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挖孔樁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點:
挖孔樁具有機具設備簡單,施工操作方便,佔用場地小,無泥漿派排出,對周圍環境及建築物影響小,施工質量可靠,可全面展開施工,縮短工期,造價低等優點,因此,近幾年得到廣泛運用,特別是在擴大頭的樁基施工中,挖孔樁施工更有其優越性,可以彌補機械施工的一些不足。
缺點:
挖孔樁的缺點是挖孔中勞動強度較大,單樁施工速度較慢,尤其是安全性較差。所以挖孔樁施工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施工單位必須高度重視,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保障:孔內設應急爬梯供人員上下井;施工人員進入孔內必須戴安全帽;使用吊籠、電葫蘆等應有安全可靠的自動卡緊保險裝置;開挖深度超過 10米時應配有通風設備;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米范圍內,機動車輛的通行不得對井壁造成安全影響;要注意安全用電,井下照明應採用12V以下安全燈。
除了上面的注意事項外,地下水對挖孔樁的施工影響很大。當地下水位不大時可進行單樁樁內抽水;當地下水位較大時可採用多樁同時抽水法來降低地下水;如果樁設計深度不大時可考慮在場地四周設置井點排水。
挖孔樁在開挖時,如果遇到細砂、粉砂層地質時,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易形成流砂,嚴重時發生井漏,造成質量和安全事故。因此要採取有效可靠的措施。在流砂情況較輕時,可縮短挖孔層深,正常的1米左右一段改為0.3~0.5米,並隨挖隨檢隨護壁;在流砂情況較嚴重時,常用下鋼護筒的方法,鋼護筒同鋼模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為4-6段圓弧。
在遇到淤泥質等軟弱土層時,一般可用木板模板支檔,同時縮短開挖深度,並及時驗收澆築混凝土護壁。
總之,挖孔樁施工時,一旦遇到不利的地質條件,除制定單樁的施工措施外,應該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樁的施工順序,這會對減少施工難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時要依據實際情況綜合分析,統籌安排,在可能的情況下,先施工較淺的樁,後施工深一些的樁,先施工外圍(或迎水部位)的樁,後施工中部的樁。當擴大頭人工挖孔樁在不良地基中運用時,其擴大頭部分極易坍塌造成質量和安全事故,應該慎用。因此我們在做樁基設計時,一定要重視地質勘探資料,在地質狀況不良的情況下,宜採用其它樁基形式進行設計施工。
B. 人工挖孔灌注樁 如何驗槽
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於20毫米;
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50~200毫米,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毫米;
修築井圈護壁應符合:護壁的厚度、拉結鋼筋、配筋、砼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護壁模板的拆除一般應在24小時後進行;
發現護壁有蜂窩、漏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強以防造成事故;
上下節護壁搭接長度不得小於50毫米;澆注樁身混凝土時,必須通過溜槽;
當高度超過3米時,應用串筒,串筒末端離孔底高度不宜大於2米,混凝土宜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
滲水量過大時,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注質量;
人工挖孔樁應採取下列安全措施: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
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安全可靠並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掛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
每日開工前必須檢測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並應有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深度超過10米時,應有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
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
C. 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安全技術要求有哪些
1、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供人員上下;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應安全可靠,並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吊掛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電葫蘆宜用按鈕式開關,使用前必須檢驗其安全起吊能力;
2、每日開工前必須檢測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並應有足夠的安全防範措施。當樁孔開挖深度超過10m時,應有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風量不宜少於25l/s;
3、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護欄高度宜為0.8m;
4、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邊1m范圍內,機動車輛的通行不得對井壁的安全造成影響;
