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S~~~~植物學家野外考察都需要帶什麼東西所帶東西的用途如何使用植物學家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事項
一,專門的戶外用品
1.帳篷:不用說,必備。不過,一般用的都是二人帳,這樣兩個人有一頂帳篷就可以了,還可以減輕一個人背負的重量。
2.防潮墊:必備。周日凌晨五點下了一陣雨,如果沒有防潮墊,對身體的摧殘會非常大。即使不是雨,晚間地上的露水也很要命了。
3.睡袋:必備。這是目前看來體積小而又保暖的最佳睡覺覆蓋物。不過我發現只穿睡衣睡褲的話,用抓絨睡袋至多隻能耐受零上5度,所以當晚我還是被凍著了(但我要強調,這次不是裝備沒帶夠,而是都助人為樂了,8-D)。棉睡袋會好一些。
4.夜用衣物:非必備。這里是指氣溫較低時需要換上的衣物。之所以說是非必備,因為如果有好的沖鋒衣、沖鋒褲和睡袋的話,就不需要額外用什麼夜用衣物了。
5.登山鞋:建議必備。這次好像就我、光敏和icesky穿的是專門的登山鞋?(我對款式也不熟,不知道mrstarlitsky的是不是),不過大部分戶外論壇都認為登山鞋是必備的,建議沒有的還是買一雙,至少借一雙穿穿看,體會一下和普通運動鞋的區別。
6.速干褲:建議必備。還有速乾衣,好處是濕得快,幹得也快。比如在下山時,草甸上的露水把小杜的運動褲都打濕了,讓他十分難受,我的速干褲雖然也濕了,但到了露水小的地方,一會兒就幹了,所以並沒覺得不舒服。
6.沖鋒衣:建議必備。又防水,又保暖,穿著舒服,還很酷,我已經決定冬天拿它代替羽絨服了,呵呵。
7.手套:非必備。它可以保護手部免受劃傷,以及在溫度較低時保暖。不過我的是一雙半指手套,露出指頭以便於在抓握樹枝和岩石時比較牢固(全指手套會打滑),這樣的手套就不能保暖了。
8.護膝:建議必備。活動回來膝蓋發軟事小,以後落下病根事大。
9.帽子:建議必備。這個就用不著太專業了,一般的太陽帽就行。我看大部分人都有了,就不多說了。
10.太陽鏡:非必備。但我覺得在陽光強烈時確實很保護眼鏡。建議買偏振光的,這樣各種顏色可以均勻變暗(那種添加有色材料製成的墨鏡對不同色光的吸收度是不均勻的),戴上眼鏡之後仍然可以看清花、果的鮮艷顏色。
11.頭燈:建議必備。晚上不可少。雖然小手電筒也行,但頭燈可以解放你的手。
12.快掛:非必備。用來在背包外面掛別的東西,比如垃圾袋之類。
13.背包:必備。最好買戶外專用的正品。贗品有可能因為質量問題造成兩肩壓力不均,長期下去對脊椎不好。當然,如果在往包里裝東西時根本不考慮平衡問題,即使是正品也沒用。8-D
14.小包:建議必備。可以是單肩包,也可以是腰包,裝小件的常用品,特別是錢、鑰匙、手機什麼的,比放在衣服口袋裡舒服,也不容易丟。
15.防曬霜:建議必備。紫外線易引發皮膚癌,至少也使皮膚變得粗糙,這是世界公認的常識。
二,植物考察用品
1.相機:如果出去考察不讓我拍照,還不如乾脆不要讓我去。
2.電池:不管是相機、頭燈還是別的什麼電子設備(比如GPS、MP3),都要用到。一定要帶夠,我已經吃過兩回虧了。
3.充電器:如果晚上有在農家樂機會的機會,不妨帶上。有快充功能的充電器4-6小時就可以把充電電池充滿。
4.記錄本:什麼都可以寫。
5.筆:不光用來做野外記錄。
6.地圖:我理想中的地圖是詳細、准確、便宜、可出售的。最好是可以在地圖上勾勾畫畫而不用覺得可惜。但遺憾的是,中國還沒有符合我要求的地圖。
7.鋼尺:即使采標本,也不妨有時當場測量長度。
三,其他
手機,飯盒,筷子,毛巾,香皂,錢。
四,我沒帶的東西
檢索表或植物志:為了減輕重量。
放大鏡:這個就不像鋼尺那麼有用了,好幾次帶著都沒有用到,這次索性不帶。何況放大鏡還是潛在的火種。
杯子:也是為了減輕重量。反正買的水都有瓶子,只喝涼水的話,用那個就可以了。熱水可以用飯盒喝。
卷紙(或面巾紙、濕紙巾之類):這個其實是必備品,但我知道別人肯定帶了,我就沒帶。8-D
五,以後要添置的東西
1.氣爐、氣罐和打火機:考察途中不吃熱的東西確實難受。這次多虧光敏有一套。
2.GPS。沒錢,暫時先不考慮了。
3.標本採集設備:不管是自製還是專用,以後肯定是必備的。
2. 環境監測需要什麼設備
1、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
(1) 污染源煙塵(粉塵)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污染源煙塵、工藝粉塵排放量(濃度或總量),包括測量相關參數:流量、O2、含濕量、溫度等,是實現污染源排放總量監測的必備監測儀器。
(2) 煙氣SO2、NOx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煙氣中SO2、NOx含量,通過流量測量,實現總量監測。
(3) 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
該系統用於空氣質量周報、日報監測,主要監測項目有:SO2、NOx、CO、O3、PM10等。
(4) 酸雨自動采樣器
自動採集降水樣品,以便測定降水的pH值。
(5) PM10采樣器
用於採集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以下的顆粒物。
(6) 固定和攜帶型機動車尾氣監測儀
用於測定機動車排放尾氣中CH、CO等含量。
2、污染源和環境水質監測儀器:
(1) 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
污染物排放的總量監測要求濃度與流量同步連續監測,在線測流和比例采樣是總量監測的基本技術手段,對於重點污染源還需要配備在線監測儀器。
(2) 流量計
用於規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線連續監測儀器。
(3) 自動采樣器
用於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時間比例兩種方式的在線自動采樣裝置。
(4) 在線監測儀器
