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能量循環機械裝置

能量循環機械裝置

發布時間:2022-04-09 08:06:57

1. 熱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熱泵工作原理

作為自然界的現象,正如水由高處流向低處那樣,熱量也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但人們可以創造機器,如同把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而採用水泵那樣,採用熱泵可以把熱量從低溫抽吸到高溫。所以熱泵實質上是一種熱量提升裝置,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環境介質中貯存的能量加以挖掘,提高溫位進行利用,而整個熱泵裝置所消耗的功僅為供熱量的三分之一或更低,這也是熱泵的節能特點。

(1)能量循環機械裝置擴展閱讀

熱泵是一種充分利用低品位熱能的高效節能裝置。熱量可以自發的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中去,但不能自發地沿相反方向進行。熱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環方式迫使熱量從低溫物體流向高溫物體的機械裝置,它僅消耗少量的逆循環凈功,就可以得到較大的供熱量,可以有效地把難以應用的低品位熱能利用起來達到節能目的。

由於熱泵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壓縮式製冷是一致的;所以在小型空調器中,為了充分發揮它的效能,在夏季空調降溫或在冬季取暖,都是使用同一套設備來完成的。在冬季取暖時,將空調器中的蒸發器與冷凝器通過一個換向閥來調換工作。

2. 汽車的發動機會轉動是什麼原理

活塞帶動,由一個活塞桿和曲軸相聯,過程如下:
1.活塞在頂部開始,進氣閥打開,活塞往下運動,吸入油氣混合氣
2.活塞往頂部運動來壓縮油氣混合氣,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當活塞到達頂部時,火花塞放出火花來點燃油氣混合氣,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運動。
4.活塞到達底部,排氣閥打開,活塞往上運動,尾氣從汽缸由排氣管排出。
發動機(Engine)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如內燃機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於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於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3. 世界上真的有永動機存在嗎

不存在的 。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這才是永動機,違反能量守恆。在沒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吸取熱量使之連續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也是永動機,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不存在的。
永動機是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
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兩類永動機是違反當前客觀科學規律的概念,是不能夠被製造出來的。

(3)能量循環機械裝置擴展閱讀:
永動機嘗試的詳細分類:

(1)機械類:妄圖依靠機械內循環,對啟動能量進行增益,以試圖突破能量守恆。並依靠能量增益,使增益的能量輸出,並將輸出能分化為兩部分,一部分給機械提供動力。另一部分對外做功。
(2)電/磁動機:屬於永動機范疇,但因不具備工業實用性,被稱為玩具。概念,假設概念,磁鐵與電磁場互動,使得能量突破能量守恆,磁動機獲得了輸出大於輸入。但實際上實驗顯示,磁動機終究會因為消磁而停止。
(3)熱循環:試圖突破熱一,熱二,但終究失敗,溫度平衡點與溫度不可疊加和轉化消耗上,無法在內部環境中進行百分百轉化。
(4)空氣壓縮機:依靠壓縮空氣,至使溫度升高。理論上,空氣壓縮與釋放能量守恆,但是使用空氣壓縮的機構涉及曲軸等機械零件能量消耗,並且在熱量揮發時速度與空氣回溫等等存在許多不完善,但具體資料因資源有限暫且未知(理論上可行性永動機)。
(5)特斯拉線圈:屬於官方資料,民間流傳的據說是不完整的,但理論上與現實中線圈的確存在,它是一種在自然界收集電能量的一種器具。姑且不說官方文獻,但以自然界電磁場能量製作出的線圈僅僅只能是個玩具。
(6)飲水鳥:愛因斯坦自食其言的傳奇玩具,一個利用液體沸點與自然界溫度的玩具機械。
(7)幾何永動:這是集齊所有機械類理論於一體的永動機,並開闊創新,成就前無古人,也可能後無來者的失敗永動機。這台永動機發明者只研究增益零件,而放棄了固定能量源,選擇能量源自由。形成了一個利用周長相等的圓與三角形之間的力矩不同,而忽略三角形最短力矩的另類組合。
(8)液態永動:利用液體質量的密度與引力,或另一種單純的水與氣體引力相結合設計出的永動機。但因為守恆,利用液體質量的至今全部失敗,而水與空氣類型的似乎也是失敗。
(9)倒吸虹:這個永動機,企圖改變管道的粗細,在水管的上方加一個水箱,依靠水的壓力,改變吸虹勢能。但因出水口的限制,決定了水的壓力,導致再次失敗。

