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實驗裝置

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4-08 13:01:20

㈠ 平板菌落計數的原理是什麼它適用於哪些微生物的計數

原理:
將待測樣品經適當稀釋之後,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單個細胞,取一定量的稀釋樣液塗布到平板上,經過培養,由每個單細胞生長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即一個單菌落應代表原樣品中的一個單細胞;統計菌落數,根據其稀釋倍數和取樣接種量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適用於:

通常用來測定樣品中所含細菌、孢子、酵母菌等單細胞微生物的數量。

㈡ 微生物檢驗中飲料的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兩個平板總共挑選10個典型菌落或者是可疑菌落(是五五分還是四六分這個全憑你心情了),有的菌落長的在10個以下的就有幾個接種幾管就OK了。
每次接種前將典型和可疑菌落分類,哪個多就多接種幾管,少的就少接種幾管,每個樣品只需選15-150菌落間的稀釋度接種BGLB管。
接種的目的是看是否產氣且是否有大腸。

㈢ 要使平板菌落計數准確,需要掌握哪幾個關鍵為什麼

1、無菌操作。

2、稀釋良好,不會太濃或太稀。

3、菌落生長時間控制好,不會長的太大不便區分,也不至於太小影響計數。

首先將待測樣品作一系列稀釋,稀釋度的選擇很重要,以三個稀釋度中的第二稀釋度倒平板所出現的平均菌落數在50個左右為最好。

再取一定量的稀釋菌液接種到培養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皿中的培養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3)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檢測食品中微生物數量,一般採用標准平板菌落計數法(SPC)對食品中的活的微生物進行菌落形成單位(CFU)數量的檢測。

即將部分樣品取出混合均勻,用適當的稀釋液進行梯度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塗布或傾注瓊脂平板,在合適的溫度下培養一定的時間,然後通過肉眼觀察或電子計數器對所有可見菌落進行計數。

雖然日常檢測大多採用傾注平板的方法,但是塗布法在檢測熱敏性菌體方面更有優勢,能取得更好的計數結果,而且更適合於嚴格好氧菌。塗布法的缺點是塗布時瓊脂表面不幹燥和培養後菌落蔓延導致無法計數。

使用注意事項

儀器要放在平整牢固的試驗台上,點數時,探筆不要過於傾斜,輕點至有彈跳感,數字即可顯示。儀器應防塵,放大鏡表面的灰塵,要用純化水清洗後,再用鏡頭紙擦拭乾凈即可,另外還應防潮、防劇烈震動、防日光曝曬、防酸鹼等,使用完後加防護罩。儀器及探筆非專業人員不能拆卸,有故障,請專業技術人員檢修。

㈣ 跪求 土壤微生物的測定:塗布平板法 測定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實驗步驟(詳細)

塗布平板法實驗器材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配製 牛肉膏 0.3g
蛋白腖 1g
氯化鈉 0.5g
瓊脂 2g
自來水 100mL
pH 7.0~7.2 滅菌 1.05kg/cm2,22min
配製具體步驟
1.稱量
按培養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確地稱取牛肉膏、蛋白腖、NaCl放入燒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燒杯或表面皿中稱量,用熱水溶化後倒入燒杯。也可放在稱量紙上,稱量後直接放入水中,這時如稍微加熱,牛肉膏便會與稱量紙分離,然後立即取出紙片。蛋白腖很易吸潮,在稱取時動作要迅速。另外,稱葯品時嚴防葯品混雜,一把牛角匙用於一種葯品,或稱取一種葯品後,洗凈、擦乾,再稱取另一葯品,瓶蓋也不要蓋錯。
2.溶化
在上述燒杯中可先加入少於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攪勻,然後,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溶解。待葯品完全溶解後,補充水分到所需的總體積。如果配製固體培養基,將稱好的瓊脂放入已溶化的葯品中,再加熱溶化,在瓊脂溶化的過程中,需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使燒杯破裂。最後補足所失的水分。
3.調pH
在未調pH前,先用精密pH試紙測量培養基的原始pH值,如果pH偏酸,用滴管向培養基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邊加邊攪拌,並隨時用pH試紙測其pH值,直至pH達7.6。反之,則用1mol/L HCl進行調節。注意pH值不要調過頭,以避免回調,否則,將會影響培養基內各離子的濃度。
對於有些要求pH值較精確的微生物,其pH的調節可用酸度計進行(使用方法,可參考有關說明書)。
4.過濾
趁熱用濾紙或多層紗布過濾,以利結果的觀察。一般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這一步可以省去(本實驗無需過濾)。很多都是不需要過濾的。
5.分裝
按實驗要求,可將配製的培養基分裝入試管內或三角燒瓶內。分裝裝置見圖Ⅴ-1。
分裝過程中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1)液體分裝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
(2)固體分裝分裝試管,其裝量不超過管高的1/5,滅菌後製成斜面,如圖Ⅴ-2。分裝三角燒瓶的量以不超過三角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3)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滅菌後垂直待凝。
6.加塞
培養基分裝完畢後,在試管口或三角燒瓶口上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基內而造成污染,並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棉塞製作方法附本實驗後面)。
7.包紮
加塞後,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捆紮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繩紮好。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日期。三角燒瓶加塞後,外包牛皮紙,用麻繩以活結形式紮好,使用時容易解開,同樣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日期。
8.滅菌
將上述培養基以1.05kg/cm2(15磅/英寸2),121.3℃, 2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及時滅菌,則應放入冰箱內暫存。
9.擱置斜面
將滅菌的試管培養基冷至50℃左右,將試管棉塞端擱在玻棒上,擱置的斜面長度以不超過試管總長的一半為宜。
10.無菌檢查
將滅菌的培養基放入37℃的溫室中培養24—48小時,以檢查滅菌是否徹底。

