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測量真空度,需要對本實驗裝置進行怎樣的改進
如果測量真空度,需要對本實驗裝置進行怎樣的改進
:測量真空度的回兩種常用方法: 一是用「絕對壓答力」、「絕對真空度」表示的真空度; 由於絕對真空是理想狀態,根本不可能達到所以在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常說的真空度其實是介於0到一個大氣壓之間的值。用絕對壓力表示的真空度一般採用的是絕壓表測量,
2. 如圖是用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裝置圖.(1)本實驗採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A)理想實驗法
(1)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採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本實驗為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採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圖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論值和實際值,然後進行比較,得出結果.所以,實驗時,除記錄彈簧秤的示數外,還要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以便確定兩個拉力的方向,這樣才能作出拉力的圖示.步驟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步驟E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故答案是:(a)CE,(b)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3. 理想實驗與思想實驗的區別是什麼
理想實驗與思想實驗雖同屬抽象的思想實驗,但它們之間又有著不同,若混淆兩者關系,客觀上勢必會造成科研的盲目性,使研究者無所適從,甚至會給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科學史上,對思想實驗的兩種情況不加區分不乏其例。如超導問題,在未實驗以前,普遍認為電阻為零的現象是不可能實現的一種理想化狀態。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一度影響了對它的實踐探索。又如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曾構想了一個"單電子衍射"實驗,並且認為這是一個理想實驗,事實上不可能實現,但這一構想後來被前蘇聯科學家通過物化實驗做成功了。理想實驗是指將實驗對象、實驗過程理想化,將邏輯思維與直覺、形象思維有機結合突出事物、條件的理想狀態,但它在實踐中並不存在。這種理想狀態無法在物化實驗中表現,理想實驗的結果只是對客觀事實極限的近似值描述。
理想實驗有別於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通過高度抽象建立起來的描述理想客體的模型。自然科學領域所探討的現象,有不少是理想化的客體,如質點、絕對剛體、絕對黑體、理想流體、理想溶液等等,這些理想客體模型可以回歸到原型。理想實驗排除了物化實驗中無法排除的干擾,使得研究的問題達到高度的理想化。理想實驗的結果雖然可以無限接近客觀事實,但在實踐中永遠無法實現。卡諾熱機循環實驗,愛因斯坦設想的"雙生子佯謬實驗"等,都是理想實驗。思想實驗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依靠科學原理,通過邏輯推論在頭腦中實施的實驗活動。
4. 本實驗裝置為什麼僅限於測定非金屬材料的導熱系數
導熱系數測定的實驗體會與收獲通過測定良導體(銅、空氣)、不良導體(橡膠)的導熱系數實驗,我們組的各同學都明白了要用1、測良導體、不良導體的導熱系數的方法是穩態法2、導熱系數的物理意義是什麼?3、測λ要滿足什麼條件,怎樣保證這些條件?4、測量冷卻速率時,為什麼要在穩態溫度θ2附近取值? 一、 測良導體、不良導體的導熱系數的方法是穩態法 測量導熱系數我們組用的是穩態法,在穩態法中,先利用熱源對樣品加熱,樣品內部的溫差使熱量從高溫向低溫處傳導,樣品內部各點的溫度將隨加熱快慢和傳熱快慢的影響而變動;適當控制實驗條件和實驗參數可使加熱和傳熱的過程達到平衡狀態,則待測樣品內部可能形成穩定的溫度分布,根據這一溫度分布就可以計算出導熱系數。而在動態法中,最終在樣品內部所形成的溫度分布是隨時間變化的,如呈周期性的變化,變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實驗條件和加熱快慢的影響,與導熱系數的大小有關。 本實驗應用穩態法測量良導體(銅、空氣)、不良導體(橡皮樣品)的導熱系數,學慣用物體散熱速率求傳導速率的實驗方法。 二、 導熱系數的物理意義: 導熱系數是表徵物質熱傳導性質的物理量。導熱系數是指在穩定傳熱條件下,1m厚的材料,兩側表面的溫差為1度(K,°C),在1秒內,通過1平方米面積傳遞的熱量,用λ表示,單位為瓦/(米·度),w/(m ·k)(W/m · K,此處的K可用℃代替。導熱系數與材料的組成結構、密度、含水率、溫度等因素有關。材料結構的變化與所含雜質的不同對材料導熱系數數值都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材料的導熱系數常常需要由實驗去具體測定。 三、 測λ要滿足什麼條件,怎樣保證這些條件? (1)測θ1、θ2 系統要處於穩定態,即這兩個溫度在10分鍾內保持不變,並且θ1大於θ2。θ1 人為控制在3.47——3.53mv (2)測量散熱板在θ2 附近的冷卻速率。 四、 測冷卻速率時,為什麼要在穩態溫度θ2附近選值? (1)當散熱板處在不同溫度時,它的散熱速率不同,與本體溫度、環境溫度有關。 (2)在實驗中,當系統處於穩態時,通過待測樣品的傳熱與散熱盤向側面和下面的散熱率相同,所以測冷卻速率要在穩態溫度θ2附近。 總之,通過這次實驗,我們收獲很大。不僅掌握了與導熱系數有關的許多熱學知識,而且由於熱學實驗升溫、降溫不好控制,培養了我們嚴謹的科學態度、細致的觀察能力、團結合作的意識。 最後衷心感謝老師的耐心指導!
