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汽車上各種裝置的作用是什麼原因

汽車上各種裝置的作用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2-01-21 19:19:41

㈠ 汽車都有什麼構件和構件的作用

供油系統、供電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
通俗點說: 1.發動機 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燒產生動力,然後通過底盤的傳動系驅動車輪使汽車行駛。發動機主要有汽油機和柴油機兩種。汽油發動機由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和燃料供給系、冷卻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組成。柴油發動機的點火方式為壓燃式,所以無點火系。
2.底盤 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並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

3.車身 車身安裝在底盤的車架上,用以駕駛員、旅客乘坐或裝載貨物。轎車、客車的車身一般是整體結構,貨車車身一般是由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組成。

4.電氣設備 電氣設備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電機。用電設備包括發動機的起動系、汽油機的點火系和其它用電裝置。
汽車結構包括汽車車身、發動機、底盤、和電氣與電控,其中發動機被稱為汽車的心臟~~~汽車發動機主要分兩大機構和五大系統分別是,曲柄連桿機構和配氣機構,五大系統主要包括潤滑系,冷卻系,點火系,燃油供給系和啟動系,底盤主要包括傳動系,行使系,轉向系和制動系.汽車的電器設備主要由蓄電池,發電機,調節器,啟動機,點火系,儀表,照明裝置,音響設備,刮水器等組成,其中蓄電池和發電機為電源設備,其他為用電設備.電子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電控燃油噴射系統,電控點火系,怠速控制系統,排放控制系統,進氣控制系統,增壓控制系統,巡航控制系統,自診斷與報警系統,失效保護系統,應急備用系統,除上述控制系統外,應用在發動機上的電控系統還有冷卻風扇控制,配氣正時控制,發電機控制等。

㈡ 汽車電氣各個系統在汽車上都起到什麼作用

汽車電氣系統包括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系統、信號系統、儀表系統和電子控制系統等。
電源系統包括蓄電池、發電機、調節器等。其中發電機為主電源。發電機正常工作時,由發電機向全車用電設備供電,同時給蓄電池充電。蓄電池的主要作用是發動機起動時向起動機供電,同時輔助發電機向用電設備供電。調節器的作用是使發電機的輸出電壓保恆定。
起動機系統包括起動機、起動開關、起動繼電器等,其作用是起動發動機。
點火系統包括點火開關、點火線圈、分電器總成、火花塞等,其作用是產生高壓電火花,點燃汽油機發動機氣缸內的混合氣。
照明系統包括汽車內、外各種照明燈及其控制裝置,用於保證夜間行車安全。
儀表系統包括各種電器儀表(電流表、充電指示燈或電壓表、機油壓力表、溫度表、燃油表、車速及里程錶、發動機轉速表等)。用來顯示發動

㈢ 汽車上的各零件及其作用要詳細的

現代汽車電子技術

汽車電子化被認為是汽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車電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現代汽車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用來開發新車型,改進汽車性能最重要的技術措施。汽車製造商認為增加汽車電子設備的數量、促進汽車電子化是奪取未來汽車市場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據統計,從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輛車上電子裝置在整個汽車製造成本中所佔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華轎車上,使用單片微型計算機的數量已經達到48個,電子產品佔到整車成本的50%以上,目前電子技術的應用幾乎已經深入到汽車所有的系統。

按照對汽車行駛性能作用的影響劃分,可以把汽車電子產品歸納為兩類:一類是汽車電子控制裝置,汽車電子控制裝置要和車上機械系統進行配合使用,即所謂「機電結合」的汽車電子裝置;它們包括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控制。例如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制動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牽引力控制、電子控制懸架、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電子動力轉向等,另一類是車載汽車電子裝置,車載汽車電子裝置是在汽車環境下能夠獨立使用的電子裝置,它和汽車本身的性能並無直接關系。它們包括汽車信息系統(行車電腦)、導航系統、汽車音響及電視娛樂系統、車載通信系統、上網設備等。

目前電子技術發展的方向向集中綜合控制發展:將發動機管理系統和自動變速器控制系統,集成為動力傳動系統的綜合控制(PCM);將制動防抱死控制系統(ABS)、牽引力控制系統(TCS)和驅動防滑控制系統(ASR)綜合在一起進行制動控制;通過中央底盤控制器,將制動、懸架、轉向、動力傳動等控制系統通過匯流排進行連接。控制器通過復雜的控制運算,對各子系統進行協調,將車輛行駛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體化底盤控制系統(UCC)。

由於汽車上的電子電器裝置數量的急劇增多,為了減少連接導線的數量和重量,網路、匯流排技術在此期間有了很大的發展。通訊線將各種汽車電子裝置連接成為一個網路,通過數據匯流排發送和接收信息。電子裝置除了獨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還可以為其它控制裝置提供數據服務。由於使用了網路化的設計,簡化了布線,減少了電氣節點的數量和導線的用量,使裝配工作更為簡化,同時也增加了信息傳送的可靠性。通過數據匯流排可以訪問任何一個電子控制裝置,讀取故障碼對其進行故障診斷,使整車維修工作變得更為簡單。

