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爬模和滑膜的區別是什麼
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築結構上,隨著結構施工而逐層上升的一種模板,當結構凝土達到拆模強度而脫模後,模板不落地,依靠機械設備和支承體將模板和爬模裝置向上爬升一層,定位緊固,反復循環施工。爬模是適用於高層建築或高聳構造物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先進模板施工工藝。
滑模是在模板與混凝土保持接觸互相摩擦的情況下逐步整體上升的。滑模上升時,模板高度范圍內上部的混凝土剛澆灌,下部的混凝土接近初凝狀態,而剛脫模的混凝土強度僅為0.2~0.4Mpa。爬模上升時,模板已脫開混凝土,此時混凝土強度已大於1.2Mpa,模板不與混凝土磨擦。
㈡ 爬模施工的特點。
爬模施工是當前高聳結構物施工中較先進的施工方法,它集模板支架、施工腳手架平台於一體,利用已完成的主體結構為依託隨著結構的升高而升高,省去了大量的腳手架,具有快捷、輕巧、操作簡單,中線易控制,外觀質量光滑,施工費用低等。
爬模施工以澆築成型的鋼筋混凝土為重要支承主體,模板與混凝土實現密貼,上層模板由下層模板上混凝土的粘結力與摩擦力支撐,垂度、平整度、曲率易於調整及控制,可避免施工誤差積累,設計合理,模板不佔用施工場地,可循環倒用,無需配置太多的數量。
構造組成:(1)爬升架。主要由豎向連接桿、斜撐桿、上橫梁、爬架斜拉桿和一些連接桿件組成,具有承重和滑升作用,是特殊設計的穩定構架。每組爬架有6對鋼夾頭,每對鋼夾頭都帶有安全鋼銷(安全裝置),在提升過程中採用人工限位,裝在鋼夾頭上可垂直滑動,卡在滑道工字鋼腹板上可起限位導向作用。爬升架提升採用YCD23P200型提升千斤頂,帶安全裝置。(2)滑道。採用I320工字鋼與大塊模板焊接為整體,不須預埋螺栓。爬升架與滑道之間銷接,配有特殊鋼夾頭在爬升架支點處與鋼滑道連接,有足夠穩定支點和長度。鋼滑道上下不垂直度1m內為0~15mm。(3)提升桁架。由N型萬能桿件拼裝成「井」字形組成,爬升架的斜爬升可通過調整其下楔形塊來實現。(4)模板。模板在豎向分為兩層,外模採用大塊鋼模板,每節按卷揚機的起重能力設計為8、12、16塊三種類型的鋼模板。模板為框構結構,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並且滿足橋墩外形尺寸的要求,單塊宜進行整體組合或裝配組合。相鄰模板間、上下節鋼模間均用栓接並配有定位銷,定位銷探傷檢驗應全部合格。內模採用翻模,每節高2m,每墩設3組,隨墩身的逐節上升按照4m級數向上翻動。內模的安裝與拆除通過墩內設置的可調式工作盤實現,工作盤懸掛在爬架上,可隨爬架上升,亦可自行調節位置,方便墩內及墩上作業。內模系統的模板及支撐件均經過結構檢算,對結構薄弱部位均進行加強加固處理。(5)扒桿。為解決墩身中各種施工材料和小型機具的提升問題,每個爬升桁架上設2副吊重為25kN的起重扒桿。扒桿不垂直度1m內允許±1mm。提升扒桿的擺向由人工配合來實現。扒桿上選用不旋轉鋼絲繩,以免在起吊長大桿件時,由於鋼絲繩的旋轉而碰壞墩身或模板,造成安全事故。
㈢ 橋梁高墩的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藝(要詳細的)
液壓爬模施工工藝
索塔下塔柱為弧面,上塔柱為直線面,塔柱採用液壓爬模施工,根據塔柱施工的具體要求及相關技術條件,採用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研究開發的HF-ACS 100型液壓爬模系統,專用於主塔塔身施工,本系統爬模設置有弧線軌道與直線軌道,既能適用弧型面塔柱爬行,又能適用直線形塔柱面上爬行。HF-ACS 100型液壓爬模系統標准施工節段高4.5m。