用於工業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線測分析儀器。監測主要項目有:COD、TOC、UV、NH4、NO3-N、氰化物、揮發酚、礦物油、pH等,應具有自動校正和自動沖洗管路功能。
(5) 環境水質自動監測儀器
用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標的在線自動監測儀器。水質自動監測項目分為水質常規五參數和其它項目,水質常規五參數包括溫度、pH、溶解氧(DO)、電導率和濁度,其它項目包括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及氨氮(NH3-N)。
(6)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
總有機碳(TOC)是反應水體有機物含量的指標,可用於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監測。
3、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
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用於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其主要特點為小型、便於攜帶及快速監測。
(1) 攜帶型分光光度計
用於現場監測的攜帶型分光光度計,測試組件一般包括氰化物、氨氮、酚類、苯胺類、砷、汞及鋇等毒性強的項目。
(2) 小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
用於現場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的小型攜帶型儀器,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及可燃氣監測等。
(3) 簡易快速檢測管
用於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檢測水中或空氣中有害成分的現場用簡易裝置,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可燃氣、氨氮、酚、六價鉻、氟、硫化物及COD等。
4、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監測儀器
(1) 全向寬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某頻率范圍內的綜合電磁場強。
(2) 頻譜儀
用於測量不同頻率電磁輻射的場強及譜分布。
(3) 工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50HZ工頻電磁場強度。
(4) 大面積屏柵電離室α譜儀
測量環境介質中α放射性核素的濃度。
(5) 全身計數器
用於監測職業工作者或公眾的全身污染情況。
(6) 環境輻射劑量率儀
用於監測環境貫穿輻射水平。
詳細內容參見: http://ke..com/link?url=FmmyyE7pOXyFed5UnK3TC0lWZuwC_-zpzOJElXq
3. 實驗室環境要求
1、一般實驗室應滿足的條件:
一般實驗室溫度控制23+/5℃,濕度控制65+/15%RH,對於不同實驗室要求不一樣,具體應包括如下要求。
(1)實驗室應有足夠的通風換氣設備,以及實驗廢氣的排放管道,保持實驗室內的空氣新鮮潔凈。
(2)實驗室應配備冰櫃用以保存樣品和試劑。
(3)實驗室應配備保險櫃用以保存劇毒物品。
(4)對實驗室內部不同功能的區域,尤其是進行具有高毒性和「三致效應」的環境污染物分析場所,應進行分隔並設置明顯的標志加以區分。
(5)對進入不同區域的人員、設備和分析項目存在干擾的情況進行控制,如使用警示標識或門禁,以避免實驗室環境發生交叉或外來干擾。
2、專用實驗室應滿足的條件:
(一)天平室或傅立葉紅外分析室
(1)室溫20±5℃,濕度65±5%;
(2)內部應安裝空調或除濕機等必要的設備,保證必需的恆溫恆濕條件。
(二)光譜分析室
(1)配備樣品處理間:有洗滌池、實驗台、通風櫃等;
(2)儀器室(攝譜室):室溫20±5℃,濕度65±5%;
(3)通風:儀器激發部分的上方要有局部排氣罩裝置。
(三)ICP分析室
(1)室溫22±2℃,濕度65±5%;
(2)內部應安裝空調或除濕機等必要的設備,
(3)環境考察需要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實驗室的分類:
1、按學科分類:生物類的實驗室
(1)一般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不使用實驗脊椎動物和昆蟲)。
(2)實驗脊椎動物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2、按歸屬分類:
(1)第一類是樹立在大學裡面,從屬於大學或者是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例如: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實驗室,荷蘭萊頓大學的低溫實驗室,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等等。
(2)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它們大多從事於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等任務。
(3)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例如:貝爾實驗室和IBM 研究實驗室。
4. 微生物實驗室需要什麼設備和環境需要政府批准嗎
一般大型設備:顯微鏡,離心機,電泳儀,紫外投射儀,分析天平,移液器,4°冰高扒箱,-20冰箱桐陸,-80冰箱,振盪器,培養箱,搖床,電爐。
是一定要經過批準的.不過不一定是政府.如果是大學的實驗室,要經過教育部批准.如果是省級政府部門,那麼就要國務院批准.不一樣的。