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求輪式裝載機工作裝置方面的外文資料,最好帶翻譯!3000字左右就ok了,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B. 輪式裝載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如圖所示為輪式裝載機總體結構示意圖,裝載機一般由車架、動力傳動系統、行走裝置、工作裝置、轉向制動裝置、液壓系統和操縱系統等組成。發動機1的動力經變矩器2傳給變速箱14,再由變速箱把動力經傳動軸13及16分別傳到前後橋10,以驅動車輪轉動。內燃機動力還經過分動箱驅動液壓泵3工作。工作裝置由動臂6、搖臂7、連桿8、鏟斗9、動臂液壓缸12和搖臂液壓缸5組成。動臂一端鉸接在車架上,另一端安裝了鏟斗,動臂的升降由動臂液壓缸來帶動,鏟斗的翻轉由轉斗液壓缸通過搖臂和連桿來實現。車架11由前後兩部分組成,中間用鉸銷4連接,依靠轉向液壓缸可以使前後車架繞鉸銷相對轉動,以實現轉向。從裝載機的總體結構圖可以看出,裝載機可分為:動力系統、機械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系統。裝載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性能的優劣不僅與工作裝置機械零部件性能有關,還與液壓系統、控制系統性能有關。動力系統:裝載機原動力一般由柴油機提供,柴油機具有工作可靠、功率特性曲線硬、燃油經濟等特點,符合裝載機工作條件惡劣,負載多變的要求。機械繫統:主要包括行走裝置、轉向機構和工作裝置。液壓系統:該系統的功能是把發動機的機械能以燃油為介質,利用油泵轉變為液壓能,再傳送給油缸、油馬達等轉變為機械能。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是對發動機、液壓泵、多路換向閥和執行元件進行控制的系統。液壓控制驅動機構是在液壓控制系統中,將微小功率的電能或機械能轉換為強大功率的液壓能和機械能的裝置。它由液壓功率放大元件、液壓執行元件和負載組成,是液壓系統中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的核心。
C. 裝載機工作裝置的有限元分析的難點在哪
1、 引言
裝載機是工程機械的主要機種之一,廣泛用於建築、礦山、水電、橋梁、鐵路、公路、港口、碼頭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國外裝載機發展迅速,而我國裝載機在設計上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集中在可靠性、結構設計強度等方面[1,2]。由於採取「類比試湊」等設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容易形成設計中的「人為」應力集中點,造成機構整體強度的削弱甚至破壞。按這種設計生產出的產品,外觀上看上去很強壯、剛性很好,但卻有內在的設計缺陷,使用過程中常因工作裝置結構強度等原因,產生開焊、甚至斷裂等破壞,致使工作裝置報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本文將以SDZ20型裝載機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典型工況下用MARC軟體進行靜態結構分析,獲得工作裝置整體的應力及變形分布。其結論對該種結構的優化設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 工作裝置結構受力破壞與力學特徵
2.1工作裝置的結構
工作裝置由鏟斗、動臂、橫梁、支撐、搖臂、拉桿等組成。各構件之間由鉸銷聯接,有相對轉動。為了增強搖臂、支撐的剛度,在搖臂及支撐之間有筋板連接,在計算時,可以將其視為一體。動臂上鉸點與裝載機前車架鉸接,中部鉸點與舉臂油缸鉸接;搖臂上鉸點與翻斗油缸鉸接。用MARC對其做有限元靜力分析中,認為工作裝置各鉸接處沒有相對轉動。動臂是工作裝置的主要受力部件,其截面形狀為矩形;又因其長、寬方向遠大於厚度方向,故可以用板殼元對動臂進行離散。橫梁截面為箱形,為焊接結構。搖臂和支撐也是焊接結構,其焊接板的截面均為矩形。考慮各構件的厚度遠小於其它兩個方向的厚度,可以認為均為板類零件。
2.2結構受力與破壞特徵
裝載機整體結構為對稱結構。分析裝載機插入、鏟起、舉升、卸載等的作業過程可知,裝載機載初鏟時,工作裝置受力最大。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受到的外界載荷為不變載荷,主要是物料的重量以及機構自重。由於物料種類和作業的條件不同,裝載機工作時鏟斗切削刃並非均勻受載,一般可以簡化為兩種極端情況:(1)認為載荷沿切削刃均勻分布,並以作用在鏟斗切削刃中點的集中載荷來代替均布載荷,稱其為對稱受載情況;(2)非對稱受載情況,由於鏟斗偏鏟、料堆密集情況不均,使載荷偏於鏟斗一側,通常將其簡化為集中載荷作用在鏟斗最邊緣的斗齒上。這兩種處理方法都是偏於安全的。當結構受力超過其極限載荷,材料發生塑性變形直至開裂(焊接部位)或斷裂。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邊界條件