汽車電子技術的應用將使汽車發生以下主要變化:

一、汽車的機械結構還將發生重大的變化,汽車的各種操縱系統向電子化和電動化發展,實現「線操控」。用導線代替原來的機械傳動機構,例如「導線制動」、「導線轉向」、「電子油門」等。

二、汽車12伏供電系統向42伏轉化。 隨著汽車電子裝置越來越多,消耗的電能正在大幅度地增加。現有的12伏動力電源,已滿足不了汽車上所有電氣系統的需要。今後將採用集成起動機-發電機42伏供電系統,發電機最大輸出功率將會由目前的1千瓦提高到8千瓦左右,發電效率將會達到80%以上。42伏汽車電氣系統新標準的實施,將會使汽車電器零部件的設計和結構發生重大的變革,機械式的繼電器、熔絲式保護電路將被淘汰。

汽車電子技術的應用將使汽車更加智能化。智能汽車裝備有多種感測器,能夠充分感知駕車者和乘客的狀況,交通設施和周邊環境的信息,判斷乘員是否處於最佳狀態,車輛和人是否會發生危險,並及時採取對應措施。

今天,社會進入了信息網路時代,人們希望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更希望在汽車是生活及工作范圍的一種延伸,在汽車上就像呆在自己的辦公室和家裡一樣,可以收聽廣播,打電話,上互聯網,處理工作。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汽車也將步入多媒體時代。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統開發的車載計算機多媒體系統,具有信息處理、通訊、導航、防盜、語言識別、圖像顯示和娛樂等功能。可以預見到的將來,汽車裝置自動導航和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可把行車的目的地輸入到汽車電腦中,汽車就會沿著最佳行車路線行駛到達目的地。人們可以通過語言識別系統操縱著車內的各種設施,一邊駕駛著汽車,一邊欣賞著音樂電視,還可上網預定飯桌、機票等。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a

制動系簡介
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統稱為制動系統。其作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按照駕駛員的要求進行強制減速甚至停車;使已停駛的汽車在各種道路條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穩定駐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
對汽車起制動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車上且方向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外力,而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隨機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車上必須裝設一系列專門裝置以實現上述功能。

分類:

(1) 按制動系統的作用

制動系統可分為行車制動系統、駐車制動系統、應急制動系統及輔助制動系統等。用以使行駛中的汽車降低速度甚至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行車制動系統;用以使已停駛的汽車駐留原地不動的制動系統則稱為駐車制動系統;在行車制動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汽車仍能實現減速或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應急制動系統;在行車過程中,輔助行車制動系統降低車速或保持車速穩定,但不能將車輛緊急制停的制動系統稱為輔助制動系統。上述各制動系統中,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是每一輛汽車都必須具備的。

(2)按制動操縱能源

制動系統可分為人力制動系統、動力制動系統和伺服制動系統等。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制動能源的制動系統稱為人力制動系統;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系統稱為動力制動系統;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的制動系統稱為伺服制動系統或助力制動系統。

(3)按制動能量的傳輸方式

制動系統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等。同時採用兩種以上傳能方式的制動系稱為組合式制動系統。

動系統一般由制動操縱機構和制動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

(1) 制動操縱機構

產生制動動作、控制制動效果並將制動能量傳輸到制動器的各個部件,如圖中的2、3、4、6,以及制動輪缸和制動管路。

(2) 制動器

產生阻礙車輛的運動或運動趨勢的力(制動力)的部件。汽車上常用的制動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與旋轉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產生制動力矩,稱為摩擦制動器。它有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兩種結構型式。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9

轉向系簡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8

行駛系簡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7

傳動系簡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5

㈣ 機動車的總體構造、主要裝置的作用

6.1 機動車總體構造常識(18題)

6.1.1 選擇題:(11題)

