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游車式升沉補償裝置課程設計

游車式升沉補償裝置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2022-04-08 02:51:15

A. 請教DSC什麼意思啊怎麼找不到說明

DSC鑽柱補償器 Drilling String Compensator 也叫被動補償器。主要補償平台的升沉起伏運動,使得鑽柱下的鑽頭具有恆定的鑽進力,保護鑽頭和提高鑽進效率。鑽柱、頂驅、游車和天車的重量全部作用在鑽柱補償器上。
DSC 汽車電子穩定系統
DSC 數碼保安控制公司
DSC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C 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曲線
DSC:數字信號控制器
DSC:數據源控制(信道)
DSC網
DSC-多肽試劑

B. 雙作業鑽機

為滿足高效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需要,未來陸地鑽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是進一步提高鑽機的運移性,發展各式各樣的快速移動式鑽機,為提高鑽井效率,降低鑽井成本和風險,未來鑽機的兩個重要發展方向是提高鑽機自動化水平和作業效率,將出現全自動鑽機(智能鑽機),海洋鑽井將發展和推廣應用雙作業鑽機。

F1.1 技術概況

雙作業鑽機是鑽井作業及其輔助作業可同時進行的鑽機,Transocean公司於1995年獲得了雙作業鑽井方法的專利。

目前雙作業鑽機主要有3種類型。

F1.1.1 離線鑽機

離線鑽機又稱一個半井架雙作業鑽機,有主、輔兩座井架,主井架高一些,用於鑽井作業;輔井架低一些,用於鑽井的輔助作業。由於兩座井架一高一低,故稱之為一個半井架雙作業鑽機。輔井架的作業是脫離開主井架,稱為「離線」作業。美國Enertech公司、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和新加坡Keppel集團公司單獨或聯合設計生產離線鑽機。

F1.1.2 雙井架雙作業鑽機

雙井架雙作業鑽機的「雙井架」並不是指在平台甲板上安裝兩台獨立的井架,而是將二者融為一體,一台用作主井架,一台用作輔井架,各有一套提升系統、頂部驅動裝置、管子處理系統;「雙作業」是指在進行正常鑽進的同時,可以並行完成組裝、拆卸鑽柱以及下放隔水管柱、套管柱和下放與回收水下器具等離線作業。到目前為止,國外已有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NOV)、新加波Keppel集團公司和Semb Corp海洋公司、荷蘭Huisman設備公司等推出了雙井架雙作業鑽機。按驅動方式,雙井架雙作業鑽機分為液壓驅動和電驅動兩種,如:Seadrill公司擁有配置挪威Aker Solution公司Dual RamRigTM雙井架雙作業鑽機(液壓驅動)的West Venture號半潛式鑽井平台和Transocean公司擁有配NOV雙井架雙作業鑽機的Dhinubhai Deepwater KG2號鑽井船。

F1.1.3 雙作業箱式鑽機

荷蘭Huisman設備公司為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和鑽井船設計了一種雙作業箱式鑽機,井架內裝有兩台主動式升沉補償式絞車。為確保安全,還為絞車配備了被動式升沉補償系統。井架的提升力達10682kN。井架兩側各有一個旋轉式鑽桿排放架,鑽桿立根高度增至41m。該鑽機的額定鑽深能力達12192m。採用這種井架可減少半潛式鑽井平台和鑽井船的尺寸,顯著提高鑽井作業效率(圖F1.1)。

圖F1.1 雙作業箱式鑽機

F1.1.4 雙作業箱式鑽機

Huisman設備公司為Noble鑽井公司設計了4艘深水鑽井船,配備的鑽機均是Huisman設備公司設計的額定鑽深能力為12192m的雙作業箱式鑽機。這4艘鑽井船均在建造中,其中額定作業水深為3657m的2艘HuisDrill 12000型鑽井船(圖F1.2)由新加坡吉寶公司建造,交付時間為2011年;額定作業水深為3048m的另2艘Huisman Globetrotter型鑽井船由STX大連集團建造,交付時間為2011年和2013年。

圖F1.2 HuisDrill 12000型鑽井船

Huisman設備公司還設計了配備雙作業箱式鑽機的半潛式鑽井平台(圖F1.3)。

F1.2 應用現狀

雙作業鑽機因能顯著提高海洋鑽井作業效率,已得到推廣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球在用及在建的、作業水深大於2250m的半潛式鑽井平台55座,鑽井船41艘,其中應用雙作業鑽機分別是28座和25艘,分別佔51%和61%。由此可見,雙作業鑽機已經成為第六代深水浮式鑽井裝置的主流配置。

圖F1.3 JBF 14000型半潛式鑽井平台

F1.3 發展前景

與普通單作業鑽機相比,雙作業鑽機可提高鑽井效率20%以上,雙井架雙作業鑽機總體優於離線鑽機。未來20年,雙井架雙作業鑽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結構將更加多樣化,自動化程度和作業效率更高,在超深水浮式鑽井裝置上的配置率將越來越高。

