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氏提取法的操作細節
1、如何利用殘余法測定油料作物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
殘余法測定油料作物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是用低沸點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迴流抽提,除去樣品中的粗脂肪,以樣品與殘渣重量之差,來計算粗脂肪含量。
2、測定過程中為什麼需要對樣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機溶劑都要進行脫水處理?
第一,抽提體系中有水,會使樣品中的水溶性物質溶出,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第二,抽提體系中有水,則抽提溶劑易被水飽和(尤其是乙醚,可飽和約2%的水),從而影響抽提效率;第三,樣品中有水,抽提溶劑不易滲入細胞組織內部,結果不易將脂肪抽提干凈。
3、在實驗過程中安全使用乙醚應注意哪些問題?
抽提室內嚴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熱。乙醚中不得含有過氧化物,保持抽提室內良好通風,以防燃爆。
4、測定樣品粒子粗細有什麼要求?
試樣粗細度要適宜。試樣粉末過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凈;試樣粉末過細,則有可能透過濾紙孔隙隨迴流溶劑流失,影響測定結果。
2. 如何用殘余法測定油料作物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
是用低沸點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迴流抽提, 除去樣品中的粗脂肪,以樣品與殘渣重量之差,來計算粗脂肪含量。
3. 油料作物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含油率高於10%的植物種子稱為油料。
(1)動物油料(Animal oilseeds)
A、陸地動物(豬、牛、羊等)
B、海洋動物(鯨、鯊等)
C、兩棲生物(微生物)
(2)植物油料(Vegetable oilseeds )
A、草本油料(一年生長的植物種子) 如:油菜籽、花生、芝麻等
B、木本油料(多年生長的喬或灌樹)如:核桃、棕櫚、橄欖等
C、穀物油料(糧食加工副產品)如:米糠、玉米胚芽、小麥胚芽等。
D、野生油料(自然生成的植物)如:沙棘果、黑加侖籽、烏桕籽、山茶籽、山核桃等植物油料世界有八百多種油料。
(3)特殊油料
A、蔬菜種籽油料 如:蘿卜籽等
B、花卉種籽油料 如:牡丹籽等
C、新資源油料 如:油沙豆籽,杜仲籽等
4. 油料作物種子萌發過程中乾重的變化
(1)脂肪需要使用蘇丹Ⅲ(蘇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橘黃色(紅色)的脂肪顆粒.
(2)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種子萌發時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乾重增加應該是脂肪水解時加入的水的質量,故導致萌發種子乾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第7-10天,萌發種子(含幼苗)乾重下降主要是因為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3)種子萌發的幼苗與自然條件下萌發生長的幼苗相比,缺少的生命活動主要是礦質離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如果使萌發種子(含幼苗)的乾重增加,幼苗必須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的條件是適宜的光照、所需的礦質元素.
故答案為:
(1)蘇丹Ⅲ洗去色浮
(2)水 O 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3)光合作用 適宜的光照 所需的礦質元素
5. 簡述油料作物種子萌發脂肪轉化成糖的機理
油質種萌發脂肪先水解脂肪酸甘油再進化轉化糖類才能供胚利用脂肪轉化糖程,基本氧化程轉化各階段都要斷吸收氧氣 ,其水解作用需藉助於脂肪酶脂肪水解脂肪酸甘油。
前者經B氧化形乙醯輔酶A進入TCA循環,終徹底氧化CO2水,釋放能量(注意能糖異,能形糖) ,另外種甘油形丙酮酸,能形葡萄糖.(通糖異) 其物體內轉化差都途徑。
(5)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提取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油料作物注意事項:
1、掐尖打杈是作物的一項簡單易行的增產措施,其主要目的就是調整株型,合理地調節植株體內營養物質的分配和運輸,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以減少養分的無謂消耗,對防止作物貪青徒長,促進早熟,提高產量,改善品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2、一定要掌握各種農作物掐尖打杈的適宜時間,如果時間過早,限制了有效的結果率。同時還會造成早衰而導致減產,相反掐尖打杈時間如果過晚時,則易形成一些無效的果實,造成貪青晚熟。
3、一般可根據當地的無霜期長短,當年氣候條件的好壞,土壤肥力的高低,作物品種生育天數的多少,植株的生長狀部分和栽培目的而決定掐尖打杈的時間。
6. 索氏提取器法操作要點
索氏提取法,又名連續提取法、索氏抽提法,是從固體物質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種方法。索氏提取法,用於粗脂肪含量的測定。脂肪廣泛存在於許多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中,測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為鑒別其品質優劣的一個指標。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認的經典方法,也是我國糧油分折首選的標准方法。此法花費時間較長,在實驗室多採用脂肪提取器(索氏提取器)來提取。
索氏提取器法操作要點:
1、如何利用殘余法測定油料作物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
殘余法測定油料作物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是用低沸點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迴流抽提,除去樣品中的粗脂肪,以樣品與殘渣重量之差,來計算粗脂肪含量。
2、測定過程中為什麼需要對樣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機溶劑都要進行脫水處理?
