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工程鑽孔灌注樁出現三類樁,四類樁怎麼處理
1、三類樁補強:對管樁進行填芯加固處理,填芯按設計要求採用C35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長度至樁底進行滿灌,填芯混凝土鋼筋配置同靜載實驗配筋;同管樁基礎與承台的錨筋,底部不設托盤,對管樁樁芯進行滿灌處理。
2、樁間土補強:對每根樁重新進行小應變實驗,其承載力滿足設計規范要求,考慮對樁間土採取加強措施。
施工特點
1、與沉入樁中的錘擊法相比,施工雜訊和震動要小的多。
2、能建造比預制樁的直徑大的多的樁。
3、在各種地基上均可使用。
4、施工質量的好壞對樁的承載力影響很大。
5、因混凝土是在泥水中灌注的,因此混凝土質量較難控制。
6、費工費時,成孔速度慢,泥渣污染環境。
『貳』 樁基超聲檢測分哪幾類樁,從波形圖中怎樣看出,結果怎樣處理,問題樁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超聲檢測樁基也是檢測樁身的連續性的。這種檢測要先在樁身預埋聲納管,所以超聲檢測的樁,一般都是大直徑的灌注樁。如:人工挖孔樁。
其實現在低應變檢測樁身連續性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一般的人工挖孔樁檢測項目為靜載和低應變。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取芯檢測就OK了(主要針對施工有異常或比較關鍵的樁做取芯)。
超聲檢測法的優點是:穿透能力較大,例如在鋼中的有效探測深度可達1米以上;對平面型缺陷如裂紋、夾層等,探傷靈敏度較高,並可測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對大小;設備輕便,操作安全,易於實現自動化檢驗。
超聲檢測法的缺點是:不易檢查形狀復雜的工件,要求被檢查表面有一定的光潔度,並需有耦合劑充填滿探頭和被檢查表面之間的空隙,以保證充分的聲耦合。對於有些粗晶粒的鑄件和焊縫,因易產生雜亂反射波而較難應用。此外,超聲檢測[1]還要求有一定經驗的檢驗人員來進行操作和判斷檢測結果。
『叄』 鑽孔灌注樁檢測三類樁如何處理
1\
取芯,先驗證檢測報告的正確性2\如果是離析或者孔隙過多過大可以灌漿,縮徑的情況可以做靜載試驗,如果不影響承載能力應該沒問題吧3\或者在該樁邊上做合格的樁,與該樁共同承擔荷載
『肆』 樁基礎檢測三類樁怎樣處理
對有缺陷基樁,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對缺陷在上部的基樁採取開挖處理,對缺陷在中部(或在上部而無法開挖的) 須重新確定樁位補加基樁;對缺陷在下部的,可通過高應變法驗證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如實測承載力滿足設要求,可直接使用。否則,必須進行工程處理。x0dx0a如果是管樁,要檢查出現受傷部位的深度,然後跟據深度,在樁中放入鋼筋籠,深度超過受傷深度不小於2米,然後澆築高標號微膨脹水泥混凝土,如果是灌注樁,如果斷開或受傷深度不深時,可以用挖機挖到受傷處,切斷樁然後打出鋼筋重新接鋼筋支模澆築混凝土。x0dx0a《建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J256-2003之3.5.1條, 樁基分類分4類,其中三類(III類)樁為:樁身有明顯缺陷,對樁身結構承載力的有影響。樁身缺陷指樁身斷裂,裂縫,夾泥,空洞,蜂窩,鬆散等。x0dx0a
『伍』 超聲波檢測樁基為Ⅱ類樁,該怎麼處理
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處理的。但是,如果你有創優要求時,可能對II類樁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根據現行規范JGJ106-2014《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3.5檢測結果評價中說明,Ⅱ類樁屬於樁身有輕微缺陷,不會影響樁身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揮。
同樣在此規范的3.5.1條文說明中也說明,I、II類樁屬於合格樁。合格樁當然也就不需要處理的,所以II類樁不需要再進行處理。各地在創優時,會對II類樁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以體現優質的特性,如江蘇省的建築工程中I類樁要達到總數的80%,III類樁不大於5%,不允許出現IV類樁。
樁的類型:
Ⅰ類樁:樁身完整或基本完整,為優良樁。
Ⅱ類樁:樁身存在一般性缺陷,為良好樁。
Ⅲ類樁:樁身存在明顯缺陷,但為合格樁。
Ⅳ類樁:樁身存在嚴重缺陷或斷樁,為不合格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