6.1.1.1 汽車主要由發動機、底盤、車身和 四部分組成。

A.電氣設備

B.車架

C.車箱

D.駕駛室

答案:A

6.1.1.2 發動機冷卻水不能進行循環時,將會使發動機 。

A.燃料消耗降低

B.溫度過低

C.燃料消耗不變

D.溫度過高

答案:D

6.1.1.3 汽車機油壓力表指示的壓力是發動機 的機油壓力。

A.主油道中

B.曲軸箱中

C.機油泵進油腔中

D.機油泵產生

答案:A

6.1.1.4 發動機潤滑系的主要作用是 。

A.密封

B.冷卻

C.清洗

D.潤滑

答案:D

6.1.1.5 發動機的動力是經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傳給 。

A.減振器

B.轉向節

C.驅動車輪

D.從動車輪

答案:C

6.1.1.6 汽車制動時,如果前輪單側制動器起作用,將會引起汽車 ,極易發生事故。

A.側滑

B.跑偏

C.溜車

D.抖動

答案:B

6.1.1.7 轉向盤是操縱汽車行駛方向的裝置,用以控制 實現車輛的轉向。

A.被動輪

B.車後輪

C.轉向輪

D.從動輪

答案:C

6.1.1.8 離合器踏板是離合器的操縱裝置,用以控制 與傳動系動力的接合與分離。

A.離合器

B.變速器

C.差速器

D.發動機

答案:D

6.1.1.9 制動踏板是 的操縱裝置,用以減速或停車。

A.行車制動器

B.駐車制動器

C.變速器

D.離合器

答案:A

6.1.1.10 加速踏板是控制發動機 或噴油泵柱塞的裝置,用以控制發動機轉速。

A.加速器

B.節氣門

C.離合器

D.噴油嘴

答案:B

6.1.1.11 變速器操縱桿是 的操縱裝置,用於改變車輛的行駛速度、轉矩和方向。

A.離合器

B.制動器

C.變速器

D.節氣門

答案:C

6.1.2 判斷題:(7題)

6.1.2.1 汽車由發動機、底盤、點火系和車身等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答案:錯誤

6.1.2.2 點火系由蓄電池、點火開關、點火線圈、容電器、分電器和火花塞等組成。

答案:正確

6.1.2.3 變速器的作用是使發動機與傳動系平穩接合或徹底分離,便於起步和換擋。

答案:錯誤

6.1.2.4 行車制動器的作用是使停駛的車輛保持不動。

答案:錯誤

6.1.2.5 踏下加速踏板發動機轉速降低,松抬轉速升高。

答案:錯誤

6.1.2.6 踏下離合器踏板,離合器接合;抬起離合器踏板,離合器分離。

答案:錯誤

6.1.2.7 踏下制動踏板,駐車制動器作用。

答案:錯誤

6.2 主要安全裝置常識(26題)

6.2.1 選擇題:(14題)

6.2.1.1 車速里程錶由車速表和里程錶兩部分組成,車速表指示 。

A.加速時間

B.行駛速度

C.發動機轉速

D.累計里程

答案:B

6.2.1.2 機油壓力表是用來指示發動機運轉時 主油道的潤滑油壓力。

A.行駛系

B.冷卻系

C.傳動系

D.潤滑系

答案:D

6.2.1.3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或閃爍,表示 。

A.制動系出現異常

B.缺少潤滑油

C.可能是油路故障

D.輪胎過熱

答案:A

6.2.1.4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時,提示駕駛人應該 。

A.前往維修廠檢修

B.加註燃油

C.停車添加機油

D.檢查油路故障

答案:B

6.2.1.5 儀錶板上的「 」燈一直亮,是提示駕乘人員 。

A.已經系好安全帶

B.駕駛姿勢不正確

C.沒有系好安全帶

D.安全帶系得過松

答案:C

6.2.1.6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時,表示 。

A.車內溫度過高

B.發動機溫度過低

C.燃油溫度過高

D.發動機溫度過高或冷卻液不足

答案:D

6.2.1.7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時,表示 。

A.發動機機油量不足、壓力過低

B.制動液泄漏

C.燃油有泄漏

D.發動機機油量過多、壓力過高

答案:A

6.2.1.8 儀錶板上的「 」燈亮,提醒駕駛人使用的是 。

A.前照燈近光

B.前照燈遠光

C.前霧燈

D.後霧燈

答案:B

6.2.1.9 座椅安全頭枕的主要作用是 。

A.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使頭部放鬆

B. 車輛發生追尾事故時保護頸椎

C. 車輛發生追尾事故時保持正確姿勢

D.長時間駕駛時使頸部放鬆

答案:B

6.2.1.10 調節座椅頭枕高度,使頭枕中心 。

A.抵住脖子

B.與頸平齊

C.與頭平齊

D.抵住頸椎

答案:C

6.2.1.11 駕駛車輛上道路行駛前,應系好安全帶,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受到管理部門的處罰

B.固定乘坐位置

C.使後背緊靠背椅

D.在車輛發生碰撞或緊急制動時,有效保護身體

答案:D

6.2.1.12 裝有安全氣囊的車輛在行駛中,前排乘員 。

A.應當系好安全帶

B.不必系安全帶

C.安全帶可系可不系

D.用手抓住安全帶

答案:A

6.2.1.13 駕駛人調整座椅時,應調整到 的位置。

A.雙手伸直後手尖能碰到轉向盤頂端

B.雙手伸直後手腕過轉向盤頂端

C.加速踏板踏輕松踏到底

D.能將離合器踏板和制動踏板輕松踏到底

答案:D

6.2.1.14 出車前應檢查機動車轉向機構、燈光和 等是否完好。

A.制動

B.後排座椅

C.隨車工具

D.音響

答案:A

6.2.2 判斷題:(12題)

6.2.2.1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或閃爍,若暫時未發現操縱異常,可以繼續行駛。

