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拓展延伸】乙同學用下圖測定鐵的相對原子質量,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必要的固定裝置已略去): ①連接裝置並
(1)檢驗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膠管,再向a中加水,淹沒末端後,形成一回段水柱.
(2)為使答測得的氣體體積更精確,記錄c中液面刻度時,除使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外,還應
放到水平桌面上(c不能取得太大).
(3)如果實驗過程中,發現稀硫酸的量不足,應「中途加酸」
『貳』 為探究CO2與過量的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了下列如圖三種實驗裝置,請回答
(1)甲裝置中CO2與過量的NaOH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2+2OH-═CO32-+H2O,故答案為:CO2+2OH-═CO32-+H2O;
(2)選擇的實驗裝置是甲;實驗現象為:試管內液面上升,燒杯內的液面下降;選擇的實驗裝置是乙;實驗現象為:氣球脹大;選擇的實驗裝置是丙;實驗現象為:燒杯內的水流入錐形瓶中,
故答案為:甲;試管內液面上升,燒杯內的液面下降;(或乙;氣球脹大;或丙;燒杯內的水流入錐形瓶中);
(3)碳酸鈉可以利用加入滴加氯化鋇(鈣)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現象分析,操作步驟為:取少量試液於試管中,滴加氯化鋇(鈣)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生成,可證明有Na2CO3存在,故答案為:取少量試液於試管中,滴加氯化鋇(鈣)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生成,可證明有Na2CO3存在.
『叄』 以下為甲、乙兩同學為證明植物蒸騰作用而設計的試驗裝置,試分析:
個人認為,甲更抄合理,因為甲中的塑料薄膜隔絕土壤,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發而影響實驗結果,排除干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設置對照組,而且實驗對象太少,不能排除偶然性,干擾試驗結論。
而乙,較明顯是不合理的,暫且不說甲中的不足乙也有,而且,乙中的塑料透明袋上出現水珠,並不能明不能說明就是植物的蒸騰作用的結果,有可能是植物中的水分蒸發,凝結成小水珠。
所以,要說合理,還是甲較為合理。
『肆』 初中化學題 。 初三的
二○○九年山東省濟南市初中畢業考試
化學試題
考生注意:本試題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請考生將第I卷中選擇題的正確答案項字母代號寫在第Ⅱ卷的相應答案欄內,寫在第I卷上無效,交卷時只交第Ⅱ卷。
你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
友情提示: 認真思考 認真書寫 規范答卷
第I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准確的。每小題2分,共20分)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屬於新能源的是
A、太陽能 B、潮汐能 C、風能 D、石油
2、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寶貴的資源。它有時能幻作朵朵白雲,有時能化為綿綿細雨。下列過程中,你認為水分子發生了變化的是
A、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後得到糖水
C、水通電變成氫氣和氧氣 D、多級閃急蒸餾法淡化海水
3、2008年4月8日安徽省阜南縣一所小學又發生一起誤把亞硝酸鈉當食鹽的中毒事件,確保食品安全的警鍾再次敲響,亞硝酸鈉(NaNO2)外觀與食鹽極相似,有鹹味,區別它們的有效方法是隔絕空氣加熱,沒有明顯變化的是食鹽,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亞硝酸鈉,此氣體可能是
A、SO2 B、NH3 C、N2 D、NO2
4、將廚房中的食鹽、味精(谷氨酸的鈉鹽)、花生油、白醋四種物質,取少量分別放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花生油 C、食鹽 D、白醋
5、人體所攝入的主要物質有:①蛋白質 ②糖類 ③油脂 ④維生素 ⑤無機鹽 ⑥水 ⑦空氣等。其中屬於有機化合物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⑤⑥⑦ D、③④⑥⑦
6、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獲取元素名稱、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等信息
B、物質本身沒有好與壞之分,而人們對物質的應用卻存在合理與不合理之分
C、對於化學變化,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們需要控制反應條件促進或抑制反應的發生
D、科學家創建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為了增加化學科學的神秘色彩
7、化學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需求量很小,不需要從外界攝取
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銨混合使用
C、纖維素無法被人體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纖維素對人體毫無意義
D、木炭燃燒的劇烈程度由它的著火點決定,而與氧氣的濃度無關
8、為預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對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關NaClO的說法錯誤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B、NaClO是一種鈉鹽
C、NaClO由三種元素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個數比為1:1:1
9、現有一杯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欲改變其溶質質量分數,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恆溫蒸發部分水
C、升溫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鉀
