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拉索式機械驅動裝置原理

拉索式機械驅動裝置原理

發布時間:2022-04-04 08:06:10

『壹』 頂部驅動裝置原理

什麼是頂部驅動鑽井系統?編輯

所謂的頂驅,就是可以直接從井架空間上部直接旋轉鑽柱,並沿井架內專用導軌向下送進,完成鑽柱旋轉鑽進,循環鑽井液、接單根、上卸扣和倒劃眼等多種鑽井操作的鑽井機械設備
見圖:它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導向滑車總成、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和鑽桿上卸扣裝置總成。
該系統是當前鑽井設備自動化發展更新的突出階段成果之一。經實踐證明:這種系統可節省鑽井時間20%到30%,並可預防卡鑽事故,用於鑽高難度的定向井時經濟效果尤為顯著。

3頂部驅動系統的研製過程:編輯
1、鑽井自動化進程推動了頂部驅動鑽井法的誕生。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首先使用旋轉鑽井法獲得成功,此種方法較頓鑽方法是一種歷史性的飛躍,據統計,美國有63%的石油井是用旋轉法鑽井打成的。
但在延續百多年的轉盤鑽井方式中,有兩個突出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一、起下鑽時不能及時實現循環旋轉的功能,遇上復雜地層或是岩屑沉澱,往往造成卡鑽。其二、方鑽桿的長度限制了鑽進的深度(每次只能接單根),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勞動的強度,降低了安全系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動力水龍頭,改革了驅動的方式,在相當的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條件,加快了鑽井的速度以及同期出現的「鐵鑽工」裝置、液氣大鉗等等,局部解決了鑽桿位移、連接等問題,但遠沒有達到石油工人盼望的理想程度。

TDS-3SB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首先研製了頂部驅動鑽井系統TDS-3S投入石油鑽井的生產。80年代末期新式高扭矩馬達的出現為頂驅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TDS—3H、TDS—4應運而生,直至後來的TDS-3SB、TDS-4SB、TDS-6SB。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製的IDS型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用緊湊的行星齒輪驅動,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頂驅,既有TDS到IDS,由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2、挪威DDM-HY-650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最大載荷6500kN,液壓驅動,工作扭矩為55kN.m,工作時最大扭矩為63.5kN.m,工作轉速為130—230r/min,液壓動力壓力為33MPa,排量1600L/min,水龍頭吊環到吊卡上平面的距離為6.79米,質量17噸。
3、加拿大8035E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5000米,額定載荷3500kN,輸出功率670kW,最大連續扭矩33.10kN.m,最高轉速200r/min,質量為8.6噸。最低井架高度要求39米。
4、美國ES-7型頂部驅動鑽井系統:
採用25kW直流電機驅動鑽柱,連續旋轉扭矩34.5kN.m,間歇運轉扭矩41.5kN.m,額定載荷5000kN,最高轉速300r/min,鑽井液壓力35.1MPa,系統總高7.01米,質量8.1噸。
5、國產DQ-60D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6000m,最大鉤載4500kN,動力水龍頭最大扭矩40kN.m,轉速范圍0—183r/min,無級調速;直流電機最大輸出功率940kw;傾斜臂最大傾斜角,前傾30°,後傾15°;回轉半徑1350mm;最大卸扣扭矩80kN.m;上卸扣裝置夾持鑽桿的范圍Ø89—Ø216mm(3½—8½ in)。