4. 有什麼能將能量儲存起來並緩慢釋放的機械裝置或機構

最簡單的就是渦卷彈簧,也叫發條,機械手錶或鍾表的用的那種原理。

5. 傳遞機械能的機器有哪些

主要有:原動機、抽水機、電梯、反應釜、起重機械等。

1、原動機:機械設備中的重要驅動部分,原動機為利用能源產生原動力的一切機械,按利用的能源分,有熱力發動機、水力發動機、風力發動機和電動機等;是現代生產、生活領域中所需動力的主要來源。原動機可以提供機組的有功功率和各種損耗,包括機械損耗、電磁損耗等等。

2、抽水機:離心式水泵為利用大氣壓的作用,將水從低處提升至高處的水力機械。它由水泵、動力機械與傳動裝置組成。它廣泛應用於農田灌溉、排水以及工礦企業與城鎮的給水、排水。為適應不同需要,而有多種類型。

3、電梯:服務於建築物內若干特定的樓層,其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於水平面或與鉛垂線傾斜角小於15°的剛性軌道運動的永久運輸設備。80年代,驅動裝置有進一步改進,如電動機通過蝸桿傳動帶動纏繞捲筒、採用平衡重等。19世紀末,採用了摩擦輪傳動,大大增加電梯的提升高度。

4、起重機械:用於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並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3t,且提升高度大於或者等於2m的起重機;層數大於或者等於2層的機械式停車設備。

5、反應釜:由釜體、釜蓋、夾套、攪拌器、傳動裝置、軸封裝置、支承等組成。攪拌裝置在高徑比較大時,可用多層攪拌槳葉,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任意選配。釜壁外設置夾套,或在器內設置換熱面,也可通過外循環進行換熱。

6. 什麼樣的叫做永動機

永動機是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兩類永動機是違反當前客觀科學規律的概念,是不能夠被製造出來的。

(6)能量循環機械裝置擴展閱讀:

騙局揭秘:

歷史上曾經無數人痴迷於永動機的設計和製造,在熱力學體系建立之前,這些人中既有科學家,也有希望藉此成名發財的投機者,而熱力學體系建立後,致力於永動機設計的除了希望打破現有科學體系的「民間科學家」外,更多的則是一些借永動機之名牟取錢財的騙子。歷史上著名的永動機騙局有:

△自動輪騙局: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發明了一部名為自動輪的永動機,這部機器每分鍾旋轉六十轉,並能夠將16公斤的物體提高相當的高度,當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進行了公開實驗後,名噪整個德國。1717年一位來自波蘭的州長在驗看了安放自動輪的房間後,派軍隊把守這座房屋,40天他發現自動輪仍在轉動,便給奧爾菲留斯頒發了鑒定證書。奧爾菲留斯靠展出自動輪獲取了大量金錢,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甚至與他達成價值10萬盧布的購買協議。最終由於奧爾菲留斯的太太與女僕發生爭執,女僕憤而曝光,原來自動輪是依靠隱藏在房間夾壁牆中的女僕牽動纜繩運轉的,整個事件是一個騙局。

△王洪成騙局: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個永動機方案,他利用他設計的永動機驅動自家的洗衣機、電扇等裝置運轉,不久騙局被揭穿,他製作的永動機模型是用隱藏的鈕扣電池驅動的一個電動馬達,而供應洗衣機、電扇運轉的則是暗藏在地下的電線。1998年,王洪成提出自發電機的設計,據稱可以利用大功率蓄電池帶動所謂具備回充電功能的直流發電機,後經多次試驗失敗後再無下文,同年他的另一個騙局「水變油」被揭穿,此人也因此入獄。

