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綜合自動化系統自動控制裝置

綜合自動化系統自動控制裝置

發布時間:2021-12-08 03:20:48

⑴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系統

1.系統構成:由間隔層綜合自動化系統(包含監控單元和通訊匯流排)及變電站層監控系統構成;
2.系統特點:分層分布式結構,集測量、保護、控制、監測故障錄波及其分析、運行日誌、事件存儲、保護投退、通訊及參數設置等多功能於一體;
3.適用范圍:10KV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線路保護,主設備保護和測量控制系統;
4.保護單元:線路、主設備保護裝置,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微機五防和其他自動化裝置;
5.監控軟體規約: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組件構架標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級監控軟體系統; 間隔層自動化系統主要由各種保護單元構成如線路保護裝置、主設備保護、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 微機五防裝置和自動化裝置組成。在橫向方面,間隔層的設備或監控單元均可直接下放到開關櫃就地安裝,大大減少了二次接線,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只僅僅處於同一現場通訊匯流排上。在安裝方式
上,可採用分散、集 中組屏等安裝方式。間隔層完成電量和非電量的採集計算,實現對設備、線路等的保護或控制,並為變電站層 監控系統提供可靠的通訊介面。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測量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等)經過功能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同樣採用分布式結構,包括監控後台軟體、當地監控PC機、遠動通信介面和用於專業管理的工程師站PC機以及專用設備和網路設備等。有許多提供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方案的生產商如三旺通信、瑞科電氣、三意時代等,同時提供多種系統中的產品以及相關搭建問題。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通過組態完成全站檢測功能,全面提供線路、 主設備等的電量、非電量等運行數據,完成對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的控制等,並具有保護信息記錄與分析、 運行報表、故障錄波等功能。

⑵ 電力監控後台系統和電力綜合自動化系統什麼區別

綜合自動化系統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經過功能的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設備及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保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電力監控系統以計算機、通訊設備、測控單元為基本工具,為變配電系統的實時數據採集、開關狀態檢測及遠程式控制制提供了基礎平台,它可以和檢測、控制設備構成任意復雜的監控系統,在變配電監控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可以幫助企業消除孤島、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變配電過程中異常的反應速度。
變電站綜合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基本特徵
1)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2)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3)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4)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5)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6)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7)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⑶ 電力監控後台系統和電力綜合自動化系統什麼區別

