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碼變焦和光學變焦的具體定義及實際應用
數碼變焦就是一忽悠人的東西
等同於你在電腦里放大一個JPGE格式的圖片
放得俞大俞模糊
光學變焦是應用光學鏡頭成像的原理物理的機械改變鏡頭的焦距成而改像畫面的大小
畫質無損
所以你在區分的時候很簡單了
如果放大後圖像模糊不清就是數碼變焦了
B. 相機光學變焦是用什麼機構實現的
什麼是數碼變焦?什麼是光學變焦?它們有何不同? 數碼變焦也稱數字變焦,通過數碼相機內的處理器,把圖片內的每個象素麵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就像我們拿放大鏡看圖片一樣,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進行放大,將CCD影像感應器上的像素放大到整個畫面。清晰度大受損失。 數碼變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變化,而給人以變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積越小,那麼視覺上就會讓用戶只看見景物的局部。但是由於焦距沒有變化,所以,圖像質量是相對於正常情況下較差。 通過數碼變焦,拍攝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會有下降,所以數碼變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目前數碼相機的數碼變焦一般在6倍左右,攝像機的數碼變焦在44倍-600倍左右,實際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夠了。因為太大的數碼變焦會使圖像嚴重受損,有時候甚至因為放大倍數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攝的畫面是什麼。 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有本質的不同,光學變焦,是利用鏡頭中部分鏡片的移動,改變鏡頭的視角和影象放大率的,像素不變,像質不變。
C. 怎樣同時使用光學變焦及圖像裁剪來拉近拍攝
以上兩種方法,實現的手段與結果是不一樣的!
光學變焦,是硬體,它指的是照相機或攝像機鏡頭的焦距的變化!
而剪材,是能過軟體,來實現的!
它們有二個根本的區別-----一是透視關系不一樣!
通過鏡頭的變焦,透視關系會發生改變。
而通過剪材,透視關系不會改變。
二是像素不一樣:通過鏡頭變焦,不影響照片的像素。
而通過剪材,照片的像素變小了。
D. 什麼是光學系統的光焦度,為什麼說它是光學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光焦度的單位是如何定義的
第三節 理想光具組成像有什麼規律?
一、什麼叫理想光具組?
能夠成理想像的光學系統叫做理想光具組或理想光學系統,簡稱光組。
1.理想光組能成完善像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光組能完善像的條件是:能使物空間的同心光束轉化為像空間的同心光束,也就是物空間一點經光組成的像仍是一點,即物空間與像空間是:點點對應;線線對應;面面對應。
2.近軸(高斯)光學中所謂的理想光組跟應用光學中的理想光組有什麼不同?
近軸光學中光組(如折射球面的組合或透鏡組等)都是未經嚴格設計的光組,只在近軸區才能成完善的像,即成像范圍及光束寬度均為無限小。
實際光組如攝影鏡頭成像,被攝對像總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各物點的光束也要求有一定寬度。應用光學中,就將對任意大的范圍,以任意大的光束成完善像的系統定義為理想光學系統。盡管應用光學中的光組,如攝影鏡頭,經過嚴格設計,但仍不能成完善的像。因此,應用光學中的理想光學系統也只是實際光組的近似。但是,可以利用理想光組成像的特點來比較和估計實際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
在均勻介質中的理想光學系統,物空間及像空間的光線都是直線。物空間一點,在像空間仍然是一點。因此,物跟像的位置就可以用光線通過幾何關系來確定。物像的這種幾何關系叫做共線成像(或共線變換、共線光學)。
3.共線光學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共線光學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①物空間每一點對應於像空間一點,而且,只有唯一的一點;此兩點叫做物、像空間的共軛點;
②物空間中每一條直線對應於像空間的一條直線,這一對對應的線叫物像兩空間的共軛線;
③如果物空間的任意點位於直線上,那麼在像空間內的共軛點也必在該直線的共軛線上;
④物空間的任意平面對應於像空間的一平面。
二、理想光組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在設計光學系統時,設計者必須首先心中有數,根據使用條件,提出具體要求。如物和像的位置、放大率、像的倒正、光學系統的縱向和橫向尺寸等。上述要求,必須依據理想光組的理論進行運算以獲得數據。
研究或分析一個現有的光學系統,如手頭的一個攝影鏡頭,要確定其中每一個光學部件的作用,了解各部件間的相互關系等,也得應用理想光學系統理論。
三、理想光組的基點有哪些?