△中華宇宙能源 超磁能機車:陳錦文以自發電機為號召,利用多層次傳銷手法(老鼠會)來進行吸金集資,並假稱與台灣三陽工業合作開發的新型電動機車,內容於產品發表會中號稱無須加油、加水、充電即可騎乘,但經媒體記者查證後坦承該車仍需更換電池。且三陽工業在2011年9月23日於公司網站上公告,並未與「台灣新動力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慶驊國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或簽約研發「磁能發電機」與「磁能動力車」一事。

另外在19世紀80年代的巴黎博覽會上,曾展出過一種「永動機裝置」:這個裝置是一個不停轉動的大輪子,參觀博覽會的觀眾對這架永動機非常好奇,紛紛逆旋轉方向推動輪盤,以期阻止輪子的轉動。這個永動裝置的設計者正是利用了觀眾的好奇心,讓他們向後轉動輪盤的動作為永動機上緊發條,維持裝置的運轉。此外,前國民黨軍隊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1948年在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被俘之後,送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釋放期間,他不顧眾人異議,在所內潛心研製永動機,十分有名。最後當然仍以失敗告終。

科學在不斷進步,永動機的研究卻從來沒有停止。中國乃至世界不知有多少民間科學家甚至專家、學者、教授,花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金錢、心血來堅持不懈地尋找這樣一種不存在的事物,不能不令人扼腕。他們之中當然也不乏別有用心的騙子,常見的手法是出售或轉讓他的「永動機圖紙」、「永動機技術」等等。其實,只要一些最最基本的物理學常識,就可以識破這種騙術。

