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常用的攪拌槳有哪些形式
實驗室常用的攪拌槳:磁力攪拌子,聚四氟乙烯的繼續攪拌槳
⑵ 設計攪拌槳的基本參考是什麼
在觀察反應時發現反應後期液面根本不動,反應效果
很差,
收率僅有
60
多一點,
我提出將攪拌形式改成開
式渦輪,
速度提高到
125
轉,
收
率馬上提高到
75
(該
產品的總收率,不僅這一步,前面也是),成本降低
很大。所以我認為對於非均相反應,攪拌的影響是非
常大的,
不同的攪拌不同轉數,
甚至
能決定反應的成
敗!!!!
攪拌器的選擇與使用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目前國內
有關這方面的設計資料都
比較簡單,
大部分計算公司
都來自國外
50-70
年代,在應用中發現,理論與實際
的差別非常大,因此,目前攪拌器的設計採用的是理
論與實踐相結合。現有攪拌
器的形式大致分飛槳式、
推進式、錨框式、螺帶式以及復合式,出錨框、螺帶
往往應用在高粘度介質的攪拌外,大部分工況都採用
槳式與推進式的混合型攪拌器,一
般情況下轉數在
30--300
轉范圍內,
攪拌槳線速度在
5
米
/
每秒以下為
宜,攪拌器的直徑一般選用
1/3
罐徑左右,建議安裝
擋板。從混合效果看,對於勻相液液混合,在攪拌功
率一定時是,盡量選擇大漿徑,低轉速。而對以非勻
相及防止底部沉積的固液混合在攪拌功率一定的情況
下,盡量提高轉數,在選用功率時注意,一般情況下
電機功率達到
1.5
倍攪拌作業功率即可,過大隻會曾
加電力消耗和運行成本,目前,考核攪拌效率的難度
很大,
用戶對於攪拌器的研究做注重混合的均勻程度,
而忽略了單位時間內電力的消耗及單元操
作時間,
因
為,往往工藝給出的操作時間遠遠大於攪拌混合所需
的時間,這是因為,很多化工單元是液液反應,反應
時間和攪拌作業時間差距很大。
在容器的設計中
往往
忽略了擋板的作用,實際上,增加擋板後,可以顯著
增加液體的軸向流和徑向流,而且還可以產生湍流效
果,因此,擋板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增加擋板後,攪
拌
功率明顯提高,但是單位作業時間也會顯著下降,
混合效果明顯提高,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攪拌槳形式是
變截面攪拌槳並配合擋板使用。
攪拌器的選項要根據物料的特性和攪拌目的而定。對
於簡單的固液懸浮的物料,要求達到不沉低混合的目
的,
傳統選型法,
有選簡單的兩葉槳、
推進式槳和
3-4
葉的斜葉槳。這些槳不是循環量底,就是耗功率大。
經過更換高效節能的軸流槳。混合時間降低,所需功
率減少。
在
選攪拌之前,除了關注物料有幾相、體積、密度、
粘度、混合要求等等之外。還應該關注反應機理。有
的反應速度是由反應本身決定的,例如有的有機反應
本身就進
行的很慢,在這種條件下增強(或減弱)
攪拌效果對反應收率、反應時間的影響不大;而有的
反應,速度主要是由擴散控制的,反應本身進行的很
快,在這種情況下
增加攪拌效果則反應收率以及反
應時間都會有很好的改善。我見過改變攪拌效果後,
收率提高十幾個點的情況,也見過加強攪拌後幾乎對
反應沒什麼影響的情況。
有的時候攪拌太快也不是什麼好事,比如說在兩相分
層萃取過程中,攪拌的作用只要能保證兩相充分混合
即可。攪拌太快有可能產生乳化現象,有時會嚴重影
響正常操作以及收率。
在結晶過程中,攪拌太慢會影響傳熱傳質,太快可能
破快大的結晶使之變成難過濾難烘乾的細晶。選用何
種攪拌類型才能在保證軸向,徑向循環的前提下不破
壞結晶
過程,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晶型不好很大
程度上影響過濾烘乾,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質量。我
發現某些結晶過程中,錨式、框式攪拌表現很差(當
然也可能是反應
本身,或析晶溶劑,或析晶溶劑濃
度以及配比等原因)。我想把攪拌形式改成推進式或
者螺帶式,
請各位朋友說一下,
在一般條件下:
2000L
不銹鋼反應釜,裝
料系數
0.7
,常規溶劑(如乙醇,
乙酸乙酯等),常規冷卻結晶過程,假如要採用推進
式攪拌槳,那麼轉速一般為多少?要是採用雙螺帶攪
拌漿,一般轉速為多
少?