1)液壓爬模體系結構
液壓爬模體系主要由模板體系和液壓爬升體系組成。其結構見圖7.2-12、液壓爬模結構示意圖。
圖7.2-12 液壓爬模結構示意圖
外側爬架包括懸掛件及預埋件、爬升導軌、液壓頂升設備、上部操作平台、2個主工作平台、2個下部作業平台及電梯入口平台。單層平台凈高2.1m,主操作平台寬約2.96m,爬架總高度約15.5m。主工作平台由三角支撐架及連接型鋼組成,承受整個爬架重量及施工荷載,並通過預埋件將荷載傳遞到混凝土上。主工作平台下面懸掛爬升操作平台(-1號平台)、修飾平台(-2號平台)、電梯入口平台(-3號平台)、支撐模板操作平台(+1號平台)、鋼筋綁扎平台(+2號平台)。所有平台構件均由型鋼連接而成,桿件可以成捆裝箱運輸,避免了運輸途中的損壞,用螺栓和銷軸連接,拼裝及拆卸極為方便快捷。
採用液壓頂升設備進行爬架提升,據爬架重量及施工荷載,塔柱順橋向以及橫橋向兩側,各布置2套頂升力為100kN液壓頂升設備,見下圖7.2-13。所有頂升設備可以單獨操作,也可以同時操作,具體操作可根據現場情況定。
圖7.2-13 液壓爬模頂升系統布置圖
2)液壓爬模系統特點
①模板面板及爬架平台能適用於不同形狀的塔柱和傾斜度,當索塔截面形狀改變時,只需對模板面板及平台做少量調整即可。
②木模板體系自重小,採用車間組拼、現場安裝,利用爬架上設置的模板懸掛及縱、橫向調節系統進行模板的閉合、調位及脫模,操作十分便捷、效率高。
③爬架採用液壓油缸頂升,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能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期和施工安全。
④模板使用優質進口木面板,能有效減少混凝土表面缺陷,獲得較好的混凝土外觀效果。
3)液壓爬模性能參數
本系統由大面積模板體系,爬升主體及鋼結構工作平台構成。大面積模板體系通過鋼梁結構與爬升主體相連,液壓自動爬架設6個工作平台。平台之間採用固定扶梯相連,在同一平面上,平台間連成一條貫穿的通道,為防止火災發生,在平檯面上設置防火板或鋼格柵。單個爬升裝置的承載力為130kN。
爬升裝置由油缸驅動,操作十分方便快捷,液壓頂升系統依靠多台液壓油缸、相關的控制部件組成,方便地完成提升工作。
在塔柱施工過程中,設置在一周的爬升裝置均同步爬升,帶動大面板模板共同均勻上升。單個油缸通過控制調節器相互協調同步工作。另外,液壓油缸配備了防止油管破裂的安全裝置。
系統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爬升裝置單元設計額定垂直爬升能力 100kN
最大垂直爬升能力 130kN
•爬升裝置單步步長 163mm
•最大爬升傾斜角 ±17.50
•最大施工節段高度 4.5m
•模板、澆築、鋼筋綁扎工作平台
單層最大承載能力 3 kN/m2
總體額定承載能力 3 kN/m2
•爬升裝置工作平台最大承載能力 1.5kN/m2
•修飾及電梯入口平台
單層最大承載能力 1.0 kN/m2
•液壓系統額定工作壓力 20MPa
最高工作壓力 25MPa
•供電制式 三相交流,380/220V
•外形尺寸
最大高度 15.52m
最大寬度 2.96m
4)液壓爬模工作原理及施工流程
導軌依靠附在爬架上的液壓油缸進行提升,導軌提升到位後與上部爬架懸掛件連接,爬架與模板體系則通過頂升液壓油缸沿著導軌進行爬升。
液壓自動爬模系統爬升的工作原理如下:
①起始澆注段中,按照設計位置埋設錨錐,並保證其位置准確。
②砼達到強度要求後拆模,以起始段中預埋的錨錐為支點拼裝系統。
③調整模板位置,保證定位精度,進行澆注工作並埋設錨錐。
④拆模,操作動力裝置控制器爬升軌道,使其上部與掛在預埋錨錐上的懸掛件固接,固定爬升軌道。
⑤操作動力裝置控制器爬升爬架,帶動系統爬升至下一工作節段。
⑥支模,並重復上述工作流程。
液壓爬模施工流程見示意圖7.2-14。
圖7.2-14 液壓爬模施工流程圖
