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畢業論文如何寫呢
你去網路文庫搜一下。 那裡有很多。如果下載需要財富值你沒有的話。可在網路上搜一下會員號。 可以用的
『貳』 從哪能找到電力系統自動化論文
如果你有華北電力大學的朋友,估計可以找到,那裡有這樣的專業,而且他們的碩士論文都會印出來放在圖書館里,也有電子版的,不過要拿出來看,估計要復印的,電子版的也只能在學校內部網才可以看.
『叄』 要求寫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項目的實習報告,因為畢業出來沒有做對應專業的工作,現在報告要上交了,急急急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項目的實習報告我幫忙發一下吧。
『肆』 尋論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研究方向
(1)智能保護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
對電力系統電保護的新原理進行了研究,將國內外最新的人工智慧、模糊理論、綜合自動控制理論、自適應理論、網路通信、微機新技術等應用於新型繼電保護裝置中,使得新型繼電保護裝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點,大大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水平。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進行了多年研究,研製的分層分布式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能夠適用於35kv~500kv各種電壓等級變電站。微機保護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變電站綜合自動化領域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電力市場理論與技術
基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電力市場發展的需要和電力工業技術經濟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了電力市場的運營模式,深入探討並明確了運營流程中各步驟的具體規則;提出了適合我國現階段電力市場運營模式的期貨交易(年、月、日發電計劃)、轉運服務等模塊的具體數學模型和演算法,緊緊圍繞當前我國模擬電力市場運營中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3)電力系統實時模擬系統
對電力負荷動態特性監測、電力系統實時模擬建模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引進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產的電力系統數字模擬實時模擬系統,建成了全國高校第一傢具備混合實時模擬環境的實驗室。該模擬系統不僅可進行多種電力系統的穩態及暫態實驗,提供大量實驗數據,並可和多種控制裝置構成閉環系統,協助科研人員進行新裝置的測試,從而為研究智能保護及靈活輸電系統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實驗條件。
(4)電力系統運行人員培訓模擬系統
電力系統運行人員培訓模擬系統是針對我國電力企業職工崗位培訓的迫切要求,將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最新成果和傳統的電力系統分析理論相結合,利用專家系統、智能cai(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進行電力系統知識教學、培訓的一種強有力手段。本系統設計新穎,並合理配置軟體資源分布,教、學員台在軟體系統結構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統硬體擴充簡單方便,因此學員台理論上可無限擴充。
(5)配電網自動化
在中低壓網路數字電子載波ndlc、配網的模型及高級應用軟體pas、地理信息與配網scada一體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其中,ndlc採用了dsp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提高了載波接收靈敏度,解決了載波正在配電網上應用的衰耗、干擾、路由等技術難題;高級應用軟體pas將輸電網ems的理論演算法與配網實際結合起來,採用了最新國際標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採用配網遞歸虛擬流演算法進行潮流計算;應用人工智慧灰色神經元演算法進行負荷預測。
(6)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
對在線測量技術、實時相角測量、電力系統穩定控制理論與技術、小電流接地選線方法、電力系統振盪機理及抑制方法、發電機跟蹤同期技術、非線性勵磁和調速控制、潮流計算的收斂性、電網調度自動化模擬、電力負荷預測方法、基於柔性數據收集與監控的電網故障診斷和恢復控制策略、電網故障診斷理論與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在非線性理論、軟計算理論和小波理論在電力系統應用方面,以及在電力市場條件下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的新理論、新模型、新演算法和新的實現手段進行了研究。
(7)人工智慧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結合電力工業發展的需要,開展了將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以及進化理論應用到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的運行分析、警報處理、故障診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實用研究。在上述實用軟體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電力系統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的研究,以提高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8)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開展了電力電子裝置控制理論和控制演算法、各種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靈活交流輸電系統、直流輸電的微機控制技術、動態無功補償技術、有源電力濾波技術、大容量交流電機變頻調速技術和新型儲能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9)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
通過將感測器技術、光纖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以及模式識別技術等結合起來,針對電氣設備絕緣監測方法和故障診斷的機理進行了詳細的基礎研究,開發了發電機、變壓器、開關設備、電容型設備和直流系統等主要電氣設備的監控系統,全面提高電氣設備和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水平。
