3 各國共產黨
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5 世界政治
6 中國政治
7 各國政治
73 亞洲政治74 非洲政治75 歐洲政治76 大洋州政治
77 美洲政治
8 外交、國際關系
9 法律
E 軍事
0 軍事理論1 世界軍事2 中國軍事
3/7 各國軍事
3 亞洲軍事4 非洲軍事5 歐洲軍事6 大洋州軍事7 美洲軍事
8 戰略、戰術、戰役
9 軍事技術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 經濟
0 政治經濟學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2 經濟計劃與管理
3 農業經濟4 工業經濟5 交通運輸經濟6 有點經濟
7 貿易經濟8 財政、金融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0 文化理論
1 世界各國文化事業概況11 世界軍事12 中國軍事13 亞洲軍事
14 非洲軍事15 歐洲軍事16 大洋州軍事17 美洲軍事
2 信息與知識傳播
3 科學、科學研究
4 教育
4 教育5 世界各國教育事業6 各級教育7 各類教育
8 體育
H 語言、文字
0 語言學
1 漢語
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3 常用外國語31 英語32 法語33 德語34 西班牙語35 俄語
36 日語37 阿拉伯語
4/84 各語系語言
4 漢藏語系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61 南亞語系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64 東北亞諸語系
65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66 芬蘭-烏戈爾語系67 閃-含語系
7 印歐語系81 非洲諸語系83 美洲諸語系84 大洋州諸語系
9 國際輔助語
I 文學
0 文學理論
1 世界文學
2 中國文學
3/7 各國文學3 亞洲文學4 非洲文學 5 歐洲文學
6 大洋州文學 7 美洲文學
J 藝術
0 藝術理論
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2 繪畫 29 書法、篆刻
3 雕塑 4 攝影藝術 5 工藝美術
[59] 建築藝術(請查TU-8)
6 音樂 7 舞蹈 8 戲劇藝術
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
0 史學理論
1 世界史
2 中國史
3/7 各國史
3 亞洲史 4 非洲史
5 歐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傳記
81 世界人物傳記及傳記研究與編寫 82 中國人物傳記
83 各國人物傳記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學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國文物考古
88 各國文物考古
89 風俗習慣
9 地理
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
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自然科學現狀、概況
2 自然科學機關、團體、會議 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請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 [99] 情報學、情報工作(請查G35)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1 數學
11 古典數學 12 初等數學
13 高等數學 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 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
17 數學分析 18 幾何、拓撲
19 整體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論、數理統計
22 運籌學 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
24 計算數學 29 應用數學
3 力學
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32 振動理論
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 34 固體力學 35 流體力學
369 物理力學 37 流變學38 爆炸力學39 應用力學
4 物理學
41 理論物理學42 聲學43 光44 電磁學、電動力學
45 無線電物理學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
47 半導體物理48 固體物理學51 低溫物理學
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53 等離子體物理學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
56 分子物理學、高能物理學59 應用物理學
6 化學
61 無機化學62 有機化學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
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65 分析化學69 應用化學
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1 天文學2 測繪學3 地球物理學4 氣象學5 地質學
6 地質學(二)7 海洋學9 自然地理學
Q 生物科學
1 普通生物學2 細胞學3 遺傳學4 生物學5 生物化學
6 生物物理學7 分子生物學81 生物工程學[89] 環境生物學(請查X17)
91 古生物學93 微生物學94 植物學95 動物學96 昆蟲學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1 預防醫學、衛生學2 中國醫學3 基礎醫學4 臨床醫學
5 內科學6 外科71 婦產科學72 兒科學