1
、確定攪拌目的:如進行液液混合、固液懸浮、氣液
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實現傳熱、吸收、萃取、溶解、
結晶等工藝目的。根據工藝特點選擇攪拌槳形式。
2
、
計算攪拌作業功率:
即攪拌過程進行時需要的動力
參考公式:功率
=
功率准數
*
液體密度
*
轉數的
3
次方
*
漿徑的
5
次方。
功率准數的計算復雜,與罐徑、漿徑、槳葉寬度、角
度、層數、粘度、擋板數、擋板尺寸有關。
3
、選擇電機功率
:
考慮到效率後的計算值應大於或等
於
1.5
倍的攪拌作業功率即可。
4
、
有關最低臨街攪拌轉數的確定:
這個轉數是滿足攪
拌目的的最低轉數而不是攪拌軸的臨界轉數。
5
、根據功率選擇及校核攪拌軸、槳的剛度和強度。
6
、
配用減速裝臵時還要考慮減速機的使用系數及減速
機的承載能力。
7
、對於細長軸還要考慮增加支撐,中間或底部支撐。
8
、還要考慮安裝方式(頂入或底入還是旁入),這條
是先確定的。
9
、設計支座
10
、選用密封形式(填料或是機封)
在蒸餾過程中,
液體
逐漸減少,
固體結晶物逐漸增多,
這個過程是由高粘度的液液混合轉變正固液混合進而
演變成粉體混合,單一種類的攪拌器都無法適應這種
復雜的工況,
而且由於防
腐層是搪玻璃,
襯里的施工
工藝對攪拌器要求比較苛刻,另外,根據你的描述,
結晶物並非單一的顆粒狀,
而是蜂窩狀的整體,
因此,
攪拌器還要具有很強的剪切力
才行,
框式槳只適合高
粘度的液液混合,並不適用在這種工況。我的一建議
是,選用螺帶式攪拌器,加上變頻調速電機,蒸餾前
轉數高些,
隨著液體的減少,
結晶物
的增加,
可逐漸
降低轉數,
調速范圍可選在
60-10
轉
/
分之間,
電機功
率應在
5.5
千瓦左右,螺帶的材質直接選用鈦材或雙
相不銹鋼,
這樣不必進行防腐處
理,
這樣,
可以保證
螺帶截面為無圓角的矩形,有很強的剪切力,可以攪
碎粘接在一起的結晶
⑶ 攪拌槳葉角度怎麼測量
你問的有點籠統,很難准確回答。非曲面的攪拌葉片角度好量,用萬能角度尺或通過到量取葉片到底面的垂直投影長度和葉片寬度值,計算反正弦值來求角度。無錫德銳仕攪拌專業一流[email protected]
⑷ 哪位科學家設計了槳葉攪拌實驗 , 給出了較准確的熱功當量值
哪位科學家設計了這個攪拌的實驗的話,具體你可以在網路文庫里就可以找到
⑸ 混凝試驗攪拌器的技術要求
一、攪拌器
1、可同時攪拌幾個攪拌試驗杯的多聯攪拌器;
2、底部應有觀察絮體的照明裝置,且照明裝置不應引起水樣溫度升高;
3、應有加註葯劑的小試管和放置試管的支架,且能同時對攪拌杯投加葯劑;
4、攪拌生產的速度梯度G值應在1000~20s范圍內可調;
5、攪拌槳宜採用無級調速,否則其轉速不應少於5檔。轉速應能控制,有顯示,其精度士2%。當一個或幾個槳葉停止或啟動攪拌時,不應影響其他槳葉的轉速;
6、攪拌時間應能控制,精度士1%,有顯示;
7、宜採用單平直式葉槳;
8、所有槳葉的材質應相應相同且均勻,形狀和尺寸上應相同,精度士1mm,徑向擺動應不大於2mm,應具有化學穩定性、耐腐蝕性,對試驗不產生影響;
9、各槳葉軸中心線應鉛垂,允許偏差士2mm;
10、槳葉在各個攪拌杯中的幾何位置應相同(槳葉上緣距水面、邊緣距杯壁、下緣距杯底的距離相同),允許偏差士2mm;
11、攪拌過程中槳葉應全部淹入水體中;
12、槳葉應能自由上升和降下;
13、攪拌時整套裝置應保持平穩,嚴禁槳葉在轉動時扭彎。
二、攪拌試驗杯
1、應具有相同的材質、尺寸和形狀,並且有化學穩定性、耐腐蝕性,對試驗不產生影響;
2、材料應採用透明塑料或有機玻璃,形狀宜為方形,寬深比(有效寬度與有效水深之比)宜為 1:1 ~ 1:1.2,有效容積應不小1000mL;
3、有固定方便的水咀式取樣口,取樣口可設於距水面下1/2水深處;
4、攪拌杯上的體積刻度誤差不大於2%。
⑹ 實驗室用攪拌槳做到多大尺寸合適
你好,其實上樓網友說的不錯,實驗用的攪拌槳分為很多類型,不一樣的實驗是需要用到的類型是不一樣的,這個要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來分,你可以來安培力,他家是賣實驗室攪拌槳,你想買其他的攪拌器也可以來他家,他家都有賣。
⑺ 攪拌槳的種類
攪拌漿的種類還是很多的,它有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三種。
⑻ 急求船用螺旋槳特性試驗具體方法
高難度,高計算量.
⑼ 實驗用的攪拌槳是四氟乙烯的還是聚四氟乙烯的
應該是聚四氟乙烯吧,因為聚四氟乙烯是「塑料王」,它具有耐強酸強鹼、耐高溫、耐氧化、耐氣候、耐輻射、絕緣等特性,比如:試驗用的反應釜就是聚四氟乙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