『伍』 誰能幫我寫一篇8000字左右的 電力系統自動化的畢業論文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約一個農歷月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公轉周期是完全一樣的,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引致自轉速度減慢,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轉變為月球繞地公轉的角動量,其結果是月球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一天的長度每年變長15微秒。
月球對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現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為同步軌道,所謂的同步自轉並非嚴格。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日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日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經天秤動。
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2/3處)。由於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時針繞日公轉的。
很多人不明白為甚麼月球軌道傾角和月球自轉軸傾角的數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其實,軌道傾角是相對於中心天體(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轉軸傾角則相對於衛星。
月球的軌道平面(白道面)與黃道面(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夾角,而月球自轉軸則與黃道面的法線成1.5424°的夾角。因為地球並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較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斷進動(即與黃道的交點在順時針轉動),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間,白道面相對於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傾斜於黃道面)的夾角會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間變化。同樣地,月球自轉軸與白道面的夾角亦會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軌道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地球自轉軸的傾角,使它出現±0.002 56°的擺動,稱為章動。
白道面與黃道面的兩個交點稱為月交點--其中升交點(北點)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面以北;降交點(南點)則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以南。當新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日食;而當滿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結構和正面差異較大。月海所佔面積較少,而環形山則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懸殊最長和最短的月球半徑都位於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徑長4公里,有的地方則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窪地)。背面未發現「質量瘤」。背面的月殼比正面厚,最厚處達150公里,而正面月殼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 -12.7等(見)。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餘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 6%。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隨而變化,下表[]以滿月亮度為100,列出不同月齡時的亮度值。從中可以看出,滿月時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這些數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溫度。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於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從月震波的傳播了解到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佔了月球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據推測大概是由Fe-Ni-S和榴輝岩物質構成。
月球的數據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 384,400千米
軌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點距離 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 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與黃道面的交角為5.145°)
升交點赤經 125.08°
近地點輻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離 ~384 400 千米
交點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點運動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羅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軌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5°9'
月球赤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1°32'
赤道直徑 3,476.2 千米
兩極直徑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積 3.976×10^7平方千米
體積 2.199×10^10 立方千米
質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同步自轉)
自轉速度 16.655 米/秒(於赤道)
自轉軸傾角 在3.60°與6.69°之間變化 (與黃道的交角為1.5424°)
反照率 0.12
滿月時視星等 -12.74
表面溫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氣壓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稱 Value (d) 定義
恆星月 27.321 661 相對於背景恆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對於太陽(月相)
分點月 27.321 582 相對於春分點
