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乙醇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
一個乙醇分子中能被鈉取代出的氫原子數為 1 ,
無水酒精的物質的量
0.789 * 2 / 46 = 0.034304 mol
收集到的專氫氣物質的量
390 / 1000 /22.4 = 0.017411 mol
兩者物質的量之屬比為
0.034304 :0.017411 ≈ 2 :1
則說明 2 摩爾無水酒精與過量的鈉反應能生成 1 摩爾的氫氣,而 1 摩爾氫分子中有 2 摩爾氫原子,由此可以推斷出,一個乙醇分子中能被鈉取代出一個氫原子 .
一樓的答案有點牽強!為了湊個整數倍 2 :1 ,楞是把題目中給出的無水酒精的密度 0.789 g•cm-1 篡改為 0.798 g•cm-1,把通過計算得出的氫氣的物質的量0.17411摩爾篡改成0.01735摩爾,未免有點自作聰明了吧?仔細看看第五小題的題目吧——「實驗所測定的結果偏高」,就是說收集到的氫氣體積比理論值略大了些.
B. 為了測定乙醇的結構式,有人設計了用無水酒精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以下問題:(1)測
(1)B (2)C (3)防止鈉與空氣反應;增大無水乙醇與鈉的接觸面積;使之充分反應 (4)1; ![]() (5)AB |
C. 為了測定乙醇的結構式,有人設計了用無水酒精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和測定氫氣體積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供選用
(1)氫氣密度比空氣小,不能排空氣法收集,只能排水法收集,D試管無刻度,專液體的體屬積無法讀出,E中滴定管下端液體的體積無法讀出,所以只能選B,故選:B;
(2)A部分中分液漏斗與蒸餾燒瓶之間連接導管能使燒瓶與分液漏斗中壓強保持一致,分液漏斗的液柱差使乙醇易於滴下,故選:C;
(3)將鈉熔成小珠,是為了增大乙醇與鈉的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使乙醇與鈉充分反應,故答案為:增大無水乙醇與鈉的接觸面積,使之充分反應;
(4)無水酒精的物質的量為:
dg?cm?1×VmL |
46g/mol |
a×10?3L |
22.4L/mol |
a×10?3L |
22.4L/mol |
| ||
|
| ||
|
D. 為了測定乙醇的結構式,利用乙醇和鈉的反應,設計如圖1裝置進行實驗,在燒瓶中放入足量的鈉,從分液漏斗
(1)檢查氣密性,首先形成液封,即先關閉分液漏斗活塞,把導版管插入液面下,然後手捂權燒瓶,使裝置內外壓強不同,則看到有氣泡冒出,松開手會看到導管液面上升,即證明氣密性良,
故答案為:連接好裝置,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將右側導管插入水槽,微熱燒瓶,右側導管若有氣泡冒出,冷卻後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時間內水柱不變化,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原來裝置中有空氣,但反應後裝置中仍有氫氣,故排出的氣體的體積即為氫氣的體積,故答案為:不正確;
(3)如果實驗開始前b導管內充滿水,則量筒中排出的水的體積即為氫氣的體積;而當導管中未充滿水時,排到量筒中的水的體積偏小,則導致實驗結果偏小,故答案為:偏小;
(4)1.15g C2H6O的物質的量n=
m
M
=
1.15g
46g/mol
=0.025mol,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n=
V
Vm
=
0.28L
22.4L/mol
=0.0125mol,即2mol C2H6O~1molH2
~2molH,可知在C2H6O中能被鈉置換的H原子只有1個,即有1個H原子與其他5個不同,故可知C2H6O的結構為Ⅱ,故答案為:Ⅱ.
E. 為了測定乙醇的結構式,有人設計了用無水酒精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題目如圖 問一下第四問怎麼寫
F. 關於乙醇和鈉反應的實驗
「乙醇與有機溶劑混合液」 因為乙醇不溶於很多有機溶劑,所以乙醇和有機溶劑的混合物也是分層的。乙醇也不可能達到100%的純度,那麼鈉就會和水先反應,如果先加入有機溶劑,鈉和有機溶劑先接觸,而水一般不會溶於有機溶劑,使得鈉和乙醇反應速度減緩,幾乎不和水反應
G. 為了測定乙醇的分子結構,有人設計了下圖所示的用無水乙醇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和測定氫氣體積的測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