㈣ 什麼叫液壓爬模施工
爬模施工是適用於高層建築或高聳構造物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先進模板施工工藝。液壓自動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築結構上,隨著結構施工而逐層上升的一種模板體系,當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後脫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機械設備和支承體將模板和爬模裝置向上爬升一層,定位緊固,反復循環施工。
㈤ 液壓爬模施工及技術指標有哪些規定
液壓爬模施工:
1、爬模組裝需從已施工 2 層以上的結構開始。 樓板需要滯後 4~5 層施工。
2、液壓系統按照完成後應進行系統調試 和加壓試驗,確保施工過程中所有接頭盒密封處無滲漏。
3、混凝土 澆築宜採用布料機均勻布料,分層澆築、分層振搗;在混凝土養護期 間,綁紮上層鋼筋;當混凝土脫模後,將爬模裝置向上爬升一層。
4、一項工程完成後, 模板、 爬模裝置及液壓設備可繼續在其他工程通用, 周轉使用次數多。
5、爬模可節省模板堆放場地,對於在城市中心施 工場地狹窄的項目有明顯的優越性。爬模的施工現場文明,在工程質 量、安全生產、施工進度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證。
液壓爬模技術指標:
1、液壓油缸額定荷載 50kN、100kN、150kN; 工程行程 150~160mm。
2、油缸機位間距不宜超過 5m,當機位間距 內採用梁模板時,間距不宜超過 6m。
3、油缸布置數量需根據爬模裝 置自重及施工荷載進行計算確定, 《液壓爬升模板工程技術規程》 根據 JGJ195—2010 規定,油缸的工作荷載應小於額定荷載 1/2。
4、爬模 裝置爬升時, 承載體受力處的混凝土強度必須大於 10MPa, 並應滿足 爬模設計要求。
㈥ 什麼是爬模施工
爬模施工是當前高聳結構物施工中較先進的施工方法,它集模板支架、施工腳手架平台於一體,利用已完成的主體結構為依託隨著結構的升高而升高,省去了大量的腳手架,具有快捷、輕巧、操作簡單,中線易控制,外觀質量光滑,施工費用低等。
爬模施工以澆築成型的鋼筋混凝土為重要支承主體,模板與混凝土實現密貼,上層模板由下層模板上混凝土的粘結力與摩擦力支撐,垂度、平整度、曲率易於調整及控制,可避免施工誤差積累,設計合理,模板不佔用施工場地,可循環倒用,無需配置太多的數量。
基本構造
爬升模板的構造可以分為支承架和提升架(或稱門架)兩部分,提升架帶著模板、圍圈和作業台架吊掛在支承架上;支承架為簡單框架,插置在提升架中,下端有緊固裝置可與模板下面已硬化的混凝土牆體相固定,上端伸出在提升架的頂部,可以安裝各種提升裝置,以傳遞提升架的全部荷載。
爬升模板所用的提升架可以利用滑動模板的提升架進行改裝,使支承架可以插置其中。在提升架上安裝模板、吊腳手架和作業台架的方法,基本上與滑動模板相同。
支承架的兩股可用[12槽鋼製作,架頂有橫杠可吊掛提升設施,兩股下端各設緊固裝置,可與牆體固定。中國出現的爬模結構,各有不同的緊固裝置,可以結合具體條件選用。
模板的高度可以設定為150cm,用組合鋼模板錯縫拼配成所需長度,具有組合剛度,能起到板梁的作用,提升架的間距可以設定為150cm,組合大模板通過豎楞和絲杠固定在提升架的兩股上,如此可以簡化模板兩側的圍圈。每次灌築,按設定間距預埋穿牆螺栓,作為固定支承架之用,也可作為對拉螺栓以抵抗側壓力。
對於圓形截面的筒壁結構,150cm高的模板用組合鋼模板豎向配置,橫向設置兩道圍圈形成弧度,通過絲杠固定在提升架的兩股上。形成圓周的內、外模板,由圍圈分成若干整體,便於分區脫模。
在提升架頂杠和支承架頂杠之間,可用不同的方法,設置不同類型的提升設施。