第一,抽提體系中有水,會使樣品中的水溶性物質溶出,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第二,抽提體系中有水,則抽提溶劑易被水飽和(尤其是乙醚,可飽和約2%的水),從而影響抽提效率;第三,樣品中有水,抽提溶劑不易滲入細胞組織內部,結果不易將脂肪抽提干凈。
3、在實驗過程中安全使用乙醚應注意哪些問題?
抽提室內嚴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熱。乙醚中不得含有過氧化物,保持抽提室內良好通風,以防燃爆。
4、測定樣品粒子粗細有什麼要求?
試樣粗細度要適宜。試樣粉末過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凈;試樣粉末過細,則有可能透過濾紙孔隙隨迴流溶劑流失,影響測定結果。
7. 如圖所示為油料作物的種子在成熟過程中,4種有機物(可溶性糖、澱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變化情況。
油料作物種子應該是脂肪最多 所以4是脂肪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質 脂肪加蘇丹3應該是橘黃色
8. 油料作物中油脂的提取採取哪些措施提高花生油出油率
竅門1:如果買的是帶殼花生,應選外殼紋路清楚而深、顆粒形狀飽滿; 如果是不帶殼的乾花生仁,要挑豆粒完整、表面光潤、沒有外傷與蟲蛀或白細粉的花生仁
竅門2:盡量購買當年新鮮的花生米,而不能購買陳年花生
竅門3:選擇白皮花生的出油率相對高一些
竅門4:採用「熱榨」模式,將花生進行烘炒後能提升花生的出油率
9. 油料作物中粗油脂的提取時如果直接加熱會產生什麼後果
最好還是不要吃 食用油久置,含有較多的植物殘渣,可出現油脂的酸敗現象。
食油中含有一種亞油酸成分,容易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這種現象叫「油脂氧化」。油脂、水解等一系列反應,可生成具有特殊氣味的小分子醛、酮類及羧酸等氧化物、過氧化。
10. 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適用於什麼樣品,有何特點
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適用於脂類含量較高,結合態的脂類含量較少,能烘乾磨細,不易吸濕結塊的樣品。
特點:操作簡單,易提取,實驗結果容易計算。
索氏抽提法,用於粗脂肪含量的測定。脂肪廣泛存在於許多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中,測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為鑒別其品質優劣的一個指標。脂肪含量的測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電測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認的經典方法,也是我國糧油分折首選的標准方法。
實驗原理
採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殘余法,即用低沸點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迴流抽提,除去樣品中的粗脂肪,以樣品與殘渣重量之差,計算粗脂肪含量。由於有機溶劑的抽提物中除脂肪外,還或多或少含有游離脂肪酸、甾醇、磷脂、蠟及色素等類脂物質,因而抽提法測定的結果只能是粗脂肪。
實驗材料
油料作物種子、中速濾紙
儀器裝置
(1)索氏脂肪抽提器或YG-Ⅱ型油分測定器
(2)乾燥器(直徑15~18cm,盛變色硅膠)
(3)不銹鋼鑷子(長20cm)
(4)培養皿
(5)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稱量瓶
(7)恆溫水浴
(8)烘箱
(9)樣品篩(60目)
試劑
無水乙醚或低沸點石油醚(A.R.)
實驗步驟
(1)切片
將濾紙切成8cm×8cm,疊成一邊不封口的紙包,用硬鉛筆編寫順序號,按順序排列在培養皿中。將盛有濾紙包的培養皿移入105±2℃烘箱中乾燥2h,取出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按順序將各濾紙包放人同一稱量瓶中稱重(記作a)、稱量時室內相對濕度必須低於70%。
(2)包裝乾燥
在上述已稱重的濾紙包中裝入3g左右研細的樣品,封好包口,放入105±2℃的烘箱中乾燥3h,移至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按順序號依次放入稱量瓶中稱重(記作b)。
(3)抽提
將裝有樣品的濾紙包用長鑷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次虹吸量的1.67倍的無水乙醚,使樣品包完全浸沒在乙醚中。連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水流,在恆溫水浴中進行抽提,調節水溫在70~80℃之間,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連珠狀(120~150滴/min或迴流7次/h以上),抽提至抽取筒內的乙醚用濾紙點滴檢查無油跡為止(約需6~12h)。抽提完畢後,用長鑷子取出濾紙包,在通風處使乙醚揮發(抽提室溫以12~25℃為宜)。提取瓶中的乙醚另行回收。
(4)稱重
待乙醚揮發之後,將濾紙包置於105±2℃烘箱中乾燥2h,放入乾燥器冷卻至恆重為止(記作c)。
計算結果
粗脂肪含量(%)=( b-c)/(b-a) ×100
式中:a:稱量瓶加濾紙包重(g)
b:稱量瓶加濾紙包和烘乾樣重(g)
c:稱量瓶加濾紙包和抽提後烘乾殘渣重(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