近點月 27.554 550 相對於近地點
交點月 27.212 220 相對於升交點
月球運動
月球是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周期173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月球的自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圓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天秤動
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日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日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又由於月球軌道傾斜於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動時,極區會作約7度的晃動,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再者,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徑之遙,若觀測者從月出觀測至月落,觀測點便有了一個地球直徑的位移,可多見月面經度1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
月食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太陽,月球,地球,行成一條直線,太陽光被月球遮住,所以每當農歷15日前後可能就會出現月食。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以地球而言,當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和月球的方向會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15日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 (稱為黃道和白道) 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約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軌道處,地球的本影的直徑仍相當於月球的2.5倍。所以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終只有部分為地球本影遮住時,即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發生月偏食。月球上並不會出現月環食。因為,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小的多。
太陽的直徑比地球的直徑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進入半影區域,太陽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這種現象在天文上稱為半影月食。由於在半影區陽光仍十分強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極輕微減弱,多數情況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況下,由於較不易為人發現,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另外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蝕這種現象。
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
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月球的構造
據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在與地球擦過時被地球吸引力,有了軌道。在探測月球時,發現月球表面有一部分是重金屬,那一部分的密度比地球大(所以月球只以一面對著地球),然而行星的核是重金屬組成的。剛才提到月球是冰行星,在被地球吸引時,表面開裂,水傾斜而出,導致地球的「諾亞洪水」,後來月核填補了此開裂,月球從此無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說明月球內部有大量空氣存在。但這一理論有待深入考察。
月球地形
環形山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 )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一米)。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類用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下來。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於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 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多。 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腐沼、疫沼、夢沼三個,其實沼和灣沒什麼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現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其中最長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極附近)也不過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 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
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徵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輻射文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 在許多人都傾向於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 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 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 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陸』 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電氣自動化論文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畢業設計(東北電力大學畢業論文) 2009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四 16:22 論文主要內容包括 1.摘要 2.英文翻譯 3.原始資料 4.計算書 5.說明書 6.參考文獻 7.圖紙 簡單區域電力網路系統的一次或二次設計畢業論文 目錄: 第一章. 設計依據 第二章. 原始資料 第三章 接入系統設計 第四章 地方供電系統設計 第五章 主變選擇(包括抽頭選擇或調整方式設計) 第六章 主接線設計(包括所用電設計) 第七章 短路電流計算 第八章 設備選擇 第九章 繼電保護配置 [正文]: 第一章.