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察與整理
「科學始於觀察」,觀察的發展是實驗。觀察與實驗,是獲取科學素材與資料的主要直接來源。觀察是在基本不改變客觀對象環境下,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計劃通過人們的感官或藉助於儀器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和描述——感性認識活動,獲取經驗事實。觀察的主體是人,與觀察對象之間存在相互依存和對立關系。被觀察的現象和過程,只有在自然條件下可重復,觀察才具有科學意義。被觀察對象的本身現象和過程,是客觀的,是第一性的;觀察者對觀察對象的描述和反映,帶有一定主觀性,是第二性的。前者是客觀事實,後者是經驗事實。只有通過嚴格的審查鑒定,有關經驗事實的材料,才能稱作「原始資料」。因此,本書引用的重要區域地質資料,都是通過野外驗收與作者實地觀察,並可重復的地質事實。由於觀察既是知覺過程,又是思維過程,根據「觀察滲透理論」,觀察需要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觀察、分析、判斷並發揮聯想對比,才能充分認識被觀察事物的屬性。這與觀察者的理論素質,及觀察、分析、判斷能力有關。如在大別造山帶研究中,把早期拉伸線理(L1)與稍後的主期褶皺樞紐(L2)方向一致,看成是同期構造,誤判為「A」型劍鞘褶皺,並導致一些錯誤推論。藉助於觀察儀器和設備的幫助,可將感官無法感知的各種信息轉化為感知的形式(如地質客體的化學組成、物性特點、年齡信息等),或放大到可感知的范圍(如顯微鏡、透射電鏡觀察等)。上述被觀察對象的樣品採集,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代表性、針對性,並與野外觀察對象相一致。觀察者要親自採集和鑒定,實現宏觀和微觀的觀察結合,對有關分析結果,要結合野外宏觀現象,進行綜合判斷,而不以主觀願望來取捨。
「實驗」是有目的選擇自然界中的典型過程,加以改變或控制,以便在最有利條件下進行觀察,從而獲得經驗知識。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由單純觀察所不能看到的新事實和真面目,從而檢驗假說和理論的正確性。只有實驗結果的重復出現,才能確認新事物被發現。沒有實驗,就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是由實驗者、實驗裝置和實驗對象構成。由於地質現象的形成過程,不能直接觀察和實驗再現,只能設計與研究對象具相似關系的替代模型,並通過模擬實驗獲取與原型實驗(自然現象)相似的信息。如李四光常用泥巴做構造模擬實驗,「企圖把自然界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構造體系和構造型式,用模擬的方法在實驗室再現」(吳磊伯,1981),基本取得了成功。在變質岩石學中,根據熱力學原理,用不同物質進行高溫、高壓實驗,利用相平衡條件下形成的礦物與礦物對,計算出其形成的溫壓條件,被認為是研究變質作用理論基礎。上述模擬實驗,與自然界實際發生的現象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根本的不同。被實驗的物質組成與結構,設置的溫度與壓力及其動態過程,介質及富含流體程度等不同,可產生不同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因此,根據礦物組合所測算的溫壓條件是一種靜態狀況,只能作參考。特別是在深達地幔情況下的深俯沖實驗,目前的技術條件還難以實現。
積累了一定的資料與事實後,運用理論思維方法,將這些材料加以整理,從中找出本質與規律,得出正確結論,並以一定形式予以發表,才算完成研究工作。整理材料是為了表述需要,而表述只有通過科學整理材料,才能上升為規律或理論的認識,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都需要用包括科學抽象、邏輯思維(由科學概念、科學判斷、科學推理組成)、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其他有關科學方法來完成。一個成熟的地學工作者,應能自覺地運用上述科學方法,克服科學概念不清,邏輯思維混亂,判斷不實有誤,分類類比不明,分析綜合不透,歸納演繹脫節等弊病,高水平地完成研究工作。
地學研究中正確的思路與方法,對形成重要科學認識都是極為重要的。這里借用達爾文在辭世前一年自傳補記上寫的幾句話:「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的成功取決於我復雜的心理素質。其中重要的是:熱愛科學—善於思索—勤於觀察和搜集資料——具有相當的發現能力和廣博的常識。這些看起來的確令人奇怪,憑借這些極平常的能力,我居然在一些重要地方影響了科學家們的信仰」。這對我們這些具平常能力的地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貳』 如何觀察和描述實驗對象