5、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遵守現行行業標准《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的規定。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D. 樁基檢測什麼時候進行承載力,樁身完整性各在什麼時候檢測
1、預制管樁類的,樁全部施工完成,經過休止期後就可以樁基檢測了。這時,承載力,樁身完整性也都可以檢測了。
2、砼灌注樁類的,樁全部施工完成,樁的砼強度達到90%以上時,基本上要到25天左右才可以做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檢測。28天以後檢測最好的。
(4)吊籠自動卡緊保險裝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樁基檢測的四種方法:
1、鑽芯檢測法
這種檢測方法是使用鑽機鑽取芯樣來進行的一項樁基檢測方法,通過檢測樁長及樁身缺陷、樁底沉渣厚度來確定樁端岩土的性狀,並能確定樁身混凝土的強度及連續性或密實性是否良好。在混凝土遭受凍害、火災、化學侵蝕或其他損害時或者是需檢測經多年使用的建築結構或構築物中混凝土強度時都是很適用的。
但是由於大直鑽孔灌注樁的設計荷載一般均較大,用靜力試樁法有較多困難,所以常用地質鑽機在樁身上沿長度方向鑽取芯樣,通過對芯樣的觀察和測試確定樁的質量。
2、低應變動力檢測法
這種方法的目的是普查樁身完整性和判定樁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維彈性桿波動理論基礎上,在樁身頂部進行豎向激振,彈性波沿樁身向下傳播,當樁身存在明顯波阻抗差異界面時,如樁底斷樁和嚴重離析部位、縮徑、擴徑,將產生反射現象,經接收放大濾波和數字處理,可識別來自樁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樁體內傳播的速度和相位變化判定樁身質量和缺陷位置。
適用於檢測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判定樁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以及還有檢測樁長范圍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
3、高應變法
該方法的運用原理是用重錘(重量大於預估單樁極限承載力的1.0%~1.5%)錘擊樁頂,檢波器測出樁頂的力和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利用實測的力或速度曲線作為輸入的邊界條件,通過波動方程數學求解,反算樁頂的速度或力曲線。
但該檢測法可適用於檢測基樁的豎向抗壓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監測預制樁打入時的樁身應力和錘擊能量傳遞比,為沉樁工藝參數及樁長選擇提供依據。同時還可以
進行灌注樁的豎向抗壓承載力檢測時,應具有現場實測經驗和本地區相近條件下的可靠對比驗證資料。
4、靜荷載試驗法
該法是指按樁的使用功能,分別在樁頂逐級施加軸向壓力、軸向上拔力或在樁基承台底面標高一致處施加水平力,觀測樁的相應檢測點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據荷載與位移的關系判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靜載試驗是最客觀的樁基檢測方法,但因其是有損性檢測,且檢測周期長、設備龐大、費用高,實際上只能是小比例抽檢,難以對樁基進行大比例的質量及承載力普查。所以靜載試驗不可成為樁基礎質量全面檢測的手段。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樁基檢測
E. 保險裝置自動斷電
換一個電流大一點的保險裝置。
F. 為什麼人工挖孔樁開挖深度超過10m時應配置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
呵呵。。主要是作業環境的影響。
1、深度較深時,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重量較大而滯留樁底造成氧氣不足;
2、由於作業機械因素而產生大量廢氣(人工挖孔樁的持力層一般在中風化岩,要用機械開鑿)
10年前曾參與過一個工程,380多根28米深的樁,我要一個一個下去檢查(當時要確定每個樁底必須入中風化岩)。每個樁開挖時不僅有送風管還有排風管,但下去後那種含著柴油味的濁氣卻讓人嗆的肺疼。
G. 貨車自動篷布一卡住就燒保險絲是什麼原因
自動篷布卡住,驅動他的電機會堵轉,電流變大, 溫度上升,它的保護保險因為限流作用而熔斷,就是這個原因吧,解決還是不要讓篷布卡住,看機械結構是不是有問題。
H. 什麼是人工探位樁
挖孔樁灌築混凝土前,應先放置鋼筋籠,並再次測量孔內虛土厚度,超過要求進行清理。搬運鋼筋籠時應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彎曲、扭曲,埋設鋼筋籠時應對准孔位吊直、扶穩、緩緩下沉,下到設計位置時立即固定。混凝土下料採用串筒,深樁孔用混凝土導管,如地下水大,應採取混凝土導管水中灌築混凝土工藝。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樁孔內,避免混凝土斜向沖擊孔壁,造成塌方。混凝土應連續分層澆灌,每層澆灌高度不得超過1.5米。對小直徑挖孔樁,距地面6米以下利用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和下沖力使之密實。大直徑挖孔樁應分層搗實。第一次澆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再分層澆築樁身,直到樁頂。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壓平整,避免出現塑性收縮裂縫或環向干縮裂縫。表面有浮漿層應鑿除,以保證與上部承台或底板的良好連接。
人工挖孔樁在施工中的規范要求:
第一節井圈護壁應符合: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於20毫米;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50~200毫米,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毫米;修築井圈護壁應符合:護壁的厚度、拉結鋼筋、配筋、砼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護壁模板的拆除一般應在24小時後進行;發現護壁有蜂窩、漏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強以防造成事故;上下節護壁搭接長度不得小於50毫米;澆注樁身混凝土時,必須通過溜槽;當高度超過3米時,應用串筒,串筒末端離孔底高度不宜大於2米,混凝土宜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滲水量過大時,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注質量;人工挖孔樁應採取下列安全措施: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安全可靠並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掛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每日開工前必須檢測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並應有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深度超過10米時,應有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
三、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在成樁過程中,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孔底虛土多。防治措施:要有詳細的地質報告,特別是水文地質報告,以便預先制定有效措施,減少孔底虛土超標。嚴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後,孔底虛土必須全部清除,見到堅實的原狀土。擴底部位遇到砂土層時,應採取支護措施。
2.樁孔傾斜及樁頂位移偏差大。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圖定位,並有復檢制度。軸線樁與樁位樁應用顏色區分,不得混淆。開始挖孔前,要用定位圈鋼筋製作的圓環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線,或在樁位外位置定位龍門樁,安裝護壁模板必須用樁中心點校正模板位置,並由專人負責。定位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偏差不得大於20毫米。挖孔過程中,應隨時用線墜吊放中心線,發現偏差過大立即糾偏。要求每次支護壁模板都要吊線一次(以頂部中心的十字圓環為准)。擴底時,應從孔中心點吊線放擴底中心樁。應均勻環狀開挖進尺,每次以向四周進尺100毫米為宜,以防局部開挖過多造成塌壁。成孔完畢後,應立即檢查驗收,緊隨下一工序,吊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避免晾孔時間過長,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別是雨季或有滲水的情況下,成孔不得過夜。
3.吊放鋼筋籠與澆築混凝土不當。成孔驗收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發現標高不夠時,應測孔深,清除孔底虛土、回落土。吊放鋼筋籠要選擇好吊點位置。吊立時,要速度均勻地慢起,若起吊較長的鋼筋籠,要採取加固措施,避免變形。遇到卡籠時,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吊放鋼筋籠前,對超偏的混凝土護壁進行處理,以保證鋼筋籠順利吊入,混凝土配合比要計算準確,保證坍落度均勻。澆築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並再次測孔內虛土厚度。當澆築擴底混凝土時,第一次應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特別是澆築樁頂以下5米范圍內混凝土時,應隨澆隨振搗,每次澆搗高度不得大於1.5米。當滲水量過大時,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築質量。澆築混凝土要連續進行,不得過夜。
4.樁身混凝土產生離析。處理方法:①對離析位置距樁頂距離小的,採取鑿除上部混凝土及離析層重新澆築混凝土接樁;②對離析位置距樁頂距離較大的,用風鑽沿樁身垂直鑽孔,穿過離析層,然後以高壓注漿填補離析層的空間。
人工挖孔樁施工保證質量的前提,是要有健全的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人員素質要高,材料質量要保證,施工機具性能要佳,各種制度要完善。
四、試樁
為檢驗樁身質量及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程jgj106-2003》規范要求,該工程對所有樁進行了低應變樁身質量檢測,並抽查了樁徑800毫米、樁徑1000毫米無大頭、1000毫米樁端擴大至1200毫米的3根樁,進行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試驗。根據檢測結果,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均滿足設計要求,樁身質量ⅰ類樁達86%,ⅱ類樁達14%,無ⅲ類樁。
文香苑樁基從施工開始到檢測結束,共歷時65天,大大縮短了工期,人工挖孔灌注樁造價為750元/立方米,節省了投資,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I. 人工挖孔樁小應變檢測信號異常