C. 主動升沉補償和被動式升沉補償的區別

被動式系統補償精度低,補償性能不穩定,滯後比較大;主動式升沉補償系統能量消耗大,成本較高。
分析:
1.被動式升沉補償系統相當於是一個空氣或液壓空氣彈簧 ,依靠海浪的舉升力和船自身的重力來壓縮和釋放蓄能器中的壓縮空氣,從而實現升沉補償。
2.主動式升降系統是一套閉環反饋系統,依靠補償系統本身動力的能源來工作。

D. 頂部驅動裝置原理

什麼是頂部驅動鑽井系統?編輯

所謂的頂驅,就是可以直接從井架空間上部直接旋轉鑽柱,並沿井架內專用導軌向下送進,完成鑽柱旋轉鑽進,循環鑽井液、接單根、上卸扣和倒劃眼等多種鑽井操作的鑽井機械設備。
見圖:它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導向滑車總成、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和鑽桿上卸扣裝置總成。
該系統是當前鑽井設備自動化發展更新的突出階段成果之一。經實踐證明:這種系統可節省鑽井時間20%到30%,並可預防卡鑽事故,用於鑽高難度的定向井時經濟效果尤為顯著。

3頂部驅動系統的研製過程:編輯
1、鑽井自動化進程推動了頂部驅動鑽井法的誕生。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首先使用旋轉鑽井法獲得成功,此種方法較頓鑽方法是一種歷史性的飛躍,據統計,美國有63%的石油井是用旋轉法鑽井打成的。
但在延續百多年的轉盤鑽井方式中,有兩個突出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一、起下鑽時不能及時實現循環旋轉的功能,遇上復雜地層或是岩屑沉澱,往往造成卡鑽。其二、方鑽桿的長度限制了鑽進的深度(每次只能接單根),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勞動的強度,降低了安全系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動力水龍頭,改革了驅動的方式,在相當的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條件,加快了鑽井的速度以及同期出現的「鐵鑽工」裝置、液氣大鉗等等,局部解決了鑽桿位移、連接等問題,但遠沒有達到石油工人盼望的理想程度。

TDS-3SB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首先研製了頂部驅動鑽井系統TDS-3S投入石油鑽井的生產。80年代末期新式高扭矩馬達的出現為頂驅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TDS—3H、TDS—4應運而生,直至後來的TDS-3SB、TDS-4SB、TDS-6SB。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製的IDS型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用緊湊的行星齒輪驅動,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頂驅,既有TDS到IDS,由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2、挪威DDM-HY-650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最大載荷6500kN,液壓驅動,工作扭矩為55kN.m,工作時最大扭矩為63.5kN.m,工作轉速為130—230r/min,液壓動力壓力為33MPa,排量1600L/min,水龍頭吊環到吊卡上平面的距離為6.79米,質量17噸。
3、加拿大8035E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5000米,額定載荷3500kN,輸出功率670kW,最大連續扭矩33.10kN.m,最高轉速200r/min,質量為8.6噸。最低井架高度要求39米。
4、美國ES-7型頂部驅動鑽井系統:
採用25kW直流電機驅動鑽柱,連續旋轉扭矩34.5kN.m,間歇運轉扭矩41.5kN.m,額定載荷5000kN,最高轉速300r/min,鑽井液壓力35.1MPa,系統總高7.01米,質量8.1噸。
5、國產DQ-60D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6000m,最大鉤載4500kN,動力水龍頭最大扭矩40kN.m,轉速范圍0—183r/min,無級調速;直流電機最大輸出功率940kw;傾斜臂最大傾斜角,前傾30°,後傾15°;回轉半徑1350mm;最大卸扣扭矩80kN.m;上卸扣裝置夾持鑽桿的范圍Ø89—Ø216mm(3½—8½ in)。

