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液壓機械裝置hmu

液壓機械裝置hmu

發布時間:2021-12-02 07:20:10

Ⅰ 液壓制動裝置有哪些部件組成是怎樣工作的

液壓制動裝置由制動踏板、制動主缸、制動輪缸、車輪制動器、制動滾、管路等組成。當踏下制動踏板時,活塞推動主缸向前移動。使缸內制動液產生壓力,將油經油管壓入各制動輪缸。這時輪缸活塞向外張開,推動制動蹄片與制動鼓接觸,產生制動作用
動器主要由制架、制動件和操縱裝置等組成。有些制動器還裝有制動件間隙的自動調整裝置。為了減小制動力矩和結構寸, 制動器通常裝在設備的高速軸上

Ⅱ 液壓裝置和液壓系統有什麼關系

液壓裝置是液壓系統的一部分,一套液壓系統可以由液壓泵,液壓缸,液壓控制閥等多個液壓裝置組成。

Ⅲ 什麼是液壓裝置

此答案為本人大學液壓教材上的答案:僅供參考

總共5個部分組成:

1、能源裝置部分------把機械能轉換成流體的壓力能的裝置,一般指的就是液壓泵了,要是氣動就是空氣壓縮機。也就是1樓和2樓朋友所說的動力部分。

2、執行裝置部分------把流體的壓力轉換成機械能的裝置,一般指的是液壓缸和液壓馬達吧。

3、控制調節裝置部分--對液壓系統中流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動方向進行控制和調節不裝置部分,如溢流閥、節流閥、換向閥等。

4、輔助裝置部分--除了上面的3項以外,如油箱、過濾器、蓄能器等。

5、傳動介質----傳遞能量的介質。

Ⅳ 什麼叫液壓執行裝置有哪些類型分別有哪些用途

使用液壓作為動力的執行裝置,最常見的就是液壓油缸 液壓馬達等。

Ⅳ 汽車液壓制動裝置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汽車液制壓制動裝置的構造很簡單,它是由「總泵」「分泵」組成,總泵的壓力通過管道分向四個分泵(分泵在四個輪子的剎車系統上)。

用腳踩壓剎車,力通過杠桿傳遞到總泵的活塞上,就是給總泵油缸加壓,壓力油通過管道傳到四個分泵。分泵實際上是液壓執行機構,是由油缸、雙活塞組成。

總泵壓力傳過來後迫使兩個活塞向外推動,使剎瓦抵緊制動鼓(碟剎也一樣,使剎車片夾緊碟片)使車輪減速,從而起到剎車的作用。

補充:

你提出要詳細點,我不知道要怎樣詳細,你可具體說說,那些地方要細點介紹.

我在網上下是四張小圖(並成一張)你看看再說.

Ⅵ 液壓制動裝置由哪些部件組成是怎樣工作的

液壓制動系統的結構

剎車分泵是制動系統不可缺少的零件,它主要的作用是頂動剎車片,剎車片摩擦剎車鼓,使車速降低和靜止。

踩下剎車後總泵產生推力將液壓油壓到分泵,分泵內部的活塞受到液壓力開始移動將剎車片推動。

鼓式制動器

鼓式制動器主要包括制動輪缸、制動蹄、制動鼓、摩擦片、回位彈簧等部分。主要是通過液壓裝置使摩擦片與隨車輪轉動的制動鼓內側面發生摩擦,從而起到制動的效果。

盤式制動器

盤式制動器也叫碟式制動器,主要由制動盤、制動鉗、摩擦片、分泵、油管等部分構成。盤式制動器通過液壓系統把壓力施加到制動鉗上,使制動摩擦片與隨車輪轉動的制動盤發生摩擦,從而達到制動的目的。

與封閉式的鼓式制動器不同的是,盤式制動器是敞開式的。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很快散去,擁有很好的制動效能,現在已廣泛應用於轎車上。

ABS油泵

現在的轎車上,ABS已經是標配。ABS油泵是它的核心部件,主要由電磁閥、控制活塞、液壓泵和儲能器等組成,是在原液壓制動系統中增設一套液壓控制裝置,控制制動管路中容積的增減,以控制制動壓力的變化。

制動力如何產生的

關於制動力的理論非常深奧,大家只要知道以下幾點就好了:

1制動力來自路面對車輪的一個反作用力,當然這個反作用力的誘導即是制動片與旋轉的制動盤或制動鼓接觸磨擦產生的磨擦力矩;