㈦ 滑模、爬模和翻模有什麼區別
爬模與滑模的主要區別(簡易區分,詳細區分見下段):
滑模:是在模板與混凝土保持接觸互相摩擦的情況下逐步整體上升的。滑模上升時,模板高度范圍內上部的混凝土剛澆灌,下部的混凝土接近初凝狀態,而剛脫模的混凝土強度僅為0.2~0.4Mpa。
爬模:上升時,模板已脫開混凝土,此時混凝土強度已大於1.2Mpa,模板不與混凝土磨擦。 詳細區分:
滑模:水泥混凝土澆築時所用模板中的一種,它可以沿著水平方向、斜坡方向或垂直方向漸漸滑動,做到邊澆搗,邊脫模,是一種經濟的先進方法,稱為滑模施工。其使用的混凝土是硬稠性混凝土,否則當模板滑移後,混凝土的邊緣容易塌陷損壞。 高層建築物,如果現場堆放條件受到限制,採用滑模比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損耗率。但是對於異型牆體較多的建築就不太適合了。 爬模: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築結構上,隨著結構施工而逐層上升的一種模板,當結構凝土達到拆模強度而脫模後,模板不落地,依靠機械設備和支承體將模板和爬模裝置向上爬升一層,定位緊固,反復循環施工。爬模是適用於高層建築或高聳構造物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先進模板施工工藝。
翻模
翻模是指三角架翻模施工工藝,在電廠的冷卻塔塔筒施工中經常遇到。該種模板下部用架桿支成三角架做支撐,滑模用在電廠的煙囪筒壁施工中,需要一個頂升液壓裝置做為提升模板的機具
㈧ 爬模施工工藝
液壓式爬模概述
液壓自爬模是現澆豎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項
較為先進的施工工藝 ,在山區鐵路施工中被普通采
用。它是在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基礎上 ,按照平面圖 ,
沿結構周邊一次裝設一段模板 ,隨著模板內不斷澆
築混凝土和綁扎鋼筋 ,不斷提升模板來完成整個建
(構)築物的澆築和成型。它的特點是:整個結構僅
用一個液壓滑動模板 ,一次組裝;爬升過程中不用再
支模、 拆模、 搭設腳手和運輸等工作 ,混凝土保持連
續澆築 ,施工速度快 ,可避免施工縫 ,同時具有節省
大量模板、 腳手材料和勞力 ,減輕勞動強度 ,降低施
工成本 ,施工安全等優點。廣泛應用於煙囪、 貯倉、
水塔、 油罐、 豎井、 沉井、 電梯井、 電視塔和橋梁高墩
等工程上;對民用高層、 多層框架、 框剪結構、 亦可應
用。
整個液壓爬模是由模板結構系統和液壓提升設
備系統兩大部分組成。模板系統主要由模板、 圍護
欄、 內平台、 外爬架、 支撐桿件等組成;液壓裝置由液
壓缸和控制台組成。其中內平台、 外爬架、 預埋件、
導軌和高強螺栓為主要設計計算書的檢算對象。
液壓自爬升模板可分為四大部分:模板部分 ,埋
件部分 ,爬模主構架部分及液壓系統部分。
液壓爬模的組成:
(1)模板部分: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 ,模板周轉
次數多 ,還要盡可能減輕模板的重量 ,採用輕型鋼模
板。
(2)埋件部分:由埋件板 ,高強螺桿 ,爬錐及受力
螺栓組成 ,其中埋件板和高強螺桿為一次性消耗件 ,
爬錐及受力螺栓可周轉使用。
(3)爬模主構架部分:主要為附牆座 ,附牆掛座 ,
導軌 ,懸臂支架 ,後移裝置 ,模板主背楞 ,懸吊平台組
成。
(4)液壓系統部分:主要為主控制台 ,頂升油缸 ,
膠管和油閥組成。
爬升循環工藝流程見圖
牆體砼澆築完成 → 後移模板 → 安裝導軌支座 →
提升導軌 → 提升支架平台 → 預埋件固定在模板上 →
綁牆體鋼筋 → 合模板 → 澆築墩體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