4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結構:編輯
(一)、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主要有以下部件和附件組成:
1、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關鍵部件);
2、馬達支架/導向滑車總成(關鍵部件);
3、鑽桿上卸扣總成(體現最大優點的部件);
4、平衡系統;
5、冷卻系統;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控制系統;
7、可選用的附屬設備。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主體部件,主要包括:
1、鑽井馬達;
2、齒輪箱;
3、整體水龍頭;
4、平衡器。
鑽井馬達的冷卻系統:
馬達的冷卻為風冷。
1、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2、加高進氣口的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3、遠距離安裝鼓風機近距離就是近距離向馬達提供冷卻風,取風高度在馬達行程最低點距離鑽台6米以上。
遠距離安裝鼓風機:
在不能保證提供安全冷卻空氣的情況下,例如:井架為密閉式的即可採用直徑8in軟管冷卻系統,且鼓風機馬達為40hp(比近距離安裝提高了一倍),馬達安在二層平台,從井架外吸進空氣,增加的馬力用於驅使空氣流過較長的進氣軟管。
(二)、導向滑車總成
整個導向滑車總成沿著導軌與游車導向滑車一起運動。當鑽井馬達處於排放立根的位置上時,導向滑車則可作為馬達的支撐梁。導軌有單軌和雙軌兩種。
(三)、鑽桿上卸扣裝置
主要組成部件:
1、扭矩扳手
2、內防噴器和啟動器
3、吊環連接器和限扭器
4、吊環傾斜裝置
5、旋轉頭
扭矩扳手總成提供鑽桿的上卸扣的手段。他位於內防噴器下部的保護接頭一側,他有兩個液缸在扭矩管和下鉗頭之間。
鉗頭有一直徑為10in的夾緊活塞,用以夾持與保護接頭相連接的鑽桿母扣。范圍:3½in--7⅜in。
鑽桿上卸扣裝置另有兩個緩沖液缸,類似大鉤彈簧,可提供絲扣補償行程125mm。
內防噴器是全尺寸、內開口、球型安全閥式的。帶花鍵的遠控上部內防噴器和手動的下部內防噴器形成井控防噴系統,內防噴器採用6⅝in正規扣,工作壓力為105MPa。
吊環傾斜裝置:
有兩種功用:
1、吊鼠洞中的單根。
2、接立柱時,不用井架工在二層台上將大鉤拉靠到二層台上。若行程1.3米的傾斜裝置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選擇2.9米的長行程吊環傾斜裝置。
平衡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上卸接頭扣時螺紋的損壞,其次在卸扣時可幫助公扣接頭從母扣接頭中彈出,這依賴於它為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供了一個類似於大鉤的152 毫米的減震沖程。是因為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後沒有再安裝大鉤了;退一步說,即使裝有大鉤,它的彈簧也將由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量而吊長,起不了緩沖作用。

