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如下圖所示:
實驗原理
1.減壓蒸餾適用對象
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2、減壓下的沸點
(1)通常液體的沸點是指其表面的蒸氣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的溫度;
(2)液體沸騰時溫度是與外界的壓力相關的,即外界壓力降低沸點也降低;
(3)利用外界壓力和液體沸點之間的關系,將液體置於一可減壓的裝置中,隨體系壓力的減小,液體沸騰的溫度即可降低,這種在較低壓力下進行蒸餾的操作被稱為減壓蒸餾。
注意事項
1.真空油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真空泵油的質量,如果是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其蒸氣被油吸收後,會增加油的蒸氣壓,影響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氣,還會腐蝕泵的機件;
另外,由於水蒸氣凝結後會與油形成濃稠的乳濁液,破壞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應安裝必要的保護裝置。
2.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內部的壓力,通常採用水銀測壓計,一般可分為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使用時必須注意勿使水或臟物侵入測壓計內。水銀柱中也不得有小氣泡存在。否則,將影響測定壓力的准確性。
2. 那裡能找到剪叉式升降機完整檢測報告
升降機 一、概述簡史: (一)定義:
升降機【elevator】應該定義為: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載運人或貨物升降的平台或半封閉平台的提升機械設備或裝置。是由平台以及操縱它們用的設備、馬達、電纜和其它輔助設備構成的一個整體。
(二)簡史:
類似升降機最早的出現應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及歐洲各國,當時都有以轆轤等工具垂直運送人和貨物。現代的升降機是十九世紀蒸汽機發明之後的產物。1845年,第一台液壓升降機誕生,當時使用的液體為水。1853年,美國人艾利莎·奧的斯【Elisha Otis】發明自動安全裝置,大為提高鋼纜曳引升降機的安全。1857年3月23日,美國紐約一家樓高五層的商店安裝了首部使用奧的斯安全裝置的客運升降機。自此以後,升降機的使用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高速的發展。最初的升降機是由蒸汽機推動的,因此安置的大廈必須裝有鍋爐房。1880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使用電力的升降機,從此名副其實的「升降機」正式出現。自此以後,升降機的使用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高速的發展。
在近代我們用來升降貨物的是一種木質梯子,用起來很不方便,攀登時比較危險。中國首個安裝升降機的城市是上海。1907年,六層高的匯中飯店安裝了兩台奧的斯升降機。台灣第一部商用升降機則在日治時期1932年安裝,位於台北市「菊元百貨」,當時稱為流籠。目前,國內生產的升降機,產品型號各異,提升高度有4米、6米、、、18米甚至達百米不等。選用國內外先進液壓,馬達,泵站系統,液壓系統防爆裝置和液壓自鎖裝置。具有設計新穎、結構合理、升降平衡、操作簡單、維修方便等其他產品不可替代的優點。廣泛用於廠房維護、工業安裝、設備檢修物業管理、倉庫、航空、機場、港口、車站、機械、化工、醫葯、電子、電力等高空設備安裝和檢修。 [編輯本段]二、升降機分類:(一)按照升降機結構的不同分:剪叉式升降機、套缸式升降機、鋁合金(立柱)式升降機、曲臂式升降機(折臂式的更新換代)、鏈條式升降機(電梯、貨梯)。
1.剪叉式升降機
剪叉式升降機簡介:剪叉式升降機是用途廣泛的高空作業專用設備。它的剪叉式機械結構,使升降台起升後有較高的穩定性,寬大的作業平台和較高的承載能力,使高空作業范圍更大,並適合多人同時作業。它使高空作業效率更高,更安全。是用途廣泛的高空作業升降設備。
特點:舉升機構採用高強度錳鋼鉅形管製作。設有防止升降機超載的安全保護裝置。設有防止液壓管路破裂的安全保護閥。設有停電情況下的應急下降裝置。該產品適用於各行業高空設備安裝、檢修等可移動性高空作業。根據不同要求可選擇不同動力形式(如:三相交流電源、單相交流電源、直流電源和內燃動力等),加配上手動液壓裝置,可在停電或無電源場所照常升降工作,並可加伸縮平台,在平台長度不足時可延伸至所需位置,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是現代高大建築、設備之理想配備產品,是高空安全文明生產之必備。
用途:適合於機場候機樓、飛機搶修,車站、碼頭、商場、體育場館、小區物業、廠礦車間等較大范圍的高空連續作業。部分產品具有自動行走的功能,能夠在不同工作狀態下,快速、慢速行走,只需一個人在空中便可操作機器連續完成上下、前進、後退、轉向等動作。機器處於停止狀態時,車輪始終處於制動狀態,並能在6度坡時可靠制動。大直徑超寬優質橡膠車輪使得用戶地面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增大了制動的摩擦力。 套缸式升降機
2.套缸式升降機
簡介:套缸式升降機為多級液壓缸直立上升,液壓缸高強度的材質和良好的機械性能,塔形梯狀護架,使升降台有更高的穩定性。即使身處20米高空,也能感受其優越的平穩性能。主要用於電力線路、照明電器、高架管道等安裝維護,高空清潔等單人工作的高空作業。
特點:全新設計,雙梯防轉結構,雙速下降系統,最大升高達35米不等,穩定、可靠、美觀、操作簡便是套缸式電動升降機的最大特點。採用多級液壓缸直立上升,液壓缸高強度的材質和良好的機械性能,塔形梯狀護架,使升降機有更高的穩定性。即使在20米高空,平穩如山。動力選配:交流220V(標准配置)、交流380V電源、直流電源、手動泵。
用途:最普通的也是最實用的,登高作業也許不再是煩惱。廣泛適用於車站、廠房、賓館、大廈、商場、機場、體育場、碼頭、酒店、機場以及各種需要登高作業的場合等。
單立柱鋁合金升降機3.鋁合金式升降機
簡介:整體採用高強度鋁型材精製而成由於型材強度高,具有造型美觀、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移動方便、升降平台平穩、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令高空作業更方便快捷,能夠快速、慢速行走,可調速,是現代企業高效安全生產之理想高空作業設備。主要產品分為單立柱鋁合金,雙立柱鋁合金,多柱鋁合金升降機。
特點:採用高強度優質鋁合金材料,具有造型美觀、體積小、重量輕、升降平穩、安全可靠等優點。它輕盈的外觀,能在極小的空間內發揮最高的舉升能力。立柱升降系統,具有載量大,穩固性強,平檯面積大,推行方便等特點。
用途:
單柱鋁合金升降機:該系列產品為室內型,廣泛適用於星級酒店,大型超市等各行業大廳、廠房內的高空作業, 具有升降平衡,操作方便,能進入一般門廳,可隨意進出電梯且耗電少、無污染、工作時不傷 地面,可用於 雙立柱鋁合金升降機貼牆工作及探出作業,工作無死角。單立柱式鋁合金電動升降機配上龍門跨架附件,非常適合於影劇院、會堂、教堂等的維修工作。該龍門跨架組裝容易,操作省力,移動靈活,可跨越高度達1.1m的固定座椅等障礙物,並可在台階上穩定 作業。 高強度矩形鋼管製作, 剛性、穩定性好。 配有萬向腳輪,機動靈活。 兩端架跨距可調,能適 用於跨越不同障礙物的要求。 兩端架垂直可調,可用於一定坡度的斜面或台階上作業。
雙立柱鋁合金升降機:全新設計的新一代產品,整體採用高強度鋁型材精製而成由於型材強度高,使升降台的偏轉與擺動極小。採用雙桅柱式結構,載重量大,平檯面積大,穩定性極好,運轉靈活,推行方便。它輕盈的外觀,能在極小的空間內發揮最高的舉升能力。該升降機廣泛用於廠房、賓館、大廈、商場、車站、機場、體育場等。可用作電力線路、照明電器、高架管
道等安裝維護,高空清潔等單人工作的高空作業。
三立柱鋁合金升降機: 三組桅柱支撐作業平台同步升降,支退結構同單桅柱式平台,具有超大的載重量和優秀 多立柱鋁合金升降機的工作穩定性。整體升降式護欄裝置,強度好,運輸時大幅度地降低整機高度,裝卸十分方便,通過一次升降即可完成裝配或拆卸。該升降機承載能力強,適合於兩人(可攜帶一定的重量工具和材料)同時登高作業;還可根據不同環境訂製成各種非標產品,以滿足不同需要。
四立柱鋁合金升降機: 整體採用高強度鋁型材精製而成由於型材強度高,採用四桅柱式結構,穩定性極好,運轉靈活,載重量大,平檯面積大,推行方便。它輕盈的外觀,能在極小的空間內發揮最高的舉升能力。使升降台的偏轉與擺動極小。該升降機廣泛用於廠房、賓館、大廈、商場、車站、機場、體育場等。可用作電力線路、照明電器、高架管道等安裝維護,高空清
潔等單人工作的高空作業。
4.曲臂式升降機
簡介:曲臂式升降機是折臂式升降機的更新換代產品。能懸伸作業、跨越一定的障礙或在一處升降可進行多點作業;36 曲臂式升降機0度旋轉,平台載重量大,可供兩人或多人同時作業並可搭載一定的設備;升降平台移動性好,轉移場地方便;外型美觀,適用於車站、碼頭、商場、體育場館、小區物業、廠礦車間等大范圍作業。
特點:採用優質結構鋼,單面焊接雙面成型工藝,原裝進口液壓泵站或國內合資液壓泵站,高空作業升降平台裝有平衡閥、自動保壓等安全裝置,平台安全可靠耐用。該系列升降機具有移動靈活,升降平穩,載重量大,操作方便等特點,
用途:曲臂式高空作業平台按照臂展方式可分為直臂和曲臂兩種,多用於船廠等高度要求較高的場所,此類機器安全性較好,移動方便,但是成本很高。 廣泛用於工廠、自動倉庫、停車場、市政、車站、機場、影劇院、展覽館、碼頭、建築、裝修、物流、電力、交通,石油、化工、酒店、體育館、工礦、企業等的高空作業及維修。是保養機具、油漆裝修、調換燈具、電器、清潔保養等用途的最佳選擇。可根據個人需求使用要求設計製造。 消防隊普遍使用這種升降機。
(二)按移動的方式不同可分:移動式升降機、固定式升降機、壁掛式升降機、折疊式升降機、牽引式升降機、自行式升降機、車載式(電瓶,柴油)升降機等。
1.移動式升降機 全新設計的新一代產品,採用了新型合金型材,由於材質強度高,使升降台的偏轉與擺動極小。它輕盈的外觀,能在極小的空間內發揮最高的舉升能力。使單人高空作業變得輕而易舉,可以移動進行作業。
2.固定式升降機 固定式升降機是一種升降穩定性好,不能移動只能固定進行作業,使高空作業變得輕而易舉。主要用於生產流水線高 度差之間貨物運送;物料上線、下線;工件裝配時調節工件高度;高處給料機送料;大型設備裝配時 部件舉升;大型機床上料、下料;倉儲裝卸場所與叉車等搬運車輛配套進行貨物快速裝卸等。根據使用要求,可配置附屬裝置,進行任意組合,如固定式升降機的安全防護裝置;電器控制方式;工作平台形式;動力形式等。各種配置的正確選擇,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升降機的功能,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固定式升降機的可選配置有人工液壓動力、方便與周邊設施搭接的活動翻板、滾動或機動輥道、防止軋腳的安全觸條、風琴式安全防護罩、人動或機動旋轉工作台、液動翻轉工作台、防止升降機下落的安全支撐桿、不銹鋼安全護網、電動或液動升降機行走動力系統、萬向滾珠檯面。
3.壁掛式升降機 適用於不能開挖地坑的工作場所,具有單垮、雙垮式,該升降機動作平穩、安全可靠,適用於超市、醫院、餐廳、車間貨物傳輸等行業。
4.折疊式升降機 一種家用折疊式升降機,屬於一種升降機,尤其是一種家用折疊式升降機。其橫梁由兩塊鋼板構成,並且其通過若干個倒「U」字形連接卡焊接相連,中間形成一空隙,前後兩端分別通過可進退電機和電動葫蘆相連的滑車置於該空隙形成的軌道內。從而克服了現有家用升降機存在的結構不合理和使用不便等缺陷。具有結構合理、製造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和既可一機多戶使用也可獨戶使用等優點
5.牽引式升降機 自行式升降機
使用汽車或拖車牽引,移動迅速、方便,結構緊湊.採用新型優質型鋼,強度高,重量輕,直接接入交流電或採用車自身動力啟動,架設速度快,具有伸縮臂,工作台既可升高又可延伸,還可360度旋轉,易於跨越障礙物到達工作位置,是理想的高空作業設備.。
6.自行式升降機
自身具有行走及 轉向驅動功能,不需人 工牽引,不需外接電源 移動靈活方便,令高空 作業更方便快捷,是現 代企業高效安全生產之理想高空作業設備。能夠在不同工作狀態下,快速、慢速行走,只需一個人操作便可在空中連續完成上下、前進、後退、轉向等所有動作。特別適合於機場候機樓、車站、碼頭、商場、體育場館、小區物業、廠礦車間等較大范圍的作業。
7.車載式(電瓶,柴油)升降機