73 腫瘤學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76 耳鼻咽喉科學 77 眼科學
78 口腔科學
79 外國民族醫學
8 特種醫學
9 葯學
S 農業科學
1 農業基礎科學2 農業工程3 農學(農藝學)4 植物保護
5 農作物6 園藝7 林8 畜牧、獸醫、狩獵、蠶、蜂9 水產、漁業
T 工業科學
TB 一般工業技術
1 工程基礎科學
2 工程設計與測繪
3 工程材料學
[31] 金屬材料(請查TG4)
32 非金屬材料
33 復合材料
35 耐低溫材料、耐高溫材料
37 耐腐蝕材料
39 其他特種性能材料
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
41 爆破技術
42 密封技術
43 薄膜技術
44 粉末技術
48 包裝工程
49 工廠、車間
5 聲學工程
6 製冷工程
7 真空技術
8 攝影技術
9 計量學
TD 礦業工程
1 礦山地質與測量
2 礦山設計與建設
3 礦山壓力與支護
4 礦山機械
5 礦山運輸與設備
6 礦山電工
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
8 礦山開采
9 選礦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2 鑽井工程
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5 海上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
8 石油、天然氣存儲與運輸
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
[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宜入X74)
TF 金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冶金技術
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
4 鋼鐵冶煉(黑色金屬冶煉)(總論)
5 煉鐵
6 鐵合金冶煉
7 煉鋼
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
8 有色金屬冶煉
TG 金屬學、金屬工藝
1 金屬學、熱處理
2 鑄造
3 金屬壓力加工
4 焊接、金屬切割及粘接
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
9 鉗工工藝、裝配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藝
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
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
14 機械製造用材料
16 機械製造工藝
17 運行與維修
18 機械工廠(車間)
2 起重運輸機械
3 泵
4 氣體壓縮及輸送機械
6 專用機械
7 儀器、儀表
TJ 武器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2 槍械
3 火炮
4 彈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煙火器材、火炸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導彈
8 戰車、戰艦、戰機、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種武器與防護設備
TK 動力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熱力工程、熱機
2 蒸汽動力工程
3 熱工測量和熱工自動控制
4 內燃機工程
5 特殊熱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機械
8 風能、風力機械
91 氫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術
1 基礎理論
2 核燃料及其生產
3 核反應堆工程
4 各種核反應堆、核電廠
5 加速器
6 受控熱核反應(聚變反應理論及實驗裝置)
7 輻射防護
8 粒子探測技術、輻射探測技術與核儀器儀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與制備
929 輻射源
93 放射性物質的包裝、運輸與貯存
94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與綜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術的應用
TM 電工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電工基礎理論
2 電工材料
3 電機
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
5 電器
6 發電、發電廠
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
8 高電壓技術
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
92 電氣化、電能應用
93 電器測量技術及儀器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真空電子技術
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
3 半導體技術
4 微電子學、集成電路(IC)
6 電子元件、組件
7 基本電子電路
8 無線電、電信設備
91 通信
92 無線通信
93 廣播
94 電視
95 雷達
96 無線電導航
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
[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請查TM93)
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
1 自動化基礎理論
11 自動化系統理論
13 自動化控制理論
14 自動信息理論
15 自動模擬理論(自動模擬理論)
17 開關電路理論
18 人工智慧理論
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20 一般性問題
