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漂粉精實驗裝置圖

漂粉精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1-12-01 14:56:14

1.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

(1)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次氯酸鈣與濃鹽酸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主要成分為Ca(ClO)2,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此現象不能說明溴的氧化性大於碘,因為過量的氯氣也會也會碘離子為碘單質;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不能;過量的Cl2也可將I-氧化為I2

2. 氯氣是製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原料,但是一種有毒氣體.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獲得乾燥的氯氣(發生裝置已略

(1)實驗室制備氯氣,因氯氣有毒,氣體不能排放到空氣中,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則丁應為尾氣處理裝置,裝置圖為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① 加入適量的1mol/L鹽酸溶解後,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1)若澄清石灰水未見渾濁,則假設一成立
(2)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假設二或三成立 ② 向步驟①反應後的試管滴入1~2滴品紅溶液,振盪 (1)若品紅褪色,固體中存在 Ca(ClO)2,假設三成立;(2)若品紅不褪色,則固體中不存在 Ca(ClO)2,假設二成立; ③

3. 在實驗室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下列裝置制備漂白粉,並進行有關實驗探究 (1)裝置④中的x試劑為_____

(1)氯氣有毒,所以不能直接排空;氯氣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水,所以有毒物質轉變為無毒物質,所以x試劑為氫氧化鈉溶液.
故答案為:NaOH溶液.
(2)氯氣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溫度較高時有副反應發生.改進該實驗裝置以減少副反應發生的方法是降低溫度.
故答案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將裝置③置於冷水浴中進行實驗.
(3)3ClO-+I-=3Cl-+IO3-①;IO3-+5I-+3H2O=6OH-+3I2
將方程式①+②得:ClO-+2I-+H2O=Cl-+2OH-+I2
KI溶液的總體積=(19.98+20.02+20.00)mL=60.00mL.
設次氯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為x.
ClO-+2I-+H2O=Cl-+2OH-+I2
1mol 2mol
x0.1000mol?L-1×0.060L
所以x=0.003mol
次氯酸鈣的質量為:143g×0.003mol=0.429g
所以質量分數為:

0.429g
1.000g
×100%=42.9%;
若滴定過程中未充分振盪溶液局部變淺藍色時就停止滴定,導致碘化鉀的物質的量偏少,所以測定結果將 偏低.
故答案為:21.45%;偏低.
(4)根據圖象分析得,pH越小,漂白粉有效氯衰減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pH越小,漂白粉有效氯衰減速率越快.
(5)設計實驗時,其它條件必須相同,只有溫度不同,根據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找出其關系.
故答案為:在濃度、pH均相同的條件下,測定不同溫度下.不同時間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4. 某學生對SO2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操作 現象 取4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mL水 部分固體

(1)氯氣和鹼反應,利用氫氧化鈣和氯氣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鈣、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pH試紙先變藍(約為12)溶液呈鹼性,後褪色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說明溶液呈鹼性,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為:鹼性、漂白性;
(3)向水中持續通入SO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象i的白霧由HCl小液滴形成,
①用濕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為了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氯氣,因為含有氯氣在檢驗氯化氫存在時產生干擾;
故答案為: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擾;
②用酸化的AgNO3溶液檢驗白霧,產生白色沉澱,若含有二氧化硫氣體,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會被硝酸氧化為硫酸,硫酸和硝酸銀反應也可以生成硫酸銀沉澱,所以通過實驗不能證明一定含有氯化氫,
故答案為:白霧中混有SO2,SO2可與酸化的AgNO3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4)現象ⅱ中溶液變為黃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發生反應.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漂白精中成分為次氯酸鈣、氯化鈣,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離子為氯氣,
故答案為: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為黃綠色;
(5))取上層清液,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說明SO2被氧化為SO42-,故沉澱X為CaSO4,故答案為:CaSO4

5.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 (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

(1)次氯酸鈣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氯氣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a(ClO) 2 +4HCl(濃)=CaCl 2 +2Cl 2 ↑+2H 2 O,
故答案為:Ca(ClO) 2 +4HCl(濃)=CaCl 2 +2Cl 2 ↑+2H 2 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 2 中的HCl;
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 2 中的HCl;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當向D中緩緩通入少量氯氣時,可以看到無色溶液逐漸變為黃色,說明氯氣和溴化鈉反應生成溴單質,發生反應Cl 2 +2NaBr=Br 2 +2NaCl,反應中氯氣是氧化劑,溴使氧化產物,故氧化性Br 2 <Cl 2 ,故答案為:弱;
(5)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
(6)氯氣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將SO 3 2- 氧化SO 4 2- 同時生成Cl - 、H + .,反應離子方程式為SO 3 2- +Cl 2 +H 2 O=SO 4 2- +2Cl - +2H +
若改用NaHSO 3 ,會發生反應4HSO 3 - +Cl 2 =SO 4 2- +2Cl - +3SO 2 ↑+2H 2 O,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污染環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為:SO 3 2- +Cl 2 +H 2 O=SO 4 2- +2Cl - +2H + ;否.

6.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

(1)次氯酸鈣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氯氣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當向D中緩緩通入少量氯氣時,可以看到無色溶液逐漸變為黃色,說明氯氣和溴化鈉反應生成溴單質,
故答案是:黃;
(5)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
(6)氯氣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將SO32-氧化SO42-同時生成Cl-、H+.,反應離子方程式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會發生反應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污染環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為:SO32-+Cl2+H2O=SO42-+2Cl-+2H+;否.

