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動力耦合裝置作用

動力耦合裝置作用

發布時間:2021-12-02 20:57:15

Ⅰ 液力耦合器有什麼作用

液力耦合器是以液體為工作介質的一種非剛性聯軸器,又稱液力聯軸器。依靠液體與泵輪、渦輪的葉片相互作用產生動量矩的變化來傳遞扭矩。它的輸出扭矩等於輸入扭矩減去摩擦力矩,所以它的輸出扭矩恆小於輸入扭矩。液力耦合器輸入軸與輸出軸間靠液體聯系,工作構件間不存在剛性聯接。液力耦合器的特點是:能消除沖擊和振動;輸出轉速低於輸入轉速,兩軸的轉速差隨載荷的增大而增加;過載保護性能和起動性能好,載荷過大而停轉時輸入軸仍可轉動,不致造成動力機的損壞;當載荷減小時,輸出軸轉速增加直到接近於輸入軸的轉速。
http://ke..com/view/958635.htm

Ⅱ 液力耦合器有哪些優點

液力耦合器又稱液力聯軸器,是一種用來將動力源(通常是發動機或電機)與工作機連接起來傳遞旋轉動力的機械裝置。它所具備的優點有:
1,能消除沖擊和振動;輸出轉速低於輸入轉速,兩軸的轉速差隨載荷的增大而增加;
2,過載保護性能和起動性能好,載荷過大而停轉時輸入軸仍可轉動,不致造成動力機的損壞;
3,當載荷減小時,輸出軸轉速增加直到接近於輸入軸的轉速。
液力耦合器的傳動效率等於輸出軸轉速乘以輸出扭矩(輸出功率)與輸入軸轉速乘以輸入扭矩(輸入功率)之比。一般液力耦合器正常工況的轉速比在0.95以上時可獲得較高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的特性因工作腔與泵輪、渦輪的形狀不同而有差異。

Ⅲ 液力耦合器的作用

以液體為工作介質的一種非剛性聯軸器,又稱液力聯軸器。液力耦合器(見圖)的泵輪和渦輪組成一個可使液體循環流動的密閉工作腔,泵輪裝在輸入軸上,渦輪裝在輸出軸上。動力機(內燃機、電動機等)帶動輸入軸旋轉時,液體被離心式泵輪甩出。這種高速液體進入渦輪後即推動渦輪旋轉,將從泵輪獲得的能量傳遞給輸出軸。最後液體返回泵輪,形成周而復始的流動。液力耦合器靠液體與泵輪、渦輪的葉片相互作用產生動量矩的變化來傳遞扭矩。它的輸出扭矩等於輸入扭矩減去摩擦力矩,所以它的輸出扭矩恆小於輸入扭矩。液力耦合器輸入軸與輸出軸間靠液體聯系,工作構件間不存在剛性聯接。液力耦合器的特點是:能消除沖擊和振動;輸出轉速低於輸入轉速,兩軸的轉速差隨載荷的增大而增加;過載保護性能和起動性能好,載荷過大而停轉時輸入軸仍可轉動,不致造成動力機的損壞;當載荷減小時,輸出軸轉速增加直到接近於輸入軸的轉速。液力耦合器的傳動效率等於輸出軸轉速乘以輸出扭矩(輸出功率)與輸入軸轉速乘以輸入扭矩(輸入功率)之比。一般液力耦合器正常工況的轉速比在0.95以上時可獲得較高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的特性因工作腔與泵輪、渦輪的形狀不同而有差異。

Ⅳ 耦合器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耦合器的主要作用是在微波系統中,將一路微波功率按比例分成幾路, 主要是實現功率分配。

原理:耦合器是從無線信號主幹通道中提取出一小部分信號的射頻器件,與功分器一樣都屬於功率分配器件,不同的是耦合器是不等功率的分配器件。

耦合器與功分器搭配使用,主要為了達到一個目標—使信號源的發射功率能夠盡量平均分配到室內分布系統的各個天線口,使每個天線口的發射功率基本相同。

(4)動力耦合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應用領域

1、組成開關電路

當輸入信號ui為低電平時,晶體管V1處於截止狀態,光電耦合器B1中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近似為零,輸出端Q11、Q12間的電阻很大,相當於開關斷開;當ui為高電平時,v1導通,B1中發光二極體發光,Q11、Q12間的電阻變小,相當於開關接通。

