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苯並咪唑合成文獻
文獻我手裡沒有 但是我今天做了。鄰苯二胺+甲酸 100度迴流2小時,TLC跟蹤反應進程。苯並咪唑在回最下面。結答束後,冷卻至室溫,在攪拌下用氫氧化鈉溶液調PH=9左右,會有白色沉澱產生,再冷卻,抽濾即可。
B. 苯並咪唑的合成的步驟
由鄰苯二胺與甲酸經環合而得。
其制備方法是:將粉碎好的鄰苯二胺加入反應釜內內,然後抽入甲酸,水浴保持反容應溫度95~98℃攪拌2h,冷卻析出結晶,再用10%NaOH中和至微鹼性pH至10,冷卻過濾,將析出的固體濾出,用水洗滌、乾燥即得苯並咪唑粗品。粗品加水微沸,加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濾液冷至室溫,過濾,冷水洗滌,在100℃乾燥得成品。粗品收率90%。
C. 苯並咪唑一般怎麼合成呢
苯並咪唑由鄰苯二胺與甲酸[4]或等量原甲酸三甲酯縮合製得:
C6H4(NH2)2 + HC(OCH3)3 → C6H4N(NH)CH + 3 CH3OH
2-取代的苯並版咪唑可由此法用其他權羧酸制備。[4]
D. 苯並咪唑的合成方法
由鄰苯二胺與抄甲酸經環合而得。將鄰苯二胺與甲酸的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熱2h,冷卻,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10,將析出的固體濾出,用冷水洗滌得粗品。粗品加水微沸,加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濾液冷至室溫,過濾,冷水洗滌,在100℃乾燥得成品。粗品收率90%。
半數致死量(小鼠,經口)2190mg/kg。
E. 苯並咪唑類都包括哪些殺菌劑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苯並咪唑類在殺菌劑中佔有重要位置,包括品種有多菌靈、丙硫多菌靈、苯菌靈、噻菌靈、麥穗寧等。近年來還開發了多菌靈的酸鹽,如多菌靈鹽酸鹽(防霉寶)、多菌靈水楊酸鹽(增效多菌靈)、多菌磺酸鹽(溶菌靈)。硫菌靈和甲基硫菌靈在化學結構上屬取代苯類,但因其施用於植物體後轉化成多菌靈起殺菌作用,故也將此兩葯劑歸納入苯並咪唑之中。
苯菌靈施於植物體後也可轉化成多菌靈,同時還產生另一種殺菌物質異氰酸丁酯,另外·苯菌靈的親油性比多菌靈強,更容易滲入植物體內,所以在實際使用中,苯菌靈的防病效果往往是高於多菌靈。但苯菌靈價格高於多菌靈,因而國內大量生產和使用的仍是多菌靈。
噻菌靈、麥穗寧施用於植物後,不轉化成多菌靈,故其殺菌作用不屬於多菌靈類。
丙硫多菌靈原為醫用葯,由貴州道元科技有限公司將其開發成用於農業的殺菌劑,又名施寶靈。
上述殺菌劑品種有許多共同特點,在此集中介紹,在具體品種中就不再重復。
(1)廣譜這些品種的殺菌譜超過其他類殺菌劑,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三大類中的許多屬、種,且多是植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因而適用於多種經濟作物,禾穀類、果樹、蔬菜、園林植物、花卉等。
(2)內吸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向頂輸導,不能向基部運轉,兼有保護和治療作用。
(3)使用方法多樣,可田問噴霧、拌種、加工成種衣劑、浸秧苗等。
(4)價格優勢大,農民易接受。
(5)抗葯風險在內吸殺菌中不算嚴重。但多菌靈、苯菌靈能誘發某些病原菌產生抗性,且同類品種間有正交互抗性,應注意與其他類型殺菌劑混用或輪換使用,也已加工成多種混劑可以選用,不在同一種作物的一個生育期內連續單用。
F. 苯並咪唑的制備實驗
小蟲文學上:http://emuch.net/html/200809/974995.html 附件文獻
希望對你有專幫屬助
G. 苯並咪唑的合成中加入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應該是合成過來程完成之後加入自的吧,(一開始就存在不是直接把甲酸反應掉了。。。)苯並咪唑有一個性質是易溶於乙醇、酸溶液、強鹼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會不會是為了將其溶解到強鹼溶液中,同時將其與合成成分鄰苯二胺、甲酸分離開來得到較純的成分。
H. 在實驗室用鄰苯二胺和甲酸合成苯並咪唑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原因
溫度 得注意 ph 也得注意 弱鹼
I. 對羥基苯甲酸與鄰苯二胺合成苯並咪唑類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中的羥基應如何保護,求詳細合成條件!!
加磺酸基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