設計依據 根據××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任務書 第二章.原始資料 為了滿足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經上級批准,決定新建 110KV 鹽北變電所。 一. 設計資料 (一) 新建的鹽北變電所各電壓級負荷數據,迴路,同時率等見表 3。 鹽北變電所每年負荷增長率 5%,需考慮五年發展規劃 變電所總負荷 s110=K 1(s35+s10) (1+5%) (二) 新建的鹽北變電所,受電方案有兩種: (1)從 110K 鹽城東郊變受電距離 30KM(本課題做)(2)從 110KV 灌南變受電距離 35KM(本課題不 ; 做) ,電力系統接線圖見圖 1 (三) 電力系統,各廠、所、輸電線等主設備技術參數見表 1、2、3、4、5。 (四) 其它原始資料: 所址:地形地勢平坦、土址電阻率為 1.5×10 歐?厘米,所址高於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所 址所在地氣候,平均氣溫 15℃,最高氣溫 35℃,最低氣溫-15℃。 交通:緊靠國家二級公路,進所公路 0.4 公里。 水源:變電所附近有河流供方方便,水量充足。 二.設計內容 (一) 接入系統設計: 確定接入系統輸電線路迴路數及導線截面。 (二) 地區供電系統設計: 根據地區負荷性質及供電距離,確定供電線路數及導線截面。 (三) 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變電所主變壓器台數及容量、型號、規格。 (四) 通過電壓計算、選擇主變分接頭或調壓方式。 (五) 根據所確定的主變方案和進出線迴路數,通過技術分析、論證,確定待建變電所的 主接線。 (六) 確定待建變電所的所用電方案(所用變壓器台數、型號、容量和自用電接線型式, 所用電負荷按 0.1%變電所容量計) 。 (七) 電氣設備選擇 1. 為選擇電器設備和繼電器保護整定需要,計算三相短路電流。 2. 選擇變電所電氣一次設備(斷路器、隔離開關、PT、CT、母線、避雷器及中性點接地 設備) 。 (八) 繼電保護 根據繼電保護要求,確定變電所各元件繼電保護配置。 ...... [摘要]: 本設計說明書是根據畢業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結合「電氣設備」「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電 、 、 力系統穩態分析」「繼電保護」「電氣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南」等有關書籍而制定的,是我 、 、 三年大學學習的總結。 三年中,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對我的學習生涯和社會實踐生活有很大 的促進使我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不僅思想上有了大的收獲,知識上也有質的突破。 同時也注重於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與實際工作中 ,增強了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次設計的新建 110KV 變電所本著為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充足的電能,最大限度地滿足 用戶的用電需要,保證供電的可靠性,保證良好的電能質量,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的原 則進行設計。是針對接入系統設計:確定接入系統輸電線路迴路數及導線截面。地區供電系 統設計: 根據地區負荷性質及供電距離, 確定供電線路數及導線截面。 通過技術、 經濟比較, 確定變電所主變壓器台數及容量、 型號、 規格。 通過電壓計算、 選擇主變分接頭或調壓方式。 根據所確定的主變方案和進出線迴路數,通過技術分析、論證,確定待建變電所的主接線。 確定待建變電所的所用電方案(所用變壓器台數、型號、容量和自用電接線型式,所用電負 荷按 0.1%變電所容量計) 。電氣設備選擇:為選擇電器設備和繼電器保護整定需要,計算三 相短路電流。選擇變電所電氣一次設備(斷路器、隔離開關、PT、CT、母線、避雷器及中 性點接地設備) 。繼電保護根據繼電保護要求,確定變電所各元件繼電保護配置。 Prolegomenon This design explains is basis of graate design assignment book, combine bear on book that 《electric equipment》 、 《electric system steady condition analyzing》 、 《relay safeguard》 、 《electr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enchiridion of graate design》,this is my summarize of three years in university . In three years, depend on teachers go to supervise, acquire many knowledge, promote me that learning 、 work and live, ceaseless challenge me and enrich me, not only my inwardly harvest and that go up knowledge. Likewis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work. This time design of 110KV substation tenet that in order to afford ample electricity of country every department, ensure power supply, ensure power supply finer quality, and promote electric system economy. This time design of running system design (fix on transmit electricity circuitry loops of running system and section of circuitry); fix on number that mains transformer of substation, and capability 、type、specification; compute voltage、choose tap place, compar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fix on power supply blue print of substation; compute electrical current of three route short circuit ; choose electric equipment (breaker、seclusion switch、PT、CT、 generatrix、arrester、grounding equipment )and relay safeguard , fix on relay safeguard configure of substation. [參考文獻]: 1.《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設計參考資料》 水力電力出版社 2.《電力系統設計設備參考資料》 河海大學出版社 3.《電力系統穩態分析》 水力電力出版社 4.《電力系統暫態分析》 水力電力出版社 5.《電力工程設計手冊》 水力電力西北電力設計院 6.《發電廠電氣部分》 水力電力出版社 7.《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 水力電力出版社 8.《電力系統課程設計及畢業參考資料》 中國電力出版社