該電路因Ui為低電平時,開關不通,故為高電平導通狀態.同理,因無信號(Ui為低電平)時,開關導通,故為低電平導通狀態。

2、組成邏輯電路

電路為與門邏輯電路。其邏輯表達式為P=A.B.圖中兩只光敏管串聯,只有當輸入邏輯電平A=1、B=1時,輸出P=1.同理,還可以組成「或門」、「與非門」、「或非門」等邏輯電路。

Ⅳ 自動擋耦合器起什麼作用

自動擋耦合器的作用為:將動力源(通常是發動機或電機)與工作機連接起來,靠液體動量矩的變化傳遞力矩。

液力耦合器的泵輪和渦輪組成一個可使液體循環流動的密閉工作腔,泵輪裝在輸入軸上,渦輪裝在輸出軸上。兩輪為沿徑向排列著許多葉片的半圓環,相向耦合布置,互不接觸,中間有3mm到4mm的間隙,並形成一個圓環狀的工作輪。

液力耦合器具有無級調速功能,調速型液力耦合器可以在輸入端轉速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在運行中調節工作腔的充液量而改變輸出力矩和輸出轉速。

(5)動力耦合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自動擋耦合器介紹如下:

自動擋耦合器具有離合功能,調速型和離合型液力耦合器,可以在電機不停止轉動的條件下,使工作機啟動或制動。具有擴大動力機穩定運行工作范圍功能。

具有節電效果,能降低電機的啟動電流和持續時間,降低對電網的沖擊,降低電機的裝機容量,大慣量難啟動機械應用限矩型液力耦合器和離心式機械應用調速型液力耦合器節能效果顯著。除軸承、油封外無任何直接機械摩擦,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

Ⅵ 動力耦合裝置是什麼

離合器跟這東西一個性質。

Ⅶ 混合動力汽車動力耦合的幾種類型

1.轉矩耦合方式 轉矩耦合系統的輸出轉速與發動機及電機轉速之間成固定比例關系,而系統的輸出轉矩是發動機和電動汽車電機轉矩的線性組合。轉矩耦合方式可以通過齒輪耦合、磁場耦合、鏈或帶耦合等多種方式實現,如東風公司EQ7200 HEV車型是基於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的耦合系統,日本五十鈴公司小型混合動力載貨車ELF是基於動力輸出軸的耦合系統,福特汽車公司開發了基於主減速器的動力耦合系統。利用電機進行動力耦合也是目前採用較多的動力耦合方式,即利用電機磁場實現動力耦合,最為典型的是本田Insight混合動力汽車的IMA系統,長安汽車公司的ISG系統等也屬於這類耦合方式。 轉矩耦合方式的特點是發動機的轉矩可控,而發動機轉速不可控。通過控制電機轉矩的大小來調節發動機轉矩,使發動機工作在最佳油耗曲線附近。轉矩耦合方式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而且無需專門設計耦合機構,便於在原車基礎上改裝。 2.轉速耦合方式 北京理工大學與華沙工業大學聯合研製的緊湊型行星傳動混合動力裝置屬於轉速耦合方式。轉速耦合系統的輸出轉矩與發動機和電機轉矩成固定比例關系,系統的輸出轉速是發動機和電機轉速的線性組合,其特點是發動機的轉矩不可控,發動機的轉速可以通過對電機的轉速調整而得到控制。 在行駛過程中採用轉速耦合方式的混合動力汽車,可以通過調整電機轉速來調節發動機轉速,使發動機在最佳油耗曲線附近工作。即使在發動機的工作點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連續調整電動汽車電機轉速,也可以使車速連續變化,因此採用轉速耦合方式的混合動力汽車無需無級變速器便可以實現整車的無級變速。 3.功率耦合方式 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採用的單/雙行星排混合動力系統、雷克薩斯RX400h混合動力汽車採用的雙行星排混合動力系統,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雙行星排混合動力系統和雙轉子電機耦合系統,能同時滿足轉矩耦合條件和轉速耦合條件,因此它們都屬於功率耦合方式。功率耦合方式的輸出轉矩與轉速分別是發動機與電機轉矩和轉速的線性和,因此發動機的轉矩和轉速都可控。 在採用功率耦合方式的混合動力汽車中,發動機的轉矩和轉速都可以自由控制,而不受汽車工況的影響。因此,理論上可以通過調整電機的轉速和轉矩,使發動機始終處在最佳油耗點工作。但實際上,頻繁調整發動機工作點也可能會使經濟性有所下降,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將發動機的工作點限定在經濟區域內,緩慢調整發動機的工作點,使發動機工作相對穩定,經濟性能提高。採用功率耦合方式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理論上不需要離合器和變速器,而且可實現無級變速。與前兩種耦合系統相比,功率耦合方式無論是對發動機工作點的優化,還是在整車變速方面,都更具優越性。