5頂部驅動裝置操作過程編輯
接立根鑽進
接立根鑽進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普遍採用的方式。採用立根鑽進方法很多。對鑽從式井的軌道鑽機和可帶立根運移的鑽機,鑽桿立根可立在井架上不動,留待下一口井接立根鑽進使用。若沒有立根,推薦兩種接立根方法:一是下鑽時留下一些立根豎在井架上不動,接單根下鑽到底,用留下的立根鑽完鑽頭進尺;二是在鑽進期間或休閑時,在小鼠洞內接立根。為安全起見,小鼠洞最好垂直,以保證在垂直平面內對扣,簡化接扣程序。還應當注意接頭只要旋進鑽柱母扣即可,因為頂部驅動鑽井鑽井馬達還要施加緊扣扭矩上接頭。
接單根鑽進
通常在兩種情況需要接單根鑽進。一種是新開鑽井,井架中沒有接好的立根;另一種是利用井下馬達造斜時每9.4 m必須測一次斜。吊環傾斜裝置將吊卡推向小鼠洞提起單根,從而保證了接單根的安全,提高了接單根鑽進的效率。接單根鑽進程序如下:
1 鑽完單根坐放卡瓦於鑽柱上,停止泥漿循環(圖a);
2 用鑽桿上卸扣裝置上的扭矩扳手卸開保護接頭與鑽桿的連接扣;
3 用鑽井馬達旋扣;
4 提升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升前打開鑽桿吊卡,以便讓吊卡通過卡瓦中的母接箍(圖b);
5 起動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擺至鼠洞單根上,扣好吊卡;
6 提單根出鼠洞。當單根公扣露出鼠洞後,關閉起動器使單根擺至井眼中心(圖c);
7 對好鑽檯面的接扣,下放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使單根底部進入插入引鞋(圖d);
8 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打背鉗承受反扭矩;
起下鑽操作
起下鑽仍採用常規方法。為提高井架工扣吊卡的能力和減少起下鑽時間,可以使用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靠近井架工。吊環傾斜裝置有一個中停機構,通過它可調節吊卡距二層台的距離,便於井架工操作。
打開旋轉鎖定機構和旋轉鑽桿上卸扣裝置可使吊卡開口定在任一方向。如鑽柱旋轉,吊卡將回到原定位置。起鑽中遇到縮徑或鍵槽卡鑽,鑽井馬達可在井架任一高度同立根相接,立即建立循環和旋轉活動鑽具,使鑽具通過卡點。
倒劃眼操作
1、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
可以利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從而防止鑽桿粘卡和破壞井下鍵槽。倒劃眼並不影響正常起鑽排放立根,即不必卸單根。
2、倒劃眼起升程序
倒劃眼起升步驟如下(參見下圖):
1) 在循環和旋轉時提升游車,直至提出的鑽柱第三個接頭時停止泥漿循環和旋轉(圖a),即已起升提出一個立根;
2) 鑽工坐放卡瓦於鑽柱上,把鑽柱卡在簡易轉盤中;
3) 從鑽檯面上卸開立根,用鑽井馬達旋扣(倒車扣);
4) 用扭矩扳手卸開立根上部與馬達的連接扣,這時只有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吊卡卡住立根。在鑽台上打好背鉗,用鑽井馬達旋扣(圖b);
5) 用鑽桿吊卡提起自由立根(圖c);
6) 將立根排放在鑽桿盒中(圖d);
7) 放下游車和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鑽台(圖e);
8) 將鑽井馬達下部的公接頭插入鑽柱母扣,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稍微施加一點卡瓦力,則鑽桿上卸扣裝置的扭矩扳手就可用於緊扣;
9) 恢復循環,提卡瓦,起升和旋轉轉柱,繼續倒劃眼起升。
一、下管套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配用500~750 t吊環和足夠額定提升能力的游動滑車,就能進行額定重量500~650 t的下套管作業。為留有足夠的空間裝水龍頭,必須使用4.6 m的長吊環。
將一段泥漿軟管線同鑽桿上卸扣裝置保護接頭相連,下套管過程中可控制遠控內防噴器的開啟與關閉,實現套管的灌漿。
如果需要,也可使用懸掛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外側的游動滑車和大鉤,配用Varco BJ規定吊卡和適當的游動設備,按常規方法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起下套管裝置如圖3—5所示。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優越性編輯
1、節省接單根時間。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不使用方鑽桿,不受方鑽桿長度的限制也就避免了鑽進9米左右接一個單根的麻煩。取而帶之的是利用立根鑽進,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接單的時間。按常規鑽井接一個單根用3—4min計算,鑽進1000米就可以節省4-5h。
2、倒劃眼防止卡鑽。由於不用接方鑽桿就可以循環和旋轉,所以在不增加起下 鑽時間的前提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就能夠非常順利的將鑽具起出井眼,在定向鑽井中,這種功能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3、下鑽劃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具有不接方鑽桿鑽過砂橋和縮徑點的能力。
4、節省定向鑽進時間。該裝置可以通過28米立根鑽進、循環,這樣就相應的減少了井下馬達定向的時間。
5、人員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是鑽井機械操作自動化的標志性產品,終於將鑽井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救出來。接單根的次數減少了2/3,並且由於其自動化的程度高,從而大大減少了作業者工作的危險程度,進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
6、井下安全。在起下鑽遇阻、遇卡時,管子處理裝置可以在任何位置相連,開泵循環,進行立根劃眼作業。
7、設備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採用馬達旋轉上扣,操作動作平穩、可以從扭矩表上觀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過贏或不足。最大扭矩的設定,使鑽井中出現憋鑽扭矩超過設定范圍時馬達就會自動停止旋轉,待調整鑽井參數後再進行鑽進。這樣就避免了設備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增加了使用壽命。
8、井控安全。該裝置可以在井架的任何位置鑽具的對接,數秒鍾內恢復循環,雙內防噴器可安全控制鑽柱內壓力。
9、便於維修。鑽井馬達清晰可見。熟練的現場人員約12小時就能將其組裝和拆卸。
10、使用常規的水龍頭部件。頂部驅動裝置可使用650噸常規水龍頭的一些部件,特殊設計後維修難度沒有增加。
11、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提升能力很大(650噸),在套管和主軸之間加一個轉換頭(大小頭)就可以在套管中進行壓力循環。套管可以旋轉和循環入井,從而減少縮徑井段的摩阻力。
12、取心。能夠連續鑽進28米,取心中間不需接單根。這樣可以提高取心收獲率,減少起鑽的次數與傳統的取心作業相比它的優點明顯。污染小、質量高。
13、使用靈活。可以下入各種井下作業工具、完井工具和其他設備,即可以正轉又可以反轉。
14、節約泥漿。在上部內防噴器內接有泥漿截流閥,在接單根時保證泥漿不會外溢。
15、拆卸方便。工作需要時不必將它從導軌上移下就可以拆下其他設備。
16、內防噴器功能。起鑽時如果有井噴的跡象即可由司鑽遙控鑽桿上卸扣裝置,迅速實現水龍頭與鑽桿的連接,循環鑽井液,避免事故的發生。
17、其他優點:採用交流電機驅動,減低維修保養費用;特別適用於定向井和水平井,因為立根鑽進能使鑽桿盡快的通過水平井段的一些橫向截面。