2制動力不僅取決於摩擦力矩,還取決於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力(它等於輪胎上的垂直負荷與輪胎和路面間的附著系數的乘積),即制動力最大隻能等於附著力。而磨擦力 的大小決定於輪缸的張力,摩擦系數和制動鼓及制動蹄的尺寸。

3當制動力等於附著力時,車輪將被抱死在路面上拖滑。拖滑使胎面局部嚴重磨損,在路面 上留下一條黑色的拖印。同時,使胎面產生局部高溫,胎面局部稀化,好象輪胎與路面間被一層潤滑劑隔開,使附著系數下降。因此最大制動力和最短的制動距離, 是在車輪將要抱死而未完全抱死時出現的。

Ⅶ 制動器的液壓裝置

轎車的行車制抄動系統都採用了液壓傳動裝置,主要由制動主缸(制動總泵)、液壓管路、後輪鼓式制動器中的制動輪缸(制動分泵)、前輪鉗盤式制動器中的液壓缸等組成,見右圖。主缸與輪缸間的連接油管除用金屬管(銅管)外,還採用特製的橡膠制動軟管。各液壓元件之間及各段油管之間還有各種管接頭。制動前,液壓系統中充滿專門配製的制動液。
踩下制動踏板4,制動主缸5將制動液壓入制動輪缸6和制動鉗2,將制動塊推向制動鼓和制動盤。在制動器間隙消失並開始產生制動力矩時,液壓與踏板力方能繼續增長直到完全制動。此過程中,由於在液壓作用下,油管的彈性膨脹變形和摩擦元件的彈性壓縮變形,踏板和輪缸活塞都可以繼續移動一段距離。放開踏板,制動蹄和輪缸活塞在回位彈簧作用下回位,將制動液壓回主缸。

Ⅷ 液壓懸掛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有何功用

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用於連接懸掛式或半懸掛式農具,進行農機具的提升、下降及作業深度的控制。

(1)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由液壓系統和懸掛機構兩大部分組成(圖3-31)。

圖3-32 液壓自卸機構示意圖

1.操縱桿 2.分配閥 3.油管 4.油缸 5.車廂 6.油泵 7.油箱 8.濾清器

248.如何對液壓懸掛系進行正確操作和使用?

液壓懸掛系的作用是:當拖拉機轉移時提升懸掛農具;耕作時調節農具耕深;輸出壓力油供配套機具(如自卸拖車)使用。它有力調節手柄和位調節手柄,當不使用液壓懸掛系時,應將兩個手柄都放到最低位置(切勿將兩手柄同時放在提升位置),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掛接農具

掛接農具時,將升降操縱手柄置於下降位置。開動拖拉機緩慢倒退以接近農具,先將農具與左下拉桿連接好,再連接右下拉桿。如農具軸與下拉桿孔對不準時,可轉動右斜拉桿調節管以改變其長短,最後連接上拉桿。各拉桿連接後均用鎖銷鎖住。農具的前後水平位置由上拉桿調節。調節時轉動中間螺管,調好後用螺母鎖住。農具的左右水平位置由斜拉桿調節,必要時也可調節左斜拉桿的長度。

(2)正確升降和運輸農具

力調節手柄和位調節手柄都能控制農具的升降,但分別使用於不同的場合。當使用其中一個手柄時,另一個手柄必須放在提升位置並鎖定。將手柄向前移動農具下降,向後移動農具提升。農具升降所需的時間,一般提升為3秒,下降為1秒左右,拖拉機出廠時已調整好,使用時無需改動。

拖拉機在田間耕作時,應先升起農具,後轉彎,待進入直線行駛時方可降下農具。在堅硬的路面上禁止使用力調節手柄降落農具,以免因下降速度過快而碰壞農具。

拖拉機懸掛農具進行長距離轉移時,應旋進提升器左側的截流閥手輪將農具鎖定在提升位置,並將力、位調節手柄放在下降位置,再把動力輸出主動手柄放在「分」位置,使動力輸出軸停止工作,待轉移結束後再放回「合」位置。拖拉機牽引拖車進行運輸作業時,應將提升臂放在下降位置並旋進截流閥,以免不必要的磨損。旋進鎖緊截流閥時應注意,閥桿的螺母是旋進截流閥後鎖緊用的,在旋出或旋進截流閥時應首先把螺母旋松並退到最外端,以免截流閥不能完全旋進。