Ⅷ 斜坡演化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

過去,人們常將滑坡、崩塌等斜坡災害歸為外動力地質災害,因此在研究崩滑災害時常常側重於外動力作用的成因分析和預測,其研究的角度是非常片面的。通過對虎跳峽河段典型斜坡演化的成因機制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鬆散堆積體斜坡的形成,還是斜坡失穩破壞,都是經過一系列內、外動力長期作用才發生的,且地殼抬升和斷裂活動等內動力作用在其中起著主導控製作用,外動力作用伴隨著內動力作用的產生和發展,其性質和強度受內動力地質作用的影響和控制。

不同動力地質作用組合類型,促使斜坡發生不同形式的演化。例如,在兩家人鬆散堆積體形成過程中,地殼抬升引起河流動力作用加劇,河谷岸坡側向卸荷作用加強,有利於拉張結構面的形成,斜坡易於失穩破壞;地殼運動促使斷裂活動加劇,導致岩體結構面發育,從而使風化作用和水動力作用增強,當地震發生時,岩體變形碎化效應更加明顯,堆積體形成過程的動力作用分析突出地反映了地殼隆升運動和斷裂活動在兩家人堆積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滑石板堆積體斜坡的形成與兩家人鬆散堆積體形成過程類似,都突出地受到地殼抬升、河流沖刷和斷裂錯動的影響,而後期堆積體滑動則是地震與降雨雙重影響的結果。在龍蟠右岸斜坡變形中,構造擠壓作用造成了岩體的深層破碎,區域地應力場的轉化使岩體呈先壓後拉的受力效應,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導致深部岩體的卸荷松動和拉裂變形,後期重力作用使後緣軟硬相間地層發生彎曲-蠕變和局部傾倒變形,內、外動力組合作用造成斜坡體變形。綜合研究區斜坡變形破壞與相關動力因子關聯度量化分析成果(劉衡秋等,2006),本書認為在虎跳峽河段不同類型的斜坡演化中,盡管內外動力作用方式有所差異,但均為在地殼抬升運動和斷裂活動等內動力作用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系列動力作用過程。特別應指出的是,從單純的外動力或內動力作用來解釋虎跳峽地區斜坡演化的成因機制是不夠的,綜合考察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對斜坡演化的影響,是一種更為全面的研究方法。

4.3.1 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概念

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一致聯合互動的現象。在地質時間尺度上,斜坡演化是地球表層物質在動力作用下自然演化的一種方式,其演化過程中的動力學作用由內動力過程和外動力過程組成,實質上表現為內外動力的耦合作用。近年來,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思想已越來越受到地質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把它作為重大地質災害成因分析的理論依據(王思敬,2002)。

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並存的,且相互促進、共同作用。一個斜坡發生一次滑坡或崩塌盡管它可能是在某次降雨時發生,但它是內外動力長久耦合作用下的結果。降雨只是加強了這種地質動力耦合作用機制,促使河谷斜坡達到安全系數的臨界值。因此,綜合考慮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主次關系及控制因素,本文將斜坡演化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定義為:以內動力地質作用為主導,控制外動力地質作用的性質和強度並一致作用於地質體之上的現象(劉衡秋等,2006)。內動力地質作用(A)、外動力地質作用(B)和地質體(C)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4.3.1所示。

圖4.3.1 內、外動力作用與地質體之間的關系

4.3.2 內外動力耦合作用下斜坡演化效應

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產生的「合並力」構成斜坡演化的主要動力(劉衡秋,2006),其作用效應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引起地形地貌差異