7. 為什麼永動機不存在,雖然能量不能憑空產生,但為什麼不能設計一種能量循環裝置,回收損失的能量呢

事實上,不需要普通能源輸入而可以一直自動運行的設備是已經實現了,而且不少。我知道的一些真人就已經做出了一些不同類型的此類自由能設備。
網路 《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裡面介紹了數以百計的自由能設備,就是我們所謂的永動機。
自由能設備和能量守恆定律沒有任何矛盾。
人類可以利用更多我們目前還不了解的能量形式,所以不討論什麼有沒有「永動機」,而是要製作各種「自由能源設備」。 如果有人不知道陽光是能量,看到今天的太陽能電池也會認為是永動機吧。
遠的不說,最近有網友跟我討論自己制出的可以自運行的電磁設備,一個簡單的電磁轉盤,不需要外來能量可長期運行並有幾十瓦輸出。
自由能設備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去做,如何讓更多人知道的問題。
網上有若干個自由能源論壇 和各種QQ YY群組,比如我們自由能愛好者籌建的能量海論壇
energysea+.+net (去加號)裡面收集了大量自由能設備資料和網友們的實驗交流。
磁動機扭矩小,是因為南北極即有斥力又有引力,「斥力引力差」才造成推動的作用力,而南北極本來是平衡的,會遇到「死點」,如何打破這種平衡就是發明磁動機的主要突破。
現在多是利用「多層錯相原理」和「磁矩陣組合」,比如3層布雷迪,可利用另兩層的力量帶動一層越過死點,還有的設計師利用若干磁體組合產生局部磁屏蔽或磁射流產生引力斥力差。
目前據說已發明的磁動機來看,多數會消磁,時間從幾天到幾萬小時不等。
宇宙都有產生和毀滅,不能永動,所以永動是個偽概念,沒有討論的意義。
能自維持的自由能設備其實多年來一直有了,只是個中原因沒能面市。
世界各地目前類似的自由能設備公司、產品、視頻、報道很多了,有相當一部分是真實的東西。到各大視頻網搜索,就能看到很多,不過魚龍混雜,真偽自辯,不可迷-信。
磁動機不是永動,世界上不存在永存永動的東西。永動機這個偽概念與自由能設備無關。
不少磁動機都可以自轉,但是多在幾天或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消磁直到停轉,斥力型的設計消磁較快。我們可以把這些磁動機的磁場視為磁能電池,充磁是電力轉換成磁能。
不過一些磁動機應屬於輸出大於輸入的自由能設備,這些不單純靠磁力,而是靠高速旋轉的磁場,吸引了環境中的能量,基本不會消磁,比如瑟爾機這類的。
瑟爾機應是真實的,至少已經不斷有仿製者製成自維持的類瑟爾機,但是它們的原理材料結構都不相同。所以瑟爾機是一類的高速磁動設備,結構原理並不唯一,但是都是可以輸出大於輸入的自由能設備。
一百多年前特斯拉就實現了自由能設備,並可以在全球范圍無線傳輸。但是這確實涉及到財團、國家政府和能源巨頭等的巨大利益,大家能想明白的。
拋棄無聊的「永動機」,我們將迎來「自由能源」時代
永動機這個概念就有問題,世界上不存在永動機,地球、太陽、宇宙都沒法永存永動啊,何況設備呢。
但世界上不能存在持續產生能量持續運轉並供人的設備嗎?內燃機,各種發電機,比比皆是。「永動」這個概念與我們的參照系統和能量形式有關。
自然界存在很多我們未認知的能量,所以這些能量是有可能被利用的,比如電磁能、原子能等等,過去沒有相關理論時候我們也認為不是能量,現在卻有發電機和核電站等。其實所有物質的微觀粒都在高速運動,量子世界裡就有無窮的能量。
現在我們把可以把從環境中不斷獲取各種未知能量轉換出來供人使用的裝置,而且這種裝置的產出能量大於輸入的常規能量,從而實現自運轉, 叫做「自由能源裝置」
詳細資料參考:【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
裡面介紹了從100年前特斯拉開始到現在的數不勝數的各種自由能裝置及原理。其中一些設備後來也是有人仿製成功的。
目前主要的原理是通過 旋轉電磁場、高壓線圈諧振等,提取出環境中的零點能,達到能量的輸出大於輸入。
磁動機也是完全可行的,有很多方法實現磁動機,已經不少人成功。但它不屬於「永動機」,它消耗磁力,以後機器會停,需要充磁。鑒於越來越多的磁動機被發明,估計很快將會有原理模型或小型機面市。
但是自由能設備會涉及到諸多壟段資源的正fu和財fa的利益,及由此種種原因,因此近百年來自由能設備都沒有獲得推廣。
國內外已經有許多的自由能研究愛好者和團體,有些已經做出了驚人的成果。
接下來將是自由能源設備的崛起期,因為世界范圍內不少的自由能裝置都已有成果,估計未來幾年會出現磁動機和各類自由能產品公開銷售。
大家可以懷疑、嘲笑,但是不要隨便做那種要燒死哥白尼的人,請耐心等待,事實會說明一切,人類的進步就是在不斷地打破舊的認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我們要徹底忘掉『永動機』這個毫無意義的爭議性概念。
人們只需要「免費」「自由」的從環境中提取無窮能量的「自由能源」設備。
網路: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

8. 什麼是熱泵

熱泵是一種充分利用低品位熱能的高效節能裝置。

熱量可以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中去,但不能自發地沿相反方向進行。熱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環方式迫使熱量從低溫物體流向高溫物體的機械裝置。

它僅消耗少量的逆循環凈功,就可以得到較大的供熱量,可以有效地把難以應用的低品位熱能利用起來達到節能目的。

熱泵系統冬夏工況:

由於熱泵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壓縮式製冷是一致的;所以在小型空調器中,為了充分發揮它的效能,在夏季空調降溫或在冬季取暖,都是使用同一套設備來完成的。在冬季取暖時,將空調器中的蒸發器與冷凝器通過一個換向閥來調換工作。

在夏季空調降溫時,按製冷工況運行,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蒸汽,經換向閥進入冷凝器,製冷劑蒸汽被冷凝成液體,經節流裝置進入蒸發器,並在蒸發器中吸熱,將室內空氣冷卻,蒸發後的製冷劑蒸汽,經換向閥後被壓縮機吸入,這樣周而復始,實現製冷循環。

在冬季取暖時,先將換向閥轉向熱泵工作位置,於是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製冷劑蒸汽,經換向閥後流入室內蒸發器,製冷劑蒸汽冷凝時放出的潛熱,將室內空氣加熱,達到室內取暖目的。