(3)正確使用力調節手柄

力調節能保證較均勻的耕深和牽引力,主要用於在地面上起伏不平的田間耕作。犁耕作業時一般採用力調節方法:先將力、位調節手柄向後推到提升位置,再將力調節手柄向前移動,農具開始下降並入土,當農具達到所需的耕深後,停止手柄移動,用定位手輪將力調節手柄擋住,使得以後每次下降農具時都將手柄推到此固定位置。

(4)正確使用位調節手柄

位調節的方法是先將力、位調節兩個手柄放於提升位置,再將位調節手柄向前移,農具下降;向前移動越多,農具下降越多,即對應於位調節手柄的每一位置,農具相對於拖拉機也保持一定的位置。位調節方法一般用於旋耕耙地以及收割、起重、推土、自卸拖車等非耕地作業。在地面平坦、土壤阻力變化較小的條件下,也可採用位調節進行犁耕。犁耕時,當農具達到需要的耕深後,用定位手輪將位調節手柄擋住,以使農具每次都下降到同樣的深度。

(5)正確選擇上拉桿的連接點

使用力調節控制耕深時,上拉桿前端應連接到中間的連接銷上;使用位調節控制耕深時,上拉桿前端應連接到下面的連接銷上。禁止用上拉桿連接銷作牽引用,以免損壞提升器。

(6)液壓輸出

沃得WD40~50拖拉機設有輸出油孔輸出高壓油供農具或拖車使用。將力、位調節手柄放到下降位置,排除液壓缸存油後,旋進提升器左側的截流閥調節手輪,將力調節手柄放在提升位置鎖定,然後將提升器右側輸出孔的堵油螺塞旋出,裝上輸出油管總成,並與農具或拖車連接,使用位調節手柄來控制液壓輸出通路,當不需要時,將堵油螺塞及墊片裝上,並旋出截流閥調節手柄,使提升器恢復提升能力。

249.液壓懸掛系的使用和保養要注意哪些問題?

為了保證拖拉機液壓懸掛系在作業中的可靠性及耐久性,提高經濟效益,應堅持「防重於修」的原則,注意對液壓系統進行正確的維護和保養。

(1)手柄操作

液壓懸掛系能否長期正常工作,與手柄的正確操作關系很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液壓懸掛系在裝有附加牽引裝置並用斜撐桿鎖定的情況下,要用擋銷將手柄鎖定在「下降」位置,否則,由於偶然原因,在液壓泵運轉和手柄處於「提升」位置的情況下,將損壞斜撐桿。

②拖拉機懸掛農具在路上行駛時,一定要用擋銷將手柄鎖定在「提升」位置,否則,由於誤動手柄或運行的振動使手柄滑到「下降」位置,將使農具落地而受損壞。

③拖拉機作業時,手柄的適當停留位置要用擋銷定位,如力調節或位調節作業時,耕深調節適宜後,將擋銷固定在手柄下沿,以保證每次提升農具後,重新下降時手柄都將移回到同一耕深控制位置。這樣,不致因失准而誤入「下降」位置。

(2)液壓軟管的連接

液壓軟管不能折彎和大幅度扭轉,因此在連接軟管前,可用粉筆在軟管上沿中心線畫一條直線,然後根據粉筆線的變化來檢查軟管扭曲的曲率,扭曲半徑不大於軟管外徑的1/8~1/6。

(3)清洗液壓油箱濾清器

液壓油箱的濾清器,每工作250小時左右必須清洗一次。清洗時要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卸下油管及濾清器蓋。

②取出濾清器殼體及過濾片。

③從殼體內取出濾清管,但不要沿管子的螺紋方向轉動球形閥的殼體,以免損壞閥門的調節機構。

④用清潔柴油清洗濾片、磁鐵、濾清器及其他零件,然後用壓縮空氣吹凈。

⑤裝配濾清器時,應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⑥拆下油箱的通氣蓋,清洗通氣孔及堵塞物。

(4)更換液壓油

液壓油每工作500小時必須更換,更換時應按如下方法進行:

①機車停在水平地面上,發動機熄火後趁熱將油箱和液壓系統中的油放出,分配器和液壓泵中的油經液壓缸和軟管放出,液壓缸的油從管接頭處直接放出。

②重新連接軟管,將清潔的柴油注滿油箱,啟動發動機後,將懸掛裝置升降7~8次。

③停車後將清洗柴油放凈。在拆開液壓缸軟管和油管時,用干凈的油布或塑料紙包好,保持端面的清潔。

④取下液壓油箱中的濾清器,用柴油清洗干凈。

⑤各部件裝配完畢後,將液壓油箱注滿新的液壓油,注意保持清潔。使用的加油桶和漏斗一定要清潔。液壓油與傳動箱共用的機車,在新車負荷試運轉時,要脫開液壓泵傳動裝置,否則,會使磨合時產生的鐵屑進入液壓系統。

250.如何對液壓泵進行日常維護?