⑷ 工業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與製造執行系統有什麼區別

製造執行管理系統(MES)是企業CIMS信息集成的紐帶,是實施企業敏捷製造戰略和實現車間生產敏捷化的基本技術手段。本文介紹了MES的概念、功能模型,以及MES與ERP及現場自動化系統之間的關系,並且描述了MES系統的典型結構。概述製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占據中心地位。伴隨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中國正在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中國的製造業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如何迅速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信息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縱觀我國製造業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現狀,建設的重點普遍放在ERP管理系統和現場自動化系統(ShopFloorControlSystem,SFC)兩個方面。但是,由於產品行銷在這一、二十年間從生產導向快速地演變成市場導向、競爭導向,因而也對製造企業生產現場的管理和組織提出了挑戰,僅僅依靠ERP和現場自動化系統往往無法應付這新的局面。工廠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ES)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工廠製造執行系統MES是近10年來在國際上迅速發展、面向車間層的生產管理技術與實時信息系統。MES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快速反應、有彈性、精細化的製造業環境,幫助企業減低成本、按期交貨、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提高服務質量。適用於不同行業(家電、汽車、半導體、通訊、IT、醫葯),能夠對單一的大批量生產和既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又有大批量生產的混合型製造企業提供良好的企業信息管理。目前國外知名企業應用MES系統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國內許多企業也逐漸開始採用這項技術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返回企業計劃層與過程式控制制層之間的信息「斷層」問題我國製造業多年來採用的傳統生產過程的特點是「由上而下」按計劃生產。簡單的說是從計劃層到生產控制層:企業根據訂單或市場等情況制定生產計劃—生產計劃到達生產現場—組織生產—產品派送。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也大都放在計劃層,以進行生產規劃管理及一般事務處理。如ERP就是「位」於企業上層計劃層,用於整合企業現有的生產資源,編制生產計劃。在下層的生產控制層,企業主要採用自動化生產設備、自動化檢測儀器、自動化物流搬運儲存設備等解決具體生產(製程)的生產瓶頸,實現生產現場的自動化控制。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現代生產管理理念的不斷更新,一個製造型企業能否良性運營,關鍵是使「計劃」與「生產」密切配合,企業和車間管理人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生產現場的變化,作出准確的判斷和快速的應對措施,保證生產計劃得到合理而快速修正。雖然ERP和現場自動化系統已經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但是由於ERP系統的服務對象是企業管理的上層,一般對車間層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詳細的支持。而現場自動化系統的功能主要在於現場設備和工藝參數的監控,它可以向管理人員提供現場檢測和統計數據,但是本身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管理系統。所以,ERP系統和現場自動化系統之間出現了管理信息方面的「斷層」,對於用戶車間層面的調度和管理要求,它們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或功能薄弱。比如面對以下車間管理的典型問題,它們就難以給出完善的解決手段:?出現用戶產品投訴的時候,能否根據產品文字型大小碼追溯這批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信息?能否立即查明它的:原料供應商、操作機台、操作人員、經過的工序、生產時間日期和關鍵的工藝參數??同一條生產線需要混合組裝多種型號產品的時候,能否自動校驗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裝配錯誤、產品生產流程錯誤、產品混裝和貨品交接錯誤??過去12小時之內生產線上出現最多的5種產品缺陷是什麼?次品數量各是多少??目前倉庫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後工序線上的每種產品數量各是多少?要分別供應給哪些供應商?何時能夠及時交貨??生產線和加工設備有多少時間在生產,多少時間在停轉和空轉?影響設備生產潛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設備故障?調度失誤?材料供應不及時?工人培訓不夠?還是工藝指標不合理??能否對產品的質量檢測數據自動進行統計和分析,精確區分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將質量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能否廢除人工報表,自動統計每個過程的生產數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碼?MES的定位,是處於計劃層和現場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執行層,主要負責車間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一個設計良好的MES系統可以在統一平台上集成諸如生產調度、產品跟蹤、質量控制、設備故障分析、網路報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統一的資料庫和通過網路聯接可以同時為生產部門、質檢部門、工藝部門、物流部門等提供車間管理信息服務。系統通過強調製造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幫助企業實施完整的閉環生產,協助企業建立一體化和實時化的ERP/MES/SFC信息體系。CIM計算機集成製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簡稱,CIM。20年來,CIM概念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CIM在世界各工業國的推動下,歷經了百家爭鳴的概念演變而進入蓬勃發展時期。80年代初,美國和日本關於CIM的定交基本上都是緊密圍繞製造和產品開發這一范圍。德國自80年代初期開始注意探討CIM這一主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概念定義,直到1985年(聯邦)德車經濟和平委員會(AWFA)提出了CIM的推薦性定義,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統一。其推薦的定義是:CIM是指在所有與生產有關企業部門中集成地用電子數據處理,CIM包括了在生產計劃和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之間信息技術上的協同工作,其中為生產產品所必需的各種技術功能和管理功能應實理由集成。1990年美國IBM公司對CIM的定義是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組織的生產率和響應能力。