1.活材料: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劑。
2.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附錄三、1)
3.器材:90ml無菌水、9ml無菌水、無菌平皿、lml無菌吸管、天平、稱樣瓶、記號筆、玻璃刮鏟等。
四、實驗方法
1.樣品稀釋液的制備 准確稱取待測樣品l0g,放入裝有90ml無菌水並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搖床上振盪20min,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靜置20-30s,即成10-1稀釋液;再用1ml無菌吸管,吸取10-1稀釋液lml,移入裝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吹吸3次,讓菌液混合均勻,即成10-2稀釋液;再換一支無菌吸管吸取10-2稀釋液1ml,移入裝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釋液;以此類推,連續稀釋,製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釋菌液(圖22-1)。
圖22-1 平板計數法中樣品的稀釋和稀釋液的取樣培養
用稀釋平板計數時,待測菌稀釋度的選擇應根據樣品確定。樣品中所含待測菌的數量多時,稀釋度應高,反之則低。通常測定細菌菌劑含菌數時,採用10-7、10-8、10-9稀釋度,測定土壤細菌數量時,採用10-4、10-5、10-6稀釋度,測定放線菌數量時,採用l0-3、10-4、10-5稀釋度,測定真菌數量時,採用10-2、10-3、10-4稀釋度。
2.平板接種培養 平板接種培養有混合平板培養法和塗抹平板培養法兩種方法。
(1)混合平板培養法 將無菌平板編上10-7、10-8、10-9號碼,每一號碼設置三個重復,用無菌吸管按無菌操作要求吸取10-9稀釋液各1ml放入編號10-9的3個平板中,同法吸取10-8稀釋液各lml放入編號10-8的3個平板中,再吸取10-7稀釋液各lml放入編號10-7的3個平板中(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時,吸管可不必更換)。然後在9個平板中分別倒入已融化並冷卻至45—50℃的細菌培養基(圖22-2),輕輕轉動平板,使菌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冷疑後倒置,適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2)塗抹平板計數法 塗抹平板計數法與混合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先將培養基熔化後趁熱倒入無菌平板中,待凝固後編號,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對號接種在不同稀釋度編號的瓊脂平板上(每個編號設三個重復)。再用無菌刮鏟將菌液在平板上塗抹均勻(圖22-3),每個稀釋度用一個滅菌刮鏟,更換稀釋度時需將刮鏟灼燒滅菌。在由低濃度向高濃度塗抹時,也可以不更換刮鏟。將塗抹好的平板平放於桌上20—30min,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將平板倒轉,保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㈤ 用平板菌落計數法來獲得微生物數量的方法有什麼優缺點

優點:實驗器材簡單,操作容易,技術壁壘低,成本低

缺點: 操作麻煩,太慢,易受環境雜菌污染干擾,只適用於微生物數量很小的樣品

㈥ 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具體實驗步驟

一、目的要求

學習平板菌落計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一個菌落是由一個單細胞繁殖而成的現象進行的,也就是說一個菌落即代表一個單細胞。計數時,先將待測樣品作一系列稀釋,再取一定量的稀釋菌液接種到培養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這種計數法的優點是能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此法常用於某些成品檢定(如殺蟲菌劑),生物製品檢定以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檢定等。但平板菌落計數法的手續較繁,而且測定值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三、器材

大腸桿菌懸液,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1ml無菌吸管,無菌平皿,盛有4. 5 ml無菌水的試管,試管架和記號筆等。

四、操作步驟

1.編號:

取無菌平皿 9套,分別用記號筆標明10-4、10-5、10-6各3套。另取6支盛有4.5ml無菌水的試管,排列於試管架上,依次標明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釋

用1ml無菌吸管精確地吸取0.5ml大腸桿菌懸液放入10-1的試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碰到液面,以免吹出時,管內液體外溢。然後仍用此吸管將管內懸液來回吸吹三次,吸時伸入管底,吹時離開水面,使其混合均勻。另取一支吸管自10-1試管吸0.5ml放入10-2試管中,吸吹三次,……其餘依次類推。整個稀釋過程如圖Ⅷ-3。

3.取樣

用3支1ml無菌吸管分別精確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釋菌液0.2ml,對號放入編好號的無菌培養皿中。

4.倒平板

於上述盛有不同稀釋度菌液的培養皿中,倒入溶化後冷卻至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約10—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動混勻,待凝固後,倒置於37℃溫室中培養。

5.計數

培養24小時後,取出培養皿,算出同一稀釋度三個平皿上的菌落平均數,並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每毫升中總活菌數=同一稀釋度三次重復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5

一般選擇每個平板上長有30—300個菌落的稀釋度計算每毫升的菌數最為合適。同一稀釋度的三個重復的菌數不能相差很懸殊。由10-4、10-5、10-6三個稀釋度計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總活菌數也不能相差懸殊,如相差較大,表示試驗不精確。

平板菌落計數法,所選擇倒平板的稀釋度是很重要的,一般以三個稀釋度中的第二稀釋度倒平板所出現的平均菌落數在50個左右為最好。

平板菌蓓計數法的操作除上述的以外,還可用塗布平板的方法進行。二者操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塗布平板法是先將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溶化後倒平板,待凝固後編號,並於 37℃溫室中烘烤30分鍾左右,使其乾燥,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 0.2ml菌液對號接種於不同稀釋度編號的培養皿中的培養基上,再用無菌玻璃刮棒將菌液在平板上塗布均勻,平放於實驗台上20—30分鍾,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再倒置於37℃的溫室中培養。

五、實驗報告

1.結果

將計數結果填入下表。

2.思考題

(1)為什麼溶化後的培養基要冷卻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要使平板菌落計數准確,需要掌握哪幾個關鍵?為什麼?

(3)同一種菌液用血球計數板和平板菌落計數法同時計數,所得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試比較平板菌落計數法和顯微鏡下直接計數法的優缺點。

㈦ 微生物檢測菌落總數一般需要什麼儀器

一、菌落總數介紹:
菌落是指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識別的生長物,它是由數以萬計相同的細菌集合而成。當樣品被稀釋到一定程度,與培養基混合,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能夠生長繁殖的細菌細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個可見的菌落。
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培養48h,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於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
二、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
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盪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檢驗方法參見:
GB4789.2-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SN0168-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 出口食品菌落計數》
三、說明
(一)樣品的處理和稀釋:
1.操作方法:以無菌操作取檢樣25g(或25ml),放於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要或研磨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稀釋液。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制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2.無菌操作:操作中必須有「無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須是完全滅菌的,不得殘留有細菌或抑菌物質。所用剪刀、鑷子等器具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樣品如果有包裝,應用75%乙醇在包裝開口處擦拭後取樣。
操作應當在超凈工作台或經過消毒處理的無菌室進行。瓊脂平板在工作台暴露15分鍾,每個平板不得超過15個菌落。
3.采樣的代表性:如系固體樣品,取樣時不應集中一點,宜多采幾個部位。固體樣品必須經過均質或研磨,液體樣品須經過振搖,以獲得均勻稀釋液。
4.樣品稀釋誤差:為減少樣品稀釋誤差,在連續遞次稀釋時,每一稀釋液應充分振搖,使其均勻,同時每一稀釋度應更換一支吸管。
在進行連續稀釋時,應將吸管內液體沿管壁流入,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釋液內,以免吸管外部粘附的檢液溶於其內。
為減少稀釋誤差,SN標准採用取10mL稀釋液,注入90mL緩沖液中。
5.稀釋液:樣品稀釋液主要是滅菌生理鹽水,有的採用磷酸鹽緩沖液(或0.1%蛋白腖水),後者對食品已受損傷的細菌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對含鹽量較高的食品(如醬油)進行稀釋,可以採用滅菌蒸餾水。
(二)傾注培養
1.操作方法:根據標准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制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
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每毫升)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2.傾注用培養基應在46℃水浴內保溫,溫度過高會影響細菌生長,過低瓊脂易於凝因而不能與菌液充分混勻。如無水浴,應以皮膚感受較熱而不燙為宜。
傾注培養基的量規定不一,從12~20ml不等,一般以15ml較為適宜,平板過厚可影響觀察,太薄又易於乾裂。傾注時,培基底部如有沉澱物,應