7頂驅鑽井裝置與常規鑽井設備的比較編輯
鑽井效率明顯提高。
A、從鑽井到起下鑽或從起下鑽恢復鑽進狀態,該裝置不存在常規鑽機的上、卸水龍頭和方鑽桿所造成的時間損失。
B、不存在常規鑽機轉盤方補心蹦出所造成的停工。
C、不用鑽鼠洞。
D、立根鑽進,從而減少了常規鑽井接單根上提鑽柱需從新定工具面角的時間。
E、在井下純作業時間增多,上扣、起下鑽、測量和其他非純鑽進時間減少。
立柱鑽進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A、減少了坍塌頁岩層擴眼或清洗井底的時間。
B、在井徑不足需擴眼或首次下入足尺寸穩定器進行擴眼時減少了鑽進時間。
C、在同一平台鑽叢式井,不用甩鑽具或卸立柱。
D、不需要接單根就能夠回收最大長度的岩心。
E、定向鑽井時,減少了定向時間。
連續旋轉和循環降低了風險。
A、連續的旋轉和循環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要特徵。
B、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允許使用少量的、比較便宜的潤滑劑、鑽井液或添加劑。
c、減少了鑽柱或昂貴的井下工具卡鑽的幾率。
有利於井控。
A、任何時間和位置的於鑽柱對接。
B、隨時可以進行的循環和旋轉。
C、減少鑽柱被卡後,上卸方鑽桿的危險作業程序。
安全性提高。
A、減少了使用大鉗和貓頭等,降低了鑽井工人作業危險。
B、減少許多笨重的工作,提高了起升重鑽具的安全性。
C、自動吊卡,消除了人工操作吊卡的事故隱患。
D、井控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E、遙控防噴盒,防止泥漿濺落到鑽台上,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
作業時間的比較
起下鑽

非生產

純鑽進

典型鑽井的作業時間分配

30%

40%

30%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鑽井時間分配

25%

35%

40%

水平井費用比較
項 目

轉盤/方鑽桿

頂驅裝置

日成本,美元

40800

43000

測深,M

2000

2000

機械鑽速, m/h

30

30

日進尺

240

288

鑽2000m所需天數

8.3

6.9

單井成本,美圓

338640

296700

單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41940

8口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335120

8維護保養以及操作注意事項編輯
強電系統
1)、防塵、防潮是最主要的兩條。SCR主控櫃、綜合櫃在尚未置放在空調房前必須注意防潮、防塵,並且
不能在溫度過高(45°C以上)、過低(一10℃以下)的環境中工作。放置一段時間重新啟用前,須用吸塵器將元件積存的塵埃除去,然後用電吹風將元件烘乾,最後須測絕緣電阻值,至少在1MΩ以上,一般應在5MΩ以上。只有在進行了以上步驟以後,方可啟動SCR。
2)、一定要先啟動鼓風電機,然後選擇主電機的轉向。再給定額定電流值(即額定鑽井扭矩值),最後開動主電機,即給出一個電壓值(轉速值)。
3)、一般說來應先啟動冷卻風機及合上勵磁開關後再合主開關。如先合主開關,那就該盡快合上勵磁關。
4)、運行中要隨時注意觀察電流大小(PLC操作櫃上的扭矩表反映出主電機工作電流的大小)。
5)、各部分電纜應連接牢靠,焊接部位不應有虛焊現象。
6)、由於光線照射及空氣的氧化作用,電纜會發生老化現象,使用二年以後應注意觀察有無裂開、剝落老化現象,一般說,使用四年後應更換電纜。
弱電控制系統
1)、PLC櫃、操作櫃均為正壓防爆系統,要配備動三大件,保證空氣的乾燥、清潔,不含易燃、易爆危險氣體。
2)、使用操作櫃時應先合上電源開關,再打開操作櫃開關,最後打開PLC開關,停止操作時先關PLC,再關操作櫃,最後關電源櫃。
3)、PLC櫃操作櫃也應注意防潮防塵,但因其具有防爆結構,相應地防潮防塵能力也較強。
主電機
1)、吸風口應朝下,防止雨水進入。
2)、主電機外殼不應承受本身重量以外的負荷。
3)、由於主電機停止轉動,加熱器即自動加熱,當長期不用時應關掉加熱電路。
4)、電樞及勵磁部分的絕緣電阻應大於1MΩ,當小於0.8MΩ時必須先烘乾再工作。
5)、主電機軸伸錐度、粗糙度、接觸斑點均應符合要求。
6)、由於泥漿管路從電機中心穿過,故在密封要求上必須嚴格。
7)、正常鑽井時,每天應在主軸承部位加潤滑脂。
液壓系統
1)、油箱的液位不低於250mm,油溫不高於80℃。
2)、過濾器應定期更換濾芯(3月至6月),具有發訊裝置 的過濾器更應勤清洗和制訂相應的更換措施。
3)、液壓油必須干凈,在使用三個月以後應更換。
4)、開泵前,吸油口閘閥一定要打開,出口管應與系統連起來。
5)、管路連接一定要可靠,注意各部位組合墊。o形圈不要遺忘,在不經常拆卸的螺紋處可以使用密封膠。
6)、濾芯應經常清洗,半年應重新更換濾芯,二年至三年應更換高壓膠管。
7)、要防止在拆裝、搬運、加油、修理過程中外界 污染物進入系統。
8)、液壓源的溢流閥應調整至略高於泵的壓力限定值,一般地不要在無油流輸出情況下啟動泵。
本體部分:
減速箱是一個傳遞動力和運動的重要部件,潤滑油應經常更換(三個月至半年),油麵應保持一定高度,初次裝配需經充分空運轉跑合,出廠前應更換為干凈的潤滑油。減速箱內裝有鉑電阻溫度感測器,箱體外裝有溫度變送器,用來監視潤滑油的溫度,現已調整為75℃,超過此溫度,PLC操作櫃相應的紅燈將顯示,並有聲報警。
兩個防噴器(手動、液動各一個)均應密封可靠,試壓在50Mpa以上。正常情況下當主軸轉動時,不得操作內防噴器,只有發生井噴井涌時才操作,使之關閉。起下鑽時為節省鑽井液的消耗,應將內防噴器關閉,開鑽前一定要先打開內防噴器,再開鑽井泵。
上卸扣機構應根據鑽桿的尺寸選擇相應牙板,各油缸之間的協調動作藉助於減壓閥、順序閥來調整。
上卸扣機構與回轉頭相連的鏈條長度應調整合適,略微鬆弛一些,可起到安全的作用。