4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結構:編輯
(一)、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主要有以下部件和附件組成:
1、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關鍵部件);
2、馬達支架/導向滑車總成(關鍵部件);
3、鑽桿上卸扣總成(體現最大優點的部件);
4、平衡系統;
5、冷卻系統;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控制系統;
7、可選用的附屬設備。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主體部件,主要包括:
1、鑽井馬達;
2、齒輪箱;
3、整體水龍頭;
4、平衡器。
鑽井馬達的冷卻系統:
馬達的冷卻為風冷。
1、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2、加高進氣口的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3、遠距離安裝鼓風機近距離就是近距離向馬達提供冷卻風,取風高度在馬達行程最低點距離鑽台6米以上。
遠距離安裝鼓風機:
在不能保證提供安全冷卻空氣的情況下,例如:井架為密閉式的即可採用直徑8in軟管冷卻系統,且鼓風機馬達為40hp(比近距離安裝提高了一倍),馬達安在二層平台,從井架外吸進空氣,增加的馬力用於驅使空氣流過較長的進氣軟管。
(二)、導向滑車總成
整個導向滑車總成沿著導軌與游車導向滑車一起運動。當鑽井馬達處於排放立根的位置上時,導向滑車則可作為馬達的支撐梁。導軌有單軌和雙軌兩種。
(三)、鑽桿上卸扣裝置
主要組成部件:
1、扭矩扳手
2、內防噴器和啟動器
3、吊環連接器和限扭器
4、吊環傾斜裝置
5、旋轉頭
扭矩扳手總成提供鑽桿的上卸扣的手段。他位於內防噴器下部的保護接頭一側,他有兩個液缸在扭矩管和下鉗頭之間。
鉗頭有一直徑為10in的夾緊活塞,用以夾持與保護接頭相連接的鑽桿母扣。范圍:3½in--7⅜in。
鑽桿上卸扣裝置另有兩個緩沖液缸,類似大鉤彈簧,可提供絲扣補償行程125mm。
內防噴器是全尺寸、內開口、球型安全閥式的。帶花鍵的遠控上部內防噴器和手動的下部內防噴器形成井控防噴系統,內防噴器採用6⅝in正規扣,工作壓力為105MPa。
吊環傾斜裝置:
有兩種功用:
1、吊鼠洞中的單根。
2、接立柱時,不用井架工在二層台上將大鉤拉靠到二層台上。若行程1.3米的傾斜裝置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選擇2.9米的長行程吊環傾斜裝置。
平衡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上卸接頭扣時螺紋的損壞,其次在卸扣時可幫助公扣接頭從母扣接頭中彈出,這依賴於它為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供了一個類似於大鉤的152 毫米的減震沖程。是因為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後沒有再安裝大鉤了;退一步說,即使裝有大鉤,它的彈簧也將由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量而吊長,起不了緩沖作用。