我們知道共線光學理論是物方與像方的點與點,線與線對應,主要是用光線通過幾何關系來確定物和像的位置。物與像的幾何關系,通常是採用通過幾對具有特殊光學特性的典型光線,構成幾何圖形,再根據圖形邊角關系來確定物像位置及放大率(橫向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光組主光軸上存在三對共軛點:焦點、主點和節點,它們統稱為基點。
1.什麼叫理想光組的焦點和焦平面?
一個光組無論是簡單(如一個折射球面,一個薄透鏡)還是復雜(如多個透鏡組成的攝影鏡頭),只要把它看成是理想光組,就可以由一些基點和基面來決定物像的共軛關系。至於光組的詳細情節,諸如像折射面的曲率、間距、構成透鏡的光學材料都不用考慮,如圖2-21所示。圖2-21(a)所示為正光組(會聚光組)的情形,物方焦點在物空間,像方焦點在像空間;圖(b)為負(發散)光組,物方焦點在像空間,像方焦點在物空間,各種入射光線,通過負光組後的出射光線都有所發散。圖中只給出光組中最前和最後兩個折射面及主光軸。跟主軸平行的入射光束(物點在物空間主軸上無限遠處),經光組後的出射光束交像空間主軸上一點F』,F』叫光組的像方焦點(或第二焦點、後焦點)。過F』的垂軸平面叫光組像方焦平面(第二焦平面、後焦平面);跟無窮遠像點共軛的物點F,叫物方焦點(第一焦點、前焦點),過F的垂軸平面叫物方焦平面(前焦平面、第一焦平面),(如圖(a)、(b)所示)。
F與F』不是共軛點,因物點置於F處,像並不成在F』點,反之變然。像方焦平面的共軛平面,是位於物方無限遠處的垂軸平面。由物方無限遠處射來的任何方向的平行光束,經光組後必會聚於像方焦平面上一點(副焦點);物方焦平面跟像方無窮遠處垂直於主軸的平面共軛,因此,自物方焦平面上任一點發出的光束經光組後,必平行於過該點的副光軸射出。上述焦平面的性質,畫光路圈時經常用到。
2.什麼叫理想光組的主點和主平面?
①什麼叫主點和主平面?
任何理想光組都存在一對橫向放大率等於正一的共軛平面。屬於物方的叫物方主平面,其軸上點叫物方主點(或叫第一主點,前主點);屬於像方的叫像方主平面,其軸上點叫像方主點。分別用H與H』表示前主點和後主點。圖2-22(a)和(b)所示是凸透鏡的主點和主平面的情形。從物方焦點F發出的光束經兩次折射後與主光軸平行;平行於主光軸的光束經兩次折射後通過像方焦點。在兩圖中分別將每對共軛線延長並相交,這些交點的軌跡是垂軸平面,便是主平面,它們與主軸的交點便是主點。
②為什麼主平面是橫向放大率等於正一的共軛面?
圖2-23中,H1為雙箭頭兩共軛線在物方主平面上的交點;H』1為單箭頭兩共軛線在像方主平面上的交點。由圖2-22所示可見,無論是從F發出的光線,還是跟主光軸平行的入射光線。其入射高度(入射線跟物方主平面的交點到主軸的距離)是任意的;圖2-22(a)中出射線恰是圖(b)中的入射線;若兩圖中的入射高度相等時,其出射線的高度(出射線跟像方主平面的交點至主軸的距離)必相等。因此,圖2-23所示的情形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此種情況下H1可以看作是兩條入射光線的會聚點——物方主平面上的虛物點,H』1則可以看成是H1的虛像點。這對共軛點都在主軸同側且距主軸的高度都相同,故橫向放大率為正一。同理,H1H與H』1H』兩線段也是共軛的,若將此圖線繞至軸旋轉一周,H1H與H』1H』所在的兩個平面也是共軛的。
物方焦距及物距都是以物方主點H為坐標原點,在右為正,居左為負;像方量則以H』為坐標原點同樣是右正左負。但是,物方量不能從H』算起;像方量也不能從H算起。
四、理想光組的物像有什麼關系?