(1)檢查各油管接頭處的緊固情況和密封性是否良好,對於老化的密封件要及時更換,防止接頭漏氣。

(2)液壓泵吸油管應與系統回油管在油箱中隔離,防止回油的飛濺泡沫被吸進液壓泵。

(3)吸油管處的濾清器濾油孔堵塞或過密,會造成局部真空,要定期清洗濾清器。

(4)全部回油管均應按要求的深度插入油箱,避免飛濺起泡沫。

(5)系統長期不用或停車過久,油液自動流回油箱,空氣入侵,當再次啟動時,應先使用放氣閥放氣。

251.如何保養拖拉機提升器?

將拖拉機停放在水平地面上,將提升臂下降至最低位置,發動機熄火,然後檢查油麵。如果油麵低於油尺(油尺與加油螺塞一體)上刻線,應加油。更換機油時,將濾清器下方的放油螺塞擰下,放盡臟油,清洗放油螺塞和濾清器濾芯,然後將螺塞擰緊,按要求加註新機油。

提升器機油濾清器的保養:松開提升器機油濾清器的4個螺釘,取出網式濾芯,用汽油清洗干凈並用壓縮空氣吹凈。當濾芯難以清洗干凈或損壞時,應更換新濾芯。

252.如何對力調節彈簧總成進行調整?

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力調節彈簧總成如圖3-33所示。力調節彈簧總成在不受外力時,力調節彈簧不受壓縮,和彈簧座及彈簧壓板之間也不應有間隙。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由於彈簧變形、銹蝕等原因,彈簧和彈簧座及彈簧壓板之間會出現間隙。當用手輕輕拉搖臂拉頭,能感覺到有大於1毫米的自由活動量時,應進行調整。

圖3-33 力調節彈簧總成

1.彈簧座 2.力調節彈簧 3.彈簧套筒 4.彈簧桿 5.防塵罩 6.銷 7.上拉桿連接銷 8.搖臂連接頭 9.大螺母 10.彈簧壓板 11.調整墊圈 12.O形密封圈

調整時,拔出上拉桿連接銷,擰松大螺母,抽出力調節彈簧總成,抽出銷,用螺絲刀旋動彈簧桿,至間隙消除而彈簧不受壓縮時,插入銷,然後將力調節彈簧總成裝入提升器殼體尾孔內,旋入大螺母。要求力調節彈簧總成與殼體剛好消除軸向間隙為止,這時使搖臂連接頭的整槽方向朝上,適當轉動大螺母使其小孔對准槽,裝入銷,並將防塵罩在大螺母上罩好。

253.如何對液壓系統提升器進行調整?

以沃得WD40~50系列拖拉機為例。先檢查扇形板位置,位調節手柄在垂直位置,力調節手柄比位調節手柄偏後20°的位置為手柄的提升位置。此時,手柄應和扇形板的上止口接觸。如果有不符,則松開扇形板下部的兩個螺母,轉動扇形板到上述規定位置,然後擰緊螺母將扇形板固定。

將手柄放置在提升位置,提升臂向上舉升到最高位置,即與水平面成60°夾角。為了方便調整,可用一塊厚度為8毫米的墊塊墊在內提升臂與提升器殼體之間。此時的提升臂位置可視為已達到規定位置。松開位調節凸輪上的緊固螺栓,轉動位調節凸輪,使主控制閥伸出分配器殼體端面17毫米,擰緊位調節凸輪上的緊固螺栓,然後調整力調節杠桿,松開螺母,轉動力調節推桿,使力調節杠桿的控制端與主控制閥最外端之間的間隙為6.5毫米,擰緊力調節杠桿總成上的螺母。

調整完成後,應反復扳動提升臂上下運動幾次,再測量上述17毫米和6.5毫米的尺寸是否不變,若有變化,應重新調整。

254.如何操作動力輸出軸?