把升降機安裝在汽車上的高空作業設備。由專用底盤、工作臂架、三維全旋機構、柔性夾緊裝置、液壓系統、電氣系統和安全裝置等部分組成。由升降機和電瓶車配套改裝而成的高空作業專用設備。它利用汽車發動機或電瓶車原有直流動力,勿須外接電源,即可行駛又可驅動升降平台,它移動方便,作業流動范圍廣,產品具有無污染,無尾氣,作業范圍大,流動性強。特別適用於冷庫、人群密集區域(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廣泛用於城建、油田、交通、市政等行業。根據個人要求可設停電情況下的應急下降裝置、平衡閥、自動保壓等安全裝置,防止高空升降平台超載的安全裝置、漏電保護裝置和缺相保護裝置、防止液壓管路破裂的安全防爆裝置。
(三)其他產品分類:特殊訂做升降機、微型電動升降機、伸縮檯面升降機
微型電動升降機
特製的交流電動機連接減速機構及揚升系統。電路控制系統包括控制開關,限位開關及其常閉觸點,限位開關壓板、芯桿和壓縮簧。電動機正反運轉時,電動機軸可左右位移,超負荷時,位移增大,壓板壓住限位開關使限位開關的常閉觸點斷開,電動機不工作。操作方便,可隨意使其升降或停止,運轉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應用范圍廣,可用在澡堂、游泳池的升降存衣吊籃或高層樓房重物的提升等。
微型電動升降機是一種微型電動升降機,它包括電動機、減速機構及電路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電動機的轉子有效疊厚比定子有效疊厚長;電動機軸右段為蝸桿,並與蝸輪嚙合,蝸輪軸一端固定在蝸輪上,中間通過軸承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電動機右 特殊訂做-殘疾人升降機端外殼上,蝸輪軸另一端固定揚升捲筒;電動機外殼左端固定芯桿架,芯桿架內固定兩個芯桿支承套,支承套內裝芯桿,芯桿中間固定一個限位開關壓板,芯桿右端頂在電動機軸的左端;套在芯桿左段的壓縮簧一端頂在左邊的芯桿支承套上,另一端頂在限位開關壓板上;套在芯桿右段的壓縮簧一端頂在右邊的芯桿支承套上,另一端頂在芯桿端部的凸台上;芯桿架上部在限位開關壓板的兩側分別固定限位開關;電源通過控制開關DSK和限位開關的常閉觸點接通電動機。
伸縮檯面升降機
伸縮檯面升降機結合四輪移動式或車載式定製,該平台在高空作業時操作檯面可以自由伸縮,從而增大作業范圍!可根據實際情況定製 。伸縮檯面升降機廣泛適用於汽車、集裝箱、模具製造,木材加工,化工灌裝等各類工業企業及生產流水線,滿足不同作業高度的升降需求,同時可配裝各類檯面形式(如滾珠、滾筒、轉盤、轉向、傾翻、伸縮),配合各種控制方式(分動、聯動、防爆),具有升降平穩准確、頻繁啟動、載重量大等特點,有效解決工業企業中各類升降作業難點,使生產作業輕松自如。 [編輯本段]三、擴展知識: (一)升降機原理:
升降機原理:液壓油由葉片泵形成一定的壓力,經濾油器、隔爆型電磁換向閥、節流閥、液控單向閥、平衡閥進入液缸下端,使液缸的活塞向上運動,提升重物,液缸上端回油經隔爆型電磁換向閥回到油箱,其額定壓力通過溢流閥進行調整,通過壓力表觀察壓力表讀數值。
液缸的活塞向下運動(既重物下降)。液壓油經防爆型電磁換向閥進入液缸上端,液缸下端回油經平衡閥、液控單向閥、節流閥、隔爆型電磁換向閥回到油箱。為使重物下降平穩,制動安全可靠,在回油路上設置平衡閥,平衡迴路、保持壓力,使下降速度不受重物而變化,由節流閥調節流量,控制升降速度。
為使制動安全可靠,防止意外,增加液控單向閥,即液壓鎖,保證在液壓管線意外爆裂時能安全自鎖。安裝了超載聲控報警器,用以區別超載或設備故障。電子控制系統可以通過防爆按鈕來控制電機的轉動,使隔爆型電磁換向閥的換向,以保持載荷提升或下降,且通過「LOGO」程序調整時間延遲量,避免電機頻繁起動而引起的升降不靈活、卡機現象,延長使用壽命。
(二)升降機常見問題與保養:
升降機在出廠前均已檢驗調試,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使用時只需接通電源,液壓、電氣系統不需調整。升降機在使用中要注意, 必須放置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以防工作時傾翻。按下「上升」或「下降」按鈕,使工作台升降。如果工作台不動,應立即停機進行檢查。發現電動升降機工作壓力過高或聲音異常時,應立即關機檢查,以免機械遭受嚴重破壞;每月定期檢查軸銷工作狀態,如發現軸銷、螺絲松脫,一定要鎖緊,以防軸銷脫落造成事故。 液壓油應保持清潔,每6個月更換一次; 維修保養和清掃升降機時,務必要撐起安全撐桿。 ★升降機保養:
1.每月保養
升降台保養時人員進入升降台內部工作,必須吊住升降機防止升降台突然下降而造成人員傷亡。
A. 檢查滾輪、中間軸及軸承;油缸銷軸及軸承;臂架鉸軸及軸承等潤滑度和磨損情況;
B. 上述各部件加註潤滑油。延長軸承使用壽命。
C. 檢查液壓油質和油位。升降台升至最高時液壓油麵應高出油箱底40-50毫米。液壓油油色變暗,油質發粘,或油中有砂礫等異物時,應及時更換液壓油。升降台的液壓系統應用32#液壓油。
2.年終保養
A. 檢查液壓和管道連接部位。管道有破損應馬上更換;連接部位有松動時擰緊管接頭。
B. 卸下並拆開下降閥,用壓縮空氣將閥芯吹凈後從新裝上。
C. 把油箱中的液壓油全部放盡打開油箱,取出吸油過濾器,洗凈後放回油箱,按原位安裝。油箱中從新注滿新油。
★常見問題:
升降機升不起或上升力弱
1.溢流閥壓力調節不符合要求 調整壓力到要求值
2.油缸內泄 檢查或更換油缸組件
3.換向閥卡緊或內泄 檢查或更換閥組件
4.油麵過低、進油濾油器堵塞 加足油,清洗濾油器
5.供油泵有毛病 檢查或更換泵
鬆土器升降不起或上升力弱
1.溢流閥壓力調節不符合要求 調整壓力到要求值
2.油缸內泄 見上項2.3.4.5的排除方法
3.換向閥卡緊或內泄
4.油麵過低、進油濾油器堵塞
5.供油泵有毛病
6.單向閥泄漏 檢查單向閥芯與閥座磨損壞情況,單向閥彈簧是否疲勞、變形等
操作桿沉重
1.操作桿機構有毛病 檢查、調整、更換不合格零件;清洗閥件;檢查液壓油清潔度
2.控制閥閥芯卡緊(製造、安裝問題、污物問題)
液力變矩器及補償系統有毛病,如液力變矩器無力,動力換檔失靈,油溫過高等
1.液力變矩器無力
(1)液力油量不足
(2)調壓不當
(3)背壓不足 檢查變矩器油質量(是否誤用液壓傳動用油),用量,檢查變矩調壓閥、背壓閥及其調定壓力值
2.動力換檔失靈
(1).快回閥、減壓閥、動力變速閥、換向閥出現卡死、內泄漏
(2).油污染嚴重 檢查閥卡死原因並作相應排除,過濾或更換液力油
(3).油溫升高過大 檢查冷卻器是否有毛病,檢查液力油質量品牌
(三)常見升降機液壓系統的維護方法與措施
對機械化施工企業來說,工程機械技術狀況的良好與否是企業能否正常生產的直接因素。就液壓傳動的工程機械而言,液壓系統的正常運行是其良好技術狀況的一個主要標志。合格的液壓油是液壓系統可靠運行的保障,正確的維護是液壓系統可靠運行的根本。為此,本人根據工作實踐,就一般作業環境中工程機械液壓系統的維護作一粗略的探討。
1.選擇適合的液壓油
液壓油在液壓系統中起著傳遞壓力、潤滑、冷卻、密封的作用,液壓油選擇不恰當是液壓系統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應按隨機《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牌號選擇液壓油,特殊情況需要使用代用油時,應力求其性能與原牌號性能相同。不同牌號的液壓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壓油產生化學反應、性能發生變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異味的液壓油是變質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體雜質混入液壓系統
清潔的液壓油是液壓系統的生命。 液壓系統中有許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縫隙等。若固體雜質入侵將造成精密偶件拉傷、發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壓系統的安全運行。一般固體雜質入侵液壓系統的途徑有:液壓油不潔;加油工具不潔;加油和維修、保養不慎;液壓元件脫屑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防止固體雜質入侵系統:
2.1加油時
液壓油必須過濾加註,加油工具應可靠清潔。不能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處的過濾器。加油人員應使用干凈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體雜質和纖維雜質掉入油中。
2.2保養時
拆卸液壓油箱加油蓋、濾清器蓋、檢測孔、液壓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統油道暴露時要避開揚塵,拆卸部位要先徹底清潔後才能打開。如拆卸液壓油箱加油蓋時,先除去油箱蓋四周的泥土,擰松油箱蓋後,清除殘留在接合部位的雜物(不能用水沖洗以免水滲入油箱),確認清潔後才能打開油箱蓋。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鐵錘時,應選擇不掉纖維雜質的擦拭材料和擊打面附著橡膠的專用鐵錘。液壓元件、液壓膠管要認真清洗,用高壓風吹乾後組裝。選用包裝完好的正品濾芯(內包裝損壞,雖然濾芯完好,也可能不潔)。換油時同時清洗濾清器,安裝濾芯前應用擦拭材料認真清潔濾清器殼內底部污物。
2.3液壓系統的清洗
清洗油必須使用與系統所用牌號相同的液壓油,油溫在45~80℃之間,用大流量盡可能將系統中雜質帶走。液壓系統要反復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後,趁油熱時將其全部放出系統。清洗完畢再清洗濾清器、更換新濾芯後加註新油。
3.防止空氣和水入侵液壓系統
3.1防止空氣入侵液壓系統
在常壓常溫下液壓油中含有容積比為6~8%的空氣,當壓力降低時空氣會從油中游離出來,氣泡破裂使液壓元件「氣蝕」,產生雜訊。大量的空氣進入油中將使「氣蝕」現象加劇,液壓油壓縮性增大,工作不穩定,降低工作效率,執行元件出現工作「爬行」等不良後果。另外,空氣還會使液壓油氧化,加速油的變質。防止空氣入侵應注意以下幾點:
1、維修和換油後要按隨機《使用說明書》規定排除系統中的空氣,才能正常作業。
2、液壓油泵的吸油管口不得露出油麵,吸油管路必須密封良好。
3、油泵驅動軸的密封應良好,要注意更換該處油封時應使用「雙唇」正品油封,不能用「單唇」油封代替,因為「單唇」油封只能單向封油,不具備封氣的功能。本單位曾有一台柳工ZL50裝載機大修後,液壓油泵出現連續「氣蝕」雜訊、油箱油位自動升高等故障,經查詢液壓油泵修理過程,發現即為液壓油泵驅動軸的油封誤用「單唇」油封所致。
3.2防止水入侵液壓系統
油中含有過量水分,會使液壓元件銹蝕、油液乳化變質、潤滑油膜強度降低,加速機械磨損.除了維修保養時要防止水分入侵外,還要注意儲油桶不用時,要擰緊蓋子,最好倒置放置;含水量大的油要經多次過濾,每過濾一次要更換一次烘乾的濾紙,在沒有專用儀器檢測時,可將油滴到燒熱的鐵板上,沒有蒸氣冒出並立即燃燒方能加註。
4.作業中注意事項
4.1機械作業要柔和平順
機械作業應避免粗暴,否則必然產生沖擊負荷,使機械故障頻發,大大縮短使用壽命。作業時產生的沖擊負荷,一方面使機械結構件早期磨損、斷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壓系統中產生沖擊壓力,沖擊壓力又會使液壓元件損壞、油封和高壓油管接頭與膠管的壓合處過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閥頻繁動作油溫上升。
(四)升降機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3. 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是台什麼樣的設備,參數是多少
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採用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與板卡數據採集系統相融合,全自動控制的液壓系統,專門針對承壓管路或者其他承壓部件來設計製造的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
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實驗工況具有高溫、高壓、高精度、壓力疲勞、應變疲勞等特點,系統一共分為鉛鉍合金介質大管件疲勞試驗模塊,鉛鉍合金介質小管件爆破和疲勞試驗模塊,鉛鉍合金介質大管件爆破試驗模塊,水介質大管件疲勞試驗模塊,水介質小管件爆破和疲勞試驗模塊,水介質大管件爆破試驗模塊,水介質常溫高壓外壓坍塌試驗模塊、水介質高溫低壓外壓坍塌試驗模塊共八大模塊。
主要技術參數(此參數是根據某企業的技術規格試驗得技術參數):
電源:AC380V±10%,50Hz±2%,總功率320Kw
氣源:乾燥潔凈的壓縮空氣4~7bar
冷卻水源:水溫低於25℃,水壓大於2bar,冷卻水流量15m³/h
液壓油源系統
功率:壓動力站的主功率約250KW(以實際設計為准)
系統額定流量:480L/min(以實際設計為准)