工作裝置作為裝載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強度和剛度必須有充分的保證。根據工作裝置的結構特徵,建立起與其對應的有限元模型。
3.1單元類型的選取有限元網格劃分
工作裝置的各板厚度均勻,且長寬相比較小的多。根據經典薄殼理論假設,厚度小於中面輪廓尺寸1/5的為薄板。因此可以採用空間板殼單元進行網格劃分。考慮四邊形單元比三角形單元具有更高的計算精度,而三角形單元比四邊形單元更利於擬合過渡,所以採用四邊形單元與三角形單元混合進行網格劃分。
有限元網格按照「均勻應力區粗劃、應力梯度大的區域細劃」的原則進行劃分。按照給定尺寸自動劃分後,對局部(如尖角和軸承孔等部位)進行細劃。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
3.2邊界條件的施加
邊界條件包括兩方面:邊界載荷和邊界約束。取額定裝載量,按靜力等效的原則將力施加在鏟斗尖內移約100mm處中部。在初鏟轉斗時,可認為舉臂油缸和翻斗油缸都不動,動臂的兩個鉸銷部位和搖臂的鉸銷部位無相對移動。
3.2.1邊界載荷
額定裝載為2×104N。聯合鏟取的工況進行載入。根據以上假設,可以計算出鏟斗所受水平力Rx和垂直力Ry。
水平力(即插入阻力)的大小由裝載機的牽引力確定
Rx=Pkpmax=4000N 式中,Pkpmax為裝載機的牽引力。
垂直力(即鏟起阻力)大小受裝載機的縱向穩定條件的限制。
Ry=GL1/L=58800x1300/2615.8=26974N 式中,G——裝載機自重,為6000kg(58800N)。
L1——中心到前輪水平距離,為1300mm。
L——垂直力作用點到前輪水平距離,為2615.8mm 。
考慮到鏟斗的特殊性,對其變形及破壞不予考慮。根據聖維南原理,局部載荷不影響遠處應力場的分布,可以知道,在鏟斗尖部附近所施加的點載荷不會影響除去鏟斗外的工作裝置的應力分布。所以這種載入方式是可行的。
3.2.2邊界約束
根據假設,舉臂油缸和翻斗油缸不動。這樣,在油缸與工作裝置的鉸接處和動臂與前車架的鉸接處分別施加對應的邊界條件。
3.3材料性能參數的確定
SDZ20型裝載機工作裝置構件所用的材料為16Mn(包括動臂、搖臂、支撐、橫梁和各筋板、加強板)和Q235(拉桿),變形在彈性范圍內,對應各構件分別施加所需材料常數:
4、 結果分析
用MARC軟體對工作裝置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整個工作裝置的整體應力應變場、變形場分布,圖3給出了工作裝置的局部等效應力分布。
由結果可知,該裝置的結構完全滿足了強度要求。各構件情況是:動臂的危險點在動臂下鉸點及動臂與舉臂油缸鉸接處附近,應力值已經分別達到142.5MPa和118.9MPa,偏載時應力值達到184.5 MPa和153.6 MPa,是正載時的1.29倍,且偏載的一側與橫梁焊接部分出現應力集中,其值已達到100 MPa;搖臂的危險點在搖臂與拉桿鉸接處,應力已達91.7 MPa;橫梁的危險點在橫梁與動臂的鉸接處,應力值已達65.2 MPa;拉桿的危險點在與搖臂鉸接處,應力值已達107.2 MPa。同時,在偏載時,動臂承載了由於偏載所產生的大部分扭矩,而其他構件在偏載時的應力集中相對減小。即使這樣,最大值仍遠小於屈服應力,設計是偏於安全的。
D. 裝載機的工作裝置有哪些部分
�0�2�0�2�0�2 裝載機是一種作業效率很高的鏟裝機械,它不僅能對鬆散物料進行裝、運、卸作業,還能對爆破後的礦石以及土壤作輕度的鏟掘丁作。如果交換相應的工作裝置後,還可以完成挖土、推土、起重及裝卸等丁作。因此,裝載機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工程施工中。裝載機主要由工作裝置、行走裝置、發動機、傳動系統、轉向制動系統、液J系統、操作系統和輔助系統組成。 �0�2�0�2�0�2 裝載機的工作裝置主要由動臂、搖臂、鏟斗、連桿等部件組成。動臂和動臂油缸鉸接在前車架上,動臂油缸的伸或縮使丁作裝置舉升或下降,從而使鏟斗舉起或放下。轉斗油缸的伸或縮使搖臂前或後擺動,再通過連桿控制鏟斗的上翻收斗或下翻卸料,由於作業的要求,在裝載機的工作裝置設計中,應保證鏟斗的舉昇平移和下降放平,這是裝載機工作裝置的一個重要特性。這樣就可減少操作程序,提高生產率。
E. 我的畢業設計題目是輪式裝載機輪邊減速器的結構設計,應採用行星齒輪減速器的結構,有誰做過這個題目的嗎
這個帖子應該是星星齒輪的,看看http://..com/question/190746894.html貼圖,如果能幫你請確認你的帖子,我收到最佳答案的通知後傳你郵箱圖紙
F. 求ZL30裝載機工作裝置設計參數以及CAD裝配圖。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收索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