5頂部驅動裝置操作過程編輯
接立根鑽進
接立根鑽進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普遍採用的方式。採用立根鑽進方法很多。對鑽從式井的軌道鑽機和可帶立根運移的鑽機,鑽桿立根可立在井架上不動,留待下一口井接立根鑽進使用。若沒有立根,推薦兩種接立根方法:一是下鑽時留下一些立根豎在井架上不動,接單根下鑽到底,用留下的立根鑽完鑽頭進尺;二是在鑽進期間或休閑時,在小鼠洞內接立根。為安全起見,小鼠洞最好垂直,以保證在垂直平面內對扣,簡化接扣程序。還應當注意接頭只要旋進鑽柱母扣即可,因為頂部驅動鑽井鑽井馬達還要施加緊扣扭矩上接頭。
接單根鑽進
通常在兩種情況需要接單根鑽進。一種是新開鑽井,井架中沒有接好的立根;另一種是利用井下馬達造斜時每9.4 m必須測一次斜。吊環傾斜裝置將吊卡推向小鼠洞提起單根,從而保證了接單根的安全,提高了接單根鑽進的效率。接單根鑽進程序如下:
1 鑽完單根坐放卡瓦於鑽柱上,停止泥漿循環(圖a);
2 用鑽桿上卸扣裝置上的扭矩扳手卸開保護接頭與鑽桿的連接扣;
3 用鑽井馬達旋扣;
4 提升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升前打開鑽桿吊卡,以便讓吊卡通過卡瓦中的母接箍(圖b);
5 起動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擺至鼠洞單根上,扣好吊卡;
6 提單根出鼠洞。當單根公扣露出鼠洞後,關閉起動器使單根擺至井眼中心(圖c);
7 對好鑽檯面的接扣,下放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使單根底部進入插入引鞋(圖d);
8 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打背鉗承受反扭矩;
起下鑽操作
起下鑽仍採用常規方法。為提高井架工扣吊卡的能力和減少起下鑽時間,可以使用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靠近井架工。吊環傾斜裝置有一個中停機構,通過它可調節吊卡距二層台的距離,便於井架工操作。
打開旋轉鎖定機構和旋轉鑽桿上卸扣裝置可使吊卡開口定在任一方向。如鑽柱旋轉,吊卡將回到原定位置。起鑽中遇到縮徑或鍵槽卡鑽,鑽井馬達可在井架任一高度同立根相接,立即建立循環和旋轉活動鑽具,使鑽具通過卡點。
倒劃眼操作
1、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
可以利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從而防止鑽桿粘卡和破壞井下鍵槽。倒劃眼並不影響正常起鑽排放立根,即不必卸單根。
2、倒劃眼起升程序
倒劃眼起升步驟如下(參見下圖):
1) 在循環和旋轉時提升游車,直至提出的鑽柱第三個接頭時停止泥漿循環和旋轉(圖a),即已起升提出一個立根;
2) 鑽工坐放卡瓦於鑽柱上,把鑽柱卡在簡易轉盤中;
3) 從鑽檯面上卸開立根,用鑽井馬達旋扣(倒車扣);
4) 用扭矩扳手卸開立根上部與馬達的連接扣,這時只有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吊卡卡住立根。在鑽台上打好背鉗,用鑽井馬達旋扣(圖b);
5) 用鑽桿吊卡提起自由立根(圖c);
6) 將立根排放在鑽桿盒中(圖d);
7) 放下游車和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鑽台(圖e);
8) 將鑽井馬達下部的公接頭插入鑽柱母扣,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稍微施加一點卡瓦力,則鑽桿上卸扣裝置的扭矩扳手就可用於緊扣;
9) 恢復循環,提卡瓦,起升和旋轉轉柱,繼續倒劃眼起升。
一、下管套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配用500~750 t吊環和足夠額定提升能力的游動滑車,就能進行額定重量500~650 t的下套管作業。為留有足夠的空間裝水龍頭,必須使用4.6 m的長吊環。
將一段泥漿軟管線同鑽桿上卸扣裝置保護接頭相連,下套管過程中可控制遠控內防噴器的開啟與關閉,實現套管的灌漿。
如果需要,也可使用懸掛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外側的游動滑車和大鉤,配用Varco BJ規定吊卡和適當的游動設備,按常規方法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起下套管裝置如圖3—5所示。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優越性編輯
1、節省接單根時間。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不使用方鑽桿,不受方鑽桿長度的限制也就避免了鑽進9米左右接一個單根的麻煩。取而帶之的是利用立根鑽進,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接單的時間。按常規鑽井接一個單根用3—4min計算,鑽進1000米就可以節省4-5h。
2、倒劃眼防止卡鑽。由於不用接方鑽桿就可以循環和旋轉,所以在不增加起下 鑽時間的前提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就能夠非常順利的將鑽具起出井眼,在定向鑽井中,這種功能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3、下鑽劃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具有不接方鑽桿鑽過砂橋和縮徑點的能力。
4、節省定向鑽進時間。該裝置可以通過28米立根鑽進、循環,這樣就相應的減少了井下馬達定向的時間。
5、人員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是鑽井機械操作自動化的標志性產品,終於將鑽井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救出來。接單根的次數減少了2/3,並且由於其自動化的程度高,從而大大減少了作業者工作的危險程度,進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
6、井下安全。在起下鑽遇阻、遇卡時,管子處理裝置可以在任何位置相連,開泵循環,進行立根劃眼作業。
7、設備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採用馬達旋轉上扣,操作動作平穩、可以從扭矩表上觀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過贏或不足。最大扭矩的設定,使鑽井中出現憋鑽扭矩超過設定范圍時馬達就會自動停止旋轉,待調整鑽井參數後再進行鑽進。這樣就避免了設備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增加了使用壽命。
8、井控安全。該裝置可以在井架的任何位置鑽具的對接,數秒鍾內恢復循環,雙內防噴器可安全控制鑽柱內壓力。
9、便於維修。鑽井馬達清晰可見。熟練的現場人員約12小時就能將其組裝和拆卸。
10、使用常規的水龍頭部件。頂部驅動裝置可使用650噸常規水龍頭的一些部件,特殊設計後維修難度沒有增加。
11、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提升能力很大(650噸),在套管和主軸之間加一個轉換頭(大小頭)就可以在套管中進行壓力循環。套管可以旋轉和循環入井,從而減少縮徑井段的摩阻力。
12、取心。能夠連續鑽進28米,取心中間不需接單根。這樣可以提高取心收獲率,減少起鑽的次數與傳統的取心作業相比它的優點明顯。污染小、質量高。
13、使用靈活。可以下入各種井下作業工具、完井工具和其他設備,即可以正轉又可以反轉。
14、節約泥漿。在上部內防噴器內接有泥漿截流閥,在接單根時保證泥漿不會外溢。
15、拆卸方便。工作需要時不必將它從導軌上移下就可以拆下其他設備。
16、內防噴器功能。起鑽時如果有井噴的跡象即可由司鑽遙控鑽桿上卸扣裝置,迅速實現水龍頭與鑽桿的連接,循環鑽井液,避免事故的發生。
17、其他優點:採用交流電機驅動,減低維修保養費用;特別適用於定向井和水平井,因為立根鑽進能使鑽桿盡快的通過水平井段的一些橫向截面。