對理想光組已知物求其像,可用圖解(作圖)法和解析(代數)法:
1.什麼叫圖解法?
根據光組的焦點和主點的性質,及物空間點、線、面的位置,用作圖的方法求其共軛點、線、面的位置,叫做圖解法求像。
(a)在理想成像的條件下,從一點發出的光束,經光組折射後必交於一點。因此,要確定像點位置,只須求出由物點發出的光束中的兩條典型光線在像空間的共軛光線,則它們的交點就是所求的像點。如圖2-24所示,系統的主點H及H』;焦點F及F』位置都是已知的,垂軸物體PQ的位置及大小也是已知的。求其像的位置及大小。首先過Q點作一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QM交物方主平面於M點,根據焦點和主平面的性質,光線QM經光學系統折射後的出射光線M』P』必通過後焦點F』;再由Q點引一條通過物方焦點的光線,交前主面於N點,則其共軛光線N』Q』必跟主軸平行。兩條折射線的交點Q』便是Q點的像點;過Q』點作垂軸線段Q』P』,就是PQ的像。
(b)若物點在主軸上,則上述兩條典型光線重合為一條沿主軸傳播的光線。因此,必須引一條任意方向的光線,要確定其出射線的方向則需要應用焦平面的性質。如圖2-25(a)所示,用作圖法求軸上點A的像點:過A作任一條入射線AM,可以認為此光線是由軸外無窮遠物點發出的平行光束(斜射光束)中的一條,再過前焦點F作一輔助光線與其平行,這兩條光線構成斜平行光束。它們應會聚於像方焦平面上一點。這一點可由輔助光線來決定,因輔助光線出射系統後,應平行於主光軸,與後焦平面交於B』,由此可確定出射線的方向,它跟主軸的交點A』便是所求的像點;也可以用圖2-25(b)所示的方法求像點A』。
2.什麼叫解析法?
如果一個物體相對於光組的位置是已知的,用公式計算像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叫解析法。此種方法沒有作圖法求像方便、直觀,但比較精確。由於所取坐標原點不同,也分牛頓公式和高斯公式兩種。如圖2-26所示。x為焦物距,它是以F點為原點,x』為焦像距,是以F』點為原點,符號都是左負右正。圖中標的都是幾何置(正值)。
(a)如何推導牛頓公式?
如上圖所示,四個三角形:1、2、3、4。可有下式:
相對於牛頓公式的橫向放大率為
(b)如何推導高斯公式?
如上圖所示,S表示物點P至物方主點H的距離(物距),S』表示像點P』至像方主點H』的距離,S及S』的符號是以主點(H及H』(為坐標原點,仍然是左負右正。由圖可知:x=S-f;x』=S』-f』,代入牛頓公式,整理得到高斯公式如下:
攝影鏡頭多數情況是在同種介質中使用,此時f=-f』上式變為:
兩邊各加上f』,再將x』+f』=s』及x+f=s代入,並整理得:
以上高斯公式及其橫向放大率均由牛頓公式推導而得;反之,牛頓公式也可以由高斯公式推導而得;或者它們都直接由光路圖中邊角關系推得。
任何型號的攝影鏡頭,只要將其看成是理想光組,求得基點後,就可按圖2-26的方法作圖求得像的位置。
五、聯合光組的放大率為什麼等於各部分放大率之積?
一個光學系統可以由一個部件或幾個部件組成,每個部件可以由一個透鏡和幾個透鏡組成。每個部件都可以單獨看作一個光組。例如照相機的變焦鏡頭通常是由四部分組成:前固定組、變倍組、補償組和後固定組。變焦鏡頭的放大率就等於四部分放大率之積。下邊我們推導由三個部件組成的光學系統的放大率。若物長為y,通過三個部件成像的高度為:y』1、y』2、y』3。證明:
β=β1β2β3 (2-24)(b)
因為第一光組的像是第二光組的物,即:
y2=y』1
第二光組的像是第三光組的物,即:
y3=y』2
第三光組的像也就是聯合光組的像,即:
y』3=y』
六、什麼叫聯合光組的光焦度?