E. 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縱向振動載荷計算

張 輝1,2

(1.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101;2.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02249)

摘 要 深水鑽井作業過程中,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動的作用下產生軸向振動載荷,影響管柱的強度安全。本文建立了具有復雜結構的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縱向振動力學模型,利用振動力學理論求解了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特性及軸向振動載荷,並分析了軸向振動載荷沿管柱軸向及隨平台升沉振動周期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在平台升沉振動的作用下,作業管柱頂端截面上的軸向振動載荷最大,是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上的危險截面;當鑽井平台的升沉振動周期接近作業管柱的固有周期時,管柱將產生極大的軸向振動載荷。模型的計算結果為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鑽柱設計及強度校核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深水鑽井 管柱力學 縱向振動 振動載荷

Dynamic Axial Load Calculation of Pipe Stringin Deepwater Jetting Conctor Operation

ZHANG Hui1,2

(1.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Beijing 100101,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In deepwater drilling conditions,dynamic axial loads e to vessel heave will be generated in pipe string,which bring dangerous to the deepwater operations.Mechanic model of complex pipe str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in deepwater jetting conctor operation i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bration mechanics,pipe str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characters and dynamic axial load are solved.The change rules of dynamic axial load along with the pipe string length and vessel heave period a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ynamic axial load e to vessel heave is maximal at the top of pipe string,which is the risk section in pipe string.The extreme dynamic axial load will be generated when the vessel heave period is close to the natural period of pipe string.Solutions of the mode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nding string design and strength check under deepwater jetting operation.

Key words deepwater drilling;pipe string mechanics;longitudinal vibration;dynamic load

在海洋深水鑽井過程中,浮式及半潛式鑽井平台受波浪載荷的作用會產生升沉振動。盡管平台鑽機上通常安裝升沉補償裝置,但無法完全補償平台的升沉運動。作業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動的作用下發生縱向振動,產生軸向振動載荷。隨著水深的增加,管柱的縱向振動固有頻率增大,若平台的升沉振動頻率接近鑽柱的縱向振動固有頻率時易引發共振,將產生極大的振動載荷,使管柱發生破壞。即使作業管柱的軸向振動載荷不超過管柱材料的屈服極限,管柱在軸向交變載荷的作用下也可能發生疲勞破壞,並將加劇帶缺陷管柱的損壞。

在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過程中,作業管柱的結構較為復雜。本文針對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建立了管柱縱向振動力學模型,求解了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特性及其在平台升沉振動作用下的總向振動載荷,為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設計及強度校核提供了依據。

1 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縱向振動力學模型

圖1為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串示意圖。其中上部管柱為送入管柱,下部管柱外層為導管,導管頂部安裝井口頭、送入工具及基座,內層為管內底部鑽具組合,底部鑽具組合上帶有穩定器,下端接鑽頭[1,2]

圖1 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示意圖

送入管柱上端與鑽井船相連,當平台發生升沉運動時,管柱會隨平台做整體升沉運動,同時還將發生縱向振動,管柱上任意點的位移為平台升沉位移與管柱自身縱向振動位移之和。作業過程中,送入管柱上端與鑽井船相連,為固定約束;導管下放到泥面之前,管柱下端為自由端;當導管入泥後,導管下端可近似為固定端。