7頂驅鑽井裝置與常規鑽井設備的比較編輯
鑽井效率明顯提高。
A、從鑽井到起下鑽或從起下鑽恢復鑽進狀態,該裝置不存在常規鑽機的上、卸水龍頭和方鑽桿所造成的時間損失。
B、不存在常規鑽機轉盤方補心蹦出所造成的停工。
C、不用鑽鼠洞。
D、立根鑽進,從而減少了常規鑽井接單根上提鑽柱需從新定工具面角的時間。
E、在井下純作業時間增多,上扣、起下鑽、測量和其他非純鑽進時間減少。
立柱鑽進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A、減少了坍塌頁岩層擴眼或清洗井底的時間。
B、在井徑不足需擴眼或首次下入足尺寸穩定器進行擴眼時減少了鑽進時間。
C、在同一平台鑽叢式井,不用甩鑽具或卸立柱。
D、不需要接單根就能夠回收最大長度的岩心。
E、定向鑽井時,減少了定向時間。
連續旋轉和循環降低了風險。
A、連續的旋轉和循環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要特徵。
B、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允許使用少量的、比較便宜的潤滑劑、鑽井液或添加劑。
c、減少了鑽柱或昂貴的井下工具卡鑽的幾率。
有利於井控。
A、任何時間和位置的於鑽柱對接。
B、隨時可以進行的循環和旋轉。
C、減少鑽柱被卡後,上卸方鑽桿的危險作業程序。
安全性提高。
A、減少了使用大鉗和貓頭等,降低了鑽井工人作業危險。
B、減少許多笨重的工作,提高了起升重鑽具的安全性。
C、自動吊卡,消除了人工操作吊卡的事故隱患。
D、井控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E、遙控防噴盒,防止泥漿濺落到鑽台上,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
作業時間的比較
起下鑽

