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商學院的製冷專業 課程及就業情況怎樣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即原製冷專業
本專業培養熱能與動力工程回領域內答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創造能力,從事製冷、低溫、空調等領域的研究、設計、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營銷的開拓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研究人員。
培養要求:學生應具備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熱工測試技術等熱能與動力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機械設計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從事製冷裝置(包括冷凍冷藏庫)、製冷空調系統、流體機械等設計、製造、研究、控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控制理論、熱工儀表與測量、熱能與動力機械基礎、製冷原理與設備、製冷裝置設計等。
主要實踐教學:金屬加工工藝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熱工測試實驗、專業技術實驗、畢業設計。
學生畢業後,可到有關科研機構、設計院、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部門、企業單位及科技開發公司,從事能量的轉換和利用,節能技術、製冷設備關鍵技術和製冷空調工程的設計、實驗研究、製造、熱工控制、安裝和運行管理及營銷等工作。
② 製冷專業主要學些么事詳細點哈!
專業課程一般都是這些:空氣調節技術、中央空調、熱工流體力學基礎、製冷原理、製冷流體機械、製冷技術與裝置設計、製冷空調裝置安裝操作與維修、製冷空調裝置自動控制技術、製冷空調安裝工程預算等。
還有些基礎課程:高數、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機械制圖、機械設計、機械製造、AUTO CAD、電工電子技術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也希望被採納
③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大學課程有哪些
專業基礎課:
《傳熱學》陶文銓、楊世銘,高等教育出版社,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059024.html
《流體力學》
林建忠、清華大學出版社,電子版暫無
《工程熱力學》沈維道或者曾丹苓兩個版本都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728441.html?from=like
專業課:
《製冷與低溫原理》陳光明、陳國邦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425380.html?from=like
《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彥啟森等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暫無
《暖通空調》
陸亞俊,馬最良,鄒平華
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797429.html?from=like
主要就這些,再給你推薦一般權威的暖通空調設計手冊,陸耀慶老先生編著的《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這本手冊分上下冊,幾乎涵蓋了空調製冷,供熱通風所有內容,故推薦之。
④ 製冷技術的主要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知識、數字電子技術知識、製冷技術知識、機械常識、電子測量儀器知識、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自動檢測與自動控制知識、製冷原理、PLC控制及DSP應用知識、電子電器設備原理等。
⑤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大學課程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幾本:
1、製冷原理與裝置
2、空氣調節技術
3、工程熱力學
4、製冷壓縮機
5、中央空調技術
6、傳熱學
7、冷庫設計
把這幾本看下,在製冷行業已經NB了。
⑥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學什麼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製冷空調產品設計、製冷空調裝置製造技術、冰箱空調檢測與試驗技術、中央空調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央空調運行管理、樓宇設備管理、車間管理、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冷庫工程設計與運行管理、現代機械制圖、AutoCAD高級繪圖技術、電工電子技術、製冷設備電氣與控制技術等。
⑦ 大學製冷專業課程
一 大學的製冷專業出來是干什麼的呀,好找工作嗎
其實大學裡面的東西只是充實各種基礎而已,若沒接觸到實際設計開發的,那麼這些東西就隨之飄散了。
個人覺得,大學培養的是對新的問題的態度和思路,即重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運用理論和經驗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當然交際是另一個通向正規的重要依靠,是非常重要的。
製冷專業出來可以找的工作大多還是同製冷相關的行業,比如空調(例如空調、冰箱、熱泵、冷凍冷藏等等)設計、製冷業務、售後維修、技術培訓、製冷工藝等等。
二 製冷專業本科生大學期間自學什麼好
1、autocad,基礎要練;
2、空調系統原理和設計,你的專業是製冷不是空調,應該補補;
3、熱能知識、熱泵原理等;
4、最重要的先學做人,多看些增加修養的書,哪怕詩集也好。
三 哪個大學本科有空調與製冷專業
全國的製冷院校基本上有: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回技大學答、哈爾濱理工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天津商業大學、上海理工、天津大學、北京航空、北京理工、清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等等很多啊
鄭州輕工業學院]製冷及低溫工程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其中在讀博士3人、碩士3人。有一支以學科帶頭人為骨幹、學歷層次較高、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知識互補、群體優勢強的教學科研群體。經過長期教學科研工作,已經形成了製冷熱動力學、製冷空調機械設備、製冷裝置自動化等三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十餘部,獲省部以上科技獎勵多項。
四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學生大學期間主要學習哪些課程
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
基礎課更關注於英語、計算機、物理、高數等;而專業課涉及到通風、空調、製冷等等。
包括泵與風機、空氣調節、製冷原理、低溫、流體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等。
五 現在大學里,暖通空調專業都學什麼課程
正在讀大三:
必修課:
《流體力學》
《工程熱力學》
《傳熱學》
《電工學》
《流版體輸配管網》
《建築環境學》
《熱質交換原理》
《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
《冷熱源工程》
《燃氣輸配》
選修課:
《建築消防設備工程》
《供熱工程》
《建築給排水》
《建築供配電》
《製冷技術》
《建築設備管理》
《施工技術及組織》
《工程經濟學》
《建築設備自動化》
《燃料燃燒》
《燃氣工程施工》
《城市燃氣安全技術》