使用沃得WD40~50拖拉機動力輸出軸時,操作步驟如下:

(1)將動力輸出軸操縱手柄推至中間空擋位置,取下動力輸出軸罩,將作業機械與動力輸出軸連接。

(2)將離合器踏板踩到底,將動力輸出軸手柄置於「合」的位置,然後根據作業機械的要求將動力輸出軸手柄置於所需的擋位。

(3)緩慢地松開離合器踏板,使作業機械開始運轉,宜先以低速檢查作業機械的運轉情況,然後再投入工作。

Ⅸ 液壓裝置

簡要的說一下吧:
什麼是液壓?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無件和液壓油。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指液壓系統中的油泵,它向整個液壓系統提供動力。液壓泵的結構形式一般有齒輪泵、葉片泵和柱塞泵。執行元件(如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的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 控制元件(即各種液壓閥)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根據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壓閥可分為村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和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又分為益流閥(安全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流量控制閥包括節流閥、調整閥、分流集流閥等;方向控制閥包括單向閥、液控單向閥、梭閥、換向閥等。根據控制方式不同,液壓閥可分為開關式控制閥、定值控制閥和比例控制閥。 輔助元件包括油箱、濾油器、油管及管接頭、密封圈、壓力表、油位油溫計等。 液壓油是液壓系統中傳遞能量的工作介質,有各種礦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壓油等幾大類。

液壓的原理

它是由兩個大小不同的液缸組成的,在液缸里充滿水或油。充水的叫「水壓機」;充油的稱「油壓機」。兩個液缸里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活塞,如果在小活塞上加一定值的壓力,根據帕斯卡定律,小活塞將這一壓力通過液體的壓強傳遞給大活塞,將大活塞頂上去。設小活塞的橫截面積是S1,加在小活塞上的向下的壓力是F1。於是,小活塞對液體的壓強為P=F1/SI,

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大活塞所受到的壓強必然也等於P。若大活塞的橫截面積是S2,壓強P在大活塞上所產生的向上的壓力F2=PxS2

截面積是小活塞橫截面積的倍數。從上式知,在小活塞上加一較小的力,則在大活塞上會得到很大的力,為此用液壓機來壓制膠合板、榨油、提取重物、鍛壓鋼材等。

液壓傳動的發展史
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稱為流體傳動,是根據17世紀帕斯卡提出的液體靜壓力傳動原理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1795年英國約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倫敦用水作為工作介質,以水壓機的形式將其應用於工業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壓機。1905年將工作介質水改為油,又進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液壓傳動廣泛應用,特別是1920年以後,發展更為迅速。液壓元件大約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20年間,才開始進入正規的工業生產階段。1925 年維克斯(F.Vikers)發明了壓力平衡式葉片泵,為近代液壓元件工業或液壓傳動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礎。20 世紀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對能量波動傳遞所進行的理論及實際研究;1910年對液力傳動(液力聯軸節、液力變矩器等)方面的貢獻,使這兩方面領域得到了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期間,在美國機床中有30%應用了液壓傳動。應該指出,日本液壓傳動的發展較歐美等國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後 , 日本迅速發展液壓傳動,1956 年成立了「液壓工業會」。近20~30 年間,日本液壓傳動發展之快,居世界領先地位。
液壓傳動有許多突出的優點,因此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如一般工。業用的塑料加工機械、壓力機械、機床等;行走機械中的工程機械、建築機械、農業機械、汽車等;鋼鐵工業用的冶金機械、提升裝置、軋輥調整裝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閘門及堤壩裝置、河床升降裝置、橋梁操縱機構等;發電廠渦輪機調速裝置、核發電廠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機械(絞車)、船頭門、艙壁閥、船尾推進器等;特殊技術用的巨型天線控制裝置、測量浮標、升降旋轉舞台等;軍事工業用的火炮操縱裝置、船舶減搖裝置、飛行器模擬、飛機起落架的收放裝置和方向舵控制裝置等。

閱讀全文

與液壓機械裝置hmu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換右後軸承多少錢 瀏覽:289
乙太網接入設備叫什麼 瀏覽:797
深圳拓固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851
燕秀工具箱如何安裝到cad中 瀏覽:601
閥門泄漏量怎麼計算 瀏覽:869
61O8軸承外圓直徑多少 瀏覽:668
博正閥門廠 瀏覽:59
防盜門軸承鬆了怎麼辦 瀏覽:262
簡易感應裝置設計 瀏覽:933
博越儀表盤模糊怎麼辦 瀏覽:540
vgod機械桿配什麼電池 瀏覽:881
濕度自動控制裝置 瀏覽:895
工程機械底盤主要由什麼組成 瀏覽:59
如何看軸承極限轉速最高 瀏覽:393
船用消防設備有哪些 瀏覽:845
快速製冷應該是什麼循環 瀏覽:895
起車排氣閥門製作 瀏覽:161
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 瀏覽:203
大眾儀表全紅報警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如何根據承重重量選擇合適的軸承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