『柒』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畢業論文有哪些題目
電力系統可以寫現場管理、施工管理或者具體的電力技術。當時也是不會,還是學長給的文方網,寫的《風電並網後電力系統可靠性評估和備用優化研究》,非常專業
電力系統碳排放流分析理論初探
含風電場多目標低碳電力系統動態經濟調度研究
分布式電源及其接入電力系統時若干研究課題綜述
非解析復變電力系統電壓穩定的動態分析方法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標准研究
先進控制理論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綜述及展望 優先出版
大規模風電接入電力系統備用決策評述
基於馬爾科夫鏈的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快速評估
電力系統電壓穩定與功角穩定的統一分析原理
電力系統碳排放流的計算方法初探
基於風速預測和隨機規劃的含風電場電力系統動態經濟調度
電力系統模型預測控制技術研究
電力系統的碳排放結構分解與低碳目標貢獻分析
雙饋風電機組對電力系統低頻振盪特性的影響
改善電力系統阻尼特性的雙饋風電機組控制策略
含風電場的電力系統經濟調度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雲計算中心的研究與實踐
基於可信性理論的電力系統運行風險評估 (一)運行風險的提出與發展
基於全壽命周期成本的電力系統經濟性評估方法
電動汽車在含大規模風電的丹麥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應用於電力系統的碳捕集技術及其帶來的變革
電力系統穩定的定義與分類述評
考慮時滯影響的電力系統穩定分析和廣域控制研究進展
風—光—儲混合電力系統的博弈論規劃模型與分析
電力系統復雜性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電力系統分岔與混沌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動態模擬的靈敏度分析
多饋入交直流混合電力系統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研究綜述與發展方向的探討
基於多因素分析的復雜電力系統安全風險評估體系
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電力系統復雜網路特性分析與模型改進
低碳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優化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數字模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智能電網對低碳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
廣域測量系統在電力系統分析及控制中的應用綜述
電氣介數及其在電力系統關鍵線路識別中的應用
『捌』 電氣工程自動化論文
從廣義上講,電氣工程學科涵蓋的主要內容是研究電磁現象的規律及應用有關的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及工程技術的綜合。這包括電磁形式的能量、信息的產生、傳輸、控制、處理、測量及相關系統的運行、設備製造等多方面的內容。19世紀末,電工科學技術已形成電力和電信兩大分支。進入20世紀以後,電工科學技術的發展更為迅速,應用電磁現象的技術門類日益增多,發展和形成了很多獨立的學科,如無線電技術、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電工科學技術通常主要是指電力工程及其設備製造的科學技術。
電工科學技術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大都是由物理學、數學等純科學提出來的。依據基本原理,結合技術、工藝、經濟等各方面的條件,研究可供應用的電工技術,製造出適應各種需要的電工產品,就是電工學科的主要領域。與電工技術直接有關的部門以形成強大的工業體系,有關的理論也有許多分支。電力工業與社會生產、公共生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柱。
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屬5個二級學科,分別是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和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氣工程學科涵蓋的主要內容有:電機與拖動技術;發電廠一次、二次設備及主接線,電力網動態及穩定性,電力系統經濟運行,電力系統實時控制,電能轉換;高壓電器,高電壓測試技術,過電壓防護;電力電子器件,電力電子裝置,電力傳動;電網路理論、電磁場理論及其應用,信號分析與處理,電力系統通信與網路,電力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方向: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范圍主要包括電工基礎理論、電氣裝備製造與應用、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三部分。電工理論是電氣工程基礎,主要包括電路理論和電磁場理論。這些理論是物理學中電學和磁學的發展和延伸。而電子技術、計算機硬體技術等是由電工理論不斷發展誕生的,電工理論是它們的重要基礎。電氣裝備製造主要包括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等電機設備的製造,也包括開關、用電設備等電器與電氣設備的製造,還包括電力電子設備的製造、各種電氣控制裝置、電子控制裝置的製造以及電工材料、電氣絕緣等內容。電氣裝備的應用原則是指上述設備和裝置的應用。電力系統主要指電力網路的運行和控制、電氣自動化等內容。當然,製造和運行不可能截然分開,電氣設備在製造時必須考慮其運行,如電力系統由各種電氣設備組成,其良好的運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設備。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電氣控制、電力系統、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方面較寬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解決電氣控制技術問題及電力系統分析的基礎能力。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較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 2 -
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
系統地掌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基礎理論、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理論、電力系統分析、計算機軟硬體基本原理與應用等。
(3)
獲得較好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知識與技能,了解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勢。
(4) 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