7. 實驗室制備環己酮的反應原理為:其反應的裝置示意圖如圖1(夾持裝置、加熱裝置略去):環己醇、環己酮、

(1)①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②蒸餾操作時,一段時間後發現未通冷凝水,不能立即接通冷凝水,防止驟冷將冷凝管炸裂,應該等到裝置冷卻後再通冷凝水,故答案為:停止加熱,冷卻後通自來水;
③環己酮和水能形成具有固定組成的混合物,具有固定的沸點,蒸餾時能被一起蒸出,所以蒸餾難以分離環己酮和水的混合物.環己酮和水能夠產生共沸,採取蒸餾是不可取的,建議採用精餾,故答案為:環已酮和水形成具有固定組成的恆沸物一起蒸出;
(2)漂粉精和冰醋酸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使用漂粉精和冰醋酸來代替,這樣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故答案為: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3)①聯系製取肥皂的鹽析原理,即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於分層,環己酮的提純時應首先加入NaCl固體,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將水與有機物更容易分離開來,然後向有機層中加入無水MgSO4,出去有機物中少量的水,然後過濾,除去硫酸鎂晶體,再進行蒸餾即可,故答案為:cdba;
②加入NaCl固體,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將水與有機物更容易分離開來,故答案為: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於分層,減小產物的損失;
(4)由萃取劑對金屬離子的萃取率與pH的關系可知,調節溶液PH在3.0~3.5之間,可使Mn2+完全沉澱,並防止Co2+轉化為Co(OH)2沉澱,故答案為:b.

8. 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3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固體和

(1)漂粉精固體和濃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鈣、氯氣和水,該反應為Ca(ClO)u+4HCl(濃)═CaClu+uClu↑+uHuO,
故答案為:Ca(ClO)u+4HCl(濃)═CaClu+uClu↑+uHuO;
(u)氯氣中混有HCl,B中飽和食鹽水可吸收HCl,則裝置B的作用為除去氯氣中的HCl;C中若發生堵塞,生成的氯氣使B中壓強增大,則B中長頸漏斗下端導管中液面會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為:除去氯氣中的HCl;B中長頸漏斗下端導管中液面會上升,形成水柱;
(0)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則先通過人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觀察到褪色,再利用人人中固體乾燥劑(無水氯化鈣或硅膠)乾燥後,在Ⅲ中放入乾燥的有色布條,觀察到顏色不褪,則驗證氯氣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故答案為:d;
(4)D、E的目的是比較氯、溴、碘的非金屬性,D中發生氯氣與NaBr的反應生成溴,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5量溶液加入裝置E中,氯氣、溴均可與K人反應生成碘,則E中碘易溶於苯,出現分層後上層為紫紅色的苯層,該現象不能說明溴的非金屬性強於碘,過量的氯氣也可將碘離子氧化,應排除氯氣的干擾,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為紫紅色;不能;過量的氯氣也可將碘離子氧化;
(5)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4O0溶液吸收余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環境,則不能用NaH4O0溶液吸收尾氣,
故答案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否.

9. 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與濃鹽酸反應生成Cl2和一種固體時能作乾燥劑的物質等.請從圖中選用適當的實驗裝置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鈣,可與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氣和氯化鈣,反應的方程式為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Ca(ClO)2+4HCl═CaCl2+2Cl2↑+2H2O;
(2)實驗生成氯氣,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測定生成氯氣的體積,可確定次氯酸鈣的含量,連接順序為a接e,d接f,
故答案為:a接e,d接f;
(3)讀數時,為避免誤差,首先應使C、D兩儀器內的壓強相等,則液面應齊平;視線與凹液面最低點應齊平,且在室溫下讀數,
故答案為:①C、D兩儀器內的液面應齊平;②視線與凹液面最低點應齊平;③裝置內氣體應恢復至室溫;
(4)氯氣排除空氣,殘留氯氣和排除的體積相等,不影響實驗結果,
故答案為:不影響;同溫同壓下,同量的Cl2和空氣所排出的液體體積相等;
(5)如沒有收集到氯氣,可能是漂白粉變質或裝置漏氣、裝置連接錯誤等,如為稀鹽酸,與次氯酸鈣也不反應,①②④⑤符合,
故答案為:①②④⑤.

10. 某學生對SO 2 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操作 現象 取4 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 mL水 部分固體

(1)2Cl 2 +2Ca(OH) 2 =CaCl 2 +Ca(ClO) 2 +2H 2 O
(2)鹼性、漂白性(3)①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Cl 2 ,排除Cl 2 干擾②白霧中混有SO 2 ,SO 2 可與酸化的AgNO 3 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為黃綠色
(5)①CaSO 4 ②SO 2 +Cl 2 +2H 2 O=SO 4 2- +2Cl +4H

與漂粉精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填料塔中液體再分布裝置的作用 瀏覽:33
什麼儀器測量林地面積 瀏覽:292
機械紀元E結局要打多少 瀏覽:812
地下城機械穿什麼傳說6 瀏覽:278
江蘇瑪科塔電動工具 瀏覽:719
楊氏模量儀器怎麼測量 瀏覽:327
氧驅霧化治療儀包括哪些儀器 瀏覽:213
基於電容法的塑料瓶密封檢測裝置 瀏覽:379
掛式空調沒有製冷怎麼辦 瀏覽:128
純機械簡易升降裝置 瀏覽:947
古鎮配件市場五金件 瀏覽:271
電瓶車壓力軸承壞了什麼表現 瀏覽:449
機械車位後期有哪些費用 瀏覽:725
江門市五金製品廠刀叉匙 瀏覽:197
機械密封都有什麼材質的 瀏覽:593
華興五金製品 瀏覽:475
工程運輸機械有哪些 瀏覽:678
鑄造行業什麼賺錢 瀏覽:523
鎧甲機械鍵盤怎麼關燈 瀏覽:350
鐵絲調直機械裝置 瀏覽:46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