非生產

純鑽進

典型鑽井的作業時間分配

30%

40%

30%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鑽井時間分配

25%

35%

40%

水平井費用比較
項 目

轉盤/方鑽桿

頂驅裝置

日成本,美元

40800

43000

測深,M

2000

2000

機械鑽速, m/h

30

30

日進尺

240

288

鑽2000m所需天數

8.3

6.9

單井成本,美圓

338640

296700

單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41940

8口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335120

8維護保養以及操作注意事項編輯
強電系統
1)、防塵、防潮是最主要的兩條。SCR主控櫃、綜合櫃在尚未置放在空調房前必須注意防潮、防塵,並且
不能在溫度過高(45°C以上)、過低(一10℃以下)的環境中工作。放置一段時間重新啟用前,須用吸塵器將元件積存的塵埃除去,然後用電吹風將元件烘乾,最後須測絕緣電阻值,至少在1MΩ以上,一般應在5MΩ以上。只有在進行了以上步驟以後,方可啟動SCR。
2)、一定要先啟動鼓風電機,然後選擇主電機的轉向。再給定額定電流值(即額定鑽井扭矩值),最後開動主電機,即給出一個電壓值(轉速值)。
3)、一般說來應先啟動冷卻風機及合上勵磁開關後再合主開關。如先合主開關,那就該盡快合上勵磁關。
4)、運行中要隨時注意觀察電流大小(PLC操作櫃上的扭矩表反映出主電機工作電流的大小)。
5)、各部分電纜應連接牢靠,焊接部位不應有虛焊現象。
6)、由於光線照射及空氣的氧化作用,電纜會發生老化現象,使用二年以後應注意觀察有無裂開、剝落老化現象,一般說,使用四年後應更換電纜。
弱電控制系統
1)、PLC櫃、操作櫃均為正壓防爆系統,要配備動三大件,保證空氣的乾燥、清潔,不含易燃、易爆危險氣體。
2)、使用操作櫃時應先合上電源開關,再打開操作櫃開關,最後打開PLC開關,停止操作時先關PLC,再關操作櫃,最後關電源櫃。
3)、PLC櫃操作櫃也應注意防潮防塵,但因其具有防爆結構,相應地防潮防塵能力也較強。
主電機
1)、吸風口應朝下,防止雨水進入。
2)、主電機外殼不應承受本身重量以外的負荷。
3)、由於主電機停止轉動,加熱器即自動加熱,當長期不用時應關掉加熱電路。
4)、電樞及勵磁部分的絕緣電阻應大於1MΩ,當小於0.8MΩ時必須先烘乾再工作。
5)、主電機軸伸錐度、粗糙度、接觸斑點均應符合要求。
6)、由於泥漿管路從電機中心穿過,故在密封要求上必須嚴格。
7)、正常鑽井時,每天應在主軸承部位加潤滑脂。
液壓系統
1)、油箱的液位不低於250mm,油溫不高於80℃。
2)、過濾器應定期更換濾芯(3月至6月),具有發訊裝置 的過濾器更應勤清洗和制訂相應的更換措施。
3)、液壓油必須干凈,在使用三個月以後應更換。
4)、開泵前,吸油口閘閥一定要打開,出口管應與系統連起來。
5)、管路連接一定要可靠,注意各部位組合墊。o形圈不要遺忘,在不經常拆卸的螺紋處可以使用密封膠。
6)、濾芯應經常清洗,半年應重新更換濾芯,二年至三年應更換高壓膠管。
7)、要防止在拆裝、搬運、加油、修理過程中外界 污染物進入系統。
8)、液壓源的溢流閥應調整至略高於泵的壓力限定值,一般地不要在無油流輸出情況下啟動泵。
本體部分:
減速箱是一個傳遞動力和運動的重要部件,潤滑油應經常更換(三個月至半年),油麵應保持一定高度,初次裝配需經充分空運轉跑合,出廠前應更換為干凈的潤滑油。減速箱內裝有鉑電阻溫度感測器,箱體外裝有溫度變送器,用來監視潤滑油的溫度,現已調整為75℃,超過此溫度,PLC操作櫃相應的紅燈將顯示,並有聲報警。
兩個防噴器(手動、液動各一個)均應密封可靠,試壓在50Mpa以上。正常情況下當主軸轉動時,不得操作內防噴器,只有發生井噴井涌時才操作,使之關閉。起下鑽時為節省鑽井液的消耗,應將內防噴器關閉,開鑽前一定要先打開內防噴器,再開鑽井泵。
上卸扣機構應根據鑽桿的尺寸選擇相應牙板,各油缸之間的協調動作藉助於減壓閥、順序閥來調整。
上卸扣機構與回轉頭相連的鏈條長度應調整合適,略微鬆弛一些,可起到安全的作用。