答案:錯誤

6.2.2.2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或閃爍,表示制動系統出現異常。

答案:正確

6.2.2.3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提醒需要添加機油。

答案:錯誤

6.2.2.4 儀錶板上的「 」燈亮,表示安全帶插頭未插入固定扣。

答案:正確

6.2.2.5 儀錶板上的「 」燈亮,是提醒駕駛人座椅位置調整不當。

答案:錯誤

6.2.2.6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表示車內溫度異常。

答案:錯誤

6.2.2.7 行車途中,儀錶板上的「 」燈亮起,表示機油量可能不足、機油壓力過低。

答案:正確

6.2.2.8 儀錶板上的「 」燈亮,表示已開啟近光燈。

答案:錯誤

6.2.2.9 儀錶板上的「 」燈亮,表示已開啟防霧燈。

答案:錯誤

6.2.2.10 駕駛裝有安全氣囊的汽車,應當系好安全帶。

答案:正確

6.2.2.11 駕駛裝有安全氣囊的汽車,不必系安全帶。

答案:錯誤

6.2.2.12 儀錶板上的「 」燈亮,表示已開啟近光燈。

答案:錯誤

6.3 車輛日常檢查和維護基本知識 (20題)

6.3.1 選擇題:(10題)

6.3.1.1 汽車日常維護以清洗、補給和 為主要內容。

A.檢查

B.排故

C.試車

D.緊固

答案:A

6.3.1.2 行車前應檢查機動車的轉向機構、輪胎、照明信號和 等裝置是否完好。

A.隨車工具

B.制動

C.座椅

D.備胎

答案:B

6.3.1.3 汽車轉向盤的最大自由轉動量不得超過 。

A.5度

B.30度

C.10度

D.20度

答案:B

6.3.1.4 發動機艙的日常檢查與維護的項目有 。

A.發動機溫度

B.點火正時

C.機油、冷卻液、制動液量

D.發動機有無異響

答案:C

6.3.1.5 檢查發動機機油時,應把車停在平坦的地方,在發動機 進行。

A.熄火後立即

B.怠速時

C.高轉速時

D.冷車起動之前或熄火30分鍾後

答案:D

6.3.1.6 行駛途中停車時,應檢查各部位有無漏水、 、漏氣三漏現象。

A.漏雨

B.漏電

C.漏油

D.漏光

答案:C

6.3.1.7 車輛日常維護時,應保持輪胎氣壓正常,檢查輪胎外表有無破損,並 。

A.更換新輪胎

B.進行輪胎換位

C.清洗輪胎

D.清除胎紋間雜物

答案:D

6.3.1.8 檢查輪胎時,從輪胎表面到溝槽底部的橡膠厚度應不低於 ,否則應更換輪胎。

A.1.6毫米

B.1.2毫米

C.1.0毫米

D.0.8毫米

答案:A

6.3.1.9 使用已經有裂紋或損傷的輪胎行駛,容易引起 。

A.車輛跑偏

B.爆胎

C.轉向失控

D.增大行駛阻力

答案:B

6.3.1.10 專用備胎使用的錯誤做法是 。

A.作為正常輪胎長期使用

B.發生爆胎時臨時使用

C.在輪胎漏氣臨時使用

D.不能作為正常輪胎使用

答案:A

6.3.2 判斷題:(10題)

6.3.2.1 行車前的檢查有駕駛室內檢查、發動機艙檢查、車輛外部檢查、輪胎檢查。

答案:正確

6.3.2.2 檢查離合器踏板時,應將踏板踏到底,檢查踏板與車廂板之間的間隙是否合適。

答案:錯誤

6.3.2.3 檢查刮水器時,盡量在乾燥狀態下進行。

答案:錯誤

6.3.2.4 行車前發動機艙的檢查包括玻璃清洗液、機油、冷卻液、蓄電池液、制動液、風扇傳動帶等項目。

答案:正確

6.3.2.5 為了避免爆胎,平時一定要定期檢查輪胎的氣壓是否符合標准,外表有無損傷等,清理胎紋間雜物。

答案:正確

6.3.2.6 為了避免爆胎,要定期進行輪胎換位,適當降低輪胎氣壓。

答案:錯誤

6.3.2.7 專用備胎只能在輪胎漏氣或者發生爆胎時臨時使用。

答案:正確

6.3.2.8 專用備胎不僅是在輪胎漏氣或者發生爆胎時臨時使用,也可作為正常輪胎使用。

答案:錯誤

6.3.2.9 輪胎氣壓高於或低於標准均會導致爆胎。

答案:正確

6.3.2.10 使用已經有裂紋或損傷的輪胎行駛,容易引起爆胎。

答案:正確

㈤ 汽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汽車總的說有兩大系統 驅動系統和轉向系統

汽車各部件作用!吊系統是支持車身重量,並緩和及吸收路面不平整所導致上下振動的機構,藉由減震筒與彈簧的組合防止不當振動傳入車身,來達到乘坐舒適性、改善行駛操控的目的。而因彈簧的系數與減震筒的阻尼軟硬不同,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屬性。懸吊連結車身和輪胎間的主要機件就是避震和防傾桿。 避震器是用來抑制彈簧吸震後反彈時的震盪和吸收路面沖擊的能量。 避震器越硬重量轉移的速度越快,重量轉移越快則車身子的轉向反應也越快。