1991年日本能率協會提出CIM的定義為:為實現企業適應今後企業環境的經營戰略,有必要從銷售市場開始對開發、生產、物流、服務進行整伍優化組合。CIM是以信息作為媒介,用計算機把企業活動蠅多種業務領域及其職能集成起來,追求整體效率的新型生產系統。最近歐共體CIM-OSA(開放系統結構)課題委員會(21個歐洲自動化公司和研究機構,包括IBM,DEC,HP公司在歐洲的分公司,概括了上述各國CIM定義的基本要點,其一是業的各個生產環節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統一考慮:二是整個製造生產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採集、傳遞和加工處理的過程。它對CIM的定義是:「CIM是信息技術和生產訴綜合應用,其目的是提高製造型企業的生產率和響應能力,由此,企業的所有功能、信息、組織管理方面都是一個集成起來的整體的各個部分」。我國經過7年多863計劃對CIM的實踐,認為「CIM是一種組織、管理與運行企業生產的新哲理,它助計算機硬、軟體,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技術、製造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將企業生產全部過程中有關人、技術、經營管理三要素集成起來,並將其信息流與物流有機地集成及優化運行,以實現產品高質、上市快、面本低、服務好(簡稱T.Q.C.S),從而使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對上述定義可進一步闡述為如下5點:1.CIM是一種組織,管理與運行企業生產的哲理,其宗旨是使企業的產品質量高、上市快、成本低、服務好、從而使企業贏得競爭。2.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即市場分析、經營決策、管理、產品設計、工藝規劃、加工製造、銷售、售後服務等全部活動過程是一佣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要從系統的觀點進行協調,進而實現全局優化。3.企業生產的要素包括人、技術及經營管理。其中,尤其要重視發揮人在現代化企業生產中的主導作用。4.企業生產活動中包括信息流(採集、傳遞和加工處理)及物流兩大部分,現代企業中尤其要重視信息流的管理運行及信息流與物流間的集成。5.CIM技術是基於現代管理技術、製造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具體講,它綜合並發展了企業生產各環節有關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包括計算機輔助經營管理與決策技術、計算機輔助建模、模擬、實現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與控制技術等。CIM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一種哲理,一種指導思想。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便是這種哲理的實現。CIMS可定義為是通過計算機硬、軟體,並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技術、製造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成並優化運等到的復雜的系統。企業類型不同,例如單件生產的企業與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企業或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其生產經營辨認式是不同的;離散型製造業和流程工業與經營目標不同,企業的基礎條件不同,原有計算機資源不同,其實現CIM的方案、過程與結果也將是淡同的。因而,我們說企業的類型不同、生產的產口不同、生產的批量不同、生產的工藝不同、自動化的基礎不同、管理的體制不同、經營的策略不同就會在CIMS的規模、組成、實現途徑及運行模式等方面有所差異。近年來,國際上在CIMS的研究與實踐上有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並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簡稱CE)、精良生產(LeanProction)和靈敏製造(AgileManufacturing)等。1987年美國防分析研究所提出並行工程的定義是:「並行工程是對產品設計及其相關過程(包括製造過程和支持過程)進行並行、一體化設計的一種系統化的工作模式。這種工作模式力圖使開發者從一開始就考慮到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系,包括質量、成本、進度與用戶需求。」可見CE和CIMS的目的是相同的,二者都是通過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壓縮成本、提供優質服務,即T.Q.C.S,來贏得競爭。CIMS著重於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即通過風格、資料庫把企業中形成的自動化系統集成起來,實現生產計劃自楠向下的統一制訂與運行,但是生產過程運行的組織結構及管理基本上是傳統的,各部門與環節在運行中,基本仍是順序獨立進行的。管理者在CIMS信息集成基礎上,有了對整個進程的了解,可以實現有效的監控,因此在T.Q.C.S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競爭的激烈,不斷開利用資源(技術、人、設施),盡可能壓縮開始時間,因而必須對每一上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階段進行分解、分析、開發全過程的優化設計與集成,按產品大小,涉及范圍及處理方式,組織多專業開發組負責整個產品開發,減少開發過程中的「反復改動」。這種開發過程要求開發組內協調工作(TeamingWork),過程交互的並行進行。為了適應多專業的協調工作,必須建立一個環境,從而對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個內部可以交互操作的CE支持環境,包括信息交換平台和數據交換標准,這個環境並行進行。為了適應多專業的協調工作,必須建立一個環境,從而對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個內部可以交互操作的工作,必須建立一個環境,從而對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個內部可以交互操作的CE支持環境,包括信息交換平台和數據交換標准,這個環境並行地支持產品開發的全過程。這使得CIMS從信息集成境入功能集成和優化,這也必將涉及人與組織體制。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了「國際汽車計劃(IMVP)」的專門機構,通過5年對美國、日本及一些歐洲國家汽車工業的全面、深入的調研,於1990年寫了「改變世界的機器(TheMachineThatChangedtheWorld)」一書,該書作者詹姆斯.沃麥克、丹尼爾『瓊斯、丹尼爾,魯斯總結了日本的製造業幾十年成功經驗,首先提出了「人」為中心,生產經理上的每一個工人在生產出現故障時都有權讓一個工區的生產停下,以消除故障;企業里所有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的終身雇員;職工是多面手,公司各部門間人員密切合作,並精良生產方式第二個特點是以「簡化」為手段排除生產中一世不產生價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驅動的簡化生產,簡化了產品開發過程,採用並行開發方法,在產品開發一開始就將設計、工藝和工程等方面的人員組成項目組,各方面的人集中起來,大量的信息處理在組內即可完成,簡化了信息的傳遞,使系統反應十分靈活,使產品開發時間得資源都減少。還簡化了組織機構和減少了非生產的費用,撤掉如修理工、清潔工、檢驗員和零件庫存管理員等間接工作崗位和中間管理層,從而減少了資金積壓,減少了大量非等到產費用。精良生產不斷改進,以「盡善盡美」為最終目標。它的核心是精簡,精簡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過程中一切不產生附加值的環節。它是多方面的管理,從管理角度解決T.Q.C.S問題以贏得競爭。