光學系統的光焦度是光學系統的會聚本領或發散本領的數值表示,其數值的大小用n』/f』或n/f來量度,若用j表示光組的光焦度時則:
若光組置於空氣則
普通攝影即適用式(2-27)所示情況。光學系統的光焦度為正表示它是正組,對光線有會聚作用;j為負表示光組是負組,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照相機鏡頭通常都是由正負光焦度的光組構成的聯合光具組,這種聯合光具組的光焦度一定為正。照相機的短焦距鏡頭(魚眼鏡頭、廣角鏡頭)具有大光焦度,它將使出射光束相對於入射光束有非常大的偏折作用。而望遠系統(無焦系統),則對光束不起偏折作用(只改變光束孔徑),光焦度為零,焦距為無限大。
七、理想光組對任意大小物體用任意寬光束成像的普通公式是什麼?
在圖2-27中,軸上物點P發出的光線PM與光軸成u角,交物方主平面於M點,入射高度為h。PM的共軛光線M』P』,交主平面於M』點,和光軸交角為u』。由直角三角形△PMH和△P』M』H』有
對於理想光組,上式對u(或y)、u』(或y』)取任何值時都成立,當然當u(或u』)趨於零時也成立:
和(2-6)式中拉氏不變數muy』=n』u』y』相比可得:
若物方和像方介質相同則:
f=-f』
將(2-29)代到(2-28)中則:
它是光組對任意大小物體用任意寬光束成像的普遍公式——拉赫公式。
八、什麼叫角放大率?
如圖2-27所示,過光軸上一對共軛點,任取一對共軛光線PM和P』M』,其與光軸的夾角分別為u與u』,這兩角的正切之比,叫這對共軛點的角放大率,即:
將(2-28)式中的tgu』與tgu的關系代入得
如果光學系統在同種介質中,則
顯然,角放大率與角u及u』無關,只跟物體的位置有關。在同一對共軛點上,所有共軛光線與光軸夾角的正切之比恆為常數。
九、什麼叫光組的節點?
1.何為光組的節點?
在光組主軸上存在一對角放大率等於正1的一對共軛點叫做光組的節點。屬於物方的叫做物方節點,屬於像方的叫做像方節點。分別以K與K』表示。角放在等於正一,說明通過節點的一對共軛線是平行的且方向相同如圖2-28所示。
2.如何確定節點的位置?
上述結果說明,物方節點距物方焦點的距離等於像方焦距值,如f』
如果光組處於同種介質中,節點跟主點重合。普通攝影時,鏡頭就是處於同種介質——空氣中。如果是薄透鏡,則前後主點和前後節點四點合而為一稱為光心,以O表示,所以O點同時具有主點和節點的性質。
3.如何用節點的性質畫光路圖?
以前我們用焦點和主點的性質可以用圖解法求像。同樣,用焦點和節點的性質也可以用圖解法求像。如圖2-29所示,當相機鏡頭置於空氣中時,則主點跟節點重合,並設主點和焦點的位置是已知的,由物體PQ的Q點引一條通過前節點(即前主點)的光線,則共軛光線一定通過後節點(即後主點)且與入射線平行;再作一條平行於光軸的光線或過物方焦點的光線,與其共軛的出射光線必通過像方焦點或平行於主光軸,與通過像方節點的光線相交Q'點,它即是Q點的像,過Q'點作垂軸線段P'Q',就是物體PQ的像。
4.節點的物性有什麼應用?
節點的特性除用於畫光路圖之外,還被用在全景照相機上,這種相機稱作轉機。其原理就是讓相機的鏡頭繞通過像方節點的軸旋轉,將其底片改在以像距為半徑的圓弧面上,就可以攝得大場面的照片。
如圖2-30所示:被攝人群處在以像方節點K'為圓心,以物距與兩節點間距離之和為半徑圓弧線上;膠片則放在以後節點為圓心,以像距為半徑的圓弧面上。普通轉機,常在鏡頭前和鏡頭後(曝光窗)裝有狹縫。來自被攝體的光線必須同時通過兩個狹縫(前者為入射線,後者為出射線)才能使膠片某一小區域感光,形成清晰影像。當曝光窗狹縫位於u時,自左上方被攝體射入的光線通過鏡頭在膠片a小區域內可形成清晰的像;當攝影鏡頭連同曝光窗狹縫繞K'點順時針旋轉至正前方時,自正前方被攝體射入的光線,通過攝影鏡頭在膠片小區域b可形成清晰像;隨著攝影鏡頭的旋轉,曝光窗狹縫就依次掃過整個膠片,因此,就可以獲得較大場面的照片。
十、如何測定攝影鏡頭的基點?