原理:車身重量轉移的速度是由避震器所控制,改變避震器在壓縮和拉伸行程的速度可改變車身動量轉移的速度。過彎時轉動方向盤,輪胎會產生一個滑移角,進而產生轉向力,這力量作用在滾動中心和重心,然後導致車身重量轉移,車身產生滾動。此時彎外輪的轉向力會隨著滑移角的增大及車身重量的轉移而加大,車子在達到最大轉向力及完成重量轉移後會建立一個過彎姿勢,由於避震器控制重量轉移的速度,因此也會影響建立過彎姿勢的速度。

加硬避震器和彈簧可以抑制側傾

錄像是以較軟的彈簧,配上較硬的可調式避震器,以避震器的硬度補彈簧強度的不足,加上可自由調整的阻尼,獲得高度的路況適應性。 防傾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達成操控的平衡和限制過彎時的車身側傾以改善輪胎的貼地性。

防傾桿和彈簧所提供的的防傾阻力是相輔相成的,而且防傾阻力是成對發生的,也就是說車頭的防傾阻力是和車尾的防傾阻力伴隨發生,但是由於車身配重比例以及其它外力的作用的關系會使得前後的防傾阻力並不平衡,如此一來便會直接影響車身重量的轉移和操控的平衡。 桿身的長度越長則硬度越軟,反之桿臂的長度越長卻會增加其硬度。太軟的防傾桿在獨立懸吊的車會造成過彎時過多的外傾角,減少輪胎的接地面積,太硬則是會造成輪胎無法緊貼地面,影響操控性。對彎內輪來說,防傾桿對車輪施的力和彈簧對車輪施的力是方向相反的,彈簧產生的力可把車輪壓回地面,而防傾桿卻會使它離開地面。(假如防傾桿太硬會減少把車輪壓回地面的力,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驅動輪,可能會使得出彎加油時彎內輪的抓地力變小,造成輪胎的空轉。)

假如一部車過彎時最極限的車身滾動會導致懸吊系統產生一定角度的外傾角變化,我們就需要這個角度的外傾,以便使輪胎在極限過彎時維持充分的輪胎貼地性。如果外傾角過大,會破壞所謂『瞬間循跡性』,也就是從車子直線到彎道或從平路到傾斜路面的瞬間的循跡性。這對操控平衡、過彎速度、進彎和出彎的的轉向靈敏度都會有負面的影響,更會影響彎中的剎車和加速表現。

後傾角的主要功能是使車輛保持向正前方行駛。

錄像傾角的應用:絕對不推薦使用正值

也稱輪胎偏角。論壇有人說往「正極」會增加輪胎偏角的角度,使得輪胎很「八」字,以獲得高速穩定性。

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說法,正極角度越大,越會降低車輛在直線行走的速度。所以適當調校。

胎壓

胎壓的高低會影響車高

錄像不同車胎的胎壓與抓地力的關系曲線。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你的——抓地力。胎壓相對越低,車輪橡膠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就越大,能產生越大的抓地力。

至於怎樣找到最佳的胎壓,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而且我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輪圈的選擇是否真正對汽車有影響。我會在以後的帖子里闡述。

轉向反應比

賽車對方向改變的反應,和後傾角相輔

引擎

引擎是一部車子的心臟,對動力性能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擎系統的改裝,同時也是最難的改裝之一。

凸輪軸可視為氣門機構的靈魂,所以凸輪軸也是也是車改裝重點之一

道理相當復雜,簡單的說凸輪正時調後(也就是軟?),會具有較佳的高轉速動力表現,但在低轉速運轉時,將因為氣缸真空度不足及吸入油氣的流失而造成容積效率降低,導致低轉速動力不足、怠速運轉不穩的後遺症。

凸輪正時調前(也就是進階?)正好相反.

實際應用:直線賽應適當把凸輪正時調軟。提高氣門揚程也可提高容積效率。 渦輪增壓機分兩種:發動機渦輪增壓(自然吸氣)和機械增壓。 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機原理:利用引擎經過爆炸行程後產生的高溫、高速廢氣,通過特殊形狀的名為排氣蕉的管道,流入廢氣側渦輪,並推動廢氣側內的渦輪葉片轉動,同時,與廢氣側渦輪葉片同軸相連的生氣端壓縮葉輪,會對流經風格後的生氣進行壓縮,壓縮氣體經過中央冷卻器冷卻後,成為帶有一定壓力的和高密度的新鮮空氣,流經節氣門和進氣歧管後,進入氣缸內燃燒。 機械增壓就簡單的多了。原則上只要引擎在運轉,機械增壓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引擎轉速越高加壓力度就越大,好處就是沒有渦輪增壓所產生的那種遲滯現象,加速感受相當線性化,於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