學生主要掌握電工理論、電子學、控制理論、電氣工程基礎、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信息與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掌握一定人文社會和經濟管理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優秀電氣工程技術分析、系統運行與控制技術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教學培養計劃:一、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主幹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體育、軍事、英語。公共選修:人文、社科、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化、跨學科選修等,二、專業素質:基礎科學: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物理實驗、企業管理、工程管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技術科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概論、電路、電磁場、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工程技術:信號與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工程基礎、專業方向選修課。工程實踐:課程實驗、金工實習、電工實訓、程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大學學習的特點:一、教學進度快;二、教學形式多;三、教學內容系統性強;四、教與學關系相對鬆散;五、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大學的學習:一、知識學習;二、技能學習。但也隨之有一部分的因素影響著學習;一、智力因數;二、意向因素。因此要有好的學習方法;一、確立目標,激發動機;二、調控心裡、優化心境;三、科學用腦、提高效率;四、及時復習、增強記憶;五、科學運籌、巧用時間。
對自己進行分析:
古語雲: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所以說要想在社會競爭中取得勝利,知己必為第一步。進而,要制定最有利的職業規劃方案就必須先對自己進行解剖,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再聽取一下老師、家長、朋友、同學的意見,得出一個較為客觀、完整的「我」這樣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職業規劃方案。
我對自己要求很苛刻,一旦做出選擇,就會不顧一切的去做。我外表看起來雖然熱情開朗,但內心對他人的情感十分在意。我的人際交往能力很不錯,因為作為團學的成員每天都要接觸很多的人。我相信自己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能把握很好的分寸。我非常善良,有同情心,善解人意。我重視與他人有深度、真實的關系,希望參與有助於自己及他人的進步和內在發展的工作,欣賞並願意與那些能夠理解你價值的人相處。我有獨創性、有個性,好奇心強,思路開闊,有容忍力。我樂於探索事物的可能性,致力於自己的夢想和遠見。我很喜歡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個性。一旦全身心地投入一項工作時,我往往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我對人、事和思想信仰負責,一般能夠忠實履行自己的義務。但是,對於意義不大的日常工作,我做起來時覺得單調乏味,缺乏干勁。我有時非常固執,經常局限
- 3 -
在自己的想法里,對外界的客觀具體事物沒有興趣,甚至忙的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時又很偏激,沉浸於夢想。當意識到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就容易灰心喪氣。
我喜歡設計和繪畫,對於電腦軟體的應用興趣濃厚,每天有空閑時間我喜歡到圖書館看書或者是在寢室里看電腦一些軟體的教學視頻。這讓我在電腦應用方面比其他同學有優勢。繪畫則是我的愛好之一,我一直覺得繪畫培養了自己沉穩做事的能力。因為在電腦軟體和美術方面自己有特長,所以幫助學院的各種晚會設計邀請函、宣傳單和海報。在自己半年的團學經歷中自己也收獲了很多的知識和技能。
我想去過平靜的生活,有時也想著一舉成名,獲得所有人的欣賞與祝福,當然生活並非一帆風順,也無平靜可言,有的只是心靈追求的安寧之地。所以我們要為之而努力,即使在我們走完一生,回頭發現其實你追求的東西就在過去的某個角落,因為人只有有所經歷才會理解自己,理解自己走過的路。我會去追尋初衷,做好自己,堅持原則,幫助他人,完善自己。 專業規劃與四年的學習計劃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最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專業方向,為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從事高壓電氣設備設計、製造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方向依託電氣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覆蓋了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和電介質工程2個二級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電力系統,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該專業方向設置高電壓絕緣技術和電氣絕緣與電纜兩個專業模塊.
大一:腳踏實地學好基礎課程,特別是英語和計算機.在大規劃下要做小計劃,堅持每天記英語單詞、練習口語,並從大一開始就堅定不移地學下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修讀雙學位或輔修第二專業,並盡早做好資料准備.大一的學習任務相對輕松,可適當參加社團活動,擔當一定的職務,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交流技巧,為畢業求職面試練好兵.
大二:在這一年裡,既要穩抓基礎,又要做好由基礎課向專業課過渡的准備,並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級課程逐一瀏覽,以便向大三平穩過渡.這一年,手中應握有一兩張有分量的英語和計算機認證書了,並適當選讀其它專業的課程,使自己知識多元化.可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如下鄉、義工活動,也可嘗試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單位兼職,多體驗不同層次的生活,培養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大三:主動加深專業課程的學習,並把大四的課程盡量擠入大三這一學期,以便大四有相對寬松的時間求職或考研.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拋向社會的時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師兄師姐打聽求職信息、面試技巧和職場需求情況,請教寫求職信、個人簡歷的經驗,並在假期開始為自己心目中的職業進行實踐.