攝影鏡頭的基點,雖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客觀的存在著並能測定。我們不涉及如何精確地測定基點的問題,只介紹一下簡便宜行的方法。
1.如何測定焦點?
攝影鏡頭總體是一個正光組,相當於一個厚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讓太陽光直射鏡頭,如圖2-31所示,在光組後用一小屏(如一張白紙)沿光軸左右移動,如移動到a或b處,屏上的光斑直徑都較大,唯獨在F'處,光斑最小,可近似為一點(此處紙屏可被燒焦),F'就是鏡頭後焦點;同樣,將鏡頭左右對調則可測出物方焦點F。
2.如何測定鏡頭的主點和節點?
普通攝影,鏡頭總是置於空氣中,物方主點跟物方節點重合;像方主點跟像方節點重合。因此,只要測得其節點,主點自然也就被測得了。這就得根據節點的性質來測節點。
如圖2-32所示:保持被攝物體和像面不動。將鏡頭繞垂直於紙面的軸旋轉,軸心位置不同時,像點的位置也不同。但軸心通過鏡頭的後節點時,像點的位置不變。圖(a)所示鏡頭是靜止的,平行光束的像點為P';鏡頭繞像方節點K'順時針旋轉一小角度如圖(b)所示,像點的位置未變;圖(c)所示。軸心未通過後節點時鏡頭旋轉一小角度,像點的位置卻改變了。因為,兩節點是角放大率等於正1的共軛點,圖2-32中入射光線的方向都是沿橫坐標軸x方向進行的,所以過後節點的出射線必須平行於入射光線,其跟像面的交點就是平行光束的清晰像點。
令攝影鏡頭沿x軸緩慢平移,同時又繞垂直於紙面的軸(O)輕輕左右旋轉,直至平行光束或無限遠景物的像在旋轉時不發生位移為止。此時,旋轉中心O恰好跟後節點重合,故可准確的測定K'點;若將鏡頭前後顛倒,同樣可測出鏡頭前節點。
十一、攝影鏡頭的基點如何布局?
各種相機都是根據使用要求確定結構尺寸的,其結構內容包括系統的組成,各組元的焦距,各組元的相對位置和橫向尺寸。其中攝影鏡頭基點的布局直接影響相機的軸向(長度)尺寸,鏡頭的孔徑直接影響相機的橫向尺寸。
1.攝影鏡頭橫向尺寸中主要有幾部分?
(a)什麼叫像面定位距?
鏡頭與鏡頭座相配合的鏡筒軸向定位端面,至該鏡頭的焦平面(曝光窗平面)之間的距離叫像面定位距。
(b)什麼叫後工作距(後截距、後頂焦距、像方頂焦距)?自攝影鏡頭最後一片透鏡的後頂點,到其像方焦點的距離叫後工作距。
(c)什麼叫前頂焦距?
自攝影鏡頭最前一片透鏡的前頂點到物方焦點的距離叫前頂焦距。其值的大小決定了鏡頭前片距被攝物平面間的空間大小。
(d)什麼叫光學長度?
自攝影鏡頭第一片透鏡的前頂點到其最後一片透鏡的後頂點之間的距離叫攝影鏡頭的光學長度。
2.攝影鏡頭按焦距長短分幾類?
攝影鏡頭可以不同標准分類。其中以焦距為標准可分為三類:標准鏡頭、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
(a)什麼叫標准鏡頭?
