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是()A.製取CO2氣體B.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C.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D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該選項中用向下排空氣法來收集錯誤,不能達到目的,故選項正確;
B、氨水具有揮發性,氨氣溶於水得到氨水,氨水呈鹼性,會使酚酞變紅,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能達到目的,故B錯誤;
C、白磷和水中的白磷作對比,只能得出燃燒的條件:需要與氧氣接觸,不能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不能達到目的,故選項正確;
D.比較二氧化錳和氧化鐵對過氧化氫的催化作用,需所選的過氧化氫的濃度等除催化劑種類以外的其它量都相同,否則沒有可比性,能達到目的,故D錯誤;
故選:AC.
⑵ 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乾燥CO2B.收集O2C.驗證CO2性質D.監控氣體流
A、酸性乾燥劑可以乾燥酸性氣體CO2,故A不符合題意;
B、因氧氣不易溶於水內,且密度小於水的容密度,若用排水氣法收集氧氣,瓶內先裝滿水,氧氣應該「短進長出」,故B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該實驗驗證了CO2與H2O反應生成H2CO3,故C不符合題意;
D、氣體流速越快,氣泡冒出的速度也越快.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⑶ 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監控氣體流速B.收集氧氣C.證明CO2能溶於水D.證明C
A、氣體流速越快,氣泡冒出的速度也越快,故A不符合題意;
B、因氧氣不易回溶於水答,且密度小於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氣法收集氧氣,瓶內先裝滿水,氧氣應該「短進長出」,故B符合題意;
C、因為二氧化碳能溶於水,故軟塑料瓶會變癟,能證明CO2能溶於水,故C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所以能像傾倒液體一樣傾倒,且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⑷ 用下列裝置不能達到有關實驗目的的是(
B
當把水捏入燒瓶中後,由於HCl易溶於水,造成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則氣球體積版脹大,從而可以得出HCl易溶權於水的結論,A正確;CCl
4
的密度比水大,不能防止O
2
將Fe(OH)
2
氧化,B錯誤;NH
3
是鹼性氣體,用鹼石灰乾燥,從短管進氣可以通過向下排除集氣瓶中的空氣,並用倒扣的漏斗吸收尾氣,能防止倒吸,C正確;電解飽和食鹽水時石墨作陽極,陽極反應為2Cl
-
-2e
-
Cl
2
↑,陰極反應為2H
+
+2e
-
H
2
↑,可以製得Cl
2
、H
2
,D正確。
⑸ 利用下列實驗裝置,不能完成實驗目的是()A.利用裝置進行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定量測定B.利用裝置進
A.應用分液漏斗,用長頸漏斗易導致氣體逸出,達不到實驗目的,故A錯誤;
B.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較劇烈,可根據氣球體積增大的快慢判斷反應的劇烈程度,故B正確;
C.鐵發生吸氧腐蝕,則導致系統內壓強減小,U形管左側液面上升,故C正確;
D.碳酸氫鈉不穩定,加熱易分解,根據澄清石灰水應變渾濁可確定穩定性,故D正確.
故選A.
⑹ 化學實驗 用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我試試講一下,這是我們老師叫我們的一種講法:
a直接看圖就可以,有一些物理知識
b應該是硫酸亞鐵,看化合價可知,鐵是+2價;NaOH+FeSO4=Fe(OH)2+Na2SO4,由於煤油在上面隔絕空氣,氧氣也就不能繼續氧化+2價的鐵,就只能出現白色沉澱而不可能繼而出現灰綠色—紅褐色沉澱,所以b對。
c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Ca,Na,Mg,Al,Mn,Zn,Fe,Sn,Pb,(H),Cu,Hg,Ag,Pt,Au(本表是舊的人教版中提供)可知,置換反應中Al可以把它後面的元素單質換出來(這是鋁熱反應的原理)。
d是由常識得出,碳酸鈉與二氧化碳和水可繼續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如果大試管內是碳酸氫鈉,小試管內是碳酸鈉,那麼如果出現都冒泡的話,那麼很難得出碳酸鈉與碳酸鈉的熱穩定性的結果,如果大試管內是碳酸鈉,小試管內是碳酸氫鈉,那麼可以看如果大試管無氣泡或起泡少,小試管氣泡多,就可以證明了,而且咱們已經明白它們的熱穩定性,如果大試管內是碳酸氫鈉,小試管內是碳酸鈉,那麼如果在加熱同時間,裡面的試管冒泡,外面的不冒泡,那麼也可以證明碳酸氫鈉與碳酸鈉的熱穩定性(我講的不好,而且這個題使用排除法好得多,前三個明白就可以了)
⑺ 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用SO2做噴泉實驗B.驗證Cu與濃硝酸反應的熱量變化C.驗證NH3
A.二氧化硫易與氫氧化鈉反應而導致燒瓶壓強減小,可形成噴泉,故A正確內;
B.如反應為放熱容反應,則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可判斷反應是否屬於放熱反應,故B正確;
C.如氣球體積變大,則燒瓶內壓強減小,可說明氨氣易溶於水,故C正確;
D.套裝小試管加熱溫度較低,碳酸氫鈉應放在套裝小試管中,通過澄清水是否變渾濁可證明穩定性,故D錯誤.
故選D.
⑻ 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定量測定化學反應速率B.驗證Na2O2和水反應的熱效應C.比較硫酸、
A.不能用長頸漏斗,否則會導致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散,應用分液漏斗,故A錯誤;
B.由圖可知,U型管中右端紅墨水高度上升,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B正確;
C.由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原理可知,酸性為硫酸>碳酸>硅酸,故C正確;
D.NH4Cl受熱易分解,HCl與氨氣遇冷化合生成氯化銨,從而將NaCl與NH4Cl分離,故D正確;
故選A.
⑼ 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實驗一:驗證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不支持燃燒 B.實驗二
A、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回和不支持燃答燒的性質,故A能達到目的; B、使用實驗二的裝置,可以看到燒杯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能用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能達到實驗的目的; C、使用鐵和硫酸銅的反應能用來探究質量守恆定律,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 D、使用碳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來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