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能力之間的轉化需要一定的裝置,這種裝置是什麼
讀了《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認我對「責任」這個詞有了更深的認識。「責任」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它可以讓一個人在所有的員工中脫穎而出,責任是一種擔當,是一種約束,是做人、做事的基礎。
作為教師的我們從事的是培養人、塑造人的職業。如果在我們工作中不負責任,沒能使自己的學生成人、成材,這不僅僅貽害了一個人、一個家庭,更是危害了國家和社會。因此我們必須負責任地工作,用心去愛護、去培養自己的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書寫習慣、讀書習慣、路隊、紀律、衛生等常規習慣的養成,以及孩子們日常的生活事務處理工作,這些無不得付出愛心與真心,才能讓孩子們買你的帳,從而順利圓滿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為把他們培養成將來的棟梁之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付責任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則熱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
受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事實上,只有眼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付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致命之本——信譽與尊嚴。
無論你做什麼樣的工作,只要你能認真地、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你所能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會活動尊重和敬意。有的責任擔負起來很難,有的卻很容易,不在於工的類別,而在於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願意,你就會做的很好。
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無論一個人但任何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他都對他熱付有責任,這就是社會法則。
當你在為公司工作時,無論老闆安排你在哪個位置上,都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都要擔負起責任來。那些在工作中推委的人,老是埋願環境,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開脫。他們往往是職業的被動者,即使工作一輩子都不會出色。自身的能力只有通過奮斗。
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關鍵,但最關鍵的付則人的態度。責任勝於能力不容否認。責任需要靠業績來證明,業績是靠責任去創造。
B. 1840年到2011年有哪些發現和發明
1840年法國人發明了金屬軟管,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適的包裝,這導致了一些商品形態的改革。1839年攝影技術發明,1840年發明了縮短曝光技術,攝影技術有了突破。薩克斯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1841年,法國人發明了機針帶鉤子的鏈式線跡縫紉機。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1841年德國物理學家韋伯發明了既可測量地磁強度又可測量電流強度的絕對電磁學單位的雙線電流表。1842年阿德瑞·菲力普(Adricn Pnilippe)製成第一個上弦柄的表,到1860年得到推行。1842年 美國人古德發明了硬橡膠輪胎,該輪胎是實心的,行駛中顛簸很厲害。傳真技術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經誕生,比電話發明還要早三十年。它是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貝恩的英國發明家於1843年發明的。發明滑翔機的雷·凱利爵士同時也是直升飛機的發明人,他在1843年就製造了一架直升飛機的模型。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1843年,古德伊爾和漢考克發明了革命性的橡膠硫化法,他們將生橡膠與硫磺加熱處理,這個過程可以把橡膠變成一種堅固而有彈性的材料。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1844年,成廉·費阿柏恩發明蘭開夏鍋爐。1844年,英國的威廉·霍爾發明了一種自旋穩定器,並用來對康格里夫火箭進行改進。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
