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如圖1所示探究性實驗裝置共6個

如圖1所示探究性實驗裝置共6個

發布時間:2021-12-01 07:41:40

『壹』 某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固定裝置已省去)開展有關探究性實驗.已知,過氧化氫足量,該裝置氣密性

(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2)打開K1,氧氣進入試管①中,所以試管①中有氣泡從導管中冒出,試管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著火點,因此會燃燒,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貳』 某課外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1)實驗過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體j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左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左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左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左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四)①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稀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燒瓶中加入的試劑是固體氧化鈣或NaOH固體,滴入濃氨水溶解放熱生成氨氣;
故答案為:k手;c;
②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連接漏斗伸入到液體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錯誤;
k、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左,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k正確.
C、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左,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手錯誤;
手、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kC手;
故答案為:kC手;
③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內液面與乾燥管內液面相平;
(下)先通入氨氣,氨氣與水形成呈鹼性的氨水可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的碳酸發生反應,更有利於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生成碳酸氫根離子濃度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CO+NaC1+HO=NHkC1+NaHCO↓;
故答案為:NH、CO;&nksp;NH+CO+NaC1+HO=NHkC1+NaHCO↓;
(k)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二氧化氮溶於水,測定的一氧化氮氣體體積不準確;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叄』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肆』 某課外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 (1)實驗過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體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①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稀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燒瓶中加入的試劑是固體氧化鈣或NaOH固體,滴入濃氨水溶解放熱生成氨氣;
故答案為:be;c;
②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連接漏斗伸入到液體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錯誤;
B、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B正確.
C、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BCE;
故答案為:BCE;
③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內液面與乾燥管內液面相平;
(3)先通入氨氣,氨氣與水形成呈鹼性的氨水可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的碳酸發生反應,更有利於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生成碳酸氫根離子濃度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 3 +CO 2 +NaC1+H 2 O=NH 4 C1+NaHCO 3 ↓;
故答案為:NH 3 、CO 2 ;NH 3 +CO 2 +NaC1+H 2 O=NH 4 C1+NaHCO 3 ↓;
(4)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二氧化氮溶於水,測定的一氧化氮氣體體積不準確;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 2 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伍』 某學生利用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鹽橋式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按照實驗步驟依次回答下列問題:(1)導線中電

圖1為原電池裝置,Zn為負極,Cu為正極,
(1)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則電子流向為由a到b(或a→b),故答案為:由a到b(或a→b);
(2)負極Zn失去電子,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故答案為:Zn-2e-=Zn2+
(3)銅電極發生Cu2++2e-=Cu,增加0.64g,n(Cu)=

0.64g
64g/mol
=0.01mol,轉移0.02mol電子,轉移電子數目為0.02mol×NA=1.204×1022,故答案為:1.204×1022
(4)鹽橋中的K+、Cl-的移動方向為陽離子向正極移動,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右側為負極,左側為正極,只有B正確,故答案為:B;
(5)除去Cu2+,可促進其水解生成沉澱,注意不引入新的雜質,AC會引入雜質,D抑制水解,只有B符合,故答案為:B;
(6)海水為中性或弱酸性,輪船易發生吸氧腐蝕,利用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或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保護輪船,則有電源時輪船連接負極,在鹼性潮濕環境下的腐蝕更緩慢是因抑制電極反應的發生,故答案為:吸氧;負;O2+4e-+2H2O=4OH-鹼性較強時,OH-濃度較大,根據平衡移動原理,抑制了上述電極反應的發生,所以腐蝕緩慢;
(7)圖2所示的電解裝置,發生2Cu+H2O
電解
.

『陸』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按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1)裝置A中盛放亞硫酸鈉的儀器是蒸餾燒瓶,亞硫酸鈉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和水,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故答案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的還原性,酸性高錳酸鉀的強氧化性,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溶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或紫紅色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故答案為:溶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或紫紅色酸性高錳酸鉀褪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二氧化硫能和硫化氫發生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澱,所以C中出現黃色渾濁,該反應中,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化合價由+4價變為0價,所以二氧化硫得電子而作氧化劑,體現氧化性,故答案為:無色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氧化性;
(4)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質反應生成無色物質,所以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穩定,加熱無色溶液時,溶液又變為紅色,其操作方法和現象為:品紅溶液褪色後,關閉分液漏斗的旋塞,點燃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為紅色,
故答案為:品紅溶液褪色後,關閉分液漏斗的旋塞,點燃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為紅色;
(5)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加入氯化鋇,具體操作:取少量待測液,滴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產生,說明含有SO42-,若無白色沉澱產生,說明沒有SO42-
故答案為:取少量待測液,滴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產生,說明含有SO42-,若無白色沉澱產生,說明沒有SO42-
(6)二氧化硫酸性氣體尾氣用濃的氫氧化鈉吸收,裝置為

『柒』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目的是探究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兩個

(1)如圖所示.實驗目的是探究小車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兩個拉力F 1 、F 2 的關系.
(2)小車受到的拉力F 1 和F 2 分別等於水平桌面兩端所掛鉤碼的重力,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個數來改變F 1 和F 2 的大小;
(3)用手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小車受到的力F 1 和F 2 不在一條直線上,小車受到的不再是一對平衡力,小車就會轉動;
故答案為:(1)小車;(2)鉤碼個數;(3)轉動,直到轉回一條直線上.