大四:電氣工程專業職業規劃目標既已鎖定,該出手時就出手了.求職的,編寫好個人求職材料,進軍招聘活動,多到求職網站和論壇轉一轉.現在是沖刺期,落足功夫,爭取把目標拿下.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職業規劃從大一...如何確定個人職.同學們為自己的前途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畢業論文這一關可馬虎不得,這是對大學四年學習的一個檢驗,要對自己負責。
結束語: 計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親自去實踐,並獲得成果。人們常說:「計劃總比不上變化快」這主要是因為現實多是未知變化的。因此常常需看其具體實施和取得的實效。定出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遇到突發因素,不良影響時,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不僅要及時面對,
- 4 -
分析所遇到的問題,更應快速果斷的拿出應對措施,爭取及時作出更好。相信如此時將來的工作和目標有所偏差,也不至於相距太遠。還存在一點就是,不能隨便更改自己的計劃,要堅持自己的目標,用於面對挫折。
『玖』 尋找電力系統及自動化論文一篇
五. 無功補償
無功補償應根據分散補償和集中補償相結合原則進行配置,二次側功率因數應根據用戶性質測定。根據《電力系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的要求,在最大負荷時,一次側不應低於0.95。
《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要求,110kV變電所無功補償一般取主變容量的1/4~1/6,實際上城區內10kV線路較短,且大部分為電纜網,無功容量較充足,因此以補償主變損耗為主。變電所無功補償為主變容量的8%~15%即可,當採用高阻抗變壓器時需取較大值,投切時,10KV電壓波動約為1.5%,滿足小於2.5%的要求。
六. 10kV中性點運行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10kV配電網大部分採用中性點不接地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並不中斷向用戶供電。隨著配電網的擴大,電纜線路的增多,電網對地電容電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脅著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根據《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電容電流超過10A時中性點應改為消弧線圈接地。九三年起為配合變電所無人值班,國內研製了多種自動跟蹤消弧線圈補償裝置,其原理大同小異,基本上都在原調匝式消弧線圈的基礎上增加控制裝置,由於其原理相對簡單,可以運行於全補償狀態,工藝要求低,因此目前市場佔有率較高,其它還有調隙式、直流偏磁式、調容式等,均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進入實用狀態。順便說一下,目前有廠家在消弧線圈調諧裝置中附加接地檢測裝置,其原理與出線保護裝置中的接地檢測裝置是一致的,但使用時二次電纜需增加很多,不宜採用。
消弧線圈的調節採用微機自動跟蹤補償裝置。當主變無中性點引出時,結合變電所的所用電,在10KV母線上設置接地(曲折)變壓器。
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10kV中性點改用電阻接地的越來越多。採用電阻接地,單相接地故障時動作於跳閘,健全相過電壓倍數可限制在2.8倍以下,進一步降低弧光過電壓,電網可採用絕緣水平較低的電氣設備,提高設備運行條件和提高人身安全。目前中性點電阻值大致有5.77Ω(上海)、10Ω(北京、廣州)、16Ω(深圳),電阻值大小取值各有利弊,從各地運行情況來看,都是可行的。但在以架空線為主的電網中應慎用電阻接地。
七. 過電壓保護
根據《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變電所應設有防止直接雷和雷電波侵入的過電壓保護措施。全戶內變電所採用屋頂避雷帶防直擊雷,屋頂避雷帶採用-40×4鍍鋅扁鋼或8圓鋼,半戶內變電所設獨立避雷針對主變進行保護。
八. 接地
變電所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體為主,輔以垂直接地極,主接地網採用-50×6鍍鋅扁鋼,布置上盡量利用配電樓以外的空地,深埋接地極。變電所主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應不大於0.5歐姆。考慮到微機保護監控系統對接地要求較高,二次設備室及10kV二次電纜溝接地採用25×4銅排。當110kV採用GIS時,110kV配電裝置室也需採用銅排接地。