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
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
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
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
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
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
1907年塑料,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1928年青黴素,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54年,避孕葯: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957年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978試管嬰兒: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2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
二十一世紀發明有:
修復手套:「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C. 猴車按下"停止"按鈕,機械猴車不能停車是為什麼
猴車鋼絲繩掉繩的原因有多種 1、托繩輪和壓繩輪中心不在鋼絲繩的運行軌跡上,即架空版乘人裝置中心不對權 2、所有托繩輪的軸安裝不水平,造成輪襯傾斜 3、壓輪不夠 4、鋼絲繩空轉不夠48小時,自旋沒有消除 5、驅動輪襯塊磨損嚴重,造成飛車或打滑而掉繩 6、主機啟動或運行不平穩 7、乘人不按規定乘坐 8、驅動輪和迂迴輪未水平安裝 9、鋼絲繩張緊不夠而繞度大處理方法有: 1、重新校核安裝中心線,調檢托輪位置 2、調整托輪軸水平 3、適當增加壓輪 4、空轉48小時 5、更換輪襯 6、檢查電源電壓是否穩定 7、檢查電機或減速機是否正常 8、加強乘人管理 9、調整驅動輪和尾輪的水平安裝度 10、更換鋼絲繩
D. 直升機自旋降落時槳距是負嗎
直升機自旋來降落,專業術語是源叫自轉著陸。自轉著陸時,槳距也不是負的,因為負的就會加速直升機往下掉了。只是槳距會適當的減少,以減小旋翼旋轉時的氣動阻力。另外,直升機的發動機在沒有動力以後,會很快停止轉動,這是只是靠旋翼的慣性在轉動,此時,它也不會帶動發動機轉動,因為直升機上面會有一個自由行程離合器,它是一個單向的離合器,只允許發動機帶轉旋翼,而旋翼不會帶轉發動機。
直升機主要由機體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槳)、動力、傳動三大系統以及機載飛行設備等組成。旋翼一般由渦輪軸發動機或活塞式發動機通過由傳動軸及減速器等組成的機械傳動系統來驅動,也可由槳尖噴氣產生的反作用力來驅動。
直升機的最大時速可達300km/h以上,俯沖極限速度近400km/h,實用升限可達6000米(世界紀錄為12450m),一般航程可達600~800km左右。攜帶機內、外副油箱轉場航程可達2000km以上。根據不同的需要直升機有不同的起飛重量。當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機最大的是俄羅斯的米-26(最大起飛重量達56t,有效載荷20t)。當前實際應用的是機械驅動式的單旋翼直升機及雙旋翼直升機,其中又以單旋翼直升機數量最多。
E. 為什麼縱波聲子不考慮自旋,橫波聲子考慮自旋
編輯本段波的產生及其類別 波動是物質運動的重要形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被傳遞的物理量擾動或振動有多種形式,機械振動的傳遞構成機械波 ,電磁場振動的傳遞構成電磁波(包括光波),溫度變化的傳遞構成溫度波(見液態氦),晶體點陣振動的傳遞構成點陣波(見點陣動力學),自旋磁矩的擾動在鐵磁體內傳播時形成自旋波(見固體物理學),實際上任何一個宏觀的或微觀的物理量所受擾動在空間傳遞時都可形成波。最常見的機械波是構成介質的質點的機械運動(引起位移、密度、壓強等物理量的變化)在空間的傳播過程,例如弦線中的波、水面波、空氣或固體中的聲波等。產生這些波的前提是介質的相鄰質點間存在彈性力或准彈性力的相互作用,正是藉助於這種相互作用力才使某一點的振動傳遞給鄰近質點,故這些波亦稱彈性波。電磁場的振動在空間傳遞時依靠的是電磁場本身的規律,毋需任何介質的存在,故電磁波(包括光波)可在真空中傳播。振動物理量可以是標量,相應的波稱為標量波(如空氣中的聲波),也可以是矢量,相應的波稱為矢量波(如電磁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的稱縱波,相垂直的稱橫波。 編輯本段波的共同特性 各種形式的波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周期性。受擾動物理量變化時具有時間周期性,即同一點的物理量在經過一個周期後完全恢復為原來的值;在空間傳遞時又具有空間周期性,即沿波的傳播方向經過某一空間距離後會出現同一振動狀態(例如質點的位移和速度)。因此,受擾動物理量u既是時間t,又是空間位置r的周期函數,函數u(t,r)稱為波函數或波動表示式,是定量描述波動過程的數學表達式。