個人感覺,提前增壓,退後結束。是提高汽車馬力的重要途徑。汽車馬力都大的驚人,如果覺得馬力太大難以控制。那就都減低吧。 氮氧加速裝置

氣體量是一定的,就看你想讓它快速,大馬力爆發,還是想長久持續加速了。根據個人喜好吧,這個沒有太大技術含量

傳動系統(發揮車輛性能的重點

傳動系統在極品飛車里只有一項--齒比。

在改裝前我們要記住一句話:汽車的提速主要是靠扭矩,極速才是靠功率。獲得更大的加速度要增大齒輪比,但要保證驅動功率足夠。發動機的轉速保持在最有效率的動力區內,而變速箱的功能便是在維持發動機轉速不變的前提下,通過不同擋位的變速率來改變車子的行車速度。

變速箱的重要動作就是更換不同的齒輪組合,齒輪比對於直線加速來說太過重要。變發動機達到合理匹配,才能真正發揮出車子的性能。一台發動機在按照設計訴求製造出來之後,就要按照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曲線,確切說是扭矩曲線來匹配變速箱。

我們可以把發動機的扭矩曲線大致分為兩類,也就是說,汽車大體有如下兩類。一類是有明顯峰值,整個成山峰狀;另一類沒有明顯的峰值,大體成高原狀。 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輸出曲線,我們就需要匹配不同齒比的變速箱來充分發揮發動機的動力特性。對於山峰型的扭矩曲線的特點是能利用扭矩曲線的爬升段,充分發揮加速性能。對於高原型的扭矩曲線,因為它比較平直,扭矩能一直維持在一個較恆定的值上,動力區間很寬,需要變速箱用密齒來遷就它較短的動力區間。

我們的訴求是在這一擋轉速到達扭矩輸出峰值時,換擋後的轉速應落在一個較大的扭矩輸出值上,這樣的加速才有連貫性,不至於使發動機乏力,降低加速能力。

汽車在起步時,需要先克服靜摩擦力,然後再推動車身前進,這時是需要較大的扭力來幫忙的;於是低檔位(一檔)時,是類似腳踏車起步的「前面小齒輪,後面大齒輪」的設計,當車速越來越快時,我們不必需要這么大的扭力輸出,在高速檔時,變速箱將換成類似騎腳踏車時的「後面小齒輪,前面大齒輪」的設定。

一檔時高的齒輪比,用意就相當明顯:起步時會很有力。這樣的設計是有助於起步沖刺;而各檔位的齒輪比或檔位間齒比的差異,都是影響車子的運動性能,高齒比是為了扭力,而高檔(四檔或五檔)的低齒比就是為了高速行駛與引擎提速的發揮了.

此外還要考慮換檔時的動力差異不致於過大。那到底要如何設定齒輪比呢?因為齒比過高,就轉的慢;齒比太低又有扭力不足的可能,各檔齒比又不能差異過大。一般說來,變速箱的各個擋位之間都是成等差數列的,也就是說,各個擋位之間的齒輪比差別在理論上是基本相等的,一般只會根據需要做適量的修改。

比(主減速比) 的不同,決定了車輛的加速能力或者極速表現,二者有一定的矛盾性,有時難以兼顧。變速箱的基本作用是充分的發揮出發動機的動力,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決定車輛的行駛極速和加速表現。用較大的齒輪比不僅能提高車輛的輪端扭矩,還能有更為出色的加速表現。只要發動機本身的轉速提升夠快,用大齒比的1擋猛踩油門,肯定能獲得最佳的推背感,同理,後面的每個擋都盡量的用大齒比,那麼車輛的加速性能將非常出色。但這種過於密齒的變速箱雖說有凌厲的加速表現,卻沒有較高的的極速,這就是一把雙刃劍,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就是變速箱的另一功用,是選擇加速,還是極速,還是中和加速和極速。但對於一般的汽車改裝來說,去調變速箱太麻煩,直接更換最終傳動比齒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車輛的加速性能或是極速。

終比增加15%,便可立刻把全擋位內的發動機轉速拉高15%,縮短發動機從低轉速提升到動力區甚至是最大馬力峰值點所需的時間,直接地改善車子在每擋上的提速能力。

多數跑車和運動型車(ff車)的發動機都是典型的高速發動機。這類發動機的扭矩曲線一般都比較陡峭,有些還會設計多個峰值,峰值區間較窄,其中最大扭矩一般是出現在發動機高轉時,也就是車輛在後段發力。無論對於何種發動機,對於變速箱的匹配來說,盡可能的讓升擋以後的發動機轉速保持在扭矩充沛的區域,是最合適的。這種高轉發動機的最高扭矩出現的比較晚,而且最高扭矩持續的時間也比較短。也就是說很多高轉速發動機,其最大扭矩或功率看似非常可觀,但實際上出現的轉速范圍段非常短,那麼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給它匹配一個稀齒比的變速箱,發動機轉速沖上5500轉以後升擋,然後轉速會落到3000轉,那此時還何談加速性?如果為了使換擋後的轉速落在4000轉以上,我們在6500轉換擋,那5500轉到6500轉這個區域,扭矩也很小,同樣無法獲得足夠的加速性。顯然,這個齒比的變速箱是無法滿足這類發動機的性能需求的。那麼我們給它換個變速箱,換個密齒比的,加速到5500轉以後恰好到達扭矩峰值的末端,然後升擋,此時轉速能保持在4000轉以上,那麼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高扭矩的平台,將高轉速發動機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