九. 防污等級
根據《高壓架空線路和發電廠、變電所環境污區分級及外絕緣選擇標准》,戶外電氣設備取污穢等級2級,爬電比距2.5CM/kV。對於戶內設備,該標准中沒有規定,但參照《高壓開關設備的共用訂貨技術導則》,可取瓷質材料1.8CM/kV,有機材料2.0CM/kV。當戶外設備戶內安裝時,可取2.2CM/kV。
十. 保護監控
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與常規變電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二次監控設備必須滿足現場無人值班要求,目前採用微機保護基本上沒有多大疑義了,而監控方式通常有兩種模式:
1. 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
2. 採用常規二次保護加RTU
應該說,兩者都能滿足無人值班的要求,後者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技術上更先進,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於做成面向對象的層次結構,從技術上講是發展方向。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綜合自動化設備性能日趨穩定,價格逐漸下調,應作為新建變電所的首選系統,而後者可以作為老變電所改造用。
採用綜合自動化,就應該採用分布式結構(10kV保護裝置安裝在開關櫃上),以充分發揮其功能,減少二次電纜,降低造價,但分布式保護裝置應解決配電裝置室的散熱通風及電磁干擾問題。
作為無人值班變電所,所內不宜設置固定的計算機監視設備(後台機),但應設置能與現場維護調試用攜帶型計算機相適應的硬、軟體介面。
另外,為了運行維護方便,變電所遙測、遙信、遙控量和當地顯示量應按《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規程》進行設置,加以統一化、標准化。
十一. 交流所用電和直流系統
1. 交流所用電
變電所宜設置二台所用變壓器,容量為80~100KVA。當變電所設置三台主變時分別接入#1、#3主變低壓側母線,設置二台主變時則分別接入其低壓側母線。所用電採用中性點直接接地TN系統,額定電壓380/220V,採用單母線分段接線。
2. 直流系統
直流電源宜採用一組220V蓄電池,容量應滿足全所事故停電2h的放電容量,一般為100AH,單母線接線。蓄電池組宜採用性能可靠、維護量少的蓄電池,如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等。直流系統應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充電裝置實現智能化實時管理,並應設置一套微機直流接地監測裝置。
十二. 建築物
變電所所址標高應高於頻率為2%洪水位,變電所土建應採用聯合建築並按最終規模一次建成,建築物的建築風格、外牆面裝修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內裝修應簡化實用。建築物不宜設通長窗,如城市規劃要求或採光需要底層可設置假窗或高窗。變電所的防震、消防、通風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按無人值班要求變電所附房應從簡設置,110kV變電所規模為二台主變時建築面積應控制在700M2(主變放戶外)及900M2(主變放戶內),佔地面積1600 M2,三台主變時建築面積應控制在1200M2(主變放戶外)及1500M2(主變放戶內),佔地面積1900 M2。
十三. 結論
1. 變電所主接線應力求簡化,宜優先採用線路變壓器組接線。
2. 中等城市變電所宜設置二台主變,大城市可設置三台主變。
3. 為保證10KV母線電壓在合格範圍內,應採用有載調壓變壓器。
4. 變電所無功補償宜取主變容量的8%~12%,當採用高阻抗變壓器時需取較大值。
5. 變電所優先採用半戶內布置(主變布置在戶外)。
6. 110kV應盡量採用裝配式結構,慎用GIS。
7. 10kV以架空線為主的系統中性點應採用消弧線圈接地,消弧線圈的調節採用微機自動跟蹤補償裝置。全電纜網系統中性點採用低電阻接地。
8. 新建變電所監控裝置應優先採用綜合自動化系統,保護裝置應採用分布式結構。
9. 直流系統宜設一組100AH蓄電池組,交流所用電宜設置二台,所用變壓器應與接地變相結合。。
10. 建築物裝修應簡單實用,布置上盡量減少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