冷凝後的液態製冷劑,從反向流過節流裝置進入冷凝器,吸收外界熱量而蒸發,蒸發後的蒸汽經過換向閥後被壓縮機吸入,完成制熱循環。

9. 《中國古代究竟有哪幾項大發明

人人都知道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是中國的四大發明。其實,中國人在歷史上至少為人類進步提供了二十四項原創性重大發明,它們是:
1.粟作和稻作中國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距今約近一萬年的農業革命以穀物種植為主幹,對中國上古文明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北方地區早期以粟黍為主,南方地區則以水稻為主,兩者都原產於我國,為先民們的主要糧食來源。袁隆平的超級水稻栽培技術堪稱世界級的原創性重大發明,可視作中國稻作在現時代的延續。

2.蠶桑絲織考古發掘表明,這一技藝之始創是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約與黃帝時代相當。作為蠶桑絲織的母國,中國的絲織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著名的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3.琢玉古語雲:「玉不琢不成器。」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都經琢制而成。那是一種以輪帶動作精細加工的工藝,可琢深孔和細如發絲的紋飾,是上古時期的一種高精技術。

4.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無與倫比的一大發明。從陶文、甲骨文、金文到漢隸、楷書……漢字的創建和衍變,它的形、音、義之構成,都自成一格,與世界上其他文字迥然不同。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將隨著中國的崛起進一步走向世界。

5.木結構營造技藝數千年來,中國人的居室、作坊、宮殿、廟宇均以木結構建築為主體而與歐洲古代以石構建築為主判然有別。它是中華民族的又一獨特創造,其建築形式與技藝諸如樑柱結構、榫卯聯接、前堂後室的格局,城市的中軸線對稱布局、斗拱、藻井等均自成體系,對中國的周邊國傢具有重大的影響,在現時代也仍有現實的價值和發展空間。

6.青銅冶鑄術中國的青銅文明雖較為後起,但技術上卻後來居上且自成體系。諸如具原創性的井巷木結構支護、豎爐、「硫化礦-冰銅-銅」冶煉工藝、分鑄法、失模法等技藝均由先秦礦師和鑄師率先發明,為創建位居世界前列的燦爛的商周青銅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7.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逢十進位、以所在位置定該數之值,稱作十進位值制記數法。中國至遲在春秋時期已經採用十進位值制記數和作四則運算。這是中國人在數學領域內的一項原創性重大發明,之後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採用。

8.以生鐵為本的鋼鐵技術中國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發明了生鐵冶鑄術,比西方約早18個世紀。從而創造了輝煌的鋼鐵文明。

9.中式烹調術中式烹調術在炊具、技法、菜式、餐具等方面都與西方大異其趣。諸如用鐵鍋炒菜,用筷子進食,至為豐富和色香味俱全的各色麵食細點、八大菜系、素席、葯膳以及著名的北京烤鴨等等,無不膾炙人口、彰顯著中國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藝的獨創、卓越與精緻。

10.中醫被稱為岐黃之道的博大精深的中醫體系約自周代起逐步形成,後經長期發展趨於成熟和得到完善。在五行生剋、經絡和臟腑學說的理論指導下,舉凡望聞問切、方劑、炮製、針灸、正骨等醫術無不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數千年來和藏醫、蒙醫等一道,為國人的健康、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

11.髹飾髹飾是漆藝的古稱。中國是漆樹的原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便用漆裝飾和保護器物。戰國漆器已有很高水平,所制器物為世所珍重。明代黃成所著《髹飾錄》是漆藝的最早專著。

12.制瓷中國是瓷器製作的母國,其英文名稱China即由此而來。原始瓷早在商代便已出現,青瓷燒制技藝至東漢趨於定型。之後,歷唐宋至明清,各類瓷器精彩紛呈,成為民眾居家必用之物,且大量外銷產生了世界性的巨大影響。

13.造紙術中國古代又一重大的原創性技術成就。它的發明與推廣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字書寫載體及傳承方式,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印刷術的發明與推廣應用創造了前提條件。
14.漏刻漏刻借水流量測度時間,漏指漏壺,刻為箭刻即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起源甚早,漢代將單壺沉箭法改成雙壺浮箭法,提高了它的計時精度。在公元18世紀以前,漏刻一直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