2 深水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軸向振動載荷求解

2.1 管柱的無阻尼縱向自由振動特性求解

如圖1所示,將管柱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劃分為性質均勻的若干段,依次編號為1,2,…,m+n+r。對於導管上端連接的基座、送入工具、井口頭以及底部鑽具組合上的扶正器、鑽頭等工具,可將其看作集中質量塊。設其中第i段的縱向自由振動振型函數為χi(s),則整個管柱的振型函數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sm=L1,為送入管柱的總長度,m;sm+n=L2,為送入管柱與導管的總長度,m;sm+n+r=L3,為送入管柱與底部鑽具組合的總長度,m。

由振動力學分析知,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振型函數需滿足振型方程[3,4]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Ei為管柱第i段的材料彈性模量,Pa;Ai為管柱第i段的橫截面積,m2;mi為管柱第i段的線重,kg/m;ω為管柱縱向自由振動的固有頻率,rad/s。

方程(2)的通解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為聲波在管柱材料中的傳播速度,m/s。

管柱的相鄰兩段之間滿足位移和內力的連續條件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其中在L1處的連續條件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入泥前,導管和底部鑽具組合下端均為自由端時,其縱向自由振動邊界條件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入泥後,導管下端為固定端,底部鑽具組合下端仍為自由端,且帶有集中質量塊,其縱向振動邊界條件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令b1=1,根據式(4)至式(7)可以求得管柱縱向自由振動的各階固有頻率ω及振型函數φ(S)。可以證明,該模型中的管柱縱向自由振動各階振型具有正交性,因此可以採用模態疊加法求解管柱在平台升沉振動作用下的軸向振動載荷。

2.2 管柱的縱向受迫振動載荷求解

若不考慮平台鑽機升沉補償裝置的作用,則作業管柱上任意質點的位移等於由鑽井船升沉運動引起的剛體位移及由管柱縱向振動引起的彈性位移之和。由受力平衡得到考慮阻尼的管柱縱向受迫振動平衡微分方程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u為管柱的縱向振動位移,m;C為管柱縱向運動阻尼系數,無量綱;y為鑽井平台的升沉位移,m。

用模態疊加法,設方程(8)的解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an(t)為廣義坐標,無量綱。

代入方程(8),並利用振型函數的正交性可得如下方程組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為管柱的第m階廣義質量。

若模型中採用比例阻尼系統,則方程組可解耦得[5]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ζm為管柱的縱向振動第m階阻尼比,無量綱;

假設平台以正弦形式振動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式中:y0是平台的振動幅值,m;Ωs是平台的升沉振動頻率,rad/s。

求得方程(12)的解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管柱的軸向振動載荷與管柱的結構、彈性模量、橫截面積、線重、軸向運動阻尼及外部激振力的大小和頻率等參數有關。編制計算機程序對上述模型進行求解,可以得到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特性參數及縱向受迫振動載荷。

3 算例分析

以南海某井為例,該井作業水深1272m,鑽檯面補心海拔25m。噴射安裝Φ762mm導管(內徑711.2mm)至泥面以下80m處,底盤、低壓井口頭及噴射導管送入工具等井口工具總重70kN。導管內底部鑽具組合可簡化為Φ203.2mm的鑽鋌(內徑71.4mm)。作業過程中使用Φ660.4mm的三牙輪鑽頭,重5.5kN。鑽頭之上18m處安裝有Φ660.4mm的穩定器,重5.5kN。導管送入工具之上連接12根Φ127mm的加重鑽桿(內徑76.2mm),總長為110m,用Φ127mm的鑽桿(內徑108.6mm)作為送入管柱。

3.1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縱向振動特性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固有頻率及周期的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縱向自由振動參數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前4階振型函數曲線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作業管柱的振型曲線(導管下端自由)

圖3 作業管柱的振型曲線(導管下端固支)

3.2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縱向振動載荷

當導管下端自由時,假設平台的升沉振幅為4m,振動周期為8 s,管柱的縱向振動阻尼比為0.05。導管噴射安裝作業管柱的縱向受迫振動振型曲線及軸向振動載荷沿管柱軸向分布如圖4所示。

圖4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總振動位移及總振動載荷分布(導管下端自由)

從圖2和圖4中可以看出,在平台振動周期為8 s的情況下,導管下端自由時,作業管柱的受迫振動位移曲線與第1階振型曲線相似,說明管柱在振動過程中以第1階振型為主。從圖4中還能看出,當導管下端自由時,管柱的軸向振動載荷在送入管柱頂端最大,向下逐漸減小;因此對於軸向振動載荷來說,送入管柱頂端為危險截面。由於加重鑽桿與導管及BHA的連接處還裝有送入工具、井口頭等,因此加重鑽桿下端的軸向振動載荷與導管及管內BHA頂端的軸向振動載荷之和不完全一致。

當導管下端固定時,管柱的總軸向振動還包括平台與海底的相對運動作用於管柱上產生的振動,作業管柱的總振型曲線及總軸向振動載荷分布如圖5所示。

圖5 噴射下入導管作業管柱的總振動位移及總振動載荷分布(導管下端固定)