斜坡演化的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必須具有明顯的地形地貌差異,這樣才能形成岩土體失穩運動的重力勢差,而內動力地質作用特別是地殼運動和斷裂活動是引起地形地貌差異的根本原因。地殼隆起作用導致山區、高原的隆升以及平原、盆地的加速沉降,這樣兩者地形高差變大,並造成更大的重力勢能。地殼隆升還促使斷裂活動加劇,由斷裂活動引起的垂直位移造成斷裂帶及其周圍地形的高差懸殊,使得坡體重力作用加強。在有河流發育的地區,河流坡降加大,又使河谷深切(外動力地質作用)力度加大,山體上升與峽谷下切的同步耦合作用加大了地形高差,導致河谷與岸坡間重力勢差增大。於是較高的重力勢差為斜坡演化創造了基本的運動條件。例如,伴隨青藏高原持續隆升,虎跳峽山盆地形高差變大,高山峽谷反差變大,目前虎跳峽地區高山與盆地的垂直落差在2000~3000m之間,峽谷區河流最大切割深度達到3800m,重力勢差的增加使得該地區地質環境日趨惡劣,斜坡演化非常劇烈,相對寬緩河谷區而言,高陡的峽谷地帶斜坡變形破壞體平均線密度和線模數分別是前者的4倍和14倍。

(2)提供物質基礎

地殼的構造隆起和斷裂活動等內動力地質作用過程必然伴隨岩體的變形與構造結構面的不斷發育,而自重應力導致卸荷鬆弛以及表層的物理化學風化等外動力作用進一步加速結構面的軟化和岩體破碎,從而為斜坡演化創造物質條件。

(3)造成地質體結構變化

構造運動造成斷裂裂隙的發育促使河谷的深切,導致斜坡卸荷問題更加突出。山區、高原的加速隆升促進了氣候變化幅度的進一步增大,從而導致風化、剝蝕作用的進一步加強,並促使高原周緣河谷下切加劇,卸荷作用增強,造成岩體中裂隙發育。所有這些內外動力作用的耦合,導致地表岩土體內發育大量的結構面,造成岩土體強烈變形、破碎,力學性能大大降低或發展成鬆散體,從而為斜坡演化創造有利的結構條件。

從斜坡演化效應中內外動力作用特點來看,內動力地質作用構成斜坡演化的本底,外動力作用主要起表生改造作用。

4.3.3 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

地殼表層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通常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從而表現出耦合作用強度的空間差異性,它是地質環境各組成要素、介質、結構、特性、邊界、賦存環境在地表有規律地發生分化而引起的差異(劉衡秋等,2009)。因此,不同地區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強度各不相同,致使斜坡演化的響應程度不一。虎跳峽地區內、外動力作用包括了地殼抬升、斷裂活動、地震、河流動力作用、風化作用、卸荷作用、大氣降水和人類活動作用等,河谷地貌長期經受強烈的內外動力作用,斜坡演化活動劇烈,本書從內外動力作用機制和斜坡演化效應兩方面入手,進行虎跳峽河谷地區斜坡演化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分析。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及其斜坡演化響應的表裡關系可通過圖4.3.2加以概括。

一方面,內動力地質作用在斜坡演化中起主導控製作用。虎跳峽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之間的斜坡過渡地帶,受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強烈碰撞並向東擠壓的影響,造成構造抬升,並於揚子地台西緣形成和發育了大量挽近期以來有強烈走滑和逆沖活動的斷裂帶。地殼抬升使地表山體出現側向拉張應變,促進地殼初始高壓應力的釋放,造成岩體結構鬆弛,而斷裂錯動則造成斷裂帶附近的岩體結構面發育,岩體破碎,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利於山體的解體和崩塌、滑坡的發生。地殼抬升和斷裂活動是本區斜坡變形破壞的主要控制因素,表現在:①當抬升速率低於0.25mm/a時,斜坡變形破壞體發育程度低,而當抬升速率>0.35mm/a時,斜坡變形破壞程度顯著增大,抬升速率提高0.1mm/a,變形破壞體平均線密度和線模數增大4~5倍,反映地殼抬升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斜坡變形破壞體的發育程度;②離斷裂越近,斜坡變形破壞程度越明顯,其中在距斷裂500m范圍內,斜坡變形破壞體占研究區總數的57%,說明斜坡變形破壞體空間分布受控於確定的活動斷裂,從而形成帶狀的斜坡變形破壞體發育帶。