低轉速大扭矩的發動機(fr車),配備密齒比變速箱可能適得其反,不利於性能的發揮,而且提升了駕駛難度。這類發動機的扭矩曲線一般都比較平滑,且持續的區間比較寬泛。我們假設一台從2000轉開始就能達到或接近最大扭矩,同時可以將這個扭矩數值一直持續到5000轉的發動機。此類發動機與高轉發動機的最主要區別是有一個寬廣的扭矩平台,而且可以在前段發力。這類發動機在整個駕駛過程無法尋找到令人興奮的加速點,注重平順性此時尤為重要。

仍然以前面舉例的兩個變速箱為例,當我們給它配備稀齒比的變速箱的時候,加速到5000轉然後升擋,此時轉速落在2500轉左右,恰好是在其最大扭矩的范圍內,可以在這個擋位從2500轉一直又加速到5000轉。而如果我們給它配備一款密齒比變速箱呢?當我們同樣加速到5000轉以後升擋,發動機轉速落到3500轉。沒錯,現在仍然是最大扭矩區域,但這樣白白浪費了前面的這1000轉,在這個擋位上車輛只能從3500轉加速到5000轉,加速區間比前面的變速箱少了1000轉。哪一個的性能更好,就不用說了吧?齒比更稀的變速箱反而可以獲得更好的加速性,別忘了,密齒比變速箱在這個時候還在不停的倒騰擋位呢!所以,對於轉速始終較低,在前段發力的發動機,匹配低擋位變速箱反而更適合。

這也是為什麼FR車在同樣馬力的情況下更適合加速賽的的原因

剎車是一項技術活,剎車理想的狀態是前剎車『恰』比後剎車早死鎖。也就是前輪偏重。

也就是剎車距離長短的調解。個人覺得在游戲里還是松油門更好些。改裝剎車系統時要注意平衡前後制動分布,過大的制動力容易令輪胎抱死。如果後制動力過大,會造成剎車時後輪抱死甩尾。

而且注意一點就是輪胎的抓地力極限就是剎車性能的最高極限,其他一切配備都只是為了接近這個極限,而不是把這個極限提高。

輕輪圈的旋轉慣性較鋼制重輪圈小得多,所以裝上合金輪圈可令汽車的加速、剎車、轉彎都更加靈敏,就像我們脫去笨重的皮鞋改穿充氣的超輕跑步鞋去跑步一樣,輕的輪圈會讓發動機提速更爽,所以有車輪減輕1公斤相當於車身減輕5公斤的這種說法,這可一點也不誇張。由於車重對於車的平地加速、剎車、轉彎性能都有負面影響,所以車身在減重之餘,非簧載質量總是越輕越好。

在輪圈改裝的整體尺寸方面有一種說法,意思即是在原廠輪圈基礎上把輪圈直徑和寬度同時加大1英寸或同時加大2英寸。 當你考慮換輪圈更改前,必須清楚這會給車的性能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車輪向外移之後,由於杠桿比的改變,懸掛就會顯得軟了;二是車的轉向特性會發生變化,增大了前輪輪距,會增加轉向不足的特性。

最後要談的是輪圈的大小問題,一般來說較寬的輪胎/輪圈組合可以給車子帶來更好的操控性,但直徑較大的輪胎/輪圈組合卻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增加車子的非簧載質量

㈥ 汽車電器有很多組成部分,其中的儀表及報警裝置主要的作用是什麼

汽車電器部分的儀表和報警裝置的主要作用就是給駕駛員提供一些車輛信息,還有就是故障報警功能

㈦ 汽車上各個感測器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里程錶感測器

在差速器或者半軸上面的感測器,來感覺轉動的圈數,一般用霍爾,光電兩個方式來檢測信號,其目的利用里程錶記數可有效的分析判斷汽車的行駛速度和里程,因為半軸和車輪的角速度相等,已知輪胎的半徑,直接通過里程參數來計算。

在傳動軸上設計兩個軸承,大大減輕了運行中的力距,減少了摩擦力,增強了使用壽命;由原來的動態檢測信號改為齒輪運轉式檢測信號;由原來直插式垂直變速箱改為倒角式介面變速箱。里程錶感測器插頭一般是在變速箱上,有的打開發動機蓋可以看到,有的要在地溝操作。

2、機油壓力感測器

一般情況,通過機油壓力感測器來檢測汽車的機油向內的機油還有多少,並將檢測到的信號轉換成我們可以理解的信號,提醒還有多少機油,或者還可以走多遠,甚至是提醒汽車需要加機油了。