『貳』 拉鎖式機械驅動什麼樣。消防的驅動裝置

拉鎖式驅動裝置這個在消防中主要是咋防排煙中的執行器,也就是下圖的左下角就是拉繩

『叄』 機械式傳動系由哪些裝置組成各起何作用

1)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所組成。
2)各裝置的作用:
離合器:它可以切斷或接合發動機動力傳遞,起到下述三個作用1)保證汽車平穩起步;2)保證換擋時工作平順;3)防止傳動系過載。
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和操縱機構所組成。作用:
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矩和轉速的變化范圍,以適應經常變化的行駛條件,並使發動機在有利(功率較高而耗油率較低)的工況下工作
在發動機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使汽車能倒退行駛
利用空擋,中斷動力傳遞,以使發動機能夠起動、怠速,並便於變速器換擋或進行動力輸出。
萬向傳動裝置由十字軸、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作用:變夾角傳遞動力,即傳遞軸線相交但相互位置經常變化的兩軸之間的動力。
驅動橋:由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組成。
主減速器的作用:降速增扭;改變動力傳遞方向(動力由縱向傳來,通過主減速器,橫向傳給驅動輪)。
差速器的作用:使左右兩驅動輪產生不同的轉速,便於汽車轉彎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駛。
半軸的作用:在差速器與驅動輪之間傳遞扭短

『肆』 工業機器人驅動機構有幾種,試述每種機構的結構及原理

工業機器人驅動機構是工業機械手的重要組成部分,驅動機構主要有4種:液壓驅動、氣壓驅動、電氣驅動和機械驅動。其中以液壓驅動、氣壓驅動用得最多。

『伍』 1、驅動裝置的作用及其組成。 2、空氣制動的原理

驅動裝置的作用肯定就是帶動這個物體一起運動啊,這些驅動裝置用其煮成不是看你有沒有動力設備的?自動的話給你就是的摩擦的作用

『陸』 挖掘機行走驅動裝置工作原理

小松300一7行走馬達電磁閥

『柒』 幾種四輪驅動系統工作原理

四輪驅動
所謂4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歐藍德4驅版。現在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目前,轎車的4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力,變為4輪驅動。4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4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全時驅動(Full-Time):前後車輛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缺點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好。

兼時驅動(Part-Time):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2輪驅動或4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4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缺點是其機械結構比較復雜,駕駛員要具有一定的經驗才能掌握好切換時機。

適時驅動(Real-Time):採用適時驅動(Real-Time)的車輛,其選擇何種驅動模式由電腦控制,正常路面一般採用後輪驅動,如果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電腦會自動測出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其它兩輪,切換到4輪驅動狀態,操縱簡單。其缺點是電腦即時反應較慢,缺少駕駛樂趣。

四輪驅動系統分為兩大個類別:主動與被動,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把動力從空轉打滑的輪子移走,然後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較大的輪子上,就好比車輪打滑,我們要用石塊木板等東西塞在打滑的輪子下面一樣,道理很簡單。當兩輪(前輪或者後輪)驅動的汽車發生輪胎空轉打滑的時候,補救措施只有一個,就是減小引擎的驅動力,而駕駛者只有通過收油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或者行車電腦控制油門的收小。而四輪驅動的汽車就不同了,你可以任憑自己的喜好打腳加油,動力會通過電子系統自動分配到各個車輪上,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車輪打滑的情況發生。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其實他們把貼地性能的概念給混淆了,四輪驅動汽車與兩輪驅動汽車的最大差別在於:FF車型會因為輪子的空轉而轉向不足,偏離了彎道,而FR車型則會甩尾,而四輪驅動則由於各個輪子的動力分配是自動的,就不會存在上面這種問題,這是涉及到汽車的循跡性能的問題,而並非是貼地性能。