21 自動化元件、部件
23 自動化裝置與設備
24 機器人技術
27 自動化系統理論
29 自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3 計算技術、計算機
30 一般性問題
31 計算機軟體
32 一般計算器和計算機
33 電子數字計算機(不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4 電子模擬計算機(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5 混合電子計算機
36 微型計算機
38 其他計算機
39 計算機的應用
6 射流技術(流控技術)
60 一般性問題
61 射流元件
62 射流附件
63 檢測發信裝置
64 執行機構
65 動力源
66 射流控制線路
67 射流自動控制系統
69 射流技術的應用
7 遙感技術
70 一般性問題
72 遙感方式
73 探測儀器及系統
75 遙感圖象的解譯、識別與處理
79 遙感技術的應用
8 遠動技術
80 一般性問題
[81] 元件、部件(宜入TP21)
83 遠動化裝置
84 信道
87 遠動化系統
89 遠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TQ 化學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基礎理論
2 化工過程(物理過程及物理化學過程)
3 化學反應過程
4 化工原料、輔助物料
5 化工機械與設備
6 化工生產過程、最後處理及包裝
7 化工產品與副產品
8 化工廠
[09] 化學工業廢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宜入X78)
11 基本無機化學工業
110 一般性問題
111 無機酸類生產
113 氨和銨鹽工業
114 氯鹼工業
115 無機鹽工業
116 工業氣體
117 特種氣體
118 無機過酸及過酸鹽
12 非金屬元素及其無機化合物化學工13 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化學工業
15 電化學工業16 電熱工業、高溫製品工業
17 硅酸鹽工業2 基本有機化學工業
31 高分子化合物工業(高聚物工業)
32 合成樹脂與塑料工業33 橡膠工業
34 化學纖維工業
35 纖維素質的化學加工工業41 溶劑與增塑劑的生產
42 試劑與純化學品的生產43 膠粘劑工業
44 化學肥料工業
45 農葯工業46 制葯化學工業51 燃料化學工業
52 煉焦化學工業
53 煤化學及煤的加工利用
54 煤炭汽化工業
55 燃料照明工業
56 爆炸物工業、火柴工業
57 感光材料工業
58 磁性記錄材料工業
61 染料及中間體工業
62 顏料工業
63 塗料工業
64 油脂和蠟的化學加工工業、肥皂工業
65 香料及化妝品工業
9 其他化學工業
TS 輕工業、手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紡織工業、染整工業
2 食品工業
3 制鹽工業
4 煙草工業
5 皮革工業
6 木材加工工業、傢具製造工業
7 造紙工業
8 印刷工業
91 五金製品工業
93 工藝美術製造工業
94 服裝工業、製鞋工業
95 其他輕工業、手工業
97 生活供應技術
TU 建築科學
1 建築基礎科學
19 建築勘測
2 建築設計
3 建築結構
4 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
5 建築材料
6 建築施工機械和設備
7 建築施工
8 房屋建築設備
9 地下建築
7 高層建築
98 區域規劃、城鎮規劃
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
1 水利工程基礎課學
21 水資料調查與水利規劃
22 水工勘測、設計
3 水工結構
4 水工材料
5 水利工程施工
6 水利樞紐、水工建築物
7 水能力用、水電站工程
8 治河工程與防洪工程
[91] 運渠(運河、渠道)工程(宜入U61)
[02] 港灣工程(宜入U65)
[93] 農田水利工程(宜入S27)
U 交通運輸
1 綜合運輸
2 鐵路運輸
4 公路運輸
41 道路工程
44 橋涵工程
45 隧道工程
46 汽車工程
461 汽車理論
462 整車設計與計算
463 汽車結構部件
464 汽車發動機
465 汽車材料
466 汽車製造工藝
467 汽車實驗
468 汽車製造廠
469 各種用途汽車
471 汽車駕駛與使用
472 汽車保養與修理
473 汽車用燃料、潤滑料
48 其他道路運輸工具
49 交通工程與公路運輸技術管理
6 水路運輸
[8] 航空運輸
V 航空、航天
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11 航空、航天的發展與空間探索
19 航空、航天的應用
2 航空
21 基礎理論及實驗
22 飛機構造與設計
23 航空發動機(推進系統)
24 航空儀表、設備、控制與導航
25 航空用材料
26 航空製造工藝
27 各類型航天器
31 航空用燃料及潤滑劑
32 航空飛行術
35 航空港(站)、機場及技術管理
37 航空系統工程
4 航天(宇宙航行)
41 基礎理論及實驗
42 火箭、航天器構造(總體)
43 推進系統(發動機、推進器)
44 儀表、設備、制導與控制
[45] 航天用材料(請查V25)
46 製造工藝
47 航天器及其運載工具
51 航天用燃料(推進劑)及潤滑劑
52 航天術
55 地面設備、試驗場、發射場、航天基地
57 航天系統工程
[7] 航空、航天醫學(宜入R85)
X 環境科學
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2 環境綜合研究
3 環境保護管理
4 災害及其防治
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7 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
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9 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綜合性圖書
Z 綜合性圖書
1 叢書
2 網路全書、類書
3 辭典
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5 年鑒、年刊
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