⑸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綜合自動化系統顯特徵

概括的說有四點:具有功能綜合化,結構微機化,操作監視屏幕化,運行管理智能化。 1. 提高供電質量,提高電壓合格率;
2. 提高了變電站的安全可靠、運行水平;
3. 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
4. 減少維護工作量;
5. 實現無人值班變電站。 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子系統:
1. 監控子系統的功能
1) 數據採集;
2) 事件順序記錄;
3) 故障記錄、故障錄波和測距;
4) 操作控制功能;
5) 安全監視功能;
6) 人機聯系功能;
7) 列印功能;
8) 數據處理與記錄功能;
9) 諧波分析與監視;
2. 微機保護子系統的功能
3. 電壓、無功綜合控制子系統
4. 低周減載子系統的功能
5. 備用電源自動投切控制子系統的功能

⑹ SPE8000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什麼功能有哪些

SPE8000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中瑞鴻電氣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本行業先進性的變電站內綜合自動化系容統。該系統在多年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開發研究及運行經驗基礎上,結合電力部門的要求,運用新工藝、新技術而推出的新一代集保護、監測、控制、故障錄波、通信於一體的新型數字式綜合自動化系統。該系統採用分層分布式結構,具有良好的易擴展性、易操作性、易維護性。
SPE8000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功能有:完整的安全自動控制功能、數據採集及處理功能、分散式小電流接地選線、分散式電壓自動調節、防誤操作閉鎖控制功能和多種安全保密性措施、可在線修改系統參數,便於改造和擴充、報警及事件記錄功能、故障錄波分析功能、全站GPS同步對時、基於國際標準的開放式軟體系統結構等

⑺ 綜合自動化裝置是什麼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它涉及電力系統中控制、保護、監測等功能一體化自動控制設備。它由電流電壓互感器、低通濾波器、A/D模數變換器、中央處理器、光電耦合器、鍵盤、漢字液晶器、電源等部件組成。它把外部保護測量電壓、電流量經互感器、模數變換後輸入中央處理器,同時把外部電控制開入量經光電耦合器輸入中央處理器,進行邏輯判斷處理後實現過流保護、低周減載、重合閘、過欠壓保護、過負荷保護等功能控制。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電路簡單、性能穩定、運行可靠、操作維護方便等特點,適合在電力系統變電站、開閉所等完成保護、控制監測等功能。(http://www.patent-cn.com/H02H/CN2638311.shtml)

⑻ 安裝一套煤礦綜合自動化系統裝置多少錢

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包括了地面信息管理系統、礦井環境監控子系統、各生產環節自動控制子系統及通信指揮調度子系統等眾多自動化子系統,兆恆工控提供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施工方案,造價合理

⑼ 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形式有哪些

一、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關聯單元的組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二、結構形式:
1)分布式系統結構
按變電站被監控對象或系統功能分布的多台計算機單功能設備,將它們連接到能共享資源的網路上實現分布式處理。這里所談的'分布'是按變電站資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強調地理分布),強調的是從計算機的角度來研究分布問題的。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結構,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結構,在可擴展性、通用性及開放性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工程應用及技術實現上就會遇到許多目前難以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如在分散安裝布置時,惡劣運行環境、抗電磁干擾、信息傳輸途徑及可靠性保證上存在的問題等等,就目前技術而言還不夠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結構,忽略工程實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統結構
系統的硬體裝置、數據處理均集中配置,採用由前置機和後台機構成的集控式結構,由前置機完成數據輸入輸出、保護、控制及監測等功能,後台機完成數據處理、顯示、列印及遠方通訊等功能。目前國內許多的廠家尚屬於這種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機任務繁重、引線多,是一個信息'瓶頸',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機故障情況下,將失去當地及遠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從工程設計角度上節約開支,仍需鋪設電纜,並且擴展一些自動化需求的功能較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結構形成的原由,變電站二次產品早期開發過程是按保護、測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類、獨立開發,沒有從整個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下進行,隨著技術的進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的要求,在進行變電站自動化工程的設計時,大多採用的是按功能'拼湊'的方式開展,從而導致系統的性能指標下降以及出現許多無法解決的工程問題。
3)分層分布式結構
按變電站的控制層次和對象設置全站控制級(站級)和就地單元控制級(段級)的二層式分布控制系統結構。