挖孔樁灌築混凝土前,應先放置鋼筋籠,並再次測量孔內虛土厚度,超過要求進行清理。搬運鋼筋籠時應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彎曲、扭曲,埋設鋼筋籠時應對准孔位吊直、扶穩、緩緩下沉,下到設計位置時立即固定。混凝土下料採用串筒,深樁孔用混凝土導管,如地下水大,應採取混凝土導管水中灌築混凝土工藝。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樁孔內,避免混凝土斜向沖擊孔壁,造成塌方。混凝土應連續分層澆灌,每層澆灌高度不得超過1.5米。對小直徑挖孔樁,距地面6米以下利用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和下沖力使之密實。大直徑挖孔樁應分層搗實。第一次澆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再分層澆築樁身,直到樁頂。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壓平整,避免出現塑性收縮裂縫或環向干縮裂縫。表面有浮漿層應鑿除,以保證與上部承台或底板的良好連接。 人工挖孔樁在施工中的規范要求: 第一節井圈護壁應符合: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於20毫米;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50~200毫米,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毫米;修築井圈護壁應符合:護壁的厚度、拉結鋼筋、配筋、砼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護壁模板的拆除一般應在24小時後進行;發現護壁有蜂窩、漏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強以防造成事故;上下節護壁搭接長度不得小於50毫米;澆注樁身混凝土時,必須通過溜槽;當高度超過3米時,應用串筒,串筒末端離孔底高度不宜大於2米,混凝土宜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滲水量過大時,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注質量;人工挖孔樁應採取下列安全措施: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安全可靠並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掛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每日開工前必須檢測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並應有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深度超過10米時,應有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 三、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在成樁過程中,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孔底虛土多。防治措施:要有詳細的地質報告,特別是水文地質報告,以便預先制定有效措施,減少孔底虛土超標。嚴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後,孔底虛土必須全部清除,見到堅實的原狀土。擴底部位遇到砂土層時,應採取支護措施。 2.樁孔傾斜及樁頂位移偏差大。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圖定位,並有復檢制度。軸線樁與樁位樁應用顏色區分,不得混淆。開始挖孔前,要用定位圈鋼筋製作的圓環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線,或在樁位外位置定位龍門樁,安裝護壁模板必須用樁中心點校正模板位置,並由專人負責。定位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偏差不得大於20毫米。挖孔過程中,應隨時用線墜吊放中心線,發現偏差過大立即糾偏。要求每次支護壁模板都要吊線一次(以頂部中心的十字圓環為准)。擴底時,應從孔中心點吊線放擴底中心樁。應均勻環狀開挖進尺,每次以向四周進尺100毫米為宜,以防局部開挖過多造成塌壁。成孔完畢後,應立即檢查驗收,緊隨下一工序,吊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避免晾孔時間過長,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別是雨季或有滲水的情況下,成孔不得過夜。 3.吊放鋼筋籠與澆築混凝土不當。成孔驗收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發現標高不夠時,應測孔深,清除孔底虛土、回落土。吊放鋼筋籠要選擇好吊點位置。吊立時,要速度均勻地慢起,若起吊較長的鋼筋籠,要採取加固措施,避免變形。遇到卡籠時,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吊放鋼筋籠前,對超偏的混凝土護壁進行處理,以保證鋼筋籠順利吊入,混凝土配合比要計算準確,保證坍落度均勻。澆築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並再次測孔內虛土厚度。當澆築擴底混凝土時,第一次應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特別是澆築樁頂以下5米范圍內混凝土時,應隨澆隨振搗,每次澆搗高度不得大於1.5米。當滲水量過大時,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築質量。澆築混凝土要連續進行,不得過夜。 4.樁身混凝土產生離析。處理方法:①對離析位置距樁頂距離小的,採取鑿除上部混凝土及離析層重新澆築混凝土接樁;②對離析位置距樁頂距離較大的,用風鑽沿樁身垂直鑽孔,穿過離析層,然後以高壓注漿填補離析層的空間。 人工挖孔樁施工保證質量的前提,是要有健全的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人員素質要高,材料質量要保證,施工機具性能要佳,各種制度要完善。 四、試樁 為檢驗樁身質量及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程JGJ106-2003》規范要求,該工程對所有樁進行了低應變樁身質量檢測,並抽查了樁徑800毫米、樁徑1000毫米無大頭、1000毫米樁端擴大至1200毫米的3根樁,進行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試驗。根據檢測結果,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均滿足設計要求,樁身質量Ⅰ類樁達86%,Ⅱ類樁達14%,無Ⅲ類樁。 文香苑樁基從施工開始到檢測結束,共歷時65天,大大縮短了工期,人工挖孔灌注樁造價為750元/立方米,節省了投資,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