系統額定壓力:28MPa(以實際設計為准)
電壓及電流:AC380V±10%, 50Hz±2%
冷卻方式:水冷
鉛鉍合金介質試驗系統
試驗介質
介質:鉛鉍合金液態金屬
液化溫度:70~80℃
液化方式:
1、 介質箱干化加熱方式;
2、 管道外壁纏繞伴熱帶加熱防固化方式。
介質箱大小:60L
介質箱材質:不銹鋼材質
介質箱輔助配套:液位檢測、便利開啟加油蓋,排液,擦凈清洗,溫度測量等等
供液方式:溶體式齒輪泵輸送
輸送方式特點:高粘度,大密度高溫液體介質的強力輸送
大管件疲勞系統
管件規格:0.5L≤管件容腔大小≤70L,如長1200mm,φ328mm不銹鋼管等大直徑管材
疲勞管件芯軸:根據相應規格提供管件內芯軸,減少管件內液體容腔。
管件連接方式:
1、 輸入連接方式:特殊耐疲勞焊接,再轉為高壓錐面密封鎖緊連接方式;
2、 輸出連接方式:特殊耐疲勞焊接堵頭。
最大疲勞壓力值:100Mpa
疲勞頻率:0~1Hz(頻率越大,膨脹量越小)
脈沖壓力發生器:伺服增壓缸
增壓缸規格:活塞/活塞桿-行程:152/80-300
增壓缸增壓比:3.61:1
增壓缸增壓腔容積:1.51L
脈沖壓力實現原理:電液伺服控制技術實現
壓力檢測方式:壓力感測器檢測
壓力感測器量程:0~120Mpa
壓力感測器精度:±0.125%FS
增壓缸位移檢測方式:磁滯伸縮位移感測器檢測
位移控制精度:0.1mm
位移感測器量程:350mm
位移感測器精度:±0.05%FS
應變檢測方式:高溫點焊型應變片檢測
應變片工作溫度范圍:800℃
應變片連接方式:點焊連接
應變片規格:3mmx10mm方形
應變片數量:2件(一件用於做管件軸向應變測量和控制,一件用於管件徑向應變測量和控制)
應變片位置:800℃高溫爐內管件表面
試件膨脹量:膨脹量≤1L(頻率越大,膨脹量要求越小)
脈沖控制方式:
1、 壓力閉環控制方式;
2、 位移閉環控制方式;
3、應變軸向/徑向閉環控制方式。
貫穿補液功能:具有試驗時管件貫穿繼續補液繼續進行疲勞試驗功能
貫穿補液方式:高溫介質從環境箱出來經過冷卻系統冷卻至一定低溫後再經過溶體式齒輪泵灌入供液系統,並經過管道快速加熱系統將鉛鉍合金加熱到與環境溫度一致。此過程維持脈沖壓力峰值和谷值不變化,形成一個開式的循環系統。
小管件疲勞/爆破系統
管件規格:管件容腔大小≤0.5L,如長150mm,外徑9.5mm鋯管或小直徑管材
管件連接方式:輸入/輸出連接方式,雙卡套連接
最大疲勞/爆破壓力:224Mpa
疲勞頻率:0~5Hz(頻率越大,膨脹量越小),最大頻率可到10Hz(峰值和谷值不同時實現)
爆破升壓速率:0~500Mpa/min任意可設定
脈沖/爆破壓力發生器:伺服增壓缸
增壓缸規格:活塞/活塞桿-行程:54/18-400
增壓缸增壓比:8:1
增壓缸增壓腔容積:101.736mL
脈沖/爆破壓力實現原理:電液伺服控制技術實現
保壓時間:可任意設定
壓力感測器量程:0~250Mpa
壓力感測器精度:±0.25%FS
位移感測器量程:550mm
試件膨脹量:膨脹量≤100mL(頻率越大,膨脹量要求越小)
脈沖控制方式
1、等升壓速率增壓和等體積增壓控制方式;
2、位移閉環控制方式;
大管件爆破系統(膨脹量及容腔無限制)
管件連接方式
1、輸入連接方式:特殊耐疲勞焊接,再轉為高壓錐面密封鎖緊連接方式;
2、輸出連接方式:特殊耐疲勞焊接堵頭。
增壓原理:先導氣驅增壓泵增壓
增壓原理特點:氣動泵增壓不需要考慮管件內容腔過大供壓問題,可以無限內容腔供壓實現爆破。
先導氣控制方式:電氣比例控制技術
最大爆破壓力:310Mpa
升壓速率控制方式:電氣比例控制技術
壓力感測器量程:0~350Mpa
氣氛高溫實驗艙
工作溫度:RT~600℃(最大極限溫度800℃)
氣氛保護:防止高溫下管件氧化
爐膛尺寸:1000X1000X1800mm(寬*高*深),共1.8m³
加熱元件:310S電熱管(Cr20Ni80)
升溫速率:10~20℃/Min(推薦10℃/Min以內)
溫區個數:3溫區獨立控溫
溫場均勻性:≤±5℃(600度測溫)
溫度感測器:K型熱電偶
開門方式:側開門結構
控溫方式:採用PID方式調節,可以設置30段升降溫程序
風機個數:4個
電機功率:1.5KW
總計功率:60KW(以實際設計為准)
配置:帶照明、門限位,超溫報警等等
水介質試驗系統
試驗介質:水
使用溫度:常溫
供液方式:氣驅增壓泵輸送
應變檢測方式:常溫黏貼型應變片檢測
應變片工作溫度范圍:常溫
應變片連接方式:膠水黏貼連接
應變片數量:1件雙軸型應變片(一軸用於做管件軸向應變測量和控制,一軸用於管件徑向應變測量和控制)
應變片位置:常溫爐內管件表面
貫穿補液功能:具有試驗時管件貫穿繼續補液做脈沖功能
貫穿補液方式:常溫介質從環境箱出來經過回液泵回收液體,在氣驅增壓泵的作用下再次打入壓力交變系統中。此過程維持脈沖壓力峰值和谷值不變化,形成一個開式的循環系統。
增壓缸規格:活塞/活塞桿-行程:54/18-500
壓力控制精度:±1%
大管件爆破系統
常溫實驗艙
工作溫度:RT
爐膛尺寸:1000X1000X1500mm(寬*高*深),共1.8m³
固定台架:鋁型材框架
常溫高壓坍塌裝置
最大坍塌壓力:200Mpa
坍塌供壓升壓速率:0~300Mpa/min任意可設定
反應釜承壓能力:最大200Mpa
反應釜溫度:常溫
反應釜內膽規格:φ80mm,深度500mm有效空間
釜體材質:耐高壓腐蝕合金
輔助機構:電動升降,便於管件放入和取出
配置性:帶限位報警、超溫報警等
高溫低壓坍塌裝置系統
壓力感測器量程:0~50Mpa
反應釜承壓能力:最大35Mpa
反應釜溫度:MAX600℃
加熱方式:外部加熱絲導熱
溫度精度:±3℃
加熱功率:6KW
控溫模式:2測2控
反應釜內膽規格:φ200mm,深度300mm有效空間
空壓機系統
外形尺寸:LxWxH=670mmx450x500mm
模塊化方式:一體式結構
安裝位置:設備內置安放
工作原理方式:活塞式
排氣壓力:1.0Mpa
排氣流量:0.8m³/min
電機功率:5.5KW
介面尺寸:G3/4寸內牙規格
噪音水平:65dB
設備重量:265kg
計算機控制系統
波形控制:採用智能電液伺服控制技術,疲勞次數在可控范圍內任意設定。
試驗波形:正弦波、梯形波、三角波等
伺服控制系統:
1.閉環控制周期:1s
2.采樣精度:16位
3.反饋采樣通道:12模擬量輸入
4.伺服控制軸:2軸輸入
5.控制信號:壓力、應變、位移
應變採集系統:
1.採集精度:16位
2.採集通道數:32模擬量通道
3.採用西門子LMS(指定型號及指定相關參數)
液位報警、泄漏報警、異常報警過載保護、超溫報警、和安全停機等功能,並設有報警界面,可實時監控系統報警。
實時顯示溫度、壓力、應變上下限,試驗次數,壓力-時間曲線等信息,自動生成試驗數據報告。
系統設有基本設置界面,對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應變片、伺服閥等元件參數設置,更換元器件時,輸入更新元器件參數即可完全替代。
PC機
下位機:美國高速控制器
上位機:聯想塔式伺服器計算機
軟體
控制軟體: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控制軟體
報告格式:Word、Excel、TXT等其他格式
4. 三軸機械手使用
你是想知道三軸機械手的使用范圍還是使用操作呢?如果是需要三軸機械手,不知道適不適合用在自己的生產線上,建議找工業機器人廠家,像博立斯、康道都有數控車床機械手、上下料機械手、多軸機械手、關節機器人、沖壓沖床機械手等,結合自己的生產線定製比較好。、
三軸機械手的工作原理:
機械手:mechanical hand,也被稱為自動手,auto hand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動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運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動操作裝置。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勞動以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能在有害環境下操作以保護人身安全,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冶金部門。
機械手主要由手部、運動機構和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手部是用來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據被抓持物件的形狀、尺寸、重量、材料和作業要求而有多種結構形式,如夾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運動機構,使手部完成各種轉動(擺動)、移動或復合運動來實現規定的動作、改變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勢。運動機構的升降、伸縮、旋轉等獨立運動方式,稱為機械手的自由度。為了抓取空間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體,需有6個自由度。自由度是機械手設計的關鍵參數越多、自由度越多,機械手的靈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廣,其結構也越復雜。
三軸機械手控制器各功能鍵
3.1 緊急停止按鍵:按此鍵切斷電源,立即停止全部的動作,接觸緊急停止,將開關按照標識方向旋轉解鎖後,電源開關,電源開關OFF後再次設定為ON;
3.2 動作可能鍵:手動操作時,邊按此鍵及各手動操作鍵,進行機械手動作。如果過分按動作可能鍵,將不能進行手動操作。
3.3 電源:將電源設定為ON/OFF的狀態。
3.4 停止:自動運轉中,連續步進進給操作中,按此鍵,機械手停止。
3.5切換運轉:表示運轉模式畫面。
3.6復位:報警燈顯示時,清除報警;另外從各畫面返回到運轉模式畫面。
3.7 菜單:想要顯示菜單畫面時,按此鍵。
3.8 幫助:表示各設定畫面或操作畫面中的幫助。
3.9取出側 落下側:按取出側,走行軸往產品成型側行走;按落下側,走形軸往遠離產品成型側行走。
3.10 Z+:使機械手向下行走, Z-:使機械手向下行走;Y+:使機械手沿著動模方向運動,Z-:使機械手沿著定模方向運動。
3.11 姿態 復歸/動作:使夾具板姿勢動作,復歸。
3.12 回轉 復歸/動作:使夾具板回轉動作,復歸。
3.13 夾具 開/閉:使夾具開,閉。
3.14 步進 進/退:和自動運轉相同順序,執行1個步進的前進,返回動作。 四、操作步驟 4.1開機
4.1.1控制開關轉向「ON」。
4.1.2不使用機械手而用半自動生產時,控制開關轉向「ON」,或由技術人員將離線信號短接。
4.1.3將注塑機的機械手功能打開:托模—功能—機械手選擇使用。
4.2 檢查並確認氣壓
4.2.1檢查氣源、氣壓是否達到5kg/cm2以上。
4.2.2檢查各功能鍵顯示燈是否正常。
4.3選擇夾具
4.3.1根據製品側有無水口選擇夾具或吸盤。
4.3.2根據製品形狀、大小、重量等選擇吸盤規格、數量。
4.4裝夾具、吸盤
4.4.1換裝夾具
4.4.2副臂側夾具不使用時,關閉副臂使用開關。
4.5 確定開模位置
4.5.1調整開模位置,為節省時間,調至最小開模為宜。
4.5.2調整頂針頂出長度,頂針不宜頂得過長,能順暢頂出脫落即可。
4.6製品頂出,但不讓製品脫落。
4.7設定取出待機位置
4.7.1 在軸設定選項里,找到取出待機位置。
4.7.2讓機械手座架緩慢下降,選擇合適的待機位置,並記憶該位置
4.8 設定取出夾具位置。
4.8.1 將夾具或吸盤貼住產品,調整吸盤或夾具螺絲確定左右位置,以能適應產品形狀為佳(即調好吸盤吸住產品的位置),並記憶該位置。
4.9設定滑移位置
根據製品的結構,設定滑移位置,以便機械手安全的將產品取出,並記憶該位置。
4.10 設定取出上升位置
機械手將產品從模具中拉出後,調整機械手製品前後位置,以便機械手安全的上升,並記憶該位置;
4.11設定產品裝箱1位置
根據工藝要求將機械手取出的產品放置在要求位置,並記憶該位置。 4.12設定產品裝箱2位置
4.12.1打開模式功能,將裝箱位置2選擇。
4.12.2按工藝要求將機械手取出的產品放置在要求位置,並記憶該位置。 4.13 步進測試確認
4.13.1使用步進測試檢驗每個動作行程是否OK,需由工藝人員、技術 人員確認。 4.14 時間調整
4.14.1設置每個銜接動作切換速度及時間。 4.14.2完全開模時,機械手快速下降。
4.14.3頂出時機械手快速前進並吸住或夾住產品。 4.14.4機械手快速後退,頂針退回。
5. 汽車設計答案123
§1-2 汽車形式的選擇
一、軸數
1、影響選取軸數的因 (1)汽車的總質量(2)道路法規對軸載質量的限制 (3) 輪胎的負荷能
二、驅動形式 三、布置形式
汽車的主要參數包括尺寸參數,質量參數和汽車性能參數。
1 尺寸參數:軸距,輪距,前懸,後懸,貨車車頭長度和車廂長度尺寸。
2質量參數:整車整備質量,載客量,裝載質量,質量系數,汽車總質量,軸荷分配。
3汽車性能參數:動力性參數,燃油經濟性參數,汽車最小轉彎直徑,通過性幾何參數,操縱穩定性參數。制動性參數,舒適性。
1-6 汽車總體布置
一、基準線
1、車架上平面線(垂直方向尺寸的基準線)
2、前輪中心線(縱向方向尺寸的基準線)
3、汽車中心線(橫向尺寸基準線)