⑽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自動:在一個限定任務內自行動作(無需操作人員)。
自動化:採用自動裝置改進設備以減少人的干預。
控制:在系統中,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執行的操作。在變電站中控制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保護定值修改、特殊控制。
監控:通過對系統或設備進行連續或定期的監測來核實功能是否被正確執行,並使它們的工作狀況適應於變化的運行要求。
自動控制:無需人去直接或間接操作執行裝置的控制方式。
自動控制裝置:由一個或多個繼電器或邏輯元件組合在一起,預定完成某項規定自動化功能的設備。
自動切換裝置:在變電站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預定起動操作斷路器和或隔離開關的自動控制裝置。
信息:人們根據表示數據所用的約定而賦於數據的意義。
信息容量:調度中心、主站或子站可處理的各種遠動信息的總和。
狀態信息:雙態或多態運行設備所處狀態的信息。
監視信息:將子站設備的狀態或狀變傳送到主站的信息。
事件信息:有關運行設備狀態變化的監視信息。
遙信信息:指發電廠、變電站中主要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位置狀態信號,重要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的動作信號,以及一些運行狀態信號等。
遙控信息:指通過遠程指令遙控發電廠或變電站中的各級電壓迴路的斷路器、投切補償裝置、調節主變壓器分頭、自動裝置的投入和退出、發電機的開停等。
通信:在信息源和受信者之間交換信息。
串列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單一通道串列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並行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多個通道並行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光纖通信:在光導纖維中傳送信息的一種有線通信方式。
告警:當發生某些不正常狀態,需提醒人們注意而使用的信息。
總告警:全部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成組告警:若干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遙測:指運用通信技術傳輸所測變數之值。
遙信:指對狀態信息的遠程監視。
遙控:指具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調:指對具有不少於兩個設定值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視: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視。
遙脈: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的脈沖量(如電能量)進行遠程累計。
監視:用比較的方法對系統或其某一部分的運行進行觀察。在綜合自動統中通過彩色顯示器(大屏幕)上調看主接線圖、系統圖、棒圖、表格等,查看變電站運行實時數據、設備狀態、事件記錄等。
幀:指含有信息、控制和校驗區,並附有幀定界符的比特序列。
報文:以一幀或多幀組成的信息傳輸單元。
遠動:應用通信技術,完成遙測、遙信、遙控和遙調等功能的總稱。
遠動系統:對廣闊地區的生產過程進行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遠程命令:應用通信技術,完成改變運行設備狀態的命令。
遠動網路:若干遠動站通過傳輸鏈路,彼此進行通信聯系的整體。
通道:在數據傳輸中,傳輸信號的單一通路或其一段頻帶。
遠動控制中心:控制遠動網路的所在地。
遠方控制端:指設置在與無人值班變電站相關的調度機構或某中心變電站一個獨立的集中控制中心的遠方控制裝置。
遠方監控終端:指設置在被監控變電站內的遠方監控裝置,包括信息採集、處理、發送,命令接受、輸出和執行的設備。
主站:控制站:對子站實現遠程監控的站。
子站:被控站:受主站監視和控制的站。
遠方終端(RTU):指在微機遠動裝置構成的遠動系統中,裝在變電站內的遠方數終端裝置。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指: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饋線遠方終端: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 FTU;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開閉所和配電所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DTU。
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用於配電變壓器的各種運行參數的監視、測量的遠方終端,稱為TTU。
配電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用於配電網中的各種饋線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
前置機:對進站或出站的數據,完成緩沖處理和通信控制功能的處理機。
後台機:對本站設備的數據進行採集及處理,完成監視、控制、操作、統計、報表、管理、列印、維護等功能的處理機。
調制:為了使信號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使一種波形(載波)參數按另一種信號波形(調制波)變化的過程。
解調:從調制的載波信號中復原原調制信號的過程。
數據機:對遠動設備所傳送的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的設備。
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站的一種功能單元,它具有向計算機輸入和接收計算機輸出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通信線路連接的通信控制能力。