㈧ 怎樣用平板菌落計數法測定微生物活菌數

1.先將微生物製成菌懸液
2.梯度稀釋
3.塗平板
4.培養,計算菌落數,然後算出菌懸液單位體積的活菌數

㈨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㈩ 平板菌落計數法的說明

1.操作方法:以無菌操作取檢樣25g(或25ml),放於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稀釋液。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制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2.無菌操作:操作中必須有「無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須是完全滅菌的,不得殘留有細菌或抑菌物質。所用剪刀、鑷子等器具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樣品如果有包裝,應用75%乙醇在包裝開口處擦拭後取樣。
操作應當在超凈工作台或經過消毒處理的無菌室進行。瓊脂平板在工作台暴露15分鍾,每個平板不得超過15個菌落。
3.采樣的代表性:如系固體樣品,取樣時不應集中一點,宜多采幾個部位。固體樣品必須經過均質或研磨,液體樣品須經過振搖,以獲得均勻稀釋液。
4.樣品稀釋誤差:為減少樣品稀釋誤差,在連續遞次稀釋時,每一稀釋液應充分振搖,使其均勻,同時每一稀釋度應更換一支吸管。
在進行連續稀釋時,應將吸管內液體沿管壁流入,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釋液內,以免吸管外部粘附的檢液溶於其內。
為減少稀釋誤差,SN標准採用取10mL稀釋液,注入90mL緩沖液中。
5.稀釋液:樣品稀釋液主要是滅菌生理鹽水,有的採用磷酸鹽緩沖液(或0.1%蛋白腖水),後者對食品中已受損傷的細菌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對含鹽量較高的食品(如醬油)進行稀釋,可以採用滅菌蒸餾水。 1.操作方法:根據標准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制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
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每毫升)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2.傾注用培養基應在46℃水浴內保溫,溫度過高會影響細菌生長,過低瓊脂易於凝因而不能與菌液充分混勻。如無水浴,應以皮膚感受較熱而不燙為宜。
傾注培養基的量規定不一,從12~20ml不等,一般以15ml較為適宜,平板過厚可影響觀察,太薄又易於乾裂。傾注時,培基底部如有沉澱物,應將底部棄去,以免與菌落混淆而影響計數觀察。
3.為使菌落能在平板上均勻分布,檢液加入平皿後,應盡快傾注培養基並旋轉混勻,可正反兩個方向旋轉,檢樣從開始稀釋到傾注最後一個平皿所用時間不宜超過20min,以防止細菌有所死亡或繁殖。。
4.培養溫度一般為37℃(水產品的培養溫度,由於其生活環境水溫較低,故多採用30℃)。培養時間一般為48h,有些方法只要求24h的培養即可計數。培養箱應保持一定的濕度,瓊脂平板培養48h後,培養基失重不應超過15%。
5.為了避免食品中的微小顆粒或培基中的雜質與細菌菌落發生混淆,不易分辨,可同時作一稀釋液與瓊脂培基混合的平板,不經培養,而於4℃環境中放置,以便計數時作對照觀察。
在某些場合,為了防止食品顆粒與菌落混淆不清,可在營養瓊脂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培養後菌落呈紅色,易於分別。 1.操作方法:培養到時間後,計數每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計算處原始樣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數,進行報告。
2.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得超過24h。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准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准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5.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6.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一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來源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一個菌落計算,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一個菌落分開計數。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7.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布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8.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尼爾機械紀元小地圖怎麼顯示 瀏覽:408
ac設備多少錢 瀏覽:986
尼爾機械紀元怎麼一直往上飛 瀏覽:705
電機軸承型號與什麼有關 瀏覽:20
閥門井開不起來怎麼辦 瀏覽:27
宜博機械鍵盤如何切換燈光 瀏覽:285
創客工具箱vip破解版 瀏覽:850
檢測儀器校準報告是什麼意思 瀏覽:26
五菱宏光的儀表盤顯示的是什麼 瀏覽:517
寶馬儀器表綠燈亮什麼原因 瀏覽:347
核酸快速檢測設備有哪些 瀏覽:401
醫院amh是用什麼儀器檢查 瀏覽:532
大眾汽車儀表盤怎麼開里程數 瀏覽:193
皮帶機拉緊裝置怎麼設計 瀏覽:211
川崎6r排氣閥門 瀏覽:766
鑄造廢沙再生可以做什麼用 瀏覽:120
機械圖紙上m4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6
超級機械狗怎麼獲取 瀏覽:763
簡述機械超速保護裝置的動作過程 瀏覽:390
燃氣閥門執行機構原理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