圖4.3.2 虎跳峽地區斜坡演化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

另一方面,外動力作用皆不同程度地受到內動力作用的影響,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控制斜坡的穩定性。青藏高原隆升導致了亞洲季風氣候的產生,從而導致物質化學風化、剝蝕作用的進一步加強,河谷下切加劇形成高山峽谷。谷坡前緣高陡臨空,其表層的應力狀態不斷變化,岩體剝蝕而產生回彈變形和卸荷松動,並產生張性結構面,在這種情況下,平行坡面的最大主應力幾乎不起作用,坡體容易產生近坡面的變形破壞。例如,山體上升和河谷下切的同步耦合作用,引起側向卸荷作用加強,在龍蟠右岸硬質砂岩中形成平行坡面的陡傾拉張裂隙,結構面的不抗拉性可為坡體變形創造了有利的結構條件。此外,岩體卸荷作用使得岩體中原有構造裂隙逐漸變寬加深,在強降雨時驟然而下的大暴雨急劇滲入拉張裂隙中,岩體中的含水量迅速上升,從而在坡體內產生較大的水壓力,使坡體受到向臨空方向的側向推力,易形成滑坡或崩塌;地下水可使岩體中可溶鹽類發生溶解、水解作用,岩體原有結構的力學強度不斷降低,谷坡上部岩體更加松動破碎,岩體穩定性下降,受自重、地震或降雨作用,碎裂岩石不斷往下崩落,若谷坡下段平緩,可形成鬆散的岩土堆積體如兩家人堆積體和滑石板堆積體等。在卸荷回彈變形與長期風化作用下,當卸荷松動岩體中的軟弱結構面貫通後,若斜坡岩體中累積的剪應力達到軟弱結構面上的抗剪強度極限時,在暴雨、地震或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觸發下即發生向臨空方向(河流)的快速位移而形成崩塌或滑坡,如上虎跳河谷堆積的巨大塊石(虎跳石)即為此類型岩體失穩崩塌所致。

圖4.3.3 動力作用強度(S)與斜坡變形破壞頻度或規模(P)關系

綜上所述,虎跳峽河谷地區的斜坡演化反映了內動力作用下地表山體或斜坡中結構應力釋放與結構鬆弛及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表生改造,其演化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單一因素(內動力或外動力)的分析不能全面反映斜坡的演化機制。本區內動力系統活躍,在內動力作用驅動下地殼上隆、斷裂錯動,同時外動力地質作用也得到進一步增強(包括作用規模增大和頻度的增加),內外動力的耦合作用貫穿在河谷斜坡演化的全過程當中,從而促使斜坡演化的動力作用強度增大,斜坡變形破壞體的發育頻度和規模自然會大為增加(圖4.3.3)。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的建立能夠為斜坡演化的成因機制分析提供更全面的解釋。

閱讀全文

與動力耦合裝置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換右後軸承多少錢 瀏覽:289
乙太網接入設備叫什麼 瀏覽:797
深圳拓固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851
燕秀工具箱如何安裝到cad中 瀏覽:601
閥門泄漏量怎麼計算 瀏覽:869
61O8軸承外圓直徑多少 瀏覽:668
博正閥門廠 瀏覽:59
防盜門軸承鬆了怎麼辦 瀏覽:262
簡易感應裝置設計 瀏覽:933
博越儀表盤模糊怎麼辦 瀏覽:540
vgod機械桿配什麼電池 瀏覽:881
濕度自動控制裝置 瀏覽:895
工程機械底盤主要由什麼組成 瀏覽:59
如何看軸承極限轉速最高 瀏覽:393
船用消防設備有哪些 瀏覽:845
快速製冷應該是什麼循環 瀏覽:895
起車排氣閥門製作 瀏覽:161
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 瀏覽:203
大眾儀表全紅報警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如何根據承重重量選擇合適的軸承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