相反的,同一款車子的四驅版和兩輪版,往往兩輪版的加速性能和貼地性能要強於四輪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奧迪的A4,因為四輪驅動的車子在重量和摩擦力方面都比兩輪驅動的要大。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例如齒輪式的扭力感應差速器--奧迪的Quattro,或者油壓式的分動器--保時捷的911 Turbo,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例如大眾的4 Motion,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捌』 挖掘機履帶驅動原理

行走動來力傳輸路線:

柴油機——聯源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中央回轉接頭——行走馬達(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減速箱——驅動輪——軌鏈履帶——實現行走。

(8)拉索式機械驅動裝置原理擴展閱讀:

1、回轉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回轉馬達(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減速箱——回轉支承——實現回轉

2、動臂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動臂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動臂運動

3、斗桿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斗桿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斗桿運動

4、鏟斗運動傳輸路線:柴油機——聯軸節——液壓泵(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分配閥——鏟斗油缸(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鏟斗運動

『玖』 帶式輸送機的驅動裝置各部件是如何連接的各部件的作用是

以傳動滾筒為中心,一側可分別布置低速聯軸器(連接傳動滾筒和減速機低速軸)、減速機、高速聯軸器(也可以是限矩型偶合器)、電機;另一側可布置逆止器或制動器(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拾』 驅動裝置的作用是什麼

驅動程序就是一組程序,一個比較特別的軟體,它具有一般程序的一些特性,可以形象專地把它屬理解為是搭建在計算機硬體設備與操作系統之間的橋梁,它的作用就是使操作系統能夠正確地識別、管理、使用相應的硬體設備 1.主板驅動;
主板驅動是使計算機能識別硬體的東西。
如果計算機不能識別,那就要裝上驅動了,但一般用XP系統的可以不用,使用起來正常工作的也可以免了,但一些音效卡或顯卡如果集成的,那麼裝上主板的驅動就相當於把這些顯卡音效卡的驅動也裝上。
主板是電腦的核心。
處理器是附著在主板上面的。
2.顯卡驅動;
顧名思義就是起到驅動顯卡的作用。
使顯卡能夠正常顯示信息傳輸到顯示器上。
3.音效卡驅動;
沒有音效卡驅動,電腦就沒有聲音 4.網卡驅動。
安裝網卡驅動後系統可以識別網卡,網卡可以起到作用,進行數據轉化和傳輸;
否則不行

閱讀全文

與拉索式機械驅動裝置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閥門銷售怎麼跑業務 瀏覽:592
尚酷儀表盤跟什麼通用 瀏覽:187
桑拿爐自動噴淋裝置接線圖 瀏覽:622
乙醯苯胺水解制備苯胺的實驗裝置 瀏覽:218
實驗室製取硫酸裝置圖 瀏覽:458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題庫 瀏覽:277
水庫閥門是什麼意思 瀏覽:418
壓縮機排氣閥門關閉不嚴 瀏覽:447
蕪湖市華益閥門公司怎麼樣 瀏覽:174
兒科肺炎治療儀儀器怎麼用 瀏覽:1000
現在恆溫庫用什麼樣的製冷機 瀏覽:813
游戲工具箱頂部橫滑 瀏覽:891
zy型液壓自動張緊裝置 瀏覽:664
尼爾機械紀元屠村任務怎麼做 瀏覽:450
為什麼要對化工裝置進行安全設計 瀏覽:322
電動工具名牌有哪些要求 瀏覽:542
什麼情況下採用雙閘板閥門 瀏覽:130
打井設備一套多少錢 瀏覽:848
機械設備報審應包含哪些資料 瀏覽:924
引風機電機軸承應該加什麼油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