4、地面線(標車高、貨台高、接近角、離去角、離地間隙)
5、前輪垂直線(汽車軸距和前懸的基準線)
二、各部件的布置
1.發動機的布置2.傳動系的布置
3.轉向裝置的布置4.制動系布置
5.踏板的布置
6.油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的布置
§1-6 運動校核
運動校核內容
從整車角度出發進行運動學正確性的校核
對於有相對運動的部件或零件進行運動干涉校核。
運動校核關繫到汽車能否正常工作
離合器的功用
切斷和實現動力的傳遞
三、對離合器的要求
1.能可靠地傳遞發動機最大轉矩
2.主動、從動部分分離要徹底
3.接合平順,確保起步平穩
4.從動部分轉動慣量小
5.避免傳動系發生扭轉共振,並具有吸振、緩沖、減少雜訊的能力
6.吸熱能力強,散熱性能好
7 .操縱輕便
8 .使用中,作用到摩擦襯片上的正壓力和摩擦系數變化要小
9 .應有足夠強度和良好的動平衡,保證工作可靠,壽命長
10 .結構簡單、緊湊、質量低,製造工藝性好,拆裝、維修、調整方便,潤滑結構簡單
一、從動盤數的選擇
4、膜片彈簧離合器
優點:
(5)通風散熱好,壽命長(6)利於大批生產,降低成本
缺點:對材質要求高(60Si2MnA),製造工藝復雜
根據摩擦定律,靜摩擦力矩為
F∑—壓盤加於摩擦片的工作壓力
Rc—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徑
Z—摩擦面數目
後備系數β定義為離合器所能傳遞的最大靜摩擦力矩與發動機最大轉矩之比
一、要求離合器後備系數β不宜過大
1.若β過大,緊急接合離合器時,T傳≥(2~3)Temax影響變速箱設計;
2.若β過大,不松開離合器制動時,T傳=(15~20)Temax;
3.若β過大,在D、d、F∑不變條件下,Z ↑,結構復雜;
4.若β過大,在其它尺寸及片數不變時, F∑ ↑ 、 p0 ↑,壽命↓;
5.發動機後備功率大,使用條件良好,離合器彈簧壓力在使用中可以調整或變化不大時,β可以取小;
6.可以減少分離時踏板力
7.襯片磨損後彈簧伸長F∑ ↓ 、 Tc ↓,故β不宜取小
8.使用條件惡劣,對拖掛小的牽引車,為提高起步能力,減少滑磨 , β不宜取小;
機械式變速器設計
一、功用:
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改變發動機傳到驅動輪上的轉矩和轉速,使發動機在最有利的工作范圍內工作,使汽車倒退行駛,能夠分離發動機和傳動系間的聯系
三、對變速器的要求:
1.應正確選擇變速器的擋數和傳動比,保證汽車有必要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指標;
2.設置空擋和倒擋,保證發動機與驅動輪能長期分離,使汽車能進行倒退行駛;
3.換擋迅速、省力,以便縮短加速時間,並提高汽車動力性能;目前自動、電子操縱機構是發展趨勢;
4.工作可靠,汽車行駛過程中,變速器不得有跳擋、亂擋以及換擋沖擊等現象發生;
5.應設置動力輸出裝置,以便必要時能進行功率輸出。
6.應當滿足效率高、雜訊低、體小質輕、製造容易、成本低等要求。
1.兩軸式變速器
結構特點:
(1)同步器多數裝在輸出軸上
(2)各前進擋均經過一對齒輪傳遞動力
(3)只有兩個軸
2.中間軸式變速器
多用於前置後驅的型式汽車
結構特點:
(1)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可以布置直接擋;
(2)除直接擋外其他各擋均經過兩對齒輪傳遞動力,故在中心距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傳動比
兩軸式與中間軸式的比較:
形式 兩軸式 中間軸式
結構復雜程度 簡單 復雜
工作雜訊 低 高
傳動效率 高 低
傳動比范圍 小 大
有無直接檔 沒有 有
換擋結構形式
3.同步器
優點:保證快速、無沖擊、無雜訊換擋
缺點:結構復雜、製造精度高、軸向尺寸大,同步環壽命短
§3-3 變速器主要參數的選擇
一、擋數
相鄰擋位比值1.8以下,高擋傳動比間距小於低擋
轎車4~5擋
貨車4~5擋或多擋
三、中心距A
對變速器的尺寸、體積、質量與很大影響,要保證齒輪有足夠的接觸強度
中心距系數K
轎車 8.9~9.3 A=65~80mm
貨車 8.6~9.6 A=80~170mm
第四章 萬向傳動軸設計
功用:實現汽車上任何一對軸線相交且相對位置經常變化的轉軸之間的動力傳遞。
萬向傳動軸設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
1、保證所連接的兩軸相對位置在預定范圍內變動時,能可靠的傳遞動力
2、保證所連接的兩軸盡可能等速旋轉。
3、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容易維修。
十字軸式雙萬向節傳動的等速條件
Ⅰ、第一萬向節夾角與第二萬向節夾角相等
Ⅱ、第一萬向節從動叉與第二萬向節主動叉處於同一平面
傳動軸結構方案設計
一、臨界轉速:
由於傳動軸壁厚不均勻,製造誤差,裝配誤差,造成質心與轉軸中心不重合,導致離心慣性作用,使傳動軸產生彎曲振動。當傳動軸轉速等於它的彎曲振動固有頻率時,發生共振,導致折斷,此轉速為臨界轉速。
第五章 驅動橋設計
一、驅動橋功用:
增大由傳動軸傳來的轉矩,並將動力合理的傳給車輪。
三、設計要求:
1.工作平穩,雜訊低2.外形尺寸小,最小離地間隙大3.力求質量小4.主減速比保證動力性和經濟性5.在各種轉速和載荷下的傳動效率高
6.橋殼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7.結構簡單,加工工藝性好,製造容易,調整、拆裝方便
8.與懸架導向機構、轉向運動機構協調
斷開式驅動橋特點:
優點:可以增加最小離地間隙,減少部分簧下質量,減少車輪和車橋上的動載
缺點:結構復雜,成本高
用途:多用於輕、小型越野車和轎車
非斷開式驅動橋特點:
優點:結構簡單,成本低,製造工藝性好,維修和調整易行,工作可靠
缺點:斷開式優點
§5-3 主減速器設計
1.一對螺旋圓錐齒輪
缺點:
對嚙合精度敏感,若錐頂不重合,使接觸應力↑,彎曲應力↑,雜訊↑,壽命↓;要求製造、裝配精度高。
2.雙曲面齒輪嚙合
特點:
兩齒輪軸線不相交,交錯布置,小齒輪軸線距大齒輪水平中心線有空間偏移量 E(偏移距)
螺旋角β1≠β2, β1>β2
β定義:齒輪齒寬中點的切線和該中點與齒輪中心(節錐頂點)連線之間的夾角—螺旋角
雙曲面齒輪與螺旋齒輪相比:
傳動比(雙曲面i0S、螺旋i0l ):
尺寸相同時, i0S>i0l ;
i0和D2相同時,雙曲面主動齒輪D1大,輪齒強度高,支承強度高。i0和D1相同時,雙曲面從動齒輪D2小,離地間隙大。有偏移距E,利於汽車的總體布置。(降低車身高度),存在沿齒高方向的側向滑動,還有沿齒長方向的縱向滑動,運轉更平穩。傳動效率低(0.96),低於螺旋齒輪(0.99 ),高於蝸輪蝸桿;
主動錐齒輪大,加工時刀盤刀頂距大,刀具壽命長
主動齒輪螺旋角β1大,不產生根切的最小齒數可減少,有利於增大傳動比。主動齒輪直徑D1和螺旋角β1大,因此齒面接觸強度高。
(二)單級主減速器
優點:結構最簡單、質量小、製造容易、拆裝簡便
缺點:只能用於主傳動比較小的車上,i0 < 7
(三)雙級主減速器
特點:尺寸大,質量大,成本高,與單級相比,同樣傳動比,可以增大離地間隙,用於中重型貨車、越野車、大型客車
(四)雙速主減速器
種類:
1)圓柱齒輪組:尺寸大,質量大,主減速比大
2)行星齒輪組:結構緊湊,剛度和強度大
用途:單橋驅動重型汽車
§5-4 差速器設計
二、對稱錐齒輪差速器
1.普通錐齒輪式差速器(圖5-19):
差速器鎖緊系數k=0.05~0.15
慢、快半軸的轉矩比kb=1.11~1.35
運動關系:
第六章 懸架設計
一 主要作用 傳遞車輪和車架(或車身)之間的一切力和力矩;
緩和、抑制路面對車身的沖擊和振動;
保證車輪在路面不平和載荷變化時有理想的運動特 性。保證汽車的操縱穩定性。
1 非獨立懸架
優點 :結構簡單 製造容易 維修方便 工作可靠
缺點 :平順性較差 操穩性差 轎車不利於發動機、行李艙的布置
應用 :貨車、大客車的前、後懸架以及某些轎車的後懸架
2 獨立懸架
優點 :簧下質量小;懸架佔用的空間小;
可以用剛度小的彈簧,改善了汽車行駛平順性;
由於有可能降低發動機的位置高度,使整車的質心高度下 降,又改善了汽車的行駛穩定性;
左、右車輪各自獨立運動互不影響,可減少車身的傾斜和
振動,同時在起伏的路面上能獲得良好的地面附著能力。
缺點: 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維修困難
應用 :轎車和部分輕型貨車、客車及越野車
1)靜撓度
汽車滿載靜止時懸架上的載荷Fw與此時懸架剛度c之比,即fc=Fw/c。
是影響汽車行駛平順性的主要參數之一
2)動撓度
指從滿載靜平衡位置開始懸架壓縮到結構允許的最大變形(通常指緩沖塊壓縮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時,車輪中心相對車回(或車身)的垂直位移
二、懸架的彈性特徵
1、定義
懸架受到垂直外力F與由此所引起的車輪中心相對於在車身位移f(即懸架的變形)的關系曲線 。
2、分類
懸架的彈性特性有線性彈性特性和非線性彈性特性兩種
1)線性彈性特性
定義:當懸架變形f與所受垂直外力F之間呈固定比例變化時,彈
性特性為一直線,此時懸架剛度為常數 。
特點:隨載荷的變化,平順性變化
2)非線性彈性特性
定義:當懸架變形f與所受垂直外力F之間不呈固定比例變化時
特點
在滿載位置(圖中點8)附近,剛度小且曲線變化平緩,因而平順性良好
距滿載較遠的兩端,曲線變陡,剛度增大
作用
在有限的動撓度fd范圍內,得到比線性懸架更多的動容量
懸架的運容量系指懸架從靜載荷的位置起,變形到結構允許的最大變形為止消耗的功 (懸架的運容量越大,對緩沖塊擊穿的可能性越小 )
三、貨車後懸的主、副簧的剛度匹配
使副簧開始起作用時的懸架撓度fa等於汽車空載時懸架的撓度f0,而使副簧開始起作用前一瞬間的撓度fK等於滿載時懸架的撓度fc 。副簧、主簧的剛度比為
使副簧開始起作用時的載荷等於空載與滿載時懸架載荷的平均值,即FK=0.5(F0+FW),並使F0和FK間平均載荷對應的頻率與FK和FW間平均載荷對應的頻率相等,此時副簧與主簧的剛度比為 ca/cm=(2λ-2)(λ+3)
§6-4 彈性元件的計算
1、鋼板彈簧主要參數的確定
1)滿載弧高fa
滿載弧同fa是指鋼板彈簧裝到車軸(橋)上,汽車滿載時鋼板彈簧主片上表面與兩端(不包括卷耳半徑)連線間的最大高度差
fa用來保證汽車具有給定的高度
當fa=0時,鋼板彈簧在對稱位置上工作 ,為了在車架高度已限定時能得到足夠的支撓度值,常fa=10~20mm。
2)鋼板彈簧長度L的確定
鋼板彈簧長度L是指彈簧伸直後兩卷耳中心之間的距離
在總布置可能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將鋼板彈簧取長些。
3)鋼板斷面尺寸及片數的確定
a.鋼板斷面寬度b的確定
有關鋼板彈簧 的剛度、強度等,可按等截面簡支梁的計算公式計算,但需引入撓度增大系數δ加以修正。因此,可根據修正後的簡支梁公式計算鋼板彈簧所需要的總慣性矩J0。對於對稱鋼板彈簧
J0=[(K-ks)3cδ]/48E
式中,
s為U形螺栓中心距(mm);
k為考慮U形螺栓夾緊彈簧後的無效長度系數(如剛性夾緊,取k=0.5,撓性夾緊,取k=0);
c為鋼板彈簧垂直剛度(N/mm),c=FW/fc;
δ為撓度增大系數(先確定與主片等長的重疊片數n1,再估計一個總片數n0,求得η=n1/m0,然後用δ=1.5/[1.04(1+0.5η)]初定δ)
E為材料的彈性模量。
鋼板彈簧總截面系數W0用下式計算
W0≥[FW(L-ks)]/4[σW]
式中,[σW]為許用彎曲應力。
對於55SiMnVB或60Si2Mn等材料,表面經噴丸處理後,推薦[σW]在下列范圍內選取;前彈簧和平衡懸架彈簧為350-450N/mm2;後副簧為220-250N/mm2。
將式(6-6)代入下式計算鋼板彈簧平均厚度hp
b.鋼板彈簧片厚h的選擇
矩形斷面等厚鋼板彈簧的總慣性矩J0用下式計算
J0=nbh3/12
式中,n為鋼板彈簧片數。
說明:
1、改變片數n、片寬b和片厚h三者之一,都影響到總慣性矩J0的變化;
2、總慣性矩J0的改變又會影響到鋼板彈簧垂直剛度c的變化,也就是影響汽車的平順性變化。其中,片厚h變化對鋼板彈簧總慣性矩J0影響最大。
※2、鋼板彈簧各片長度的確定
將各片厚度hi的立方值hi3按同一比例尺沿縱坐標繪制在圖上
沿橫坐標量出主片長度的一半L/2和U形螺栓中心距的一半s/2,得到A、B兩點,連接A、B即得到三角形的鋼板彈簧展開圖。
AB線與各葉片上側邊的交點即為各片長度,如果存在與主片等長的重疊片,就從B點到最後一個重疊片的上側邊端點一直線,此直線與各片上側邊的交點即為各片長度。
各片實際長度尺寸需經圓整後確定。
※ 4、鋼板彈簧總成在自由狀態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徑計算
1)鋼板彈簧總成在自由狀態下的弧高H0
定義:鋼板彈簧各片裝配後,在預壓縮和U形螺栓夾緊前,其主片上表面與兩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徑)連線間的最大高度差(如上圖),稱為鋼板彈簧總成在自由狀態下的弧高H0,
用下式計算
H0=(fc+fa+△f)
式中,fc為靜撓度; fa為滿載弧高; △f為鋼板彈簧總成用U形螺栓夾緊後引起的弧高變化.