采樣(電氣傳動的):在有限的時間間隔內(通常是相等的時間間隔)測量一個物理量的過程。
實時數據:指在線運行時實時記錄和監視的物理量。
歷史數據:指在線運行時按規定的間隔或時間點記錄的物理量。在變電站中歷史數據指按指定時間間隔或特殊要求保存下來的運行實時數據、各記錄和報表、曲線等。
變電站運行實時參數:指為監測和控制變電站運行所需的各種實時數據。主要有:母線電壓、系統周波;饋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主變壓器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溫度;保護定值,直流電源電壓;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等
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指各饋線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實際運行狀態(合閘、分閘);
主變壓器分頭實際位置、主變壓器狀態,壓力、氣體繼電器是否報警;保護運行狀態;被監控變電站系統狀態;監控系統運行狀態。
事件記錄:指記錄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計算機監測的各種越限、異常、報警、斷路器變位、設備狀態變化以及通過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種控制操作事件。事件記錄主要包含事件名稱、相關設備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及內容等。事件記錄類型有:事件順序記錄:斷路器信號變位記錄;變位斷路器編號、變位狀態、變位時間。操作記錄,斷路器控制:操作時間、操作性質、操作人、監護人;保護定值修改:保護名稱、修改時間、操作人、監護人;越限記錄,越限起止時間、越限值;設備運行記錄,設備名稱、設備狀態啟停時間等。
事件順序記錄:事件順序記錄又稱SOE,特指在電網發生事故時,以比較高的時間精度記錄的下列一些數據:發生位置變化的各斷路器的編號(包括變電站名)、變位時刻,變位時刻,動作保護名稱,故障參數、保護動作時刻等。
報警:變電站運行參數越限,斷路器變位或保護動作時,計算機將彈出窗口(登錄窗或報警窗口)顯示事件內容並進行報警,報警類型分為:不報警、普通報警、預告報警、事故報警等。
不報警:正常拉合閘或人工禁止報警,遙信畫面閃爍,遙測數值變色。
普通報警:計算機發出一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預告報警:計算機發出N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事故報警:列印機啟動列印,計算機持續音響直至人工解除,其它與「預告報警」相同
列印:將計算機中儲存的信息列印成文檔。列印可分為:報表列印、事件列印、人工列印等。
報表列印: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列印時間可設定。
事件列印:遙信變位、保護投退/復歸、遙測越限/復歸、設備啟停。
人工列印:人工選擇(召喚)報表、畫面、各種記錄列印、拷貝。
雙機切換:含義是在雙機(主副機)配置的情況下,當主機(值班機)發生故障時,副機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主機轉為副機。多機配置情況與雙機類似,當主機發生故障時,任一副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
通道監視及切換:通道監視是指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控制器,統計與變電站測控裝置、保護或其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過程中接收數據錯誤和長時間無應答的情況。根據通道監視情況,系統可以告警或採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果通道配置有冗餘,即某廠站有雙通道的情況下,當一個通道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到另一個通道上進行通信。
前景點(圖元):前景點指的是可以在線運行時能發生變化的點,大部分的前景點都是和資料庫里具體的點時對應的,即在線時隨實時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點(圖元):背景點是在線運行時不會發生變化,只是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意義。
數值量:能反映數據斷續變化的量,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合,保護動作等。
模擬量:能反映數據連續變化的量,通常可以反映到的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線運時可反映的物理量有電壓、電流、溫度、功率、頻率等。
模擬信號:以連續變數形式出現的信號。
數字信號:在數字和時間上均是斷續的電信號。
脈沖量:反映累計變化的量,物理上對應的是有功電能、無功電能等。
操作點:操作點是系統里一個特殊功能的圖元,它可以調畫面、作遙控、按鈕功能等。
人工置數:改變前景點現有的數值但並不下發這個命令,做一個模擬操作用。
復選框和單選框:復選框是指在一組選擇里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命令,而單選框只能選用一個。單選框通常是小圓圈,復選框通常是小正方形。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來規定一些程序在啟動時讀入設定,給用戶提供了一種修改程序設置的手段。
導航圖:在線運行時,每一個圖都有設置導航圖的功能,若當前圖太大,就可以通過縮小了的導航圖來尋找位置。
事故追憶:對事件發生前後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間隔層:由智能I/O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網路和保護等構成,面向單元設備的就地控制層。
