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圖所示,為齒輪傳動裝置,主動軸O上有兩個半徑分別為R和r的輪,O′上的輪半徑為r′,且R=2r=3r′/2.則
A和C是通過齒輪相連,所以V A =V C, A和在B同一個輪上,它們的角速度內相等, 由V=rω,R=2r可知, v A :容v B =2:1, 綜上可知,v A :v B :v C =2:1:2, 由V A= V C ,R=
ω A :ω C =2:3, A和在B同一個輪上,它們的角速度相等, 綜上可知,ω A :ω B :ω C =2:2:3, 故答案為:2:1:2;2:2:3. |
② 兩級圓柱齒輪傳動,已知齒輪1主動,輪齒的螺旋方向與齒輪轉向如圖(1)所示
③ 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中,O1是主動輪,O2是從動輪,A、B分別是皮帶上與兩輪接觸的點,C、D分別是兩輪邊
當O1順時針啟動時,若皮帶與兩輪不打滑,則皮帶A處阻礙輪C點的滑動,則C點的靜摩擦力方版向向下,而權A所受到的摩擦力與C點受到的摩擦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系,所以A點的摩擦力方向向上.同理由於O2是從動輪,皮帶帶動O2輪,輪D點阻礙皮帶B處滑動,所以B點的摩擦力方向向上,而D點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故答案為: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④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轉動方向及螺旋線方向如圖所示,試分別畫出輪1為主動輪時軸向力Fa1和Fa2的方向。
在圖上沒有看到旋轉方向與螺旋線的旋向。沒法回答問題。
⑤ 一般齒輪傳動裝置中有一個主動輪O2和一個從動輪O1
⑥ 如圖所示為皮帶傳動示意圖,O1是主動輪
答案D
物體隨傳送帶勻速運動,無相對運動趨勢,所以靜摩擦力為0
O1是主動輪,皮帶上P點相對輪子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O2是從動輪,皮帶上Q點相對輪子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也可以這樣理解:P點受到的摩擦力是動力,向下帶動皮帶轉動(阻礙輪子轉動);Q點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阻礙皮帶運動(帶動輪子轉動)。
⑦ 如圖所示一輪系傳動裝置
齒輪3和齒輪4的螺旋線方向???
⑧ 如圖為一齒輪傳動裝置,主動輪A以恆定的角速度順時針方向轉動,通過齒輪B帶動齒輪C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
A、主動輪A以恆定的角速度順時針方向轉動,則B齒輪逆時針轉動,C齒輪順時針轉動.故A錯誤.
B、設A的角速度為ω,A、C的半徑分別為rA、rC,根據線速度大小相等有:rAω=rCωC,
則ωC=
,增大或減小B輪的半徑,C輪的角速度不變,則轉速不變.故B、C錯誤.rAω rC
D、減小C輪的半徑,則C的角速度增大,轉速增大.故D正確.
故選:D.
⑨ 如圖所示,在皮帶傳動裝置中,O1是主動輪,O2是從動輪,A、B分別是皮帶上與兩輪接觸的點
我對樓主的表達有些看法……
首先在皮帶不打滑的情況下,皮帶與兩個圓形相交的四點就是切點,上下兩條皮帶路徑也就是兩圓形共同的切線,而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皮帶從動問題是圖2或者圖3,樓主的題目中,可能是將皮帶和圓形的交點給放大了,將這個點分別賦予了二者之上,應該就是為了強調它們只中存在的那對相互作用力……其實它們就是一個點,但這個點收到了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通過運動關系,進行力的分析,從主動物體入手,已知的運動狀態是分析物體受力的基礎~
設O1以V1做瞬時方向向上的運動,點C受到皮帶從點A給予的阻礙運動的摩擦力fa-c,其瞬時方向向下,而圓形O1同時通過點C給予皮帶在點A以反作用力fc-a,其瞬時方向向上,該力使得皮帶在A點受到合外力作用從而順時針從動……
當運動傳遞至點B,改點瞬時運動方向向下,從而受到圓形O2從點D給予點B得摩擦力fd-b,阻礙其向下運動,該摩擦力方向瞬時向上,而同時O2也受到了皮帶在點D給予的反作用力fb-d,該力瞬時方向向下,O2受到此合外力作用,順時針從動~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力,在同一物體上不能同時存在,可能也就是這點讓有些同志再力的分析上容易被繞~
鬧鍾的設定中,鬧針的設定旋轉方向和時針的設定旋轉方向相反,但運行時都是順時針的,這跟機械有關吧……
⑩ 如圖所示的齒輪傳動裝置中,主動輪的齒數z1=24,從動輪的齒數z2=8,若已知從動輪以角速度ω順時針轉動時
齒輪不打滑,說明邊緣點線速度相等,從動輪順時針轉動,故主動輪逆專時針轉動;
主動輪的齒屬數z1=24,從動輪的齒數z2=8,故大輪與小輪的半徑之比為R:r=3:1;
根據v=rω,有:
ω′ |
ω |
r |
R |
1 |
3 |
1 |
3 |
2π |
ω′ |
6π |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