s為U形螺栓中心距;L為鋼板彈簧主片長度。鋼板彈簧總成在自由狀態下的曲率半徑R0=L2/8H0
(2)鋼板彈簧各片自由狀態下曲率半徑的確定
原則:因鋼板彈簧各片在自由狀態下和裝配後的曲率半徑不同,裝配後各片產生預應力,其值確定了自由狀態下的曲率半徑Ri。各片自由狀態下做成不同曲率半徑的目的是:使各片厚度相同的鋼板彈簧裝配後能很好地貼緊,減少主片工作應力,使各片壽命接近。
矩形斷面鋼板彈簧裝配前各片曲率半徑由下式確定
Ri=R0/[1+(2σ0iR0)/Ehi] ※
式中,Ri為第i片彈簧自由狀態下的曲率半徑(mm);R0為鋼板彈簧總成在自由狀態下的曲率半徑(mm);σ0i為各片彈簧的預應力(N/mm2);E為材料彈性模量(N/mm2),取E=2.1×105N/mm2;hi為第i片的彈簧厚度(mm)。
第七章 轉向系設計
二、設計要求:
1.保證汽車有較高的機動性
2.轉彎行駛時,全部車輪應繞一個瞬心旋轉,不應有側滑;
3.傳給轉向盤的反沖,要盡可能小
4.懸架導向裝置和車輪傳動機構共同工作時,由於運動不協調造成的車輪擺動應小;
5.操縱輕便
6.轉向後,方向盤應能夠自動回正,是汽車保持在穩定的直線行駛狀態;
7.轉向器和轉向機構的球頭處,有消除因磨損產生間隙的調整機構;
8.車禍中,轉向系要有使駕駛員免遭或減輕傷害的防傷裝置
1、齒輪齒條式
特點:結構簡單,緊湊;轉向器質量小;傳動效率高;轉向器佔用體積小;沒有轉向搖臂和直拉桿;出現反沖現象,難以准確控制行駛方向。
應用在乘用車上。載質量不大,前輪採用獨立懸架的貨車和客車上。
2、循環球式
優點:傳動效率高;足夠的硬度和磨損性能,保證有足夠的壽命;轉向器的傳動比可變化;工作平穩可靠;齒條和齒扇間的間隙調整工作容易進行,適合用來做整體式動力轉向器。
缺點:逆效率高;結構復雜,製造困難,製造精度要求高
應用在商用車上
第三節 轉向系主要性能參數
一、轉向效率
1.正效率:功率由轉向軸輸入,經轉向搖臂輸出所得到的效率
影響因素:
轉向器類型和結構特點 結構參數 製造質量
2.逆效率:影響汽車的使用性能
根據逆效率分類
可逆式:逆效率較高,如循環球式、齒輪齒條式
不可逆式:逆效率較低
極限可逆式:介於以上二者之間
二、傳動比的變化特性
角傳動比:
轉向盤角速度與同側轉向節偏轉角速度之比
力傳動比:
輪胎與地面之間轉向阻力與方向盤上手力之比
2.力傳動ip比與角傳動比iω0的關系
當a和D不變時,力傳動比i越大,雖然轉向越輕,但i也越大,表明轉向不靈敏。
6. 急!!!求數控技術畢業論文設計
第一部分:數控機床應用調查
一、 品正數控深孔鑽床外型及簡介
品正數控深孔鑽床外型如圖1-1
圖1-1
品正數控深孔鑽床簡介:
深孔鑽 : 自1982年生產以來, 一直占據生產的重要位置。 現市場對模具生產交期需求迫切, 深孔加工機快捷,便利, 不需要鉸孔, 一步到位, 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更兼投資回收成本快速, 是搶占市場的利器。
二、深孔鑽在設計上的優點
合運水道,熱流道,頂針孔,油泵深孔,軋輥孔等深孔加工。 敝司深孔鑽在設計上有以下的優點 :
1. 工作台, 底座機身, 立柱, 升降台, 全部 FC30鑄鐵成型, 加工時達至最佳的吸震效果。
2. 床身工作台底座一體成型, 結構一致, 筋骨強壯, 沒有立柱與工作台分開的設計。
3. 滑軌, 工作台導軌, 採用V型導軌, 保證准確的導向性, 無方軌之側間隙。滑動時無蛇行現象, 亦能維持滑動之順暢。在強壓下承載座與滑動座更緊密結合。兩者接觸而能平均受力。長時間運動能維持穩定之動靜態精度, 而能達到增長機件壽命及提高加工品質。
4. 滑軌經熱處理研磨, 更能保證耐用與剛性。
5. 採用良好的油壓泵設計, 控制流量與壓力, 確保使用壽命。
6. 另外更採用CNC 換刀系統裝置, 只用輕輕按下控制鍵, 氣動鎖刀系統。 更換刀具方便。
7. 紙帶與磁鐵過濾裝置, 能將鋼材加工中鐵屑與切削油廢棄的微量元素過濾, 循環再用。
三、品正深孔鑽規格表
深孔鑽規格表
型號 MGD-813 MGD-1015 MGD-1520 MGD-1525
Table (單位 mm)
工作台尺寸 400x1500 600x2000 800x2300 800x2800
作業面積 1300x600x800(z1)x400(z2) 1500x600x1000 2000x1000x1500 2500x1000x1500
T型槽 18mmx63mmx5 22x34x5 22x34x7 22x34x7
主軸
主軸進給行程 800 1000 1250 1500
主軸進給速度 (mm/min) 20-5000mm
主軸直徑 Φ120
主軸端至檯面距離 70 mm
電動機
主軸(kw) 7.5kw
磁力分離器(W) 25W
紙帶過濾器 25W
鐵削排除機 (W) 0.375
油壓泵 10HPx6P
潤滑油泵 150Wx2
加工能力
加工深度 800 1000 1250 1500
鑽孔能力 Φ3-25mm(32)
油壓系統
切削油桶 (L) 1800LT
高壓泵壓力 (kg/cm2 ) 0-120
高壓泵吐出量 (L/min) 5-70
最大載重 (kg) 1000 3000 5000 7000
機械凈重 (kg) App.9000 App.10500 App.14500 App.16500
佔地面積 App.3125x2046 App.5000x5000 App.5500x5500 App.6000x6000
第二部分:數控加工工藝分析
要求:能夠根據圖紙的幾何特徵和技術要求,運用數控加工工藝知識,選擇加工方法、裝夾定位方式、合理地選擇加工所用的刀具及幾何參數,劃分加工工序和工步,安排加工路線,確定切削參數。在此基礎上,能夠完成中等復雜零件數控加工工藝文件的編制(至少兩個零件的工藝分析)。
一、加工平面凸輪零件上的槽與孔,外部輪廓已加工完,零件材料為HT200。
圖2.1
1、零件圖工藝分析
凸輪槽形內、外輪廓由直線和圓弧組成,幾何元素之間關系描述清楚完整,凸輪槽側面與 、 兩個內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為Ra1.6。凸輪槽內外輪廓面和 孔與底面有垂直度要求。零件材料為HT200,切削加工性能較好。
根據上述分析,凸輪槽內、外輪廓及 、 兩個孔的加工應分粗、精加工兩個階段進行,以保證表面粗糙度要求。同時以底面A定位,提高裝夾剛度以滿足垂直度要求。
2、確定裝夾方案
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加工 、 兩個孔時,以底面A定位(必要時可設工藝孔),採用螺旋壓板機構夾緊。加工凸輪槽內外輪廓時,採用「一面兩孔」方式定位,既以底面A和 、 兩個孔為定位基準。
3、確定加工順序及走刀路線
加工順序的擬定按照基面先行、先粗後精的原則確定。因此應先加工用做定位基準的 、 兩個孔,然後再加工凸輪槽內外輪廓表面。為保證加工精度,粗、精加工分開,其中 、 兩個孔的加工採用鑽孔—粗鉸—精鉸方案。走刀路線包括平面進給和深度進給兩部分。平面進給時,外凸輪廓從切線方向切入,內凹輪廓從過渡圓弧切入。為使凸輪槽表面具有較好的表面質量,採用順銑方式銑削。深度進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XOY平面(或YOX平面)來回銑削逐漸進刀到既定深度;另一種方法是先打一個工藝孔,然後從工藝孔進刀到既定深度。
4、刀具選擇
根據零件特點選用8把刀具,如下表:
序號 刀具號 刀具 加工表面 備注
規格名稱 數量 刀長/mm
1 T01 ¢5中心鑽 1 鑽¢5mm中心孔
2 T02 ¢19.6鑽頭 1 45 ¢20孔粗加工
3 T03 ¢11.6鑽頭 1 30 ¢12孔粗加工
4 T04 ¢20鉸刀 1 45 ¢20孔精加工
5 T05 ¢12鉸刀 1 30 ¢12孔精加工
6 T06 90°倒角銑刀 1 ¢20孔倒角1.5×45°
7 T07 ¢6高速鋼立銑刀 1 20 粗加工凸輪槽內外輪廓 底圓角R0.5
8 T08 ¢6硬質合金立銑刀 1 20 精加工凸輪槽內外輪廓
5、切削用量選擇
凸輪槽內、外輪廓精加工時留0.1㎜銑削餘量,精鉸 、 兩個孔時留0.1㎜鉸削餘量。主軸轉數是1000r/min。
二、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分析與實例
一滲碳主軸(如圖2-2),每批40件,材料20Cr,除內外螺紋外S0.9~C59。滲碳件工藝比較復雜,必須對粗加工工藝繪制工藝草圖(如圖)。
主軸加工工藝過程
工 序 工種 工步 工序內容及要求 機床設備(略) 夾具 刀具 量具
1 車 按工藝草圖車全部至尺寸
工藝要求:(1)一端鑽中心孔φ2。(2)1:5錐度及莫氏3#內錐塗色檢驗,接觸面>60%。(3)各需磨削的外圓對中心孔徑向跳動不得大於0.1
CA6140 莫氏3號鉸刀 莫氏3號塞規1:5環規
檢查
2 淬 熱處理S0.9-C59
3 車 去碳。一端夾牢,一端搭中心架
<1> 車端面,保證φ36右端面台階到軸端長度為40
<2> 修鑽中心孔φ5B型
<3> 調頭
車端面,取總長340至尺寸,繼續鑽深至85,60°倒角
檢查
4 車 一夾一頂 CA6140
<1> 車M30×1.5–6g左螺紋大徑及ф30JS5處至
Φ30
<2> 車φ25至φ25 、長43
<3> 車φ35至φ35
<4> 車砂輪越程槽
5 車 調頭,一夾一頂
<1> 車M30×1.5–6g螺紋大徑及φ30JS5處至φ30
<2> 車φ40至φ40
<3> 車砂輪越程槽
6 銑 銑19 二平面至尺寸
7 熱 熱處理HRC59
8 研 研磨二端中心孔
9 外磨 二頂尖,(另一端用錐堵) M1430A
<1> 粗磨φ40外圓,留0.1~0.15餘量
<2> 粗磨φ30js外圓至φ30t (二處)台階磨出即可
<3> 粗磨1:5錐度,留磨餘量
10 內磨 用V型夾具(ф30js5二外圓處定位) M1432A
磨莫氏3#內錐(重配莫氏3#錐堵)精磨餘量
0.2~0.25
11 熱 低溫時效處理(烘),消除內應力
12 車 一端夾住,一端搭中心架
<1> 鑽φ10.5孔,用導向套定位,螺紋不攻 Z–2027
<2> 調頭,鑽孔φ5攻M6–6H內螺紋
<3> 鍃孔口60°中心孔
<4> 調頭套鑽套鑽孔ф10.5×25(螺紋不改)
<5> 鍃60°中心孔,表面精糙度0.8 60°鍃鑽
檢查
13 鉗 <1> 錐孔內塞入攻絲套
<2> 攻M12–6H內螺紋至尺寸
14 研 研中心孔Ra0.8
15 外磨 工件裝夾於二頂尖間
<1> 精磨φ40及φ35φ25外圓至尺寸
<2> 磨M30×1.5 M30×1.5左螺紋大徑至30
<3> 半精磨ф30js5二處至ф30
<4> 精磨1:5錐度至尺寸,用塗色法檢查按觸面大於85% 1:5環規
16 磨 工件裝夾二頂尖間,磨螺紋
<1> 磨M30×1.5–6g左螺紋至尺寸 M33×1.5左環規
<2> 磨M30×1.5–6g螺紋至尺寸 M33×1.5環規
17 研 精研中心孔Ra0.4
18 外磨 精磨、工件裝夾於二頂尖間 M1432A
精磨2-φ30 至尺寸,注意形位公差
19 內磨 工件裝在V型夾具中,以1–ф30外圓為基準,精磨莫氏3號內錐孔(卸堵,以2–ф30js5外圓定位),塗色檢查接觸面大於80%,注意技術要求「1」「2」 MG1432A
檢查
20 普 清洗塗防銹油,入庫工件垂直吊掛
該軸類零件加工過程中幾點說明:
1.採用了二中心孔為定位基準,符合前述的基準重合及基準統一原則。
2.該零件先以外圓作為粗基準,車端面和鑽中心孔,再以二中心孔為定位基準粗車外圓,又以粗車外圓為定位基準加工錐孔,此即為互為基準原則,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準面。3號莫氏圓錐精度要求很高。因此,需用V型夾具以2-ф30js5外圓為定位基準達到形位公差要求。車內錐時,一端用卡爪夾住,一端搭中心架,亦是以外圓作為精基準。
3.半精加工、精加工外圓時,採用了錐堵,以錐堵中心孔作為精加工該軸外圓面的定位基準。
對錐堵要求:
① 錐堵具有較高精度,保證錐堵的錐面與其頂尖孔有較高同軸度。
② 錐堵安裝後不宜更換,以減少重復安裝引起的安裝誤差。
③ 錐堵外徑靠近軸端處須制有外螺紋,以方便取卸錐堵。
4.主軸用20Cr低碳合金鋼滲碳淬硬,對工件不需要淬硬部分發(M30×1.5-6g左、M30×1.5-6g、M12-6H、M6-6H)表面留2.5-3mm去碳層。
5.螺紋因淬火後,在車床上無法加工,如先車好螺紋後再淬火,會使螺紋產生變形。因此,螺紋一般不允許淬硬,所以在工件中的螺紋部分的直徑和長度上必需留去碳層。對於內螺紋,在孔口也應留出3mm去碳層。
6.為保證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許淬硬,為此,毛坯總長放長6mm。
7.為保證工件外圓的磨削精度,熱處理後須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並要求達到較細的表面粗糙度。外圓磨削時,影響工件的圓度主要是由於二頂尖孔的同軸度,及頂尖孔的圓度誤差。
8.為消除磨削應力,粗磨後安排低溫時效工序(烘)。
9.要獲高精度外圓,磨削時應分粗磨、半精磨、精磨工序。精磨安排在高精度磨床上加工。
第三部分:編制數控加工程序