10.下列除雜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弧內為雜質) 除雜方法
A N2 (O2) 通過灼熱的銅網
B CaO (CaCO3) 高溫煅燒
C CaCl2溶液 (鹽酸) 加入適量的Na2CO3
D CO2 (水蒸氣) 通過濃硫酸
二○○九年初中畢業考試
化學試題
題 號 一 二 三 四 總 分
得 分
第I卷
一、選擇題答題欄(每小題1分,共2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II 卷
二、填空題(14分)
1、(4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請用化學式來填寫空格:
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醫院里搶救危重病人時給病人呼吸的氣體是 。
(2)填寫有關空格:生活中可以通過簡單的 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家庭炒菜用的鐵鍋手柄是用 (填「熱固性」或「熱塑性」)塑料做的。
2、(3分)觀察比較與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對於以下三個化學方程式:
2Mg + O2 2MgO 2H2 + O2 2H2O 2CO + O2 2CO2
(1)通過比較,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點:請你寫出其中兩點:
① ;② 。
(2)以上化學方程式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請你寫出其中一個與另兩個的一點不同之處 。
3、(3分)在元旦聯歡晚會上,被譽為化學魔術師的曉慧同學為同學們表演了一組化學魔術,在三支盛有液體的玻璃杯中,分別倒入用酒瓶裝的一種液體,同學們看到下列奇特現象:A杯中變成了「紅葡萄酒」(變為紅色);B杯變成了「汽水」(產生大量的氣泡);C杯中變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澱)。請你來揭開魔術秘密:
(1)酒瓶中的液體可能是 。
(2)B杯中產生的氣體是 。
(3)寫出C杯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
4、(4分)如下圖,A、B、C、D、E各代表鐵、水、二氧化碳、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鋇溶液中的一種物質。
常溫下,相連環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且B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D。請填空: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D 。
(2)相連環物質間發生的反應,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
三、實驗題(11分)
5、(6分)實驗室提供了以下儀器,請你隨某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來參加實驗探究活動:
(1)若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來製取氧氣,你認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儀器外,還需上面的儀器有 (填序號)。
上述所有儀器選擇的依據是 (填字母)。
A、屬於固固型加熱的反應 B、屬於固液型加熱的反應
C、製取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D、製取的氣體難溶於水
(2)甲同學設計了圖(一)裝置製取CO2,實驗前對該裝置進行了氣密性檢查:打開圖一裝置中的活塞,發現分液漏斗中的水沒有流下,於是得出「氣密性好」的結論。
你認為甲同學的檢驗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乙同學也設計了一種檢驗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請你幫助完成:關閉活塞,在集氣瓶中加水浸沒導管末端, ,若集氣瓶中導管水柱上升一段時間不下降,則氣密性好。 學
科網
(3)若要得到乾燥的CO2,圖(一)還需要一個乾燥裝置,乾燥劑為濃硫酸。圖(二)畫出了該乾燥裝置的一部分,請你補充畫出其它部分,並用箭頭標明氣體進出方向。
6、(5分)同學們一起探究鋁、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小剛同學設計了用銅絲、鐵絲、鋁絲和稀鹽酸,只用一隻試管,取一次鹽酸的探究方案。請你和他們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並回答有關問題。
(1)填表
實驗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① 在試管中取少量鹽酸,插入鐵絲,充分作用。
② 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無明顯現象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結論:金屬活動性Al > Fe > Cu
(2)小華同學認為在小剛設計的方案中,只要補充一個實驗,就可得出Al>Fe>H>Cu的結論。小華要補充的實驗是 ;
四、計算題(5分)
7、(5分)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他們為了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足量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產生CO2氣體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1)從圖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與鹽酸反應後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假設水垢中除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外,不含有其它雜質,溶解12.5 g水垢,至少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的質量是 (最後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09中考
『伍』 為了在實驗室製取乾燥的氨氣,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三套實驗裝置.(1)寫出實驗室制氨氣的
(1))氯化銨與來氫氧化鈣在加熱條件源下反應生成氯化鈣、氨氣和水,方程式為:Ca(OH)2+2NH4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