廣義地說,凡是描述運動狀態的函數具有時間周期性和空間周期性特徵的都可稱為波,如引力波,微觀粒子的概率波(見波粒二象性)等。 各種波的共同特性還有:①在不同介質的界面上能產生反射和折射,對各向同性介質的界面,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②通常的線性波疊加時遵守波的疊加原理(見光的獨立傳播原理);③兩束或兩束以上的波在一定條件下疊加時能產生干涉現象(見光的干涉);④波在傳播路徑上遇到障礙物時能產生衍射現象(見光的衍射);⑤橫波能產生偏振現象(見光的偏振)。 編輯本段波與能量 波的傳播總伴隨著能量的傳輸,機械波傳輸機械能,電磁波傳輸電磁能。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單位面積的能量稱為波的能流密度,常用來描述波的強度,能流密度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情況下必須區分波的相位傳播方向和能量傳播方向。相同相位(即波面)的傳播方向與波面垂直,稱為波的法線方向,相位(或波面)的傳播速度稱為相速度或法線速度。對各向同性介質,波的法線方向與能量傳遞方向合二為一,相速度和能量傳播速度也相同。對各向異性介質,波的法線方向與能量傳播方向一般不重合,相速度與能量傳播速度也不相等。 在波動過程中,媒質的各個質點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並不沿著振動傳播的方向遷移。因此,波是振動狀態的傳播,不是物質本身的傳播。 物理上分類: 按性質分:兩種---------機械波、電磁波。機械波是由擾動的傳播所導致的在物質中動量和能量的傳輸。一般的物體都是由大量相互作用著的質點所組成的,當物體的某一部分發生振動時,其餘各部分由於質點的相互作用也會相繼振動起來,物質本身沒有相應的大塊的移動。例如,沿著弦或彈簧傳播的波、聲波、水波。我們稱傳播波的物質叫介質,它們是可形變的或彈性的和連綿延展的。對於電磁波或引力波,介質並不是必要的,傳播的擾動不是介質的移動而是場。 按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的關系來分:三種--------橫波、縱波、球面波。質點振動的方向跟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橫波,質點振動的方向跟波的傳播方向平行的波叫縱波。 按波的形狀來分:不定,波的形狀象什麼,就叫什麼波。如方波(有的也叫矩形波)、鋸齒波、脈沖波、正弦波、餘弦波等。 按波長來分:長波、中波、中短波及微波。 按強度來分:常波(普通波)、沖擊波。 (其中在聲波中還有超聲波和次聲波)等等,沒有統一的要求,一般在什麼條件下用什麼分類方法。
F. 魔幻陀螺中高速自旋陀螺的重力會變小是真實的嗎
G. 松靈機器人(東莞)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松靈機器人是一家全自動智能停車方案提供商。公司的核心產品是一組智專能停車AGV機器人設備,主要為屬停車用戶、車位運營商、立體車庫商以及地產物業提供服務。AGV機器人利用單線激光SLAM為主的無軌自然導航方案鑽入車身下面,利用夾持裝置將車輛輪胎夾起,把汽車送到停車位上。該方案最大承重2.5噸,最高移速1.5m/s,可掃描距離30米,導航精度正負30毫米。此外,配合自主研發的麥克納姆輪驅動模組,松靈機器人可做到平移、自旋等組合動作,相比於傳統的舵輪結構有更強的機動性和更高的效率。
法定代表人:魏基棟
成立時間:2017-06-26
注冊資本:555.55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900004124684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竹路4號新竹苑17幢2單元506室
H. 電子自旋共振的g值測量
實驗裝置
微波譜儀由產生恆定磁場的電磁鐵及電源,產生交變磁場的微波源和微波電路,帶有待測樣品的諧振腔以及ESR信號的檢測和顯示系統 等組成。
1、微波源:由於固態微波源壽命長、使用簡單、輸出的微波頻率較穩定等優點,是最常用的一種微波信號發生器。
2、可調的矩形諧振腔。可調的矩形諧振腔結構如圖1所示,它既為樣品提供線偏振磁場,
同時又將樣品吸收偏振磁場能量的信息傳遞出去。諧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動的活塞,調節其位置,可以改變諧振腔的長度,腔長可以從帶游標的刻度連桿讀出。為了保證樣品處於微波磁場最強處,在諧振腔寬邊正中央開了一條窄槽,通過機械傳動裝置可以使樣品處於諧振腔中的任何位置,樣品在諧振腔中的位置可以從窄邊上的刻度直接讀出。該圖還畫出了矩形諧振腔諧振時微波磁力線的分布示意圖。
3、魔T。魔T的作用是分離信號,並使微波系統組成微波橋路,其結構如圖9.3.6所示。按照其接頭的工作特性,當微波從任一臂輸入時,都進入相鄰兩臂,而不進入相對臂。
4、配器。單螺調配器是在波導寬邊上開窄槽,槽中插入一個深度和位置都可以調節的金屬探針,當改變探針穿伸到波導內的深度和位置時,可以改變此臂反射波的幅值和相位,該元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實驗內容
1、按圖一所示連接系統,將可變衰減器順時針旋至最大,開啟系統中各儀器的電源,預熱20分鍾。
2、將旋鈕和按鈕作如下設置:
「磁場」逆時針調到最低,「掃場」逆時針調到最低。按下「檢波」按鈕,「掃場」按鈕彈起,此時磁共振實驗儀處於檢波狀態(註:切勿同時按下)。
3、將樣品位置刻度尺置於90mm處,樣品應置於磁場正中央。
4、將單螺調配器的探針逆時針旋至「0」刻度。
5、信號源工作於等幅工作狀態,調節可變衰減器使調諧電表有指示,然後將「檢波靈敏度」旋鈕指示最大控制磁共振實驗儀的調諧指示占滿度的1/2左右。
6、用波長 表測定微波信號的頻率,方法是:旋轉波長表的測微頭,找到電表跌落點,查波長表—刻度表即可確定振盪頻率,若振盪頻率不在9370MHz,應調節信號源的振盪頻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盪頻率。測定完頻率後,需將波長表刻度旋開諧振點。
7、為使樣品諧振腔對微波信號諧振,調節樣品諧振腔的可調終端活塞,使調諧電表指示最小。
8、為了提高系統的靈敏度,可減小可變衰減器的衰減量,使調諧電表顯示盡可能提高。然後,調節魔T另一支臂單螺調配器指針,使調諧電表指示更小。若磁共振儀 電表指示太小,可調節靈敏度,使指示增大。
9、按下「掃場」按鈕。此時調諧電表指示為掃場電流的相對指示,調節「掃場」旋鈕可改變掃場電流。
10、順時針調節恆磁場電流,當電流達到1.65~1.79A時,示波器上即可出現電子共振信號。
11、若共振波形峰值較小,或示波器圖形顯示欠佳,可採用四種方式調整:
11.1將可變衰減器反時針旋轉,減小衰減量,增大微波功率。
11.2正時針調節「掃場」旋鈕,加大掃場電流。
11.3提高示波器的靈敏度。
11.4調節微波信號源振盪腔法蘭盤上的調節釘,可加大微波輻射功率。
12、若共振波形左右不對稱,調節單螺調配器的深度及左右位置,或改變樣品在磁場中的位置,通過微調樣品諧振腔,使共振波形形成。
13、調節「調相」旋鈕即可使雙共振峰處於合適的位置。
14、用高斯計測得外磁場B0,用公式
hf0
g=―――
μBB0
計算g因子。(g因子一般在1.95-2.05之間)。
15、為了得到腔體的波導波長λg,可移動樣品的位置,兩信號之間距離即為λg/2。
I. 施工機械和施工機具有什麼不同
施工機械和施工機具有著很大的不同。
1丶用途不同
施工機械於1946年作為一種智能機械被發現,主要用於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領域,主要的功能是進行物質的定性和定量及空間定位研究。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報道了利用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術。
近來,磁共振成像技術作為醫學影像學的一部分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的臨床工作中,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同位素成像相混淆,故將此技術稱為施工機械技術。而施工機具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產生磁共振信號而建成圖像的一種新的機械工具,
用來檢測氫質子密度、氫質子運動流速、T1弛豫時間、T2弛豫時間以及各種掃描參數都可產生MRI信號和影響MRI信號的強度。
2丶所屬資產不同
施工機械就是用於現場施工的工具,屬於施工單位的固定資產,而施工機具所屬於個人,資產是個人所有。施工機械價格一般在50000上下,而施工機具相對較為便宜,一般在2000左右。
3丶使用方法不同
使用施工機械,患者的膀胱需要中度充盈,既可作為周圍器官的解剖標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腸袢擠出盆腔。並除去身上的金屬異物。而使用施工機具檢查時應用體線圈或盆腔相控線圈或直腸內線圈,
常規用T1加權軸位像和T2加權軸、冠、矢三維像。掃描序列T,加權像用常規SE,TR600ms,TEl5~20ms;T2加權像用快速自旋迴波序列進行檢測。
4丶製造工藝不同
施工機械採用頂部發酵,酵母一直漂浮在發酵液體的表面。這種方式發酵的啤酒適合溫度高的環境16-24℃,在裝瓶後啤酒會在瓶內繼續發酵。這類啤酒偏甜,酒精含量高,常常帶有更加濃烈的口感,而且酒體很飽滿。
在溫暖的發酵過程中可以形成果仁味和水果味,如果麥芽烘焙的很好,也可以出現巧克力香和蜂蜜香,而施工機具以馬鈴薯或玉米、大麥、黑麥為原料,用精餾法蒸餾出酒度高達96%的酒精液,再使酒精液流經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以吸附酒液中的雜,
最後用蒸餾水稀釋至酒度40-50%,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異物的一種純凈的高酒精濃度的飲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施工機械
網路-施工機具
J. 核磁共振和電子自旋共振,二者實驗裝置非常不同,為什麼
電子自旋共振雖然原理類似於核磁共振,但由於電子質量遠輕於原子核,而有內強度大許多的磁容矩。以氫核(質子)為例,電子磁矩強度是質子的659.59倍。因此對於電子,磁共振所在的拉莫頻率通常需要透過減弱主磁場強度來使之降低。但即使如此,拉莫頻率通常所在波段仍比核磁共振拉莫頻率所在的射頻范圍還要高——微波,因而有穿透力以及對帶有水分子的樣品有加熱可能的潛在問題,在進行人體造影時則需要改變策略,所以二者實驗裝置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