要求:能夠根據圖紙的技術要求和數控機床規定的指令格式與編程方法,正確地編制中等復雜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或應用CAD/CAM自動編程軟體編制較復雜零件的加工程序。(至少兩個零件)。
一、 編制軸類零件(1)數控加工程序
如圖3.1所示的零件。
毛坯為 42㎜的棒料,從右端至左端軸向走刀切削;粗加工每次進給深度1.5㎜,進給量為0.15㎜/r;精加工餘量X向0.5㎜,Z向0.1㎜,切斷刀刃寬4㎜。工件程序原點如圖 圖3.1所示。
該零件結構較為簡單,屬典型軸類零件,軸向尺寸80㎜,採用三爪卡盤裝夾即可,選工件回轉軸線及右側面的交點為加工坐標系原點。
1. 選擇刀具編號並確定換刀點
根據加工要求選用3包刀具:1號為外圓左邊偏粗車刀,2號為外圓左偏精車刀,3號刀為外圓切斷刀,換刀點與對刀點重合
2.確定加工路線
1)粗車外圓。從右至左切削外輪廓,採用粗車循環。
2)精車外圓。左端倒角→ 20㎜外圓→倒角→ 30㎜外圓→倒角→ 40㎜外圓。
(3)切斷
3選擇切削用量
選擇切削用量參數見表3.1.
表3.1 選擇切削用量參數
轉數指令 進給速度(mm/r) 刀具
粗車外圓 M43 0.15 1號
精車外圓 M44 0.1 2號
切斷 M43 0.1 2號
編寫程序
O0001
M03T0101 M43 F0.15
G00 X43.Z0.
G01X0.
G00X42.Z0.
G71 U2.R0.3
G71 P1 Q2 U0.25 W0.1 F0.15
N1 G01 X18.
X20.Z-1.
Z-20.
X28.
X30.Z-21.
Z-50.
X38.
X40.Z-51.
Z-82.
N2 X44.
G00Z0
M00
M03 M44 T0202
G70 P1 Q2
G00Z5.
M00
M03 M43 T0303
G00 Z-44.
G01X0.
X44.
G00Z5.
M30
二、 編制軸類零件(2)數控加工程序
加工如圖3-2所示零件,材料45鋼,坯料 60×122。
1、刀具:T1——硬質合金93°右偏刀;
T2——寬3mm硬質合金割刀,D1——左刀尖。
加工工序 材料 刀具
車外圓 硬質合金 T1
切槽 硬質合金 T2
該零件結構較為簡單,屬典型軸類零件,軸向尺寸120㎜,採用三爪卡盤裝夾即可,選工件回轉軸線及右側面的交點為加工坐標系原點。
2、 選擇刀具編號並確定換刀點
根據加工要求選用2包刀具:1號為外圓左邊偏粗車刀,2號刀為外圓切斷刀和切槽刀,換刀點與對刀點重合
3、程序編寫
程序指令 說明
N10 G56 S300 M3 M7 T1; 選擇刀具,設定工藝數據
N20 G96 S50 LIMS=3000 F0.3; 設定粗車恆線速度
N30 G0 X65 Z0; 快速引刀接近工件,准備車端面
N40 G1 X-2; 車端面
N50 G0 X65 Z10; 退刀
N60 CNAME=「LK2」; 輪廓調用
N70 R105=1 R106=0.2 R108=4 R109=0
R110=2 R111=0.3 R112=0.15; 毛坯循環參數設定
N80 LCYC95; 調用LCYC95循環輪廓粗加工
N90 G96 S80 LIMS=3000 F0.15; 設定精車恆線速度
N100 R105=5; 調整循環參數
N110 LCYC95; 調用LCYC95循環輪廓精加工
N120 G0 X100 Z150; 快速退刀,准備換割刀
N125 G97; 取消恆線速度
N130 T2 F.1 S250; 換T2割刀D1有效,調整工藝數據
N140 G0 X42 Z-33; 快速引刀至槽Z向左側
N150 LCEXP2 P8; 調用子程序8次割8槽
N160 G0 X100 Z150 M9; 快速退刀,關冷卻
N170 M2; 程序結束
LK2
N10 G1 X0 Z0;
N20 G3 X20 Z-10 CR=10;
N30 G1 Z-20;
N40 G2 X30 Z-25 CR=5;
N50 G1 X39.98 CHF=2.818;
N60 Z-100;
N70 X60 Z-105;
N80 M17;
LCEXP2
N10 G91 G1 X-14;
N20 G4 S2;
N30 G1 X14;
N40 G0 Z-8;
N50 G90 M17;
第四部分:繪制CAD零件圖
參考文獻:[1]《機械加工工藝學》范崇洛、謝黎明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發行,02年4月第6次印刷
[2]《數控編程加工技術》張思弟、賀曙新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0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3]《基礎數控技術》韓鴻鸞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00年第2次印刷
[4]《數控機床與編程》劉書華主編,機械工程出版社出版,01年第3次印刷
[5]《機械製造工藝基礎》傅水根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03年第1次印刷
7. 常用的夾緊機構有哪些
1、定心夾緊機構:工件在夾緊過程中,利用定位夾緊元件的等速移動或均勻彈性變形來消除定位副製造不準確或定位尺寸偏差對定心的影響,使這些誤差或偏差能均勻而對稱地分配在工件的定位基準面上。
2、螺旋夾緊機構:螺旋副與其他元件相結合,對工件實施夾緊的機構。螺旋夾緊機構在生產中使用極為普遍,螺旋夾緊機構結構簡單,夾緊行程大,且自鎖性能好,增力比大,是手動夾緊中用的最多的一種夾緊機構。
3、聯動夾緊機構:聯動夾緊是指操縱一個手柄或利用一個動力裝置,就能對一個工件的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的多點進行均勻夾緊,或同時夾緊若干個工件。前者稱為多點聯動夾緊,後者稱為多件聯動夾緊。
4、絞鏈夾緊機構:絞鏈夾緊機構是指用絞鏈將杠桿連接,組合後用於夾緊的機構。絞鏈夾緊機構常設計成增力機構,其結構簡單,夾緊動作快,機構摩擦損耗小。在絞鏈臂為小傾角時,增力比較大,與其它聯動的壓板常可獲得大張量,方便了工件的裝卸,它常用於氣動夾緊機構中。
5、斜楔夾緊機構:斜楔夾緊機構主要是利用其斜面移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夾緊工件。斜楔夾緊機構工作原理是:將工件裝入,敲擊斜楔大頭,夾緊工件;加工完畢,敲擊斜楔小頭,使工件松開。生產中很少單獨使用斜楔夾緊機構。
8. 機械畢業翻譯
Mechanics is the branch of physics concerned with the behaviour of physical bodies when subjected to forces or displacements, 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 of the bodies on their environment.
The discipline has its roots in several ancient civilizations.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scientists such as Galileo, Kepler, and especially Newt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what is now known as Classical mechanics.
Significance
Mechanics is the original discipline of physics, dealing with the macroscopic world that humans perceive. It is therefore a huge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Mechanics encompasses the movement of all matter in the universe under the four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or forces): gravity, the strong and weak interaction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Mechanics also constitutes a central part of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knowledge for humanly defined purposes. In this connection, the discipline is often known as engineering or applied mechanics. In this sense, mechanics is used to design and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structures, mechanisms, and machines.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field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mechanics were spawned from the study of mechanics.
Classical versus quantum
The major division of the mechanics discipline separates classical mechanics from quantum mechanics.
Historically, classical mechanics came first, while quantum mechanics is a comparatively recent invention. Classical mechanics originated with Isaac Newton's Laws of motion in Principia Mathematica, while quantum mechanics didn't appear until 1900. Both are commonly held to constitute the most certain knowledge that exists about physical nature. Classical mechanics has especially often been viewed as a model for other so-called exact sciences. Essential in this respect is the relentless use of mathematics in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decisive role played by experiment in generating and testing them.
Quantum mechanics is of a wider scope, as it encompasses classical mechanics as a sub-discipline which applies under certain restricted circumstanc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or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 each simply pertains to specific situations. Quantum mechanics has superseded classical mechanics at foundational level and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explan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rocesses at molecular and (sub)atomic level. However, for macroscopical processes classical mechanics is able to solve problems which are unmanageably difficult in quantum mechanics and hence remains useful and well used.