站控層:由主機和操作員、工程師站、遠動介面設備等構成,面向全變電站進行運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層。
數據採集:將現場的各種電氣量及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並存入計算機系統。
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對廣域生產過程進行數據採集、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數據處理:對相關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化操作,用於支持系統完成監測、保護控制和記錄等功能。
介面:指兩個不同系統或實體間的界面或連接設備。由功能特徵、通用的物理互聯特徵、信號特徵和其他特徵等定義。
規約:在通信網路中,為了通信雙方能正確有效可靠的進行數據傳輸,在通信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有一系列的規定,以約束雙方正確,協調的工作。
通信規約:啟動和維持通信所必要的嚴格約定,即必須有一套信息傳輸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約定。
鏈路:站與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設施。
鏈路層:鏈路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一個層次,藉助鏈路規約執行並控制規定的傳輸服務功能。
協議轉換器:.連接兩個通信網路的智能電子裝置。它能夠按一種協議接收一個網路的信息,進行轉換後,按第二個協議向另一個網路轉發,或相反。
遠方通信介面:經遠方通信網路鏈路與遠方控制中心相連的介面。
乙太網:IEC TC57推薦使用的變電站通信網路,區域網的一種
IP:互聯網協議,TCP/IP標准協議。IP定義了數據包,該數據包作為非連接數據包遞交的基礎。它包括控制和差錯報文協議、提供與網路服務、ISO參考模型第三層等價的功能。
LAN區域網:一般限於一棟建築物內或小型工業系統的一種通信網路。這里特指變電站區域內通信網。
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代表每比特的信號出現時間與固定時基合拍。
非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每個字元或字元組可在任意時刻開始傳輸。
廣播命令:向遠動網路的部分或全部子站同時發出的命令。
地址:報文的部分,用以識別報文來源或報文目的地。
波特: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等於每秒傳輸的狀態或信號碼元數。
電磁騷擾:使器件、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的任何電磁現象。
電磁干擾(EMI):由電磁騷擾所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降低。
抗擾性:器件、設備或系統在電磁騷擾存在時,不降低性能運行的能力。
電磁兼容(EMC):設備或系統在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要求不對該環境中其他設備造成不可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無人值班變電站:站內不設置固定運行、維護值班人員,運行監測、主要控制操作由遠方控制端進行,設備採取定期巡視維護的變電站。
電氣二次設備室:電氣二次設備室是一個綜合性房間,用於布置不宜設置在配電裝置和主變壓器現場的電氣二次設備。如遠動終端及相應設備、通信設備、交直流電源、不停電電源、繼電保護、測控、計量和其他自動裝置等。與控制室相比,主要差別是不適宜作為長期有人值班的監控場所。
繼電小室:位於配電裝置內或附近,安裝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變送器、電能計算及及錄儀表、輔助繼電器屏、就地控制層設備的獨立小間。
工廠驗收測試:包括用戶認可的、使用特定應用的參數,特別製造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部件的功能測試。
現場驗收測試:現場驗收測試是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每一個數據、每個控制點、功能正確性進行驗證。現場測試驗收還包括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周圍運行環境條件測試,使用最終參數對全部安裝的設備的測試。現場驗收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運行准備。

閱讀全文

與綜合自動化系統自動控制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級古裝電影 瀏覽:671
乾國電影 瀏覽:727
便池的是怎麼閥門 瀏覽:56
天津市實豐液壓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02
遵義傳熱設備哪裡有 瀏覽:831
一個人看的小視頻網站推薦 瀏覽:836
和中年婦女戀愛電影大全 瀏覽:373
歐洲保姆電影 瀏覽:207
廣州市手牽手五金製品廠 瀏覽:190
影視劇千門裡面的波波 瀏覽:576
愛情電影女孩190嫌棄男主t168 瀏覽:117
金逸影城多少米以下免費 瀏覽:211
中國內地女演員露點電影 瀏覽:799
動畫片兒電影兒 瀏覽:220
職高機械製造技術就業怎麼樣 瀏覽:295
銳志25機械增壓多少錢 瀏覽:125
老電視劇在哪裡下載? 瀏覽:729
機床是用什麼生產的 瀏覽:953
軸承鋼為什麼不一樣 瀏覽:978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事項來源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