3、水溫感測器

電控單元根據這一變化測得發動機冷卻水的溫度,作為燃油噴射和點火正時的修正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發動機水溫的溫度了解汽車運行的狀態,停止或者運動,或者運動的時間有多長等。

4、空氣流量感測器

它的作用是檢測發動機進氣量的大小,並將進氣量信息轉換成電信號輸出,並傳送到ECU。

5、ABS感測器

ABS工作就是保證制動活塞和制動碟不卡死,保證它們處於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的邊緣。大多由電感感測器來監控車速,abs感測器通過與隨車輪同步轉動的齒圈作用, 輸出一組准正弦交流電信號,其頻率和振幅與輪速有關,該輸出信號傳往ABS電控單元(ECU),實現對輪速的實時監控。

6、安全氣囊感測器

也稱碰撞感測器,按照用途的不同,分為觸發碰撞感測器和防護碰撞感測器。觸發碰撞式用於檢測碰撞時的加速度變化,並將碰撞信號傳給氣囊電腦,作為氣囊電腦的觸發信號;防護碰撞式它與觸發碰撞式串聯,用於防止氣囊誤爆。

7、氣體濃度感測器

主要用於檢測車體內氣體和廢氣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是氧感測器,它檢測汽車尾氣中的氧含量,根據排氣中的氧濃度測定空燃比,向微機控制裝置發出反饋信號,以控制空燃比收斂於理論值。當空燃比變高,廢氣中的氧濃度增加時,氧感測器的輸出電壓減小;

當空燃比變低,廢氣中的氧濃度降低時,輸出電壓增大。電子控制單元識別這一突變信號,對噴油量進行修正,從而相應地調節空燃比,使其在理想空燃比附近變動。

8、位置和轉速感測器

主要用於檢測發動機曲軸轉角、發動機轉速、節氣門的開度、車速檢測,汽車加速度檢測、汽車減速檢測等,為點火時刻和噴油時刻提供參考點信號,同時,提供發動機轉速信號。汽車使用的位置和轉速感測器主要有交流發電機式、磁阻式、霍爾效應式、簧片開關式、光學式、半導體磁性晶體管式。

9、速度感測器

速度感測器是電動汽車較為重要的感測器,也是應用較多的感測器。就其定義而言,速度感測器主要是用來測量速度的感測器,分為轉速感測器、車速感測器、車輪轉速感測器等。

轉速感測器主要用於電動汽車電動機旋轉速度的檢測。車速感測器用來測量電動汽車行駛速度。

(7)汽車上各種裝置的作用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感測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路化,它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更新換代,而且還可能建立新型工業,從而成為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微型化是建立在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技術基礎上的,已成功應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壓力感測器。

感測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變換電路和輔助電源四部分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測量,並輸出與被測量有確定關系的物理量信號;轉換元件將敏感元件輸出的物理量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變換電路負責對轉換元件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放大調制;轉換元件和變換電路一般還需要輔助電源供電。

㈧ 汽車駕駛主要操控裝置有哪些 各自作用是什麼 汽車駕駛五大基本功是什麼

方向盤自:控制方向
點火開關:起動\熄滅發動機,控制全車的供電
制動踏板:剎車,使車輛減速。停車
加速踏板:油門,通過控制發動機的供油量,改變發動機的轉速,功率。改變車速和牽引力。
變速器換檔桿:改變汽車的檔位。每個檔位都有不同的傳動比。一般1檔的傳動比最大,牽引力最大,而速度最慢。傳動比越小,牽引力越小,速度越快。所以起步或重載要用低檔。要高速行駛時就要換高檔。合理選擇檔位不但可以最快到達目的地,而且省油,對車子還好
駐車制動器:停車時用的,防止車子滑動。也叫手剎
離合器踏板:主要控制發動機的動力輸岀。踩下它,發動機和變速器之間的動力輸岀就切斷了。這時你就可以換檔了

閱讀全文

與汽車上各種裝置的作用是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切布料切不下來什麼原因 瀏覽:373
數控機床的坐標數是指什麼 瀏覽:11
江西佳沃工程機械怎麼樣 瀏覽:383
儀表盤上的液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660
四川東成電動工具 瀏覽:506
超聲波裝置怎麼放置 瀏覽:104
機床跟服裝有什麼關系嘛 瀏覽:298
河南巨人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33
筷子手工製作工具箱 瀏覽:581
機械加工如何記績效 瀏覽:684
超聲波封口為什麼時靈時不靈 瀏覽:928
機械設備的單位是什麼 瀏覽:204
暖氣片閥門開多少合適 瀏覽:546
深圳塑料五金製品 瀏覽:296
五金材料市場分析 瀏覽:126
機械傷害的分類有哪些 瀏覽:746
河南實用儀器儀表什麼價格 瀏覽:554
高層地下車庫需要哪些設備用房 瀏覽:710
ga工具箱設置約束條件 瀏覽:57
自動准同期裝置由哪三個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