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制備氣體的探究.(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1)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CO2↑+H2O;
該操作不能達到檢驗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因為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也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也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2)與乙裝置相比較,丙裝置的顯著優點是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
若用丁裝置收集氣體應從左端進入.
故填:能夠控制反應速率;Zn+H2SO4═ZnSO4+H2↑;左.
(3)設需要30%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為x,
x×30%=100g×6%,
x=20g,
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從反應後的溶液中回收二氧化錳的主要操作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
故填:20;催化;溶解、過濾、蒸發.
Ⅱ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有關二氧化碳氣體性質的實驗:(1)甲同學將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倒
(1)將收集滿的CO2氣體倒插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時,二氧化碳和石蕊試液中的水反應內生成碳酸,碳容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試管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壓強隨之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試管中的液體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2)氫氧化鈣溶液滴入燒瓶中時,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CO2═CaCO3↓+H2O,隨著反應的進行,燒瓶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壓強隨之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氣進入氣球中,氣球膨脹.
故答案為:
(1)試管內液面上升,同時試管內液體變成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
CO2+H2O═H2CO3
(2)溶液變渾濁、氣球脹大;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使錐形瓶內的壓強減小,外界氣體進入氣球,使氣球脹大;Ca(OH)2+CO2═CaCO3↓+H2O
Ⅲ (2014平房區一模)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首先在C中加入少量
白磷浸沒在熱水中,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發現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所需的一個條件是可燃物需與氧氣接觸;
A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和B中的二氧化錳混合後,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氧氣進入C中時,產生氣泡,並且和白磷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能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導管口處出現氣泡,白磷燃燒起來,產生大量白煙;
C裝置中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使B裝置中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大於外界大氣壓,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氣體進入C裝置中,氧氣不易溶於水,C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所以白磷燃燒起來.
故填:可燃物需與氧氣接觸;導管口處出現氣泡,白磷燃燒起來,產生大量白煙;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使B裝置中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大於外界大氣壓,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氣體進入C裝置中,氧氣不易溶於水,C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所以白磷燃燒起來.
Ⅳ (2014南海區二模)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先關閉止水夾,將
(1)僅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不足以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回發生了反應答,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於水也會使錐形瓶中壓強變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夠使石灰水變渾濁,而產生上述現象;
(2)根據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同時由於加入的氫氧化鈉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斷在該溶液中溶質一定有氫氧化鈉,可能存在的溶質為碳酸鈉、氫氧化鈣中的一種,注意碳酸鈉和氫氧化鈣不可能同時存在,因為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故可以根據它們的性質來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3)在上述裝置中,燒瓶上導管a的作用是起到連通器的作用,使液體更好的流下.
故答案為:(1)否
(2)NaOH、Na2CO3
[設計實驗]
實驗操作 | 預期現象及結論 |
I.Na2CO3溶液 | I.白色沉澱 |
II.Ca(OH)2溶液 | II.白色沉澱 |
(3)使液體更好的流下.
Ⅳ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採用了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步驟】: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
(1)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讓氧氣充分反應,故答案為:使空氣中的氧氣與銅絲充分反應
(2)現象是紅色變黑色,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故答案為:紅色變黑色;銅+氧氣
加熱 |
Ⅵ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該裝置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葯品一般是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能反應,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製取氫氣,Zn+H2SO4=ZnSO4+H2↑,鋅難溶於水,氫氣難溶於水,當將裝置中的導氣管關閉後,生成的H2使裝置中的氣壓增大,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使反應停止,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製取氫氣;金屬銅能稀硝酸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屬於固體和液體混合反應不需要加熱的反應,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制備, 故答案為:H2、NO; (2)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將氯氣滴入品紅溶液中溶液褪色,實驗Ⅰ結論合理;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不能說明酸性是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產物造成的;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丁中.
Ⅶ (2012煙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先關閉止水夾,將足量的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於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錐形瓶中氣體壓強變小,從而使試管中的石灰水進入錐形瓶,氫氧化鈣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所以錐形瓶中的溶液要變渾濁; (2)僅憑(1)中的現象不足以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於水也會使錐形瓶中壓強變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夠使石灰水變渾濁,而產生(1)中現象; (3)根據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同時由於加入的氫氧化鈉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斷在該溶液中溶質一定有氫氧化鈉,可能存在的溶質為碳酸鈉、氫氧化鈣中的一種,注意碳酸鈉和氫氧化鈣不可能同時存在,因為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故可以根據它們的性質來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故答案為:(1)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燒瓶,燒瓶中溶液變渾濁; (2)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於水造成的; (3)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實驗操作 | 預期現象及結論 | 從燒瓶內取少量反應後的澄清溶液(或液體)兩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另一份加入碳酸鈉溶液 |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後有沉澱生成,則溶質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若加入碳酸鈉後有沉澱生成,則溶質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若加入二者後均無明顯現象,則溶質是氫氧化鈉. |
Ⅷ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 : (1)
(1)裝置氣密性檢查的原理一般是通過壓強差產生的明顯現象來判斷,所以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①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②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製取氯氣,分液漏斗只能盛裝液體,所以甲裝濃鹽酸,乙盛裝二氧化錳;丙是用來檢驗氯氣的性質,所以盛裝溴化鈉溶液;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黃綠色的氯氣,所以會看到燒瓶中有黃綠色的氣體生成;氯氣和溴屬於同一主族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氯氣能置換出溴化鈉中的溴,試管內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由此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故答案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於試管丁. ③設容器的體積為VL,所以二氧化氮氣體的物質的量為n= ,二氧化氮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所以溶質是硝酸. 設生成硝酸的物質的量為xmol; 4NO 2 +O 2 +2H 2 O=4HNO 3 4mol 4mol xmol x=
C= = =0.045mol/L 故答案為:0.045mol/L. |
Ⅸ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
(1)依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決此題,①是酒精燈,②是試管,③是鐵架台,④是量筒, 故答案為: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量筒; (2)鐵絲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方程式是3Fe+2O2 點燃 | .
與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採用如圖所示裝置來進行有關化學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裝置設計博物館
發布:2025-10-02 19:55:02
瀏覽:76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