(1)要注重對本質現象的觀察。本質現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質特徵的現象。如鋁帶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白色團體」是本質現象,因為由此現象可正確理解化學變化這個概念,而發出「耀眼的白光」則是非本質現象。因此,觀察實驗現象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主要的觀察對象。 (2)要正確描述實驗現象。①不能以結論代替現象。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而不能用結論「生成四氧化三鐵」代替「生成黑色固體」。②要明確「光」和「火焰」、「煙」和「霧」等的區別,不能相互替代。
記得採納啊
『叄』 如圖是某趣味實驗裝置圖,擠壓膠頭滴管後,可觀察到什麼現象請分析其原因,並寫出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而使瓶內的氣體被消耗,壓強變小,專氣球變大,故本題屬答案為:氣球脹大;CO 2 被濃NaOH溶液吸收,錐形瓶內的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大於錐形瓶內的氣壓,使氣球脹大.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肆』 人造雪實驗觀察對象
(1)棉線上出現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是實驗的觀察對象;
(2)碘粉受熱,版就會升華為氣權態的碘蒸氣;碘蒸氣上升受冷後就會凝華為固態的碘粉,凝結在棉線上,形成「雪」;
(3)實驗中,碘先由固態變為氣態,是升華現象;再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現象.
故答案為:(1)碘粉和棉線;(2)固態的碘;碘的蒸氣;固態的碘;(3)先升華後凝華.
『伍』 用這個實驗裝置來觀察線圈互感現象可行嗎
這個實驗的原理是對的,工具的連接也沒問題,實驗沒成功,有兩個原因,一是電源的電流太弱,沒有產生有效的磁力線被第二個線圈感應,產生電流,二是,檢測的表靈敏度不夠,檢測不到已經產生的電流,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陸』 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中為什麼在燒杯上加一個蓋
(1)圖甲中,用水浴法給海波加熱,可以使其受熱均勻,並且溫度升高得比較緩慢,易於內觀察溫度的變化情況;
圖乙容中,在燒杯上加一個蓋子,這是為了減少熱量的散失;
(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故答案為:(1)能使海波均勻受熱,且便於觀察溫度的變化;減少熱量的散失;(2)熔點;沸點.
『柒』 求安徽六安中考理化實驗注意事項,詳細點!
注意下,進試驗室要喊聲 老師好 。留個好印象是很重要的
還有不是必須的器材不要舉手要,能不麻煩老師的不要麻煩老師》》
還有
試驗前先把試管等再洗一下,以防上次試驗沒洗干凈,不然你不就悲劇了?
本次物理試驗考試共6大題,內容包括力、熱、電、光,實驗著重考查了基本儀器的使用,電路的聯接等常規試驗。現將考查要求及考試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歸納如下。
1、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
操作考核要求:
正確安放天平、調節橫梁平衡;物體和砝碼放置位置(左物右砝);能用鑷子取砝碼和移動游碼;會正確讀數和記錄數據;實驗結束後能夠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潔。
典型錯誤:
①使用前沒有做到先調節天平平衡,後稱量;調整天平平衡時,調節平衡螺母方法不對,學生操作比較盲目。
②使用時不知把天平兩邊底座的橡皮墊圈去掉;
③有的學生用手移動游碼,也有部分學生用手拿砝碼;
④稱量時,沒有先估計稱量物大概質量,加減砝碼的順序不對,沒有按照先大後小,然後再調游碼的順序;
⑤沒有做到稱量完後,先記下讀數,後把砝碼放回盒中,最後把游碼移回零刻度處;有的學生實驗儀器整理好後再寫實驗數據。
⑥讀數時不會累加數據,不會讀出遊碼在標尺上的示數;
⑦測量結果無單位。
⑧實驗後不整理器材。
2、探究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和探究電壓表的使用
操作考核要求:
聯接電路時電鍵斷開;正確聯結電路(電表、燈泡、滑動變阻器);電表正負極接線正確;滑動變阻器連接及開始滑動觸頭位置是否正確;滑動變阻器調節方法是否正確(緩慢調節,使阻值逐漸改變);會正確讀數和記錄數據;實驗結束後能夠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潔。
典型錯誤:
①使用前沒有注意電表量程的大小,電表量程選擇錯誤,不會正確讀數。
②電路聯接時電鍵不斷開;
③變阻器聯入電路時(開關閉合前)滑片沒有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④滑動變阻器接線錯誤(組織全部接入或短接);
⑤電表正負接線柱連接錯誤,很多學生記錄的實驗數據為負值;
⑥電壓表串聯;
⑦測量結果無單位;
⑧拆除電學實驗裝置時,沒有先斷開開關,後拆除連接元件的導線。
⑨實驗後不整理器材;
⑩電路出現故障時無從下手,實驗觀察對象錯誤,很多學生重點不是觀察電表讀數,而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3、探究溫度計的使用