Einsteinian versus Newtonian
Analogous to the quantum versus classical reformation, Einstein's general and special theories of relativity have expanded the scope of mechanics beyond the mechanics of Newton and Galileo, and made small corrections to them. Relativistic corrections were also needed for quantum mechanics, although relativity is categorized as a classical theory.
There are no contradictions or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so long as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re carefully kept in mind. Just as one could, in the loosest possible sense, characterize classical mechanics as dealing with "large" bodies (such as engine parts), and quantum mechanics with "small" ones (such as particles), it could be said that relativistic mechanics deals with "fast" bodies, and non-relativistic mechanics with "slow" ones. However, "fast" and "slow" are subjective concepts, depending on the state of motion of the observer. This means that all mechanics, whether classical or quantum, potentially needs to be described relativistically. On the other hand, as an observer, one may frequently arrange the situation in such a way that this is not really required.
Types of mechanical bodies
Thus the often-used term body needs to stand for a wide assortment of objects, including particles, projectiles, spacecraft, stars, parts of machinery, parts of solids, parts of fluids (gases and liquids), etc.
Other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sub-disciplines of mechanics, concern the nature of the bodies being described. Particles are bodies with little (known) internal structure, treated as mathematical points in classical mechanics. Rigid bodies have size and shape, but retain a simplicity close to that of the particle, adding just a few so-called degrees of freedom, such as orientation in space.
Otherwise, bodies may be semi-rigid, i.e. elastic, or non-rigid, i.e. fluid. These subjects have both classical and quantum divisions of study.
For instance: The motion of a spacecraft, regarding its orbit and attitude (rotation), is described by the relativistic theory of classical mechanics. While analogous motions of an atomic nucleus are described by quantum mechanics.
Sub-disciplines in mechanics
The following are two lists of various subjects that are studied in mechanics.
Note that there is also the "theory of fields" which constitutes a separate discipline in physics, formally treated as distinct from mechanics, whether classical fields or quantum fields. But in actual practice, subjects belonging to mechanics and fields are closely interwoven. Thus, for instance, forces that act on particles are frequently derived from fields (electromagnetic or gravitational), and particles generate fields by acting as sources. In fact, in quantum mechanics, particles themselves are fields, as described theoretically by the wave function.
Classical mechanics
The following are described as forming Classical mechanics:
Newtonian mechanics, the original theory of motion (kinematics) and forces (dynamics)
Lagrangian mechanics, a theoretical formalism
Hamiltonian mechanics, another theoretical formalism
Celestial mechanics, the motion of stars, galaxies, etc.
Astrodynamics, spacecraft navigation, etc.
Solid mechanics, elasticity, the properties of (semi-)rigid bodies
Acoustics, sound in solids, fluids, etc.
Statics, semi-rigid bodies in mechanical equilibrium
Fluid mechanics, the motion of fluids
Soil mechanics,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s
Continuum mechanics, mechanics of continua (both solid and fluid)
Hydraulics, fluids in equilibrium
Applied / Engineering mechanics
Biomechanics, solids, fluids, etc. in biology
Statistical mechanics, large assemblies of particles
Relativistic or Einsteinian mechanics, universal gravitation
Quantum mechanics
The following are categorized as being part of Quantum mechanics:
Particle physics, the motion, structure, and reactions of particles
Nuclear physics, the motion, structure, and reactions of nuclei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quantum gases, solids, liquids, etc.
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 large assemblies of particle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Fluid Dynamics Division,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9. 急用~~~~
這位仁兄這是使用說明說的正版翻譯版本,因為字數有限我就不全部貼上來了你可以到網站上看,希望對你能有大的幫助.......
http://bbs.qichetuangou.com/simple/index.php?t30868.html
尊敬的菲亞特轎車用戶:
您好!感謝您信賴菲亞特轎車,同時也祝賀您選擇了菲亞特轎車,因為您即將享受到世界級的品質和服務。我們也將欣慰地看到菲亞特轎車成為您工作和生活中的好夥伴,伴您的人生路途一路順風。
本說明是與您的隨車說明書配套使用的,目的是讓您盡快了解菲亞特轎車的特點,並能按最佳方式使用。共分為:起步准備、熟悉車輛、汽車駕駛、汽車維護四節。如果您在看的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請參閱說明書的相應章節。
第一節 起步准備
本節的目的是為了讓您很快地熟悉駕駛室內的控制裝置、警告燈、儀表和主要裝置。
首先,請您坐到駕駛座上。正對駕駛座的是儀錶板,上面有基本的燃油表、轉速表、車速表、里程數記錄器和發動機水溫表,不同的車型還加有車外溫度顯示器或變速器檔位顯示器。各儀表的具體位置請參閱說明書第 10 頁的圖示。
接著我們來了解一下菲亞特 Code 第二代防盜系統。為了增強防盜能力,派力奧轎車裝有發動機電子鎖止系統,在拔出點火開關鑰匙時這個系統就會自動起動。實際上,每把鑰匙手柄中均內含一個電子裝置,此裝置每次在起動發動機時通過在點火開關內的一個天線環而發出一個無線電頻率波。調制後的信號成為電腦用來識別鑰匙的密碼,只有在識別無誤的條件下,發動機才能起動。所以有了還有菲亞特 Code 第二代防盜系統,真的可以讓您高枕無憂了。還有轉向柱鎖止系統。將鑰匙拔出點火開關時,轉向柱鎖止系統就會自動接合,這樣就不能旋轉方向盤使輪胎轉動。將鑰匙轉動到位置 MAR 時,轉向器鎖止系統就脫開。
然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怎麼調節座椅和頭枕的位置。您可以拉起座位下面的開關調節前後距離,還可以旋轉座位旁邊的黑色旋鈕來調節靠背傾斜度,這樣可以把座椅調整到使您感覺最舒適的狀態。調整頭枕時,應使其支撐在頭部而非頸部,並確保頭枕在合適的位置上固定。因為如果有車從後面撞來,只有頭枕支撐在頭的後部才能起保護作用。頭枕還可以取下,具體操作參閱說明書第 29 頁。使用安全帶時,為了獲得最大程度的保護,保持座椅靠背處於直立位置,靠緊靠背,使安全帶貼緊上半身和骨盆。在座椅過分傾斜後躺的狀態下,切勿使用安全帶。轉向燈及雨刷等部件的控制是通過轉向柱兩旁的操縱桿進行控制的。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怎樣調節車外後視鏡。根據不同的車型有不同的後視鏡,所以分為手動調整和電動調整。手動調整時通過撥動車內的一個旋鈕來調整角度;電動後視鏡則只需選擇按動按鈕就可以完成。後視鏡的位置根據您駕車時的視角來調整,調整到使您的觀察車後范圍最佳的角度為止。但應注意由於車的右後視鏡反射面為拋物面,使視野變大,影像變小,產生鏡內影像物體比實際物體遠的印象,所以要把握好距離。
然後,我們來看空調的控制開關。本車空調是環保空調,空調系統使用 R134a 製冷劑,在意外泄漏的情況下,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禁止使用與本空調系統部件不相容的 R12 製冷劑。空調的控制區域在控制面板下方,共有四個控制開關,分別是空調溫度調節旋鈕、空氣內循環調節桿、風扇風速調節及空調系統開關旋鈕和空氣流向分配旋鈕。在控制面板的中央一個大的紅色按鈕,上面標有三角形符號的是緊急信號燈的開關,需要注意:緊急故障信號燈的使用,必須按交通法規執行,駕駛員必須遵守交通法規規定。
然後,我們再來看緊急信號燈上面的按鈕,它們從左到右分別是前霧燈開關、後霧燈開關和後風擋加熱開關,他們和左操縱桿配合使用,具體操作方法請參閱說明書第 15 頁。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車門上電動窗的控制按鈕。按不同車型,配有手動窗、前電動窗和前後電動窗三種。配有電動窗的車車內除了駕駛座旁的車門上有四個車窗的控制按鈕外,另外三個車門上都有一個控制本車窗的按鈕,提起或按下按鈕就能控制車窗的升降,但若是按下駕駛室車門上的 LOCK 按鈕,則另三個車門上的按鈕將不起作用,這樣可以在行車途中使坐在後排的小孩子打不開車窗,以免造成危險。了解完電動窗的使用方法後,我們來看一下怎樣開啟行李箱。您可以用點火鑰匙從外部打開行李箱,也可以提起在駕駛座底板上的手柄來打開行李箱。注意只有在停車狀態下才能打開行李箱,因此當轎車在行駛時,不要拉動行李箱門開關。在關 閉行李箱時,應先放下箱門,然後猛然壓下,使箱門鎖住,同時可聽到鎖扣的「咔嗒」聲。行李箱內有一頂燈可以照明,當箱門被打開時,頂燈即亮。 發動機艙蓋用駕駛台下的手柄來打開。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請參閱說明書第 65 到 66 頁。
最後,讓我們了解加油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第一 EX 、 HL 和 HLX 車型使用辛烷值( R.O.N )不低於 91 的無鉛汽油; SPEEDGEAR 車型使用辛烷值( R.O.N )不低於 93 的無鉛汽油。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禁止在燃油箱中加註含鉛汽油。因為三元觸媒轉化器裝置會受到損害,失去效率,並且無法維修。第二盡量在油量感測器最低油位指示燈亮之前加油,至少在最低油位指示燈亮後盡快加油。不要油量不足時行車旅行,因為燃油供給的間斷可能導致對排氣系統和三元觸媒轉化裝置的損壞。打開加油蓋的車內開關在駕駛座旁邊的地板上,提起它,就能打開油箱蓋。若不能打開,就拉動行李艙內右側的一個拉環。有了車內開啟裝置後,能給您加油帶來很大的方便。聽完這段內容後,相信您對車內的主要部件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來的一節,我們將帶您熟悉整個車輛,讓您對自己的愛車了如指掌。