『捌』 小李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物體在下落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恆.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A

(1)A、因為我們是比較mgh、

1
2
mv2的大小關系,故m可約去比較,不需要用天平.故A沒有必要回;
C、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交答流電源,故C錯誤;
D、先接通電源後,再釋放紙帶,故D錯誤;
故不必要的是A;
(2)①C選項打點計時器應該接交流電;
②D中應該先接通電源後釋放紙帶;
③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3)本實驗中利用小球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來代替瞬時速度,故有:v1=
d
t1
,v2=
d
t2

根據機械能守恆有:mgh=
1
2
m(
d
t2
2-
1
2
m(
d
t1
2
因此有(
d
t2
2-
d
t1
2=2gh.
(3)本實驗的誤差有數據測量導致的,還有就是在該實驗中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因此若物體擋光的寬度d太大,將導致瞬時速度的測量不準確,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導致的誤差等.
故答案為:(1)A;
(2)①C選項打點計時器應該接交流電;
②D中應該先接通電源後釋放紙帶;
③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3)(
d
t2
2-
d
t1
2=2gh;
(4)物體擋光的寬度d不能太大或h的測量不準.

『玖』 某同學設計如圖1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使用分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裝置Ⅰ中有空氣,一氧化氮會與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溶於水並與水反應,使測得的一氧化氮體積不準,所以不可以通過實驗I收集並測量NO氣體的體積來探究銅樣品的純度;
(3)實驗室用電石和水來製取乙炔,反應原理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可以燃燒,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因為乙炔中含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4)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濃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
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外聯雙球狀導管內伸入到液體中,液體進入雙球內,防止進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確;
B、吸收裝置中的導管下聯漏斗,漏鬥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氣體,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確;
C、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F、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ACDF;
(5)根據PV=nRT,為保證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在讀數時應注意:①將實驗裝置恢復到室溫,②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③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誤差;
(6)第2次測量數據誤差較大,可不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

(346.3?10.0)+(345.7?10)
2
=336.0mL=0.336L
設生成0.3323L氫氣,需鋁的質量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22.4L
x 0.336L
3×22.4L
0.336L
=
54g
x
,解之得:x=0.27g
鋁的質量分數=
0.27g
1.0g
×100%=27.0%.
故答案為:(1)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2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
(4)c;ACDF
(5)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
(6)27.0%.

『拾』 八年級6班的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實驗中物體排開液

(1)由表一中數據知,水的密度不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在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可得在同一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表一和表二的第一行或第二行或第三行數據,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用液體的密度不同,所受的浮力不同,可得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外,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由題意知,當受浮力相同時,液體的密度小,排開液體的體積就大,液體的密度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就小,可知浮力還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4)根據四幅圖得,浮力:F=F1-F3,排開液體的重力:G=F4-F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G,即:F1-F3=F4-F2
(5)由於彈簧測力計在估讀時會造成誤差,根據刻度線顯示排開液體的體積時,造成的誤差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會造成表一中1、3兩次數據與這一實驗結論不相符.
故答案為:(1)在同一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液體的密度;(3)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大小;(4)F1-F3=F4-F2;(5)由刻度線顯示排開液體的體積造成的誤差(或彈簧測力計估讀造成的誤差).

與如圖1所示探究性實驗裝置共6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填料塔中液體再分布裝置的作用 瀏覽:33
什麼儀器測量林地面積 瀏覽:292
機械紀元E結局要打多少 瀏覽:812
地下城機械穿什麼傳說6 瀏覽:278
江蘇瑪科塔電動工具 瀏覽:719
楊氏模量儀器怎麼測量 瀏覽:327
氧驅霧化治療儀包括哪些儀器 瀏覽:213
基於電容法的塑料瓶密封檢測裝置 瀏覽:379
掛式空調沒有製冷怎麼辦 瀏覽:128
純機械簡易升降裝置 瀏覽:947
古鎮配件市場五金件 瀏覽:271
電瓶車壓力軸承壞了什麼表現 瀏覽:449
機械車位後期有哪些費用 瀏覽:725
江門市五金製品廠刀叉匙 瀏覽:197
機械密封都有什麼材質的 瀏覽:593
華興五金製品 瀏覽:475
工程運輸機械有哪些 瀏覽:678
鑄造行業什麼賺錢 瀏覽:523
鎧甲機械鍵盤怎麼關燈 瀏覽:350
鐵絲調直機械裝置 瀏覽:46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