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4大港區二模)如圖所示為測量大氣壓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A是一根內徑均勻的薄壁玻璃管,重為G,橫
(1)本實驗所測大氣壓比外界大氣壓小,因為管中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和管內上方被封住的空氣壓強之和等於外界大氣壓.
(2)對玻璃管受力分析,如圖2,玻璃管剛回被提起時,受力平衡,設外界大氣壓為P0,
則F+F氣=G+P0S,
選取管中與水銀槽相平的液片受力分析,如圖3,當液片受力平衡時,
F氣+ρ0ghS=P0S,
由以上兩式可得,
F=G+ρ0ghS.
⑵ 托里拆利實驗裝置,若實驗中不慎在玻璃管的A處打了個洞,此時將出現
空氣進入玻璃管中,A下面部分管上下壓強一致,均為大氣壓,所以無法拖住水銀柱。
而A上部分的水銀依舊被大氣壓所託起,由於水銀體積減少,受力不平衡,水銀上升。
引:中間鑽孔,把管分為AB兩部份(A上B下)
對於B來講,B的上端和大氣相通,水銀會落下
對於A來講,留在A中的水銀柱不足760mm,大氣壓力會把它往上壓
因此,孔以上的水銀柱會上升.
水銀會一直頂到管頂部
⑶ 托里拆利實驗裝置用水並上下移動有什麼現象
裝置裡面的水保持固定的海拔高度不變,也就是相對於實驗裝置來說,當裝置向下移動時候發現水面向上移動,反之亦然。
⑷ 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量大氣壓讀數方法
若將管豎直上提1cm,由於大氣壓沒發生改變,因此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仍為76cm,二者之間的高度差不變,即大氣壓與管的長度、粗細無關.
故選B.
⑸ 如圖所示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中,下列哪種情況能使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發生變化()A.外界大氣
在做抄托里拆利實驗時襲,只要外界大氣壓不變,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就不變,改變玻璃管的粗細、少許改變管的傾斜程度、以及改變水銀槽內水銀面的高低都不能影響到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當外界大氣壓發生變化時,玻璃管中內外的水銀面的高度差才能發生變化.故BCD不會影響管內水銀柱的高度.
故選A.
⑹ 托里拆利實驗的那個裝置 如果從山腳拿到山頂去 水銀柱的高度是上升還是下降
托里拆利實驗的水銀柱是大氣壓支持的大氣壓小了,水銀柱變低
⑺ 托里拆利實驗的裝置
【分析】 (1)、(2)實驗要求水銀柱內沒有空氣,托里拆利實驗在一根一端內封閉、長度約為1米的直玻璃管中容灌滿水銀,然後用手指堵住管口,將玻璃管豎直倒插在水銀槽中,再松開手指。此時水銀柱會下降。但是托里拆利發現,當水銀柱下降到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厘米時就不再下降了,水銀柱上方是真空的。他由此判定,大氣壓強的值可以用它能支撐住76厘米高的水銀柱這一事實來表示。 (3)管內若不慎混入空氣,管內的空氣也產生壓強,導致玻璃管內外的壓強差減小,所以壓強差無法托起76厘米的水銀柱,所以會下降。 璃管傾斜、管口抬高或換粗,如果外界大氣壓不變,水銀柱到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始終約為76厘米不變,始終等於大氣壓強的值。 (4)托里拆利實驗測得「水銀柱高度約為76厘米」,這里的「約」表示實驗當時的大氣壓強值不一定恰好等於76厘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溫度、濕度和海拔高度都會影響大氣壓強的大小。每次實驗時,水銀柱高度約為76厘米。 【點評】 本題考查托里拆利實驗的方法和原理,解好本題需要理解托里拆利實驗測大氣壓的原理。
⑻ 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
1、一隻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內灌滿水銀,排出空氣,用另一隻手指緊緊堵住玻璃管開口端並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銀的槽里,待開口端全部浸入水銀槽內時放開手指,將管子豎直固定,當管內水銀液面停止下降時,讀出此時水銀液柱與水槽中水平液面的豎直高度差,約為760mm。
2、逐漸傾斜玻璃管,發現管內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
3、繼續傾斜玻璃管,當傾斜到一定程度,管內充滿水銀,說明管內確實沒有空氣,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內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氣壓跟760mm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4、用內徑不同的玻璃管和長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這個實驗(或同時做,把它們並列在一起對比),可以發現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說明大氣壓強與玻璃管的粗細、長短無關。(控制變數法)
5、將長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緊封閉,往管中注滿紅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開手指。
6、通常人們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產生的壓強,作為1個標准大氣壓,符號為1atm(atm為壓強的非法定單位),1atm的值約為1.013×10^5Pa。
(8)托里拆利實驗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其實在托里拆利最終確定選用水銀作為實驗材料之前,他也曾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實驗材料,諸如海水、蜂蜜等。只不過水銀的密度最大,實驗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托里拆利將一根長度為1米的玻璃管灌滿水銀,然後用手指頂住管口,將其倒插進裝有水銀的水銀槽里,放開手指後,可見管內部頂上的水銀已下落,留出空間來了,而下面的部分則仍充滿水銀。為了進一步證明管中水銀面上部確實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進了實驗。
他在水銀槽中將水銀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滿清水,然後把玻璃管緩緩地向上提起,當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銀和水的界面以上時,管中的水銀便很快地瀉出來了,同時水猛然向上竄管中,直至管頂。由此可見,原先管內水銀柱以上部分確實是空無所有的空間,即真空。
不僅如此,托里拆利在實驗中還發現不管玻璃管長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傾斜程度如何,管內水銀柱的垂直高度總是76厘米,於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銀柱高度來測量大氣壓,這也就是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大力壓強值等於76厘米水銀柱的由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托里拆利實驗
⑼ 如圖,所示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中,下列哪種情況能使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減少()A.將管傾斜B.
A、B、在做抄托里拆利實驗襲時,只要外界大氣壓不變,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就不變,改變玻璃管的粗細、少許改變管的傾斜程度、以及改變水銀槽內水銀面的高低都不能影響到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故A、B錯誤;
C、當管子內進入少量空氣,內部增加了空氣的加強,故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減少,故C正確;
D、當外界大氣壓發生增大時,玻璃管中內外的水銀面的高度差將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⑽ 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是否是連通器
不是,連通器必須是管口與空氣相通,該裝置管底部是真空的。實驗原理與連通器無關,
該實驗原理是大氣壓=高h的水銀產生的壓強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