《燃氣燃燒設備》
《燃氣應用技術》
《液化石油氣供氣技術》
《生物質氣化原理》
《自動控制原理》
《機械設計基礎》還有《工程力學》《權房屋建築學》之類的
六 大學製冷暖通專業主要學習哪些課程
1、建築力學(有些學校有)、工程熱力學(專業基礎)、傳熱學(專業基礎)、流體力學(專業基礎)。
2、熱質交換理論與設備、流體輸配管網、建築冷熱源、暖通空調(有些學校用來替代供熱工程和空氣調節這兩門專業課,建議這三本書都要看)、暖通空調系統自動化(有些學校開設)、建築環境學,建築環境與能源學(有些學校開設)、工業通風。
3、建築環境測量、燃氣輸配、電工學、建築給排水、建築電氣、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施工組織與管理等。
七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大學課程有哪些
專業基礎課:
《傳熱學》陶文銓、楊世銘,高等教育出版社,下載地址://ishare.iask.sina.cn/f/22059024
《流體力學》
林建忠、清華大學出版社,電子版暫無
《工程熱力學》沈維道或者曾丹苓兩個版本都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載地址://ishare.iask.sina.cn/f/14728441?from=like
專業課:
《製冷與低溫原理》陳光明、陳國邦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ishare.iask.sina.cn/f/20425380?from=like
《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彥啟森等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暫無
《暖通空調》
陸亞俊,馬最良,鄒平華
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下載地址:
//ishare.iask.sina.cn/f/9797429?from=like
主要就這些,再給你推薦一般權威的暖通空調設計手冊,陸耀慶老先生編著的《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這本手冊分上下冊,幾乎涵蓋了空調製冷,供熱通風所有內容,故推薦之。
八 大學學製冷與空調是什麼專業
大學學製冷與空調是制抄冷與空調技術專業。
【中文名】: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
【專業代碼】:550205
【修學年限】:三年
【一級學科】:材料與能源
【主幹課程】:工程制圖、熱工基礎、流體力學泵與風機、製冷原理與設備、空氣調節原理與設備、製冷工藝設計、製冷與空調自動化、製冷與空調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 。
【實踐環節】:電工實訓與考證、製冷設備維修工實訓與考證、CAD實訓與考證、空調工程實訓、金工實訓等。
九 現在大學里製冷專業課程用什麼教材
製冷裝置設計
自動化
<<製冷原理與設備>>.......................
十 您好,我想系統自學製冷技術。請問大學(比如西交大等)製冷專業四年的課程是如何設置,有課單可以提供嗎
對您的自學精神表示敬佩!現在能學習而且自學非熱門專業的人很少了,加油!
我97年畢業,大學課程都忘了,前兩年不涉及專業課,都是一些大學物理、工程力學、高等數學、電工學、計算機原理、制圖、BASIC、C++語言等基礎科目;我學的專業是製冷與低溫,涉及到專業的記得有《空氣調節》、《製冷設備原理》、《壓縮機》、《流體力學》、《傳熱學》、《自動化控制》、《冷庫》、專業英語等。書名記得不一定對了,供你參考。 另外好像除了傳熱學是清華的,其餘確實我們能動學院的老師編的書。
⑧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學生大學期間主要學習哪些課程
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
基礎課更關注於英語、計算機、物理、高數等;而專業課涉及到通風、空調、製冷等等。
包括泵與風機、空氣調節、製冷原理、低溫、流體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等。
⑨ 我是中專製冷專業的,我想自學大專製冷專業!請問大專製冷專業的課程有那些課本
流體力學、傳熱學、製冷壓縮機、製冷自動化、空氣調節、製冷原理與設備
⑩ 製冷與低溫工程課程
『壹』 製冷及低溫工程的培養目標
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製冷與低溫工程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專;熟悉近代製冷與屬低溫技術的研究方向和發展動向;掌握製冷與低溫領域中的測試、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從事科研的能力;能解決製冷和低溫工程領域理論或實踐方面的問題並有新的見解;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碩士學位獲得者可勝任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或相應的科技管理工作。
『貳』 製冷與低溫工程
我是學化工機械抄的,但找工作襲的時候卻到了一家鋼鐵廠的制氧廠。我看過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由於鋼鐵產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產量的增加等,製冷這一產業鏈(包括製造設備的杭氧和需求氣體 的行業)可以說是在未來的十幾年內會蓬勃發展的。
所以總說來前景是好的,現在也有許多的國外大型企業進入中國來搶這塊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叄』 製冷與低溫工程專業都學寫什麼課啊就業前景怎麼樣啊哪位高人指點一下
兩門專業基礎課:工程熱力學,傳熱學。
專業課:製冷壓縮機,低溫原理,製冷技術與設備,換熱器設計,製冷裝置自動化,空氣調節,小型低溫製冷機等等。學校不同可能開設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選修。
『肆』 東南大學的製冷與低溫工程怎麼樣啊
東大的製冷與低溫工程屬於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
如果是本科的話,可以報考熱能與動力工程或者建築環境與設備專業,都可以研究學習製冷與低溫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話,東大的這方面也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張小松教授、陳振乾教授、陳亞平教授等在這個方向很是厲害。
其中,陳亞平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換熱器強化傳熱、空氣調節與製冷新技術。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波紋板束上雙面液膜反轉對吸收傳熱傳質過程復合強化);參與完成1項「973」 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項目,為「主要學術骨幹」;主持或參與多項橫向課題;發表論文60餘篇,被EI收錄15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多項,並有已申請但尚處於實審階段的國家發明專利7項。而且陳亞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厲害。
張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新型製冷循環與方法、製冷空調節能、測控和太陽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餘項「863」、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項目等課題;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50餘篇被三大收錄系統收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入選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兼任國際製冷學會(IIR)E2委員會委員,中國製冷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建設部建築環境與設備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現在張小松教授正在與張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陽能空調方向。