操作考核要求:
會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測量溫度時是否正確放置;溫度計的讀數方法是否正確(穩定時讀數、讀數時不能從液體中拿出、觀察視線正確);冷熱水混合時要攪拌;會正確讀數和記錄實驗數據;實驗結束後能夠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潔。
典型錯誤:
①實驗前沒有先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及最小分度;
②冷熱水混合時不攪拌;
③用溫度計攪拌;
④讀數時溫度計拿出液面,不能按要求去規范讀數,讀數視線未能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⑤測量結果無單位;
⑥測量時溫度計玻璃泡沒有完全進入水中,溫度計玻璃泡與量筒壁接觸;
⑦有的學生沒有見過溫度計,溫度計誤作體溫計,用前甩幾下;
⑧實驗後不整理器材。
4、探究水中金屬塊的浮力測量
操作考核要求:
會檢查儀器並對彈簧秤進行校零;讀數時方法正確(物體要穩定、觀察視線要正確);會計算浮力大小;實驗結束後能夠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潔。
典型錯誤:
①讀數時,視線沒有正對著刻度線;
②彈簧秤(測力計)不校零;
③物體未穩定時就讀數,記錄實驗數據;
④不會正確讀數和記錄數據;
⑤實驗後不整理器材。
5、探究凸透鏡成實像、虛像的規律
操作考核要求:
蠟燭、透鏡、光屏安裝順序正確,且三者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能通過改變物距得到清晰的實像;會改變物距並用眼睛直接觀察虛像;會正確讀數和記錄數據;實驗結束後能夠整理器材和保持桌面整潔。
典型錯誤:
①少數同學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擺放錯誤,不能把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調節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找實像時蠟燭、透鏡、光屏三者隨意移動,未能清晰的調節出實像;
③不會直接觀察虛像;
④不按要求填寫實驗報告(直接填寫書本上成像規律的結論);
⑤不會讀物距大小(在光具座上);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學生實驗能力較差,常見的基本實驗儀器不會操作和使用,實驗原理不清楚,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操作步驟順序安排不當。學生對測量儀器的量程、分度值不會認,不會正確讀數,實驗動手能力較差,試驗測的數據記錄不完整,沒有單位等。
通過觀察學生考試,還可以看出學生除了出現一些典型錯誤之外,還反映出學生的閱讀能力差,不會正確審題,實驗報告不按要求填寫。學生應試能力差,宣布考試開始後就急著做題而不認真審題,不認真閱讀實驗報告要求,按照要求去操作,往往忙中出錯,丟了不該丟的分,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所以今後教師除了對學生實驗能力進行訓練外,還要加強對學生應試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捌』 實驗裝置名稱和儀器各部分名稱
(1)編號的儀抄器名稱:a鐵架台;f水槽; (2)過濾使用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燒杯、玻璃棒; (3)圖A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從該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中有氣泡冒出,得出的結論是氣密性好; (4)錳酸鉀制氧氣需要加熱,所以還需要酒精燈. 故答案為:(1)鐵架台;水槽;(2)漏斗;燒杯;玻璃棒;(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好;(4)酒精燈.
『玖』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1)該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對象是______,對兩側放置砝
(1)實驗時通過觀察小車處於平衡狀態時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力滿足什麼條件來得到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因此研究對象是小車.實驗時,盛放鉤碼的小盤也要對小車施加拉力,為了防止小盤的拉力對實驗產生影響,所以要兩個小盤的質量相等.
(2)兩個砝碼質量相等,提供的拉力也相等,這是探究兩個力的大小對物體的平衡是否產生影響.木塊轉過一定角度後,兩個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是為了探究兩個力是否共線對物體平衡的影響.
故答案為:(1)小車;質量相等;(2)大小;同一條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