15.印刷術印刷術由中國始創。從隋唐時期的雕版印刷到北宋的活字印刷。中國印刷術傳播到了韓、日等國,之後又被引入歐洲,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促進作用,這是國際學術界所公認的。

16.茶的栽培和焙制中國是茶樹的原生地。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逐漸掌握了茶樹栽培、茶葉焙制及飲用的成套技藝,養成了飲茶的習俗。唐代陸羽據此撰述了名為《茶經》的專著,被後人奉為茶聖。

17.指南針中國人早在戰國時期便具備了某些磁學知識。用磁針導航始自宋代。指南針和船尾舵、水密隔艙、對風力的有效利用等傑出發明為遠洋航行的航向把握、動力與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從而改變了人們對地球的認識,極大地擴充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空間。

18.火葯火葯的發明與煉丹術有緊密的聯系,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加熱的爆燃現象是在唐代發現的。黑火葯的配方首載於北宋曾公亮所著《武經總要》。其後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幾經改進,在軍事上顯示了巨大威力,並在工業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19.深井開鑿技術四川自貢地區至遲自宋代起即開鑿小口徑的卓筒井,用以汲鹵煮鹽。之後,約於明代發展成使用沖擊式頓鑽法以及泥漿提升、固井防塌、鑽具打撈等技法的成套深井開鑿技術,至清代井深可達千米,是為現代油氣深井開鑿之先河。

20.水運儀象台由蘇頌、韓公廉於公元1092年創制的水運儀象台,是以水為動力、由一系列齒輪機構傳動、集天象觀測、演示和計時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天文儀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鍾,也是古代最大最復雜的機械裝置,標志著中國中古時期天文儀器和機械設計製作所達水平。

21.珠算算盤是最早的計算器之一。「珠算」一詞始見於戰國,但用算盤做珠算成熟於宋代,有《清明上河圖》所繪實物為證。這一發明極為卓越和獨特,充分表現了中國人的巧思和想像力。

22.火箭由噴射推進的火箭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至遲在公元13世紀上半葉,筒式的飛火槍已在戰爭中使用。明代火箭武器的射程可達三四百米,並出現了集束式火箭、飛彈型火箭、二級火箭和往復式火箭的雛形,是為現代火箭和導彈的先導。

23.曲發酵釀造技術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並稱為世界三大蒸餾酒。其中,唯獨中國的白酒是由人工制曲、用內含黴菌和酵母的曲種來發酵的,這是人類最早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實踐。這一技藝還廣泛用於醋、醬和醬油的釀制。韓國的大醬、日本的醬湯也都源自中國。

24.精耕細作的生態農藝約從戰國時代起,精耕細作逐步成為中國農業生產的一項傳統,經長期發展至明代趨於定型。擁有土壤整治、田間管理、多熟種植、維持地力、良種選育,能量循環等眾多配套措施的這一農藝體系,既合乎人口多、耕地少的國情,又與注重環保和生態平衡的現代理念相契合,從而在當前和未來的農業生產中仍將蘊有充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閱讀全文

與能量循環機械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amh是用什麼儀器檢查 瀏覽:532
大眾汽車儀表盤怎麼開里程數 瀏覽:193
皮帶機拉緊裝置怎麼設計 瀏覽:211
川崎6r排氣閥門 瀏覽:766
鑄造廢沙再生可以做什麼用 瀏覽:120
機械圖紙上m4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6
超級機械狗怎麼獲取 瀏覽:763
簡述機械超速保護裝置的動作過程 瀏覽:390
燃氣閥門執行機構原理 瀏覽:463
機械裝置翻譯 瀏覽:773
如何恢復移除的設備 瀏覽:410
五金機電氣什麼名字 瀏覽:62
生活中的齒輪傳動裝置6 瀏覽:339
修電動車軸承用什麼膠 瀏覽:428
機械安全裝置有 瀏覽:408
採摘水果的小型機械裝置 瀏覽:659
泵前泵後應該使用什麼閥門 瀏覽:226
所有的雲梯器材箱怎麼打開 瀏覽:109
裝置設計變數的壓力等級數 瀏覽:634
蘇州高中壓閥門廠有限公司銷售電話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