在照相機使用的鏡頭系列中,通常將焦距值跟所攝畫幅對角線相接近的那個攝影鏡頭,叫做標准攝影鏡頭。例如卡儂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畫幅尺寸為 24 mm×36 mm。其攝影鏡頭系列共備有55種不同焦距和性能的攝影鏡頭。其中焦距為 50 mm(畫幅對角線長為 43. 27 mm)的攝影鏡頭稱為該135型相機的標准鏡頭。
(b)什麼叫長焦距和短焦距攝影鏡頭?通常把焦距比標准鏡頭焦距長的鏡頭稱為長焦距鏡頭;把焦距比標准鏡頭焦距短的鏡頭稱為短焦距攝影鏡頭。
3.攝影鏡頭的基點布局有幾種情況?
普通攝影鏡頭都置於空氣中,因此節點跟主點是重合的,故只研究鏡頭焦點和主點的分布情況。基點分布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僅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例一, 120型柯克鏡頭,畫幅尺寸為 56 mm×56 mm,對角線尺寸為79.20 mm。其中-lF為前頂焦距,lF為後工作距,物(像)方焦點及物(像)主點等分布如圖2-33所示。圖 2-34所示為尼柯50 mm鏡頭的基點分布情況。 F與F'為物方和像方焦點;H與H'為物方和像方主點;-f為物方焦距;f』為像方焦距;lF為後工作距;-lF為前工作距;△為光學長度;l為鏡筒長度。對普通攝影鏡頭而言,通常F通常位於前頂點之前。
例二,長焦距鏡頭的基點分布如圖2-35(a)和(b)所示。為了拍攝遠景,又要使遠處物體在像面上形成較大的像,必須得用長焦距鏡頭。焦距長,相機結構相應的要大,為了縮短筒長,常採用正負組分離且正組在前的結構。圖(a)為柯克攝遠物鏡,它的焦距在 100 mm~500 mm;視場角在 20°~40°;相對孔徑從1:8~1:3.5,是長焦距攝影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這種攝遠型結構,使主面平推向物空間,筒長(ι)小於焦距(f』),一般筒長可縮短三分之一。
圖2-35(b)所示為尼柯,Q-AUTO400 mm、 1:4. 5長焦距攝影鏡頭的光學結構圖,其基點分布如圖(b)所示。可見,同是長焦鏡頭,基點分布也不完全相同。圖(a)H'位於前頂點之外(左);圖(b)H'位於前頂點之後的鏡組中間。
例三,短焦距(反攝遠型)鏡頭基點的分布,如圖2-35(c)所示。在普通照相或電影攝影中,為了獲得較大視場的影像和豐富的體視感,宜採用短焦距的廣角鏡頭。由於物鏡和底片之間要放置分光元件或反光元件,希望鏡頭有較長的後工作距。為此宜採用如2-35(c)所示的反遠攝型結構,就能得到大於焦距的後工作距離。
總之,不同攝影鏡頭的主點H與H'相對鏡筒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位於光圈葉片附近,有的位於鏡筒前部,有的位於鏡筒後部,有的位於攝影鏡頭外部。通常情況下,H位於物方,H'位於像方,�%A
E. 液體可變焦光學系統的研究 高手給點提示 怎麼做 具體看什麼書
液體?是液晶還是液體?我提個思路你看行不行,因為液體有這么些物理特性,比如密度,體積,質量,還可以加入溶質,那麼,看看,是否可以在這些物理特性上做做文章,因為本人不是搞液體的,不太清楚哪些溶液特性會改變液體內部折射率,我估計,最有可能的就是溶液的溶質,尤其加電以後,會不會使得液體中離子出現什麼變化,從而改變折射率變化,那麼,一個光學系統,裡面,有一個元件的折射率發生改變,那麼這個系統的焦距就肯定會變的,從而達到變焦系統,那麼,你可以看看有關應用光學的書,有關液體的,原子物理學的書,等等,希望對你有幫助,這只是個思路,你自己多想想還是更有意義!
