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同學按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電解過程中,銅電
㈡ 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實驗步驟如下
因為 Vo*T + 1/2 a T*T = S 兩邊抄除以襲時間T 有S/T=Vo + 1/2 a*T 圖像表現為直線 斜率為 1/2a 所以2倍為加速度 Vo為初速度 a 為加速度 T為運動時間 S/T 即為圖的縱坐標 T 為橫坐標
㈢ 某同學按下圖進行實驗,在A中放的是乾燥的紅色紙條,B中放的是濕潤的紅色紙條,C中盛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1)A中放的是乾燥的紅色紙條,B中放的是濕潤的紅色紙條,則氯氣不能使A中紙條褪色,而B中生成HClO,所以紙條褪色,則A中沒有明顯現象,B中褪色,因B中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為: 裝置 | 現象 | 結論 | A | 無明顯現象 |
能;HClO | B | 紙條褪色 | (2)氯氣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氣中,利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C的作用為除去多餘的Cl 2 氣,防止污染環境,發生的反應為2NaOH+Cl 2 =NaCl+NaClO+H 2 O, 故答案為:除去多餘的Cl 2 氣,防止污染環境;2NaOH+Cl 2 =NaCl+NaClO+H 2 O. |
㈣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A、B為兩種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於水.當 K 閉合時,在交換膜處
A、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 4 2- 從右向左移動,說明A為負極,B為正極,原電池專中負極A上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屬化反應,生成金屬陽離子進入溶液導致溶液中(A 2+ )濃度增大,故A錯誤; B、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 4 2一 從右向左移動,說明A為負極,B為正極,B極上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得電子生成金屬單質,電極反應式為B 2+ +2eˉ═B,故B錯誤; C、右邊裝置中連接B的y極為陽極,連接A的x極為陰極,電解池工作時,y極上氯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Cl - -2e - =Cl 2 ↑,故C錯誤; D、右邊裝置中y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2Cl - -2e - =Cl 2 ↑,x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2H + +2e - =H 2 ↑,由於氫離子放電而氫氧根離子不放電導致溶液呈鹼性,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性的氫氧化鋁,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可溶性的偏鋁酸鈉,故D正確. 故選D |
㈤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電解過程中,銅電極上有H2產生B.電
A.電解過程中,Cu作陽極,陽極上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所以銅逐漸溶解,故A錯誤;
B.電解初期,陽極上電極反應式為Cu-2e-=Cu2+、陰極上電極反應為2H++2e-=H2↑,所以電池反應式為Cu+H2SO4
電解 | .
㈥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已知該同學在裝置Ⅰ中加入的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在裝
(1)裝置Ⅰ中加入的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先打開止水夾a,關閉止水夾b,則在裝置中Ⅰ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有大量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由於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試管內壓強增大,試管中的液體會通過導管被壓入試管Ⅱ中; 若稀鹽酸過量,液體被壓入試管Ⅱ後,先將氫氧化鈉給中和掉,然後和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若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液體被壓入試管Ⅱ後,氫氧化鈉先將稀鹽酸給中和掉,然後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1)有氣泡產生,固體減少;CaCO3+2HCl═CaCl2+H2O+CO2↑;(2)液面下降,液體沿導管進入裝置Ⅱ中;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
㈦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試驗.A、B為兩種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於水.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
A、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 4 2- 從右向左移動,說明A為負極,B為正極,原電池中負極A上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金屬陽離子進入溶液導致溶液中(A 2+ )濃度增大,故A錯誤; B、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 4 2- 從右向左移動,說明A為負極,B為正極,B極上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得電子生成金屬單質,電極反應式為B 2+ +2e - ═B,故B錯誤; C、右邊裝置中連接B的y極為陽極,連接A的x極為陰極,電解池工作時,y極上氯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Cl - -2e - ═Cl 2 ↑,故C錯誤; D、右邊裝置中y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2Cl - -2e - ═Cl 2 ↑,x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2H + +2e - ═H 2 ↑,由於氫離子放電而氫氧根離子不放電導致溶液呈鹼性,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性的氫氧化鋁,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可溶性的偏鋁酸鈉,故D正確. 故選:D. |
㈧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A、B為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於水.當K閉合時,X電極附近溶液先變
A.當K閉合時,X電極附近溶液先變紅,說明X極生成OH-,說明A為負極,B為正極,即A的金屬活動性大於B,故A正確; B.Y為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方程式為2Cl--2e-═Cl2↑,故B正確; C.原電池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應從B移向A,故C錯誤; D.B化合價為+2價,當電路中有0.1mol電子通過時B電極有0.05mol金屬析出,故D正確. 故選C.
㈨ 某同學按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陽極 銅變成銅離子,陰極 硫酸的氫離子變成氫氣所以A錯。B就是沒有通電2個字,c因為點版解一段時間權銅離子跑到陰極,且銅得電子能力比氫強,所以一段時間有銅析出C對。D整個點解過程氫離子開始是減小,氫離子得電子變氫氣,後來不變,(再後來減小,這里基本不考)D錯。,開始呢,是銅變成銅離子,氫得電子,接下來是銅失電子,銅離子得電子。(基本知道這些就行了,要是再後來的基本是不考的,再後來就是銅消耗完了,陽極就輪到氫氧根失電子,陰極還是銅得電子,銅離子沒了就氫離子得電子變氫氣。) 綜上,我覺得你還是多背金屬活動順序表,理解那個什麼都能解得出來,這個題目是基礎題啊
與某同學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