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葉的蒸騰作用.取三支試管,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顆大
(1)、如圖分析實驗裝置以及結合題意可知甲乙除了溫度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回因此是一組對照答實驗,甲的溫度高,乙的溫度低,結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說明甲中的植物蒸騰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進了植物從試管中吸水,可見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甲和丙除了枝條的葉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所以變數是葉,因此甲丙是一組對照實驗.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甲的葉子多所以進行蒸騰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多,甲的液面下降較大.
(2)植物油比水輕,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層油膜,能防止試管中水的散失.
故答案為:
❷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設計了證明CO具有還原性的實驗裝置(如圖甲
(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填: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採用乙裝置進行儲氣時,由於氣體要留在集氣瓶中,而水被排出,所以氣體一定要從a管通入,否則無法達到儲氣的目的;
故填:a;
(3)一氧化碳還具有還原性,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CO
△ | .
❸ 為驗證活性炭的性質,甲同學設計如下圖實驗:(1)實驗步驟三觀察到燒杯中濾液的顏色為______色.(2)甲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將紅墨水中的紅色吸附變為無色,所以實驗步驟三觀察到專燒杯中濾液的顏屬色為無色; (3)為了防止濾紙對紅墨水起到了作用,再對紅墨水進行過濾操作加以驗證; (4)活性炭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看到的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活性炭具有還原性. 故答案為:(1)無;(3)對紅墨水進行過濾操作;(4)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活性炭具有還原性.
❹ 某校學生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下圖甲所示實驗裝置,用來驗證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回答下列問題.(1)
(1)裝置A中是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鈣和水,其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為:CaCO3+2H+═Ca2++H2O+CO2↑; (2)實驗室用鹽酸和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鹽酸揮發,所以製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為除去氯化氫氣體,選取的試劑應能除去氯化氫氣體且不和二氧化碳反應,則只能選取可溶性的飽和碳酸氫鹽,一般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故答案為: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3)高溫條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裝置中的黑色固體是炭,反應方程式為:CO2+C 高溫 | .
❺ 如圖是甲同學設計的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時應先點燃________(填「
(1)B(2)紅棕色粉末逐漸變為黑色;3 CO +Fe 2 O 3 高溫 2 Fe + 3 CO 2 (3)將未反應的CO轉化為CO 2 ,防止污染空氣 (4) 在導管末端連接一氣囊(或貯氣瓶)回收處理 (5)不必要在點燃A之前CO已通過澄清石灰水 (6) Fe +2 H Cl= FeCl 2 + H 2 ↑
❻ 某班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套能驗證一氧化碳性質並帶有趣味性的實驗,效果明顯.實驗裝置如下圖
根據題中給出的實驗現象可知: (1)A中魚仍然活著,說明水中沒有一氧化碳.故A中結果說明:一氧化碳難溶於水; (2)B中蛙死亡,青蛙吸入一氧化碳氣體後中毒死亡.故B中結果說明:一氧化碳有毒; (3)C中正常的深紅色血液變成鮮紅色,說明:一氧化碳能使新鮮的血液變色; (4)一氧化碳氣體燃燒後的產物的二氧化碳,在尖嘴導管處點燃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一氧化碳難溶於水;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能使新鮮的血液變色;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
❼ 如圖是甲同學設計的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應先點燃______(填「A」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發生爆炸,因此應先通入一氧化碳,待玻璃管內氣體為純凈的一氧化碳時再進行加熱,以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硬質玻璃管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 高溫 | .
❽ 某校學生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如下圖所示實驗裝置,用來驗證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回答下列問題: (1
(1)實驗室用鹽酸和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鹽酸揮發,所以製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為除去氯化氫氣體,選取的試劑應能除去氯化氫氣體且不和二氧化碳反應,則只能選取可溶性的飽和碳酸氫鹽,一般 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故答案為: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CO 2 混有的HCl; (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二氧化碳不反應,所以能乾燥二氧化碳;若實驗中沒有裝置C,從B裝置出來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的氫氣也能還原氧化銅,從而造成干擾, 故答案為:乾燥CO 2 ,C和H 2 O反應生成的H 2 也能還原氧化銅; (3)高溫條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裝置中的黑色固體是碳,反應方程式為:CO 2 +C 2CO, 故答案為:C,CO 2 +C 2CO; (4)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所以能還原黑色的氧化銅,使其變為紅色的銅單質,所以E中的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為紅色,反應方程式為:CO+CuO Cu+CO 2 , 故答案為:E中黑色固體變紅,CO+CuO Cu+CO 2 ; (5)和二氧化碳的反應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轉化為一氧化碳,所以從D裝置出來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為防止原來二氧化碳的干擾,應先把D出來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將一氧化碳氣體通過E裝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鹼性物質除去,所以選②,故答案為:D、E,②. |
❾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甲同學認為打開K 1 、關閉K 2 時,利用I、Ⅱ裝置,可進行的實
(1)根據裝置I、Ⅱ的導管進出口順序可知,裝置Ⅱ只能用來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因此利用裝置I、Ⅱ可收集氧氣、H 2 等難溶於水的氣體. 故答案為:製取氧氣(或製取不溶於水的氣體) (2)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並放出熱量;白磷燃燒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氣體積 的氧氣,所以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 故答案為: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應向燒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故答案為:紫色石蕊試液. ②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我們可進行如下操作: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說明廣口瓶中的氣體減少了;另外I中還會有氣泡產生,因為從Ⅲ中流入的稀鹽酸與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產物反應,產生了氣體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中有氣泡產生. |
❿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試驗裝置來驗證葉的蒸騰作用.取三支試管,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根大小相
(1)甲復和丙作為一組對照實制驗,實驗變數是葉,甲液面下降較大的原因是,葉的數量多,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來自試管中的水. (2)甲和乙可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數是溫度,探究的是溫度對蒸騰作用的影響.甲液面下降較大的原因是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 (3)油的蒸發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遮住了水分與空氣的接觸,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故答案為: (1)甲;甲;葉; (2)甲;乙;溫度;甲;蒸騰作用越強; (3)防止水分從水面蒸發;
與甲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驗證一氧化碳相關的資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