陳振乾教授為製冷與人工環境系主任。研究方向為製冷空調模擬與優化、建築環境與建築節能、微流動和多孔介質傳熱。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美國NASA等課題20多項;發表論文7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5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入選江蘇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兼任建設部建築環境與設備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美國供熱製冷空調工程師學會會員,江蘇省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秘書長等。
至於就業之類的完全沒有問題啦,只要不是學得非常的爛。出國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機會。
『伍』 製冷及低溫工程的專業概述
根據溫度的不同,它又可劃分為製冷工程和低溫工程兩個領域,前者涉及環內境溫度到120K溫度范圍的問題,後容者涉及低於120K溫度范圍的問題(一般按溫度范圍劃分為以下幾個領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溫;0.3K以下,極低溫)。本學科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它的地位越顯重要。本學科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環境、生物醫學、低溫超導以及航天技術等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二級學科與相鄰幾個二級學科有共同的學科基礎和內在聯系,但又有區別於相鄰學科的研究內容。本學科的有些研究內容與流體機械及工程以及化工過程機械的有些研究內容比較接近,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
本專業除招收製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外,特別歡迎及其他跨學科的考生和有關產業、研究部門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前來報考。
『陸』 製冷與低溫工程哪個大學強
1.北京工業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系
2.哈爾濱商業大學土木與製冷工程學院
3.東北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學科
4.天津大學製冷及低溫工程系
很多大學現在都有製冷與低溫技術這個專業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柒』 有學製冷與低溫工程或者華東理工的請進來
華東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包含化工過程機械專業(本科專業建於1952年,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熱能工程專業(2000年設立),以及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與低溫工程和工程熱物理等專業(2006年設立)。本學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學科設有承壓系統安全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煤漿氣化及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開發部)、中石化上海設備失效分析與預防研究中心、化工機械研究所、潔凈煤技術研究所等。
一、培養目標
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要求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計算機和現代實驗技能,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和其它實際應用能力;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的能力;能勝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業和其它單位的科研、開發、教學和技術管理工作。
二、學制和學習年限
碩士生的學制為2.5年,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課程學習學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學開始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進過程裝備與承壓系統
2 新能源與潔凈煤技術
3 過程裝備材料及加工
4 高溫結構完整性技術
5 燃料的氣化與多相流動
6 傳熱強化節能技術及設
7 動力機械與能源轉換技術
8 流體機械設計、監測與診斷
樓主可以去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網站上看一看,華理的機械學院是有這個專業的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屬一級學科。
包括 080703動力機械及工程、
080704流體機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過程機械、080701工程熱物理
080705製冷及低溫工程 5個二級學科,統籌招生。
『捌』 製冷與低溫工程的內容提要
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製冷與低溫工程版概述,製冷技權術,低溫技術和21世紀製冷與低溫工程的發展趨勢等四部分。
本書論述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內容選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便於讀者學習和參考。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製冷與低溫工程概述、製冷技術、低溫技術、20世紀製冷與低溫工程在我國的發展和21世紀製冷與低溫工程的發展趨勢等五部分。本書論述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內容選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使用對象附註: 製冷與低溫工程及相關專業人員,專科、高職及函授師生,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玖』 江蘇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考研專業課都考什麼
熱能工程。(09年沒看到製冷與低溫工程的專業招生,本來是有這個專業設置的專,不過大方向就是屬屬於熱能工程)
080702▲熱能工程 招生人數:10
方向:
1.工業加熱過程優化與控制技術
2.煤與生物質熱化學轉化
3.潔凈煤燃燒技術和污染物控制
4.建築環境熱工與凈化過程技術
5.強化傳熱與高效換熱設備
6.水處理技術
初試: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數學一
④825流體力學、826工程熱力學、827製冷原理與技術選一
復試:
927傳熱學、929鍋爐原理選一
數學考:含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具體考試范圍參考國家統一制定的考試大綱
『拾』 製冷與低溫工程的介紹
《製冷與低溫工程》是2003年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遠、王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