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駐波法測聲速波節處振幅不為零,為什麼
用駐波法測聲速波節處振幅不為零是因為反射回波是有能量衰減的。只有反射波和入射波的振幅相同,在波節處的振幅才會是零。如果,反射波能量衰減了,振幅就會減小,波節處干涉合振幅就不為零了。
⑵ 用駐波法測量聲速時為什麼測量駐波波節之間的距離而不是測波腹之間的距離
在靠近波腹的附近曲線切線斜率非常小,可近似為水平直線的曲線,所以無法找到確切找到波腹的位置,所以找波節,波節位置斜率大,容易找到精確位置。
⑶ 超聲波和次聲波的頻率,波幅和波長有什麼不同或相同處。 以及它們在介質中傳播有什麼不同
超聲波是頻率大於20000HZ,在空氣中的波長小於1.7cm,次聲波的頻率小於20HZ.在空氣中的波長大於17m.超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表現為直線,反射和折射現象也比較明顯。次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時的衍射現象比較明顯。
⑷ 樁基超聲波檢測 聲時正常 波幅小是什麼原因
泥漿的聲衰減太大。
⑸ 大學普通物理實驗超聲波測定聲速,思考題誰會,大一新生求解答
1、把表筆的頭和地線接起來,如果看不到一條水平線,調整示波器的位置旋鈕,看看是不是跑屏幕上面或下面去了?如果沒有看看亮度,是不是太暗了?再沒有就報修吧;
2、超聲波發射的軸線很細,你又看不到,如果從遠處往近處移動,你恐怕不易找到軸線在哪;
3、這似乎是微波的問題,對於超聲波,我還真沒注意還有波節和波腹,你確定這是超聲波的問題嗎?
4、向右是X軸,也是時間軸。如果你習慣倒著畫,我沒意見,但我相信大多數人看著都不會習慣。
⑹ 駐波法測聲速在示波器上為什麼觀察到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駐波
因為駐波是在發射器S1與接收器S2間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個聲壓信號,在駐波波節位置,聲壓信號最強,輸入到示波器Y偏轉板,經X偏轉板掃描,故示波器上觀察到的是正弦波。
使用「駐波共振法」測聲速時,示波器上觀察到的正弦波振幅隨S1S2間距增大而越來越小;因為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由於波動能量總有一部分會被空氣吸收,波的機械能會不斷減少,波強逐漸減弱,振幅逐漸減少。
(6)測超聲波為什麼測波節不是波幅擴展閱讀:
因為當駐波偏離共振狀態時,駐波的形狀不穩定且聲壓腹的振幅比共振時達到的最大值小得多,當駐波系統處於共振,這時駐波腹出現穩定的最大振幅。
因為駐波是在發射器S1與接收器S2間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個聲壓信號,在駐波波節位置,聲壓信號最強,輸入到示波器Y偏轉板,經X偏轉板掃描,故示波器上觀察到的是正弦波。
⑺ 超聲波檢測的首波波幅大小與什麼有關
如果是測距或者測量流速,流量,首波幅度跟發射電路,超聲波換能器帶寬有關。
⑻ 超聲波測樁聲速夠,波幅不夠是什麼原因·請教大神
波幅不夠,一般就是換能器的靈敏度不夠。加大發射電壓,接收放大倍數,或者加大換能器的靈敏度。
⑼ 何謂超聲波換能器的共振狀態為什麼要在換能器的共振狀態下測定聲波的波長
實際上,測量聲速的方法很多,用共振法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已,共振法的原理是:由發射器發出的聲波近似於平面波。經接收器反射後,波將在壓電陶瓷換能器的兩端面間來回反射並且疊加。當兩個換能器之間的距離等於半波長的整數倍時發生共振,產生共振駐波現象,波幅達到極大。由縱波的性質可以證明,振動位移處於波節時,則聲壓是處於波腹。接收器端面近似為一波節,接收到的聲壓最大,經接收器轉換成的電信號也最強。聲壓變化和接收器位置的關系可從實驗中測出,當接收器端面移動到某個共振位置時,示波器上會出現最強的電信號,如果繼續移動接收器,將再次出現最強的電信號,兩次共振位置之間的距離即為1/2λ
。
⑽ 超聲波聲速測量實驗中,為什麼要在超聲換能器的諧振狀態下測量
測速原理:
v= fxλ (f為聲波頻率,λ為聲波波長)
為此我們需要測得 f和λ
原因一:利用諧振現象,當發射換能器處於諧振狀態時,其諧振頻率即聲波頻率,由此定出f
原因二:實驗裝置採用柱波測距原理,相鄰兩波幅間距=相鄰兩波節間距=λ/2,為觀測准確以減小實驗誤差,選取測量波幅間距,對應相鄰諧振距離的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