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已知實驗所用光波波長為600m,雙縫間距
明紋寬度:
Δx = D λ / d = 1.5 mm
第3級暗紋坐標:
x3 = ± (2*3 - 1) D/d * λ/2 = ± 3.75 mm
『貳』 在楊氏雙縫實驗中雙縫間距為0.45毫米光源波長為540納米要使光屏上條紋間距1.2
答案: 解析: 0.625μm。 提示: 光的干涉與衍射。
『叄』 在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間距為0.2mm
條紋間距Δx=11/4 mm
干涉場點位置與雙縫距離D=2m
雙縫間距d=0.4mm
由雙縫干涉公式 Δx=λ*D/d
得到波長λ內=550nm
你hi我的容時候我已經下線了
對於你hi里的問題
0級明條紋光程差為0,0級暗條紋光程差為λ/2,4級暗就是4λ+λ/2
個人認為,做題目你記得干涉公式Δx=λ*D/d就夠了,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Δx我的演算法就是0到4級暗條紋中間包含4個間距,所以Δx是11mm/4
另外,對於這個0級暗你再看看是怎麼定義的,定義類的東西我有點忘了.
你搞清楚了就不會被那種耍詐的題目騙了
『肆』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觀察雙縫干涉圖樣,雙縫之間的距離是0.3mm,用的是紅色濾色片,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
(1)發生干涉條紋時毛玻璃屏上的干涉條紋與雙縫平行. (2)根據 △x=
(3)根據 △x=
(4)單縫與雙縫間的距離不影響條紋的間距,所以相鄰兩亮條紋中心的距離不變. (5)A位置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1mm,游標讀數為0.1×1mm=0.1mm,最終讀數為11.1mm.B位置游標卡尺主尺讀數為15mm,游標讀數為0.1×6mm=0.6mm,最終讀數為15.6mm.則相鄰兩個亮條紋的間距 △x=
故答案為:(1)平行 (2)增大 (3)減小 (4)不變 (5)11.1mm15.6mm 6.4×10 -7 m. |
『伍』 (1)在雙縫干涉測光波長實驗中,已知雙縫間距離為d=0.7mm,雙縫到毛玻璃屏間距離為L=1.00m,實驗時先移
(1)10刻度的游標卡尺的最小分度為0.1mm,
圖乙:讀出主尺的刻度為11mm,游標尺上的第一刻度與上面對齊,所以讀數為:0.1×1=0.1mm.總讀數為:11.1mm;
圖丙:讀出主尺的刻度為15mm,游標尺上的第6刻度與上面對齊,所以讀數為:0.1×6=0.6mm.總讀數為:15.6mm;
A與B之間的間隔是7個條紋,所以干涉條紋的寬度:△x=
x8?x1 |
8?1 |
15.6?11.1 |
7 |
L |
d |
d?△x |
L |
0.7×10?3×0.642×10?3 |
1 |
『陸』 物理,大學物理,數學。在楊氏雙縫實驗中,雙縫間距為0.2mm,縫屏間距1m,第二級明紋離屏中心的距
解題步驟如下,本題運用的是楊氏雙縫干涉的相關知識和公式:
『柒』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兩縫間距為0.2mm
間距X=7.5/3=2.5mm 由公式X=d入/L 其中d表示雙縫間距為0,2mm,L表示屏離縫距離,入表示波長 得入= 自己算吧,注意換成國際單位,即都用米作單位
『捌』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為使屏上的干涉條紋間距變大該怎麼辦
增大雙縫與光屏間的距離。
依據雙縫干涉相鄰條紋間距規律,可知要使干涉條紋的間距變大,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麼改用波長更長的單色光即增大λ,要麼增大雙縫與屏之間的距離L,要麼減小雙縫之間的距離d。
雙縫干涉實驗就是為了演示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做的實驗。其具體方式為連續發射單個的電子穿過有著兩條縫隙的障礙物,最後這些電子會落在用於觀測的屏幕上,以便於觀察。
(8)在雙縫實驗裝置中雙縫間距為07mm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當空間頻率與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不變的兩束光波在空間相遇時,在波重疊區域,某些點振動加強,某些點振動減弱,因而在空間形成強弱相間的穩定明暗或彩色條紋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動性的最好說明。
日常生活出現的一些現象,比如小孩用肥皂吹出來的泡泡上,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的五顏六色,還有下過雨後的柏油路面上,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可能觀察到油膜的彩色圖案等,都是由於光的干涉而形成的現象,都可以波動性來解釋。
要產生光的干涉現象,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兩束光的頻率要相同,其次兩束光的振動方向也要相同並且兩束光的相位差必需恆定,具備這樣的兩束光稱為的相干光。
『玖』 在楊氏實驗中,雙縫間距d=0.45cm
由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相鄰亮紋間距離公式
△X=D/d*λ
用折射率為n=1.5,厚度h=9.0um的薄玻璃片遮蓋後,兩束光線向里偏折,使得亮條紋間距變小,在接收屏上干涉條紋將間距變小,條紋變密。
『拾』 一雙縫裝置,兩縫間距離為0.2mm,雙縫和屏間距離為第一級明紋在什麼位置
根據雙縫干涉理論,明紋產生在半波長的偶數倍,但雙縫與屏間距D(應該漏了)。
根據公式,x(明)=k*入(波長)*D/d.
代入K=1,和波長,求結果。
題量給的未知量應該還有其它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