第二節 熟悉車輛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菲亞特第二代 CODE 防盜系統。請檢查一下,您手裡現在應該有兩把鑰匙和一張代碼卡。
鑰匙的功能有:起動發動機、打開 / 關閉車門、打開 / 關閉行李箱門和關閉副駕駛座安全氣囊這幾項。如果車上配有電子報警系統,鑰匙在以上功能外還增加了門鎖和電子報警系統的遙控操作。
代碼卡的作用是:第一,用於緊急啟動,第二是需要配製鑰匙時,也需要代碼卡。因此代碼卡十分重要,不能復制因此要妥善保管不要放在車里,而且應當熟記代碼卡上註明的電子代碼,以便需要時進行緊急起動。如果要配鑰匙,應同南京菲亞特經銷商聯系,並帶上所有的鑰匙和代碼卡。南京菲亞特經銷商將存貯所有新的鑰匙和原有鑰匙數據,南京菲亞特經銷商可以要求用戶出示有關證明。注意,連原來的鑰匙,最多隻能配到八把。
在有的車型上配置有電子報警系統,它有輪廓監視功能和容積監視功能,當有下列情況時,電子報警系統會發出報警聲。當車門、發動機倉蓋或者行李箱門被打開;蓄電池斷開或者電子警報系統電源被切斷;在車內有物體移動容積監視;鑰匙轉到 MAR 位置時菲亞特 CODE 密碼系統不能識別。報警系統發出報警聲的同時,指示燈會閃爍。這樣持續 26 秒。如果造成報警的原因仍然存在,將會再次觸發警報器響和轉向指示燈閃爍直至最終僅有轉向指示燈閃爍。報警時指示燈閃爍的次數是有意義的: 1 次閃爍表示一個或多個車門; 2 次閃爍表示後行李箱; 3 次閃爍表示發動機倉; 4 次閃爍表示容積感應器; 6 次閃爍表示點火鑰匙電源; 7 次閃爍表示蓄電池連線切斷; 8 次閃爍表示警報器連線切斷; 9 次閃爍表示至少有 3 個原因如果一直亮表示遙控開關電池缺電。電子報警系統的打開和關閉是通過點火鑰匙來進行的。
要打開電子報警系統時輕輕按下鑰匙上的遙控按鈕。你將聽到「嘀」的一聲同時轉向指示燈將會亮大約 3 秒。同時儀錶板上的報警指示燈將會閃爍,表示報警系統已打開;再次按下遙控開關上的按鈕。你將聽到兩聲「嘀」並且轉向指示燈將會閃爍 2 次,表示報警系統已關閉。如果當遙控按鍵按下後,信號燈只閃爍一次或是儀錶板上指示燈在點火鑰匙轉到 MAR 位置後只亮 60 秒,表示點火鑰匙內的電量不足。
接著,我們來介紹一下使用點火鑰匙時的注意事項。點火鑰匙插入鑰匙孔後,可以轉到 4 個位置。轉到 STOP 時,發動機熄火,鑰匙可拔出,轉向柱鎖止。有些電氣裝置比如:汽車收放機、 中央門鎖等可工作。轉到 MAR 位置時:車輛駕駛位置。所有的電氣裝置均可工作。轉到 AVV 位置時:發動機起動;轉到 PARK 位置時:發動機熄火、停車燈發亮、鑰匙可拔出,轉向器鎖止。
需要注意的是。方向盤可以通過轉向柱上的開關來調節角度。首先將開關向上拉,然後調整方向盤到滿意的角度後,把開關按下,固定方向盤的位置。就這樣,角度調節的同時方向盤的上下也得到了調整。在汽車行駛中,安全帶對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請仔細閱讀特別是有關的注意事項。
為了提高安全帶的保護作用,菲亞特轎車都配有預張緊器,不同的車型上還配有安全氣囊。預張緊器通過一個感測器在碰撞發生時,將安全帶織帶收回幾厘米,這樣確保安全帶貼緊乘員身體之後再開始限製作用。預張緊器是否觸發,可由卷軸裝置的鎖止看出,安全帶不會再可以被抽出。可能會產生一些輕煙,它對人體無害,也不表示著火。預張緊器無需維護和潤滑。對原來狀態的任何更改措施,均會使預張緊器失效。因(洪水、風暴等)例外的自然事件,預張緊裝置如果受潮和沾上污泥,就必須更換。為獲得預張緊器最大的保護作用,安全帶佩戴時貼緊胸部和髖部。任何條件下不要對預張緊裝置的組件進行拆裝或維修,所有這方面的工作應由專業授權人員操作,請同南京菲亞特經銷商聯系。預張緊器只能使用一次。在事故之後,若預緊裝置已啟用,請同南京菲亞特經銷商聯系進行更換。預張緊器有效期,從標牌上標注的製造日期算起為 10 年。在接近失效期時,預張緊器應更換。在預張緊器部位引起碰撞、振動或局部加熱( 100 ℃以上,持續時間最長 6 小時),可能會對預張緊器造成損壞或觸發預張緊器。這些情況不包括路面高低不平,偶然越過人行道小障礙物等引起的振動。必要時,同南京菲亞特經銷商聯系。
安全氣囊是一種在正面碰撞情況下工作的安全裝置。安全氣囊包括一個瞬時充氣袋,充氣袋裝在專用箱中,具體位置如下:對於駕駛員,在方向盤中部;對於乘員,在儀錶板上,充氣墊體積比較大。安全氣囊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在駕乘者和方向盤或儀錶板之間放置充氣墊,在中、高嚴重程度的正面碰撞情況下保護駕乘人員。如果遇碰撞,未佩戴安全帶的人員就會向前移動,就可能碰到仍在打開階段的充氣墊。在這種情況下,充氣墊所提供的保護就會降低。因此,安全氣囊是安全帶使用的輔助裝置,而不是替代裝置。如遇低嚴重程度的碰撞,(安全帶所產生的約束作用就足夠),安全氣囊就不會激活。在同可變形或可活動物體(比如,道路標志牌、冰塊或雪堆、停著的汽車等)碰撞中,在後部碰撞中(比如,其它車輛追尾),側面碰撞,如鑽入其它車輛或保護隔桿(比如,卡車或護欄)下方,與安全帶比較,安全氣囊不會提供附加保護,其激活條件不滿足,因此,安全氣囊就不會激活。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氣囊未激活並不表示氣囊系統工作不正常。
如果您的車型配有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必須注意:千萬不要將兒童放在副駕駛座上,否則會造成危險。如果關閉副駕駛座用點火鑰匙。在手剎的前面有一個小蓋,打開蓋子,將點火鑰匙插入並旋轉到 OFF 位置,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即可關閉。反之,旋到 ON 位置,就是打開氣囊。對安全氣囊,還應該注意的是:將點火鑰匙開關轉動到位置 MAR ,安全氣囊警告燈亮,約 4 秒之後熄滅。如果指示燈不亮,如果指示燈不熄滅,如果行車中指示燈亮,就立即同南京菲亞特經銷商聯系。(在乘員側正面安全氣囊關閉開關在位置 ON 時),將點火鑰匙轉動到位置 MAR ,氣囊指示燈就亮約 4 秒鍾,再閃爍約 4 秒鍾,以提醒如遇撞車安全氣囊將打開,然後,警告燈應熄滅。在方向盤或副駕駛座側安全氣囊盒上,切勿貼膠條或其它物品。行駛時切勿在胸前懷抱物品,切勿嘴含煙斗、鉛筆等。如遇碰撞,安全氣囊工作就可能造成嚴重傷害。駕駛時雙手握穩方向盤邊緣,這樣,安全氣囊如工作充氣,不會遇到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的障礙物。駕駛時身體切勿向前彎曲,挺直後背緊靠座椅靠背。如果汽車遭到盜竊或盜竊未遂,如果汽車受到破壞作用、洪水或淹沒,須要由南京菲亞特經銷商對安全氣囊系統進行檢查。記住點火鑰匙插入並在位置 MAR 時,即使發動機已熄火,如果停止的汽車被另一輛行駛的汽車碰撞,安全氣囊也可能會激活。因此,即使汽車靜止時也禁止將兒童放置在前座椅上。
另一方面,汽車停止時,如果鑰匙未插入,安全氣囊就不會因碰撞而激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氣囊未激活,不能作為安全氣囊系統工作不正常的跡象。只有在汽車未超載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正面安全氣囊和預張緊器工作正常。切勿超過最大允許載重量。安全氣囊不能替代安全帶,但能提高安全帶的效力。另外,如遇低速正面碰撞、側面碰撞,追尾或翻車,由於正面前安全氣囊不會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駕乘人員受到安全帶的保護,所以,必須佩戴安全帶。安全氣囊必須在正確的使用方法下才能發揮其保護作用,所以請您完全按照廠家所規定的使用,如果還有疑問,請查閱說明書的相關部分。
介紹完氣囊後,我們來看一下空調系統的使用方法。空調系統的出風口按位置共分為 5 類,大部分在駕駛台上,有些出風口是方向可調式的,可以調節出風量和出風方向。請您先看說明書相關內容,認識一下空調系統的四個控制鍵和旋鈕,然後就可按照下面的過程進行製冷和制熱的操作。製冷時,在汽車發動的情況下,將空氣溫度調節旋鈕轉到藍色區域,因為藍色區域是代表製冷區域,紅色代表制熱。然後調節風扇速度調節旋鈕,數字 1234 代表風速大小, 1 是最小, 4 是最大。再撥動空氣循環調節滑塊,形成車內空氣循環,接著旋轉空氣分配按鈕,選擇您希望的出風口出風。最後,按下風扇調節旋鈕,空調系統就開始工作了。相應的,制熱時,把空氣溫度調節旋鈕旋到紅色區域,其於的操作和製冷相同。如果想為擋風玻璃和側窗除霜時,只需將空氣分配按鈕調到除霜的位置即可。為後窗除霜時,按下主出風口上方的四個按鈕中的除霜按鈕就可以了,除霜完畢後,立即關閉除霜開關。
接著我們來介紹一下菲亞特特有的安全裝置: FPS 防火系統。 FPS 防火系統是一種安全燃油切斷開關。這個開關在發生碰撞時,就會自動工作,切斷供油,從而使發動機停住。它的控制是通過駕駛室下的一個開關來進行的。如果發生碰撞事故後,在查看沒有任何漏油現象,而轎車也處於正常狀態可以繼續運行時,那您就按下控制開關,接通供油系統。若是聞到燃油的氣味,或者看到漏油了,切莫打開開關,以免發生著火的危險。在發生碰撞事故後,請牢記將點火鑰匙轉到 STOP 位置上,以免發生蓄電池放電。
菲亞特轎車還有一個獨有的安全裝置,就是 FOLLOW ME HOME 帶我回家系統,它是一個人性化裝置。當您夜晚回家時,將車停到車庫後,車庫到家還有一段距離。假如在這段路上沒有燈光的話,就由您的車來為您照明吧。在發動機熄火兩分鍾內,取下鑰匙,將左控制手柄向上拉一下,前照燈就會亮 30 秒,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多拉幾次,每拉一次就多亮 30 秒,最長時間達到 5 分鍾。就這樣,讓菲亞特轎車為您服務到家。
了解完 FPS 防火系統和 FOLLOW ME HOME 系統後,讓我們來看一下怎樣開關車門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不同的車型配有不同的門鎖系統。若有中控鎖的車型,在車外關門時,您只需在四門都關好的情況下把車鑰匙插入鎖孔並順時針旋轉,同時聽到「嗒」的一聲,表示中控鎖啟動了;當您在車內時,可以通過按下前門上的 LOCK 開關來啟動中控鎖。如果有門沒有關上的情況下鎖門,則沒關好的門沒被鎖上,而關好的門會被鎖上。若您在車外鎖門,則需要檢查四門是否關好,在車內時,如果儀錶板上有開門自檢燈,門沒關好時,它會閃爍,提醒您關好車門。如果是帶有遙控門鎖的車型,則在車外關門時可以通過按鑰匙上的遙控按鈕進行操作。菲亞特轎車還特設了一個人性化裝置,兒童安全鎖。這樣可以避免行車時坐在後排的兒童自己打開車門造成危險。
然後來看一下發動機艙蓋的開啟方法。首先拉動儀錶板下的拉桿,然後把手伸入發動機艙蓋打開的縫隙中按壓中間的一個鎖扣,最後就可以掀起艙蓋,並從左邊的卡夾中拉出支撐桿,將桿頭放入艙蓋的固定位置。注意:支撐桿沒有固定好,可能會造成發動機罩猛地落下。關閉發動機罩時用一隻手托起發動機罩,同時用另一隻手將支撐桿從支撐桿座拆下來,再放入鎖止裝置上夾緊。然後放下發動機罩,在距離發動機倉約 20 厘米的位置鬆手,機罩自然下落,發動機罩自動關閉。
最後,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制動系統。制動系統是先進的真空助力的盤式和鼓式制動系統。有些車型還配置有 ABS 和 EBD 。 ABS 和 EBD 是制動系統的輔助工具,有了它們,在剎車時,就不會產生輪胎抱死的情況,可以在剎車過程中轉動方向盤,饒開障礙物。當您在剎車時,一腳踩下踏板,不要松,這時會聽到連續的「嗒嗒」聲,這表明 ABS 系統正在工作。當然了, ABS 並不能提高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力,所以當在光滑的路面上開車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EBD 電子制動力分配與 ABS 配合能提高制動系統的性能。如果 ABS 發生故障的話,儀錶板上相應的警告燈會亮,此時請立刻同南京菲亞特的經銷商聯系排除故障。
第三節 車輛駕駛
相信您對駕車的一般步驟都是得心應手了,所以在本節中重點介紹在駕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在發動機不能起動的情況下不要用推、拉或者沿下坡滑行的方式啟動發動機。因為這樣會導致燃油流入氧化催化裝置造成無法維修的損壞,還有在發動機起動前,伺服系統和發動機轉向都是不工作的,因此,在操作制動踏板和方向盤是比平時更費力。在熄滅發動機前突然踩油門踏板沒有任何實用目的,而且還浪費燃料。
停車後,關閉發動機,拉緊手制動器,使用手動變速器時如果車輛面向上坡掛入一檔;如果車輛面向下坡則掛入倒檔。使用 SPEEDGEAR 自動變速箱時,將變速桿放置 P 檔。讓車輪轉向道路側邊或人行道,如果車輛停在陡坡之上,建議用楔子或石塊塞住車輪請不要將點火鑰匙停留在 MAR 的位置上,以避免蓄電池放電。當您離開車子時要記住拔出鑰匙。注意絕對不要將無人照看的小孩單獨留在車內。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下換擋變速時的注意事項。1、操縱手動變速箱時,注意要將離合器踏板踩到底,所以應該檢查一下踏板下面沒有阻礙踏板的東西。2、還有在駕駛時不要將手放在變速桿上,因為輕微的外力都會導致變速箱內部件的提前磨損。如果是自動檔車型,則因為有最先進的電控無級變速箱,所以換擋時十分方便而且順暢。我們先來熟悉一下所有的檔位。 P 檔是停車檔, R 檔是倒檔, N 是空擋,在等紅燈這種短暫的停車情況下,可以掛 N 檔,讓發動機怠速; D 檔是常規檔,在一般行車情況下使用它。 L 檔是增強檔,當您在上坡時可以使用 L 檔來增加扭矩或者在下坡時使用 L 檔來提供發動機制動。在一般的路面上不要使用 L 檔,這樣會增加燃油消耗。在 D 檔旁邊還有個標著 E 的按鈕,這是經濟模式的按鈕,按下它,汽車在行駛時會被限制轉速,這樣就可以達到省油的目的。
自動檔車型還提供了順序手動換擋模式。 + 號為加檔,—號為減檔。在 D 檔時將變速桿左推,進入手動模式,這時把變速桿向前推一下就掛入高一檔,同時儀錶板上的檔位顯示器也顯示出現在處於第幾檔;相應的,向後推一下,就掛入低一檔。本變速箱一共提供了 6 個手動檔位。熟悉完檔位後,我們來看一下車子的起動步驟。首先,車子起動時踩下制動踏板,發動機空轉。然後選擇需要的檔位。最後再轟油門,逐步加速,車輛將會起步。在超車等需要快速加速的情況下,可將油門踏板踩到底,啟動 KICK-DOWN 功能獲得快加速狀態。
接下來,我們將向您講解安全駕駛,以及在行車途中如何減少運行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方面的內容。菲亞特汽車公司在設計自己的產品時,在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保障行車途中安全的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司機的駕車方式,所以在接下來的一些建議中,您可能對其中的大部分都很熟悉了,但還是希望您能仔細地看完,相信我們的建議會對您的駕車方式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