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⑵ 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實驗裝置的作用
啊!曲頸瓶或你抄所謂的直頸瓶襲(假設有那種瓶子)都可以,但只要瓶子末端有彎管即可,瓶子末端彎管的目的是容易被鍾罩扣住,若是直管,鍾罩內氣體不易密封,就無法測定氧氣量的變化了。學校演示實驗一般都用水槽代替汞槽,因為汞易揮發,在實驗室用汞會產生污染,用水代替汞也可觀察到鍾罩內液面上升,所以此實驗可以用水代替汞。但拉瓦錫之所以用汞因為鍾罩內銀白色汞液面上升的現象比無色透明水液面上升的現象明顯啊,還有拉瓦錫的時代對汞的污染意識遠不如現在強烈啊。

反應前,鍾罩內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反應後,鍾罩內壓強小於外界大氣壓,所以,外界大氣壓將汞從鍾罩外壓入鍾罩內,且汞進入鍾罩的體積等於鍾罩內被反應的氧氣量,恰好等於鍾罩內原氣體的1/5。
⑶ 如圖是依據歷史上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關於空氣的成分研究的實驗原理而設計的研究空氣的一套實驗裝置.在集
(1)由於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瓶內壓強減小,所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專簧夾,觀察屬實驗現象及水面的變化情況是: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水約占集氣瓶剩餘容積的
.
(2)實驗中導致液面上升體積達不到到液面以上體積的
的可能原因有:①紅磷的量不足,氧氣未完全消耗掉; ②裝置漏氣,使進入的水偏少;③未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使進入的水偏少; ④導管過長,導管內留有的水過多.
故答為:(1)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水約占集氣瓶剩餘容積的
.(2)①紅磷的量不足; ②裝置漏氣;③未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④導管過長,導管內留有的水過多.
⑷ 初三化學,拉瓦錫的實驗實驗裝置看不懂,求教
曲頸甑是一種可以加熱葯品的儀器,裡面裝的是水銀(或氧化汞),加熱時間長是為了回讓裡面的物質充分答反應。氮氣的性質不太活潑,一般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不支持燃燒,本身也不燃燒,所以氮氣的體積不會少。空氣中只有氧氣支持燃燒
⑸ 誰來幫忙解析一下拉瓦錫實驗,就是我不明白他那個器材,最好是帶圖說明下各部分作用,謝了!

⑹ 十八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為了研究空氣的組成設計 了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鍾罩實驗(如圖1),該實驗證明了空
①利用汞和氧氣反應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需確保O2完全被消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g+O2
△ | .
⑺ 拉瓦錫空氣實驗
你就勉強參考吧
1.連接裝置(按書上的就可以了,建議用彩色水,更加明顯)並檢查裝置氣密性(用雙手緊握法,燒杯內有氣泡產生則證明裝置良好,原理熱脹冷縮),補充一點:集氣瓶內放水是為了防止瓶底因紅磷燃燒過熱而炸裂;
2.將過量紅磷(因為燃點低)置入燃燒匙內,點燃,迅速放入;
3.觀察燃燒現象,待冷卻後打開彈簧夾,觀察集氣瓶內現象;
實驗現象: ⑴紅磷燃燒產生大量濃厚白煙並放出熱量;⑵紅磷燃燒熄滅後變冷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水沿導氣管倒吸回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五分之一處; 實驗成敗關鍵: ⑴裝置氣密性良好,否則測定氧氣含量偏小 ⑵紅磷要過量,否則測定氧氣含量偏小 ⑶要完全冷卻後再打開夾子,否則測定氧氣含量偏大
實驗原理: 過量紅磷充分燃燒耗盡瓶內氧氣,產生負壓,水倒吸到瓶內空氣體積五分之一處
實驗結論: ⑴空氣中有五分之一體積氧氣(正面結論) ⑵氮氣不溶於水且不支持燃燒(反面結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拉瓦錫精心設計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1766年3月,他又向科學院提交了第二篇關於石膏的研究論文。拉瓦錫選擇的另一個研究課題是用科學的實驗方法驗證日常的水能否變成土。當時,許多化學家頑固地相信古老陳舊的「四元素說」中關於水土互變的說法,認為水能變成土。他們也確實發現,在容器中長時間煮沸水會有沉澱物生成。 但拉瓦錫對這一觀點一直持懷疑態度,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惟一可靠的辦法就是實驗。為此,他精心設計了一個驗證實驗,他採用一種歐洲煉金術中使用過的很特別的蒸餾瓶,它可以使水蒸氣在上端全部凝結為液態水,仍舊流回到瓶中。他先將很純的蒸餾水和蒸餾瓶分別准確稱重,然後將蒸餾水注入蒸餾瓶中,加熱保持微沸狀態。兩個星期過去了,水還是清的,未見有沉澱析出。他決心繼續實驗下去,一定要看個水落石出。到第八個星期,蒸餾瓶中有沉澱生成。實驗一直進行了101天,蒸餾瓶中產生了明顯的白色沉澱物。
與拉瓦錫設計的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乳用什麼閥門
發布:2025-10-05 10:35:26
瀏覽:3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