從圖5中可以看出,當導管入泥深度較大、下端近似為固定約束時,管柱的振動位移及振動載荷以平台與海底的相對運動作用於管柱上產生的振動為主。

送入管柱頂端的軸向振動載荷隨平台升沉振動周期的變化如圖6所示。

圖6 送入管柱頂端的軸向振動載荷隨平台升沉振動周期的變化曲線

從圖6中可以看出,當平台的升沉振動周期接近表層套管作業管柱的固有周期時,管柱將產生非常大的軸向振動載荷,從而導致管柱發生破壞。

4 結 論

1)文中模型能夠求解包括鑽井管柱、完井管柱及隔水管串等具有復雜結構的深水作業管柱的縱向振動特性及振動載荷。

2)在平台升沉振動的作用下,作業管柱頂端截面上的軸向振動載荷最大,是深水鑽井作業管柱上的危險截面。當鑽井平台的升沉振動周期接近作業管柱的固有周期時,管柱將產生極大的軸向振動載荷。為保證作業管柱的強度安全,在深水鑽井鑽柱和送入管柱設計及強度校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管柱軸向振動載荷的影響。

3)當作業管柱的軸向振動載荷不超過管柱材料的屈服極限時,管柱在軸向交變載荷的作用下也可能發生疲勞破壞,並且將加劇帶有缺陷管柱的損壞。

4)當打開平台鑽機上的升沉補償裝置時,作業管柱的外部激振力將發生變化,其軸向振動載荷也隨之改變。

參考文獻

[1]張輝,高德利,唐海雄.噴射安裝導管作業中噴射管串力學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6):148~151.

[2]胡海良,唐海雄.汪順文,等.白雲6-1-1井深水鑽井技術[J].石油鑽采工藝,2008,30(6):25~28.

[3]Everage S D,Zheng N J,Ellis S.Evaluation of heave-inced dynamic loading on deepwater landingstrings[C].SPE 87152,2005.

[4]諸德超,邢譽峰.工程振動基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5]張亞輝,林家浩.結構動力學基礎[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F. DSC是啥意思

1、DSC是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的簡稱,即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DSC性能類似德國博世公司的ESP(電子穩定系統)可在汽車高速運動時,提供良好的操控性,防止車輛發生甩尾或者漂移現象,從而獲得精準的操控性。是電子主動安全保護系統的一種。

2、DSC是鑽柱補償器的縮寫

鑽柱補償器Drilling String Compensator也叫被動補償器。主要補償平台的升沉起伏運動,使得鑽柱下的鑽頭具有恆定的鑽進力,保護鑽頭和提高鑽進效率。

3、DSC,信號控制控制器的縮寫

單片機中的應用,相對於DSP來說,功能速度可能不及DSP,處理器的位數可能低於16位。

4、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主要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製出來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以低成本的納米二氧化鈦和光敏染料為主要原料,模擬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5、數字選擇性呼叫

DSC(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 Terminals;數字選擇性呼叫)是船舶在中高頻波段發射遇險報警和普遍呼叫使用的一個普遍呼叫系統,由岸台發射收妥通知。



6、差示掃描量熱法

差示掃描量熱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一種熱分析法。在程序控制溫度下,測量輸入到試樣和參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熱的形式)與溫度的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網路-DSC (鑽柱補償器的縮寫)、網路-DSC (信號控制控制器的縮寫)、網路-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網路-DSC (船舶呼叫系統)、網路-差示掃描量熱法

閱讀全文

與游車式升沉補償裝置課程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尼爾機械紀元小地圖怎麼顯示 瀏覽:408
ac設備多少錢 瀏覽:986
尼爾機械紀元怎麼一直往上飛 瀏覽:705
電機軸承型號與什麼有關 瀏覽:20
閥門井開不起來怎麼辦 瀏覽:27
宜博機械鍵盤如何切換燈光 瀏覽:285
創客工具箱vip破解版 瀏覽:850
檢測儀器校準報告是什麼意思 瀏覽:26
五菱宏光的儀表盤顯示的是什麼 瀏覽:517
寶馬儀器表綠燈亮什麼原因 瀏覽:347
核酸快速檢測設備有哪些 瀏覽:401
醫院amh是用什麼儀器檢查 瀏覽:532
大眾汽車儀表盤怎麼開里程數 瀏覽:193
皮帶機拉緊裝置怎麼設計 瀏覽:211
川崎6r排氣閥門 瀏覽:766
鑄造廢沙再生可以做什麼用 瀏覽:120
機械圖紙上m4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6
超級機械狗怎麼獲取 瀏覽:763
簡述機械超速保護裝置的動作過程 瀏覽:390
燃氣閥門執行機構原理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