F. 光學變焦倍數比較大的攜帶型數碼相機有哪幾款
佳能IXUS 310 HS
參考價格:
¥2650[北京]
商家報價:
¥2624 至 ¥2950
佳能IXUS 310 HS是一款擁有24mm廣角及F2.0超大光圈的時尚卡片DC。作為IXUS 300 HS的升級款,該機不僅繼承了前作的不俗畫質,並且在核心配置上亦有所升級:有效像素從1000萬提升至1210萬、屏幕更大更精細、視頻拍攝性能從720p升級至1080p,其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升。
作為IXUS300IS的升級機型,IXUS310HS的主要特點是廣角、大光圈鏡頭、支持1080P FULL HD高清視頻,以及採用了觸摸式液晶顯示屏。IXUS310HS擁有1/2.3英寸1210萬像素的背照式CMOS感測器,像素值較上一代產品有了一定的提升,鏡頭變焦倍數提升至4.4倍,增加了24mm廣角端,等效焦距為24-104mm,並延續前代的 F2.0 大光圈。新加入的HS影像優化系統,增強了弱光環境下畫質表現力;同樣支持1920×1080p全高清視頻拍攝功能以及高幀視頻拍攝的動態記錄功能。採用3.2英寸46萬像素的觸摸屏,可以實現直觀的操作,是這個級別相機的一個全新操作方式。有棕色、粉色、銀色和金色四款機身顏色供選擇。
機身特性:消費,卡片,廣角
有效像素:1210萬
顯示屏尺:3.2英寸 46.1萬像素
光學變焦:4.4倍
等效35mm:24-105mm
高清攝像:高清(1080) 感測器尺:(1/2.3)英寸 背
產品重量:約165g(僅機身),
防抖性能:光學防抖
存儲卡類:MMC/MMCplus/HC MMC
連拍功能:大/精細格式,LCD關
快門速度:15-1/1600秒
笑臉快門:支持
電池類型:鋰電池NB-6L
發布日期:2011年02月
鏡頭說明:實際焦距:f=4.3-18
視頻介面:AV介面
我推薦:佳能IXUS 1000 HS
參考價格:
¥2520[北京]
商家報價:
¥1980 至 ¥2999
機身特性:消費,卡片,長焦
有效像素:1000萬
顯示屏尺:3英寸 23萬像素TFT
光學變焦:10倍
等效35mm:36-360mm
高清攝像:高清(1080)
感測器尺:(1/2.3)英寸 CMO
產品重量:約167g(僅機身),
佳能IXUS1000 HS 詳細參數>>
存儲卡類:SD/SDHC/SDXC/MMC/M
機身顏色:珍珠銀,寶石粉,瑪
續航能力:約150張(根據CIPA
連拍功能:約3.7張/秒(在P模
快門速度:1-1/4000秒 15-1/4
電池類型:鋰電池NB-9L
發布日期:2010年08月
電源性能:交流電轉接器套件AC
G. 關於光學變焦系統的結構
其實變焦系統很不精確,自動對焦產生的誤差遠大於偏離主光軸的誤差。
H. 變焦是什麼意思焦距有是什麼意思不懂誒能不能告訴我
通俗的來講,你拍照的時候在畫面上最清楚的那個點就是你的對焦點!
通常情況下,手機拍照是可以手動對焦的,就是用你的手指點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會迅速的對焦。
焦距就是你對焦的空間的大小,正常情況下,我們使用40倍的變焦鏡頭就足夠用了,因為太大的數碼變焦會使圖像嚴重受損,有時候甚至因為放大倍數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攝的畫面。
I. 光學變焦倍數
光學變焦倍數是變焦距鏡頭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倍數是用該變焦鏡頭的長焦焦距長度和短焦距長度度的比值來表示的。變焦倍數越大,取景范圍的變化就越大,如果光學倍焦倍數很大,可以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以拍到人物的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畫面。用到影視攝影上,還可得到連續變焦效果的畫面,這就是我們在屏幕上經常看到的變焦推拉鏡頭畫面。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是和數字變焦相對而言,比如佳能A710ls數碼相機,是6倍的光學變焦鏡頭,廣角(短焦)是5.8mm,窄角(長焦)是34.8mm,二數之比是6,故是6倍光學變焦鏡頭。的傳統的膠片相機的變焦鏡頭一般不帶「光學」二字,只講鏡頭的變焦倍數,一般家用數碼相機只有3/5倍。應該說,光學變焦倍數越大影象大小變化就越大。
J. 標題: 18-55MM的鏡頭可以達到多少倍光學變焦
單反鏡頭說多少倍光學變焦不實際,應該說是從多少到多少焦段!民用長焦很容易做到,因為CCD小,單反不一樣,不是全畫幅的 像尼康是1.5倍 18*1.5=27MM18狀態下就是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