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空調製冷量是什麼意思
空調額定製冷量是指空調在正常製冷工作時所產生的製冷量,其單位為大卡。
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法定計量單位W(瓦)。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積為例,使用額定製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調比較合適。
匹的換算
民用空調的製冷量單位是「匹」,1匹=735W;機房用的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比較大,單位是「kW」。
各種製冷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如下:
1、1 kcal/h (大卡/小時) = 1.163W,1 W = 0.8598 kcal/h;
2、1 Btu/h (英熱單位/小時) = 0.2931W,1 W = 3.412 Btu/h;
3、1 USRT (美國冷噸) = 3.517 kW,1 kW = 0.28434 USRT;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空調製冷量
Ⅱ 空調製冷機製冷量太大,如何調小
裝變頻器當然可以但是要看你的電機支持變頻嗎,還有如果不怕費電的情況下可以做熱氣旁通電磁閥控制就可以了,跑點短路就不會低壓報警保護了
Ⅲ 空調機組製冷量的基本信息及其影響因素
導語:在炎熱的夏天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在准備避暑裝備,然而空調是絕大多數家庭所青睞的,既經濟又實惠。那麼問題來了,選擇什麼樣子的空調最適合呢,或者說選擇多少製冷量(多大功率)的空調最適合。下面,讓小編帶您了解空調機組的製冷量以及它的影響因素。
一:空調製冷量的簡介
我們買空調的時候通常會詢問空調是幾匹的,其中的「匹」也就是空調器上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就是「製冷量」,它就是空調器的「大小」,如同一台電視機所擁有的屏幕尺寸大小一樣。製冷量也是有著大小的區分。多數空調除了外觀大小有不同外,事實上唯一重要的「大小」指標就是指這個「製冷量」。
製冷量是指空調在工作時,在單位時間內在封閉的區域或者房間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標准計量單位是W(瓦)。如果您的房間較大或者你活動的空間比較寬廣,那麼製冷量大的空調對您比較適合,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大功率可以短時間內達到您要求的效果;相反,如果您居住或者活動的空間較小,那麼選擇小製冷量的空調,製冷速度較慢是其中一個缺點,但是經濟實惠。
二:空調製冷量的影響因素
1.製冷劑泄漏或者製冷劑質量差
當空調內的製冷劑泄漏時,空調內外機都處在工作狀態,壓縮機也在工作,但是房間內的空調就是沒有明顯的製冷效果,其中的原因就可能是製冷劑泄漏所致;另外,當你確定製冷劑不存在泄漏現象,其他狀況均是良好,那麼檢查製冷劑的質量,選擇更換製冷劑進行調試。
2.壓縮機電容損壞或者質量不過關
如果你打開電源並點擊開關按鈕後,發現空調內外機都正常工作,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壓縮機不轉動,而且引起了過熱反應,如果遇到這種狀況,那麼極有可能是由於壓縮機電容損壞或者質量不過關,進而導致壓縮機不能工作,無法進行製冷工作。那麼,應該請專業維修工上門查看,如果確定了是由於壓縮機的原因而不能進行製冷工作,應該選擇更換壓縮機進行維修。
3.空調內機或外機控制板發生故障
在排除上述兩種原因之後,接通電源,打開開關後發現製冷效果不明顯或者空調機組不工作時,這時有可能是空調內機或外機控制板發生故障所導致,遇到這種情況請專業維修師上門修理即可。
在炎熱的夏日,希望小兔的總結能夠為您提供一絲清涼。
Ⅳ 空調的製冷量為什麼比製冷功率大這么多它是怎麼實現製冷的
1:製冷功率就是輸入功率!而且空調消耗了電能轉換成為冷量一樣是能量守恆的,這與能量守恆定律不矛盾,不過是電能的形式與製冷量的形式不同罷了。製冷量用了與電功率相同的瓦為單位,容易引起混淆,其實兩者概念是不同的。熱泵型空調的優點其實是消耗較少的電能換來的製冷量在製冷產品中效率是最高的。
2:
家用空調和大型的空調機組從原理上來說都是相同的,都是蒸發式製冷。
不同的是家用空調多是直接用冷媒為工制,通過盤管直接與室內和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大型機組多是冷水機組,通過冷媒與水的換熱,再用冷凍水通過盤管與室內空氣熱交換,用冷卻水經過冷卻塔散發熱量。
Ⅳ 為什麼供電頻率越高空調的製冷量越大
供電頻率越高電機轉速越快,壓縮機壓縮製冷劑氣體量越大,製冷量當然越大了。但應該在壓縮機標注電力頻率內工作,否則易損壞設備。
Ⅵ 為什麼空調的製冷量大於輸入功率
兩個概念,但是正比關系,製冷量大小表示該空調的製冷能力,應與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相匹配才對;輸入功率大小表示其功耗,製冷量大則功耗就大,製冷量小則功耗就小。
Ⅶ 製冷功率越大製冷量就越大嗎
這個一般情況下是適用的,空調製冷電功率越大,製冷量越大,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匹空調電功率大於兩匹空調電功率。
但是,在兩個空調電功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比如,一個電功率是700W,一個720W,這個時候存在兩個空調的製冷量是一樣的,甚至,電功率小的製冷量反而大,這樣的情況下,就不能這樣說。
Ⅷ 空調製冷量是指什麼
空調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
製冷量的大小應以W(瓦)來表示,而市場上常用匹來描述其大小。這兩者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匹的製冷量大約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瓦應乘以1.162。也就是說,1匹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再舉個例子,1.5匹的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5×1.162=2486W。
一匹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在2200-2600W之間,國際上的標準是2300W,而我國的標準是2500W。通常情況下,普通家庭的 卧室 每平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 餐廳 每平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
在購買空調時,不僅僅只考慮它們的製冷能力,而更應考慮其能效比。能效比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也就是說,花越少的電費獲得更清涼的效果。
Ⅸ 為什麼空調的製冷量大於輸入功率
我認為:輸入功率 + 製冷量 = 空調做的總功
Ⅹ 製冷量是什麼概念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積為例,使用額定製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調比較合適。
民用空調的製冷量單位是「匹」,1匹=2324W;機房用的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比較大,單位是「kW」。
選擇製冷量的原則是:空調器的製冷量應略大於房間的冷負荷,房間的熱負荷應考慮到房間的朝向,牆壁和屋頂的隔熱情況,以及室內熱源包括人員的多少。
舉例:一個16平方米的卧室或客廳,需配多大冷量的空調器?
普通房間冷負荷的推薦值為115-145W/m2,取中間值130 W/m2為計算依據,則冷負荷=130×16=2080W。 由於空調器的實際製冷量比名義值低8%,因此所選空調器的名義製冷量必須大於2080÷0.92=2260W。選用空調器的名義製冷量應該為2300 W左右。
對於空調效果要求較高的房間,冷負荷應取160-180 W/m2。 這里再提一下瓦(W)過去用製冷量單位千卡/小時(kcal/h)之 間的關系: 1W=0.86kcal/h; 1kcal/h=1.16W。
日本空調維修器常用壓縮機的功率(馬力)數值來表示製冷量,這是過去的習慣,並不確切,因為各廠和各個時期產品的性能系數是不同的,但大致上馬力數與製冷量有如下關系:
馬力數(匹)
製冷量(W)
0.5
1600-2000
0.75
1800-2400
1
2200-2800
1.5
3200-4000
2
400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