5. 雙縫干涉的實驗裝置和原理示意圖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聖馬意思?
6. 實驗和試驗有什麼區別啊
實驗和試驗的區別:
1、兩者在含義上不同:實驗是指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內。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容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
試驗是指指已知某種事物的時候,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結果而進行的試用操作,與實驗不同,若您想了解有關「用來檢驗某種假設或者驗證某種已經存在的理論而進行的操作」。還指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在舊時指考試;測驗。
2、兩者在本質上不同:實驗是為了獲取實驗值或者驗證某個已經被接受的原理。一般人所作的都是實驗。試驗是為了探索的目的,並不只到結果會怎樣,進行的嘗試。
3、兩者的研究方法是不同:實驗是一種通過實際操作來探究某自然或社會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主要強調與理論研究的方法對立。試驗採用測試的手段來獲取或驗證某一結果的行為。如:核試驗、獨立隨機試驗。
7. 什麼是恆定乾燥條件 本實驗裝置中採用了哪些措施
指乾燥介質的溫度、濕度、流速及與物料的接觸方式,都在整個乾燥過程中內均保持恆定。
這是一容種對問題的簡化處理方式,可適用於大量空氣乾燥少量濕物料的情況,空氣的定性溫度等於進、出口溫度平均值。
(—)平衡水分與自由水分
1. 平衡水分
與一定狀態的濕空氣充分接觸後,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稱為平衡水分。用表示,
此時乾燥過程達到此操作條件下的平衡狀態。
=f(物料性質,空氣狀態,兩者接觸狀態)。
(1)當空氣狀態恆定時,不同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差很大,同一物料的平衡水分隨空氣狀態而變化;
(2)當=0時,均為0,說明濕物料只有與絕干空氣相接觸,才有可能得到絕干物料;
(3)一般近似認為物料的平衡含水量與空氣溫度無關。
2.自由水分
物料中超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分稱自由水分,這種水分可用乾燥操作除去。
(二)結合水與非結合水
1.結合水
與物料結合能力很強的水分,存在於如細胞壁中、微孔中,不易除去。
說明:這種結合能力包括:化學力和物理化學力等強結合力。
2. 非結合水
結合力較弱,包括機械附著於固體表面的水分,這種水分容易由乾燥操作除去。
8. 壓桿穩定實驗裝置與理想情況有什麼不同
細長直桿兩端受軸向壓力作用,其平衡也有穩定性的問題。設有一等截面直桿,受有軸版向壓力作用,桿件處權於直線形狀下的平衡。為判斷平衡的穩定性,可以加一橫向干擾力,使桿件發生微小的彎曲變形(圖10–2a),然後撤消此橫向干擾力。當軸向壓力較小時,撤消橫向干擾力後桿件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直線平衡狀態(圖10–2b),則原有的平衡狀態是穩定平衡狀態;當軸向壓力增大到一定值時,撤消橫向干擾力後桿件不能再恢復到原來的直線平衡狀態(圖10–2c),則原有的平衡狀態是不穩定平衡狀態。壓桿由穩定平衡過度到不穩定平衡時所受軸向壓力的臨界值稱為臨界壓力,或簡稱臨界力,用Fcr表示。
當F=Fcr時,壓桿處於穩定平衡與不穩定平衡的臨界狀態,稱為臨界平衡狀態,這種狀態的特點是:不受橫向干擾時,壓桿可在直線位置保持平衡;若受微小橫向干擾並將干擾撤消後,壓桿又可在微彎位置維持平衡,因此臨界平衡狀態具有兩重性。
壓桿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時,稱為喪失穩定性,簡稱為失穩。顯然結構中的受壓桿件絕不允許失穩。
9. 理想化液液傳質系數實驗裝置有何特點
液封裝備分2 類 1、塔內正壓,這時採用液封裝置是防止塔內氣體(一般為有毒有害或者本來就是產品)外漏,造成污染環境或者浪費。 2、塔內真空,這這時採用液封裝置是防止塔外氣體進入塔內,影響吸收效率和增加後面的相關設備(如風機)負擔。
10. 實驗設備與實驗儀器有什麼差別
實驗設備指的工作所用的器械,包括儀器、裝置等如萬用表、冰箱等。計量儀器是專設備的一屬部分。在管理上,儀器的管理嚴於一般的設備,因為計量儀器在工作時,它有嚴格的准確度要求的,如溫度計,根據溫度精度不同,它顯示的溫度都有非常准確的誤差范圍。但冰箱,它的功能只是製冷,而不是嚴格地控制在精確的溫度范圍內,所以對儀器必須進行計量檢定或校準,以嚴格確定其誤差范圍。而對一般設備只是檢查其功能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